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各大平臺都希望自己擁有及生產更多的內容,以支撐更多的產品需求;另一方面,借助內容來創業的新媒體、自媒體包括更多行業的創業項目也是越來越多。

什麽是內容呢?10年前站長們最常講的一句話叫作“內容為王,外鏈為皇”,遵循這個理念來做SEO,百試百靈。這個內容說的是網站的內容,也就是文本內容為主。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是說即便有再牛的SEO技術,沒有內容也是白搭,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際上,再往深處探索,互聯網是個載體,必須要承載更多的內容才能實現廣泛的傳播。

從PC時代進入移動互聯時代,互聯網從連接形式以及終端方式都發生了很多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內容也發生了變化,主要是變的更為重要。在各種智能硬件充斥以及視頻遍野的當代,各種內容成為極度貧乏的存在。雖然大家看到這麽多的內容,但對於商業來說是永遠不夠的:各大平臺都希望自己擁有及生產更多的內容,以支撐更多的產品需求;另一方面,借助內容來創業的新媒體、自媒體包括更多行業的創業項目也是越來越多。內容驅動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商業模式基礎,稱這個時代為“內容時代”並不為過。

內容時代來臨 內容驅動的商業模式無所不在

現在講的內容,已經超越了內容這兩個字的意義本身,內容的形式是廣泛的。這主要是從產品的角度來看的,因為產品不能只有外殼,否則就只是個空箱子。用戶要的是箱子里面的東西,而不是箱子本身。譬如智能硬件,與單純的硬件不同,單純的硬件只要組裝起來能使用就OK了,但智能硬件要做的是將雲服務中的內容源源不斷的輸出到各種終端,以供用戶來消遣或者消費。內容決定了只能贏家你的商業模式,也就是通過提供更多的增值內容來變現的。當然,這里的內容也包括服務,服務是內容的一種。

與內容相關的是內容生產者,每一個產品的創始人都認為擁有內容不如擁有內容生產者。所以,起點文學當初就簽約並扶植了很多白金作者,為的就是內容可以不斷的生成,同時也擁有了版權。正是因為內容,小米才會挖走新浪微博的老沈,不說雷軍與老沈的關系如何,就是花重金挖老沈都是值得的。同樣是因為內容,樂視體育才會挖來劉建宏及黃健翔等央視解說名嘴,更不用說央視多個主持人辭職創業的現象。

是的,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內容是居於行業上遊的,它的重要地位甚至僅次於資本。有了內容,就可以生產語音、影視與遊戲,內容是每個產業的產業鏈的上遊,也是創業者們需要重點考慮解決的問題。之前可能與內容相關的創業集中體現於媒體,但是現在內容的重要性已經在各生產環節都有體現。從一個企業的產品建設、運營管理、品牌傳播、企業文化等等,都離不開內容。

尤其是基於互聯網的創業項目,大部分產品都是以“端”的形式來體現。不管是軟性的APP還是硬性的智能硬件,總之要在屏幕上展現給用戶的是文字、圖片與視頻的集合,要給用戶的體驗是不斷優化與提高的增值服務。大家能看到,幾乎每個商業的角落無時無刻不是以以內容為主導並驅動的。因此,當前這個移動互聯的時代,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內容驅動時代,內容時代已經來臨。

內容時代的內容要素與七大變化

以此,我們簡單的總結一下上面的所提到的案例與觀察,可以發現當前的內容大概包括以下幾個要素:文字、語音、影視、品牌理念、服務(線上與線下的各種增值服務)。這些就是現在人們所提到的內容,不是將各種內容都放到產品與服務中,而是將各種因素都放到內容之中,這也就是很多企業要成立內容中心的原因。

而內容的形式不斷增加的同時,也開始發生了一些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七點:

首先,內容多元化。各種之前你認為毫不相幹的形式現在被定義為內容,維度越來越多,服務變成內容即能說明這個問題。

其次,內容快消化。網絡文化的優勢在於快,因此各種剛出現的文化形式能夠快速在網絡傳播,譬如B站及二次元內容等。

第三,內容海量化。在當前要吸引用戶的最大靚點在於海量,用戶可能不會當時就觀看你的內容,但是會收藏的原因肯定是因為你的大而全,智能電視都在走這個路線。

第四,內容獨家化。版權是解決惡性競爭的最佳武器,獨家提供內容給用戶有些霸道,但確實是一個讓內容粉絲只能去你的平臺觀看內容的最好方式,譬如騰訊視頻拿到的《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獨播權。

