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錯看傳統零售業 巴菲特承認犯下“大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79

巴菲特表示,他七年來對英國零售巨頭樂購(Tesco)的投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伯克希爾哈撒韋主席巴菲特是樂購的第四大股東,持有該公司4.1%的股份。他周四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我在樂購身上犯了錯誤,那是我犯的一個巨大錯誤。”

巴菲特曾在1989年寫道,自己所犯的錯誤包括投資不具持久競爭優勢的企業,比如1965年買下伯克希爾哈撒韋紡織公司;和自己不喜歡、不信任與不尊敬的人做生意;以及錯過了觸手可得的投資機會。

不過他有句名言:“只要你不做錯太多事,你只需在一生中做對幾件事。”

因面臨折扣零售商Aldi和Lidl的激烈競爭,客流量正不斷下降,樂購股價周四下跌1.1%至11年低位,今年股價累計跌幅達49%。

tesco

巴菲特2007年買入樂購股票,因當時樂購在英國的業績蒸蒸日上,且有計劃將版圖擴張到美國。包括2012年1月樂購發出盈利預警後最後一次買進的股票,巴菲特在樂購身上花了23.5億美元,購入5.2%的股份。

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年度致股東的信,截至去年年底,巴菲特持有3.01億股樂購股票,相當於3.7%的股份。這些股份是以16.99億美元的價格買入的,到去年年底價值16.66億美元,按目前股價計算價值8.805億美元,賬面損失達48%。

樂購是巴菲特15只重倉股票中唯一在2013年錄得虧損的股票。該公司上周宣布其上半財年盈利預測被誇大了2.50億英鎊,要求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徹查賬目,並暫停了四名高級主管的職務。

今年較早時樂購在六周內連續兩次發布盈利預警,並更換了CEO。本周三,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宣布對樂購的會計問題展開全面調查,進一步加劇了該公司的危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33

為“大錯”買單 伯克希爾三季度利潤同比下滑但無礙股價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33

201410051055

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布三季度財報,公司的主營業務表現強勁,但在英國超市集團樂購(Tesco)的投資錄得6.78億美元的虧損使得三季度整體業績較去年同比下滑。

伯克希爾三季度凈利潤為46億美元,約合每股(A股)盈利2811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0億美元凈利潤(約合每股3074美元)下滑8.6%。不包含主營業務利潤攀升至47億美元(約合每股2876美元),高於去年的37億美元(約合每股2228美元)。

本季度財報中包含對樂購投資計提的6.78億美元減值損失,這直接影響了伯克希爾的整體利潤,巴菲特上個月將對樂購的投資稱做“巨大的錯誤”,並且表示已在近期減持了樂購的股份。樂購股價今年遭遇大幅下挫。相比之下,伯克希爾去年同期的凈利潤中包含了金融危機期間對高盛投資的豐厚利潤。

201410051056

巴菲特最偏愛的指標“賬面價值”今年以來上漲了7.1%。截止至9月30日,伯克希爾A股的每股賬面價值為144,542美元。

盡管巴菲特以其投資能力著稱於世,但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價值實際上只占伯克希爾的1/3。伯克希爾股價今年持續走高,盡管近期在樂購、可口可樂及IBM上的投資不盡人意,但投資者顯然對伯克希爾持有資產的長期運營業績保持樂觀。

保險和鐵路業務增長

伯克希爾的保險業務錄得6.29億美元承保利潤,遠高於去年的1.7億美元。而本季度保險業務還錄得了3.76億美元的投資虧損,去年同期則有高達16億美元的投資利潤。

伯克希爾的鐵路業務業績是分析師們最關註的指標之一。伯克希爾旗下的鐵路業務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BNSF)本季度收入同比增4%,達到59億美元。而利潤增加了6%,達到16億美元。作為北美最大的鐵路網絡之一,BNSF本季度收入占到伯克希爾整體收入的11%,凈利潤占比達到22%。

BNSF運送煤炭、原油、谷物和其他消費及工業品。今年第一季度的嚴寒導致了BNSF的貨物積壓影響了此後的業務,而今年美國玉米和大豆的創紀錄豐收也加劇了BNSF的業務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85

新債王Gundlach:看好黃金 美聯儲將犯下大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31

20150129gundlach

新債王Gundlach周二在Inside ETFs會議上表示,近幾周全球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讓他增加了對黃金的持倉。他預計2015年美國國債收益率將進一步下跌,並稱基本面不支持加息,如果耶倫這麽做,將會犯下大錯。

