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資在韓投資額年增1.5倍,台灣貨貿呢? 中韓FTA通關前招商現場內幕

2015-12-07  TCW

韓國官員在招商週大說中文、聊秦始皇,FTA生效前就緊抓中資;當最大政治對手,結合頭號產業敵人,會對台灣產生什麼威脅?

一百九十六票贊成、三十三票反對,各界矚目的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最終在十一月三十日,在韓國國會以壓倒性票數表决通過,可望於年底前正式生效。

中韓FTA上路後,韓國將越來越瘋中國!

其實,早在中韓FTA生效前,韓國就已經廣開大門歡迎中資,預先鋪路。該國二○一四年外人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火車頭便是中國。儘管中國在韓投資額不過占 六.三%,不如歐盟、美國、日本、香港,但約一.五倍的成長幅度,卻居所有國家之冠。這個趨勢,還會隨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加速。

合作條文史上最多貿易、製造到服務業受惠

「(所有F TA》經濟合作案的條文,中韓F T A是我看過最多的。」中華經濟研究院W 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觀察,包括共同設立產業園區、電影合拍協議及紡織、鋼鐵、科技研發等產業合作在內,這些項目都會吸引中國企業,讓它們很快超 越日本,躋身外人投資前三大。

和台灣一樣,韓國最大的貿易出口國,正是中國。中國占韓國貿易出口額逾二五%,中韓F TA通過,目前近一0%的平均關稅和其他非關稅障凝,可望下降。

而中韓F TA打通關節的不只是關稅,也不只是製造業受惠,還包括服務業。其中明定「後續談判指導原則」,也就是生效兩年內,雙方將進一步針對金融在內的服務業及投資自由化展開後續談判,並以大幅削除各類限制為目標。

去年底,海協會長陳德銘對媒體表態「會等台灣兩年」,還說「我們能給韓國的,都會給台灣,韓國給我們的,台灣給不給?」這些話的背景,就是中韓FTA生效兩年內,中韓將在貿易、製造、服務等面向,全面合作。

春江水暖鴨先知,如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 P P)未簽署生效前,各國紡織業者就趕往越南設廠,企業投資通常提早兩到三年布局「卡位」。中韓F TA生效前,中資已經開跑,韓國官方與民間也積極對中資招手。

「再好的珍珠,也要連結起來才能變成項鍊。」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副社長咸正午(譯名)認為,自貿協定能讓韓國成為樞紐,進而擴散成經濟圈,不論中國或國際企業都可利用韓國製造,進入中國市場。

進駐特區超級划算所得稅一律三一免二減半」記者在韓國國會審議中韓F TA前夕,抵達韓國首爾,在韓國政府吸引外商投資的第十屆國際招商週現場,看到官方大動作「擁抱」中國企業。製作中文宣傳影片、手冊只是基本配備,為了拉 關係,招商官員不只大聊秦始皇派徐福尋找仙藥時,就曾到過現在韓中工業園區預定地位置等歷史,甚至還秀出習近平年輕照片,說中國領導人競神似飾演「都教 授」的韓星金秀賢。

除了攀關係、套交情,還端出實際「牛肉」。例如特別為中國企業開設經濟特區,韓國所有自由經濟區都至少有一名官員會講中文,活動現場,只要一聽到說中文的與會者,便主動上前攀談,不願錯過任何招商可能。

為了吸引中國在內的外資,韓國最新祭出,經濟自由區不論開發商或投資企業,所得稅全部「三免二減半」,也就是三年全免、兩年減半,以及五年進口關稅全免的優惠措施,原有航空等產業股權不得超過四九%的設限也放寬。

在仁川自由經濟區,駐外商透露,只要用經濟區外的三折價就能取得建廠土地。又例如,中國前股王、高檔水產養殖業者獐子島,原要到台灣花蓮用海洋深層水養海 參,卻無法取得土地,改道投資韓國,目前共投資一億美元、在韓國養殖超過一千萬隻海參。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自由經濟區政策企畫組組長田允鐘透露,為吸引外 資,外籍員工比率也不設限,雇用韓國員工比率越高,還可享有更多減稅等優惠,「中韓F T A後,入駐的中國企業肯定會更多。」

中國企業投資以及雙邊合作,帶動人才進一步從中國往韓國移動。根據該國最新統計,約有一百七十二萬名外國人長住韓國,中國人占比達五一%居冠;平均每十名 入籍韓國的外國人中,有七名是中國人。目前在韓國有超過十萬外國留學生,每十位留學生,就有六位來自中國,也是各國最高。

救經濟卻衝擊農業

補償措施朝野雙方談不攏

從先前的美韓FTA、歐韓F TA觀察,F TA生效後,對方國家的投資金額將增加,例如美國投資韓國金額成長逾八成,推論中國投資韓國也會有此趨勢。

長期來看,向中國靠攏的誘因很大。韓國政府預估,中韓F TA不只有助減緩韓國企業外移,生效十年後也可貢獻韓國國內生產毛額(G D P)一個百分點,並創造逾五萬個就業機會。

只不過,韓國大力擁抱中國,不是沒有不同聲音。李淳透露,目前韓國約有兩成民眾擔憂過度依賴中國、及中資背後的政治意圖,但憂心程度不比台灣,八成仍視中國為必須擁抱的夥伴。

F TA是一刀兩面,農業成為必須付出的代價。B B C駐韓國特約記者在報導中指出,包括貿易利益共有制、調高旱田補助款、調降農用電費等受衝擊的農漁業補償措施,朝野雙方談不攏,近一年來韓國各地陸續出現農民上街示威。

因此,韓國把近三成中國農產品排除在降稅範圍外,其他六成逐年調降,試圖減緩對農業的衝擊。中國則對應韓國面板在內的重要產品,十年後才降到零關稅,「你付出的代價低,相對要到的利益也被打折。」李淳說。

任何選擇本就有得有失。韓國選擇擁抱中國,以犧牲自身農業為代價,換來出口、投資、經濟成長等好處。至於農業,則以加碼輔導、補貼預算等配套措施因應。

一個是台灣最大的政治對手,一個是台灣最大的產業對手,兩個對手牽手、擁抱,前經濟部長杜紫軍形容:「台灣變成第三者」。

韓國與台灣,在中國市場以及全球市場的鋼鐵、石化、面板、工具機、紡織等產業,幾乎到了肉搏戰的程度。在中國市場,韓商一旦享有降稅好處,和台灣就是零關 稅和平均九%以上關稅的不公平競爭;另方面,中國到韓國投資設廠的引信點燃後,中國資金加上韓國技術,一起到全球競爭,對台灣的威脅不容小覷。

儘管在台灣,民眾對加入TPP的關心度,超越對中韓F TA的關心度,但其實,後者更是近在眼前的切身問題。在媒體選舉議題喧譁中,韓國正在一千五百公里外,悄悄吹響下一輪台韓競爭的號角。

撰文者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