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贝恩撇清倒戈传闻 黄氏雇佣军离场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13/3NMDAwMDIwMDc3NA.html

漫长国庆假期后,国美内战的双方暂时偃旗息鼓,外界期盼的双方和谈也没有启动,一切都似乎恢复了平静。

10月12日,对于外界传闻的“贝恩投资与黄家达成陈晓分阶段出局”的说法,贝恩投资和国美电器方面都明确否认。

国美电器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关于9月29日杜鹃与竺稼重启谈判的说法完全是谣言,而陈总留任是股东投票做出的选择,其离开并不由大股东方面决定,如果大股东方面还坚持让陈晓出局作为谈判先决条件,那么一切谈判都不可能重启。”

而 贝恩投资有关人士则表示,“外界都在传说贝恩投资在特别股东大会上对取消增发授权的动议投了赞成票,而黄光裕家族则对我们的一位董事投了赞成票,这意味着 双方达成了妥协,但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猜测,我们在取消增发授权的投票中其实是投了反对票,而股东大会后我们也再没有与黄光裕方面进行过接触。”

与此同时,在股东大会前持续减持的摩根大通在10月4日选择了大幅增持1.7亿股。黄光裕家族的“雇佣军”则开始逐步撤退,包括郑建明、欧阳雪初在内的很多个人投资者,以及黄光裕家族的主要合作伙伴大福证券、名汇证券都出现了减持。

业内人士指出,这或许意味着大股东方面已暂时放弃再次召开特别股东大会的想法,而私下谈判有望成为双方接下来的主要沟通方式。

贝恩澄清传闻

在 9月28日的特别股东大会的投票中,贝恩投资的非执行董事人选竺稼获得了94.76%,这意味着其获得了内战双方的一致通过,而在大股东提交的取消增发授 权的动议投票中,获得了54.66%的支持率,对此外界普遍推测贝恩投资在这项投票中违背了此前的承诺,将票投给了大股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贝恩投资有关人士10月12日告诉记者,“这纯粹是猜测,我们兑现了自己所有的承诺,在取消增发的投票中也投了反对票。”

记 者了解到,由于9月28日的投票率达到81.23%,那么大股东的32.57%的股权就可以获得40.1%的选票,加上其在其它动议中获得的支持票将在 48.1%左右,而贝恩投资9.98%的股权就等于12.29%的选票,如果贝恩投资支持黄家取消增发授权的话,那么这些动议的投票率将达到60%以上, 而实际的得票率则只有54.66%,显然贝恩投资并没有将票投给黄家。

贝恩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我们对于可能摊薄原股东股权的增发模式一直很谨慎,但我们认为公司未来资金需求用增发方式更为容易,而反对增发授权的除了这次改变主意的大股东外,还有一些原来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这些股东在过去两次的股东大会上都对增发授权投了反对票。”

记 者了解到,在今年5月11日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在投票占比达到31.6%联席股东Shinning Crown和Shine Group投了赞成票的情况,这一提案依然出现了27%的反对票,而在2009年6月的年度股东大会的表决中,这一提案也出现了29%的反对票,这意味着 在国美电器的股东中对增发授权的反对率一直在3成左右,而这次在董事局的沟通后稍微有所下降,但是除了大股东方面的48%的票外,依然有6.5%的机构和 散户对取消增发投了赞成票。

虽然国美电器董事局表示今后将通过股东大会来继续申请增发或发行可转股债等授权,但是这意味着其必须再争取更多的机构和散户的支持,显然在大股东和部分股东反对的情况下其再次获得通过的难度加大了。

在 澄清投票传闻后,贝恩投资有关人士还否认与杜鹃再次接触,他告诉记者,“在股东大会前双方的确进行了多次接触,但是没有就所有问题达成一致,尤其是大股东 坚持要陈总走人,显然这是双方无法谈拢的关键,陈晓为首的董事局是所有股东做出的决定,我们不能与大股东来商讨其去留的问题,在9月28日后双方没有再次 见面,所以所谓的分阶段离开的共识是不存在的。”

