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披露十三五規劃建議三大核心內容
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將於今日公布。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披露了《建議》的三個最核心的內容。
第一個核心內容是,《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第二個核心內容是提出了“六個堅持”的發展原則,分別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等“六個堅持”的發展原則。
第三是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 《建議》提出了五個方面的目標要求:一是提出了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三是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四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把增進人民的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議》提出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等目標。
此外,《建議》在目標設定上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和短板問題。《建議》提出了收入差距的縮小、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還提出了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度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等目標要求。
徐紹史稱,發改委將認真貫徹落實《建議》精神,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抓緊開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具體貫徹落實好中央的決定,努力制定出一個科學管用的規劃綱要。(記者:劉菁)
徐紹史: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十三五”新型城鎮化的核心目標
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針對城鎮化提出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的目標。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城鎮化一直是發展中大國的一個重大的、現實的課題。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目標。
中國目前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五。徐紹史透露,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這需要每年城鎮化率提高一個多百分點,大概有一千多萬人。
為了解決地從哪兒來、錢從哪兒來、人往哪兒去的城鎮化問題,徐紹史稱,當前正在采取多條措施。
一是拓寬入戶通道,讓有意願、有能力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徐紹史說,去年國務院印發了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到現在已經有25個省(區、市)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國家要求到年底每個省(區、市)都必須出臺方案。農業轉移人口有了城鎮戶籍之後,就要享受城鎮的公共服務。
“我理解這個公共服務最核心有‘五件事’,就業、住房、醫療、社保、教育。有了這五個方面的公共服務,農業轉移人口就可以在城市待下去”,徐紹史說。
第二個措施,徐紹史認為是要加快“三掛鉤”機制,調動城市政府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的積極性。“三掛鉤”就是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城鎮建設用新增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掛鉤、中央基建投資安排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通過這三個掛鉤,鼓勵城鎮政府吸收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
“當然各地還有一些很好的做法,我們正在總結,爭取在面上推廣。我想強調,城鎮化實際上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帶動新農村的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徐紹史說。(記者:重華)
徐紹史:穩增長仍然是排第一位的目標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未來五年,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政策目標中,穩增長是排第一位的。
徐紹史說,現在正在采取各種措施穩增長,首先是“三大需求”:
消費現在平穩增長,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又有小幅上升,11月份可能也會上升,因為11月11日將迎來網上購物熱潮。
投資在回落。投資主要是三大塊:制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連續四五個月增長,增長幅度不小,達到了18.4%。但是制造業和房地產的投資在回落,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增速放緩,一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比較突出,制造業的投資意願不是很強。另一方面,從房地產看,房地產投資正在進行調整,總體上看在回落,但這幾個月房地產的銷售量和銷售金額都在小幅上升,相信會有一個比較平穩的調整過程。
從對外貿易看,現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外貿易難度非常大。即使這樣,中國出口份額依然沒有減少;由於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的振蕩下跌,進口數量並沒有減少,但金額卻在下降。
“從這“三駕馬車”看,都不是非常有利,那穩增長靠什麽?”
徐紹史表示,首先還是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現在的投資是補短板、調結構。
其次,要註重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很多遊客到境外去買馬桶蓋、買感冒藥、買化妝品,說明中國的消費還是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產品服務的有效供給不足,消費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我們要在消費上下很大功夫。
第三,從對外貿易看,我們需要繼續轉型升級,更好地發揮對外貿易的作用。如果說還有一條,就是供給側的結構調整,要進一步增加有效供給。
他認為,在當前情況下,需求引領、供給創新是穩增長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記者:劉菁)
“十三五”規劃《建議》: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幹預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對外公布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
其中《建議》提出,“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以及“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幹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
《建議》強調,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權益。
在國有企業改革上,《建議》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推進國有資本布局戰略性調整,引導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
同時,《建議》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為了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建議》提出,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幹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記者:重華)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