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喬布斯1983年錄音曝光:20年前就構思iPad雛形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04/233300.html

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一直認為,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遠見超越了當時時代的束縛,而日前披露出的一份1983年的錄音恰恰證明了這一觀點的正確性。

當地時間週二,一名名為馬塞爾-布朗(Marcel Brown)的博主在其生活、自由與技術網站(Life, Liberty and Technology site)上發佈了一份有關史蒂夫-喬布斯於1983年在阿斯彭舉辦的國際設計大會(International Design Conference)上的完整錄音講話。

儘管當時喬布斯的主要講話內容已經在今年8月份被媒體曝光過,但布朗此次發佈的錄音包括了問答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喬布斯全方位展示了當時自己對於 網絡、語音識別技術及所謂「類似圖書那樣可隨身攜帶計算機」理念的看法,而這款「可隨身攜帶的計算機」與蘋果27年後發布的iPad有著太多太多相似的地 方。

喬布斯當時向與會者表示,這個「可隨身攜帶的計算機」將有一個「無線連接器」(radio link),能夠使用戶在不連接任何線纜的前提下進行無線通信(即現在的Wifi)。

以下便是布朗為我們總結出的喬布斯Q&A亮點:

1. 喬布斯指出那款「可隨身攜帶的計算機」運行速度很快,就像魔術一般。布朗認為,喬布斯將這樣一款產品稱為神奇絕非巧合。因為在未來數年後,人們與PC交互的時間將比開汽車的時間還長。現在看來,喬布斯當時的預言看似十分正常,但在當時卻令人難以想像。

2. 喬布斯認為,當時社會對於科學技術的熟悉程度,就像人們與個人電腦所進行的「第一次約會」一樣。他意識到,在不久的將來科技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人們也將越來越容易接受這些新技術。不過,在PC成功統治了科技市場後,喬布斯卻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繼續規劃著「下一件大事」。

3. 喬布斯在演講中曾自信的表示,個人電腦將成為人們全新的交流媒介。要知道,當時的網絡並不普及,互聯網也沒有任何可能成為主流的跡象。然而,喬布斯卻已開始談論早期的電子郵件系統及如何重塑通信這些問題。

4. 在錄音中,喬布斯提到了由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一個試驗項目,該項目同目前的谷歌街景應用十分相似。

5. 喬布斯討論了早期的網絡及不同協議的混亂問題。喬布斯預測,人們將在未來的5年解決辦公室上網問題,然後在未來的10至15年的時間裡解決家中上網的問題。後來的事實證明,喬布斯的這一推斷完全正確。

6. 喬布斯透露,當時蘋果的長期戰略目標就是「將一台不可思議的偉大計算機放進一本書中,用戶可以帶著它隨處走動,並且任何人都可以在20分鐘內學會如何使用它。」喬布斯還指出,當我們擁有帶有可以通過無線電連接的便攜式計算機後,人們就能夠邊走路邊查看電子郵件,方便用戶走到哪裡都可以與大型數據庫或者其他電腦進行通信。需要指出的是,喬布斯發表此番言論的時間是1983年,比移動計算機出現的時間還早了20年。

7. 喬布斯將軟件行業同唱片業進行了對比,他指出人們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軟件,但是人們卻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走進一家音像店時想要什麼樣的唱片。這 是因為,人們在購買唱片前已經試聽過其中的歌曲。因此,喬布斯認為軟件行業也需要像唱片業一樣,給潛在用戶一個試用、預覽的機會。喬布斯認為,由於軟件可 以通過電話線進行傳輸,因此用戶完全可以通過電話線以及信用卡支付的方式便捷的購買軟件。而這,也正是目前蘋果App Store的雛形。

8. 在最後的問答環節,當被問及語音識別的時候,喬布斯表示「相信20年後,這項技術將成為現實。但由於語言的巨大差異性,這樣技術的實現過程將十分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36

吸血裝修豪搞錄音室陳奐仁被當水魚

2013-02-21  NM
 
 

 

來港發展一度由幕後走到幕前拍劇的音樂人陳奐仁(Hanjin),今年決定走回頭路,重張旗鼓,落重本裝修開錄音室;豈料裝修公司開天索價二百六十萬,普通木門也要七千;面懵心精的他見唔對路,搵地產界朋友幫手格價,結果埋單差一半價錢有多,險被當羊牯生劏的陳奐仁,慳番唔少。業主逼遷

