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定向降準大擴容 浙江一省23家銀行獲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83

央行定向降準或已由點及面。

今年2月4日,央行宣布對所有金融機構普降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存準率)0.5個百分點,並額外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降準0.5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今日報道,一份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的文件顯示,就浙江省而言,享受此次存款準備金率額外下調政策優惠的銀行共有23家,包括杭州銀行、溫州銀行、嘉興銀行、湖州銀行、紹興銀行、金華銀行等等。

另據《證券時報》報道,自央行2月初宣布定向降準以來,目前獲批定向降準的上市城商行共有5家(含在香港上市的銀行),執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除了已經公告的北京銀行和盛京銀行之外,還有南京銀行、重慶銀行和徽商銀行獲批定向降準。

今日早盤即將收盤時,券商、房地產板塊明顯拉升。目前,證券板塊漲幅逾5%,建築板塊漲幅近3%,房地產板塊漲幅逾1%。

《證券時報》援引一位東部上市城商行財務部人士報道,定向降準屬於自願信披項目,並非所有獲批銀行會主動向交易所披露;另外,降準屬於利好消息,部分上市銀行主動披露,可能有市值管理的需求。不少城商行2月份經歷了“分段式”降準,即2月5日普降0.5個百分點後,經法人所在地央行分支機構考核達標的,從2月16日開始再降0.5個百分點。

在中國內地或香港上市的地方性銀行(含城商行、農商行)共有8家,分別是A股的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以及H股的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和盛京銀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39

因南海爭議 越南一省停播黃曉明版《新上海灘》?

“因為黃曉明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越南一省停播其主演的《新上海灘》。”近日,在一社交平臺上,某網友的這一說法以及一張配圖引發熱議。

一位來自越南河內的朋友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確認,確實有這麽回事,也看到過當地的新聞報道,是越南一個省因為南海爭議而停播了新上海灘。

18日上午,黃曉明經紀人郭亭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沒有收到這樣的消息。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2012年越南第五屆DMA頒獎典禮上,黃曉明以24072票(比第二名多出6000余票)的絕對優勢,成為越南最受歡迎的中國演員,這已經是他連續兩次獲得此封號,他主演的《神雕俠侶》、《新上海灘》、《泡沫之夏》都在越南大受歡迎,使他在越南積攢下了超高的人氣。2011年,黃曉明在武漢舉辦歌迷會,更有越南粉絲千里迢迢趕來為他慶生。

《新上海灘》是2006年,黃曉明與孫儷主演的一部電視劇劇,至於這部劇為何在暑期播出,一位資深電影人士表示:“該劇在地區版權銷售情況還可以,是因為老《上海灘》以及黃曉明的共同影響力,但一部劇的海外版權銷售一旦銷售出去,購買方什麽時候播怎麽播都應該是購買方決定。”

本月12日,就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所謂最終裁決。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聲明: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仲裁結果出爐後引發輿論極大關註,本月12日,範冰冰、黃曉明、六小齡童、楊冪等眾星在微博轉發文章“中國一點都不能少”,表達對仲裁結果的態度,黃曉明微博稱:“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這件事無論是否屬實,我們堅決堅持南海態度不動搖,國家大義面前,犧牲小我義不容辭。”郭亭婷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71

穩居黃金產量第一省 山東計劃在地下5000米“掘金”

一般情況下,人們對黃金的計量單位是“克”,而山東對黃金的計量單位是“噸”。

20日,山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在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工作的有關情況。其中,關於黃金等礦產資源的下一步勘探計劃引人註目。

發布會上介紹,上世紀60年代,山東省找到了全國第一個金剛石原生礦;70年代,發現和評價了一大批金礦,特別是特大型“焦家式”金礦的發現,在金礦成礦理論上取得了聞名中外的重大突破;80年代末,發現和評價了大型的“歸來莊”金礦,這一新類型金礦的發現打開了魯西地區找金的新局面。

2015年,山東在煙臺市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探明資源量超過470噸的我國第一個海上特大型金礦床。“十二五”期間,山東省探明黃金儲量超過2700噸,超過了建國以來60年探明儲量的總和。

山東是黃金生產大省,多年來產量一直穩居全國省市區第一位。截止到目前,山東省已發現探明儲量的礦種150種,其中,累計探明黃金資源量4600噸,煤炭資源量400多億噸,鐵礦石量371.72億噸。

