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打贏新型城鎮化的遼沈戰役:京津冀一體化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383

打贏新型城鎮化的遼沈戰役:京津冀一體化

華泰策略徐彪、劉晨明



2月10日,習總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工作會議,審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

作為眾所周知的一號工程,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從醞釀到誕生需要多少時間?

答案是一年,至少一年。

為啥需要這麽久?因為寫規劃容易,利益的再調整,很難!而利益格局調整,才是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最難啃的骨頭,沒有之一。

2014年2月26日,在經過近9個月的醞釀,習總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委書記拉到一塊,在張高麗的主持下,組織了一場座談會,由此揭開京津冀一體化戰役的序幕。這次會議,核心任務只有一件,就是說服北京和天津市委書記,拿出願意讓利的態度來。應該說,至少公開新聞里,揭幕戰很成功。習首先提出要求:“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北京市委書記當場的表態:“北京要克服行政轄區慣性思維的束縛,自覺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

半年後,也就是2014年8月,協同發展規劃還主要停留在最簡單的增量分蛋糕階段:

京冀、京津、津冀18項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

時間
協議簽署方
協議和備忘錄
7.31
京冀
1.《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框架協議》
2.《共建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協議》
3.《共同推進中關村與河北科技園區合作協議》
4.《共同加快張承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協議》
5.《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
6.《共同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協議》
7.《共同推進物流業協同發展合作協議》
8.06
京津
1.《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推進實施重點工作協議》
2.《共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框架協議》
3.《關於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合作的協議》
4.《關於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協議》
5.《關於共同推進天津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範區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
6.《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
8.24
津冀
1.《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合作框架協議》
2.《推進教育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3.《共同打造津冀(涉縣·天鐵)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區框架協議》
4.《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
5.《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你看,基本上都只是圍繞交通一體化、生態文明一體化以及重大產業園區建設展開,增量分蛋糕嘛,沒有啥懸念,反正大家都受益,了不起河北多分一些。但是,整個京津冀一體化中最核心的東西—存量調整,始終語焉不詳:你看到北京的教育資源如何分給河北沒?你看到北京的醫療資源如何分給河北沒?你看到北京的企業如何遷到河北沒?沒有,沒有,還是沒有。

最關鍵的存量調整內容,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里。沒錯,就是2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工作小組會議上審議的那本《綱要》。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沒能看過《綱要》,所以老百姓對一體化的力度是心里沒譜的。到底存量調整的力度低於預期還是高於預期呢?我們只能從習總講話里尋找關鍵信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目標要明確,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核心關鍵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我去百度百科里找了一下:首都,又稱國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稱謂。理論上,它之所以是首都,只因為它是政治中心。至於其他的,都不重要。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經濟中心,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教育資源中心,更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醫療資源聚集地。

向華盛頓特區學習,就必須還北京以單純政治中心的本來面目。這意味著,大量的央企、大批教育資源、部分醫療資源將外遷至河北。

廊坊有望對接央企和教育資源的外遷,張家口和廊坊為代表發展信息技術、高端設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以承德、保定、張家口為代表發展休閑旅遊、現代物流和金融服務業。秦皇島、唐山、滄州沿海地區組成的港口與臨港工業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吸引產業集聚,發展高端設備、現代物流等產業。

產業及教育醫療資源的外遷,將導致河北住房需求顯著增加:一是北京人口的遷移如外遷央企的員工住房、非京戶籍的人口遷進河北的住房。目前確定廊坊對接央企的外遷,按照邯鄲的人口密度極限測算,未來廊坊至多可接受97萬人口。二是河北在基礎配套設施完善後自身城鎮化率提升時新增城鎮人口的住房需求。粗略測算,河北省從目前城鎮化率46.8%到2020年實現60%的目標將新增1200萬的城市人口,7年時間相當再造2012年一個大保定市的人口規模,按照60%比例購買自住房的中性測算,加上廊坊承接的京戶,總計將新增206萬套住房需求,約相當於北京目前庫存的27倍。

河北新增住房需求測算

情景測算
城市310萬戶住房新增
廊坊接收京籍人口住房新增
總計(套)
50%購買自住房
155萬
20萬
175萬
60%購買自住房
186萬
20萬
206萬
70%購買自住房
217萬
20萬
237萬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我們大致可以總結出京津冀一體化受益標的:

京津冀地區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的產業轉移及產業升級、區域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及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北京周邊房地產的需求上升將帶來極大的投資機會,利好京津冀地區的建材、鋼鐵、電力設備、房地產、環保、交運、化工、汽車等行業。建議重點關註唐山港(601000)、華夏幸福(600340)、廊坊發展(600149)、寶碩股份(600155)、三友化工(600409)等相關標的。

總結收益標的只是我們商業研究必須的步驟,但絕不是最有價值的步驟。

想讓這篇文章有價值,就必須回答一個為什麽。

歷時一年,在經過無數外人無從了解但註定發生的驚心動魄式的博弈後,終於,最困難的存量利益調整接近塵埃落定。好端端的,為啥放著消停日子不過,非要去搞存量調整呢?

這就得從中國經濟的必由之路開始談起,沿著這個思路,我們才能完美理解“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為啥會並列寫進中央經濟工作會儀的決議。

早在十八大的時候,本屆董事局接過了一項任務: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任務,也就是GDP要翻一番,然後人均收入也翻一番。這麽逆推出來,大約2020年前,中國每年需要保持6-7%的增長速度。考慮到潛在增速趨勢下行,廉價的土地、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供給都不利於經濟趨勢上行,所以呢,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這四個主要矛盾不管怎麽變,排在第一位的始終是穩增長。

穩增長談何容易,學校里書本上的知識告訴我們:供給端要素決定經濟中長期增速。但在實踐中,你會發現,需求才是決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天花板的唯一瓶頸。尤其是產能過剩整體格局下的中國,打造新的需求增長極才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唯一的出路。

敢問路在何方?對外,路在“一路一帶”,基礎設施開路,通過大規模投資深度綁定周邊國家,徹底打開周邊市場,實現經濟和政治甚至軍事的區域一體化(詳見《以史為鑒,亞洲邁入習時代》)。

敢問路在何方?對內,路在“新型城鎮化”(對應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和長江經濟帶),也就是傳說中的“三個一億人”計劃:中西部地區就地城鎮化一億人,農民工進城一億人,棚戶區改造一億人。根據財政部大致估算,6年期間城鎮化需要投入42萬億元。3億人成為城市居民後,結合智能化、低碳化、信息化的智慧城市發展方向,若人均消費年新增1萬元,則將新增打開3萬億元的巨大消費市場空間。掐手指頭算算,只要真能把幾億人轉變成市民,不愁沒有源源不斷的需求。

你想讓農民變成市民,就得找好地方吧?

東部三大城市圈行不行?不行。因為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提出“嚴控超大型城市戶籍人口”。所以,只能拿著地圖從欠發達地區去圈地。這時候,一個問題來了。全世界的城鎮化,本質都是工業化。你想到欠發達地區去搞城鎮化,首先得想辦法找到人和產業的來源。把人和產業從發達地區引導到欠發達地區,東部發達省份到中西部欠發達省份算一種做法,北上廣這種特大城市到周邊次發達城市也算一種。克強總理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你讓北京把產業轉移到河北去,北京市委市政府願意麽?你讓廣東把產業轉移到江西去,廣東省委省政府願意麽?在我看來,城鎮化的新就體現這里:啃硬骨頭,徹底打破傳說中的一旦調控就“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尷尬。事實上,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這檔子事兒,根本就不是什麽新東西。只不過在“舊城鎮化”的模式下,舉步維艱。2005年國務院常務會就明確提出要求“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加強京津冀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協調發展”,此後十二五規劃、京津冀主體功能區規劃等文件無一例外都在強調一體化協調發展。但是,最核心的利益問題,始終難以解決:你如何說服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實規劃?說直接點,人家憑啥要主動把相關企業還有教育醫療資源遷出北京城?

