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球場創始人 張衡
在黑馬營,我遇到了命中註定的大董,二見鐘情我們成了彼此的合夥人,為了年少時的足球情節和騷年的創業情懷,開始聯手打造雲球場(智能足球場)。雲球場對於我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商業行為,它有點像黑馬營送給我們的、讓夢想照進現實的禮物,我們的故事是從一顆足球開始的:
雲球場聯合創始人 董利波
騷年的足球“情節”
2001年我讀高一,中國挺進世界杯的第一場比賽,全校停課組織看球。從那時候開始我迷上了足球、迷上世界杯。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有了自己的第一支球隊,我帶著班級開始打全校聯賽,這一打就是三年。為了能贏,我們每天瘋狂的練球,連續三年蟬聯學校冠軍。高中的土球場滿是灰土,那時候最大夢想就是能在草坪球場上痛痛快快的踢場球。
工作以後踢場球更是不容易,時常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小夥伴們時常聊起,“等咱有錢了,也整塊自己的球場”!建個球場,聚幫朋友,是自己不曾忘卻的初心。
這個念頭讓我既興奮又難熬。我非常清楚體育是我要做的事情,但是找不到切入點、看不清商業方向,這讓我整晚整晚的睡不著覺。
去年9月,我在深圳參加黑馬營8期班長莊少華組織的聚會。在這里我認識了日後雲球場的合夥人—董利波,人稱大董。大董是珠海數聯— 一家商用車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CEO。我和莊班長是黑馬—京東特訓營同學,大董與莊班長同在汽車行業群。那天我們互換了名片,加了微信。當時就想這哥們不錯,爽快,不裝不端,一顆“愛情”的種子就此悄悄滴萌芽。
更巧的是,日後我們竟成了黑馬營十期的同班同學,還在一次上課時被分在了同一個房間。因為之前的一面之緣,入營的第一晚我們就徹夜長談,相見恨晚,舊情複燃。
大董是做新能源汽車及車聯網的,擅長技術和產品,我喜歡線下運營。隨著越來越深入的了解,我們倆越來越覺得這麽互補的兩個人,可以合作幹點什麽。
四月底我和大董一起去成都考察一個項目,飛機上偶然聊起了我想建球場的夢想。結果我發現大董也比較喜歡運動,也是個有足球情懷的人。
3個小時的飛行時間,我們都在探討市場前景和各種可能:一是體育產業市場規模5萬億,場館是基礎設施;二是運動區域屬性強,對抗性運動天生具備“社交”屬性,結合互聯網做社群有很大的潛力;三是衍生服務多樣,盈利模式豐富,想象空間巨大;四是啟動眾籌模式,做互聯網+金融+體育,可以解決資金、資源來源和需求。
飛機落地,我們的商業模式也基本落地,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做“雲球場”。
後來大董表示,之所以與我合作,一個是欣賞我的執行力和理想主義情懷,另一個是自己的興趣也是足球—就像女生都想開咖啡館,男生也有球場情結。看來我們的“愛情”小火苗真的點燃了……
理性的創業“情懷”
當然,除了我們個人的足球情懷,我們做“雲球場”還是有自己對於這個行業的思考:
一是解決產業鏈里最痛的問題:中國體育產業鏈里最痛的就是場館問題,場地是體育鏈條里最缺失的一環—大模規模的城市化建設,城市發展沒有給體育留出絲毫空地。
二是給孩子一塊健康的場地:中國足球的未來在青少年,但現有的球場建設都不能符合青少年的健康運動標準,連最基本的安全問題都解決不了,父母怎會培養孩子去踢球—大部分球場的黑膠粒暴曬之後會產生多環芳烴物質,彌漫在1米高度左右,對青少年損傷極大(所以我們球場後來選用的全部是全新環保膠粒,造價貴了5倍)。
三是運動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真實:情感的交流需要面對面,我們只做最真實的社交,互聯網只是我們的工具。我們倡導,讓電視機前的球迷成為真正的愛好者、參與者—雖然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便利,但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的情感和交流卻在被削弱和阻礙。
大董就曾經表示,其實,做雲球場本身挑戰是很大的,體育和互聯網的結合很多人即使是投資人也看不懂,而且又是線下重運營的。但是只有做重度垂直才有機會,這個也是創業家牛文文社長一直在倡導的,傳統產業結合互聯網會更有前景。
所以我們從一開始的頂層設計就想要做的非常重。一是建球場:通過整合閑置用地(第一階段主要是屋頂)建設足球場;二是圈用戶:每個球場一年的服務人數可以達到3000人,1000個球場就是300萬人,利用基礎服務(高頻),和客戶頻繁發生關系(付費關系);三是搭平臺:我們將搭建三大平臺,球場運營(社群)平臺、體育金融平臺、體育大數據平臺。
基於球場,我們將以萬達的模式,輕資產、重運營,對球場輸出管理,搭建球場運營管理平臺(全國最大的體育場館(足球場)公司沒有一片自己的場地),未來我們會實現集“規劃建設+預定支付+管理輸出“一體的綜合性解決方案。
基於用戶,我們將搭建體育金融眾籌平臺,讓用戶深度參與球場,包括球場建設、球場文化營造,甚至還包括球場運營,讓用戶有歸屬感、有存在感、有參與感,實現體驗式消費閉環,眾籌的模式也是解決快速擴張的核心利器,籌錢、籌智、籌資源。
搭建大數據平臺,我們創建的是立體多維的數據平臺:場館+用戶=場館運營數據=用戶LBS數據;用戶+運動=用戶運動指標大數據=健康大數據;用戶+用戶=用戶社交大數據。
這些看起來似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我們達成一個共識,我的場館運營經驗,加上大董硬件研發積累,一定可以聯合打造國內最新先進的“智能球場”。
“情定”雲球場
他負責產品、技術和硬件,我負責線下的運營和拓展。模式清晰了,方向明了了,合夥人搞定了,開幹!
5月考察,6月選址,7月施工,8月竣工。雲球場的第一個足球館建在蘇州高新區的核心路段,9月份正式對外營業。
雲球場包含兩個“雲”,一者,第一批的球場我們都選址在屋頂,意為“雲上的球場”;再者,我們要建的球場全部都是智能化的,所有的數據將存儲在“雲端”。
人家建個球場花80萬,我們楞花了150萬。我們想真正解決一些痛點問題:
一、找好位置、建好球場:在城市核心地段(交通便利、配套便利),拿場地,建球場,覆蓋半徑10km範圍內足球愛好者;建設采用業余球場最高標準:專業燈光+進口草皮+環保膠粒+精益施工。二、做好文化:以球隊為本,為球隊打造主場文化,讓球隊有魂,讓球隊有根;(logo設計、服裝設計、主隊文化建設)。三、做好管理:以用戶為核心,為用戶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服務(主隊免費洗衣、美女經紀人、圖片拍攝存儲。
在黑馬營,很多同學幫我拍磚,讓我的商業模式越來越清晰;也有很多同學熱情的幫我對接資源,讓我的項目越來越鮮活。在未來五年內,我們將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建設1000個體育場館,聚集1000個活躍體育社群,300萬活躍用戶,成為中國最大的體育場館運營商+最大的體育社群運營商,成為中國體育生態圈堅實的基礎。
這所有的一切都要感謝黑馬:一個黑馬合夥人,四場黑馬私董會,六次黑馬課程,將成就我們的足球夢想。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嬌,文章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