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創業板股份1/9停牌 何車

>2005-06-18 AppleDaily

GEM,寶石也,但亦是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的簡稱,即創業板市場。過去幾年,持有 GEM股票,三殼眼淚。
■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年報或季報,例牌有 1段講述創業板的特色:為帶有高投資風險的公司提供 1個上市的市場。
現在,多了 1個「特色」:創業板股份共 284隻,有 32隻停牌中。股市雖非處於無驚歲月,但現亦非傾頹之秋,每 9隻股票竟然有 1隻停牌。國際金融中心,云乎哉!
■反映創業板股價的指數是「標普?港交所創業板指數」( HKSPGEM指數)。指數以 03年 4月 14日的 940.80做基數,昨收 892.83,兩年多以來只跌 5%,較生指數期內升幅 65%跑輸甚多,但看來並未令人重傷。
只不過, HKSPGEM指數由 03年 4月起計算,並未反映早年的淒涼情況。原來的創業板指數,在 00年 3月 20日推出,基數 1000,最高曾見 1045,到 03年 4月 13日最後「報價」時,已削掉 9成,餘下 109點。 00年 3月,正是 Tom Group( 2383)前身 Tom.com( 8001,人稱「貪多金」)掛牌之時,當時紅紅火火,飆上 15.35元,昨日 1.39元, 5年下來,跌勢大致與其他創業板股份同步。

霍建寧人工= 17隻股仔

■兩周前「趣味系列」文尾寫過, 700萬元可以用來做甚麼,包括可以買起 1隻創業板股份。買起 1隻股票不必用 700萬元, 600萬元足夠有餘。
現時市值最小的創業板股份,是盛 ( 8108),僅 580萬元,業務是電腦軟件供應, 00年 7月以每股 0.50元招股, 5年下來,又配股,又供股供完又供,又合股,也不知如何 adjust當年的招股價。另外有 4隻創業板股份,每隻市值都不超過 1000萬元。創業板「 5小」股份,總值 4000萬元「有找」。和記黃埔( 013)大班霍建寧,去年來自和黃的收入 1.366億元, 1年收入足以「買起」 17隻市值最小的創業板股份。
■主板股份,也有 1隻可以打入「 5小」,就是嘉禹國際( 1226),本周三剛剛有新聞發布,更換投資經理。嘉禹市值僅 822萬元,公司業務屬投資, 02年 9月以每股 0.50元招股,發售 5620萬股,扣除上市費用,所得淨額僅千餘萬元,至今未嘗再集資,難明上市有何作用,亦難明上市初期股價炒上 NAV的 3倍以上(投資類股份股價一般不可能高於 NAV)。當年最高價 1.48元,現時 0.11元, 1折有交易。上月 23日寫過,金匡企業( 286)是上市公司中員工最少的, Two only,嘉禹平金匡紀錄,員工亦是兩丁。
●三國時代,劉備有軍師龐統(曾助周瑜火燒曹操的連環船),姓龐名統沒有特別,姓范名統則諧音有趣。下周講講姓名、譯名趣料。
何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7

可以賺幾倍的創業板股:8310 捷豐家居


這隻股今年的增長高達五成,但上年的市盈率只是七倍多,即下年的市盈率為四倍多,加上又有七八厘的高息,以家具股平均市盈率約十二倍計(1198 : 16倍,8108:26倍,496:19倍),估值可達二至三元一股,加上公告預期下年的生意還會增長,可能後年的市盈率更不足三倍,即後年的估值可達四元,以十厘的回報計,折合現時已經是三塊二左右。

以股息四厘計,都應值一元六角,也有一倍以上的回報。

遲點我研究深入一些,然後考慮把手上的中國動向和SOHO中國沽出,套現買進一萬至一萬五千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5

創業板殼王龐維新小傳(回應)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367

這家公司原為創業板殼王”龐維新”所擁有,他在二零零零零年左右把EVI 教育上市,即現在的美聯工商舖,在二零零五年,美聯透過認購四十三億新股成為大股東

詳細請看此公告: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127/GLN20050127005_C.pdf

其後出售其主營業務: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1103/GLN20061103005_C.pdf

美聯於上年四月注入其工商鋪業務,作價六點四億,其中一億現金及五億四千萬可換股票據: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402/GLN20070402022_C.pdf

成功注入其工商舖業務改成現名: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711/GLN20070711027_C.pdf

請脫苦海先生垂注。

此外,龐維新前排入股豐盛創意成大股東,此股後來收購田生集團,成為現在的田生集團,之前又入股環球工程,環球工程亦有一拆二十之舉,前一陣子,一手價值接近十萬元,此幾股亦可留意其所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34

創業板殼王徐秉辰考(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911/GLN20080911060_C.pdf

駿科網絡訊息(8081)宣佈,公司將授予徐秉辰先生2,090萬股認股權,行使價為0.46港元,以停牌前收市價0.48元計,該等認股權的價值約為41.8萬港元,行使完畢後,徐先生將持有16.63%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但據公告所言,行使該等認股權的先決條件如下:
倘於履行其在此協議項下之該等服務時,

(i)代理人為本公司籌得或促成不少於 10,000,000美元之新資金;或

(ii)代理人就業務為本公司賺取不少於 20,000,000港元之經審核純利,

則代理人將有權透過向另一方發出不少於一個月之書面通知終止服務協議。根據服務協議已授予代理人之認股權證將繼續有效。

可見公司引入徐先生的目的是為了引入資金,或是改營新業務,但徐先生有甚麼能力去做這些事情呢,就等我們去研究這一個人吧。

據蘋果日報於2月25日子東週刊於2007年3月28日專訪所稱,徐秉辰指出其母親家世顯赫,為上海四大家族之一,一門多傑,其祖父及叔叔均為著名收藏家,家族曾捐出巨款支援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建有大宅「適園」,及「大世界」、「大上海」和「杏花樓」等著名地標。

解放後,其母親的資產大部份已充公,在經過十年浩劫後,1977年,在上海生下了徐秉辰。

徐秉臣六歲時,由上海南來香港,由小學至中學五年級就讀於培正小學和中學,住在美乎新邨一單位,但在他十多歲的時候,父母親離異,他決定和母親同住,稍後更搬至德福花園。

由於他的志向是往外國升學,故會考未放榜,就遠渡美國,由於他對數字的興趣甚於文中,所以理科成績較好,故希望攻讀化學工程。但最後獲世叔伯提點,改於紐約州立大學就讀( Binghamton School )會計系,取得一級榮譽畢業。

他在美國讀書時,曾在 IBM任職,畢業後,先後在安達臣及安永兩大會計師行任職。2在他24歲時,獲聘於資產值20 億美元的Sagamore Hill Capital,進入對沖基金業。

2003年,是他一生的轉捩點。

由於匯豐收購Household ,他的小組發現了Household有一批總值5億美元的強制性換股債券將近到期,倘悉數兌換,市值會大於原面額,於是他們動用4000萬美元,收購市面95%的強制性換股債券,在2003年 5月時短短半年內,獲利3000萬美元。

之後他的小組又用同類方法,多購入10隻股份嘅強制性換股債券,該年合共賺得1億美元。其後獲選為哈佛商學院 MBA課程的研究個案,由於分紅的關係,間接令他賺得第一桶金。

次年年底,他和上司 Scott Roth 成立對沖基金Severn River Capital ,每年回報率約13%,該基金資產值已達8億美元。

2005年,由於近年,由於對沖基金競爭愈來愈激烈,故獲利非常困難,於是他決定回流香港幹一番大事業,並涉及三間創業板公司,包括收購嘉利盈(8029,後易名嘉利福、現名太陽控股),訊通控股(8082)及上文提及的訊科網絡訊息(8081)。

下文會講述入主嘉利福的經過。

附錄一:2007年2月25日,蘋果日報徐秉辰專訪:
財經人:徐秉辰靠滙豐賺第一桶金

未過30歲做上市公司主席的人十隻手指「數得晒」。較為出名的有賭王何鴻燊之子 、新濠國際(200)主席何猷龍 ,及玩具大王蔡志明千金、香港體檢(397)主席蔡加怡。

去年五月,年僅29歲的對沖基金經理徐秉辰,與母親張澤瑂合資1466萬元,取得嘉利盈(8029)73.3%控股權。11月初,宣布收購香港持牌殯儀商祥盛,方便日後進軍內地。

「殯儀股」當炒,嘉利盈股價由易主前0.03元,最高飆逾22倍至0.7元,上周五收報0.28元,市值達2.7億元。徐秉辰接受本報專訪時不斷說:「低調啲好!」但從未曝光的人生卻十分精彩。