發布會上,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李琥一直把黃金作為主題詞之一。

“(山東省)要完善2000米勘查技術體系,實現3000米深度探測能力,形成5000米深度探測技術,綠色勘查和深部探測技術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基本目標是:以金、鐵、煤等重點礦種綠色勘查和深部探測為主攻方向,建立和完善深部找礦綜合勘查技術體系。”李琥說。

有學者研究認為,如果我國固體礦產勘查深度達到2000米,探明的資源儲量可以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而目前我國勘查深度大多小於500米。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宋守軍介紹說,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將依托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現有的“國土資源部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金屬礦產成礦地質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在“十三五”期間全力申請建設“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重點實驗室將立足山東省金礦資源優勢,以世界第3大金礦集區(膠東金礦集區)為對象,深入研究金礦成礦富集機制與成礦規律。

宋守軍說,未來5年,山東省一是要以金礦、富鐵礦、金剛石為重點,組織開展深部資源勘查開發技術攻關,提升深部資源探測能力,優選深部潛力巨大的礦集區,拓展第二找礦空間。二是要建立深部三維找礦地質模型、區域三維地質實體模型,開展深部成礦預測與靶區優選,逐步評價深部3000米資源潛力。三是要在膠東金礦集區積極開展試點,推動深部金礦成礦預測與勘查評價示範。四是要開展深部探測關鍵技術攻關,提高裝備自主研發能力,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和封鎖,為深部資源探測提供技術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41

5000億GDP城市增至39個,江蘇一省有8個

隨著人口進一步向大都市圈集聚,經濟大市的規模日益擴大。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到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5000億俱樂部的城市已經增至39個,比上年增加4個。其中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達到了8個之多,廣東、山東和浙江各有4個。目前主要一二線城市,除了廈門、昆明等少數城市外,均已入圍其中。

4城新入圍

今年,有4個城市新進入到5000億俱樂部行列,其中3個來自江浙地區,1個來自長江中遊的江西。

紹興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GDP)5108億元,列全省第四位,比上年增長7.1%。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10.22萬元(按年平均匯率6.7518折算為1.51萬美元),列全省第四位。紹興也是浙江第四個進入到5000億俱樂部行列的城市,前三個分別是杭州、寧波和溫州。

在紹興之後,來自江蘇的鹽城和揚州一起進入5000億俱樂部行列。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鹽城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達到5082.7億元,總量穩居全省第七位,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超過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7%。

揚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揚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64.92億元,躍上5000億元新臺階,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增幅位列全省第4位。按最新常住人口數據初步測算,2017年揚州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12559元,首次突破10萬元大關。

還有一個新加入5000億的城市是來自中部地區的南昌。2017年南昌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五千億,達到5003.19億元,同比增長9.0%。目前中部的6個省會中,有5個進入到5000億行列,分別是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和南昌。

江蘇多達8個,粵浙魯各4個

從進入5000億俱樂部的39個城市的省域分布來看,江蘇最多,共有8個,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徐州、常州、鹽城和揚州。

江蘇入圍的城市多,與該省區域經濟發展更為均衡有關。盡管前兩大城市蘇州和南京不如廣深,但無錫、常州、南通、徐州、揚州等城市發展都比較均衡,尤其是不少城市的歷史底蘊深厚,原先的城市規模基礎就已經不小。

這8個城市中,4個位於蘇南,蘇中和蘇北各2個。近年來江蘇區域差距進一步縮小,蘇中、蘇北地區的經濟增速明顯快於蘇南地區。數據顯示,2013年~2016年,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為8.8%、10.5%和10.3%。蘇中蘇北地區最快,尤其是蘇中地區,領先蘇南地區將近1.7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整個江蘇的經濟發展程度按照離上海的遠近而明顯變化。離上海最近的蘇錫常地區發展最好,蘇中(南通、揚州、泰州等)次之,蘇北相對比較落後。

不過,近幾年這種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蘇南地區進入到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階段,增速不斷放低,同時隨著江蘇區域均衡發展的推進,不少產業向蘇中蘇北轉移落後產能,蘇北、蘇中經濟實現較快發展,增速遠超蘇南地區。

在江蘇之後,廣東、山東和浙江各有4個城市入圍。廣東分別是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廣東作為沿海區域經濟發展最不均衡的省份,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廣深莞佛四個城市。數據顯示,目前這四個城市GDP之和占廣東省的比重接近七成。

