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4道令牌 催化加薪


2010-6-14  商業周刊





六月六日晚間,鴻海集團總部傳出 史無前例的大幅調薪計畫,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富士康將於十月一日起再度調薪。若以最早的每月人民幣九百元為基準,此次調薪幅度是一二二%。這是中國勞工史 上,最大一次單筆加薪幅度。

消息傳到深圳現場,還在家裡吃早餐的台商們,第一反應是震撼。「今天(六月七日)早晨聽到新聞的時候,我差點把 飯給噴出來,這樣一來我們都要關門了。」這是一位在深圳的台商說出的第一句話。

時間回到四天前,六月三日,龍華現場。一開始聽到加薪三成, 部分富士康的員工反應並沒有想像中樂翻天。

「我的工資本來一個月前就已經加過,本來就是(人民幣)一千一百五十元,現在加到一千二百元,只 不過加了五十塊。」一位富士康觀瀾分廠普工(指層級最低的員工)剛上完夜班,在睡夢中的他被一陣電話聲吵醒,緊急算了一下實際加薪幅度約為四‧三五%。

但 是,消息傳出調高一倍之後,臉部表情又不一樣了。

高官接連出招: 未來五年國民收入要年增一五%

六月七日中午,一位帶領一個 小團隊,同時也要負責成本管控的富士康幹部說,新的加薪算法,加班時薪達人民幣十一‧四九元,「如果按照正常的每天加班兩小時,一天加班下來就能多得二十 二‧九八元;一個月按照二十六天計算,一個月多得近六百塊。」他喃喃自語,「如果一個月穩定拿到兩千六,相信很多普工是非常願意待在富士康的。」

中 國加薪潮六月三日前還是外頭熱、裡子冷,現在裡外兩頭燒。從一冷一熱到兩頭燒火,問題出在哪裡?

關鍵就在郭董五月二十六日趕赴富士康龍華廠 之後,中國政府八天內就打出四張政策牌,這四道令牌也讓整個中國加薪的氣氛像煙一樣冒上天。

涉及部門包括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中國最有權力的 中央政治局二十五個委員之一)、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中華全國總工會。有的要求增強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意思是由工人與資方一起商定工資),有的 要求台資企業內必須加強工會建設。

從五月二十六日,郭台銘因今年第十一起跳樓事件後趕到富士康龍華廠,接連包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 蔚民親赴深圳富士康整整一天、汪洋兩度進入富士康。汪洋在深圳說,要在非公有制企業(非國營事業)中完善工會組織,優化企業用工管理(對待員工)環境,建 立和諧的勞動關係。中華全國總工會隨後四天內兩度發文,指示建立正常工資上漲機制和集體工資談判機制。這些都是官方推出的加薪政策,招招都讓郭台銘和他代 表的台商,不得不進行大改變。

最為引人矚目的還是六月三日,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的表態,他特別強調,二○一 ○年底就可完成《國民收入倍增計畫》的制定,做為未來五年最重要的收入增加方案:

重點一:五年年均國民收入增長不低於一五%。

重 點二:讓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占比從六○%提高到七○%。

重點三:提高勞動報酬初次分配比重,由二○○七年三九‧七%提高到五○%。

上 海台協一位副會長級從事服務業的台商聽到這個消息後說,「每年收入要增長一五%,不要說是製造業,就是服務業也是一項大挑戰。」

年初政策急 轉彎: 打造內需市場,城鎮經濟抬頭

這一方面顯示中國政府很重視富士康跳樓事件的處理經過,一方面透露出中國政府藉由這次富士康事件,在建 立一個加薪的模式和目標。

其實,這是有跡可循的。

時間回到二○一○年初,當時中國政府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治協商 會議)定下急轉內需市場的經濟成長策略。過去,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依賴低成本的勞力,吸引台商等低成本、低工資、低附加值的企業到中國投資,再出口商品到國 外的外向型經濟模式。低工資是一個重點。

政府風向球轉向拉抬內需市場,增加工資、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就變成一個新的施政重點。這使代工型廠商 在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角色裡,開始產生矛盾的變化。