獲上司賞識並成好友

徐秉辰自小數學好,文科弱,讀培正「一條龍」至中五,會考「好似係14分」,未放榜已赴美國,入讀紐約州立大學( Binghamton School )會計系。「我讀大學前,原計劃讀化學工程,但有世叔伯跟我說,中國人只懂在lab做事,鋒頭由鬼佬攞晒。」所以他選了會計,大學第三年已在 IBM任職,「太多時間剩,時薪18 美元唔錯啦。」 1998 年畢業,徐秉辰先後在安達臣及安永兩大會計師行任職。2001年初,轉行至對沖基金界別,「當時in過吓喺WTC的最大美債交易商 Cantor,好彩見唔成,否則 911實死。」徐秉辰其後獲聘於資產值20 億美元的Sagamore Hill Capital,03年滙豐控股(005)收購美國專營信用卡業務的銀行 Household,間接令他賺得第一桶金。「喺滙控收購完成後,我哋發現Household有批總值5億美元的強制性換股債券將近到期,倘悉數兌換,市值會大於原面額,於是就用咗4000萬美元,掃咗市面95%MC,喺03年5月時短短半年內就獲利3000萬美元。我哋又用同類方法,買咗10隻股份嘅MC,夾埋成年就賺咗1億美元。其後獲選為哈佛商學院 MBA課程的研究個案。」徐秉辰補充,成功全賴上司 Scott Roth 賞識,兩人更於 04年底成立對沖基金Severn River Capital ,每年回報率約13%,該基金資產值已達8億美元。他稱,與師傅仍保持良好關係,不排除日後嘉利盈拓展時再合作。

看好內地殯儀行業

徐秉辰重申,真金白銀搞殯儀,是看好該行前景,「大陸每年死 800萬人,每日計番有兩萬,如果做到10% ,已經好和味。其實,親人死亡已經唔係咁開心,我想出於少少公益嘅態度,提供笑面迎人嘅服務,平貴都做,將行規透明化。」對於內地自 01年並無再批出墓園牌照,他亦承認「攞牌有難度,但會照做」,冀年內可落實洽購一至兩個墓園,傾向以市盈率2至3倍為主,並預期墓園「賣位」及殯儀服務毛利率分別達五成及七成,佔收入80%。原企業融資業務會繼續營運。

徐秉辰小檔案

‧1977年11月上海出生(天蠍座)

‧1983年來港,在培正「一條龍」讀書(小一至中五),初期租住美孚新邨的套房,謙稱係「草根」。會考科科及格,理科為主,數學最好,文科好差,未放榜就前往美國升學

‧1980年尾,父母離異,跟母親一起生活

‧1998年在紐約州立大學(Binghamton School )會計系畢業(大學3至4年級已在IBM任職會計,時薪18美元)

‧2000年留在紐約,先後在安達臣(Anderson)及安永(Ernst & Young)會計師行任職

‧2001年加入Sagamore Hill Capital,04年中離開(當時公司資產規模達28億美元)

‧原本想入WTC的美債最大交易公司Cantor任職,但不成功。

‧2004年12月與師傅及友人創立 Severn River Capital

‧06年3月退出

‧06年5月回流香港,與母親入股嘉利盈(分別佔80%和 20%),取得73.3%控股權

‧06年11月購入本地持牌殯儀商祥盛及其舖位,為進軍內地作準備,未來擬洽購內地墓園項目,PE不逾兩至三倍


背景 母親出自名門望族

「阿媽一個人湊大我,好辛苦,所以入股就預咗20%畀佢。」徐秉辰稱。不過,嘉利盈易主公告,徐媽媽的背景一句也沒有交代。徐秉辰指出,母親張澤瑂的爺爺是清末民初上海大亨兼收藏家張石銘,雖然他曾是晚清舉人,但後來棄官從商,從事典當及房產業務。

長子張芹伯、七子張叔馴、孫兒張葱玉均是收藏家,堂弟張靜江更曾捐款協助孫中山搞革命,金額約等如現時1300 萬元。張氏一門多傑,是1949年前上海四大家族之一,建有大宅「適園」,及「大世界」、「大上海」和「杏花樓」等著名地標。至於祖孫三代藏書,現時主要存於台灣中央圖書館。張澤瑂目前已回歸上海,重拾房產業務,並沒有加入嘉利盈董事局。

徐秉辰強調,解放後張氏財產大部份已充公。他1977年在上海出生,83年來港,但父母卻於80年代末離異,兩母子相依為命,當時租住美孚新邨套房。

回饋 賺錢捐助內地教育

嘉利盈現時市值2.7億元,持股58.04%的徐秉辰身家至少1.57億元。他拒絕透露個人投資的總金額,只說10%放在「好難套現」的房地產;30%投資債券及結構產品,年利率達5至8厘;25%則放在美國和台灣藍籌股,以科技股為主,「買Apple 係睇好CEO Steve好掂」,餘下25%則放在高風險股份,皆以「中」字行頭,如電訊、資源及彩票股,去年整體回報率50% 。

這名天蠍座的陽光男孩,閒時打高球、做 gym、打網球和游泳,好動但寡言。

自言為公益而進軍內地殯儀業,徐秉辰說,自己想做善事,幫中國脫貧。想從教育入手,但由於不清楚現時的慈善團體怎樣用錢,「我寧可將私人投資嘅兩至三成回報,或至少1000萬元,在年底前成立內地教育基金,做埋管理,穩陣得多。」他又稱,已捐款10萬元予中國法律協會,幫助老人家打官司。

附錄一:2007年3月28日,東週刊徐秉辰專訪:
徐秉辰30歲芬佬打造殯儀概念股

殯儀業是一個神秘兼令人「敬畏」的行業,由於行頭窄及屬於厭惡性行業,令到這個明知是賺取暴利的生意,也很少人涉足這塊「禁地」。

不過一個從美國回來、三十出頭的小伙子徐秉辰,卻放棄對沖基金經理的高薪厚職,在香港搞殯儀業,一心要打造全港第一隻殯儀概念股。

儘管殯儀業一向是年輕人禁地,但他憑着一股熱誠,成功游說三十年的老行尊跟他合作,並且希望在內地收購墓園,目標成為全中國的「殯儀之星」。

紅磡曲街可說是本港的殯儀街,整條街都是棺材舖,個子不高、衣着時髦的徐秉辰走到這况,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很難想像現年三十歲的他,已是老牌殯儀店祥盛的老闆,終日出入棺材舖與墓園傾生意。

原來徐秉辰是在美國讀大學,畢業後曾任對沖基金經理,回港後於去年八月收購上市公司嘉利盈,即時將這間原本從事企業融資的公司,轉型做殯儀業。之後嘉利盈成為神仙股,一個月間狂升近十倍,盡顯對沖基金經理的功架。

「都唔係因為對沖基金炒股特別叻,只是投資者捧場,我都唔知是哪些人在炒作!」他說。

進軍內地市場

嘉利盈炒作的概念,是全中國龐大的殯儀業市場。中國每年有八百萬人死亡,平均每個葬禮的支出約為二萬元,若在廣東省或沿海較富庶的城市,使費可能更高。以內地人平均收入水平,二萬元辦葬禮實在是昂貴,一方面反映中國人愛面子,做後事一定要辦得有體面,另外可見由於國內殯儀業透明度不高,因而可收取昂貴費用。

「有人說過,殯儀業是內地十大暴利行業之一!」他說。不過一個全沒經驗的年輕人打入這個行業,實在十分困難。幸好他以前做對沖基金,識得一些做這行的網絡,有信心可打入大陸市場,但首要任務是在本港找到做殯儀業的合作夥伴。

經營殯儀業多是老一輩人士,少有後生仔入行。三十歲的他夠膽單人匹馬走去棺材舖,與人傾生意,全憑他以往工作累積的經驗。「可能是我一向以來,無論做邊一行都與較年長的人打交道。」

收購殯儀老字號

最後徐秉辰以誠意打動,並且以打開大陸市場的大計,成功收購在港從事殯儀服務三十年的祥盛殯儀。他長遠目標是要打進國內,收購墓園,並要將服務規範化,建立全中國的殯儀業品牌。

殯儀業可說是厭惡性行業,但他卻不介意做該生意,「我覺得冇嘢,都係生意的一種,平日都係傾生意,冇見過屍體,自己唔會驚!」他自己信基督教,而且在外國生活多年,對這些事百無禁忌。因為在外國的喪禮一般不會太傷感,像開派對一樣,只是一班親友回顧死者生平,之後一齊食餐飯。

新移民奮鬥故事

一個沒有背景的小伙子,令沉寂多時的創業板股成為神仙股;更希望打造中港第一隻殯儀概念股,實在殊不簡單。原來他七歲從上海來香港時只租住美孚新邨單位,是一個典型新移民奮鬥的故事。