其中,深圳和廣州這兩座一線城市的GDP都已突破了2萬億大關。位居廣東第五位的惠州只有3830億元,離5000億大關尚有較大的距離。

山東入圍的四個城市分別是青島、濟南、煙臺和濰坊。浙江四個城市是杭州、寧波、溫州和紹興。

福建、河北和遼寧各有2個城市入榜。遼寧是大連和沈陽這兩大副省級城市的組合,河北是省會石家莊和老工業基地唐山。福建是本省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泉州和省會福州。

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陜西、吉林、黑龍江和江西各有1個,分別為鄭州、武漢、長沙、成都、合肥、西安、長春、哈爾濱和南昌。這些城市全部位於中西部和東北,都是省會城市。

中西部:不能只依賴省會

從大的區域分布上來看,這39個城市中,27個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占了七成左右。中西部共8個,均為省會城市。東北共4個,分別是三個省會城市加上大連這個計劃單列市,也就是目前東北的4個副省級城市。

主要的一二線城市中,除了廈門、昆明等少數幾個城市外,其他大多數已進入到5000億俱樂部行列。從城市的行政資源來看,39個城市中,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之外,普通地級市共有15個,占39個城市的38%。這15個城市全部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其中江蘇占了7個,浙江、廣東、江蘇各有2個,福建和河北各1個。

相比之下,在廣闊的中西部地區,目前仍沒有一個省會城市、直轄市以外的普通地級市進入5000億俱樂部。目前中西部經濟總量最大的地級市,是河南洛陽,去年該市生產總值4343.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7%。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大概還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進入到5000億俱樂部的行列。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改革開放之後,東部沿海省份率先開放,經濟率先崛起,市場化程度更高,很多普通地級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區人口規模不斷擴大,而中西部省份經濟起步較晚,市場化程度較低,資金、政策等各種資源集中到省內單極核心城市——省會,普通地級市發展發展相對緩慢。

也就是說,中西部未來的發展,需要發展更多的中心城市。例如成都、武漢、鄭州,它們均為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如今這些人口大省正處於城鎮化加快的過程中,僅憑一個省會是不夠的。如何像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一樣,擁有更多的中心城市十分重要。

近幾年,中西部一些省份也非常重視省會以外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發展。例如去年6月公布的河南省公布《河南省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提出,增加了“一副”的布局。一副,即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作為六大古都之一,洛陽也成為內陸省份中第二個獲準修造城市軌道交通的非省會城市。

在湖北,該省也提出把宜昌、襄陽作為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與武漢相互呼應,形成“一主兩副”的鼎足發展格局。

城市名次變化:中西部上升快

從城市位次的變化來看,相比2016年,前10名中,除了廣深互換位次、津渝互換位次,其他城市的位次都沒有變化。

去年12月,廣東省公布的實施地區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後的數據。數據顯示,修訂後,2016年深圳GDP比修訂前增加了585.98億元,GDP總量達到了20078.58億元,超過了廣州,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第三個突破2萬億元大關的城市。也是廣州在連續27年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三後,“第三城”的位置首次失守。

所以更確切的說,早在2016年,深圳就已經超越了廣州位居第三位,廣州退至第四。

在前10名之外,城市名次變化較多的主要是一些中西部城市和東北、華北城市。其中,西安從25位上升至22位,上升了3個位次;合肥從26上升至24,上升了2個位次;南昌也快速發展,從第42位上升至第39位。長沙、鄭州等位次不變,總體呈現比較快速增長的勢頭。

近幾年,中西部的長沙、鄭州、西安、合肥、南昌等地的政策紅利也很多,匯聚人才、金融、技術等各種要素資源的能力更強,再加上較低的土地、人力成本,發展勢頭也會更快。

相比之下,東北及華北、山東等地的城市名次略有下滑。其中大連從21位下降至23位,哈爾濱從第28位下降至第32位,唐山從第24位下降至第26位。煙臺、濟南、長春、濰坊、石家莊的位次也都略有下降。

東北、華北、山東等地的城市位次下降,這也是目前南北經濟分化的一個體現。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認為,目前的南北分化態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因素、體制性因素。周期性因素是外因,結構性和體制性因素是區域分化的主因、內因。

他認為,現階段區域經濟分化有著更深刻的背景,那就是我們正處在結構變革和動能轉換的特殊時期,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過去那種依靠拼資源、拼環境,外延擴張型增長的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科技創新、人力資源投入的新技術、新生態、新經濟為代表的質量效益型增長,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大趨勢。