二○一○年初過後,中國各地紛紛上調最低基本工資(包括深圳),內地出現新城鎮建設 潮,帶動內地工資上漲、工作機會增多、國定農作物收購價格大幅提高兩成,民工荒、加薪潮,這一切的背後原因,都是因為中國政府的急轉彎。

中 小城鎮建設、再造一個三億城市人口的消費實力,把中國工廠徹底變中國市場的改造,第一步最關鍵的就是中小城鎮建設,為的就是表示中國政府的決心。

六 月一日,被認為「總理王儲」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特別在官方雜誌《求是》撰文表示:城鎮化,可以有效擴大城市消費群體,增加居民消費。二是城鎮化可 以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準,農村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有助於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對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消費水準具有明顯效果。三是城鎮化可以有力拉 動投資需求。

這三點,說是分析也罷,說是「指示」也罷,總之,面向海洋的經濟發展,已接近一個功成身退的階段;接下來是內需市場、城鎮經濟 抬頭的年代來臨。

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人民幣二千元收入可以留住中國工人,而如今同樣的收入卻有更多的農民工願意回老家上班的原因。而郭台銘在 跳樓事件後,也明白表示,要把部分工廠搬到內地,讓員工回家上班。

企業要看官方臉色: 若沒跟上中央政策,恐被打壓

這無疑是 跟著政策走的一個重要方向,但仍存在挑戰。

一位在富士康工作了十一年的主管說:「如果搬到內地去,不是單方面的產業鏈(搬遷問題),而更多 決定於客戶,客戶很多不願意動(搬遷),蘋果很多的供應商集中在龍華,八○%(零組件)由蘋果指定廠家,產業鏈就在這裡,靠富士康一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的,關鍵供應鏈的配套廠商都在這個地方,沒有利潤回去幹嘛。」

另外一個問題是,目前還是有很多人才不願意回去,「在內地,你找都找不到(人 才),花錢都找不到。因為深圳、上海、北京,它本來就是一個international(國際化)的城市。」一位主管這麼說到,其實,富士康搬到內地去最 重要的是,「解決政府的(就業)問題,去投資帶動內需;富士康要搬,決定(在)政府要不要幫他做人力配置、資源配置。」

而這一層面的關鍵 是,富士康的生產產品、管理模式是否符合中國產業升級的政策導向。這也是台商未來在中國經營可能遇到的挑戰:讓員工有尊嚴的生活對上低毛利,以及低附加價 值的加工貿易模式。

中國政府打出政策牌,關鍵就在中國政府對富士康事件的臉色好壞。如果跟著中央政策走,就有機會得到支持;如果逆著政策 走,就可能出現被打壓、打垮,在任何一個國家產業轉型之時都會面臨這樣的風險。

兩年前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的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就曾 對記者說:「在大陸最重要的就是要爭當政府面前的好寶寶、乖寶寶,跟著黨的紅旗走。」

還好,郭台銘最受人讚揚的執行力再度獲得肯定,在政策 轉向之際,直接把熱心肝貼上去;就像○八年實施新的勞動合同法,當企業怨聲載道之際,郭台銘也是少數台商中,願意登高一呼支持的企業家。從員工跳樓事件, 到一倍的調薪幅度,讓郭台銘從類似狂風巨浪的危機中,轉化為乘風破浪,繼續向前行。

延伸閱讀:富士康爆自殺潮後,中國打出4張政策牌

1. 在非國營事業完善工會組織●廣東是外向型經濟的重鎮,也將是推動工會在非國營事業中作用的排頭兵 5月28日 廣東省政府省委書記汪洋

2. 關於進一步做好職工隊伍和社會穩定工作的意見●讓員工自己定價的機制 ●要實現工資集體協商共決機制和每年有收入增長的機制 5月29日 中華全國總工會

3. 國民收入倍增計畫●未來5年年均國民收入增長不低於15% ●讓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占比從60%提高到70% ●勞動報酬初次分配比重由2007年39.7%提高到50%,台商成本也將每年上漲 6月3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4. 加強企業工會建設的緊急通知●讓中國各地工會全力推動外商、港澳台商等非公有制企業(非國營事業)組建工會 ●為了讓員工有尊嚴的生活 6月4日 中華全國總工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