據《巴倫周刊》,他表示:“在動蕩時期黃金仍然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黃金價格近期的上漲很好的解釋了市場波動性的增大。

他還打趣地說,至少黃金的收益率(0%)要比瑞士國債的收益率要高。近期,隨著瑞士央行降息,瑞士國債收益率已經變為負值。

Gundlach預計,歐洲央行的QE可能會增加國債需求,壓低收益率。他是為數不多預測美國國債收益率會下降的人。他說:“買美國國債吧,雖然你們去年很恨它,但它如今卻能給你帶來業績”。

Gundlach還稱,在油價下跌、全球經濟放緩的今天,美聯儲還在討論加息。如果耶倫真的這麽做,那麽她可能很快就會發現自己錯了,並重新回到降息。

據彭博,他表示:“基本面不支持加息,我的想法是,如果美聯儲出於理論的原因加息,那麽這只可能是短暫的。”

美聯儲周三發表FOMC聲明稱,委員會一致同意對加息應有“耐心”。美聯儲對經濟更樂觀,並指出新增就業強勁,但預計通脹近期會下降。美聯儲稱作加息決定時會考慮海外經濟。

Gundlach表示,油價下跌的影響還沒有波及到整個美國經濟,雖然近期高收益的企業債價格有所下跌,但他警告那些企圖去抄底的人:“垃圾債券確實不貴,但只是便宜了一點,而且會變得更便宜。”

他認為油價在今年年底前不可能回到90美元上方。

Gundlach為債券基金DoubleLine首席投資官,管理的資產規模達64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88

大錯的是我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078181

  今天,我的一篇舊文章《火燎森的教訓》瀏覽量突然大增,我覺得很奇怪,看一看,原來比亞迪(1211)今天升了5.3元而收61.75元,較當日文章中提及的跌至13.62元升了48.13元,升幅3.53倍。

  原來,當年以為火燎森犯了大錯,今天回頭看,犯了大錯的卻是我自己。 

 

  「近年來,比亞迪一再出現負面新聞;銷售萎縮、裁員、減獎金、收縮門市、一再發出盈警,更致命的是債臺高築,資金緊絀,利息支出龐大,一旦資金週轉不靈,隨時出現大問題,後果不堪設想,試想想,這樣的公司如何有前景?縱使其生產的電動車前景如何秀麗,恐怕該公司未必能夠等到那一天。」

 

  當年正是基於上述理由,我非常擔心比亞迪有朝一日捱不過業務上的低潮而出事,哪料到這些年來比亞迪竟然能夠在風風雨雨中又再次站了起來,確是異數!日後比亞迪若然能夠重越88元的話,那就更加是異數中的異數了!

  由此可見,在股場上根本沒有什麼對或錯,縱然是負面消息一籮筐,股價一樣可以照升如儀,只是,前景如何亮麗的股份,股價一樣可以跌到一僕一碌!

  再看看近年來的內房股,又豈非在類似比亞迪般的負面消息累累之下越升越有?

  所以說,股市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能夠像比亞迪般「死過翻生」的股份只屬鳳毛麟角而已!

  當年是我嘲笑火燎森,今天反過來我要被火燎森嘲笑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74

“我犯了個大錯”:紮克伯格與臉書的15年道歉之路

連續兩天累計9個小時,在近百位古板嚴肅的美國參眾兩院議員的輪番盤問下,33歲的互聯網頭號明星馬克·紮克伯格像個“犯錯的孩子”,或是心有愧疚,也抑或有意設計。

“我們未能全面審視我們的責任,這是個大錯誤,是我的錯,對不起,我創辦了臉書,我運營它,我為發生的事負責。”2017年曾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五的臉書首席執行官說。

少年得誌的紮克伯格,正在遭遇事業發展中的“至暗時刻”。

深陷醜聞

2004年,紮克伯格在哈佛大學的宿舍中創辦了臉書網。作為“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新一代創業者,他提出“把世界連接起來”的願景,並在10年間將月活躍用戶提升至約20億人,被譽為“蓋茨第二”。

他將自己打造為“造夢者”,主張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平等接入互聯網的機會。11日在美國眾議院聽證會的“道歉發言”中,他仍不忘強調公司代表著“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