年前陳奐仁因為業主賣樓,被迫壯士斷臂,放棄原有的錄音室,無地方做音樂,去年他索性轉攻幕前,拍劇、拍電影、做舞台劇再開演唱會,搵得到之餘,仲攞埋金像獎最佳新演員。不過,音樂始終排第一!陳奐仁對重搞錄音室一直未死心,早前他終於在黃竹坑找到合適地方,並第一時間搵裝修公司報價,重張旗鼓。「我見到張報價單嚇咗一跳,成二百六十萬,普通一道實心門都收七千,我同對方講唔使實心門,都要收五千。」陳奐仁說。

唔敢加價

被當水魚的陳奐仁,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畢業,當然識計數,見裝修公司開天索價,於是向地產界朋友求救,轉公司再親自落區格價,結果埋單計數只需百零萬,慳足一半有多。「朋友話可能對方見我係藝人,所以先開價咁高;之後我同BB(陳奐仁太太暱稱)都有親自跟實啲工程,免得再節外生枝,阻慢進度。」

除了掟過百萬裝修,錄音室在器材設備方面亦有加碼,不過陳奐仁強調自己無將成本加諸客戶身上,依然五萬一首歌,收舊價!「依家唱片公司投資做碟好謹慎,好少會成張大碟咁做,多數都係EP或者Single,但我有番自己嘅錄音室,就可以做定多點歌,等人有得揀。」陳奐仁說。泊黃栢高碼頭加盟太陽娛樂後,陳奐仁不但成為公司御用音樂人,今年還有機會返內地拍戲,跟內地導演李欣合作,由於他戲中角色是個土生土長上海人,稍後陳奐仁會跟老師上課,學好上海話,開創新天地!

市差唔易做

出碟唔賣錢,唱片公司縮皮,陳奐仁投資開錄音室,花費百萬裝修,還要提供一條龍服務,作曲、作詞、編曲全包。張敬軒有契媽投資六千萬於廣州開錄音室,佔地三萬呎,頂級錄音器材,足以應付音響樂團高規格要求,設備齊全到連住宿都有,但開業以來,本地歌手預算有限,甚少幫襯。陳奐仁靠自己,錄音室要做到收支平衡,更不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309

高盛禁止員工購買股票和債券 源起一份秘密錄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58

451111192.0.0

周五,高盛發言人Andrew Williams稱,公司收緊了利益沖突規則,禁止投資銀行家交易個股和債券,且新規即刻生效。此前,該行銀行家在投資個股前只需獲得批準。

巧合的是,就在這份秘密錄音被公之於眾的同一天,美國This American Life和ProPublica電臺公布了一份長達46小時的秘密錄音。這份秘密錄音由前紐約聯儲檢查人員Carmen Segarra提供,當時她負責對高盛進行檢查,並偷偷錄下了她的前同事與高盛高管的談話細節。

VOX文章稱,Carmen Segarra去年將紐約聯儲和自己當年的兩位聯儲前主管告上法庭,稱自己2012年被前東家辭退,正是因為她拒絕更改她所做出的高盛沒有一項利益沖突政策的調查結果,尤其是高盛負責管理利益沖突的員工告訴她,公司的政策沒有關於“利益沖突”的定義。按照美聯儲的要求,像高盛這樣的大型銀行必須有利益沖突政策。

美國財經網站VOX文章稱,Carmen Segarra提供的秘密錄音暗示了美聯儲內部的一種文化:往好了想,他們頂多在處理銀行的不當行為時過於謹慎;往壞了想,他們與自己監管著的銀行坐在同一條船上。

美國參議員、銀行委員會委員、民主黨人Elizabeth Warren呼籲為美聯儲監管人員和高盛高管之間的秘密談話錄音舉行聽證會。

Carmen Segarra當時的紐約聯儲主管Michael Silva曾勸她放棄她的結論。最終,Carmen Segarra同意說(高盛)有一項(利益沖突)政策,盡管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政策”。一周以後,她就被解雇了。

