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專訪 張忠謀暢談回任總執行長的心路歷程 回任不是暫時接班人不是問題

2010-9-6 TWM




去年六月,台積電在金融風暴衝擊下,第一季營收陷入虧損邊緣,張忠謀決定重回第一線奮鬥。

雖然年事已高,但是張忠謀面對媒體強調,這次他的格局已經不一樣,他不是管理者,而是經營者,還要為台積電再拚命一段時間,短期內仍不準備指定接班人。

撰文‧楊方儒

回任總執行長已逾一年,台積電董事長暨總執行長張忠謀四百天來,為台積電策畫的是築起跨世代的競爭高牆。在他的努力下,台積電的競爭實力每天都與敵人拉開一點距離。他自豪的說,在技術、製造及客戶關係上,台積電已至少拉開十年的距離,讓跟隨者望塵莫及。

前奇異電子總裁威爾許(Jack Welch)曾說,領導人的「bandwidth」(頻寬)必須要非常大;如果是一位narrow bandwidth(頻寬狹窄)的領導人,只有在特定時候才能做好的領導人,但就不是一位「for all season」的領導人。

用這個角度來衡量,張忠謀的頻寬,在台海兩岸確實少有人能及。這是他為人敬重的關鍵。他不只帶領台積電更上層樓,對全球經濟的深度觀察也少有人能及。

二○○七年四月,張忠謀準確預測,油價將很快突破每桶一百美元;他分析經濟走勢的神準,頓時讓社會大眾驚豔。現在不論股市、油市、房市,不論全球、美國、台灣、中國經濟情勢,各界重量級人士見到張忠謀,總是急切地問他對於國際經濟的看法。

張忠謀如何看待世界經濟局勢?他又如何分析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展?還有台積電與中芯未來的關係?以下即為專訪精華的摘錄:

每年增加一點競爭優勢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您回任總執行長一年多了,完成了什麼樣的新工作?最重視公司哪方面的發展?

張忠謀答(以下簡稱答):我一直擔任台積電董事長,從來沒有離開過台積電。

我回任CEO一年多以來,我的目標是要讓台積電的三個主要競爭優勢,每一年都要更增強一點。

台積電的生產優勢,已經領先業界不只十年了,技術優勢則有九至十年的時間,至於客戶信賴的優勢,也是十幾年了。

我們要把三個優勢轉變成營收與獲利的成長,目標是要讓台積電比整個晶圓代工行業成長得更快,並在加快成長的前提下,維持甚至進而提高獲利率。

事實上,我是一名經營者,而不是一名管理者。現代的公司,經營者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經營團隊)。

經營理念方面,我強調策略性的經營模式,重視公司治理,平衡公司主要利害關係人包括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社會等的利益。

問:投資人關心的接班問題呢?

答:我回任CEO並不是一項暫時性的安排,至於日後接班人的問題,台積電是一家有制度的公司,關於接班自有其機制,也就是將交由董事會決定,這部分不會有問題。

問:目前的競爭者對台積電會產生威脅嗎?

答: 新進的GF(GLOBALFOUNDRIES)的前身AMD過去專攻CPU的研發,一般認為它在CPU上擁有技術優勢。當然CPU做得好,也可以是做晶圓 代工的基礎,但晶圓代工技術與CPU畢竟不同,因此未來GF在晶圓代工領域的表現尚待觀察。何況,我相信在生產能力與客戶信任方面,GF仍差我們一截。

至於三星則是既有的競爭者,它的強項在DRAM與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上。在邏輯晶片方面,三星一開始是做自己所需要的晶片,五、六年前開始兼做晶圓代工至今。

台積電完全專注在晶圓代工市場,在晶圓代工的競爭是攸關公司生存的大事,絕對要勝利才行,但對三星來說則非如此。

拿三星與GF相較,或許GF在晶圓代工領域的投入會比三星多一些,但仍不像我們如此投入;GF需要投注大部分的資源來幫AMD做CPU。

台積電的三大競爭優勢

問:大家都好奇,台積電的競爭優勢何在?

答:台積電有三大競爭優勢。首先是技術領先。

其次是卓越製造也就是生產的領先,包括良率、品質、可靠度、交貨準確度、充沛的產能及較短的生產週期等,這些都是我們在生產方面的優勢。

第三是客戶的信任。這是在第一與第二優勢的基礎上,與客戶建立起的長期關係,贏得客戶的信任,這非常重要。

二十多年來,我們不僅沒有失去多少重要客戶,而且不斷贏得許多新客戶。更重要的是,與既有的客戶仍一直密切合作,讓我們成為他們最重要的晶圓代工供應商。

問:台積電在十八吋廠的進展如何?

答:十八吋晶圓的發展對半導體產業來說是個相當大的挑戰,因為需要設備公司大量投資。事實上,從八吋進展到十二吋的投資已經讓許多設備公司滿頭大汗了,更不用說從十二吋到十八吋的投資遠遠超過從八吋到十二吋的規模,由此可見十八吋晶圓的發展將是充滿挑戰。

問:目前對中國投資的進展呢?

答:我認為台灣的政府,應該要對中國的投資更為鬆綁,讓企業能更自由、彈性地進行投資布局。

問:台積電將來持有中芯股權後,會有什麼布局?

答:台積電取得中芯的股權完全是被動接受的,這不過是和解的條件之一而已。

問:您認為半導體製造的重心,會轉移到中國嗎?

答:我幾年前曾經說過,專業晶圓代工是一個技術高度密集,而且技術日新月異、需要大量研發的產業。

台積電因為過去二十一年來不斷增加研發,才做到今日的領先地位。而中國擁有廣大的IC內需市場,當地IC設計業者可以隨時與客戶密切聯繫,掌握產品應用以及市場需求,在此方面創造獨特的優勢,並不需要凡事「自製」。

我想中國應該也不希望美國自製自己的襯衫、鞋子吧?加上中國消費經濟正在快速興起,半導體在消費電子所占的比率也愈來愈大,這正是中國投入IC設計業的好時機。何況,中國的經濟發展絕對比先進國家快速,G7未來五年的經濟成長可能只有三%。

美國經濟正在向左轉

問:您怎麼看歐美經濟?金融危機發生至今有何影響?

答:最大的危機已經過去了,但陰霾仍在!我認為今年第二季滿好的,第三季也不錯。

美國經濟則如我之前所說的,是一個微微向左旋轉的L型,目前正在慢慢往上爬。但在爬坡的過程中,失業、貧富差距、環境汙染、二氧化碳排放、全球資源競爭等,都是尚待解決的大問題。

美國總統歐巴馬這一年多來,完全是採小羅斯福「新政」的方向走,成就也相當可觀,雖然可能不如他自己的預期。

我並不是要評斷他做得好或不好,只是觀察到美國施政的方向已經向左轉了。過去小羅斯福向左,雷根向右,現在歐巴馬又再度向左轉了。

所謂的「左轉」,就是需要一個「有為」的大政府,來照顧社會基層民眾,反倒是中上收入者的稅負會增加很多。至於「右轉」,就是像雷根所建立的「小政府」,無為而有效率,政府無須管太多事情。

目前歐巴馬總統最棘手的一件事就是健保制度,因為要讓更多人受惠,健保經費勢必大幅增加,所以中上及高收入者就要多付稅。

至於失業問題已經困擾美國好多年了。這幾年,就算企業獲利不錯,但仍裁員很多,在失業的情況下,民眾的消費量不及企業利潤的增加,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1

心中的價值勝過帳面的價格蔡辰男如人生縮影的收藏心路

2011-1-3  TWM




一方乾隆玉璽,以四億八二五○萬元拍出,喚起了人們對蔡辰男藝術收藏的回憶,他曾是中國書畫最大收藏家,擁有數千件藏品,他如何走上藝術收藏之路?藝術品,帶給了他哪些感悟?

撰文‧林亞偉

蔡辰男還清所有負債,採訪時問他,「還這麼多錢,是怎麼籌出來的?」蔡辰男開玩笑說,「留一件古董就四億八了嘛。」這裡說的古董,指蔡辰男被慶豐銀行接管的一大批國泰美術館藏品中,一只清乾隆〈青玉螭龍玉璽〉。

這方玉璽是蔡辰男舊藏,也曾被收錄至《乾隆寶藪》。《典藏》雜誌總主筆陳啟正經過多方考據,終於在現藏於南京博物館的清宮舊藏之一,發現了清乾隆宮廷畫家 艾啟蒙繪製的〈八駿圖〉——其中〈八駿馬之曦馭黃圖軸〉,右上方有此玉璽的鈴印,證實了此方玉璽,確為乾隆御璽。而因為其材質與尺寸,俱為一流,製作的規 格幾乎等於象徵大清帝國皇權的寶璽。

四億八的玉璽並非最佳收藏此一考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蔡辰男早在一九八四年,於紐約蘇富比拍賣會競得此一玉璽時,也無法確認其真偽。

蔡辰男回憶,「乾隆章大大小小上千個,我也不知道真假,我就相信蘇富比。直到後來,專家找出了南京博物館裡面一幅畫,有蓋這方章。運氣好壞很重要,我買回 來也是當作半真假。」他加了這樣一句話,「所以你說眼光有多好,那都是騙人的!」蔡辰男的自謙,掩蓋不了當年收藏時的豪氣。一九八四年,這方璽印以約合新 台幣一百萬元的代價購得。經過了二十六年,在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宇珍國際拍賣的「慶豐銀行珍藏專拍」裡,身價已達四億八二五○萬元,四八一倍的漲 幅!更在當時創下全球印璽類的拍賣紀錄。蔡辰男的弟弟寒舍餐旅集團創辦人蔡辰洋在接受《今周刊》採訪時證實,這方玉璽是他所拍下。

蔡辰洋說,「一方璽抵兩棟帝寶!」而拍賣前,蔡辰男根本忘了自己曾擁有這方玉璽。「我有幾千件怎會記得,人家告訴我,才想起來。這一件我認為還不是最好 的,最好的是一些佛陀,還有明朝的畫。」在慶豐銀行珍藏專拍前,接管慶豐銀行進行資產拍賣的金管會,還先讓故宮優先挑選裡頭的文物精品。而故宮當時卻看走 眼了,這方印璽,就這樣流入拍賣會。

其實,十信案後,故宮由當時的副院長江兆申率領的小組,已早早將國泰美術館如文徵明等名家大作,眼明手快地挑回了。蔡辰男有些惆悵、也有些歡喜地說,「我國泰美術館裡面最好的一批,都在故宮。」

熱愛收藏卻能不藏私

蔡辰男的藝術收藏始於三十五年前,是國內最早投入收藏的企業收藏家。在十信案前,他就捐出四十七件近現代書畫名家的作品給故宮。已逝的前故宮院長秦孝儀便 以,「自古蓄集寶玉之家率皆珍祕自賞。近世以還,通情達化、豁然不為物役者,則每以文物出自先民,吉光片羽,必欲護持什襲,為公眾之所共有共享,是以藏家 高懷,莫不慨然謂為欣於所遇,暫得於己,進而破私為公,比比然也……。」盛讚蔡辰男願意將精心收藏與大眾分享的情懷。

這四十七件作品,有書法,有名畫。書法名家包括了曾國藩、翁同龢、吳昌碩、康有為、羅振玉、梁啟超等;名畫作者包括了吳昌碩、陸恢、倪田、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等,許多是當前收藏市場上,深受眾人追捧的大藝術家。

蔡辰男於一九七七年,就成立國泰美術館,是全台第一家私人收藏規模最大的美術館。他贈畫,開美術館,出版畫冊,例如國泰美術館的六冊《廖繼春畫集》,就是最重要的廖繼春作品著錄。

蔡辰男是因經營台中招牌響亮江浙餐廳「沁園春」的蔣家生意虧本,透過台中長億集團創辦人楊天生的介紹,將一批對聯轉手蔡辰男。蔡辰男請黃君璧協助挑選了其中一百副對聯,從此開啟收藏之路。

在台灣本土油畫家裡,蔡辰男最愛廖繼春。最初廖繼春作品,一號才一千元。蔡辰洋記得,「我大哥是請廖繼春到他淡水的別墅作畫,家裡的廖繼春畫作,是一綑一 綑的。」而蔡辰男這樣形容上癮的自己,「從此之後我就有興趣了。就像人家帶你上酒家,去了一次就想再去,沒去過不會想去的。」在三十年前,蔡辰男就把這門 最極致的消費,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大量收藏,是一次幾十件、上百件的廣納百川。只要是好東西,金錢不是問題。他大量收藏的一九七○年代,正是中國文革時 期,不少中國倖存的文物,透過各種管道快速流出海外,蔡辰男正是其中的大買家。尤其,蔡辰男最鍾愛中國近現代書畫與佛陀,件件身價非凡,總量收藏達數千件 之多。