然而紮克伯格的“理想國”此次卻展示出了黑暗的一面。上個月,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被曝以不正當方式獲取高達8700萬臉書用戶數據,用於精準推送廣告等用途,外界甚至質疑被泄露信息可能被用來影響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臉書也承認,全球20億臉書用戶中,大多數人的個人信息可能在用戶未明確許可的情況下被收集。

反諷的是,在社交媒體信譽遭遇空前質疑時,顛覆了傳統傳播方式的紮克伯格選擇在《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報刊刊登廣告道歉。

美國國會、歐洲議會和英國議會均要求紮克伯格到場為用戶數據泄露事件作出解釋,臉書股價“跌跌不休”。

語焉不詳

臉書用戶數據泄露風波以來,紮克伯格通過不同途徑承諾今後要更加盡責保護用戶數據。然而,在10日和11日的兩場聽證會上,面對議員們的咄咄逼問,紮克伯格給出的“不知道”、“沒聽說”、“不清楚”和“說不上來”這樣的回答,讓外界很難感受到紮克伯格的歉意。

“紮克伯格先生,你願意告訴我們昨晚你住在哪家酒店嗎?”在10日的聽證會上參議員理查德·德賓開門見山就問。

紮克伯格吭哧了兩秒鐘後說,“我不願意”。德賓說,事情就是如此,就算以“把全世界人連接起來”為名,“臉書收集了什麽信息,給了誰,是否征得同意,難道臉書用戶不該知曉嗎?”

“是的,參議員,我認為所有人都該控制他們的信息如何被使用。”紮克伯格說。

而事實並非如此。據悉,臉書早在2015年就得知這些用戶的信息被泄露,但卻未告知用戶。紮克伯格辯解說,公司以為數據被刪除了,認為“事情已經結束”。

在火藥味甚濃的兩場聽證會上,紮克伯格作出了“有錯會改”的姿態。但10日當有參議員問到臉書是否歡迎立法監管時,紮克伯格顯得很不情願地說,“如果監管是正確的,我歡迎。”但他並未具體說明什麽是自己認為“正確的監管”。

有參議員表示,僅靠社交媒體公司自我監管是行不通的。美國應仿效歐盟,制定類似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法規,對網絡數據進行嚴格規範。11日在眾議院作證時,紮克伯格又說臉書將按照歐盟標準規範數據管理。

灰色地帶

“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麽呢?”參議員奧林·哈奇問。

“我們推送廣告。”紮克伯格說。

在國會作證的紮克伯格承認自己“輕信”,但否認“共謀”。他的陳述暗示,“大壞蛋”是劍橋分析公司,臉書多多少少還算個“受害者”。

根據紮克伯格的證言推斷,在一個技術烏托邦世界中,個人信息安全只能仰仗擁有巨大權力的公司“不作惡”且“不瀆職”。

事實上,從新技術帶來的商業模式到隱私泄露、數據濫用之間並非涇渭分明,其間存有巨大的灰色地帶。有專家認為,臉書的賺錢方式天然包含了某種程度的道德風險。

舉個例子,通過對用戶地點、活動和愛好的大數據分析,某航空公司或可在“推廣菜單”中選擇,向曾點贊中國風景圖片、近期有出行計劃的波士頓年輕中產階級推送下個月上海往返波士頓的打折機票。“廣告”實際上成了“窄告”,你的自由選擇被一只看不見的“數據和算法之手”在操縱。

這樁數據泄露醜聞能否成為個人信息安全的轉折點,紮克伯格又願意從中汲取多少教訓,目前尚難做出定論,但顯而易見,臉書的賺錢方式料將不會發生改變。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學者德蒙鳩依日前刊文指出,臉書用戶數據泄露醜聞是大規模集體隱私被侵犯的案例,且“不會是最後一例”。有分析人士指出,這可能促使美國立法,加強對網絡社交媒體和數據安全的監管。

15年道歉之路

“這是個大錯誤,是我的錯。”美國臉書公司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11日在美國國會就用戶數據泄露醜聞聽證時說。事實上,從創業到臉書發展的10多年中,紮克伯格的道歉並不鮮見。每當問題比較嚴重,紮克伯格就會發布道歉信,承諾升級網站的設置工具,但如何保護用戶數據隱私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

——2003年,“事已至此不是我的本意”