不過,另一位知情人表示Carmen Segarra起訴紐約聯儲與高盛更改公司政策沒有關聯。而Carmen Segarra的訴訟於4月被法院駁回,未能成功獲得她所申請的告密者獎勵。此外,駁回Carmen Segarra訴訟的法官的丈夫當時正是高盛的代表。

主要為了鼓勵公務員進行內部監督,1989年,美國頒布了聯邦告密者法案,每個政府工作人員都可以為了社會公眾利益而進行舉報。告密者受到法律保護,還能申請一筆獎勵。

Carmen Segarra目前已經提起上訴。

此外,2012年,特拉華州一位法官指責高盛在主導油氣輸送管線運營商Kinder Morgan收購管道公司El Paso的交易中,對利益沖突政策的執行“不完備、不充分”。領導這宗並購案的前高盛合夥人Stephen D. Daniel當時並沒有披露他持有Kinder Morgan價值34萬美元的股份。此宗收購涉資約230億美元,是高盛去年最大的一宗企業並購案。

Andrew Williams還表示,高盛集團的這一政策變更決定已於本周五在公司內部宣布。員工們還被禁止投資進取型對沖基金(activist hedge fund)和事件驅動型對沖基金(Event-driven)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62

美聯儲縱容高盛不當獲利?“無間道”錄音起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10

美聯儲,高盛,FED,Goldman Sachs,金融監管

上周,美國一檔在500多個廣播電臺播放的公共節目“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爆出一條震動美國國會的消息:一位前美聯儲的監察員秘密錄下了聯儲內部、以及聯儲監管者和高盛高管的對話,它們反映出,紐約聯儲沒能鼓勵、反倒妨礙監察人員,變相縱容高盛進行不合法規的交易,而且拒不接受對高盛利益沖突管控不足的評估。

這位公開高盛內部錄音的“無間道”名叫Carmen  Segarra。2011年10月31日,她成為紐約聯儲派駐高盛的風險監察專家,調查高盛是否遵循法規,是否無論進行何種金融活動均按要求進行風險管理,特別是對利益沖突的管理。不過,她才做了七個月就被解雇。去年她起訴紐約聯儲不當解雇,索賠700萬美元。今年4月,她的上訴被聯邦法官駁回,理由是其申訴未能證明應出於保護告密者而給予賠償。

上周Segarra接受“美國生活”節目采訪,將自己2011年到2012年錄下的上述紐約聯儲和高盛相關對話與會議內容公之於眾,錄音時長約46小時。一些美國國會議員對此深感不安。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Elizabeth Warren呼籲召開聽證會,該委員會的另一位民主黨委員Sherrod Brown要求就錄音引起的指控展開“全面深入的調查”。

紐約聯儲官網發布聲明稱,該機構“堅決否認就監管金融機構方面的誠信指控。”高盛的發言人稱,該司已執行了更嚴格的投資規定,從嚴管理旗下銀行家進行個人股票與債券投資。一位知情者向路透表示,高盛新的利益沖突規定已經實行了一段時日,但那些規定都與Segarra的這類指控無關。

諷刺的是,當初紐約聯儲雇用Segarra的目的是查明高盛有無不合法規的行為,可Segarra的錄音卻讓紐約聯儲也成了與高盛沆瀣一氣的“被告”。這樁官司的起因還得從六年前的金融危機說起。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聯儲等政府機構備受監管失察的指責,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不得不請一位“外人”——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教授David Beim介入調查危機成因,授予他可以毫無限制獲取資料的權力,但所有調查結果都不得公開,必須保密。

走訪了紐約聯儲的幾十位員工以後,Beim發現了令他震驚的真相:原來紐約聯儲監管美國大金融機構面臨的最可怕障礙是自身的文化,紐約聯儲不但極為不願披露所監管銀行的風險,而且對監管對象不能一視同仁,有親疏之分。紐約聯儲的監察員常常迫於上司的壓力,把調查結果寫成取得被監管機構共識的報告,其中對機構舉動的描述已經大打折扣。

Beim在調查報告中不僅揭示了根本問題,還提供了解決方法。他敦促紐約聯儲聘請敢於說出真相的專家監察員,並鼓勵他們披露真相。Beim認為,這才是避免又一場金融危機的治本對策。