徐秉辰中學就讀培正,在學校的成績名列前茅,尤其是自己愛讀的理科成績較好。但他一早已決定到美國升學,自言未有全力考會考,會考成績大概是十幾分。之後在紐約州立大學會計系獲一級榮譽畢業,再到會計師行工作。

買債券賺首桶金

不過他嫌會計師工作刻板,後來有機會做資產管理,才令他大展拳腳。他在美國基金公司Sagamore Hill Capital任職時,剛好滙豐收購Household,當時該公司有五億美元強制性換股債券,兌換價比收購價有折讓,於是他在市場大舉掃入,獲利三千萬美元。其後再掃入同類債券,結果共賺得一億美元,這項投資更被選為哈佛商學院研究個案。

其後他與友人成立對沖基金,不過近年競爭愈來愈激烈,令對沖基金也搵食艱難。「一有投資機會就好多人爭,以前一分風險,可以博十蚊利潤,現在同樣風險,可能先博到五蚊利潤!」

所以他在美國賺得第一桶金後,就籌備自己創業做老闆,去年收購嘉利盈,並且選擇做少人競爭的殯儀業。「做對沖基金管客人的錢,賺十元可能分得一兩成,自己做老闆,七成股份,即賺十元可分得七元!」做基金出身的徐秉辰,果然數口甚精。

徐秉辰在對沖基金工作一段日子,對自己私人投資自有一套方法,就是瞄準目標去重鎚出擊,自己不熟悉的不會盲目入市。他私人投資較多在美股,鍾情美國一些金融、藥業及科技等公司。他認為美股現時應沒有大跌的風險。「美國次級按揭的影響,可能被誇大了,美國市場應可消化這個風險。」

此外,他亦有投資港股,除了藍籌股外,他看好一隻頗為冷門的銘源藥業。「間公司我認識佢好耐,佢地CEO仲係我公司非執董。間公司產品特別,盈利能力強,現時價值偏低,如果呢啲公司在美國分分鐘可以估值高一倍。」

非靠祖蔭上位

二十九歲任嘉利盈主席,雖不算是本港最年輕上市公司主席,但綜觀其他年輕主席,例如何鴻燊之子何猷龍任新濠主席;玩具大王女兒蔡加怡任香港體檢主席;劉鑾雄兒子劉鳴煒任金匡主席,都是因父親地位顯赫,靠父蔭而成為主席。但徐秉辰卻是全靠自己金錢,收購上市公司,並且將部分股份贈送母親。

徐秉辰母親張澤瑂原來也出身名門望族,張氏的爺爺張石銘曾是上海商界大亨,不過解放後家族財富被充公,所以徐秉辰七六年出生時,過的只是一般平民百姓生活。

其他年輕主席如何猷龍、劉鳴煒已經結婚,這位年輕上市公司主席,現時仍是鑽石王老五,獨個兒租住在堅尼地道一住宅單位。「香港樓價真太貴,所以我沒有買樓。現在租這個單位,可以在窗口望到公司,返工只需行十幾分鐘!」

徐秉辰最敬愛的人就是母親,現時事業有成早就想買豪宅孝敬母親,但他說母親多年住慣德福花園,貪其出入夠方便,所以無意搬走。

徐秉辰檔案

1976年 於上海出生

1983年 七歲時來到香港,小學及中學皆就讀培正

1993 年 會考之後到美國讀書,98年在紐約州立大學(Binghamton School)會計系畢業,其後在安達信及安永會計師行任職。之後轉到基金界,先在Sagamore Hill Capital任職,然後再與友人創立對沖基金Seven River Capital。

2006年 回流香港,收購上市公司嘉利盈,將公司轉型做殯儀事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66

創業板殼王龐維新進攻主板- 卓智控股(982)(修訂完成)


此文章尚未更新完畢。感謝昨日經濟日報蘇麗珍小姐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781

又有上市公司股權易手,今次主角是財經印刷公司卓智控股(
00982)。雖然通告與一般賣盤兼有全面收購交易相近,但麗珍卻滿腹狐疑。



話說卓智於去年7月14日掛牌上市,但就在7月17日停牌大股東售控股權,時間剛剛好夠一年,即上市規則規定新上市公司大股東可以出售控股權的時間,時間夾得剛剛好。雖然卓智上市之時,是金融海嘯爆發前,但上市後交投一直欠奉。根據中央結算紀錄,共有5,985萬股或26.02%街貨,但僅由少數證券行持有,合共5間行就持有卓智21.66%股份。

新買家龐維新今次向大股東購入73.91%卓智,
但原來與他關連的公司,例如他同時是大股東的田生
集團(08136),以及岳母及弟弟,一早已持有卓智,
而田生持有卓智更達4.35%之多。

還有卓智去年以每股1.6元發售6,000萬股上市,
當中一半新股一半舊股,集資額9,600萬元。但今
次賣盤,每股作價0.66元,除較停牌前收市價 2元,折讓67%外,亦較去年招股價1.6元折58.75%。
麗珍聽聞現時殼股叫價相當高,有殼在手的話,何不善價而沽?

------------------------------
---------------------------------------------------------------

記不記得中聯石化(346)的兩個前身,明倫集團及聯大控股,
這隻股上市十八個月就賣殼,已經非常快?

其中文中有一句就是: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185

另外,要留意的是新鴻基保薦的股票,如果盤小,多數都是殼源,
近來就有兩三隻是這樣,在此就不多說了。

今日就有一隻,就是題目提供的卓智控股(982)了,這隻更快,
上市僅一年零四日就賣了,較監管要求一年才可轉,只可僅僅符合。

那為甚麼會是一年呢,據上市條例第10章7.01及7.
02條稱:

http://www.hkex.com.hk/rule/listrules/Chapter_10_tc.pdf

在發行人申請上市時刊發的上市文件况列為發行人控股股東的人士或
一組人士,本身不得(並須促使有

關登記持有人不得)進行下列事項:

(a) 自新申請人在上市文件中披露控股股東持有股權當日起至證券開始在
本交易所買賣日起計滿6個月之日期止期間,出售上市文件所列示由其實益擁有的證券;就該等由其實益擁有的證券訂立任何協議出售發行人證券,或設立任何選擇權、權利、利益或產權負擔;或

(b) 在《上市規則》第10.07(1)條(a)
段所述的期限屆滿當日起計的6個月內,出售該段所述的任何證券
,或就該等證券訂立任何協議出售有關證券,或設立任何選擇權、
權利、利益或產權負擔,以致該名人士或該組人士在出售證券、或行使或執行有關選擇權、權利、利益或產權負擔後不再成為控股股東。上市文件內提及的售股不受上述限制。

(2) 就本條規則而言,任何人如擁有證券的最終實益擁有權或控制權(
不論通過一連串的公司或其他方法擁有),即被視為證券的實益擁有人。

即鱷兄之前所說,在上市招股的時候可以減持股票,
但上市後六個月內是不可以賣股票,這六個月過後,另一個六個月,可以賣股票,但不可以賣股導致喪失控股權,而這兩個「六個月」過去後,除公佈業績前後不可買賣股票,在其他時候,均可買賣股票,甚至控股權失去也可。兩個「六個月」即是一年,所以蘇麗珍小姐稱一年不可出售控股權的原因如此。

先說回該公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30/LTN20080630021_C.pdf

公司主要向上市公司提供供財經印刷服務,
主要包括印刷首次公開招股售股章程、財務報告、公司公告、通函、法定文件、研究報告、企業簡介及通訊,大部分客戶為聯交所上市公司以及企業傳訊及投資者關係公司。由於聯交所欲把文件電子化,故行業開始萎縮,加上和財經中人相熟,搞上市賣殼是有前因的。

這隻股在2008年7月股市低潮上市,發行5,374.8萬股,
每股1.6元,其中數位大股東減持3,000萬股,套現約4,000萬,而公司實際發行2,374.8萬股,集資淨額約4,000萬元。盤子2.3億,市值3.68億。


由此可見,這家公司盤小,加上股權雖分散而集中,可見是殼的好標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10/00982_364392/CWF102.PDF

公司只獲小量超額認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14/LTN20090114273_C.pdf

因市況不佳,上市半年發盈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8/LTN20090408548_C.pdf

委任財技人士做董事。

卓智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宣佈,
葉棣謙先生(「葉先生」)獲委任

為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兼董事會轄下審核、
薪酬及提名委員會成員,自二零零九年四月八日起生效。

葉先生,38歲,香港執業會計師。
彼為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及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於會計、審核及財務管理方面累積約15年經驗。