從最初購藏對聯時,到迅速蒐羅天下精品,蔡辰男的心態逐漸蛻變。尤其,他贊助社會上的各項活動,是當時企業界少有的大手筆。從出資成立台北愛樂交響樂團,到國泰女籃隊、國泰美術館;甚至還成立出版社,印了一套百科全書。

由此觀之,對照當前許多出手闊綽的豪富,他們的收藏,也正如秦孝儀所感嘆的:「自古蓄集寶玉之家然率皆珍祕自賞。」蔡辰男,他走的路不一樣。

漸漸的,蔡辰男愛上了藝術品;收藏,是一種疾病,也是一種治療。國泰美術館成立,他舉辦了收藏展,展出包括吳昌碩、齊白石等名家的精品。隔年,又舉辦「西班牙二十世紀名家畫展」。而從國泰美術館的典藏畫冊裡,不難一窺其收藏之廣之精。

在中國近現代名家裡,蔡辰男最鍾愛傅抱石,他的傅抱石收藏傲視全球。在他捐給故宮的四十七件作品裡,也有三幅傅抱石的作品,分別為︿雪意圖〉、︿換鵝圖〉 與︿橫箏仕女〉。現在傅抱石市場多嚇人呢?一○年十二月的香港佳士得秋拍,傅抱石的一幅立軸的︿琶琵行〉,以七○○八萬港元成交,創下了傅抱石作品的世界 拍賣紀錄。

只是喜愛 增值只是副作用談到心中最愛的傅抱石,蔡辰男一生的收藏體悟就流露出來了,「我是因為喜好而買古董、買書畫的。如果你看當年的玉璽從一百萬元變四億元,就 跳進來以投資報酬為目的;其實只看最成功的那一件是不準的,有很多是沒有漲的。」蔡辰男當年收藏,在十信案後,遭政府沒入,為了還債而抵押、拍賣籌款,一 件件的心頭愛,逐漸遠離他而去。但現在他不以為意。他開心的是,他一生收藏的精華,其實進了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的故宮。

未來,故宮展品中,收藏經歷上著錄有「辰園珍藏」,或是「蔡辰男收藏」等,正是他在藝術收藏上的心血結晶。他的藝術收藏,從最早的捐贈,再到後來因為受十 信案牽累而遭沒入,蔡辰男的心態也變了。「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從喜好而收藏,到慶幸收藏品能收藏於故宮,為公眾所欣賞,蔡辰男深得這八字箴言。

(本文與《典藏投資》一月號共同刊登)舊藏的清乾隆《青玉螭龍玉璽》,因為拍出了4億8250萬元的天價,在2010年6月創下印璽類的世界拍賣紀錄。迄今,仍保持印璽類拍賣榜單上的第二高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3

我的股市心路历程 演阳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3d3d80100mcu7.html

   前言:读了<穷查理宝典>,想了很多,很久,按奈不住,想将这几年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本人不想做私募,也不想卖报告(太累,还要迎合无知的,甚至愚蠢的客户),所以有不同观点的,别拍砖.因为纯粹是记录自己的体会和感慨,有问题的也请见谅本人的不回复.有缘人请留下脚印.

    说起股市,接触的时间很早了,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时,就开始买基金和股票,可惜只是业余投资,没有太多感觉.第二次入市,是95年回国时,路过广州,一 朋友在券商处工作,告诉我内幕消息:有庄家准备炒作一只股票,于是也买了点,但后来也没涨,放到96年,急用钱,卖掉了,不亏不赚.第三次入市是到了 2000年,做实业有了点钱,于是又投了几十万进股市,刚开始是打新股,收益不错,后来就开始买卖二级市场股票,主要根据技术分析进行操作,效果还不错, 但好景不长,被套在2200点上,于是,将大部分资金又撤回到实业.所以,算起来三次入市,三次都没有成功(虽然没亏多少,但没赚到钱,也没入门,也算失 败了).

    2007年的大牛市,牛的连菜市场的老太太都热烈讨论股票,我知道风险已经很大了,手上有闲钱,于是只打新股,待新股收益率下降后,就买了纯债券基金.年 末,在网上看到赵丹阳解散赤字之心基金的新闻,为之震动.而且看到赤子之心香港基金5年541%,国内基金4年371%的收益率,即使是做实业也是非常难 达到的回报率,况且赵丹阳的理念正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说明价值投资在中国一样可行.而我回国做实业也已经13年了,因为坚持一不赊款,二不行贿的原 则,企业很难做到行业前三名,而如果不能,则迟早会被淘汰.于是,萌生了从实业转向投资的想法.

    既然是专职,那么首先是学习,于是在网上搜集巴菲特,索罗斯,林奇等的书籍,重新学习.巴菲特和林奇的理念比较容易理解,而且我做了十多年企业,非常容易 接受.但索罗斯的书籍就不容易理解,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和行业运行的预测.于是,开始根据价值投资的理念选择股票,开始时,对A股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疑虑较 大,而且还没跌到底,所以选择了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至少财务表报的真实性要比A股强,所以将当时在美国纽约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都找出来, 看其财务报表.根据自己做企业的经验,我将毛利率超过40%的企业挑出来分析…最后看中了巨人网络GA,发行价$15,而且毛利率奇高,90%以上,现金 有8亿美金,每个月还有接近1.5亿人民币的利润,市盈率才16倍,加上史玉柱能将不用还的钱还了,诚信之人;再看报道,史玉柱每天玩游戏10多个小时,经常凌晨4点打电话给开发人员修改BUG,没有哪个网游公司的老板如此痴迷游戏,应该对玩家的了解更深入.更重要的,这时,巨人正耗资1亿人民 币在开发新游戏—巨人,以史玉柱的能力和其对游戏的理解,既然第一款游戏<征途>如此成功,那么第二款游戏的成功可能性非常大.即便如此,还 没放心,反面看呢,为什么股价这么低,$15发行后,冲到18,然后掉到12-13.于是,又在网上找资料,原来华尔街对巨人的评价是收入单一集中 在<征途>一款游戏上,风险很大.而且游戏像电影,生命周期短.仔细分析华尔街的看法,收入单一和生命周期短都不是问题,象史玉柱说的,单款 游戏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0万人的,到现在还没一个是死的.看看盛大的<传奇>,都5年了.股票价格也不贵,只有15-16倍PE,如果第二款 游戏<巨人>取得成功,利润将翻番,即使没有<征途>成功,那么市盈率也会被拉到10-12左右.再从市场方面看,网游属于”精 神鸦片”,和电影可不一样,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投资巨人股票没问题,基本没有风险.当时是08年年初,股价$12-13,但我还没开好美国的账户,等开 好户后,已经08年5月份,价格已经涨到了$14-15,于是我开始买进,买进后价格继续上涨,没几天,账面盈利已经达到5万美金了,心里那个高兴啊.

    金融危机这时已露端倪,我想站 在巨人肩膀上我将取得巨人一样的业绩,所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索罗斯,罗杰斯,巴菲特的最新文章和观点,当时索罗斯已经明确提出金融危机将到来,股市要大 跌.我就纳闷了:美国的经济不好,股市大跌,那么巨人网络的股票会怎么样呢?网络游戏的市场受经济影响很小,陈天桥甚至说是正面影响(出门花销少了,在家 玩游戏反而多了),如果美国股灾到来,那么如果巨人网络的业绩不受影响,而且如果新游戏成功,市盈率将变成8-10倍左右,难道还能跌?不可能.于是我坚 定信心:即使股灾来了,巨人网络的股票价格也不会跌到哪里去.虽然我知道在A股,股灾来时,所有股票都会大跌,而牛市启动时,垃圾股都会涨.但美国股市应 该比较理性,如果企业的业绩不断增长,股价应该不会跌.而且,我还可以卖空股指期货对冲.于是坚定了持股的信心.

    巨人冲高到$16多后回调,然后随大盘下跌.金融危机已经风声鹤唳,索罗斯更是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为了弄清楚宏观经济的发展,我每天在网上看经济文章和评论,几乎所有有名的金融网站的财经文章都看完,大致算了一下,每天16小时,500-800篇文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翻阅大学的MBA经济学教程.索罗斯的观点,经常是只有结论,不给原因.于是深入搜索其英文原稿,试图弄懂其观点后的原因.好在我大学时读经济学就觉得特别轻松,底子也不错.所以,很快对金融危机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期间,发现谢国忠的观点和索罗斯的观点惊人的相似,但谢国忠的文章给出了很详细的理由和分析,能帮助我理解索罗斯的”一个时代的终结”的观点.还有”新末 日博士”鲁比尼对经济的理解和预测也非常深入和到位,而国内的所谓众多知名的经济学家的观点,慢慢的,我发现了很多漏洞,对他们的观点不敢苟同.通过对宏 观经济的分析,我意识到美国股市将迎来一次大的股灾.但我还是坚持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原则,认为业绩不断上升的巨人股票应该能挡住股灾…这段时间主要是学 习了宏观经济的各种理论和中外有名财经人士的文章,每天经常早上起床,还没刷牙洗脸就坐到电脑前看文章,除了中间吃饭,一直到晚上2,3点钟才睡觉,不知不觉,我发现自己已经2个月没出过家门了……

    

学习交易

    在大量阅读的时期,我起初也是不相信技术分析的,因为自己尝试过,而且巴菲特,索罗斯等大师都不相信技术分析,记得书中索罗斯还讥讽技术派是”华尔街的技术驴”,记不起后来看了什么书,发现金融领域里有个日交易(Day trade),并且形成了一个行业和职业.就觉得非常好奇,既然这个行业和职业从90年开始就存在了,已经将近20年了,那么一定有它的道理.如果不能赚 钱,如果只是一时侥幸,不可能存在20年这么长时间.因为不做企业就没了日常收入,如果能做交易维持日常开支,那么投资的资金就可以进行长期投资.于是, 上网搜索”美股操盘手”,居然国内都有很多公司了,为了学习,我投了10多份简历,但居然没有回音,于是直接找到外国总公司的网站,申请开分公司.没想到,很快,加拿大的SWIFT TRADE就回复了.7月份匆忙定了机票去了多伦多参加培训.在多伦多期间,亲眼看见了各分公司的盈利状况,以色列的HAIFA分公司,40个交易员07年赚了900万美金,厦门一分公司4位交易员一个月之中,最少的一天盈利4.3万美金,最高的一天盈利12.8万美金,没有一天亏损…..感觉是热血沸腾.

    九月份回国,和朋友一起合作, 开始筹备分公司.11月份开始交易.每天晚上九点到早上4点,我原来分析交易的原理是即使闭着眼睛买和卖,都有50%的概率,何况还是看着屏幕,而涨跌都 有惯性,所以盈利的概率应该大于50%,只不过是心理素质的训练了.哪里想到真到做起来的时候,就没那么简单了.每天交易次数大概100-200次,虽然 有时赚钱,但交易次数多了之后,还是亏的多.每天都总结经验,做交易计划…..,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和用工.做了几个月后,盈利了,觉得好像学会了,可是 过了一段时间,又是连续亏损.半年过去了,有一段时间,自己都觉得暗无天日了,因为不管怎么总结经验,第二天还是亏损……亏损……亏损,但我还是坚持了下 来,直到1年左右,基本盈亏平衡了,再做了半年,才开始稳定盈利.从开始学习交易到稳定盈利,我用了1年半的时间,3万多次交易.后来碰到国内的很多股 民,即使有些人做了10年以上交易的,都不能稳定盈利.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实战次数不够多,盘面技巧,技术分析,盘感,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交易计划, 心里状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实战练出来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出来),美股交易员是大量,专业的训练,而国内的股民可能一个月都做不了100次交易;第 二,美股交易公司还有专门的风险控制平台,自己在家里做很容易情绪化,一旦情绪化就容易出现大的亏损,还没到能够稳定盈利就早破产了.假如我不是在专业的 交易公司学做,而是自己在家里做,恐怕破产好几次都不够.