一年後,國會賦予美聯儲更大的監管權,紐約聯儲開始聘用專業的監察員,派駐對金融系統風險最大的“大而不能倒”機構,當時紐約聯儲調整了組織結構,要派更多的專家監察員執行監管,Segarra就是重組後招入的風險評估專家。

過去美聯儲在銀行安插的監察員頭銜是“客戶關系經理”。如果他們覺得某個領域需要深入審查,通常會再請一位風險評估的專家為他們核查。根據新的組織框架,原來的客戶關系經理改名為“行業專家”。他們要花更多時間了解銀行怎樣獲利,向紐約聯儲委派去相關銀行坐鎮的更高一級負責人匯報工作。

Segarra就是Beim上述報告所指的那種專家。她有工作熱情,為人坦誠,在常春藤聯盟的高校畢業後做了律師,擁有至少十三年的合規工作經驗。所謂合規就是幫助銀行遵守政府的各類法規。

可Segarra在高盛的調查工作並不順利。因為對目睹的事實感到擔憂,她覺得需要做一份記錄,以免調查活動受到幹擾,所以買了一部微型錄音機,在與上司交談和在高盛期間工作時開始錄下一些對話內容。

這些錄音和Beim三年前遞交給杜德利的報告一樣,都暴露了紐約聯儲內部無視、甚至掩飾大型金融機構風險問題的畸形文化。錄音顯示,紐約聯儲時常不願推進審查高盛,竭力樹立權威並設法讓Segarra等新一批專家監察員同流合汙。

桑坦德交易:美聯儲的妥協

Michael Silva是當年幫助Beim調查的紐約聯儲員工。在Segarra被派駐高盛兩個月後,Silva和她一起被卷入了錄音中多次提到的高盛與桑坦德銀行交易。

那是在2012年1月6日,一位高盛的高官給Silva、Segarra和她的上司Johnathon Kim發去電郵,通知他們高盛希望同西班牙大銀行桑坦德做一筆交易,西班牙的監管機構已經同意,高盛要向美國的監管機構征詢有無疑問。

當時歐洲銀行業管理局(EBA)要求全歐洲的銀行增加銀行資本金,以防未來可能出現損傷,特別是西班牙的銀行。為了達到EBA的增資要求,桑坦德決定將部分股份轉讓給高盛的巴西分公司,這樣做可以減少桑坦德需要增加的資本金,提前六個月達到EBA要求的資本充足率。高盛在持有幾年以後再返還這部分桑坦德的股份,並向桑坦德收取一些費用。

Segarra的錄音顯示,一位紐約聯儲的員工將這筆交易比作,高盛“為照看一個行李箱收費”,Silva承認交易會讓高盛得到4000萬美元收費,可能最終收入有幾億美元,但他不喜歡這種交易。他認為這樣做不對,是在幫助桑坦德偽裝得更健康。

那筆交易周日完成,此後一周Silver和高盛的高層談到這個問題。他告訴下屬自己問過高盛為什麽“應該”交易。據Silver所說,美聯儲和高盛對桑坦德的這筆交易存在分歧。

在Segarra看來,Silva和他手下的監察員關心的都是一些含糊其辭的抽象問題,比如什麽應不應該、什麽“名譽風險”,可高盛還有更緊迫的合規問題沒能解決,比如調查交易雙方的背景是否符合反洗錢法規。

桑坦德交易結束後不久,Segarra向自己的上級匯報了Silva的擔憂,他們要求她調查這筆交易。那時Silva向Segarra暗示,紐約聯儲的法務主管Tom Baxter“管著我”,“他不希望我讓美聯儲行使並未得到的權力。”

錄音記錄並未表明是什麽困擾著那位法務主管,可它們已經展示出,美聯儲的高層感到,即使聯儲的官員認為高盛不應交易,聯儲也沒有以此為由制止桑坦德與高盛交易的權力。

隨著調查深入,Segarra發現了異常情況:協議條款規定,高盛應警示美聯儲相關條款內容,並且得到“毫無異議”的回複。

這個發現激起Silva不滿,他說高盛方面從未派律師來征詢有無異議,所以召集下屬全面調查整個交易,還說可能會“發現一些更陰暗的東西。”