葉先生現時為下列香港上市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永利控股有限公司(多次拆送紅股紀錄,都幾喜歡玩財技)、神州奧美網絡(國際)有限公司(8206,前身為陸叔及鄧聲聲為股東的駿陸控股,其後體育明星陳丹蕾購入股票,成為大股東,易名神州資訊,後神州網絡又注入網游業務,陳小姐退出,易名神州奧美網絡。)、域高金融集團(8340,這隻不用多說吧)有限公司、環球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真龍天子在此)、寶利福控股有限公司(8172,前名恆科創業,老千財技股一隻,和金仔、中國星(326)這系吃人不貶眼有關),及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3800,之前講過注入多晶硅)。除上文披露者外,葉先生於過去三年並無在上市公司出任任何其他董事職務。

------------------------------
------------------------------------------------------
鄧聲興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497
陸叔力撐

鄧聲興的十多年拍檔陸 叔,則力撐怎也不信他眼中的「好男人」和「出色的分析員」偷食。
九五年開始和鄧合作在電台做節目的陸叔,指鄧將家庭放在第一位,十分疼錫老婆。「佢又買車 又買樓俾佢,佢老婆話想住寶馬山,方便佢返工,鄧聲興就即刻換樓買寶馬山花園。」他又指鄧孝順,有時在週末和週日,會碰到他在銅鑼灣跟母親、老婆和外父外 母飲茶。但他指鄧絕少提及家人,他亦只見過鄧的老婆數次。

記者說到鄧很得異性歡心,陸叔即幫鄧解畫說︰「我哋講股票,
做財經節目嘅,如果唔talk得,點吸引啲觀眾嚟呀!你話佢同女性記者、公關熟,好正常啫!咁阿鄧聲興出名唔會托傳媒手踭,有求必應!」

陸 叔又不斷讚鄧聲興, 每次做節目前會做足資料搜集。「佢好勤力o架!喺香港已經好忙,
仲要去埋北京大學(應為北京人民大學)讀博士。」他指鄧在考試前推掉所有飯局。但他有所不 知,鄧在考試前,正忙着箍煲。可是陸叔最後可圈可點說:「後生仔有後生仔嘅世界,但應該要知道界線囉,點樣都好,
要識返老婆身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798


  小記一向認同「Less is More」︰很多事情,看似少了,其實多了,不明白?看看神州資訊(8206)前大股東,


亦即前香港乒乓隊代表陳丹蕾的故事,大家就一清二楚。


  陳丹蕾少了的是股權,多了的是身家。據聯交所資料,陳氏在今年年初仍持有神訊26.59%的股權,輾轉至今,其持股量已跌至0.68%(見表),而神訊年初至今升幅達6.


26倍;由此可見,陳氏是愈沽愈賺。


 


貨入強手愈升愈有


  究竟,陳氏的身家漲了多少?以神訊在06年第一個交易日收報0.255元計,陳氏手持股份雖逾億,但市值不足3,000萬元,而陳氏最近減持只7,500萬股,就已帶來1.12億元的收入。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不得而知。


  小記惟有讚句﹕「乒后即是乒后!」讀者或有疑問﹕大股東減持是利淡的消息,何解陳氏「愈沽愈賺」?無他,為神訊引入強手也;陳氏持股量之所以大跌,


其實緣於公司與內地電訊商神州通信的一筆交易……


  一直從事財經資訊業務的神訊,在2月2日公布,以1.5億元收購由神州通信擁有的30款電腦遊戲軟件及4本遊戲指引手冊的特許經營權,而代價中的1.16億元,


將透過新股及承兌票據支付。


 


創造收入料可轉虧


  交易完成後,陳氏持股量被攤薄至20.86%,而神州通信將成為神訊的第三大股東;這只是第一步,神訊的第二步是向神州通信子公司「神州奧美」授出上述產品的代理權,首年收款2,000萬元人民幣,


然後每年以10%複合增長。


  陳氏當時在記者會表明,有關費用會趕及於今年底入帳,屆時神訊可轉虧為盈;陳續說,以去年的業績計算,內地的遊戲軟件業務將佔公司營業額的70%,而神州通信董事長何晨光亦表示,


未來不排除把集團的其他運營權項目注入神訊。


  內地的遊戲軟件,一般受網民追捧,投資者對該類股份亦趨之若鶩,再經「乒后」一說,神訊自此踏上升途,而陳氏的身家亦水漲船高。此其時,陳氏的歷史任務經已完成,在6月23日,以1.


5元作價沽清手上大部分的神訊。


  神州通信已成為神訊最大的股東,其董事長何氏亦已出任公司主席及執行董事,陳丹蕾則在6月26日正式辭去董事的職務,「乒乓女王」金蟬脫殼成功,會否回歸乒壇,過「田園式」生活?小記不知道,


只祝她:樂在「錢」園。


------------------------------


----


 


企業小檔︰電子競技=體育競賽?


  神州資訊前稱「駿陸」,即財經網站「hk6.com的控股公司,02年招股時,公司以財金名人「陸叔」作招徠,但上市後,公司未嘗賺錢,亦未曾派息。截至今年3月底的最新業績,


股東應佔虧損更由327萬元擴大近倍至626萬元。


  幸好,神訊今趟真正變身有望,從股價表現亦可見一斑。公司除取得內地遊戲軟件的分銷權外,亦取得籌辦電子競技比賽的權利及利益;而按神州通信何氏所言,


其中三項遊戲已獲國家體育局正式批准的體育競賽項目。


  聽起來,匪夷所思,但何氏實牙實齒,神州奧美舉辦的首個電子競技比賽,已於今年3月接受報名,7月正式舉行比賽,形式有如內地盛極一時的「超級女聲」歌唱大賽。該全國性節目投資約6千萬元,


冠軍可獲100萬元人民幣獎金,至今的冠名贊助費已達3億元。


------------------------------


----


 


投資策略︰拭目以待


  神訊以1.5億元收購遊戲軟件特許經營權,換來每年逾2,000萬人民幣的代理收費,以市盈率計,低於8倍,表面甚吸引。不過,經過一輪急升,集團現市值已近12億,若以此數除以該費用,市盈率其實高達60倍,


這還未計算原有業務的虧損。


  話說回頭,買股是買未來,內地遊戲軟件業確有憧憬的空間,加上神訊有電子競技比賽的概念,投資者可密切留意集團的最新發展,新大股東神州通信是否可信,


大家盡管拭目以待。
------------------------------

----------------
8172& 8130: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902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8130&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9
------------------------------
-----------------
8340: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6732
------------------------------
--------------------------------
3800: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862

------------------------------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30/LTN20090330608_C.pdf

現金有9,700萬,銀行貸款折約3,000萬,淨現金6,
700萬,約有29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2/LTN20090722174_C.pdf

1小時前,公司公佈由龐維新先生購入原控股股東控股權,共1.
7億股,即約73.91%,每股66仙,斥資1.122億。加上其作為最大股東的田生集團前已 購入的1,000萬股及其弟豐裕興業(8029,後稱嘉利盈及嘉利福、現稱太陽國際)的主席龐維仁及龐維新外母詹亮玉,後的12.6萬股,即4.41%。共持有180,126,000股,即約78.32%股權。

據公告稱,董事除龐先生外,也有李永賢先生,資歷如下:

龐先生,40歲,為田生集團之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負責整體策略規劃、巿場推廣及管理事務。龐先生亦為田生集團薪酬委員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成員。

龐先生持有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之應用科學學士學位。
龐先生曾於香港多家慈善機構擔任不同職務,亦曾於多家本地及國際證券行及一家跨國公司出任多個高管職位。

李先生,39歲,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及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彼於審計及業務顧問服務方面積逾九年工作經驗,並曾於一家國際會計師行任職六年。李先生現為田生集團之合資格會計師兼公司秘書。彼亦曾於多家本地公司擔任高級財務管理職位。

但看我的Blog有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龐先生是甚麼的人。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34

這家公司原為創業闆殼王”龐維新”所擁有,
他在二零零零年左右把EVI 教育上市,即現在的美聯工商
舖(8090、459),在二零零五年,
美聯透過認購四十三億新股成為大股東。

詳細請看此公告: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127/GLN20050127005_C.pdf

其後出售其主營業務: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1103/GLN20061103005_C.pdf

美聯於上年四月注入其工商鋪業務,作價六點四億,
其中一億現金及五億四千萬可換股票據: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402/GLN20070402022_C.pdf

成功注入其工商舖業務改成現名: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711/GLN20070711027_C.pdf

請脫苦海先生垂注。

此外,龐維新前排入股豐盛創意(8136)成大股東,
此股後來收購田生集團,成為現在的田生集團,之前又入股環球工程,環球工程亦有一拆二十之舉,前一陣子,一手價值接近十萬元,此幾股亦可留意其所為。

8192: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70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4029

8136: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9465

這隻股早期寫過,但是因去無遷Blog遺失,無法找回,
原為豐盛創意,大股東缺水賣給中間人,供過一次股,注入了一些電腦業務及分銷業務,挖東牆補西牆,中間人賣給龐先生,龐先生好彩又成功炒高股價,引入歐先生注入田生,退居第二大股東,又成功在熱火朝天的市場,集到幾億,賺大錢。