谈判或将秘密进行

其实在贝恩投资看来,大股东的表现前后不一,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大股东此前也曾经提出要支持贝恩投资提出的三位非执行董事的人选,但是在9月28日的投票中大股东还是对王励弘等贝恩投资的其它两位董事投了反对票,这让贝恩投资方面再次认识到大股东缺乏诚意。”

在特别股东大会后,外界普通推测的黄光裕的妹夫,前国美电器总裁张志铭有望接替邹晓春成为黄光裕家族新的代表。

对 此国美电器一位高管表示,“这应该是黄光裕家族在制造一种舆论氛围来逼张志铭出山,而9月28日股东大会上他陪同黄燕虹出席也引发了外界猜想,但是有两个 问题,一是张志铭与黄光裕的芥蒂依然存在,要不之前他就会出山;二是2005年前出任国美总裁的张志铭到底能否适应今天电器连锁的行业新格局。”

对于张志铭这一人选,贝恩投资的代表表示,“我们对他没有任何了解,但是我们不相信会有比现有团队更适合的人选,支持现有管理层的态度不会改变。”

显然双方谈判重启的先决条件是保持现有管理层和董事局的稳定。陈晓也曾提出通过增加董事人数的方式来让黄光裕家族的代表进入董事局,那就是董事人选从目前的11名增加到13名,其中执行董事7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董事3名,其中新增加两位由黄光裕家族提出的董事人选。

然 而在黄光裕家族看来,即便加上伍健华其也只拥有3名可以确保的董事人选,而王俊洲、孙一丁、魏秋立等态度即便中立,陈晓与贝恩投资的三位人选也拥有优势, 这样的董事设置依然无法让其重新掌控董事局,因此拒绝了陈晓和贝恩投资方面的建议,但是双方都同意将谈判从媒体的聚光灯下移开的方式。

记者了解到,之前黄光裕家族在谈判的同时,还希望借助媒体来争取舆论支持并给陈晓等管理层制造压力,这让双方的谈判无法做到秘密进行,这也是双方谈判最终失败的原因,这次如果双方谈判重启也将力图回避外界干扰。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10月7日前后黄光裕家族的确向董事局表示过重启谈判的愿望,但是我的谈判前提是尊重股东大会做出的选择,对方在这一问题上还没有给出答复,所以谈判到目前还没有启动。”

不过也有国美内部人士表示,“现在即使双方开始了谈判,媒体也很少能知道细节了,因为双方在其他问题都有分歧的情况下,至少在秘密谈判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因为双方都意识到只有在媒体不知晓的情况下双方才有可能就非上市门店、董事局设置等问题达成一致。”

雇佣军在撤退

在双方谈判依然没有启动的情况下,国美电器董事局对外释放的“十一”黄金周的业绩却让其再次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认可,10月11日其股价一度上涨7%,而12日也上涨2.88%至2.5港元。

据媒体披露的信息,家电以旧换新中,国美电器(00493)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2%,其中北京国美和大中同比增长45%和87%,广州国美销售额更是超过8亿元上升178%。

有香港的分析师表示,这意味着国美电器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受到这次内斗的影响,这将巩固投资者对现有管理层和董事局的支持,大股东方面如果继续坚持改组董事局是缺乏支持的。

更 为重要的是,此前大幅减持的摩根大通在10月初开始大幅增持,香港联交所权益披露记录显示,虽然在9月27日前摩根大通一直减持其持股比例最低达到 4.97%,但是9月28日和10月4日其先后两次大幅增持,其中10月4日以2.28港元的价格增持1.79亿股,持股比例上升到6.52%,即便在 10月5日又出售8942万股后其持股比例依然在6%以上。

而大摩等机构则选择了观望,但是也有一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选择了撤退,联交所大宗交易记录显示,10月5日和6日国美电器先后出现了4笔2000万股以上的大宗交易,成交额近6亿港元。

对于这次选择撤退的机构,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之前临时买入支持大股东的投资者在选择套现离场,这将改变双方在股东支持率方面的力量对比。”