可Silva的質疑還是沒能阻止交易。在紐約聯儲官員與高盛會晤時,一位高盛的高管解釋,“毫無異議”的條款不意味著高盛進行交易的必要條件。

最後,監管機構並未繼續就此施壓,還是放行。錄音顯示,一位監察員說,

擔心Silva領導的團隊把高盛逼得太緊,“我認為,我們不想在披露這類事方面打擊高盛今後的積極性。”

他建議這樣告訴高盛:

“不要誤解我們的好奇,也不要誤解我們更了解整個市場的願望,它們和給你們的批評一樣,都是作為一家公司必要的。”

而Segarra認為,上述用“好奇”來表達質疑的評語意味著,紐約聯儲的工作人員怕給高盛帶來麻煩。實際上,根據法律規定,只要紐約聯儲提出要求,高盛就應該提供信息,而且高盛此前也主動向紐約聯儲報告了交易的消息。

此後幾個月,派駐高盛的美聯儲工作人員為怎樣表達他們對桑坦德交易的不滿爭論不休。大多數工作成員支持的一種方法是,向高盛發函表達美聯儲的擔憂,可信中並未強制高盛采取任何相關行動。

錄音顯示,一位美聯儲官員2012年1月透露,這件事帶來的唯一負面結果是,高盛以後只會無視紐約聯儲的人。

Beim此前的報告中提到過這種偏袒,認為性質嚴重。他在一次采訪中解釋,這種行為可能讓人自然而然地希望與自己朝夕相處工作的人維持良好的關系。它會產生監管方反倒被監管對象俘獲的危險。為此,紐約聯儲應該每隔幾年就換一批監察員。

利益沖突規管:不能說的秘密

Segarra在高盛的任務就是,判斷高盛是否在全公司範圍內貫徹全面的利益沖突監管政策。到2012年春天,Segarra認為上級也同意自己的結論,即高盛並沒有符合美聯儲指示的這類政策。

Silva後來寫郵件告訴Segarra,高盛的行為準則里有一個名為利益沖突的章節,其中界定了員工的行為。但Segarra認為,那種準則還不足以達到美聯儲的官方指引效果。因為美聯儲規定,這種政策要覆蓋全公司,而且要提供”評估、控制、衡量、監督和匯報“沖突的框架。

錄音中有一段40分鐘的會議記錄,那是Segarra被解雇一周前錄的。錄音顯示,Segarra認為,高盛缺少處理利益沖突的政策,上司反複勸說她改變這個結論。Segarra提出,讓紐約聯儲的高層領導審核自己的證據,還說只要把自己的發現匯報給高層,即使高層推翻了她的結論,她也接受。但就算這樣做上司也不滿意。

在那段對話快錄音快結束的時候,Segarra的上司問:“為什麽你非得說他們沒有那種政策?”

Segarra回答:“從專業的角度,我不能同意。”

Silva說,美聯儲的律師已經斷定高盛有這類政策。他還拿上述桑坦德交易作比較。他說過去自己覺得那項交易是不當的行為,可法務主管給了他壓力。Silva認為:

“我輸掉了桑坦德的交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堅稱它是騙局,他們堅持說我的話荒謬絕倫。結果沒人把我的看法當回事。”

現在同樣的事發生在利益沖突政策上。

一周後,Silva把Segarra叫到一間會議室,通知她被解雇了。據錄音顯示,他當時告訴Segarra,紐約聯儲對“(她的)能力失去了信心,認為她未能用其他所有人的判斷替代個人判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05

擔心"存單變保單"? 銀行賣理財需要錄音錄像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15/1005091.html

不知從何時起,去銀行存錢也成了一件"艱難"的事情。近幾年,各地"存款變理財產品"、"存款變保險"的事時有發生。不過這樣的玩法以後可能行不通了。5月13日,銀監會發布了《關於規範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業務的通知》,不僅要求銀行只能代銷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還專門就誤導銷售做出了規定,概括起來就是:代銷產品只能在專門的區域銷售,還需要錄音錄像。