股權鬆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1121/GLN20051121024_C.pdf

中間人買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309/GLN20060309005_C.pdf

拿乾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526/GLN20060526010_C.pdf

拿回供股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1025/GLN20061025006_C.pdf

龐先生買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123/GLN20070123008_C.pdf

注入田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419/GLN20070419005_C.pdf

批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727/GLN20070727090_C.pdf

歐先生注入田生的成本是有盈利保證,換股及新股後好像是60仙,
但經濟實在衰退得太快,不能達到盈利目標,其後又改這個保證,
現仍在洽談中。

greatsoup:

今次殼價可按三個基準計:

購全殼扣現金計(假設田生以66仙購入股票及街貨以上市價購入)

:
180,000,000 x 0.66 + 43,748,000 x 1.6 - 67,000,000
= 121,796,000

股權扣股權掌握淨現金計(假設田生以66仙購入股票):
= 180,000,000 x 0.66 - 67,000,000 x  (1.8/ 2.3)
= 66,365,217

股權計減掌握現金計:
= 180,000,000 x 0.66 - 97,000,000
= 19,800,000

估計殼價為2,000萬至1.2億不等,但2,
000萬應是不可能售出殼股的,估計有一些我們是不知道的東西。

另外,至7月20日以中央結算資料,可見首五大持股量顯然較多,
故第六位以後忽略不計,現時5大約持股21%,佔街貨80%,
街貨只約1,000萬元,炒起困難不大。

B01275 新富證券有限公司 RM 2001-2006 COSCO TOWER 183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19,266,000 8.37%
B01462 平安證券有限公司 RM 401 AON CHINA BUILDING 29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13,326,000 5.79%
B01438 金利豐證券有限公司 SUITE 2801 28TH FLOOR ON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1 HARBOUR VIEW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11,276,000 4.90%
C00019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3,184,000 1.38%
B01610 凱基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27/F ICBC TOWER CITIBANK PLAZA 3 GARDEN ROAD CENTRAL HONG KONG 2,774,000 1.20%



龐先生買殼後,股價多數很快找到好概念,還要是你熟悉的香港人,


財力尚可,所以要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48

曹仁超:创业板可以玩,但不可以投资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1-2/152161.html


以5000港元起步、40年创富4万倍达2亿港元,被称为香港股神的曹仁超,于10月23日在上海接受理财周报记者专访对理财周报读者提出系列投资建议。

其一,中产家庭应注重投资。从曹仁超本人收入构成看,85%来自投资。故而,曹仁超认为,年轻人应把更多比例的投资于风险资产,比如股票,而随着年龄增长,风险资产比例才降低。

曹仁超反对银行储蓄。

“中产阶级还是要更注重投资。起码可以拿出80%的资产投资股票,因为输得起,以后还能赚回来。”曹仁超认为,这些收入稳定、财务状况良好的人群拥有较好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做收益更高的投资。

其二,创业板可亵玩而不可投资。

曹仁超坦承,对大陆创业板公司的门槛不甚明了,但按国际规则,一般而言,主板公司的资质要高于创业板,但今时主板公司IPO平均PE不到30,而创业板则逼近60,显示中国投资人过于热情。

曹仁超担心大陆投资人对创业板的热情可能会重演A股2006~2007年的非理性亢奋,和2008年的恐慌抛售行情。

“恋爱是甜蜜的,失恋是痛苦的。”

“创业板就像那个男孩,你要提防哪一天这个男孩突然跑掉了。”

其三,投资一定要看势,但千万不可借钱。

曹仁超说,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和比亚迪,结果前者亏损,后者大赚,“世界上最聪明的投资人在中国赚了钱,在美国亏钱,已经是很明显的趋势,未来就是投资中国。”

曹仁超曾于今年4月来沪,彼时就曾指认A股已进入牛市,看涨上海豪宅市场。今次,曹仁超依然称,从全球经验看,人均收入在5000美金~25000美金的城市房地产价格是看涨的,直到30000美金之后才逐渐下跌。

“上海现在是人均8000美金,中长期仍要上涨。”

投资一定要看势,但曹仁超强调,无论如何,你都不可借钱投资股票。“因为你不可侍奉财神。”

股神逻辑

在华尔街,连续10年年平均收益超过15%,就可以被称为“伟大的投资家”,如果年收益超过20%,就可以称为“股神”。

曹 仁超正是一个被称为“香港股神”的人。生于1948年的他,在高中毕业后即步入社会,做过纺织厂实习生,当过假发厂工人,进入证券行业后,第一份工作竟是 倒痰盂和抹地,月薪220港元。后来经过兼职赚外快和节俭,曹仁超存下了5000港元。用这5000港元,曹仁超赚来了现在2亿的身家。

“我只是一个分析员,只是用我的理论来分析市场,会用很多理由去说法,但是从不预测。”在他眼里,市场上是没有神的,“人”能够做到的不是预测,而是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把握到市场发展的趋势,从而获得成功。”曹仁超说。

曹仁超将他的投资心得总结为“智慧不如趋势”、“止损不止赚”、“永远不要抄底”。

曹仁超说:“要赚大钱,不要赚小钱;要亏小本,不要亏大本。”

曹仁超告诉记者,他曾经买过港船的股份,投资150万元,成本每股1元多。后来涨到10元。

“我当时很满意了,一下子赚了1000万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股票最后涨到55元,原来我可以挣5000万元。”曹仁超说,如果下跌超过15%,投资者就要分析原因,而要是上涨,不要“刚涨了20%就坐不住想走了”。

曹仁超最反对抄底:“千万不要抄底,因为谁也不知道底在哪里。”

“举个例子,花旗银行从55美元跌到40美元,你买不买?跌到30美元你买不买?25美元?5美元?如果一直买,钱从什么地方来?即使你有钱,一直买到它跌至1美元,你还是亏损的,因为事实上花旗银行的最低价已经跌破了1美元。”

在香港大获成功之后,曹仁超将目光投向了内地。

“整个东亚的发展就像大雁起飞,最先出发的是东京,后来是香港、台湾、韩国,再后来可能是东南亚一些地方,现在是中国大陆。”

曹仁超喜欢用“日出东方”来形容现在形势的变化。

“日本1990年之后,发展就停滞下来了,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也遇到很大的问题,香港我担心发展动力也会不足,只有内地,希望最大。”

曹仁超称,中国A股最有可能复制德国DAX指数。

DAX指数从2000年3月7日的最高点8136点,在德国电讯四处扩张后轰然倒塌影响下,最低跌到2001年9月21日的3531点,但至2007年7月31日,DAX指数又一路劲升至8151点,超过七年前的点位。

曹仁超比对A股,认为A股在去年10月进入牛市第一周期,完成5个上升浪和3个下降浪之后将进入牛市第二周期。

近期A股将进入下降的C浪,但C浪的低点要高于前两次的2640点和2712点低点,“如果我老曹说错了,C浪低点比2712点还要低15%,就一定要止损。但如果进入牛市第二周期,我老曹就建议不要止赚。”

曹仁超乐观看后市,认为2010~2012年A股进入牛市第二期的慢牛行情,第一个上升浪就有望超过2009年8月的3478点高点,其更称其后A股有50%的可能盖过6000。

与A股乐观相比,曹仁超对港股表示完全看不懂。

“港股在A股和美股之间犹豫不定,不知要跟从谁,我曹仁超无法分析。”

但要说到美股和黄金市场,曹仁超坚称美元将持续走弱,而黄金长线走高。但圣诞节前美元有可能技术性反弹,而黄金暂时不应买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91

创业板“辞职潮”道德拷问更需关注制度成因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9310.html

于创业板公司高管在上市之初即掀起密集的“辞职浪潮”这一现象,市场关注角度与评价涉及的方面很多,诸如经营 者的“短期行为”问题,诸如经营者的信心危机与投机动机问题,诸如创业高管们的诚信品质与公德缺失问题,等等。与这些关注相伴的是市场各方对辞职高管的 “道德审视”,认为这一行为本身对上市公司利益构成了伤害,对相关行业、对创业板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伤害,使得人们对创业板承载的培育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希 望臻于破灭。

应该说,上述质疑都有道理:

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体现的是经营者自身的短期行为吗?——当然是。这些辞职高管大多是上市公司的主要创业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是企业家的人格 化,就长期而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就是对企业家们的投资,市场期待的是被投资公司高管、同时也是公司的股东们借上市契机带领公司快速成长,而这些高 管在上市不满一年却选择了辞职,这不是“短期行为”是什么?