臉書前身Facemash網站不經他人授權在哈佛大學內部網絡上收集學生照片,讓網站用戶為照片的“熱辣程度”評分。網站開發者、年輕的紮克伯格不久發布道歉信說,因為自己的疏忽,沒想到網站傳播得如此之快,他對此造成的傷害深表歉意,“終於明白自己的本意被曲解可能造成的後果”。

——2006年,“我們真的把這個搞砸了”

2004年,紮克伯格等人聯合創建臉書公司。兩年後,臉書推出了“動態推送”(NewsFeed)功能。用戶突然發現自己搜索的各種信息都被顯示在個人頁面,也沒有任何設置可以關閉這一功能。紮克伯格在臉書官方博客中道歉說:“在解釋新功能這件事上,我們做得很糟;在讓你們如何控制這些新功能的問題上,我們做得更糟。”

——2007年,“這次我們做得不好,我為此道歉”

這一年,臉書推出了公司首個個性化廣告系統Beacon。這一功能讓用戶的購物歷史記錄處於公開狀態;臉書還使用了第三方數據,如用戶在某票務應用上購買過音樂會門票,相關廣告就會出現在用戶的臉書頁面上。約5萬名臉書用戶發起了名為“臉書,停止侵犯我的隱私”網絡請願活動。紮克伯格在官方博客中道歉說:“在收到用戶反饋後,我們沒有很快作出反應。”臉書在2009年關閉了Beacon廣告系統,它成為公司最失敗的產品案例之一。

——2009年,“我們增加的是你們想要的”

2008年,紮克伯格在臉書官方博客上發表的4篇博文,全都是就隱私保護問題在向用戶解釋或道歉。2009年,臉書推出了新的隱私保護工具。然而不少人反映新功能的使用晦澀難懂,甚至導致更多個人信息處於公開狀態。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就此開始對臉書進行調查。

——2010年,“我們確實忽略了這一點”

這一年,美國《華爾街日報》披露說,臉書網站漏洞可能讓用戶的真實姓名等私人信息被竊取。之後臉書迅速修補了漏洞,並宣布將重新設計網站的隱私設置方式。紮克伯格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說,“有時,我們前進的速度太快。臉書會讓用戶以更為簡潔的方式設置保護自己的隱私。”

接下來的2011年、2013年,到2018年的“劍橋分析”公司數據泄露醜聞,紮克伯格仍在繼續道歉,從“我第一個承認我們犯了很多錯誤”,到多次許諾盡快讓臉書的隱私保護功能更加簡單好用。

美國科技月刊《連線》雜誌評論說,隨著臉書的不斷發展,網站的隱私設置就像迷宮一樣讓用戶難以掌握,不斷升級的結果是更多信息被默認為公開狀態。“紮克伯格從未真正理解何為隱私,他認為人們最終會習慣與每個人分享自己的一切,他的商業模式也基於此。”

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新技術社會影響力的著名學者澤伊內普·蒂費克奇表示,紮克伯格多年道歉仍沒能解決問題還是源於公司的盈利動機和商業模式。此輪醜聞曝光伊始,她在推特上嘲諷說:“紮克伯格保證在‘未來數周’對個人隱私數據有更好監管,這個‘未來數周’已經過了8年了。”

蒂費克奇認為,此次個人信息泄露醜聞只是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議員質問、紮克伯格道歉更多是情緒的宣泄,最需要的是完善立法來保護人們的數據隱私,保護健康的網絡公共領域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47

蒙牛今次犯了大錯 黃偉康

1 : GS(14)@2011-12-29 22:03:54


2 : terryyim(13133)@2011-12-30 16:41:02

蒙牛依個問題,係死症,只要仲係而家既模式,冇可能搞得掂
依隻野D奶我依世都唔會再飲
3 : ksw(1423)@2011-12-30 16:54:56

總之就股價跌是大錯, 股價升就大對啦 XD

背後有人一早準備沽空唔出奇, 財演馬後炮, BONG BONG BO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75

蘋果教主差點犯下的大錯 盧志威

1 : GS(14)@2013-07-15 22:01:27

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C%AF-031639572.html

喬布斯雖然是公認的天才,但原來有好幾次差點鑄成大錯,當年推出Mac OS 9的升級版時,曾有工程師獻上「天蹺」一條,將廣告插入Mac OS作業系統中,然後收取天價廣告費,業績肯定爆紅,賺個盆滿缽滿。