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施娜

不知從何時起,去銀行存錢也成了一件"艱難"的事情。

本來是到銀行存款,最後卻購買了稀奇古怪的理財產品或是保險。近幾年,各地"存款變理財產品"、"存款變保險"的事時有發生,導致不少投資者錢包受損。

類似的經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曾有過。記者有一次幫外婆去銀行存定期,雙腳一踏進銀行營業廳的大門,還沒到銀行櫃臺,一名穿著工作服的人員便上前來詢問辦理什麽業務並推銷其"**分紅"產品,在多次表示不需要的情況下,該工作人員仍"苦口婆心"地不停勸說,存銀行定期利息低,我們這個利息高。

不過這樣的玩法以後可能行不通了。5月13日,銀監會發布了《關於規範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不僅要求銀行只能代銷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還專門就誤導銷售做出了規定,概括起來就是:代銷產品只能在專門的區域銷售,還需要錄音錄像。

誤導銷售時有發生

 

近幾年,"存款變保單"、"存款變理財產品"等事件時有發生。

據西部網2016年1月報道,2010年,寶雞市的張女士,在一家銀行網點存錢時,銀行櫃員建議她辦理另一種利息較高的"存款"方式。結果,"存的錢"變成了保險,沒到期提前支取的話,30萬元本金只能拿回28萬。

如果說存款變成保險還能勉強保本,但如果買成了分級基金,就沒那麽幸運了。據《河南商報》2016年3月報道,2015年6月,鄭州市民曹女士到鄭州市中原路上一家銀行存錢,在排隊等待的過程中,銀行大堂里作宣傳的某證券客戶經理高女士鼓動其購買了一款國企改B基金產品。

隨後股市一路大跌,半年之後,曹女士的1萬元只剩下3000多元。對炒股一竅不通的曹女士表示,根本不知道自己買的是基金,更不知道這是高風險產品。而更讓人驚訝的是,該客戶經理高女士對"國企改B"產品也並不了解,她說,只是當時股市行情很好,很多朋友都在這個產品上賺了錢,她也就推薦給了剛剛開戶的曹女士。

而以記者上述親身經歷看來,一些穿著正規制服的工作人員,很容易讓部分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誤以為其就是銀行工作人員。很多銀行網點設有大堂經理的座位,這些推銷保險的工作人員也經常會坐在那個位置上。

對此,《通知》相關條款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允許非本行人員在營業網點從事產品宣傳推介、銷售等活動。

監管出拳 "雙錄"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業務快速發展,部分商業銀行出現誤導銷售、未經授權代理銷售、私自銷售產品以及與合作機構風險責任不清等問題。

雖然早在2年前,2014年4月初,保監會曾出臺銀保新規--《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對投保年齡、從業人員引導、產品宣傳及猶豫期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其中就包括禁止銀保駐點銷售。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情依然存在甚至一度成為輿論的"聚焦點"和信訪投訴的"重災區"。

為整治亂象,5月13日的《通知》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健全代銷業務管理制度,由總行對代銷業務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同時,《通知》強化了對代銷產品銷售環節的監管要求。一是商業銀行應當對客戶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只能向客戶銷售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代銷產品;二是要求商業銀行告知客戶代銷產品的發行機構、產品屬性、主要風險和風險評級等信息,充分揭示代銷產品風險,不得采取誇大宣傳、虛假宣傳等方式誤導客戶購買產品;三是商業銀行不得將代銷產品與存款或其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混淆銷售,不得違背客戶意願將代銷產品與其他產品進行捆綁銷售,不得為代銷產品提供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擔保等。

《通知》要求商業銀行通過營業網點開展代銷業務,應在專門區域銷售,銷售專區應具有明顯標識,並根據相關規定實施錄音錄像(也就是銀行人士所說的"雙錄"),完整客觀地記錄營銷推介、風險和關鍵信息提示、客戶確認和反饋等重點銷售環節。

此前3月16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6年底之前要求主要的、有條件的商業銀行要全面推開理財產品"雙錄","'雙錄'可以加強銀行投資產品的全過程管理,更好地治理銷售誤導問題,也有利於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

"雙錄"效果如何?記者這里有一組數據,廣東試點一年,誤導銷售投訴減少一半多:

廣東銀監局在轄區內較早開始推行全部銀行機構實施高風險理財及代銷產品銷售"雙錄"措施。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廣東銀監局轄內13163個銀行網點全部啟動"雙錄"。"雙錄"實施以來,實現"兩降一升",即理財及代銷業務誤導銷售的信訪投訴同比下降56.25%,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的平均退保率同比下降7.95%,銀行理財、代銷業務客戶滿意度較實施"雙錄"前上升7.52%。