辞职高管们是在进行投机吗?一系列的观察证实高管辞职的目的是为了减持股份进行套现,而且,高管的辞职行动显示其减持愿望如此迫不及待。如果排除出 于慎重的战略安排原因或者持股者急需资金进行套现等原因,那些上市不到一年即期待着套现并着手进行规划与安排的高管们,不是投机又是什么?

高管辞职对上市公司、对市场会造成伤害吗?毫无疑问!高管股东减持股份释放出的是对未来股价表现信心不足的信号。每一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之初向投者 描绘了未来成长的美好图画,创业板上市如同一艘初入海洋的舰艇刚刚启航,但就在此时舰艇的舵手们却因为自己的利益计算逃逸了,还有什么比这类“事件”更能 对舰艇、对舰船上的乘客造成伤害吗?因此,无论从上市公司健康成长、从投资者、以及创业板市场各个层面来看,创业板公司高管密集辞职,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在辞职高管进行“道德拷问”之后,笔者不得不指出的是,我们更需关注的应该还是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创业板高管们甘冒市场道德诘难而选择辞职以等待尽快套现?

创业板高管“辞职潮”的背后缘于“信息不对称”之下优势方的高管们的精明的利益计算,而成本-收益对比之下的利益计算正是理性的“经济人”所追求的 目标。——如果现行股价被高估、甚至被“严重高估”以至透支了未来数年的水平,在股份“确定性的收益”与“不确定”的企业未来经营与价值的对比之中,高管 们选择前者,不能不说是个人利益计算时的理性抉择。而只要规则允许,抛开道德(自律)层面,这种博弈是符合现行约束条件之下的游戏规则的。所以,从规范意 义上来说,如果认定这些现象不合理、不应该发生,如果博弈的一方高管们并不违反现行法律而具有“他律”层面的违规过失,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对规则与制度本身 进行反思。

创业板公司“大批量”的高管辞职涉及的市场制度缺陷在于两个层面:一是,很显然,高管急于套现是因为上市公司股价被高估,那么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上市 公司股价的高估?二是由产生“动机”到“付诸实施”是有条件与过程的,如果条件很严苛,仅有动机尚不足以促使高管们即刻行动。那么,是什么样的条件,使得 高管们无意识地集体采取了实际的行动?

关于第一个问题,公司股价可能被高估的原因有许许多多,笔者认为在制度层面的问题主要是新股IPO方面的某些安排。首先是新股一级市场的定价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新股发行与再融资定价一般是“随行就市”,当市场条件较好而对新股接受度较高时,新股发行定价就高,创业板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资本市场“孵化 器”,其所承载的上市公司超高成长的“各方期待”引发投资者对相关股票的热捧,因而股份在一级市场给予了较高的溢价。而“享受了”超高溢价的上市公司筹集 了超过企业项目需要的过多资金,巨额融资根本就不能为其经营与投资所需完全“吸纳”,使得企业的“业绩成长”步伐跟不上“资本扩张”的步伐,从而埋下二级 市场股价泡沫的隐患。其次,是现行的股份承销方面的安排抬高了一级市场发行价格,同时又使得一级市场的高溢价向二级市场传导。已经有市场人士指出,目前新 股发行制度的设计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庄家模式”,而特别设定的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停板制度,让作为新股的承销商的机构投资者具备很大的操作空间。新股发 行中这些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的政策倾斜,扭曲了新股发行价格,也使得刚上市的股票市盈率远远高于市场平均市盈率,成为制造“新股泡沫”的助推器。

关于第二个问题,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公司法》等相关法规,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年内和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 让其所持本公司股份(其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所持股份锁定时间为3年)。在上市12个月后,在职高管每年出售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股票的25%。如果高 管人员离任,在遵守上市12个月禁售期的规定之后,辞职6个月后即可不受限制地出售其所持股票了。显然,正是股份锁定在职与非在职的不同规定,成了部分高 管选择以辞职以尽可能快速套现的制度成因。

而探寻到症结背后的成因,就不难“对症下药”地进行规范与治理了。药方其实并不难寻,那就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改进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与新 股股价生成机制,深化与细化高管股东股份锁定期限的规定。关于后者,笔者认为,现行制度中对于上市公司高管股东1年的持股锁定期远远不够,如果说控股股东 或实际控制人36个月的锁定期主要基于既保持股权结构相对稳定同时又有利于打通资本退出通道以吸引风险资本涉足创业板“种子公司”这一指导原则,因而“期 限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的话,那么,着眼于去除上市公司的短期行为以及长期经营目标,作为上市公司经营与管理具体决策与实施者的高管持股,其期限至少不 能太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5

借創業板過橋 科技小子掠四千萬

2001-8-19  NM




創業板成立只有二十個月,共有八十四間公司上市,但當中有六成半跌破招股價,五間變了「仙股」,令投資者焦頭爛額,對創業板股票避之則吉,連和昇證券老闆潘鑑韜想把其持有的雅灝在創業板上市,也因市況不就而無限期押後。事實上,投資者聽到「創業板」便即刻耍手擰頭,皆因創業板只是一個「掠水樂園」,而典型例子有去年上市的盛創企業,主席余宗榮一鋪掠近四千萬。最倉促成軍TOM.COM上市日期:1/3/2000集資額:$8.76億現股價:$2.025(較招股價升14%)去年業績:蝕$4.4億大股東:長實、和黃

和黃旗下的入門網站TOM.COM能在成立短短半年間,於二千年三月極速於創業板掛牌上市公司董事局及高級管理層,不得不倉促成軍。兩名執行董事包括財務總監陸楷及行政總裁張承勷先後在上市前四個月及三個月才加盟,其餘八名非執行董事亦只在九九年十月,TOM.COM註冊成立後才陸續委任。至於高級管理人員的名單,情況更離譜,十四人裡有十三人是二○○○年後才急急加入公司,如營運總監何考昌及網站發展總監陳慶源,在上市前一個月才返工。管理層急就章,TOM.COM上市其後便要不斷撤換高層,首先在上年七月,由王兟接替張承勷出任行政總裁,跟着營運總監一職由梁琨如頂上。上月份財務總監陸楷亦請辭,由周凱旋另一得力助手李國明代替。

最識花錢天時軟件上市日期:25/11/99集資額:$4.5億現股價:$0.66(較招股價跌78%)去年業績:賺$3,700萬大股東:辜振甫家族

天時軟件是首間上市的創業板公司, 當時其主席鄭健群曾語出驚人,自言自己「犀利過微軟的蓋茨」。雖然天時股價大跌七成,但鄭健群仍不減其招積本色。上週五,天時在港島富麗華酒店舉行股東周 年大會,身穿白西裝的鄭,坐着一部紅色積架房車到來,車上掛着無字頭「八○二八」的靚車牌,正是天時在創業板的股份代號。記者上前追問新靚牌來源,他即時 沾沾自喜說:「我哋舊年用三十萬投個牌番嚟,冧巴靚唔靚呀?」而他這部價值七十四萬的XJ8積架,屬上市公司所有,於九九年十二月,即上市後 一個月買入。雖然天時「大拿拿」用過百萬買車投車牌,但相對現時萬三呎的新寫字樓,算是濕濕碎。去年七月,天時軟件不再租用灣仔華潤大廈,向長實買入中環 中心頂樓全層,作價一億七千八百萬元,佔其集資額四成。這個億萬新總部不單能飽覽海景,會議室內的坐椅與滙豐銀行總行辦公室用的一樣,鄭健群解釋:「交租 都要成百萬一個月,租一年都會成千萬,不如買啦,高峰期呢層樓升過八成添呀。間辦公室靚啲,可以提高公司形象,外國投資者來到都有信心啲啦。」

董事逐個鬆首先「鬆人」的有公司秘書兼會計師黃嘉峰,他加入盛創只有四個月,公司上市後兩個月離職,而當非執行董事的張紹榮和劉偉成,亦於上市後半年內辭任。余宗榮解釋:「呵,原先會計師早已向我講過想離開,不過佢應承等公司上市後才辭職;至於兩位非執行董事都預料不到,隔三個月就要開董事局會議,認為兼顧不到才退任。」一手一腳把盛創搞上市的執行董事邱振輝亦「功成身退」,於六月份已辭任董事一職,不過他去年收取六十多萬元董事酬金,兼獲贈千二萬股盛創股票,現市值百二萬,一年內共斬獲二百萬元,現在他只留任作營運總監。余宗榮太太蔡少汶亦退任董事一識,只保留市場總監一職。短短一年間,公司人去樓空,剩下的盛創,去年業績差勁,由九九年賺二百六十多萬,逆轉至去年虧蝕一千萬元,公司更淪為負資產。創業板上市市委員會對這類「壞分子」都很頭痛,「唉,好多都係咁啦,佢無違反上市條例,你又吹佢唔脹。依家都諗緊創業板新例係咪要『鍊』緊啲,但又唔可以太緊,抓死個創業板又無人玩啦。」一名創業板上市委員對本刊說。

