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市場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全球股市大崩盤之外,大宗商品市場也是“遍體鱗傷”,其中國際油價更是領跌,一度回到“40美元”重要關口之下。
截至周五收盤,NYMEX原油下跌1.03美元,收報40.29美元,跌幅為2.49%。其中尾盤一度跳水至39.82美元,為2009年以來首次。而本周該油價累計下跌4.8%,連續第八周下跌,是自1986年以來持續下跌時間最長的一次。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近一年以來,國際油價經歷了暴跌、反彈、再度崩潰的過程,但這兩次暴跌的導火索實際上並不一樣,第一輪下跌時,全球供應猛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卻並不減產是誘因,但這一次全球經濟下滑導致石油需求量下降則是罪魁禍首。
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以來,紐約原油價格自100美元跌至去年底的逼近40美元,後期則一度反彈至今年六月的超過60美元,隨後再次暴跌至昨日的39.82美元。
美銀分析師最新發布報告指出,2015年大部分時間,油價的波動受到的是供給和需求共同影響,但最近一次下跌則完全是因為全球經濟下滑。如果美聯儲真的加息,改變7年來的超寬松貨幣政策,那麽全球經濟將會進一步惡化。
金融數據公司Markit周五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從7月的53.8降至52.9,創下自2013年10月以來新低,遜於市場預期。
分項數據方面,就業創造指數從7月的53.8降至52.2,創下自2014年7月以來新低。產出指數從7月的55.3降至53.7,創下自2014年1月以來新低。
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業狀況也連續第六個月惡化,從原本的三年低點進一步下滑。本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跌至47.1,為77個月以來的最低點,也低於7月份的終值47.8。該讀數低於50,表示制造業處於收縮之中。
美銀分析師表示,全球的形勢確實在變壞。我們的經濟學家最近下調了日本、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河南非的GDP預測。由於受到政治不穩定影響,土耳其的下行風險將更大。亞洲出口量將持續走低,資本外流使得亞洲情形更加惡劣。未來,我們預測幾個發達經濟體仍將以超過趨勢增速的步伐持續擴張,但全球總體的低迷態勢將會加劇。
“過去一個月里,油價下跌幾乎全都是由於需求疲軟引起的。”美銀分析師指出。
不過,目前石油供應端的矛盾也在加劇。美國石油學會(API)周四報告,美國7月份的原油產量創至少是1920年以來的最高。周三美國政府的單周數據顯示,美國的原油庫存幾乎高出五年經季調的平均水平1億桶。同時美國8月21日當周石油鉆井增加2個,為連續第五周增加,至674個。
在此背景下,也仍有市場人士認為供應過剩目前仍然是原油市場主要矛盾。“都是供應過剩,”德國商業銀行駐法蘭克福的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ugen Weinberg表示,“而在2008年時是需求沖擊造成了價格猛跌,這次的危機是人為的,因為OPEC過度生產放大了供應過剩。”
對於後市,業內人士指出,盡管目前的油價崩潰,給OPEC包括一些核心海灣成員國敲響了警鐘,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會改變其維持產量上限,以堅決捍衛該組織的市場份額的共識。其結果是,石油交易商正尋找美國產量進一步放緩的跡象。然而,由於鉆探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這需要的時間似乎將遠遠長於預期。
數據顯示,原油價格自今年6月份的收盤高點已暴跌超過30%,同時花旗集團預測原油價格可能跌至每桶32美元,全球金融危機時曾現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