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奇襲上市公司,萬能險如何變身“金融炮彈”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105

(李伯根/圖)

萬能險進入中國已有15年,起初保障與投資並重,在拆除政策限制之後,逐漸走向偏重投資的高收益高風險方向。在低利率的背景下,大量社會資本借助高回報的萬能險湧入資本市場,也因此醞釀了極大的風險隱患。

萬能險,是包含投資和保障兩大功能的人身險產品。投保人將保費交到保險公司後會分別進入兩個賬戶,一部分進入風險保障賬戶用於保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用於投資。投資賬戶的資金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投資利益上不封頂,下設最低保障利率。

2015年12月17日,王石在北京萬科會議室里發表內部講話,揭開了“寶萬之戰”的面紗。

在這次講話中,王石矛頭直指“寶能系”的資金來源之一——萬能險。他說,“寶能系購買萬科的第一份錢來自萬能險,就是短期債務。短債長投這個風險是非常大的。他們層層借錢,循環杠桿,沒有退路。”

三天後,前海人壽發表聲明稱,“萬能險起源於歐美,已有近百年歷史,2000年左右引入我國,是人身保險的常見產品類型之一。前海人壽嚴格遵守並符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反洗錢的有關規定,定期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指導。”

由此,“萬能險”這個鮮為人知的專業險種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

“萬能險”為何吸引人

“我行12月22日代銷,2年4.63%,5年6.1%,利率下行時期盡快鎖定收益。”2015年12月21日,南方周末記者收到一條銀行推銷保險產品的短信。這樣的短信幾乎每周都有。該行負責銷售該款產品的理財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是一款安邦的萬能型保險產品。

“上個月我們支行就賣出四五百萬了,這屬於一種長期理財,從2013年就開始賣,挺受市場歡迎的。”該行一名理財經理說。

萬能險之所以被稱為“萬能”,因其包含了投資和保障兩大功能,即萬能型人身險。

當投保人將保費交到保險公司後,會分別進入兩個賬戶,一部分進入風險保障賬戶用於保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用於投資。投保人可以自行設置保障額度和投資額度,並根據不同時期的需求進行調節。其中投資賬戶的資金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投資利率上不封頂,但下設最低保障利率。一般而言,當前最低保障利率為2.5%左右。

但隨著今年市場的火爆,一些保險公司為提高競爭力,已經在逐步提高最低保障利率。南方周末記者看到上述安邦萬能險的產品說明書標明,“最低保證利率是3.5%”。

在最低保障利率走高的同時,結算利率也在持續刷新紀錄——2015年2月16日,保監會放開了萬能型人身險的利率管制(此前萬能險預定利率上限為2.5%),此後萬能險利率一路走高,目前多在6%-7%,遠遠超過銀行同期理財產品利率。

對民營保險公司來說,萬能險成為其近年來異軍突起的重要支撐。

與傳統保險公司以銷售保障型和分紅型產品為主不同,民營保險公司保費增長主要來自萬能險。2014年後,特別是中小險企,通過萬能險和分紅險等理財性質的保險,實現了彎道超車。

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這類主打萬能保險的公司規模保費(含萬能險、投連險)增速都在100%以上,而同期的中國人壽等上市公司的保費增速還不足20%。

保費增長之所以這麽快,原因在於這類保險收益均高於同期銀行理財產品。尤其是今年以來,央行不斷降息,再加上下半年股市振蕩,“現在保險是越來越好賣了。”一位負責銷售理財型保險的業務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從前海人壽萬能險11月份的萬能險結算利率水平來看,最低結算利率為5%,而最高可達7.45%。

“保險公司把萬能險的結算利率不斷拉升,對於保險公司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要保證一定的結算利率的前提下,就肯定是高回報、高風險的操作。”一位從業近二十年的保險業資深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急速擴張的保費收入及高資金成本,倒逼前海人壽這類險企去尋找優質投資標的。一位前海人壽內部員工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除了銷售部門以外,投資部門壓力也非常大,他們不僅要確保資金回籠,還要賺錢,以應對公司的一些償付。

同時,監管層政策的放松為險資增持優質標的提供了空間。今年7月8日,保監會放寬險資投資藍籌股監管比例,將投資單一藍籌股比例上限由占上季末總資產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達到30%比例上限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自今年7月以來,包括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安邦保險、陽光保險等在內的8家保險機構花費超1300億元舉牌,舉牌的公司基本都是萬能險銷售較多的公司。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那些市凈率較低、現金流充沛、分紅持續可觀,尤其是地產股、金融股,頻頻成為險企們收入囊中的首選。

十五年變形路

萬能險是一個舶來品。1979年,第一款萬能壽險在美國出現。由於繳費靈活與保障可調等特點,萬能險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萬能壽險在歐洲各國也顯示了強大的市場生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搶占了英國、荷蘭等國的保險市場。

2000年,中國第一款萬能險由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推出。“剛推出來的時候市場還是比較歡迎的。”在一家大型保險企業工作近20年的孟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從2003年到2008年,該險種一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2007年的時候,大家都去投資股票市場了,而當時回報大概在5.7%,很多客戶不願意來買保險,銷售面臨很大的問題。”孟暉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萬能險開始了相對平穩的發展期。

