📖 ZKIZ Archives


認錯能力 蔡東豪

2010-10-08  NM




曾經有人問我,心目中最完美的投 資者是怎樣,當時我說不出來,這是複雜問題。我認為問題重點不是指絕對的完美,而是接受不完美的存在。成功的投資者須擁有什麼特徵?成功投資者當然沒單一 模樣,他們各師各法,各自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成功投資者眾多質素之中,我特別留意一項,這一項很大程度影響我心目中的完美程度,這是投資者的認 錯能力。

認錯不是指向人家認錯,而是向自己認錯。向人家認錯很容易,一句「對不起」很多時已解決問題,不夠的話,再加上內疚的表情便可。 向自己認錯首先要察覺自己犯了錯,之後要接受。犯了錯要處理,不管是改過或是難過,都必須承受結果。由「察覺」到「接受」到「處理」,都是成年人,特別是 充滿自信的成年人的盲點,這種盲點包括真的懵然不知和選擇視而不見。

犯錯的意義在於錯不是問題,不懂或不肯認錯才是問題,我認為認錯決定投 資者成功與否。投資者作出決定,但市場跟這投資決定背道而馳,這時候他們處於抉擇時刻,是他們犯了錯,應速速轉軚,抑或只是時辰未到,即是說,投資者沒有 錯,是市場錯了,此刻應做的是等待,因為應該出現的始終會出現。這兩種處理方式其實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投資者理念,一種看似較樂觀,另一種看似較悲觀。

 

樂觀派擁有強烈信念,技術上他們依賴基礎、圖表等協助分析,他們相信憑着嚴謹分析,可以計算股票的應有價值。當股票價格跟價值出現差距,正是投資的機會,例如股票價格升至不合理水平,樂觀派會沽,因為他們相信價格最終會跟價值銜接。

樂 觀派不單相信這策略長遠可獲利,他們更相信自己是為社會做好事。資金是有限的,投資其實是為社會進行資金分配,藉着投資把資金分配到有前景的企業,讓它們 茁壯成長,為社會作出貢獻。以十年前的科網狂潮為例,有信念的樂觀派沒有參與,因為他們拒絕把資金分配到這些泡沫企業,他們應做的,一是不參與,一是沽。

悲 觀派不是欠缺信念,他們的信念就是自己欠缺分析股票價值的能力,對預測未來無把握,他們認為「市場」是一頭兇猛兼估不到的怪獸,不能正面硬碰。對於藉着投 資為社會分配資金,悲觀派認為是天方夜譚。他們認為自己的責任是賺錢,而賺錢方法是捉路,搭順風車,順着勢來走。股票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號碼,無愛無恨。

 

同以科網狂潮為例,悲觀派不會以理性來判斷科網股不可能值這價格,這並不代表他們欠缺理性,只是他們以理性來判斷科網股這件東西的價格會繼續上升,因此他們會跟買。悲觀派可能刻意不想知太多,因為知太多反而令他們的冷靜決策增添猶豫。

兩 個派別對認錯有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當股價表現偏離分析結果,樂觀派會反覆審核自己的分析是否有錯,有錯就改,無錯的話一是等,等應發生的事情發生,一是 加碼。如果10元沽空的股票,股價升至20元,更加應再沽空。對悲觀派來說,可能根本沒認錯這回事,因為他們從來沒有下過價值判斷,當股價走向相反方向, 他們就轉軚跟着走。

 

衡量投資者的功力,我重視認錯能力,這是因為在投資派別的光譜上,大部分投資者都處於中間位置,即集各 家大成,又樂觀又悲觀。這種集各家大成的定位反而令我擔心,因為信念對投資者非常重要,當投資者決定跟市場的真實情況背道而馳,這是投資者犯了錯抑或是短 暫市場失衡,此刻投資者無法準確分辨,只能在一片模糊中憑信念行事。

信我,千萬不要相信廣告中「投資話咁易」的標語,投資是一件難事,是極 難事。投資者不可欠缺信念,但信念太強可能會變成固執,而信念和固執很多時只差一線。我不時提醒自己凱恩斯的名言:「The market can stay irrational longer than you can stay solvent.」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