    稳定盈利后,立即想向年百万美元盈利冲刺,道理很简单:既然能稳定盈利,只要加大每次交易的金额,自然利润就按倍数增加.道理虽然如此,实际却不一样,头 几天很顺利,3天就赚了几万美金,可是接下来连续”止损”了几天,心态就变坏了.即使算账下来还是盈利几千美金,但4万次交易的经历告诉我:必须停下来 了,如果继续交易下去,一定会亏大钱!立即停止交易,休息了1个多月,心态才恢复.后来又试了一次放大交易金额,还是无功而返.这两次经历使我认识到:提 高交易的金额是随着盈利水平顺序渐进的,交易的更深一层境界不是技术,而是心理状态,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的组合,放大交易金额,不是我一开始想象的那样简单.可是,学会交易的代价也很大,因为是夜班,而且年纪不轻了,1年多下来,头开始秃了,肚子的脂肪开始堆积,到后来还经常头晕,心慌.去医院检查了2次心电图,没问题,医生说是植物新功能紊乱.呵呵,我可不想做坟墓里最富有的人,这样下去,非得心脏病不可.既然交易已经入门,目的也达到了,于是将金额放小,权当是玩电脑游戏吧(以前玩三角洲和使命召唤),每天晚上只从9:30做到凌晨1-2点,不熬通宵了,没想到,心态好了,盈利更高了.

    

估值模型,资金管理,投资组合

    在学习交易的过程中,股灾如期而至,巨人网络跌到$9左右时,我又加仓,想拉低成本,根据价值投资的原则,越跌越买.反弹到$12,没出,继续下跌,直到 08年11月发布财报,巨人的新游戏失败,而且老游戏的收入也下降,股价在财报发布当天跌到$5,而我的平均成本在$13左右,幸运的是,金融危机将几乎 所有的股票都腰斩再腰斩,我将搜狐,网易,新浪,完美时空等网络游戏股和巨人网络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按照当时的价格,完美时空,网易和搜狐都比巨人网络便 宜,从价值上看.再者,巨人的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当初买入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于是当机立断,在$5.8-6左右将巨人网络全部卖出,立即换成完美时空, 搜狐,网易和如家.到了09年一季度,看了巴菲特的在给投资者的信中提到他买中石油是因为当时的估值是$1000亿,而市值只有$350亿,所以买进,卖 出是因为07年时因石油价格上涨中石油的估值是$2000亿,而市值是$3800亿.于是我立即想到巴菲特应该对企业有个估值,于是记起大学时也学过的估 值模型.因此,立即着手研究估值模型,到了09年1季度,股市跌得非常厉害,虽然我的估值模型还很稚嫩,但也可以算出完美时空和如家是严重低估了,当时我 给如家估价是$28-42,而当时的价格在$8-11之间波动,于是,增加资金,吃进如家和完美时空,低于$8就买,到了$11就卖一部分.而完美时空是 吃在$15左右,正好是双底,然而,完美时空发布财报时,利润减少了20%,原因是并购的项目的一次性开销,其销售仍旧增长,毛利率也维持在80%以上, 增长强劲而且财务健康,但当天股价暴跌22.52%,跌到$8.9,我仔细看了几遍财报,觉得企业基本面没有改变,没有卖出,但心情很糟,因为这时我在完 美上的投资又亏损了近40%,而之前的巨人亏损是55%.还好,第二天开始,完美就开始止跌回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投资巨人的失败,让我认识到集中投资的风险,以前的我真是无知者无畏啊,也促使我开始思考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问题,这也得益于 做交易的实践与提高.原来在交易和价值投资中,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居然是共通的原则.可见,交易和价值投资并不矛盾.只不过是具体实施的方法不同,交易是 通过”止损”来控制风险,而价值投资是根据对企业的了解和对行业发展的预测及安全边际来控制风险.于是,改变操作策略:用部分仓位长期持有,做价值投资, 部分仓位做波段;建立投资组合,分散风险;标准普尔指数在低位徘徊,依据新的操作策略,在搜狐,网易上和如家上做了2波,收益不错.接着股市回升,我还是 按之前的方式用部分仓位做波段,结果如家在$11左右抛出了1/3仓位,$15左右出了1/3仓位.完美在回到$15的时候出了1/3仓位,$17-18 出了1/3仓位,而股市快速上升,没捡回来.后来如家最高涨到$43,完美涨到$50,而我手上只留有不到1/3的仓位,懊悔不已.事后总结:在价格严重低于价值时,不能做波段,绝对不要去做波段.A股也跌破了2000点,于是我立即开户,准备抄底,在A股跌到1600点回升至1720时,进场,因为没选股, 就找了几个市盈率低的,还有就是比H股比便宜的,例如海螺水泥以及银行股,三一重工等,一波到了2100点,清仓了.股指又回到1800点,没敢进.错过 了.这次还有个小插曲,在买了三一重工不久,媒体上立即报道了质疑三一通过收购高管控制的上市公司涉嫌利益输送,我觉得文章的分析很有道理.奇怪的是虽然 媒体有了报道,但第二天三一的股价并没有大幅下跌,我毫不犹豫立即抛空了三一重工,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在美股或港股,我恐怕要亏得很惨,很惨.哈,A股真是 奇怪.

    09年6月,我研究的估值模型感觉比较完善了,当时看了香港林森池的<价值投资王道>,觉得自己的模型已经不逊色于他书里的模型了,于是迫不 及待的想验证,在港股和A股,通过筛选当时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的公司,将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都套进估值模型进行估值计算,发现A股的银行股还在价值内,于 是在大盘2500点时又追进银行股.根据模型估值,又买了港股的波司登,匹克体育,特步国际,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等等10多只股票, 基本上都是半仓波段操作,半仓价值持股.随着股市的上升升幅都很可观.在美股,因为对股票不了解,只好搭巴菲特的顺风车了, 将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里的股票套进我的估值模型,结果发现35只股票里只有4只是严重低估的,于是又买了这4只股票,最后,几乎所有根据估值模型买的A股, 港股和美股都涨了,于是对自己的模型越来越有信心,同时也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股市上涨,很快就发现没有股票可以买了,根据模型,没有严 重低估的股票了.任何估值模型,都要对将来的现金流或盈利进行预测,但作为投资者,未来的预测越保守越安全,但当股市从股灾中恢复后,很难找到明显严重低 估的股票了.

    09年底,一算账,填补完巨人的损失,收益率还有60%,如果分年计算,则08年收益率-55%,09年收益率300%,至此,对价值投资的理念更深了一 层,为什么每年美国基金排行前10名的都是100%以上的,而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都排不上号,但20年,30年的排行榜上就只有巴菲特傲视群雄了.这时候 才真正理解投资第一是要不亏钱,第二是记住第一点,第三参照第二点.本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收益率.投资的精髓不是高风险高收益,而是低风险的前提 下追求高收益.就象是马拉松比赛,一开始赛跑,我就掉进了巨人这个大坑,别人跑几圈了,我才爬出来.虽然爬出坑后,我跑的飞快,但仍然收益率不算高(因为 是百年一遇的机会,这样的收益率不高).09年碰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好让我在底部换仓,所以还有运气的成分,顺带一提, 美股大幅反弹,但巨人网络的股价一直徘徊在$6-9之间,大部分时间在$7左右.这也是美股和A股的不同之处,股灾来时,美股,港股和A股都一样,沙子和 黄金一起往下沉,但股灾过后,在美股和港股,只有金子被打捞上来,而A股则是金子和沙子一起又被捧起来.

    

投资陷阱

    将近2年时间的全天独自学习和投资交易,几乎足不出户,能找到的有关投资和交易的书籍基本都看了,感觉学不到新知识了,于是开始在网上看博客,加Q群,希 望通过交流继续学习提高. 股市经过一波强劲的反弹,根据我的模型,低市盈率或低市净率股票非常少了,在Q群里,看到有人介绍美国上市的福麒珠宝,用估值模型一算,可以买,于是 在$23.5冲进去,不料大跌.相信自己的模型,持有!后来股价跌到$18,心里有些吃不住了,于是将福麒珠宝和同类的珠宝企业的财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福麒珠宝的现金流2年是负数,但销售额增加了1倍,而应收款和库存只增加了不到50%,从比例上看不出”会计销售”的痕迹,但09年福麒珠宝的销售增长强 劲而且利润高,但同行的日子却不好过.为什么同行吃草,而福麒能吃肉呢?除非福麒有非一般的竞争力,但这个竞争力在哪里?,我不了解,但13年做企业的经 历告诉我:不熟不做,不懂不做.既然我不知道福麒的竞争力在哪里,我当初买进的时候就错了,应该割肉.我割肉出场一个星期后,爆出福麒珠宝作假账,股价当 天从$20跌到$12,随后最低跌到$5.90.踩到了一颗地雷,还好,只伤了点皮肉.

    2010年初,相信通胀或滞涨必将来临,于是寻找农业股抗通胀,发现在香港上市的超大现代农业(种植蔬果)每年增长强劲,毛利率高,资本回报率也高,而用 模型计算股价却很便宜,但在网络上发现有不少文章质疑其做假帐,我分析了财务报表,觉得可能性不大,公司盈利应该是没问题的,而且这个公司被质疑了5年, 都没被查出,假账的可能性不大,利益输送有可能,但证据不明显.于是决定进场,刚买了一点,公司就公告收购一疫苗公司,被收购公司的研究项目是植物疫苗: 吃了蔬菜就相当于打了疫苗针.接着,公司CFO辞职.我立即亏损卖掉刚买的一点股票,也是擦伤了点皮肉,没伤筋动骨.第三颗地雷是香港上市的保利协鑫(具 体在博客有文章)也是发现不妙,立即逃脱.于是我又面临一个新问题:如何才能分辨财务报表和披露信息的水分真伪.如果不能识别,估值模型没用.输入是错误 的,输出的结果自然是错误的.记得有句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 其实,有了估值模型,买和卖都简单了.难在不买!估值模型算出来如果是低估的,有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特别是在股市正常的情况下(不是股灾),明显 严重低估的,很可能是陷阱.问题是如何分辨呢?

    后来,在商业金融投资群里的群友介绍了2本帕多西的书:<股市真规则>和<巴菲特的护城河>,3天看完了两本书(我看书很快), 意犹未尽,回想起年初的三个投资陷阱,若有所悟,但仍是朦朦胧胧.之后,群友屋檐提到福探,于是跟着到徐星投资论坛拜读了福探的文章,感觉是眼前一亮,读 完福探的帖子,知道福探对价值投资的理解远在我之上.在一篇推荐投资书籍的帖子中,福探推荐了《企业分析与评价》,安德列.斯密索斯著《华尔街价值投 资》,我在网上下载了英文版的<企业分析与评价>,一看就入迷了,居然象在读高中时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从早上9点看到第二天凌晨5点,睡 觉到9点,爬起来又看,连续4天,一口气读完.一直困扰我的”不买”的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正如福探所说的” 该书给我个人的最大印象:使我懂得了企业的财务分析如何与企业经营策略结合起来进行而不是象国内很多“学者”就财务报表而报表式的分析。后来在我识别如蓝 田、东方电子、银广夏之流的造假分析过程,以及从深层理解如中集、万科、盐湖钾肥等企业的的成功和高价值等等方面,都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我觉得,这本书作 为想了解“价值投资”人的入门和再学习的标准教科书再好不过了。”而福探在1999年就读了这本书,比我早了整整10年!为什么我当初读MBA的时候就没 看到这本教材呢?我读的可也是财务和投资专业啊.

     

    

成长股的估值和选择

    福探的投资理论和估值模型是在结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托宾Q理论以及传统的企业成本重置和DCF模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演算,推理发展而形成的自己独 特的投资思想体系,回想起我用自己的估值模型去计算巴菲特投资组合的股票,居然35只股票中只有4只股票是低估的,不是老巴如此不济,而是我对企业未来增 长的不确定和保守原则促使我采用最保守的参数及算法.而福探的估值模型使我更进一步理解了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和对成长股的估值,也解决了以前困扰我的商誉及 无形资产的估值.

    几个Q群里的群友都介绍了<穷查理宝典>,开始时没注意, 因为自理解福探的估值模型后,又觉得自己学不到东西了,无论是看卡拉曼的<安全边际>等大师的著作或闽发论坛的有名博文,都感觉已经没有新 意.后来看了李录写的序,觉得值得一看,于是在卓越订购了一本.开始看时,感觉不大.读完芒格对可口可乐的案例分析后,若有所思,对芒格的”多元思维模 型”似有所悟,芒格的观点:购买价格合理的伟大企业远胜于购买价格低廉的普通企业,而巴菲特称之使其突破了格雷厄姆的限制,”从猩猩进化到人类”.放下书 本,思考良久,悟出几点:1.认知的缺陷和片面性,即不完全性.即使是巴菲特和芒格等大师对企业的认知都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更不用说我自己了,只不过 大师们比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更接近真相而已.;2.芒格提出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要从不同侧面去认知事物,犹如盲人摸象,一种思维模型从一个侧面了解事物,要 把多个盲人摸到的情况串联起来,归纳总结,才能离真”象”越近.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知识框架,将各种不同的思考模型和方式融合到框架里,以识别普 通企业,优秀企业和伟大企业的区别.