每當我們回想起新中國誕生前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總會不禁聯想起赫赫有名的遼沈戰役。遼沈戰役徹底改變了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為解放戰爭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新一屆領導班子正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決戰,新型城鎮化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幾年中國政治版圖能否朝著改革深水區順利前行,新型城鎮化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版圖能否接續過去十年的增長奇跡。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一半(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接受中央財經領導工作小組會議審議,新型城鎮化取得第一場攻堅戰勝利就在眼前。接下來,我們可以期待長江經濟帶上演第二場攻堅戰。相比第一場戰役濃重的行政命令色彩,第二場戰役的市場化特色會凸顯出來。通過差異化的環保標準,倒逼東部產業向中部區域轉移,輔以綜合的招商引資優惠,有理由相信,長江經濟帶會成為繼京津冀之外的第二個大型甚至是更大型增長極,南京、武漢和重慶會成為最受益的幾座城市。

未來幾年,產業和勞動力的轉移將構成中國經濟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85

新型城鎮化的遼沈戰役:京津冀一體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23

(本文來自華泰證券策略團隊 徐彪、劉晨明)

b_109287476

2月10日,習總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工作會議,審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

作為眾所周知的一號工程,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從醞釀到誕生需要多少時間?

答案是一年,至少一年。

為啥需要這麽久?因為寫規劃容易,利益的再調整,很難!而利益格局調整,才是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最難啃的骨頭,沒有之一。

QQ圖片20150211084646

2014年2月26日,在經過近9個月的醞釀,習總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委書記拉到一塊,在張高麗的主持下,組織了一場座談會,由此揭開京津冀一體化戰役的序幕。這次會議,核心任務只有一件,就是說服北京和天津市委書記,拿出願意讓利的態度來。應該說,至少公開新聞里,揭幕戰很成功。習首先提出要求:“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北京市委書記當場的表態:“北京要克服行政轄區慣性思維的束縛,自覺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

半年後,也就是2014年8月,協同發展規劃還主要停留在最簡單的增量分蛋糕階段:

京冀、京津、津冀18項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

QQ圖片20150211084317
最關鍵的存量調整內容,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里。沒錯,就是2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工作小組會議上審議的那本《綱要》。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沒能看過《綱要》,所以老百姓對一體化的力度是心里沒譜的。到底存量調整的力度低於預期還是高於預期呢?我們只能從習總講話里尋找關鍵信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目標要明確,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你看,基本上都只是圍繞交通一體化、生態文明一體化以及重大產業園區建設展開,增量分蛋糕嘛,沒有啥懸念,反正大家都受益,了不起河北多分一些。但是,整個京津冀一體化中最核心的東西—存量調整,始終語焉不詳:你看到北京的教育資源如何分給河北沒?你看到北京的醫療資源如何分給河北沒?你看到北京的企業如何遷到河北沒?沒有,沒有,還是沒有。

核心關鍵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我去百度百科里找了一下:首都,又稱國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稱謂。理論上,它之所以是首都,只因為它是政治中心。至於其他的,都不重要。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經濟中心,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教育資源中心,更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醫療資源聚集地。

向華盛頓特區學習,就必須還北京以單純政治中心的本來面目。這意味著,大量的央企、大批教育資源、部分醫療資源將外遷至河北。

廊坊有望對接央企和教育資源的外遷,張家口和廊坊為代表發展信息技術、高端設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以承德、保定、張家口為代表發展休閑旅遊、現代物流和金融服務業。秦皇島、唐山、滄州沿海地區組成的港口與臨港工業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吸引產業集聚,發展高端設備、現代物流等產業。

QQ圖片20150211085508

產業及教育醫療資源的外遷,將導致河北住房需求顯著增加:一是北京人口的遷移如外遷央企的員工住房、非京戶籍的人口遷進河北的住房。目前確定廊坊對接央企的外遷,按照邯鄲的人口密度極限測算,未來廊坊至多可接受97萬人口。二是河北在基礎配套設施完善後自身城鎮化率提升時新增城鎮人口的住房需求。粗略測算,河北省從目前城鎮化率46.8%到2020年實現60%的目標將新增1200萬的城市人口,7年時間相當再造2012年一個大保定市的人口規模,按照60%比例購買自住房的中性測算,加上廊坊承接的京戶,總計將新增206萬套住房需求,約相當於北京目前庫存的27倍。

河北新增住房需求測算

QQ圖片20150211084330

我們大致可以總結出京津冀一體化受益標的:

京津冀地區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的產業轉移及產業升級、區域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及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北京周邊房地產的需求上升將帶來極大的投資機會,利好京津冀地區的建材、鋼鐵、電力設備、房地產、環保、交運、化工、汽車等行業。建議重點關註唐山港(601000)、華夏幸福(600340)、廊坊發展(600149)、寶碩股份(600155)、三友化工(600409)等相關標的。

總結收益標的只是我們商業研究必須的步驟,但絕不是最有價值的步驟。

想讓這篇文章有價值,就必須回答一個為什麽。

歷時一年,在經過無數外人無從了解但註定發生的驚心動魄式的博弈後,終於,最困難的存量利益調整接近塵埃落定。好端端的,為啥放著消停日子不過,非要去搞存量調整呢?