 
  • 每日經濟新聞
  • 姚茂敦
  • 每經記者 施娜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77

10年前不雅錄音遭曝光 特朗普道歉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時間10月7日,一份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於2005年期間的錄音資料被《華盛頓郵報》正式披露。在這份錄音中,特朗普自誇自己曾經玩弄已婚婦女,並試圖與其發生性關系,言語中以自己能對婦女“動手動腳”引以為傲。這份錄音被披露後,立刻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據悉,這份錄音為特朗普2005年時參加《走進好萊塢》電視節目錄制時錄下的。當時正式電視節目已經錄制結束,特朗普正在和NBC主持人布什私下聊天,而他佩戴的小型話筒則記錄下了他的整段對話。

“我試著追她,但是失敗了,”特朗普在對話中表示,“她是個結婚了的女人。”

除此之外,特朗普還在對話中承認,自己“經常被美麗的女人吸引”,而且稱自己會“忍不住上去親她們,就像被磁鐵吸引了一樣。”

特朗普還在對話中稱,“只要你是個角兒,你就什麽都能幹。”“任何你所要的”,另外一個聲音,很明顯是主持人布什。

而這段對話發生的時間,距離特朗普與第三任妻子結婚才幾個月。

NBC報道截圖

這段對話曝光後,立刻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特朗普第一時間出來道歉,他稱:“那段錄音具有‘更衣室閑聊’的性質,它只是多年前的一段私人對話。當年比爾·克林頓在高爾夫球場上說的話可比我這次要嚴重得多,我跟他簡直沒法比。不過,我還是要對所有感覺被冒犯了的人表示歉意。”

特朗普還被自己的黨派成員所批評。共和黨眾議院發言人保羅說,他對特朗普的言行感到惡心,在本周六威斯康星州的競選活動上,將不再支持他。

自然,民主黨競選陣營立刻抓住了這個機會狠狠抨擊特朗普。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在推特上表示:“這太可怕了,我們絕對不能讓這樣的人當上總統。”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蒂姆·凱恩則表示,特朗普的言論“讓人反胃至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667

巴西墜機事故錄音曝光:電路失靈,燃油耗盡,請求緊急降落

當地時間11月28日晚,一架載有載有巴西甲級足球隊沙佩科恩斯成員的飛機因發生"電子故障",在距離目的地哥倫比亞城市麥德林不遠的山區墜毀,造成71人遇難。

目前,失事飛機的2個黑匣子已經找到。

失事飛機的黑匣子已經被找到(圖:EPA)

11月30日,有哥倫比亞媒體播出了飛機墜毀前駕駛員和機場塔臺通話的錄音。

墜毀前,這架飛機的玻利維亞籍機長米格爾·基羅加,向目的地——哥倫比亞麥德林市的何塞·瑪麗亞·科爾多瓦國際機場航空塔臺發出警報,稱這架“拉米亞933號航班”出現了“嚴重的電路故障”、“完全失靈”,而且“燃油已經耗盡”,因此向機場方面請求“緊急迫降”。

機長稱,飛機出現了“嚴重的電路故障”、“完全失靈”,而且“燃油已經耗盡”(圖:央視新聞)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錄音結束之前,飛行員表示他正在9000英尺(2743米)的高度飛行。

另據法新社獲悉,哥倫比亞軍方消息稱,飛機降落時沒有發生爆炸也表明了缺乏燃料,但為何會發生燃料不足的情況,是燃料泄漏還是飛機本身攜帶燃料不足,軍方表示,這一點是“可疑的”。

球迷在球場悼念遇難的球員

而據哥倫比亞航空局一位負責人分析,目前初步證據指出飛機是遭遇到了電力問題,但並不能排除燃料缺乏這一點。

獲得飛機的黑匣子後,當局打算結合這架服役了17年飛機的維護記錄,展開系統的事故分析,或將耗費數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828

