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果下一個暴跌的是銅 “紅風箏”會引發市場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48

copper spot price

目前全球經濟複蘇速度有限,除美國外,其它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同時也受到通縮陰影影響,特別是原油的大幅下跌更加劇了這一擔憂,同時也成為壓倒銅價的最後一根稻草。

銅價跌勢盡管在大宗商品中還算較為溫和,但半年仍然來下跌了10%,近一周便下跌了3%,於上周五創下了2010年7月以來的低位。

銅價的下跌或使得銅市最神秘買家紅風箏基金(Red Kite)受到重創,因為他們的做多成本或遠高於現在的價格。

華爾街見聞網站十月份時曾介紹,紅風箏基金資產規模超過23億美元,由傳奇交易員Michael Farmer和David Lilley共同創建,紅風箏是全球最大的金屬類銅交易對沖基金,坐擁超過一半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庫存,最多時甚至持有90%的LME註冊倉庫中的現貨銅,相當於14萬噸。該基金並持有倉儲企業Scale Distribution股份的40%,曾被疑為當年“國儲銅事件”的幕後主角。

SeekingAlpha專欄作家、資深交易員Andrew Hecht指出LME最近的銅庫存為16.1萬噸,是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紅風箏基金可能控制著其中14萬噸的庫存,相當於87%。在10月底,路透的報道稱該基金擁有50%~80%的LME銅庫存。在銅價處於上升周期時,擁有大量現貨銅無疑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下行周期之中可就沒那麽好了。按10月均價6720美元/噸計算,截止本周一銅價下跌了約200美元/噸,簡單計算可得僅一個多月紅風箏賬面或虧損2800萬美元,當然紅風箏應該有一些對沖措施,比如拋售包括黃金在內的其他金屬。

不過當過大的多頭集中於單一買家手中時,銅價下行壓力若繼續升高可能引起市場崩盤式下跌,或許銅價上周五的暴跌本身也有紅風箏的一份“功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98

原油暴跌後下一個是銅嗎?高盛說最後的希望是中國國儲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50

高盛金屬團隊指出,在目前油價下跌的背景之下,最值得關註的就是銅。而目前銅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終購買人——中國國家儲備局。

上周五,銅價突破每磅3美元(每噸6600美元)的長期價格支撐,這可能導致更多的生產商對銅價進行對沖,並導致銅價在未來幾年超出市場預期的下跌。

高盛在報告中指出,

生產商對銅價進行對沖,我們預計,銅價將在2015年下跌,有95%的可能跌至每噸6300美元,有90%的可能跌至每噸5600美元。

此外,隨著其它金屬價格的下跌,2015年的市場將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中國國家儲備局或將認為銅是“還沒掉下的那只鞋”。如果中國國儲局在2015年不再購買銅,歷史上銅價和成本的關系意味著,銅價或將在2015年跌至成本曲線90%處,也就是每噸5600美元。

QQ圖片20141202132824

盡管銅價今年已經下跌,高盛分析師指出,目前的情況讓他們重申看空銅價的觀點。

如果銅的生態系統真的已經崩潰,那所有相關的產業都處於危險之中。在那個基礎上,那些表示油價下跌將利好西方石油進口國的分析師們,都沒能考慮到,油價下跌不等於需求的上漲。

中期來看,生產商和零售商的利潤率或許有所改善,但是我們目前正走向價格戰爭。我們將面臨的是通縮的惡性循環,而這將影響經濟。

缺乏消費的增長,在找到最終買家前,市場將陷入恐慌。在商品市場,最終買家往往是富裕的主權國家。他們的看法到目前為止還很清晰。他們相信有必要購買儲備大量的商品,即使這在今天看來毫無必要。他們相信,市場的需求周期將會自動修正。不少投機者也持有相同的觀點。

然而,這些主權國家和投機者等待市場修正已經很久了。市場從未修正。

這意味著,如今只有全系統的價格下跌才能重設經濟,讓經濟將生產重心轉移至別處。

風險是,那些支持商品生產的中間行業怎麽辦?那些貸款給這些公司的公司怎麽辦?那些基於商品的投資組合怎麽辦?

現在的情況是,大宗商品市場急需一個新的最終買家,以穩定市場。

不幸的是,目前看來,沙特阿拉伯不會成為這個買家,銀行業也不會成為這個買家(銀行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承擔風險),而交易公司也不會成為這個買家(交易公司需要樂觀的投機者來為他們的頭寸提供資金)。

這樣一來,如果中國選擇不繼續購買銅,就沒有多少實體有能力提供這樣規模的支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