這就得從中國經濟的必由之路開始談起,沿著這個思路,我們才能完美理解“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為啥會並列寫進中央經濟工作會儀的決議。

早在十八大的時候,本屆董事局接過了一項任務: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任務,也就是GDP要翻一番,然後人均收入也翻一番。這麽逆推出來,大約2020年前,中國每年需要保持6-7%的增長速度。考慮到潛在增速趨勢下行,廉價的土地、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供給都不利於經濟趨勢上行,所以呢,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這四個主要矛盾不管怎麽變,排在第一位的始終是穩增長。

穩增長談何容易,學校里書本上的知識告訴我們:供給端要素決定經濟中長期增速。但在實踐中,你會發現,需求才是決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天花板的唯一瓶頸尤其是產能過剩整體格局下的中國,打造新的需求增長極才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唯一的出路。

敢問路在何方?對外,路在“一路一帶”,基礎設施開路,通過大規模投資深度綁定周邊國家,徹底打開周邊市場,實現經濟和政治甚至軍事的區域一體化(詳見《以史為鑒,亞洲邁入習時代》)。

敢問路在何方?對內,路在“新型城鎮化”(對應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和長江經濟帶),也就是傳說中的“三個一億人”計劃:中西部地區就地城鎮化一億人,農民工進城一億人,棚戶區改造一億人。根據財政部大致估算,6年期間城鎮化需要投入42萬億元。3億人成為城市居民後,結合智能化、低碳化、信息化的智慧城市發展方向,若人均消費年新增1萬元,則將新增打開3萬億元的巨大消費市場空間。掐手指頭算算,只要真能把幾億人轉變成市民,不愁沒有源源不斷的需求。

QQ圖片20150211085747

你想讓農民變成市民,就得找好地方吧?

東部三大城市圈行不行?不行。因為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提出“嚴控超大型城市戶籍人口”。所以,只能拿著地圖從欠發達地區去圈地。這時候,一個問題來了。全世界的城鎮化,本質都是工業化。你想到欠發達地區去搞城鎮化,首先得想辦法找到人和產業的來源。把人和產業從發達地區引導到欠發達地區,東部發達省份到中西部欠發達省份算一種做法,北上廣這種特大城市到周邊次發達城市也算一種。克強總理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你讓北京把產業轉移到河北去,北京市委市政府願意麽?你讓廣東把產業轉移到江西去,廣東省委省政府願意麽?在我看來,城鎮化的新就體現這里:啃硬骨頭,徹底打破傳說中的一旦調控就“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尷尬。事實上,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這檔子事兒,根本就不是什麽新東西。只不過在“舊城鎮化”的模式下,舉步維艱。2005年國務院常務會就明確提出要求“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加強京津冀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協調發展”,此後十二五規劃、京津冀主體功能區規劃等文件無一例外都在強調一體化協調發展。但是,最核心的利益問題,始終難以解決:你如何說服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實規劃?說直接點,人家憑啥要主動把相關企業還有教育醫療資源遷出北京城?

每當我們回想起新中國誕生前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總會不禁聯想起赫赫有名的遼沈戰役。遼沈戰役徹底改變了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為解放戰爭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新一屆領導班子正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決戰,新型城鎮化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幾年中國政治版圖能否朝著改革深水區順利前行,新型城鎮化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版圖能否接續過去十年的增長奇跡。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一半(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接受中央財經領導工作小組會議審議,新型城鎮化取得第一場攻堅戰勝利就在眼前。接下來,我們可以期待長江經濟帶上演第二場攻堅戰。相比第一場戰役濃重的行政命令色彩,第二場戰役的市場化特色會凸顯出來。通過差異化的環保標準,倒逼東部產業向中部區域轉移,輔以綜合的招商引資優惠,有理由相信,長江經濟帶會成為繼京津冀之外的第二個大型甚至是更大型增長極,南京、武漢和重慶會成為最受益的幾座城市。

未來幾年,產業和勞動力的轉移將構成中國經濟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