表:5000億俱樂部城市榜單

 

 

位次 城市 2017年GDP(億) 增速 2016年位次 1 上海 30133.86 6.90% 1 2 北京 28000.4 6.70% 2 3 深圳 22438.39 8.80% 4 4 廣州 21503.15 7% 3 5 重慶 19500.27 9.30% 6 6 天津 18595.38 3.60% 5 7 蘇州 17319.51 7.10% 7 8 成都 13889.39 8.10% 8 9 武漢 13410.34 8% 9 10 杭州 12556 8.00% 10 11 南京 11715.1 8.10% 11 12 青島 11037.28 7.50% 12 13 長沙 10535.51 9.00% 13 14 無錫 10511.8 7.40% 14 15 寧波 9846.9 7.80% 16 16 佛山 9549.6 8.50% 15 17 鄭州 9130 8.20% 17 18 南通 7734.64 7.80% 20 19 東莞 7582.12 8.10% 19 20 煙臺 7550 6.50% 18 21 泉州 7548.01 8.40% 22 22 西安 7469.85 7.70% 25 23 大連 7363 7.10% 21 24 合肥 7213.45 8.50% 26 25 濟南 7201.96 8.00% 23 26 唐山 7106.1 6.50% 24 27 福州 7104.02 8.70% 27 28 常州 6622.3 8.10% 32 29 徐州 6606 7.70% 31 30 長春 6530 8.00% 29 31 石家莊 6460.9 7.30% 30 32 哈爾濱 6355 6.70% 28 33 沈陽 5865 3.50% 34 34 濰坊 5858.6 7% 33 35 溫州 5453.2 8.40% 35 36 紹興 5108 7.10% 36 37 鹽城 5082.7 6.80% 37 38 揚州 5065 8.00% 38 39 南昌 5003.19 9.00% 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38

GDP千億縣增至24個 江蘇一省獨占9個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不少經濟發達縣的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大關,一個縣就相當於一個地級市。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顯示,截止2017年,共有24個縣(市)的GDP突破1000億大關,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個。這24個縣分布在江蘇、山東、浙江、福建、湖南、內蒙古、陜西和河北共八個省份,其中江蘇最多,一個省就擁有9個之多。

江蘇獨擁9個 蘇州在地級市領跑

2017年,蘇南雙雄昆山和江陰繼續並駕齊驅,領跑縣域經濟,兩地也是目前僅有的GDP超過3000億大關的縣(市),並且去年兩市的GDP總量都在3500億左右,並且兩地的人均GDP也都不相上下,在21萬出頭。

昆山市的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20.3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1.21萬元,按年均匯率測算,達31416美元。

江陰市的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8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2%,總量僅距離昆山32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1.1萬元。

在昆山和江陰之後,同樣來自江蘇的張家港和常熟也都超過了2000億,分列三、四位。值得註意的是,前四強全部來自江蘇,可謂是“蘇南四小龍”。其中,除了江陰來自無錫外,其他三個全部來自蘇州。加上位居第11位的太倉,蘇州轄下的4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到千億縣的行列。蘇州縣域經濟可謂獨領風騷。

近日,由人民日報社、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指導,人民日報《中國城市報》社主辦的“2018中國城市大會”在人民日報社召開。本次大會首次發布中國城市品牌(地級市)綜合分值居前100名的城市。其中蘇州位居第一,並且得分遙遙領先其他城市。

根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先後創辦了國內第一個自費開發區、第一個內河保稅區、第一個兩國政府間合作開發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個綜合保稅區,是國家很多對外經貿政策的策源地。上世紀80年代,蘇州成為“蘇南模式”發源地之一,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實現非農化發展;90年代又開啟了特殊的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模式。

其中,轄內的四個縣級市各具特色。昆山以電子信息產業而著稱。至2017年末,昆山全市擁有1個千億級IT(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產業集群和1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擁有122家大型工業企業,373家中型企業。全市超億元企業790家,其中,10億元以上企業112家,百億元以上9家。全年生產計算機整機4488.56萬臺,比上年增長4.9%;液晶顯示屏產量2.67億片,增長19.9%。民生產品中,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的產量不斷增加,全年產量4815.78萬臺,增長26.2%。