    想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就一井底之蛙,于是立即重新阅读了以前读过的书籍文章: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帕多西的<护城河>,费雪的<怎样 选择成长股>,林奇的<战胜华尔街>,MBA教材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波特理论,能力理论,资源理论,福探对企业的分析文章等等.令 我兴奋的是,这次阅读和以前感觉大不一样,以前读书是理解和接受大师们的理念和观点.而这次阅读已经能够从学习作者的思维模型和思维方式出发,并且能够发现作者的不足之处(发现大师的不足之处,或许我仍旧是井底之蛙,大言不惭).通过阅读笔记整理和重新思考,我发现巴菲特,芒格,费雪,教科书,福探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去研究企业的竞争力,完全可以融合在 一起.并不像帕多西说的,教科书那一套没用.其实他的研究和教科书的理论也是融合的,不同侧面而已.哈,我终于可以重新学习并且将新学到的模型融合到一个 框架中了.立即实践一下,用新的框架模型去分析以前买过的股票:银行,连锁酒店,物美,网游,体育服装,太阳能光伏,…..爽,真是太爽了,对这些企业的竞争力的认识立即感觉上升了一个高度.记得巴菲特曾说过, 大意是大部分生意,第一眼就可以判断是否有兴趣,通过第一眼判断,值得研究的生意不多.记得去年末我开始研究银行业,反反复复,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才能下手分析,而现在好像也能体会到巴菲特的”第一眼就能大致判断有兴趣的生意”了.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对于成长股的估值和识别, 终于入门了.自从上次巨人亏损后,心里一直有阴影,不敢集中重仓投资,现在经过对投资组合的重新分析后,发现不敢集中投资的心理居然弱化了. 价值投资之门终于向我敞开!

    

趋势投资

    很多人混淆了用技术分析手段做波段交易和趋势投资,趋势投资是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经济的运行从而预测股市走势.老人带着狗去散步,狗一会就跑 老人前面,看跑远了,有折回老人身边,又跑前面去…老人悠闲的散步了1公里,狗来来回回跑了4公里.老人就是经济,狗就是股市.经济是呈周期性运行的,犹 如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相应的对策是春播夏耕秋收冬藏.而经济周期基本是复苏,过热,滞涨,衰退.在不同的经济周期,资产价格也随着经济的运行而变化.注 意,这里说的是资产价格,而不单是股市.资产包括了股票(企业),商品(石油金属农产品),房地产,债券,货币(陷现金,外汇)这几大类,趋势投资就是根据不同的经济运行周期进行相应的资产(股票\债券\商品\房地产\外汇)配置以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在 这方面,索罗斯和科斯托拉尼是佼佼者,有兴趣的朋友可阅读他们的书籍.在09年我阅读了大量的宏观经济的文章,下半年开始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例如 GDP,通胀,货币供应量等等宏观数据和股市的联系,也许是碰巧吧,美股,港股A股的大致走势基本在预料之中.借助技术分析的手段,我做了几次波段交易, 才保持了2010年的正收益率.举个例子,A股是资金市,而且是封闭的,所以只要找到资金的供应量和股票的供应量,并进行分析,A股16年的历史每个底和 顶都可以预测到,可惜我研究的晚了.只借助其帮助在2009年9月15日清仓并在2400-2600抄底,2650清仓的操作,这个研究结果已经有人发布 在网上了,有心人可以在网上找到.美股和港股也是可以大致预测的,只不过美股和港股是开放式的,单单跟踪货币不行,需要跟踪综合的指标和对经济周期的运行 和政府干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形成的复杂局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价值投资,趋势投资,波段操作交易,他们矛盾吗?

    虽然09年中期在如家和完美时空的波段操作上让我错失了近200万美元的利润,但总结经验,我没有一味的否认波段操作(或许以后我会改变主意),现在仍然 坚持价值投资是正道,趋势投资是王道,波段交易为辅助手段.刚开始时,我和几乎所有人一样,觉得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及交易是南辕北辙,矛盾冲突的,在经历 了2年的同时操作后,我渐渐发现这3者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哈,这句话一定会引来无数的板砖,所以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举个例子吧,价值投资 和趋势投资是高度相符的,在经济衰退期,趋势投资者是买进策略,而这个时期基本是股灾的时候,股票价格多半是远低于价值的,所以价值投资者也会在这时买 进;到了过热期,趋势投资策略是卖出,而这时股票也多半处在泡沫阶段,股票价格远高于价值,价值投资者也会卖出.是不是高度重合呢?我感觉股市淘金就像打 仗,在金融市场里,确定性是我们的目的,就如同战场上打胜仗是目地,任何谋略,工具都应该适时的使用,而不是拘泥于价值或趋势或交易等等手段.<孙 子兵法>近2千年前就有了,但古往今来,常胜将军有多少呢?不是读了兵法的人都能成为将军,只有学以致用,而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能运用.伟 人不是用来崇拜的,是用来学习和超越的.当然,巴菲特的业绩是很难超越的(因为他的条件无人具备:每年400-500亿成本为零,期限20年以上的浮存 金),但是他的思维模型,思维方式是可以学习和超越的.顺带一提,因为巴菲特每年有大量的零成本浮存金,所以他的策略是非常保守,只要每年有10%的收益 率就足够了,因为不需要他的资本金.而我们则不同,只能使用自己的资本金,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投资策略. 

    后序:心中感慨,一吐为快,感谢智者乐水介绍我入了价值投资群,否则我可能很晚甚至永远不会读到帕多西的著作;感谢屋檐,否则我可能不会遇到福探;感谢福 探,帮助我脱离捡烟屁股的投资水平,一窥成长股的殿堂.也感谢Q群里的各位群友,否则我不可能读到芒格的<宝典>,仍旧停留在大猩猩的阶段. 后面,我打算从美股和港股开始,然后到A股,将有兴趣的生意一个个筛出来,可能要潜水一段时间了,请各位群友见谅.全球股市未来几年可能都要经历一个大 熊,A股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熊,祝各位都捡到大大厚厚的熊掌!本文如果能给各位修行者带来帮助,深感荣幸,如果不能,请一笑置之.

                                   散人(闲散之人) 

                                    2010年8月2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7

投資的心路歷程 - 程偉慶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w58.html

這是一篇個人的投資思考,探討的核心不在於成功的投資者是如何成功的,而是失敗的投資者是怎樣失敗的。套用一句名言的格式:成功投資者的路徑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投資者都有同樣的故事。
 
 
在我並不算長的投資經歷中,剛開始階段更多用於熟悉公司分析和估值技術等,但後面的階段則更注重投資心理和投資哲學的思考。畢竟投資本身是在非確定性環境 下做出選擇和決策的過程,心理反應和思考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結果。我逐步發現,導致投資失敗的根本原因來源於投資心理和行為上的基本錯誤,你可以 在任何失敗的投資人身上看到這些錯誤的影子。而最常見的錯誤包括:過度交易、過度自信和過度期望。

過度交易
 

過度交易是投資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我們可以用年周轉率來檢測一個投資者的交易頻率。年周轉率為100%意味著他所持有的股票每年換手一次。美國哥倫比亞 大學的研究表明周轉率和投資績效成反比關係。過去10年中美國最頂級的10%的基金經理的換手率只有18%,這意味著他們的持股時間可能長達5-6年,而 最差的10%的基金經理的換手率則高達160%。這倒並不是說股票只要拿住就能收益高,而是說優秀的基金經理對所持股票經過深刻思考,這樣也才能拿得住。 與美國相比,最近幾年中國市場基金持股的年周轉率平均超過200%。當然,這有著市場結構差異的原因。中國市場主要以週期股為主,週期股普遍波段短且以波 段操作為主要獲利方式;而美國市場主要以消費股為主,消費股相對波段長且以長期成長為特徵。不過,中國市場也有過投資人長期持有蘇寧、茅台等消費類股票獲 得高額收益的經典案例。而在未來幾年中,中國股市中的消費類股票比重會逐步提升(與中國經濟轉型相關),這就更加要求投資人多想少動,在投資上切忌做「忙 碌的傻瓜」。

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恰恰是投資中的大忌。過度自信暗含的假設是未來可以被預測和控制,這顯然不是事實。今年以來連續發生的黑天鵝事件(如中東騷亂、日本海嘯、美國 「標普事件」等)究竟有多少被預見到了呢?即使是每年公司業績預測這類常規性的預測工作中也會出現大量的意外(surprise),能夠連續4個季度準確 預測公司財報的投資人不足1%。另外,投資人也無法通過佔有更多的信息來消除不確定性。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給賭馬者更多的關於賽馬的信息並 不能真正提高預測的準確性,而只是導致了賭馬者的信心膨脹,對自己的預測產生了盲目的自信,儘管這種盲信可能導致嚴重的損失。投資界也是一樣,儘管我們可 以佔有浩如煙海的信息,但並不能等量地提高預測的準確度。我對此的建議是,其實不必事事都要去預測,多幾分謹慎與懷疑,多預備幾種投資方案來應對可能的變 化,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過度期望

前些日子有家投資銀行做了一項投資人調查,發現80%以上的投資者認為自己的投資能力高於平均水平。儘管業內很多人拿這個事來自嘲,但的確說明了不切實際 的期望在投資界很普遍,這特別表現在對業績排名有著不合常理的追求。我們舉個例子,投資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持續地戰勝市場或者是同業,但這幾乎是無法實現 的。美國一家知名的評級公司分析發現,如果把10年作為一個投資考核週期,美國最頂尖的10%的投資經理也無法持續戰勝市場,這些頂尖的基金經理中有 96%的人會在某個3年考核期中遜於市場平均水平,而47%的人甚至會在某個3年考核期中落到最差的一組中。儘管這些基金經理10年的長期業績表現不錯, 但他們都會經歷某種程度的低谷。優秀的基金經理往往是行為冷靜和不隨大流的,這有助於他們在長跑中超越他人,但並不能保證年年都能戰勝市場。
 
如果上面所說的過度交易、過度自信和過度期望都是錯誤的投資心理和行為,為什麼這些錯誤還會廣泛存在、而且特別是存在於更高端的職業投資經理中?這恐怕和 當前投資機構中(特別是共同基金)存在的公司文化有關。投資機構中的職業投資經理比普通投資人面臨更深層次的壓力,他們在投資過程中不僅要使自己信服自己 的行為,還要使他的同事、老闆和客戶同樣信服。這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客戶和領導更願意看到忙碌的行為而不是冷靜的思考,因而投資經理會進行過多無效的交易 行為,以表現得似乎很努力;客戶和領導更願意看到信誓旦旦而不是謹慎應對,因而鼓勵了過度自信的存在,以表現得好像非常強幹;客戶和領導對短期業績欠佳沒 有太多憐憫和耐心,這也強化了投資經理對績效表現的過度期望。我們很難想像那些獨立思考、冷靜客觀和打破常規的投資經理能夠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得到激勵。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共同基金的投資經理並沒有表現出令人尊敬的投資業績。
 
巴菲特曾把投資表述為「簡單,但並不容易」。說其容易,是指投資並不是太空物理學,常規的智慧就可以理解投資中的所有理論和概念。說其不易,是指避免投資中常犯的錯誤並不容易,特別是當別人或者是市場說你錯的時候,還能夠堅持原本正確的做法。
 
作者係中信證券交易衍生品部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45

我的股市心路歷程(二) 散人

http://chencharly.blog.163.com/blog/static/167287253201171222956900/
前言: 前段時間, 朋友聚會, 談及掙錢, 離不開"關係"和房地產, 都在炫耀自己和官員的關係, 能夠和級別越高的官員打好關係, "事業"越成功,掙錢越多. 嗚呼,悲哉!  能夠不行賄, 不和官匪打交道而達到財務自由的職業, 看來在國內除了金融投資交易外, 選擇實在不多.本文是一個職業小散在投資和交易路上的個人探索和體會的日記記錄, 也籍此和不願與官匪為伍又希望達到財務自由的同道朋友進行交流.曾經將博文轉到論壇上, 但拍磚的多, 交流的少, 因此本文僅記錄在自己博客裡, 歡迎來交流的朋友,但希望要拍磚,想教訓人的,想炫耀的, 還是到論壇去吧, 此處是私人空間.

