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今天的恒指市盈率其實好高?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4.html
之前有一篇文章《何需買個股 》講述blog友Danny投資盈富基金的操作,回報不錯。今期imoney有一篇由林本利博士所寫的文章,表示今天恒指市盈率其實頗高,Danny問我怎樣理解林博士這篇文章的觀點,同時亦有blog友留言對這文章的計算感到好奇,所以想討論一下。
Danny電郵: 止凡你好,不知有沒有閱讀今期imoney,裡面有一篇文章是林本利教授討論現恆指PE明低實高的問題。其中提到PE計算其實包含了資產重估利潤及H股拖低整體PE兩個因數,因此他認為現在的PE其實不低。他調整計算後,發現調整後PE有17倍那麼高,而不是現在的9-10那麼低。因此他看淡港股,且身體力行。 以上林博士提到的因數我認為的確值得商榷,也認為他的觀點是有道理的。 但偏偏我又「覺得」最近港股真的是便宜(根據我三年的股票經驗)。所以我便統計了一下1990一月至2015七月的恒指PE和股息。 1990Jan-2015July的平均恆生PE是14.5,股息率是3.27%。2015年8月21日的PE為9.25,是平均的1.48 standard deviation,股息率是4.05,是平均的1.08 standard deviation。 如果單單看歷史統計數字,PE的確要比股息率更誇大化現在股票的「便宜」水平。有可能這和林博士提到的兩個因數有關係。 但是起碼現在的PE低過歷史平均和股息率高過歷史平均都在顯示的同一方向,就是港股是比歷史平均要便宜,而且都是在1個standard deviation以上。股息率可能沒有像PE那麼多水分,因為企業畢竟要攢錢了才能長期派息。尤其恆指的企業又較為穩定。 港股是不是熊市開始,或早已經見頂,我真的混亂了。但總直覺現在應該是屬於便宜的。 不知您的看法如何?因為最近股市下調的確不少,我過去3年又沒有經歷過如此大的調整。身邊又沒有親人朋友可以討論,所以想寫來問問您對港股目前環境的意見。謝謝。止凡回覆: 多謝Danny的提問,我剛巧在blog內的留言中也看到林本利的概念。 基本上,我認為林本利這個角度看問題是頗有趣的,但是否認同呢?我就覺得值得商榷。林博士是花了不少時間,有條件地計算恒指中的盈利,把他認為不應計算的盈利部份減去,好像地價重估,甚至是H股盈利等。 而你也做了很好的功課,市盈率的中位數大約在14、15倍,我們可以想想,這個中位數是否林博士的公式下計算呢?若以他的公式計算,恒指市盈率的中位數可能會在24、25倍左右,比較東西時應該"apple to apple"吧。 另外,你提到今天的大跌市,我想近日的跌市還不算什麼,到真正恐慌時才見真章,記得準備好噢。後記: 恒指上星期累跌了1500點,今天又跌了一千多點,更看看林博士這類文章,正是考驗投資者的時候,你是害怕?還是貪婪呢?若我估計,跌市還有機會持續,一千一千點這樣跌下去,你還會興奮嗎?還是開始擔心自己對估值的認知?在別人恐慌時貪婪,現實跟想像難得多。 說回林博士的概念,我沒有看過原文,只能貼出上圖,一看之下,估計他的理論是抽走地價估值及特殊收益部份的盈利貢獻,恒指只有12.4倍。常常話上年地皮值1億,今年值1.1億,盈利就有1000萬入帳,地價升升跌跌,概念上這不算盈利吧,賣資產所得的一次性收益亦然,所以它們應該被抽走來看。另外,再抽走H股貢獻,由於H股價格低盈利高,這些內地公司都不算是香港出品,又是應該不計算這些公司才真正反映香港公司現股市的水平。 先不談地價升跌應否當盈利入帳,這是會計原則,之前也有文章討論過為何入帳亦有其道理,又不談特殊收益的問題,更不談恒指應否計算H股,只看看依這方法計算出的17倍恒指市盈率意義。正如回應中所言,比較東西理應"apple to apple",其實Danny所做的資料研究很準確,恒指的平均值是14.5倍市盈率,高位在18倍以上,低位在10倍以下,這個10倍、14倍、18倍是歷史數據,而數據背後的計算都沒有經過如林博士的「加工」。
歷史數字告訴我們,高於18倍就出事,低於10倍就抵買,而「加工」的話,就要把這些歷史位都「加工」來看。簡單按比例看,若今天10倍PE被計至17倍,正常的10倍、14倍、18倍這組數字就應該變成17倍、23.8倍、30.6倍,就是簡單地乘個1.7倍,得出17倍還算抵買,30倍才算危險。
當然,這並非如此簡單,應該把每一個時間的市盈率也依林博士的「加功」計算一次,再把多年數字統計出來,但這未必能做到,所以很粗略地以概念移動這三組數字,實際是否 17倍、23.8倍、30.6倍?應該不是吧,但林博士應該要提供這數字作參考。
Danny還研究了股息率,也是得出同一方向,證明現金派予股東的比例也表示了今天的恒指算是低位,對於今天的恒指水平,我感到心安。因此,我不太認同林博士的分析指今天恒指為高位,今次大跌市已經身體力行,密密入貨,減少現金水平。
4月時大時代衝上,不知道大家做了什麼,到今天大時代衝落,又不知道大家將會做什麼,早前都估計,這次大時代可能會大上大落多次,上幾千點落幾千點,震震下,散戶們都高買低賣很多次,最後接過靚火捧,之後就"party is over",最後,平日沒有沾手股票的人,會滿手「蟹貨」等下次大時代。這樣的大時代,把握得好,就是縮短財務自由達標時間的好機會。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