联交所中央结算系统10月11日的数据显示,此前持股比例达到2.68%的交银国际的持股比例已经下降到2.45%,而这部分股权正是黄光裕友人郑建明持有的股权,此外黄光裕家族的合作券商大福证券和名汇证券的持股比例也出现了下降。

媒体分析,这些希望能够短期获利的机构和个人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很小。

由于股东大会的多项表决中黄光裕家族只以不到4%的差距输掉,所以很多机构曾经预测黄光裕家族可能会再次召开股东大会,但是现在黄光裕家族和友人却在选择撤场,这意味着如果再次举行特别股东大会,黄光裕家族获得的支持率有望继续下降。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这意味着黄光裕家族希望通过谈判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手中的牌还有非上市门店的剥离,但是从十一黄金周上市公司加快开店步伐来看,上市公司已经做好了在没有非上市门店情况下抢占市场的准备,因为黄家的牌的威力正在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66

雇傭軍:資本力量與大國意誌代言人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438

《戰狼2》(電影劇照/圖)

《戰狼2》的上映,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截止至8月20日,其票房成績已經突破50億,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叫座的一部電影。

在前後兩部《戰狼》中,反派角色均被設定為境外雇傭軍,這些人性格殘忍、手段毒辣,同時又具有極高的軍事素養,是主角的勁敵。在電影中,作為反派的雇傭軍和主角纏鬥的過程中,也將雇主火並了。這遭到了影評人的吐槽:“反派太過臉譜化。作為歐洲第一的雇傭兵,靠意氣用事,隨意屠殺雇主,還講不講點職業素養了?”

現實中的雇傭軍有沒有可能火並雇主?

1989年11月27日,非洲島國科摩羅發生政變,總統艾哈邁德·阿蔔杜拉遇襲身亡。有傳聞稱,襲擊的策劃者就是幫助阿蔔杜拉登上總統寶座的法國雇傭軍首領——總統府衛隊長博布·德納爾。但事件真相如何,至今仍然是一個謎。1996年,法國特別法庭以涉嫌殺害科摩羅總統阿蔔杜拉的罪名審判德納爾,但在開庭前幾天,原告方阿蔔杜拉的家人突然取消了起訴,此案最終不了了之。這是二十世紀以來,唯一一件可能的雇傭兵反水的案例。

雖然沒有坐實德納爾的罪名,但他的忠誠度的確值得懷疑。只要有利可圖,雇傭兵的確可能成為老主顧的敵人。1975年,德納爾幫助科摩羅軍官阿里·薩利赫推翻阿蔔杜拉的政權;兩年後,他又投向後者一方,處決了薩利赫;到了1989年,阿蔔杜拉遇襲身亡後,德納爾接管了科摩羅軍隊,直到向法國政府投降。

資本力量的中間人

中世紀以及近代以來,雇傭兵在歐洲越來越受到君主的重視和青睞。到16—18世紀,雇傭軍已成為歐洲主要的軍隊類型。

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像德納爾這樣的“個體戶”基本消失,而出現了大量專門的企業部門。其中著名的公司有南非的EO公司、美國的黑水公司、德陽公司和英國的桑德萊國際公司等。

《日內瓦公約》對“雇傭兵”概念做出了界定:不隸屬於任何國家武裝部隊的士兵,為了私人利益而實質上參與武裝沖突。在私營軍事公司承接的業務中,訓練軍人、押運護送、設施保安等等,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戰爭行為。從概念看,現代私營軍事公司能不能稱為“雇傭軍”,是存疑的。這些公司往往采用“私人安保公司”的名稱,將派出員工稱為“軍事承包商”,以此來淡化武裝色彩。

盡管概念上是模糊的,私營軍事公司介入戰爭,大發戰爭財的事實無法否定。1993年,EO公司受雇於安哥拉政府,與反政府武裝作戰,在幾個月內扭轉了內戰的局面。在僅僅80多名雇員的幫助下,政府軍就占領了石油城市索約。從1993年到1995年,EO公司派出超過1400名人員進入安哥拉,獲得了超過一億美元的傭金。