此次美債降級引發的股市風波 最低時,讓我賬戶市值從盈利10%驟然降到虧損12%, 持倉個股不少浮虧達到30-40%,  也引發了自己的震動和思考:

投資組合: 投資和交易機會的選擇,風險和收益的評價體系

8 月份的美債風波引發的調整, 估計到標普1120, 基本算踩對時間, 因從2009年底就一直半倉,因此還有資金抄底. 但卻被一個問題困擾: 機會太多, 如何分配資金?  一般而言有兩類機會, 一類: 預期不是太好,但股價跌低到離譜的程度, 例如太陽能光伏,因為供過於求,加上對補貼政策等的不確定性因素,在美國上市的太陽能光伏中概股,基本都被打到淨資產一半的價格,這類股票一旦反彈,幅度 可觀,即使回到市淨率1倍,也有100%的收益率; 一類是預期較確定,股價也低但不至於低到離譜的機會,例如富國銀行,但這類股票反彈時預期收益率也就20-40%. 最終,我還是選擇了重倉富國銀行,雖然預期收益率低,但確定性大,心裡踏實.同時,僅加倉少部分第一類股票, 從而形成一個收益率和風險相混搭的組合. 這個問題實質是對投資組合的思考: 如何對風險和收益率進行細化並形成指標, 進而形成一個可操作的評價系統, 目前, 我主要是對企業未來的確定性(競爭力,行業環境)和目前股價和估值的差異(安全邊際)進行評分,再根據評分的高低分配資金,形成自己的投資組合.

估值模型和安全邊際

這 次美債風波的調整, 我的組合裡最受傷的是港股的微創醫療. 去年初參加了福探的培訓班, 十分佩服福探的Q公式估值. Q公式實際上就是DCF模型的變形, DCF模型是根據未來的現金流進行估值, 而Q公式是變形為根據企業未來的ROE進行估值. 微創醫療的ROE達到40%, 我套用公式後, 得出的估值 人民幣6.16-14.97之間, 於是在港幣7元開始買進, 跌到4.6後補倉, 沒想到跌到港幣3.28, 總結教訓, 一,我用的參數太樂觀, 微創醫療的ROE現在是40%, 但很難說以後如何變化,應該做保守情況下的測算. 二, 對A股和港股的特點沒把握好, A股的小盤股歷來就是高估的, 市淨率4-5倍,市盈率30-50倍的是常態, 而港股是小盤股的估值比大盤藍籌要低, 即使預期高的股票,在市場悲觀時,也很容易把股價打到10-15倍市盈率. 港股還有一個特點是, 股票的股本都是幾十億甚至百億, 每股的淨資產和盈利自然就很低,股價稍微波動些, 股價就很容易遠離價值區間. 通過這次血的教訓, 我對安全邊際的理解是:風險來自企業的未來盈利或ROE,在估值時一定要考慮到萬一企業發展不順利,估值保守的會是多少?例如,體育服裝行業,突然間就由 全行業增長到停滯. 二是要考慮到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 例如前面說到的A股和港股的差別狀況,在港股,超過15倍市盈率的股票在市場悲觀時很容易就會回到10-15倍市盈率. 因此, 我現在將原來自己的DCF模型和福探的Q公式模型結合運用, 找出最樂觀和最保守的估值, 並做最保守的打算. 

倉位控制

有 人將風險和回報率作為對倉位控制的原則, 我則認為, 無論自己多麼有把握, 判斷畢竟是判斷, 總會有錯誤的時候, 因此, 我將宏觀趨勢和股市整體估值的判斷作為倉位控制的原則. 自次貸危機以來, 我認為經濟不會回到危機前的低通脹, 穩步增長的水平, 加上歐洲歐元,債務等問題, 股市不太可能是牛市, 因此, 我從2009年底始終保持半倉, 只有遇到非常好的機會時, 才會超過50%的倉位. 目前看來, 這個根據宏觀經濟趨勢即經濟週期來控制風險資產的倉位控制策略自己還是滿意的. 至少, 作為以投資為職業的我來說, 滿倉是要相當謹慎的.  雖然這樣2010年收益率低些, 但這次大調整, 也避免了大損失,而且有資金抄底.  當然, 有些人是拿工資的, 投資只是業餘的閒錢, 又另當別論, 而那些用別人的錢買賣股票的基金經理, 情況又不同.

在前面的博文裡, 我也提過, 有股友自始至終滿倉, 即使經歷金融危機,也是滿倉拿著下來,再滿倉拿著上去, 雖然收益率也不錯, 但這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承受市值的大起大落, 底部換倉也要及時和準確. 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上個月我還在困惑這個問題, 現在也有了答案: 結合運用, 根據經濟週期保持持倉原則,  遇到好的抄底機會時, 可以滿倉進入, 如果繼續下跌, 還可以用底部換倉的策略應對.

投資和交易的思考

我 一直在思考價值投資的買入並持有到價格高於價值才賣出的策略, 如果按這個策略, 我2009年收益將非常可觀,但2010年和今年恐怕都是負收益率, 因為很多股票又跌了回去.例如完美時空(PWRD), 15買的,$45-50之間賣掉, 現在又跌回到$16, 如家(HMIN),$8左右買的,$28-52之間賣完, 現在回到$34. 而實際上,我採取了折中的策略: 用部分倉位進行價值投資, 部分倉位做波段, 從去年和今年的效果來看,折中的策略遠遠強於一直持有策略.因此,現在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思路: 根據對市場趨勢的判斷來選擇操作策略. 例如:2009年股災後,股價遠遠低於價值,這時就應該選擇持有不動的策略.大幅反彈後的2010年和今年,就應該採取折中策略.這有點像在戰場上運用兵 法一樣, 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排兵佈陣.

去年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研究程序化交易,並編了一個自己的程序,之後,之後便休息並學習太極 拳. 因明年打算回加拿大定居,一看加幣,居然從以前的1美元兌1.2降到現在最低時的1美元兌0.94, 相差了20%多.我的資產都是美元和港幣,於是尋找機會交易加幣. 7月份底第二次從鄭州學太極拳回來後,就開始不經意的按系統進行日交易,所謂不經意,即看到機會順便做,沒有特意盯著屏幕做滿一天. 到今天一看結果,才半個月不到,居然賺了5000多加幣,每次交易還是按最小金額12.5萬美元.這是券商IB收的最低佣金的最小交易金額, 再仔細統計60多筆交易,成功率居然達到90%,看來運氣不錯. 以前曾經有幾次在穩定盈利後放大交易金額,但都以失敗告終,這次打算以加幣為突破口,在盈利金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慢慢增加交易金額.而外匯交易的金額可以 隨意調整,不像期貨,必須是一口合約的倍數. 本來學習做交易就是為了回到加拿大後可憑交易盈利來維持日常開銷,避免從投資的賬戶裡每月取生活費.有了這個交易系統,做交易相對輕鬆了很多,不必死死盯 著屏幕了,甚至可以一邊練習太極的基本功,一邊看盤交易. 關於交易以後另文討論,我的體會是: 其原則有二個,一是交易原則,核心是盈虧比, 即以小博大原則,具體落實到操作層面就是止損和讓盈利奔跑; 二. 就是選點的技巧,入場點選不好,一進去就止損也會很快就被掛掉.而如何選取進場點和出場點是長期的交易實踐根據個人經驗總結出來的.

在寫本文時,一邊做著交易,文章寫完,做了3筆交易,賺275加幣,看來花精力寫的這個交易程序還是值得的.

總結

金融市場裡的利潤有兩個來源:

 一. 價值, 有競爭力的企業創造了價值, 其股票的價值隨著企業盈利, 逐年增長;

這 是價值投資投資者的依據, 因此,低於價值就買,高於價值就賣. 似乎很簡單, 但操作起來就不容易了. 即使同一個估值模型, 其參數都是未來的盈利或變形, 而未來誰也不知道, 因此, 所謂價值, 其實也是人的預期, 每個人的預期不一樣, 價值也就不一樣. 因此, 沒有嚴格意義的客觀而不帶有預期的價值投資, 所謂價值投資實質也是對預期的博弈, 只不過這個博弈建立在對企業未來的盈利預期基礎上. 

 二. 對未來的價格預期進行的博弈利潤, 即股票證券的價格波動.

趨勢投資是根據宏觀經濟的走勢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進行的預期博弈, 而日交易和波段交易者則是根據股價變動的慣性進行博弈. 

因 此, 總結起來, 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以及波段交易其本質都是博弈,只是博弈的出發點和方式不同而已, 進入金融市場,就如同上戰場,要靈活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戰略策略及戰術的調整, 目標是在金融市場裡不違規的賺錢, 價值投資,趨勢投資,波段,日交易都是方式和手段, 如何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這些方式和手段達到自己財務自由的目地,才是我們這些職業小散的追求.因為在金融市場裡生存非常不容易,基金經理是靠管理 費和運氣發達,券商和皮條客是靠佣金和吹噓為生, 而職業小散要靠自己的本事通過交易和投資來養活自己.

記得我去年在徐星的投資論壇上 發過關於這方面思考的文章,立即引來罵聲一片, Q群裡也一樣, 將價值投資和博弈完全看成兩個對立的方面, "價值投資者"似乎認為只有價值投資才是"道", 其他的都是注定要破產的. 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對於企業競爭力判斷, 估值模型和安全邊際, 投資交易機會的篩選和組合, 倉位控制, 趨勢判斷和交易體系之後,也漸漸沒了在Q群和論壇發言的興趣, 因此也退出了基本所有Q群和論壇.投資和交易的道路, 注定是孤獨的.

散人於2011年8月13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53

林百里之子首度告白創業心路

2012-11-12  TCW
 
 

 

社群交友網站愛魅奇(iMatchBox)執行長林宇輝永遠也忘不了,二○一○年七月那個晚上,走出義大利餐廳時的無助與落寞。

就在剛剛,他懷抱著熱情所準備的一堆資料,不僅全被對方無情的打了回票,甚至還怒目而視。

想創業,走自己的路》以深造為由向老爸遞辭呈

聚餐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父親、全球筆記型電腦製造龍頭──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

爭執的起火點,是林宇輝的創業計畫。

身為林百里的兒子,林宇輝與哥哥林宇軒在中學時代就到北美求學,長大了回到台灣,也一直維持神秘、低調的行事風格。

林宇輝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花旗銀行上班擔任儲備幹部,當時的同事、後來成為愛魅奇創業夥伴的曾國哲,直到共事兩年後,才知道原來這位同事「來頭不小」。

父母合計身價上千億元,林宇輝名下也擁有宇恩等投資公司,控管受轉讓的廣達股票等,經濟富裕,就連工作都被安排好了;二○○七年林宇輝離開花旗、到廣達財務部工作,林宇軒則在兩年多前揮別上海創投界,在廣達任職至今。

即便林百里多年前曾戲說過「我兒子只懂藝術、不懂高科技,我要在台大找到下一個『林百里』,」但兩兄弟在廣達工作,助力遠多於阻力,是其他環境絕對無法比的。

也因此,林宇輝兩年前決定離開廣達創業時,林宇輝自述:老爸,從來沒有這麼生氣過。而且,忤逆他的,竟是最乖的次子!