網上瘋傳高官淡化六四錄音

1 : GS(14)@2011-06-08 22:17: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322879
【本報訊】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被揭發於 6月 5日,在福建中學聯校畢業禮上致辭時評論六四事件,局方前日矢口否認,但一段長逾 13分鐘、疑是謝於當日的致辭錄音昨在網上瘋傳,證明她主動向學生提及六四及艾未未,先後兩次說「在歷史長河裏少不免會有沙石」。有福建中學學生又向本報指出,當日謝借美國越戰,試圖淡化六四事件。
記者:王家文、夏志禮、倪清江
2 : 龍生(798)@2011-06-09 01:44:52

俾人錄左, 仲想抵賴
3 : GS(14)@2011-06-09 22:11:57

那小朋友被打壓了
4 : 龍生(798)@2011-06-10 00:42:15

唉, 如何可以幫助他?
5 : GS(14)@2011-06-11 09:51:06

4樓提及
唉, 如何可以幫助他?


無得幫,幫佢轉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80

胡孟青:衍生界人肉錄音機

1 : GS(14)@2012-05-10 23:43:04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510/88346
小花下海首先要洗脫的,是過去的主播讀稿機器形象,投資市場唔介意你先過一過冷河,練就一身好武功,過得十八銅人的考驗,才下山再曝光;否則,急於求成,挾三腳貓表面功夫,膽粗粗出來行走江湖,隨時露底而不自知,更甚者丟人現眼。金融知識是理論、實踐與經驗的結合,假以時日,虛心受教,自然能獨當一面,用不着過於急攻,難道怕世界末日真的要年底降臨,趕得很?
主播Training就係咬字準確、發音鏗鏘、表達流利、且句句有說服力,但當淪為念口黃式畫蛇添足、堆砌大量財經術語、扮老江湖硬銷,不顧接收者感受,只會產生反效果。新晉小花勝在咬文嚼字夠晒順滑,將來不賣衍生產品,可轉職賣易潔鑊或百潔布,形同機械式人肉錄音機,甚麼「政策市,好難估底」,聽進耳裏,啱但又好「廢噏」,把歐洲「政局」變天,說成「股市」變天,大聲夾無準,唔「冧」都畀你嚇到「冧」啦!話自己隻是日精選窩輪「襟坐」,難道以為效法歌仔「再坐一會,但願能再坐一會」,就是贏錢保證?
與主持對話,起碼有得兜,沒太明顯Hard Sell感覺,當然,資深行內人知所進退,也不會令聽者太突兀,只可惜讓學藝未精者單拖自動波,實在冒險,如懂說話就等於懂產品,也未免低估投資者的智慧。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258

客服只是一部錄音機 周顯

1 : GS(14)@2014-09-22 22:04:4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話說上星期,我說了在新鴻基證券拿「新鴻基金融」的批股,結果慘輸幾皮№的故事。其實,以我拿到了80萬股的position,輸幾皮,已經是非常英明神武,因為我有一半是在早上試盤時,已經沽出,其餘的,則在開市時,「孖屐」逃生了,如果一直堅持死守到現在,就輸幾十萬收場了。

這事件還有後續插曲,就是在上星期五,我在外地的時候,接到了該公司的investment relations的電話,一開口就說了一大堆雞話﹕批股是為了增加流通性,對長期股價有利,諸如此類。

我說﹕「你們這些負責投資者關係的,不外乎是說一些安慰散戶的門面話,什麼作用也沒有,可別在我的身上,玩這些花樣,我可是不受的。玩股票,我是專家,你還不夠資格,同我講股票,你叫一個高級的,才好同我講№。」

錢銀事小 面子事大

這些所謂的c.s.,即customer service,其實天下烏鴉一樣黑,都不過是「林瑞麟二世」,只是一部錄音機,把上司的官方說辭再說一遍,如果是連鎖食店、信用卡之類,還好一點,因為通常可以屈他們送一點禮物,收回成本。但是,對於股票輸了錢的客戶,則只會說一大番話,口惠而實不至,只會浪費了我寶貴的時間,以及更寶貴的漫遊電話費。

我之所以向這名investment relations仁姐大發脾氣,不單是因為她浪費了我的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她用這種低劣的招數,來對付我這位老槍,是侮辱了我的智慧和專業。她們來電給我時,已經知道我是什麼人了,居然還使用這種幼稚園的手段來打發我,究竟當我是什麼人?所以,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面子的問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6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