和EO一樣,桑德萊國際公司也在戰亂中的塞拉利昂淘金。1997年,塞國民選政府在軍人政變後流亡到幾內亞,與英國桑德萊國際公司簽訂協議。協議商定,桑德萊國際公司負責為流亡政府訓練軍隊、保障後勤以及收集情報。到1998年3月,民選政府就重新占領了首都。

在這些事件中,私營軍事公司在表面上是為政府效力。但是,每一股私人軍事力量的背後,都站著資本和財團。EO是戰略資源有限公司(簡稱SRC)旗下的子公司。除了EO,SRC旗下還擁有數十個子公司,這些企業的業務包括采礦、私人安保、空中運輸等等。在EO的士兵奪取了安哥拉國內的油田和鉆石礦區之後,安哥拉政府將它們的開采權交給了SRC旗下的能源企業。可以說,SRC公司是安哥拉內戰的最大受益者。

同樣,桑德萊國際公司在塞拉利昂也不僅僅是賺取傭金那麽簡單。事實上,由於囊中羞澀的流亡政府無力支付,桑德萊的傭金是由一位印度銀行家支付的。作為交換,塞拉利昂政府將鉆石礦的開采權交給了這個商人。

在安哥拉和塞拉利昂,私營軍事公司的角色,實質上是資本力量的中間人:當局將本國資源命脈的經營權交給外國公司,以此為代價換取軍事服務,雇傭軍在這些國家的戰鬥,不是為了給這些國家帶來和平,而是為他們背後的資本力量攫取利益鋪平道路。

大國意誌的代言人

進入二十一世紀,私人軍事公司扮演的另一個角色也逐漸清晰:大國意誌的代言人。

2017年8月5日,美國“黑水”私人軍事公司創始人埃里克·普林斯接受采訪稱,他正在推動一個計劃,由自己旗下的私人“承包商”全面接手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普林斯計劃派遣一支由5500多名人員和90架飛機組成的隊伍進入阿富汗。

這一計劃在現代戰爭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它意味著阿富汗戰爭的徹底私人化。

9·11事件後,私人軍事公司的大批人員跟隨美國軍隊進入了中東各地。據相關統計,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在伊駐紮人員規模最多時超過15萬,其中,超過30%的人員不隸屬於正規軍。大部分的“編外人員”,就是來自各個私人軍事公司的“承包商”。

2007年,黑水公司的四名保安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向伊拉克平民射擊,造成十四人死亡。而這只是一系列醜聞中的一例。普林斯稱,黑水與中央情報局簽訂了保密協議,他“不能解釋2007年9月在巴格達血腥的射殺事件中究竟發生了什麽”。盡管黑水公司在各方的調查下走向下坡路,最終在2010年被收購,仍然有大批“編外人員”活躍在伊拉克和中東其他地區。

在特朗普還沒有決定增兵阿富汗之前,白宮高層會議於7月18日討論阿富汗戰略。在增兵還是撤軍的問題上,與會者產生了激烈分歧。美國情報機構稱,小規模的增兵,無法改變阿富汗局勢的惡化趨勢;但是,全面撤軍的方案更是不可接受的,美軍的高層將領一致認為,脫離美軍的幫助,阿富汗安全部隊完全不是塔利班的對手;維持現狀似乎是特朗普政府的穩妥戰略,但是,國會對此已經失去了耐心。正是在此背景下,普林斯提出由私人部隊承包阿富汗戰場的計劃。

普林斯表示,私人接管阿富汗的計劃,將大大降低美國在阿富汗的花費。他聲稱,“私有化”後美國在阿富汗的軍費支出會被控制在100億美元以下。而今年,五角大樓的阿富汗預算則超過了400億美元。

最新消息稱,美國政府不會從阿富汗撤軍,而是將增兵4000人。盡管普林斯的計劃沒有成功,私營武裝在中東的活動仍然十分活躍。

根據美國國防部數據,在2016年,仍有2086名承包商在伊拉克活動。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美國不放棄對中東事務的幹涉和操控,作為美國政府的馬前卒,私營軍事力量就不會從中東消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0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