此外,張家港市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位於張家港的沙鋼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連續多年進入世界500強。常熟作為“中國服裝之都”,是全球最大的服裝服飾批發交易市場。太倉市是中國德資發展最好、密度最高、經濟效益最明顯的地區之一,2015年,德國在中國設立的繼北京、上海後的第三個德國中心落戶太倉。

擴大到整個江蘇省來看,2017年,隨著如臯GDP突破千億大關,目前江蘇GDP千億縣進一步增至9個,在各省份中遙遙領先。

魯浙各4個 中西部共5個

在江蘇之後,山東和浙江各有4個。其中,山東四個分別是龍口、滕州、榮成和膠州。除了滕州來自魯南棗莊外,其他三個縣級市都是來自膠東半島,分屬於煙臺、威海和青島。這也說明,山東縣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仍在膠東半島。

從數量上看,山東的千億縣比上一年度減少了1個,主要是因為去年即墨撤市設區。去年8月,即墨撤市設區獲批,成為青島市第7區。此次區劃調整後,青島市市區面積將在原來3293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大幅增加,達到5073平方公里,已經接近青島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的一半。

相比山東,浙江的千億縣則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個,達到4個,分別是慈溪、諸暨、義烏和余姚。這些千億縣都各有各自的特色,如慈溪的家電、打火機等產業,慈溪的絲襪、珍珠等產業,余姚的塑料制品產業等。義烏則是世界聞名的小商品貿易中心。

東南沿海山地最多、平原最少的省份福建也有一個縣級市入圍,是穩居第五的晉江,以運動鞋生產聞名的晉江,去年GDP已經達到了1981億元,按照目前的態勢,今年即將邁入到2000億大關。此外,福建的福清和南安GDP均已突破970億元,今年極有希望進入到千億俱樂部的行列。

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目前沒有一個縣(市)進入到千億縣行列。這是因為廣東區域發展懸殊,經濟要素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走的是大城市帶動的發展戰略,珠三角轄內的發達縣市如南海、順德、增城等早就改為區,東莞和中山則都是地級市直管鎮的模式,下不轄縣(市)。目前廣東縣域經濟中位居前兩位的普寧和博羅去年GDP都接近700億,離1000億大關尚有較大的距離。

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中,目前也有5個縣(市、旗)GDP突破了千億大關。其中,湖南一省就占了三個,分別是長沙縣、瀏陽市和寧鄉市。全部來自省會長沙,其中,長沙縣和瀏陽進入到前十名。

長沙的縣域經濟發達,與其工業的快速發展緊密相關。近年來隨著土地、勞動力等成本上升,很多珠三角的產業轉移到湖南,省城長沙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例如主營業務是視窗防護玻璃的藍思科技,最早成立於深圳,但其2006年開始在瀏陽建廠、2009年投產,2015年藍思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得益於發達的縣域經濟,2017年,長沙全市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35.51億元,穩居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比上年增長9.0%,增速居全國省會城市第4位。2017年,年末長沙全市常住人口791.81萬人,比上年增加27.29萬人,新增人口為近年來新高。

中西部今年新增的千億縣是來自陜西的神木市。得益於豐富的煤炭資源,曾領先東部沿海發達縣市,於2009年在全國首先宣布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改革。2012年,神木縣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實現生產總值1003.89億元,成為陜西省乃至西北五省區第一個年GDP突破千億元的縣。只不過2013年以來,神木的GDP從千億高位跌落。但近兩年,隨著能源價格回升,神木也重返千億縣的行列。去年,神木撤縣設市獲批。

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型

不過,隨著區域經濟發展進入到以中心城市領銜的城市群、都市圈之間的競爭,當前的縣域經濟發展也逐漸向城市經濟、都市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位居地級市中心區周邊的發達縣市,就很可能被撤縣(市)設區。比如,去年8月,即墨就成為青島的第7區。

在縣域經濟、鄉鎮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浙江,去年浙江省提出,要順應城市經濟特別是都市區經濟成為區域發展與競爭主要形態的新趨勢,堅持做強市域經濟與激發縣域經濟活力並重,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都市區經濟轉型。

這其中的一大背景是,作為全國最早實行省管縣體制的省份,浙江曾樹立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標桿,不過發展至今,在縣域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浙江省中心城市弱小的弊端也不斷凸顯,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在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方面,與大都是區都有差距。