教主曾說「賣軟件就像是印鈔票」,因為一旦投入資金,建立完善的研究團隊後,整個營運開支大部份是固定成本,過了盈虧平衡點後,每多賣一套軟件,收入就會直接轉化成盈利,而且建立一套軟件的成本,絕對比製造一台新電腦低,工序亦比較簡單。

故此這條「天蹺」,就是用全新的方式,來推銷升級版Mac OS,以往每次升級,用家都要付出九十九美元,購買新軟體,但這次要一反常例,免費贈送Mac OS,改為靠廣告來獲得收入。

大家可以想像,當開機啟動系統時,先播放六十秒廣告,可能是Nike和BMW這些大公司的高質素短片,然後每當你使用相關功能,例如要列印時,如果印表機的墨水不足,就會有對話框出現,然後你又會看到一則Epson廣告,並提供網絡連結,供你購買。Mac OS還會與蘋果的伺服器連結,定期更新廣告內容,如果你不想看到這些東西,請付九十九美元,購買一套正式版軟件,謝謝!

蘋果甚至已做好財務模型,估算出新方式,可帶來莫大利潤,教主亦甚為滿意,一切似乎勢在必行。當然,我們都很清楚,蘋果最後沒有實行上述計劃,否則必定罵聲四起,真正原因,是其他部門的高層,極力反對這個明顯有違「簡單」法則的建議。

這些高層,都是在喬布斯重返蘋果後,一手一腳提拔回來的新血,深深明白蘋果能從一間瀕臨破產的公司,變成帶領科技潮流的企業,靠的是將產品精簡至極致,譬如你想買一部手提電腦,只需要在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之間作出選擇,如果你登入Dell的網頁,就起碼有十五款型號。選擇變多,代表煩惱變多,很多時我們只想買部電腦使用,不想成為一名電腦專家,因此蘋果只會做最簡單而一流的商品。

很明顯加進插入式廣告,會令使用者體驗變差,有違公司賴以成功的元素,幸好喬布斯雖然強橫,亦接受下屬的合理意見,當年蘋果的成功,除了有教主這個圖騰,TOP 100實在功不可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27

股王生活專訪 細股專家 陳承龍「過三關,是大錯特錯!」

1 : GS(14)@2015-01-02 09:50:07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59949&search=1
在A股上漲行情催動下,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港股反覆調整,一眾股評人更是忙過不停。近日,我們有機會追訪多位股王,以每日一小篇的形式,讓讀者更深了解股王的喜好、生活,以至成功之道,或許讀者可從中窺探股王的投資秘笈!

繼上兩輯我們專訪了新晉年輕股王黃嘉俊和資深股王周顯,來到第三輯,我們邀請了殼股專家──陳承龍接受我們的專訪。他是細價股和殼股的炒賣專家,專欄遍佈香港各大報章,更是著名電台的財經台主持,擁護他的讀者、粉絲多不勝數。
十多年前,陳承龍入行做報紙投資版記者,眼見別人隨手按下,就可以把身家翻幾翻,可是自己每月只賺取少於一萬元的薪水。陳承龍笑言:「我比較貪財,見到錢好像很易賺,當然不會『執輸』,跟著炒。」當時年少的陳承龍在2、3個月內,把3萬多元的本金,炒到十多萬元,連孖展都炒埋,氣焰一時無倆。及後,「科網股」泡沫爆破,陳承龍走避不及,不單把之前贏回來的錢輸清光,更欠下巨款,要靠家人、朋友、同事的幫忙,才還清債項。
雖然因炒股票,輸得體無完膚,但卻上了寶貴的一課。陳承龍說:「深深體驗了『貪勝不知輸』,而所謂的『過三關』更是大錯特錯!吸取了失敗經驗,就知道往後要怎樣走。」因此陳承龍研究出一套心法,以免重蹈覆轍。
陳承龍表示,倘若看好某某股票,而且有很大信心,不應逐少逐少加注,應一次過大手買入,「每當它有升幅,就要立刻放一點,不能貪心;如果之後遇上跌幅,道理亦一樣,也必須逐少沽貨,當剩下純利時,就可以慢慢看它的走勢,因為那時候輸贏都不會傷及本金。」至於當股票升值時加碼的做法,陳承龍說,除非你肯定它不會跌,且非常有信心,否則他絕不建議。
說到「第一桶金」,陳承龍說,真真正正的「第一桶金」,能留下來的,應是在2004、2005年的濠賭潮賺回來的。當時濠賭股的升幅數以倍計,聽了當時一個業界專家的意見,買了點「看門口」,結果賺了「第一桶金」。陳承龍指出,保住自己的本金真的很重要,他會繼續用自己的理念和方法,把這桶金愈滾愈大。而事實上,他也再沒有像「科網股」泡沫爆破時那樣損失慘重了。

