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摩欲為初級銀行家提薪25% 投行新人的春天到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686

彭博社報道稱,摩根士丹利計劃為初級銀行家提薪25%。但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今時不同往日,投行們也面臨著激烈的人才競爭,尤其是來自高科技行業的競爭。包括給予初級銀行家真正的周末,華爾街的投行們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來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此次摩根士丹利提薪主要針對的是那些20歲末、30歲出頭的associate或VP。因為這一年齡群體的員工很容易就被私募和對沖基金挖走。又或者他們會想花兩年時間去讀MBA,然後就再也不會回來銀行工作了。據彭博社:招聘公司Options的數據顯示,大型投行的associate的基本年薪在8.5萬美元到18萬美元之間,而VP則在12萬美元到25萬美元之間。算上獎金,這一數字就更高了。全年總收入通常都是年末決定的。一名知情人士今年1月透露,2013年,摩根士丹利將總收入和提成高於35萬美元和5萬美元的職工的獎金扣留了至少一半。據以往經驗,基礎工資增加25%也意味著獎金增加了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77

鐘偉:2016年國人或將面臨求職難提薪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558.html

鐘偉:2016年國人或將面臨求職難提薪難

一財網鐘偉 2016-01-18 20:05:00

從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但就業狀況無恙。也許在2016年,中國可能逐漸面臨職業難求、薪酬難漲的持續壓力。

2016年中國經濟面臨“三去一降一補”的結構性改革,即經濟運行去杠桿、工業去產能、樓市去庫存、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補供給側和人力資源短板。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在“十三五”期間將經歷艱難轉型,國際社會將關註中國政府的宏大規劃和增長承諾,並審慎地重新評估中國經濟。

從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但就業狀況無恙。也許在2016年,中國可能逐漸面臨職業難求、薪酬難漲的持續壓力。

為什麽在2011~2015年這五年間,經濟下行沒有帶來失業壓力?我們可以粗略觀察勞動力市場的供求。

目前每年新增求職勞動力約2000萬人,以下渠道吸納了就業壓力:一是離退休潮帶來的勞動力更替。目前城鎮職工數接近4億人,如果沒有明顯的企業兼並重組破產,則每年可提供不低於1000萬的就業崗位;二是勞動參與率的持續下滑。近十年來中國勞動參與率以每年0.8個百分點的速率下滑,其成因複雜,但很可能每年有約500萬以上的50~60歲的勞動力退出了勞動力市場;三是大中專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缺乏可靠數據,其中部分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但這一群體的失業壓力未被包括在失業率之內;四是就業結構的變化,從第一產業遊離出來的勞動力,轉移到了第二和第三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發展強有力地緩解了就業壓力;五是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深化改革,使得失業帶來的社會壓力沒有群體性地暴露。觀察過去五年,就業市場中,最弱勢的是高校畢業生和上點年紀的中年人;受歡迎的是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農民工。

但2016年不同於過去五年,失業潮和降薪潮可能逐漸拉開序幕。為什麽這麽說?

一是對嚴重過剩產能的定向爆破,將帶來可以預料的失業壓力,僅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就超過千萬,它給地方政府和社保體系帶來壓力。不僅如此,制造業吸納的就業可能持續弱化,從2004年到2011年,中國工業經歷了持續擴張,其吸納的勞動力也在上升,但從2014年開始,工業投資和增加值持續低迷,顯示後續工業將釋放而不是吸納失業壓力。以往每年數千萬計的退休-募新更替潮將持續退潮。在2016年元旦過後,工人春節返鄉的節奏較之往年提前了1~2周,顯露了制造業釋放失業壓力的先兆。

二是以青年農民工為主體的非熟練勞動力的就業趨難。以往樓市、家政、物流、零售等行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但東南沿海的上述行業已開始出現增長乏力跡象,工人工資議價能力顯著下降。家政、商貿等領域的就業起薪開始不升反降,服務業作為就業蓄水池,其積蓄容量增長遲緩。

三是中國農產品價格承受的下行壓力將釋放。這既是國內糧食供求失衡和收儲政策面臨的困境,也是國內外糧食價格差異拉大帶來的壓力。總體上糧食價格的下行會縮減農民務農收入,尤其是種糧大戶的收入。疊加打工和務農收入均承壓的影響,農村消費增速也會受限。而以往3~4年,縣域及以下消費一度是中國消費增長的亮點。

四是高校畢業生求職的壓力不減。這種摩擦性失業,主要是高校畢業生求職意願集中在大都市辦公室白領,願意進入私營實體企業做技術藍領者太少所致。而中國高等教育其實早已進入大眾教育階段。大學生對自身的定位和求職意願,帶來了隱形失業壓力,家庭被迫吸納這種失業壓力。

總體而言,過去五年中,人們誤以為即便經濟增長持續下滑,也無礙每年數以千萬計的新增就業。造成增長和失業脫鉤的關鍵因素,在於穩增長掩蓋了缺乏重大進展的結構轉型。從2016年開始,增長滑坡帶來的失業壓力將顯性化,勞動力市場上的弱勢群體將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產能去化行業的職工,二是務農為主的農民工,三是高校畢業生。中國勞動力市場將出現求職困難甚至薪酬降低的痛苦調整,它也將沖擊中國目前唯一可靠的增長引擎,即消費。

如何應對可能降臨的失業潮和降薪潮?一是社會安全網要奏效,尤其應有應對農產品價格下跌對農村中低收入群體和種糧大戶的安撫預案;二是在推進結構轉型進程中,更多地將公共資源註入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關註人本身,將大量公共資源消耗在換取經濟增速的穩定上;三是適當調整高等教育的精英傾向,正視其已進入大眾教育的現實,避免坐而論道式的高等教育和求職謀生之間的鴻溝;四是將社會保障體系建在和國家經濟實力、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的可持續的水平上,避免政府過多包攬。

(作者系北師大教授)

編輯:黃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