在林百里面前,比哥哥小七歲的林宇輝從小乖巧、順從,在加拿大求學時,羽毛球幾度打進全國比賽前三名,林百里後來常對朋友誇耀說,「我這個兒子啊!差點打進奧運呢!」得意之情表露無遺。

然而,林宇輝一邊在廣達上班,一邊盤算的卻是創業。二○一○年農曆春節後,這股想望再也壓抑不下來,他終於鼓起勇氣辭職,對爸爸說出的理由卻是:「想去台大深造,念博士。」

「爸爸很重視教育,一直希望我們兄弟再讀書,」林宇輝接受本刊專訪時,談到當時情景還覺得不好意思,「如果不是用這個理由,我爸根本不會同意(離職)。」之後接連好幾個月,林百里很開心的不斷催促林宇輝準備入學文件,眼看再也瞞不住了,林宇輝決定,要跟父親攤牌。

提計畫,開口就被批》父子倆關係頓時降到冰點

攤牌的那一日,林宇輝還特別選擇氣氛和緩的義大利餐廳。他對父親解釋,正因為他是林百里的兒子,所以廣達不是最適合他發展的地方,他學的是商科,但廣達要的是能降低成本的科技高手;再者,「我沒有犯錯的空間,不僅因為(在廣達)總有人拿著放大鏡檢視我,我也不容許自己犯錯,」「但是,『犯錯』才是最有效的學習。」他說。

最後,他把幾個月來蒐集台灣「寂寞商機」的心得全盤對林百里托出,分析著如何運用實名制搭配見面會的實體活動,讓想結婚的單身貴族最有效率的找到另一半。

不料,林百里越聽臉色越沉,後來更直接開口批評:「這計畫太空洞」、「你根本就還沒準備好創業」、「前置工作不足」等等,最後,語氣沉重的問:「我要在廣達教你,你為什麼不學?」

這句話,聽得林宇輝好生痛苦,不僅氣氛當場僵掉,之後長達數個月,父子倆見面幾乎沒有話題,關係形同進入冰點。但林宇輝心意已決,無論爸爸支持與否,他都要給自己一個機會。

建網站,初嘗碰壁苦》成品不堪用又難尋好人才

義大利餐廳會面後不到四個月,林宇輝拿了一千萬元跟兩位花旗前同事一起創業。雖然當時已有會員數超過三百萬人的社群交友網站「愛情公寓」,但林宇輝認為,它以遊戲吸引的客層較年輕,會員以找伴為主;以結婚為前提的輕熟齡族群仍有市場空缺,只要網站做得好,就能爭取客戶付費使用。

父母長年贈與的財產,林宇輝沒有花掉、存了下來,創業的資金就從中而來。但最困難的是網站底層架構,愛魅奇三個創辦人沒一個懂,剛開始委託外包,做出來的東西不堪使用,程式解了一隻蟲(bug)、又多三隻,越做越沮喪,讓他銳氣大挫。

找人才也有意料之外的困難,有些人一聽到「林百里的兒子」轉頭就走,對方說:「這工作是我養家活口的全部,卻是你資產的一小部分,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玩玩而已?」

面對疑慮,林宇輝總是反覆說著自己的夢想:他想靠完善的網路平台,幫助台灣數百萬名適婚年齡人口找到合適的伴侶,而且只要真的有效果,實質的獲利回報就會發生,最後包括遊戲橘子前資訊長柯力文在內,好幾個人都願意薪水打對折來加入這個只有十個人的小公司。每天,帶著撿來的流浪犬上班,林宇輝工作十至十二小時,回到家繼續構思工作。

疲累忙碌之餘,他慢慢懂得,父親當年的創業,有多難。

林宇輝說,林百里創業辛苦打拚時,小孩一早上學沒看到他,晚上睡著了他才回來,父子三人很少碰到面;有次林百里剛結束半個月的出差,回到家一把把當時剛上小學的林宇輝抱在膝上,喜孜孜的問他:「你想爸爸嗎?」總是看不到父親的林宇輝,只是一臉納悶回說:「咦?你之前不在家嗎?」讓林百里好生尷尬。

廣達創業初期訂單很多,「爸爸、CC(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和好幾個副總,都到生產線上去幫忙鎖螺絲,半夜也沒回家,累了就往地上躺著睡,醒了再繼續鎖螺絲,」「跟他比起來,我真的很汗顏。」

林宇輝這才懂得,父親為何捨不得兒子再走一遭創業的辛苦路。

「實際做了之後,才發現爸爸說的沒錯,前置準備不夠周全,」林宇輝說,鎖定的二十五歲到四十歲交友市場商機雖然龐大,但要做出價值──幫會員過濾掉懷抱著詐騙、推銷等非交友意圖的人,再促成會員找到伴侶、深度交往,說來容易做來難,市場要的、跟他創業初期設定的完全不一樣,只能過一關、算一關。

找解方,請益林百里》讓父親不再叫他回家上班

一邊解決公司大大小小的棘手問題,林宇輝開始藉由創業實務的問題,經常找機會向爸爸請教,父子倆話題變多了,關係逐漸融冰。

去年,林百里還常對林宇輝說「回廣達上班吧!」今年不僅不再提及,還第一次主動關心愛魅奇的營運進度;林宇輝知道,嚴肅的爸爸正極力釋出善意。

讓林百里態度轉變的另一個原因,林宇輝說,「我這兩年的堅持,他都看在眼裡,可能也看到一些當年他創業時的影子吧!」

林宇輝打趣,林百里雖然全心投入「雲端運算」,但「他是雲、我是端,又有年齡差距,」其實對愛魅奇的營運是了解多於建議。他也拒絕廣達或是爸爸入股,「小公司要有小公司的彈性與靈活,要是給他入股,一來一往決策起碼要一個月,不行不行!」

今年十一月五日,愛魅奇的正式版本終於要上線,目前透過與各公司福委會的合作,已經吸納了廣達、國泰金、富邦金、長庚醫院等近二十家企業用戶,會員數三萬五千人,明年上半年目標突破十萬人。

雖然距離交友網站龍頭──愛情公寓的約三百五十萬會員仍有相當大差距,但尚凡科技(愛情公寓)執行長張家銘說,愛情公寓鎖定二十五歲到三十四歲族群,認識朋友的目的強過於尋找結婚對象,活動以網路為平台,與愛魅奇以結婚為前提、搭配實體聯誼活動的模式,市場區隔差異很大。

林宇輝等著愛魅奇會員數衝破二十萬、站穩腳步的那天,現在創業資金還剩一半,他也還在拚搏當中,問他若不成功,會不會回廣達?他說,不會。

這個林百里眼中,一向乖巧的小兒子,心中還有一個夢想,他說,此刻大家認識他,是因為他是「林百里的兒子」;真希望有一天,他能反客為主,讓大家用「林宇輝的父親」來介紹林百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22

接地氣的創業乾貨:一個縣級二級經銷商的心路歷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87.html

導讀:作者19歲開始賣汽車,一路從銷售顧問幹到展廳經理,分公司經理,直到做到總裁助理之後到一個中國西南的四線小縣城開始自己創業做二級代理,他一步步在二級代理的位置上苦心經營,開業第一個月就實際交車175輛,在小小的縣城中做出了一片大天地。

我從19歲(2001年)開始賣卡車。2003年進入轎車行業,長安福特待過4年(先後做過銷售顧問、展廳經理、分公司經理),廣汽豐田待過4年多(先後做過銷售顧問、銷售課長),也在某汽車集團公司做過幾個月的執行總裁助理。

現在,我在西南一區縣做二級代理。

做二級代理是緣於一位朋友的邀請,如果不是他邀請我,估計我還會在4S店波瀾不驚地做下去。當然,4S店的經歷,對於我做二級代理也起到很大幫助。比如在福特的4年,熟練掌握了汽車專業知識,並成為展廳經理兼職內訓師。而在豐田的4年,則教會了我如何做好經營,以及與上司溝通的技巧,迄今,我工作中的很多習慣,都受益於這段經歷。比如看板文化、現地現物(發現問題馬上改善)、言行舉止的要求……習慣養成後,做起事情更講方法,也更有效率。

但人都有點想法。我當然想當老闆,但也知道自己的短板:比如做事缺乏魄力,謹慎有餘,決斷不足。邀請我加盟的朋友恰恰與我的個性相反。加上年長我幾歲,從小窮困,敢於吃苦,還在部隊歷練過,曾賣貨車2年(我們就是那個時候相互認識的),積累了一定的銷售經驗,所以他選擇創業,我一點也不奇怪。

早在2009年,我還在市區4S店工作的時候,他開始經營轎車業務,我就給他提供過車源。他的事業發展速度很驚人,2011年已經在縣城開了2家店、1個維修廠,在另一個次級縣城(小一點的相近的縣城)增設了一家營業網點,加在一起的月銷量平均在90輛左右(這個數字是2011年11月以前的)。

老實說,眼看他的公司爆髮式增長,我也曾動過心思,想在自己老家的縣城嘗試二級代理,但當時真的沒錢,也沒人願意投資,加上我想法多,但是行動力不足,所以一直拖延沒做。我看好二級代理的發展是有充分依據的,通過走訪主城周邊縣城的二級代理商,我得出一個結論:由於主城市區的4S店太過密集,市場前景不足樂觀。而在周邊的區縣市場則大有可為,源於農村鄉鎮對汽車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區縣二級市場在未來5年的增長空間都會很大。同時,由於二級市場都是半專業或非專業人士在做,重新洗牌後可以快速確立自己的優勢:比如這些二級代理商的管理、銷售流程都不規範、不專業,完全靠關係銷售。其次規模化有限,現階段都是零星家庭作坊式。所以,如果能充分利用二級代理的長項,比如綜合展廳式佈局可以進行多品牌車型銷售,如果資金和實力足夠,在縣城率先形成大規模的賣場模式,其他的家庭作坊式經營模式自然就會倒閉。以一個100萬人的縣城為例,城區人口大概在40萬人左右,大大小小的二級網點綜合起來的月銷量一般能達到400台左右(可能有地方差異),如果銷售策略和銷售技巧足夠高明,完全可以阻截這部分客流進入市區的4S店。但是要實現這一切,前提就是,服務要足夠專業,售前售後流程要足夠規範,而這恰恰是目前的二級經銷商最缺乏的。

我把想法告訴了老闆朋友,他非常贊成。沒過多久,他就找到了一快很大的場地,位置也很理想。隨即提出邀請我一起來干的意思。

其實之前,他也邀請過我很多次。但這次與以往不同,我看到那片場地,如果真照目前的規模來做(總投資在600萬左右),前景大有可為。而我那時候的個人發展也並不理想,這些年來,除了按揭了2套房子、一個6萬多的代步車,剩餘的全部存款就30來萬。朋友很乾脆,說你隨便拿點錢進來就行,我分股給你。我也沒問能分多少股,月薪開多少,就答應過來。現在想起來,還是因為打心眼裡信任這位朋友的為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想將這裡作為試驗田,試試自己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相比之前在4S店條條框框都被約束,這裡更有自我實現的價值。

最終,那片場地給改造成8000平米的展廳和7000平米的維修廠。租金不便於透露,反正就是看上去比較高,但平攤後並不高。按照原定計劃,當年11月開業,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拖延到12月13日,展廳才弄好開業。

我進入朋友的公司後,由於原來有一個銷售經理,他分管資源(二級都會有專人負責的),我分管資源以外的其他,當然有些資源我也有優勢,所以也有幾個品牌我會參與。總體來說,合作還算融洽。

由於以前我一個月有1周時間會跑區縣二級,一旦有新的政策和價格,馬上第一時間發送到二級經銷商的所有一線銷售人員,長期以往,我比其他4S人員對二級經銷商更熟悉。由於早在2009年我就經常到朋友的公司,當時他作為我公司的二級網點,一是查看朋友公司的銷量,二是召集銷售顧問開會培訓。畢竟我在福特做過內訓師,水準還可以。我當時記得朋友也經常參加涉及管理方面的培訓,加上他出身軍人,在團隊管理方面還是做得很不錯的。這種經歷對於我現在介入朋友的公司有很大的幫助,而朋友也承諾會為我掃平一切工作上的障礙。在宣佈我上任的公司會議上,朋友當著所有人的面,宣讀了我的職位以及權力。

由於8000平米的新展廳面臨開業,我的當務之急就是把開業弄好。從策劃、廣宣、演出等等,我以前在4S店做過的、沒做過的事情,這幾個月都做了。還好我讓他幫我安排了兩個助理,他們具體做事,我負責協調和監督進度,這樣才有時間來做開業前最重要的工作——銷售培訓。

我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一、 距離開業還有1個月,開始投放DM、鄉鎮噴繪、SP、電視、同城資訊……告知客戶開業信息;

二、 培訓銷售員如何應對想買車又猶豫優惠的顧客,分為三個階段抓訂單,三個階段的話術分別統一;

三、培訓制定邀約顧客及PK競爭對手的話術;

四、在夕會上不斷演練銷售流程,提升效率及鞏固培訓知識;

五、新人特訓(有6個都是入職才1個月的新人);

六、如何在大客流量的時候快速過濾客戶(包括5大問句,一般問3個問題就知道大概了,看,聽,觀察,做銷售都以業績說話,書本上一般會告訴我們要慇勤服務,銷售不要看人下菜,但實際上,不過濾顧客是在客流量少的情況下,客流量多的時候一定要快速過濾,原因你懂的);