第五,內容場景化。包括兩方面:一是內容的場景化生產,一個節目或者活動可以有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體現;二是場景化的內容,很多內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大量的場景化內容供人們消費,用戶總會找到喜歡的場景並為之買單。

第六,內容多端化。這一點是因為當前智能硬件的興起,要想實現各種智能硬件屏幕的展現,必須要有合適的運營內容才能與之適配,這同時也是一個內容發展的趨勢。

第七,內容創業化。當前,基於微信創業的項目有很多,除了微信在初期能夠取代APP實現基本的運營功能需求之外,更多的還是在於微信可以將內容推送給用戶。當前基於微信創業的新媒體項目有很多,如吳曉波牽頭投資的B座12樓、餐飲老板內參、12缸汽車等公號,都是十足的內容生產大號。

第八,內容資本化。這一點,也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資本機構的品牌需要露出與宣傳,所以很多投資機構都開始做自己的媒體內容,包括很多孵化器也都在做媒體,基本都是為了自身以及投資過的項目做宣傳與推廣;另一方面,是以微信公號為代表的內容生產團隊正在被不斷地投資與收購,內容已經作為投資項目被頻繁的投資、收購與倒賣,其中包括很多大家都不知道的草根微信大號。

當一個企業具備足夠多的內容之後,能做的事也就多了,就如一個APP擁有了幾千萬以上的用戶之後再去做各種盈利模式的測試。內容足夠多了,自然也就能夠支撐足夠多的產品運營,同時還能夠坐擁版權與外面的各種渠道合作共贏。當然,更多的商家去做內容的生產,主要還是為了自身所需,像各大文學網站、音頻FM、視頻網站以及智能硬件,所做內容首先是為了保證自身產品的正常運營,其後才會有各種渠道的合作。

內容時代怎麽做內容?怎麽做內容保護?

但是當一個企業沒有足夠的內容的時候,應該怎麽做?你可以學習小米與樂視體育直接花重金找能夠生產內容的人,也可以自身就是從事生產的人,或者你是個大土豪各出花錢買版權,或者與各個渠道去做足夠的合作。但偉哥要告訴你,除了第二點個人從事內容生產之外,其他的內容制造方式都是燒錢的“硬貨”。為拿一個版權或者收購一個內容生產機構動輒要拿出數億元,譬如海洋音樂與酷狗酷我,譬如騰訊音樂與中國好聲音,再如阿里與優酷土豆,這樣的大手筆只有巨頭們才能玩的起。

大家了解了內容的重要性之後,可能認為只要掌握內容或者擁有版權就高枕無憂了。其實,內容也是在不斷發展與變化的,它是隨著各種文化及現象的出現而不斷增加的。譬如,幾年前就開始出現的二次元內容以及現在頻頻被收購的B站,早期是不被重視的,但是現在納入監管以後正在良性的發展並被各內容輸出機構所接納與重視。很多時候,你不能說如各種視頻直播網站或者APP的內容就是下流的低俗的,因為遊戲主播的吐槽與輕度粗口正是吸引粉絲支持的重要因素,這在產品運營角度來說是個極度的剛需。因此,要想絕對的擁有內容,最終還是需要大量的生產。

與內容息息相關的是版權,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如何保護內容。這里偉哥沒將版權保護放到內容的要素中去,其實每一個重視內容的機構都將版權保護放到首位。同時,還有知識產權的維護,眾所周知的甲骨文有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員都是在版權這個部門。生產的內容的越多,被抄襲與複制的可能性就越大,需要維權的地方就越多。這一點,在音樂產品行業體現的可謂淋漓盡致,該行業的相關版權從業者甚至已經超越了音樂內容生產者的數量。關於版權保護,我會在後續文章中具體提到,這里就不再展開說明。

事實上,這個時代,被多個關鍵性領域打上特有的標簽。即是“移動互聯時代”,又是“眾媒時代”,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時代。但是,所有的這些典型的標簽所代表的時代都需要具備足夠的內容才能得以真正運作。不管是移動互聯的移動應用還是智能硬件,也不管“人人都是自媒體”的萬眾媒體,包括“互聯網連接一切”的企業升級轉型。這樣來看,“內容時代”反而是最廣博與包容的。

更重要一點在於,一個時代最鮮明的標誌是看這個時代是由什麽來驅動的。內容驅動的商業時代,稱之為內容時代,是為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