Profile
陳承龍,細價股和殼股的炒賣專家,在本港各大報章均有專欄。十多年前,機緣巧合投身財經新聞行業,當時正值金融風暴,眼見財經新聞經常出現在A1,認為財經是很Pro的東西,入了行,轉眼間就做到現在。現為DBC數碼廣播電台的財經台主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50

白色塑膠架用嚟分外賣pizza?大錯特錯喇!

1 : GS(14)@2016-10-17 08:09:19

有沒有想過外賣薄餅中間那個白色圓膠有何用處?相信很多人打開薄餅盒後便立即大快朵頤,未有細想這個白色圓膠的用途,如果你以為這個小東西只是幫忙切餅,那就大錯特錯了。當外賣紙盒遇到新鮮出爐的Pizza後,薄餅的熱騰騰蒸氣會令紙盒蓋吸收水氣,紙盒蓋潮濕變軟後便會塌下來,直接蓋到薄餅餡料之上,令美味的薄餅變得一團糟。1983年時年46歲的美國媽媽瓦伊塔爾(Carmela Vitale)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製作出一張「小膠桌」,放在薄餅上面支撐紙盒蓋,以免紙盒蓋毀了薄餅,更將這個設計申請專利,名命為「pizza救星」(pizza saver)。從此以後,只要薄餅店職員記得出動「pizza救星」,我們就可以享用餡料豐富的美味薄餅了。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7/198036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16

黑客思維:顧客永遠是對的?大錯特錯!

1 : GS(14)@2016-12-04 17:22:22

前陣子出席活動,問及初創企業有何秘訣?我答:了解用者需要,聽起來陳腔濫調,但要實行困難重重。直接問用者就行?難道顧客說甚麼都對?要了解用者所需,有四大方法。第一,瞎猜,或觀察,都太表面。第二,直接問用者,問題是,有時候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甚麼,回想十多年前,若你問手提電話用者有甚麼要求,可能他會說「耐用、方便攜帶」等等,誰會提出要有拍照和上網功能?結果,這些天方夜譚的功能今日已是基本要求。第三,透過收集數據分析用者習慣,例如看到文章哪部份就關閉視窗?好處是可以直接知道用者習慣,不像直接問般容易遺漏資料,或於轉述時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壞處是無法肯定他們的需要,只能推斷,假設很多用者都在一幅圖停留閱讀很久,那是因為圖片美輪美奐?還是盛載的內容夠實用?第四,成為用者群,如果團隊裏沒有人可以成為用者群一分子,就難以理解用者的真正需要,所有的設計、心思都很有可能付諸流水。很多成功的產品,如Airbnb,創辦人都是問題的受害者,找不到好住宿,又知道很多人遇過類似問題,於是設計出恰到好處的產品。這解釋了我最近做肌肉鍛煉的原因,很多人問,三十多歲才練?其實不只為了健美,更重要是了解相關用者的需要。最近公司專注發佈健康內容,對象是二十至四十歲繁忙上班族。利用午飯空餘時間鍛煉,我從入門開始做深蹲、舉重等動作,當我想知道正確姿勢、怎樣才能避免受傷,就到YouTube搜尋。雖然有很多相關影片,但大多是一系列動作示範,時間很長,而我又沒有太多時間,若嘗試用手機把影片調校至某一段,花的時間可能更多,然後午飯時段已結束。於是,就萌生了為影片加評註功能的想法,讓讀者可以根據他們的需要快速跳到影片某段,馬上得到答案。若非用者之一,恐怕無法理解他們的困難。除了親身體驗,更要融入客戶群文化。最近我們新增了食譜功能,發佈後逐一試煮,目的是要測試步驟會否太複雜。過程中也要注意文化差異,例如在香港茅屋芝士很貴,在美國卻非常便宜,選食材時要顧及這些因素。為了配合文化,公司裏的廚房和健身室亦模仿了美國的設計,務求真正了解用者群的需要。
Leon Ho
Lifehack創辦人
http://lifehack.org/care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4/198540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1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