四出班馬搞上市余宗榮亦親自邀請幾位前理大講師當非執行董事,例如現任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之校長劉偉成博士,他說:「以前在理工佢係我學生,大家在理工工程系的畢業同學會有見面,舊年佢搵我做非執行董事,在公司傾咗四、五次,我諗住唔喺好多嘢做,又係我學生就應承。」但劉對盛創的業務卻不甚了了。而另一名已退任的非執行董事張紹榮博士,同樣是余宗榮在理工大學的老師。盛創上市時獲贈千二萬股股份,又以二百四十萬元認購五百萬股,手頭千七萬股盛創,現只值一百七十八萬。余宗榮自言在九九年底,即創業板開鑼不久,已有上市的念頭,當時與朋友邱振輝談起上市大計,雙方傾得興起,於是就着手部署,聘請對方加入公司。余宗榮與太太蔡少汶及邱振輝實行三人擔任董事上市一事,由做開企業財務的邱振輝一手包辦,他與東英證券相熟,於是由東英證券任包銷商兼保薦人。而東英證券的董事陳立基出身銀行界,人面甚廣,除了包銷股票外,又替盛創公司找核數師、公關、律師,來個創業板上市「全包宴」。盛創於是搬靚辦公室,由旺角亞皆老街的五千呎單位,月租六萬元的辦公室,搬到尖沙咀中港城十八和十九樓,接近一萬呎單位,月租已經要十八萬多,相較以前更注重門面。多番包裝後,盛創終於成功於去年七月十四日以配售形式上市,然而,甫掛牌,股價便一直向下插,至去年初升「仙」股之列,而公司漸漸現形,暴露了一副「作鳥獸散」模樣。

創業板統計上市公司總數:84間總集資額:$188億成「仙」股公司:5間蝕錢公司:34間總虧損額:$16.5億跌破招股價:55間股價跌逾八成:10間最熱門保薦人:BNP百富勤

最蝕錢公司TOM.COM去年虧損:$4.4億

沒有向用戶收費,只靠網上廣告支撐的TOM.COM,去年只得八千九百萬營業額,然而,該公司的 燒銀紙速度,遠高於收入能力。有四百員工,租用中環中心四層樓面的TOM.COM,單是行政費用,每月便燒了二千九百多萬,一年合共三億五,再加全年一億 二的員工薪金及三千七百多萬因重組香港網站業務時裁員作出賠償及出售固定資產成本,令TOM.COM嚴重入不敷支,結果勁蝕四億四。然而,其公司股價卻出奇地較招股價仍有一成四升幅。

最高董事袍金卓施金網上市日期:7/12/2000集資額:$8,042萬現股價:$0.03(較招股跌86%)去年業績:蝕$1,260萬大股東:陳發柱

陳發柱家族慶豐金旗下從事網上黃金買賣的卓施金網,上年只得四百六十五萬營業額,蝕了近千三萬。然而該公司董事局卻大派了二千四百七十萬董事袍金,差不多是營業額的五倍。執行董事中,最高人工的年薪千一萬,另外兩名董事,各年薪六百一十萬,最平人工的,也有百三萬。事實上,各位董事的人工「和味」,因為上市時都獲分紅股,而分得最多的是譚偉堃,約有五千萬股,由公司免費贈送,上市時賬面淨賺千一萬。譚偉堃於九一年加入詹金寶做風險管理,其後於瑞士銀行及大型金融機構出任投資風險管理要職,更於九八年出任亞洲期貨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直至上年一月,加入卓施金網做執行董事,協助上市。今年六月,譚偉堃功成身退,辭任董事

包 裝成科技精英余宗榮八六年畢業於當時稱理工學院的製造工程系。而太太蔡少汶從事電腦軟件的市場推銷工作。到九二年二人創業搞生產系統開發,專替中小工廠提 供電腦程式、監察生產程序,以減低成本。九五年,盛創推出一套由余宗榮編寫生產系統OMS為行內人所認識。不過,生意屬小型,全公司只得廿八人,九八年公司只賺二十二萬元。去年中,盛創為上市籌 備得如火如荼,主席余宗榮以科技精英形象出現,無論是會見傳媒或在招股書上,他都經常提及自己所搞的軟件開發生意,意念來自在理工讀書時的一篇關於「提高 生產力」的論文,並吹捧自己與理工大學密切關係,合作研究開發創新科技產品,彷彿是理大在創業板的科技代表。另外,他在公司網頁亦不斷重複提及九九年獲選為十大數碼青年等虛銜。

上市編號「八一○八」的盛創企業,大股東余宗榮於上月底進一步拋售兩成半股權,再套現八百萬元,約一年間持股權就只剩不足百分之九。記者曾兩度登門到盛創辦公室找他,又到他的寓所要求訪問,都不得要領;於本週二在「縱橫」財經公關公司安排下,接觸到余宗榮,他在電話解釋賣股原因:「我係做technical development(技術開發),好似微軟的蓋茨咁,想退一步專注做開發,我唔介意持有少啲股權,引入一些機構性投資者可以令公司透明度提高,唔使話好似我話晒事咁……」雖然他解釋減持股份是要專注做回老本行,但追查他的買賣股票紀錄,其實他已多番賣股,而且賣得既急且狠。根據盛創招股書披露,大股東在上市後半年內不能出售股份,上市後半年至一年內,雖可賣股,但大股東不得減持至少於三成半股權。今年三月底,半年禁售期限一過,余宗榮已分三次賣股,由五成減持至三成半,先套回六百萬。至上月底,一年禁售期限也屆滿,他賣得更起勁,大幅減持至僅百分之八,又套多八百萬。再加上盛創上市前進行重組,他配售總值二千一百萬元舊股給機構投資者,連同他及妻子去年取得二百七十萬董事酬金,一年內他利用創業板共掠水近四千萬元。這位年三十七歲的無名小子,全靠包裝,把一間小型軟件公司推上創業板,鋪出一條「嗗水」大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8

創業板公司主席 掠水棄船走佬

2002-3-7  NM




被外界喻為大賭場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問題開始陸續浮現。從事塑膠模具生產的滙科數碼,上月中證實其大股東兼前主席羅文明經已失踪。上星期,滙科在東莞的廠房,接到東亞銀行廣州分行傳票,追收二百多萬元欠款。顯然,滙科已暴露財政危機。據知情人士透露,現年四十八歲的羅文明鍾情炒股,他把一手創辦的滙科上市, 就是希望一朝翻身,骨水冚前債,估不到最後還是走佬收場。位於東莞長安鎮烏沙工業邨的滙科廠房,規模很細,只得四百工人。上週六下午五時,該是工廠放工時 間,只見數名穿上制服的工人步出,情景冷清。保安員聲稱老闆羅文明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返工,而負責打理工廠的弟弟羅文耀,亦早於半年前離職。羅文明失踪後, 主席一職由滙科董事鄧國源頂上,因羅與鄧以Diamonds & Pearls公司名 義(羅佔八成四,鄧佔一成六),持有滙科四成一股權。記者到滙科青衣的寫字樓,鄧國源拒絕接受訪問,而他的太太則大發牢騷:「我先生唔準備回應,現在羅先 生走咗,留低個爛攤子給我先生來收拾!」原來,羅文明早已按了Diamonds & Pearls所持的滙科股份。換句話說,鄧國源應佔的股權亦凍過水。羅文明要走佬,皆因他炒股焚身。據知情人士透露,羅文明與前博愛醫院總理,律師好友林 國興,及明珠興業的老闆王坤熟絡,羅與林於九六年間大炒明珠場外期權。九七年六月明珠股價大瀉,羅文明亦損失慘重。

擔保孖展狂谷股價在東莞做開塑膠模具廠的羅文明,經好友「指點」下,九九年將塑膠模具廠上市,以解財絀之急,並藉此翻生。二○○○年五月,滙科由時富作牽頭包銷商,以配售形式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滙科上市首 日已勁升一點五倍至兩元多,至十月中更狂升至五元一股,到十一月,大股東半年禁售期一過,滙科更一拆二十來增加流通量。而羅文明其後把Diamonds & Pearls其中一億四千萬股,約佔百分之三點五股權的滙科股份,按予金城銀行,借取七百萬元。市場人士表示,有心人要維持滙科股價高企九個月,左手交右 手的買賣,每月單是釐印、經紀及交易徵費等費用,一個月就要百多萬元的庄家費。去年三月六日,庄家終於爆煲,當天滙科股價由兩毫四直滑至一仙六,「嗰日跌 得好慘,一直跌都無人敢接,到後來跌剩幾仙才有人執些貨。」一名經紀說。而有份沽滙科的訊滙金融,翌日鋪頭遭淋油破壞。由羅文明作為擔保人,在大中華證 券、新宇等數間證券行開立的戶口,亦欠下不少孖展數。