通過撤縣(市)設區,做大做強都市化平臺,也是目前浙江不少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2013年10月,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撤銷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上虞區。2015年7月,撤銷洞頭縣,設立溫州市洞頭區,將溫州市龍灣區靈昆街道劃歸洞頭區管轄。2016年9月,撤銷寧波市江東區,將原江東區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寧波市鄞州區管轄;同意撤銷縣級奉化市,設立寧波市奉化區。在杭州,近幾年富陽、臨安也先後撤市設區。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認為,擴大設區市的規模,有利於提高其要素聚集的能力,發展好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才能有效促進產城融合,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

在中部的長沙,目前也面臨著做大城市規模,做強都市區的迫切性。長沙市統計局指出,長沙作為湖南省經濟中心,雖然近年來經濟首位度有較大幅度提升,但與武漢、成都等城市相比仍然偏低。要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彌補發展短板,提升長沙經濟首位度、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步伐。

其中,擴大城市規模是提高首位度和輻射力的重要途徑。長沙市統計局指出,經濟首位度與人口總量、城市規模等指標存在明顯正相關,目前長沙城市化率相對於中心城市依然偏低,城市化發展具有較大潛力,應加快城市擴張步伐,形成獲取“發展紅利”的戰略新平臺。

該局分析,長沙要著力擴大城市人口規模,加快城市化發展進程,將長沙打造成為各類人才聚集的創業之都,同時提高教育、醫療、衛生、交通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優化城市環境,創造吸引外地人來長安居樂業的環境,為長沙經濟發展註入新活力。

其他城市也在加快中心城市擴張的腳步。例如,鄭州就提出,未來將建立以鄭州中心城區為核心區、鄰接圈層、外圍圈層共同組合構成的中心城市地域空間結構,力爭鄭州全部縣、市改區。在福州,去年9月,福州轄下的長樂撤市設區順利獲批。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城市的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城市群和大都市圈之間的競爭。對新一線城市來說,加快吸引人才和企業落戶,通過改區擴大城市面積、增加人口規模,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的輻射能力,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占據優勢。

表:2017年GDP千億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59

【財經追擊】撐起一省經濟 調味料企業也出海

1 : GS(14)@2016-11-28 00:15:56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5%B7-093123862.html

中國各省終於完成公布自己的經濟增長數據,在三十一個省當中,「窮省」貴州繼續以百分之十點五的增速,排在全國第二位。

貴州增長叫人驚艷,原來其動力來自「老乾媽」辣椒醬。這個年銷數十億人幣的辣椒醬品牌,引證了中國調味料市場的爆發商機,亦為中國品牌「走出去」鋪好路。

全國三十一個省分的前三季GDP數據,本週一已全部出爐,重慶、西藏的增速均為百分之十點七,並列全國第一,至於第二,則是一直出名窮的貴州,增長高達百分之十點五。

貴州人自嘲「三無」——「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両銀」,但窮省經濟增長自一○年起已一直跑贏全國,秘密竟然是一個「老乾媽」。「老乾媽」是辣醬品牌,由現年六十九歲的陶華碧二十年前創辦,現時總部設於貴陽,於貴州省內擁有三個生產廠區,總面積達七百五十畝,員工近五千人。《貴陽晚報》報道,「老乾媽」一三年銷售額達三十七億二千萬人民幣,佔據中國辣椒醬行業的百分之十四,陶華碧亦於一二年以三十六億人幣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

《彭博》指,雖然貴州的人均收入仍然偏低,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其他經濟指標已出現好轉,截至今年十月底為止,貴州出口的辣椒醬及其他調味品較去年同期大增百分之十六點五。

除了辣椒醬,貴州另一武器是茅台酒,與「老乾媽」一樣,未受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銷售依然強勁,股價今年更狂升超過四成,成為滬深三百指數中表現第四強勁股分。在辣椒醬及茅台支持下,貴州省近年亦開始發展其他產業,大搞科技和大數據,成功吸引晶片大廠高通、鴻海,以及中移動(00941)和聯通(00762)在當地投資。

市場爆發

靠辣椒醬撐起全省經濟,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但現實是,隨着中國人收入上升,對飲食的要求有所提高,調味料的銷售亦因而勁升。中國調味料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單一調味料,例如醬油、食用醋及辣椒、八角等天然香辛料,歷經千年,沿用至今;第二是高濃度及高效調味料,包括味精、酵母提取物、動植物蛋白提取物等,從七十年代開始;最後是複合調味料,諸如雞精、複合調味醬包、蒜蓉鮮辣醬等,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極為迅速。