七、合理安排開業當天的銷售時間,充分預估當天來店客流。只簽單,不交車!特殊案例除外。

為了盡快達到要求,早會和夕會佔據了我工作中很大的比重。早會基本上是40分鐘到1個小時,夕會為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我對開會的流程進行了優化,一是不佔用過多的工作時間,二是不佔用下班時間,三是換位思考,儘量站在銷售立場協助解決問題。在展廳開業前一天,我還做了全體動員。之前朋友預估當天的訂單能到25台就算圓滿完成任務,我通過近期的數據分析,在動員會上制定的當天銷售目標是30台。

開業當天,鑼鼓喧天、人潮湧動,一個上午,只有10台入賬,中午我們進行了短暫的總結和鼓勵,一直到下午6點15分最後一台進賬,實際成交31台。截止到12月底,我們的總訂單為209台。實際 交車175台。

伴隨著銷量的激增,凸顯出來的問題很多:一是人手不夠,二是服務意識跟不上,三是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做二級都知道,價格和貨源受制於4S)。其中,人手問題最棘手。儘管我們的招聘廣告鋪天蓋地,待遇比主城很多4S還好,但在縣城招聘到合適的銷售顧問並不容易。至於服務意識的提升,和人的素質有很大關係,而有素質的人本來就難找,所以最現實的解決方法,還是從現有人員的培訓做起。至於資源短缺的問題,儘管這屬於原來的銷售經理主管的範圍,但其實還是有很大改善空間的——比如假如每個月的政策波動不是很大,如果能制定價格表進行管控會不會更有成效?但由於擔心引起對方不快,暫時我也沒有做什麼改進。

其實問題還有很多。比如以前單車4K左右的利潤,下滑很嚴重,光靠賣車都不賺錢,只能靠周邊的保險、按揭、精品等業務,所以我陸續進行改良,比如對裝飾精品,我就進行了徹底的規範:一、規範擺設,按照要求像管理配件一樣管理;二、施工流程,安排施工並對工人進行分工(專職貼膜,專職裝導航);三、實施計件安裝;四、統一銷售價格,制定銷售顧問銷售折扣權限,統一提成方案;五、常規裝飾部件的專業培訓。執行了半個月,效果不錯,利潤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制定新的薪酬制度,按照重獎、重罰、拉大收入差距進行設計。重新制定薪酬體系後,大多數人是可以提高收入的,極少數人會差。這部分差的人,就是我想要改變的,要麼他努力跟上來,要麼我換人來替代。目前車輛本身已經很少帶來利潤,考核和獎勵突出在新保、續保(目前由專人收取)、按揭、裝飾精品、二手車置換等業務上。所以制定新的薪酬制度非常必要,一是提升目標門檻,二是門檻上重獎,在原來基礎上翻倍,三是重罰,將KPI周邊每項細化和量化,不達標者按比列扣取當月總獎金。

儘管遇到上述種種難題,但是我來到這裡上班的目的,就是為自己積累二級市場操盤的經驗。所以儘管其中的過程比4S複雜很多,但我樂在其中。我覺得4S並無太多需要創新的東西,無非就是一切按照廠家的規定來整就OK,但為什麼還是有好有壞?因為人的因素導致不同的結果,有作為和無作為,反映出來的結果自然差異很大。總結來看,如果說4S是專業至上、服務為先,那麼二級代理就是海納百川、人脈為王。兩者之間的差異還是蠻大的。

昨天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遇到之前的一些同事,知道我去做二級代理商後,他們都納悶我為什麼要去幹這個,這個也不怪他們,畢竟長期以來二級代理市場就是一個被忽略的市場,至少在前2-3年是這樣的,二是這些朋友們辦公室待習慣了,只學會看看報表,殊不知市場是會培育成長的。以我這位老闆朋友為例,5年前,他每個月就賣幾個力帆,幾個BYD,一個月加一起20來台。而今天呢?有朋友問我近期的銷量時,我告訴他們近期3個月的我們額實際銷量,他們無不表示吃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468

文林苑主角王耀德 自剖棄守心路

2014-03-31  TCW
 
 

 

文林苑事件屆滿兩年前夕,地主王家第二代王耀德,主動拆除抗爭的精神堡壘「組合屋」,文林苑爭議,戲劇化落幕。 這是一件地主不願意都更,卻遭到強拆房子的都更案。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王家房子遭怪手強拆,社會譁然,《都市更新條例》幾乎變成全民必讀的熱門法案。 強拆一個月後,王家在文林苑廢墟中,蓋組合屋,力阻建商進行整地蓋房子,建商樂揚建設、王家,兩年來訟事不斷,搶地戲碼更頻繁上演。 此案爆發之後,建商紛紛宣佈退出都更市場,都更案只要有地主反對,政府幾乎都擱置不審理,全台都更案几近停擺,被形容為「惡法」的都更條例,部分條文遭大法官會議宣告「違憲」,更要求立法院限期在四月二十六日之前,完成修法。 然而,今年三月十四日,經過十一次敗訴,身心俱疲的王耀德,卻在父親王廣樹不知情下,主動拆除組合屋,令長期支持的戰友「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簡稱:都更盟)相當受傷。 王耀德,三十三歲,淡江建築所肄業,原本是建築事務所的平凡上班族,因為自家遭到強拆,突然變成怪手下的抗爭者;然而,一年後他宣佈「我累了」,退出戰場,轉考公職,想要回覆平靜的生活;但,最近,他因自拆組合屋,再度受到了關注。 回顧事件始末,他認為都更強拆是免不了的,因為沒有強拆,就難以都更,但強拆的做法必須更細緻,資訊要對等,不能被抹黑。目前都更條例修正案已送進立法院審理,強拆規定會如何修正,還待立委們協調中。 事件兩年來,他接受本刊採訪,首度完整說明複雜心情,以及他與父親、家族、都更盟、建商之間的關係。以下是他第一人稱口述。

談落幕終於結束,整個人好輕鬆我很意外,只有被都更盟罵

(組合屋拆了以後)我朋友打電話來問我,你還好吧?我跟他說,我超開心的!終於把事情給結束掉!整個人感到好輕鬆。 如果是我自己欠下來的,我要承擔下來,但,莫名其妙,一堆人在決定我的命運,這什麼東西啊? 我非常意外,我沒有被全世界罵,只有被聯盟(都更盟)罵。我就是認為我(下場)會很悽慘,要嘛被罵,要嘛被天價求償,兩個都會很慘,我選擇被罵。 我(三月)十一日就要拆了,我自己找人拆,當天凌晨四點多,我進入組合屋,發現彭龍三(都更盟理事長)在裡面守著,可能消息走漏吧!還好我一年前跟圖書館借了一本書,放在組合屋,圖書館的催還單來了,我爸叫我去組合屋拿,把鑰匙給我,半夜去有點詭異,我是要去拆房子,但,因為現場有人拆不成,怕被懷疑,我就說,我來找書,運氣很好,沒被發現。 隔天(三月十二日),他們就存反擔保金了(編按:樂揚建設告王家父子組合屋無權佔用,農曆年前王家父子敗訴,樂揚依法院要求提一千七百多萬擔保金,才能拆屋,都更盟在王廣樹同意下,募了一千七百多萬反擔保金,解除拆屋危機),我嚇到,不拆不行了,我用最少的兵力,最快的速度,趕快做。 為什麼會被嚇到?因為,我用膝蓋想,都知道這筆錢,是拿不回來的,而且,官司三審輸了,還要面對樂揚高額求償(樂揚最近告王廣樹,求償五千三百萬元),我可能一輩子都還不了。 為什麼知道會輸?去年十月法官找王家去法庭(無權佔用官司一審判決前),那個庭是我們到,對方沒到,法官說,看能不能雙方和解啦,不要逼他要判下去,判下去事情就沒有轉圜的餘地。法官的態度很清楚,就是會判對方贏嘛,如果判我們贏,幹嘛找我們去?一審判完,不管誰贏誰輸,都會上訴,上訴都是書審(書面審查),人不用到場,就沒有見面溝通的機會了 。

談父親那天,他叫我準備退場面對滿滿的學生,卻全翻盤

那天回家,我爸就跟我說,他覺得差不多了,叫我準備一下退場,我就開始準備,我們父子關起門來,(溝通都)沒有問題,以前都是我在盧,放棄了啦,法官那次,是他主動提的。 結果,我爸有一天跟我說,他覺得應該跟王家人開個會議,再執行這樣,然後,時間訂在某天的下班六點吧, 我一下班就趕去組合屋,結果我門一打開,學生來了滿坑滿谷啊,一、二十個,坐在那邊,令人害怕,我就很不爽,為什麼我們做決定的時候,他們會在場?最多也是王家親戚啊! 結果,我爸在家裡跟我講好的事情,當天全部翻盤,他開場白有試著說明,其實要退了,然後,我接下去講,我講得比較直接,我說,法官希望我們和解,我覺得法官就是要判我們輸了,這件事,(已經)走不下去了。 我話講完之後,學生們都很不爽,氣氛就凝結了,都更盟有人出聲反對,在一種很難受的氣氛下,我爸就說,好,繼續戰! 我很不爽,就先離開了,回家之後,我先兇我爸,我很不孝,我罵他,「臭俗辣」(台語,罵人很沒用),我真的很生氣,你在家裡跟我講成這樣,到那裡變成這樣,他也很氣,也回罵,你「拱蝦小」(台語,你在亂講什麼),我還是很氣,繼續罵,他也繼續罵我,我們對罵很久。 開什麼玩笑!這件事這麼嚴重,(被)講利用學生什麼的,我也不是沒有戰過,跟怪手拚,命都快豁出去了,人家(建商)不變就是不變(編按:不願意把王家劃出更新範圍),法官都這樣跟你講了,你還能講我利用你們嗎?

談衝突抗爭看不到盡頭,累了我還年輕,要打算未來啊

我家被強拆之後,整整六個月我都沒有工作,整天跟怪手拚命,沒收入,又吃老本,兩、三天回去一次,休息一天再來,一大早七點就開始戰,堆沙包,保護組合屋,像打壕溝戰,怪手亂排廢氣,逼我們離開,什麼招數都有,這就是非暴力驅離吧。有一次怪手一旋轉,(竟然)揮到我,結果,學生衝上前去,把臨時工從怪手裡抓出來揍,然後一群人扭打,連女孩子也被拖在地上,真是超暴力的! 那時在建築事務所工作,一直留職停薪,停到都不好意思了,就離職了。 那時候,還沒有進行訴訟,他們拿怪手在威脅,我們就是拿肉體在擋,(突然)有一天,我就跟全部的記者說,我累了,因為看不到盡頭,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我會一個人,在這邊一直擋,萬一(有一天)我被壓死了,(結果)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因為今天這是審議委員會通過的,這個決定,連法官都動不了,法官會尊重專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完全不知道我在幹嘛?我不只是累,我還年輕,我要打算我的未來啊。 當初蓋組合屋,我有寫聲明,說(為期)三個月,結果支持我們的人,叫我不要這樣寫,其實(一開始)我便希望三個月(就結束),事情怎麼可能這樣(無限期)搞下去?我還有班要上耶,生氣也不會氣那麼久,這是我的個性。 當我不再憤怒,當我筋疲力盡的時候,當我發現打不贏的時候,就決定放棄抗爭,跑來參加台電考試,我沒準備,上天保佑我,剛好文林苑鬧很大,考都更議題,考都更的程序有哪些,我就劈哩啦,寫很多,剛好最後一名進去,如果不考那題,我就進不了。 拆完房子,我有兩、三天沒有回家,他打電話給我,叫我回家。 我爸不是那種嚴厲的爸爸,我才會(敢)做這種決定啊(指拆組合屋)!他是很好的爸爸啊!我做的決定,他常都覺得很棒,從小到大。 我今天不是去賭博,或做什麼(不好的)事,而是把一個瘤割掉,他也不是真的不願意,他是礙於人情。面對那些人,他就是沒辦法,他就是講不出口﹁我要跟你分手﹂,那就我來講。 他有問我,為什麼不事先跟他商量?只有講過這一次而已。商量也沒有用,商量就是叫他去說分手,他就是說不出口,那又何必跟他講,我就自己進行,這是必然的結果,他(想)要善後,我是一定要出來善後的。 那天(敗訴)新聞一出來,就有人去採訪我一位親戚,她居然(跟媒體)說,我們要上訴。我已經跟媒體說,我累了,ㄟ,我是當事人耶,也要尊重我一下吧。王家人有很多,但基本上有決定權的,只有我爸一個人而已,這塊產權就是我爸的。