2012年,保險資金投資領域開放,萬能險重新成為眾多中小壽險公司沖規模的“利器”。

但與國外傳統的萬能險不同,進入中國的萬能險毫無疑問也具有“中國特色”。國外的萬能險,一般繳費期限比較長,一方面有大額的投入,同時還要求投保人有比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較少的資金使用壓力。

“一開始投保,繳費可以自主選擇。但萬能險每年要扣除一定的保障成本,且會隨著客戶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單獨買萬能險,這個萬能險賬戶里面錢升值少了,而保障成本卻在年年提高,最後可能一分錢都沒有了。”孟暉說。

正是因為萬能險要扣掉諸如初始費、保障成本、管理成本等各種費用,退保現象非常普遍。

一位城商行的高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4年前後,之前銀行銷售的萬能險收到了很多投訴,因為大都是五年期的,剛開始承諾的高收益到最後並沒有滿足客戶,所以從2014年開始銀行就很少銷售這種分紅型的萬能險。”

也正是意識到了種種問題和風險,2015年2月,保監會不僅放開了萬能險的利率管制,同時還將躉交萬能險的基本保險費初始費用和退保費用上限比例分別下降一半。這意味著,保險公司過去扣除的成本費用減少了一半。

在政策護航的同時,險企自身早就開始重新設計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中國太平洋保險的一位業務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過去傳統的萬能險,是保障加理財賬戶放在一起。從2013年開始,市場上流行的萬能險,就是一個人身保障加一個萬能賬戶。

當前,中小險企推出的萬能險,雖然大部分保障期是五年、十年或二十年不等,但大多強調一年或二年後就可無手續費或低手續費退保,而當前一些網銷的萬能險,甚至短至三個月、六個月就可將錢取出。

“這種產品不像傳統萬能險,不再扣除或者扣很少保障成本,而且同時享有萬能賬戶資金的理財收益。”孟暉說,這類分紅型萬能險門檻不高,收益高,成本扣除少,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萬能險的危險

當萬能險受市場熱捧之時,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風險所在。

翻開任何一個萬能險的產品說明書,都看不到投保人所交的資金具體去向。12月21日,南方周末記者向一位理財經理咨詢,所交保費到底是投到了哪些渠道,該經理卻回答不上來。當她打電話問保險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時,得到的答複是,“沒有具體的去向,這屬於保險公司的內部信息,只能在網上查到公司投資項目。”

南方周末記者從一款安邦的萬能型保險產品說明書看到,里面提到的投資工具包括股票、基金、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權、銀行存款及銀行間拆借等。

該款萬能型保險產品所稱的收益分成中高低三檔,最低為3.5%,最高為6.1%。但上述理財經理也明確表示,不排除投資失敗的可能性,結算利率只能保證不低於3.5%,而卻不能保證一定能有6.1%的收益。

這並不是一個個案。在多數的萬能型產品中,都是如此規定。另外值得註意的是,雖然降低了退保費用、保障成本,但如果達到一定期限之後,萬能險往往會收取一個“風險保護費”。簡單講,就是保險公司替投保人承擔了風險,就要收取相應的費用。而且投保人年齡越大,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越大,所以扣得越多。

問題在於,上述產品說明書寫道,若投保人的個人賬戶價值不足以支付到期應交的風險保護費,則合同效力終止。“這個就要看投資收益的情況了,有可能到最後個人賬戶價值就沒多少了。”孟暉說。

險企收到大量成本高、期限短的萬能險資金後,頻繁在二級市場舉牌,進行長期股權投資。“萬能險的期限一般是3到5年。這個期限基本能夠完成一輪比較高的並購或者一輪投資周期了,但是大舉用於極高風險的收購,這完全脫離了保險的本意。”多年在大型企業做資金運作的董博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用險資去撬動一個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在市場上漸成風潮。“一旦成功,這類中小險企可能就從幾十億變成幾千億的量級,他們有足夠的理由去冒險。”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一來受到高利率理財的誘惑,二來到目前尚未出現過不能兌付的情況,於是更多人開始買入萬能險。至於如何持續地給投資者以高回報,一位安邦集團人士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是,資金在不斷滾動,比如今年收到的理財險,還去年的賬;二來,通過銀行里的‘協議存款’、‘委托貸款’,獲得略高於‘理財險’利率的收入;第三,就是在股市上目前盈利相當可觀。”

但“收新錢還舊錢”,毫無疑問難以持續,而股市投資有風險,更是不爭的事實。可以想見,萬能險的資金鏈並不寬松,而這條緊繃的鏈條並沒有充分進行信息披露,外界難窺其中。

對於此間風險,監管層面已經有所洞悉。據財新網報道,近日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召集保險公司座談,專門探討險資舉牌背後蘊含的風險。

自去年初保監會對高現金價值產品進行一輪規範之後,12月9日,針對萬能險這類高現金價值產品,保監會發文要求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對此類產品的風險管理,防範利差損風險、資產負債匹配風險和現金流風險。

在隨後的12月12日,保監會再次發文,要求險企開展壓力測試。至於後續保監會是否會出手整頓,南方周末記者致電保監會,但截至發稿之日,仍未得到明確答複。

(應被訪者要求,孟暉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5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