市場研究及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就中國調味料市場進行分析,發現市場規模由一○年的二千二百七十八億人幣,增至一五年的四千一百三十億人幣,複合年增長率為百分之十二點六。以銷售額計,中國屬全球最大調味料消費國。由於人口基數及調味料市場急升,中國在未來數年仍然保持其領導地位,預測一五至二○年會繼續以百分之九點九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二○年,市場規模將達六千六百一十三億人幣。

以人均年度調味料開支計,更由一○年的一百七十人幣,升至去年的三百人幣,增長高達百分之七十七,預期一五至二○年的增長亦達百分之五十六,升至每年四百六十九人幣。

汰弱留強

當中,複合調味料的起步較遲,所以佔比仍然較少,去年市場規模為七百五十一億人幣,佔總調味料市場的百分之十八點二;在全球亦沒有領導性的地位,市場被美國及日本主導,人均開支亦與成熟市場有大段距離,美日分別達八十三點三及八十五點三美元,但中國只吸其十分一,每年開支為八點八美元。

佔比低,即是增長空間大,Frost & Sullivan的報告預測,中國的複合調味料市場,一五至二○年人均開支將實現百分之九十三的高速增長,升至一百零五人幣,屆時市場規模亦達一千四百八十八億人幣,複合年增長率達百分之十四點七,佔中國整體調味料市場的佔比將升至百分之二十二點一。

市場人士解釋,複合調味料市場增長急速,一來是受年輕一代的消費帶動,因為複合調味料都是即用的「現成」材料,對烹調經驗不足的年青人來說,是煮食的必需品。此外,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難有時間煮飯,複合調味料便大派用場。

雖然,調味料的科技含量低,進入門檻也低,以致市場較為分散,共有上百個品牌,競爭劇烈,產品又有同質化問題,不過,隨着消費者對調味料的要求提高,對製作過程、安全性等都很注重,對大牌子更有利,市場將會陸續淘汰質素低的小品牌。

此外,傳統的複合調味料加工方式比較簡單,使用的儀器設備多是攪碎機、乾燥箱等較原始的裝置,但市場轉趨工業化及產業化,加工的工程亦必須科技化,加入萃取技術、植物細胞破壁、水解蛋白、微波乾燥及真空乾燥等技術,亦有利產品品質的提升,令市場的發展更好。

衝出海外

除了內需強勁,調味料企業亦勢必「出海」。因為海外市場對亞洲口味的調味料亦甚為鍾愛,為中國調味料行業帶來極大的商機。

「是拉差辣椒醬」被中國網民形容為美國的「老乾爸」,年銷量超過二千萬瓶,年收入八千五百萬美元,年增長達兩成。創辦人David Tran祖籍廣東,四五年在越南出生,自小學習製作辣椒醬。越戰期間,將自製的油浸辣椒醬拿到美軍營地和附近店舖出售,結果大受歡迎。八○年移民到美國洛杉磯,於唐人街重操舊業,「是拉差」就是載他離開越南的貨輪的名稱,而因為他生肖屬雞,所以商標圖案就是一隻雞。

因為「是拉差辣椒醬」的成功,現在市場上亦有許多由不同品牌推出的「是拉差」醬料,而「是拉差」系列亦燃點起美國的辣椒醬熱潮,銷售額從○○年的二億三千萬美元,升至一四年的六億一千萬美元。歐睿信息諮詢公司(Euromonitor)的調查指,雖然芥末、蛋黃醬及番茄醬的銷售量自二千年以來增長亦達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八,但辛辣調味醬的增長更驚人,達一點五倍,來自韓國、泰國、印度、日本及中國的辛辣調味醬已走入美國家庭之中。

另一份來自NDP的研究報告指,現時百分之五十六的美國家庭已在使用各式各樣的辛辣醬,需求急升原因有二,一來是按美國人口普查的結果,自二千年以來,美國移民增長百分之三十三,移民帶來的飲食文化影響美國家庭;另外則是美國於千禧年後出生的年輕一代,在成長過程中接納了辛辣食物,已成為飲食習慣。

根據美國調味品協會(Association for Dressings and Sauces, ADS)的調查指,是拉差醬已攻入百分之九的美國家庭,而百分之十六的美國千禧世代家庭愛用是拉差醬,為中國辣椒醬帶來龐大機會。



文︰伍逸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