談都更盟我覺得沒有對不起他們!雖然感謝,但該做的都做了

我覺得我沒有對不起他們(都更盟)啊!一路上,我能做的都做了,如果說,一開始,我立刻找建商把事情談好,我真的對不起你,那時候,王家是有人動這個念頭,我一律壓下來,絕對不可以這樣做。 確實,我是帶頭衝的人,我付出過、也搏命過,雖然感謝他們,但沒有到拒絕不了。我認為,該做的,都做了,我跟他們(都更盟)是一夥的,我爸沒有,因為我沒工作,每天在抗爭,我爸在上班,他不是在現場的人,(都更盟)每個人都豁出性命的在幫他,(所以)任何一個人開口,他就沒有辦法。 其實,(某方面)我覺得很對不起聯盟啦,我不是個搞社運的人,我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一路上,怎麼跟陌生人聊天,怎麼寫新聞稿,怎麼拿麥克風,怎麼抗爭,怎麼策畫這些事情,都是從都更盟那邊學來的。重點是,我拿這些技能把他們給……,我拆自己的房子,寫稿,然後擬這些策略,判斷時機什麼的,都是他們教的,如果不是他們,我不可能辦到,在這點上,我是非常對不起他們的,我能夠做得這麼犀利、這麼狠,這麼快,都是他們帶出來的。 我永遠都不是一個做社運的人,像立法院的抗議,我最多是拿東西給學生吃的人,我不是一個會跟著坐在那邊的人。

談強拆重來一次,事情還是一樣要做的是修正,而不是廢掉

如果重來一次,會怎麼做?因為這是第一例,沒有人知道會來拆啊,他(建商)有講,但是,我們說不要,但是,不知道「不要」也要寫存證信函跟他講,政府、建商也不知道會抗爭啊,如果重來,事情還是一樣的,因為,是第一起啊。 那個年代,地主權益是非常小的,因為我們抗爭之後,(地主)寫了「不要」就有用了,一律都不會核定了,這就有點矯枉過正了,我覺得這樣不太好啦。 文林苑的好處是,大家都把都更法條看過一遍,就跟現在學生攻佔立法院一樣,大家開始瞭解,什麼是服貿,文林苑也是,全民都在讀都更條例啊,(現在)大家都很清楚,這是會拆房子的喔,不要像王家笨笨的。 他們(指都更盟)一直在講,要把「強拆」廢掉,我覺得不行,強拆廢掉,怎麼都更?因為這戶如果找不到地主,這種情況下,還不能強拆?如果這戶價錢談好了,他給你說不要,要乘以二,那不動用強拆嗎?這些都是都更會發生的事,避免不了。 強拆有它的意義在,我們家就是(被)強拆做得太過火了,太不合理了,所以才會抗爭。我們要做的是,修正,而不是廢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99

2014: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心路 MSVDR

來源: http://xueqiu.com/8787061306/34081319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人 李文

入冬後,天氣漸冷。雖然股市行情火熱,但是我的內心卻儼然比周邊的空氣更冷。我投身資產管理行業已經第九個年頭,經歷了牛熊,也經歷了冷暖。資產管理行業無疑是一個冷冰冰的行業,你只有業績做得出色才能看到別人笑臉,而稍有閃失就只能看到屁股。

想當年,前“公募一哥”王亞偉在2008年時也曾被投資人追著屁股罵笨蛋,盡管那時候他已經實現了100%以上的收益,但在那個時點這樣的成績也難討他們歡心。其實,這些都可以理解,虧了錢不要說投資人那里得不到好臉色,即便是親兄弟估計也是笑不出來的。

在過去的21個月里,我管理的賬戶收益率87%,這依然不能阻止這一個月以來股市暴漲30%給我帶來的郁悶。無論你過去業績如何出色,連續8個季度盈利,在股票型公募基金業內排名前30,都被一朵叫“滿倉踏空”的烏雲遮蓋了。盡管周二中國股市創出逾五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但這絲毫不能減輕我的郁悶,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暴跌過後的一地雞毛,使我之前的收益率遭受侵蝕,我現在可能只有看屁股的份了。

郁悶的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行情讓我對自己的投資邏輯產生了質疑。在過去8年多的從業生涯里,無論是2007年的大牛市,或是2008年的大熊市,乃至2009年的反彈以及隨後幾年的震蕩行情,我都能從宏觀和邏輯上獲得合理的解釋,但這一波的漲幅已經遠遠超出我所能理解的範圍。

其實,從一進入2014年,我就感到有點無力。雖然從宏觀邏輯上來講,中國股市應該依然是成長股的天下,但是年初就出現了題材股、概念股暴漲的局面。成長股能從中國經濟轉型中獲益,例如,電子行業產能轉移就能惠及一批企業。這類股票在過去幾年中業績始終保持比較快速的增長。而所謂的題材股或者概念股就是,它們可以講一個貌似邏輯合理的故事,但實際上很難實現。例如手遊行業,去年整個行業有100%的增速,如果光看增速那是機會無限,但實際上很難有一家公司持續盈利,公司難以形成品牌,行業利潤不規則地隨機落到參與者身上。而且行業內公司很難通過外延式收購提高行業集中度,因為下遊客戶粘性較弱,大家只對遊戲內容感興趣,對公司品牌不敏感。公司實際經營狀況很難對應股價中反應的預期。

相比2013年成長股的上漲,今年很多股票的漲幅都讓人難以理解。作為一個投資人,我對此深感困擾。但我看到眾多人都在“裸泳”,也只能脫了褲衩一個猛子紮進去,邊遊邊祈禱退潮時我已經上岸。相比2013年我對很多上市公司股價的自信,今年我發現市場中真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數量大幅減少,在操作上我也不再敢重倉集中持股,而是采用相對分散的投資策略。

我自問是一個偏保守的投資人,我覺得在風險巨大的資本市場操作,幸存無疑是首要目標。年初由於擔心題材股炒作後業績無法兌現,我早早減倉題材股。此舉導致在一季度題材股暴漲的情況下,我的業績並不理想,10%的收益率只能排到中等偏上的水平,相比2013年前十的排名有大幅下降。但到了第二季度,我保守的操作策略獲得了回報。單季度降倉集中持有成長股的操作,使我該季度獲得6%的回報。相比一些表現較好的同行,在這一季里我管理的基金凈值居然回升到了2013年10月份的水平,這樣的成績也是值得欣慰的。與此同時,半年16%的回報,也使我的排名再次回到了前10行列中。第三季度,題材股更加瘋狂,我發現很多股票都是純炒作,要實現它們講的故事至少需要3、5、甚至10年,甚至大部分根本無法實現。真不知道是它們傻還是我幼稚。或許我不關註基本面、只看K線,收益率可能會更好一些。但作為投資人,我無法擺脫對一個企業的合理估值的探究。在這個季度中,我繼續投資自己看得明白的成長股,單季度盈利11%,雖然這和同階段題材股的瘋狂表現相比並不出色,但也勉強讓我的業績停留在30名左右。

在三季度末期,我擔心市場會重複一季度題材炒作的結果,於是提前減倉。從該季度成長股的表現來看,這次減倉還算成功,但是降息等因素所帶來的大象狂舞,卻超出了我的想象。中國央行宣布降息當天,我在部門內部會議上點評了降息對金融板塊的影響。我認為,降息對於券商這類正在加杠桿的行業無疑是大利好;銀行業目前處在基本面的頂部,估值底部,降息可能促使銀行類股價格反彈,但它們難以出現系統性反轉;同時,我認為,如果我是保險業的投資組合經理,我現階段應該降低固定收益類資產的久期與權重,增加權益類投資的比重。

對於保險投資經理而言,他們增加權益類權重有兩個最佳途徑:一是購買銀行股,因為它估值夠低,現金分紅比率夠高,這麽做類似於固定收益投資,而且增持銀行股對保險企業還會有一定的戰略意義,例如安邦增持民生;二是購買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這麽做可以迅速完成倉位調整,由於ETF自身是程序化交易,更多地是跟蹤指數,並不會考慮沖擊成本的問題,同時決策風險小。但顯然我低估了險資的調整組合速度與決心。如果把險資比作陳勝吳廣的最初700人,充足的流動性迅速把這700人擴大到了70000人。結果我與這波大幅上漲失之交臂。

資本市場里混跡的時間越長,膽子越小。我逐漸理解2007年趙丹陽解散自己私募基金時候的感受了。現階段,無論大盤股還是小盤股,下單買入都需要一定勇氣,同時在市場瘋狂的階段,也不敢預測市場的頂部,因為很多預測者在股指期貨上狙擊指數都以爆倉收尾。巴菲特曾經說過,“不接下落時的飛刀”。確實如此。你可以不參與其中,冷眼旁觀,但不要輕易去逆勢操作。順勢而為,是我一入行就聽到的一句話。雖然始終以此作為自己的口頭禪,但也是在十年後我才讓這句話真正走進心里。但順勢,是要順應“大勢”,而非一時狂熱。過於有節操的投資人會在市場瘋狂階段被拋棄,我顯然被拋棄了。市場到了目前這種境地,我也只有冷眼旁觀了,而對於排名,我只能一聲嘆息。

目前很多人認為小盤股都是在裸泳,但我看來,大盤股的裸泳程度遠超越了小盤股。對於未來市場是牛市的判斷,我並不否認,但每個人參與牛市的路徑不一樣,或交易,或持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自己想做的就是,保持冷靜,按自己的節奏投資,長期獲得穩定的回報,贏得更多的笑臉。

(作者介紹:資深機構投資者,多年從事資產管理工作。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小小辛巴 @逍遙狂客 @東博老股民 @跟我走吧14 @英科睿資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21

馬後砲的心路歷程 老狐狸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3/20/%e9%a6%ac%e5%be%8c%e7%a0%b2%e7%9a%84%e5%bf%83%e8%b7%af%e6%ad%b7%e7%a8%8b/

各位可能係今日見到小弟出左個小弟短炒高銳中國物流的紀錄,本來小弟一邊寫住呢隻野一邊升,為免各位讀者等到篇推介出時已經到頂,我唯有出個小弟的買入紀綠,再加埋呢篇馬後砲的心路歷程算了。

天氣回暖了,老狐貍都多左一D動力睇下市,亦開始搵下有無D鬼鬼祟祟升左上黎都無人留意到,亦未有其他報紙佬寫過的股票,作為一次從技術走勢走入去搵股票的壯舉,雖然好可能係壯烈地……..但人生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試下咯。

老狐貍雖然人老記憶力衰退,加上新股或改名多左好多,但都好少股份小弟無乜留意,就係呢次係升幅榜搵下搵下之際,俾小弟見到一隻排住升幅40幾位的股票吸引住,而個名又好似無乜見過,就繼續見下佢個圖,原來呢隻已經收收埋埋升左三日,累積升幅超過了20%,執筆時(2015年3月20日上午10時半)距離歷史一年高位不足4%,而呢隻就係1682.HK 高銳中國物聯。

FOX1

可能有人會話:「X,升左至講」

答:「無計,佢升得大快,到篇文出得黎你買DAY HIGH 我咪PK,咪出番個紀錄算咯,叫左你地咪亂跟架。」

老狐貍名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如就同大家分享番點解會買呢隻股啦。

一般而言,老狐貍會CHECK下呢間公司的背景、市值、持股狀況同CCASS等,如果覺得OK就會再睇下年報。

先講背景

FOX5

FOX2

問: 「你見到乾就買?」

答: 「梗係唔係啦」

就係我睇番佢 2014/15年報,發覺了「天使」原來藏在細節裏。

FOX3

即係話佢會靠佢大股東的關係轉型啦,咁我就GOOGLE一下佢大股東啦,發覺原來佢大股東持有一間叫「高銳視訊」既同字頭公司:
http://www.gaoruitv.com/

FOX4

佢既業務正正同1682.HK所講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咁正常的估計「你懂的!!!」,佢又中曬D乜網物網咁,如果中的話,個10幾億市值又太少了點吧。

不過咁,佢真係升得太多和太快,如果唔能夠落實而回調的話唔講得笑,真係有相當風險既。

又係個句,唔好問我目標價,因為我無叫你買,而我自己都唔知佢個TARGET可以幾高。

總括一句:現價風險不低,我自己暫都只係一註,唔得就閃。

如大家有興趣,歡迎大家加老狐貍的FANPAGE交流下啦

https://www.facebook.com/oldfoxfanclub

老狐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