按盡股票一走了之已入稟追討羅文明七百三十萬元欠款的大中華證券主席蕭炎坤說:「羅文 明在二千年十二月到來,擔保他一個叫肥仔的老友開戶口。他放低一張五百萬元支票,支票日期寫一月三日。三月六日滙科被斬倉時,我才入票,但即時彈票。我致 電在東莞的羅文明,他卻無接我電話。」滙科爆煲後,羅文明惟有四出撲水;到去年,更將他與鄧國源共同持有的四成滙科股份,按予新宇證券老闆奚玉有關的公司, 借取四千萬元。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實質上新宇只借出二千萬元,因為當中二千萬,是羅文明在新宇證券擔保友人開戶炒作時欠下的舊債。」羅文明拿着手頭的 二千萬,還清金城銀行的七百萬元後,拿着千三萬就人間蒸發。現時新宇控股託管着的四成滙科股份,市值二千五百多萬,而新宇亦遲遲未向羅文明作出追討,操普 通話的新宇董事華志祥向記者說:「我們對滙科的殼並無興趣,只想追討所欠款項。」新宇控股是一間中資機構,聲稱做房地產、貿易及建築生意,而新宇證券成立只有兩年多。滙科上市前,一年賺二千萬。但去年十一月公佈的頭三季業績,已轉盈為虧,累積蝕了一千四百多萬,公司負債九千多萬。一名創業板上市委員嘆氣道:「創業板公司就是這樣的,都預咗啦,不過就無預到主席會走佬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3

創業板再論退市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8569&time=2011-03-19&cl=115&page=all

最新方案將三板定性為緩衝帶,這是否能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價值重估?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范軍利

 

  延宕太久的退市問題,於今年全國「兩會」間再度被放上檯面。

  3月10日,深交所理事長陳東征表示,創業板退市的核心制度是不允許企業重組和借殼,交易所已上報兩稿,最新一稿定位於退市將緩衝到三板。

  11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歐陽澤華亦公開表示,證監會已經成立退市工作小組,正在研究完善退市制度,目前已草擬相關方案。 他表示,退市制度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框架思路已基本落定,不日即可推出。「這是個整體方案,包括主板和創業板一起考慮。」歐陽澤華說。

  創業板退市制度呼籲多年,人們冀望借此可倒逼主板退市制度創新,以解多年來因退市而導致的借殼上市、內幕交易、惡炒垃圾股等諸多沉痾。

  不過,退市制度出台時間表仍不容樂觀。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創業板推出退市制度非常複雜,涉及交易規則、退市標準等。從工作的進程來看,由於其涉及面比較廣,現在還沒有推出的具體時間表。

  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直接退市直切各方複雜利益,如何平衡並非易事,緩衝三板真能做到徹底退市?「市場擔心,一個沒有注射過『疫苗』的新生兒能走多遠?」

缺乏「疫苗」

  對於主板而言,由於歷史原因的積累,退市幾成泡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5月13日,先後有PT水仙等75家上市公司摘牌退市,其中,強制退市43家、自願退市32家。兩市退市公司約佔上市公司總數的2.4%。

  境外交易所退市數據顯示,2003年-2007年間,納斯達克退市公司數為1284家,超過了同期該市場新上市公司1238家的數量;日本佳斯 達克、加拿大多倫多創業板和英國AIM的退市公司數量與新上市數量之比均超過了50%;韓國科斯達克退市公司數超過100家,為該市場新上市公司數量的三 分之一。

  陳東征表示,主板的退市制度雖有缺陷,但其有歷史合理性。「主板企業的重組和地方政府有很大關係,因而帶來很大弊病。」他特意強調,創業板基本上是民營企業,「其退市制度的核心就是不允許重組和借殼。」

  不過,創業板推出已一年半,退市問題遲遲未解。

  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創業板退市成為多位監管層人士講話的重點。陳東征表示,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是創業板市場正常成長的「疫苗」,重在防止市場「出現成批腦癱和小兒麻痺」。

  3月11日,歐陽澤華透露,對於退市制度框架,監管層已明確三個核心問題,即如何完善退市的各項財務標準;如何提高退市公司併購重組的准入標準?「提高到多大程度,則難以平衡。」

  另外,導致上市公司退市的原因較多,歐陽澤華表示,監管層需要考慮的第三個問題,即力求通過司法方式建立對相關責任人的追究機制。

  截至3月9日,共有26家創業板公司披露了2010年年報。中注協人士表示,從已公佈的2010年年報和業績快報看,創業板公司2010年度的業績增長不及中小企業板公司和主板公司,甚至出現個別創業板公司剛剛上市,業績下滑比例就超過了40%的現象。

  「創業板公司的高風險特徵已初步顯現,需要引起相關會計師事務所的充分關注和高度警醒。」中注協負責人表示。

  數字顯示,2011年在新股連連破發情況下,創業板的市盈率依然達到66倍左右,遠遠高於主板,淨利潤增長率卻不敵主板。2010年183家創業板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31.5%,同期滬深主板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40.95%。

直接退市困頓

  3月10日,陳東征透露,深圳證券交易所已就退市制度上報兩稿,「交易所曾提過兩個建議,第一次提出直接退市方案。

  但此舉遭遇困難。」由於監管層考慮直接退市將對中小投資者造成直接損失,屆時無法承擔「社會不穩定」之後果。

  之後,深交所提交第二稿,表示創業板公司可先退市至「三板」市場。在2009年5月8日,深交所發佈的《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徵求意見稿)》中,在肯定「直接退市」的同時,也預留了「符合條件的,可提出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的申請」。

  根據該份意見稿,創業板公司平均規模較小、經營不夠穩定,在具有較大成長潛力的同時也蘊含著相對較高的風險,因而有必要通過實行有效的退市制度,實現優勝劣汰,保持市場的總體質量。

  據此,相比主板市場,創業板在退市制度方面進行了如下調整,第一條即為,實行終止上市後直接退市。「創業板公司終止上市後將直接退市,不再像主 板一樣要求必須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但公司退市後如符合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條件,可自行委託主辦券商向中國證券業協會提出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 的申請。」

  對於該條「直接退市」政策,市場多有異議。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曉國認為,創業板退市制度後續安排方面有待進一步明晰。根據規定,創業板公司「直接退市」,「一退到 底」,退市後不再強制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符合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條件的,自行委託主辦券商向中國證券業協會提出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的申請。

  「但是,對於那些不符合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條件而還原為非上市交易的公眾公司,其權屬登記、託管、轉讓、行權的制度安排出現了空缺。」

  另外,王曉國表示,如果實行快速退市,投資者資本增值的交易權將受到限制,退市公司股票及其衍生產品價格將較大幅度地下跌,可能給投資者帶來較大損失。「這些都是監管層設計退市制度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陳東征表示,深交所提出的第二稿建議,即退市公司進老三板的同時,亦要求增加深交所對直接退市公司的責任追究權利。「我們建議將交易所發出警告的範圍擴大,不給企業造成借殼和重組的機會。」

  陳東征說,交易所還需成立專門覆審委員會,允許被警告公司提出申訴。「這個委員會將邀請社會各界專業人士參加,對交易所權利進行制約,不過現在的退市制度還需達成共識。」

境外經驗

  2011年3月8日,新華悅動傳媒表示,公司已於2011年2月25日收到納斯達克通知,因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公司將被退市,公司的美國存托憑證將於2011年3月8日停止交易。代碼轉為「XSEL.PK」。代碼後加「.PK」指美國粉單市場(Pink Sheets),意味著公司股票將在粉單市場交易。

  紐交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楊戈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粉單市場是美國創業板中層次最低的一個市場。「201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因業績或財務問題無法達到交易所標準而被退市至粉單市場。」

  美國證券交易市場體系由主板、二板、區域性市場及場外交易市場構成。其中主板是以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為核心的全國性證 券交易市場;二板是注重公司成長性的納斯達克市場;而OTCBB(場外櫃檯交易系統)和粉單市場則是場外交易市場,可稱為美國的三板市場。

  楊戈表示,上述各個市場的上市規則和門檻不同。在轉板方面,美國各個市場的制度設計較為周全,優秀公司可以一邊在本級市場交易,一邊申請升板至 更高級別市場。不過,即便如此,「粉單市場公司重新升板的希望較小。」楊戈表示,OTCBB和粉單市場的交易極為清淡,且多為每股價值僅幾美分的垃圾股。

  在退市制度的司法追究機制方面,美國的法制也保證了投資者有渠道追溯退市引發的相關責任。

  而在中國市場,「退市給投資者帶來的交易權受限、股票及其衍生產品價格較大幅度下跌而產生損失等風險如何以及向誰提起司法救濟等問題,都沒有相關規定。」王曉國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