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6日,日本東京爆發反對TPP談判的民眾集會,要求政府保護國內農產品。 (CFP/圖)
它很可能會成為史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參與談判國的經濟總和占了世界經濟總量的40%左右。
“越多的國家和我們簽訂自貿協議,中國經濟就站得越穩。”
一項歷經5年談判,擁有29章繁雜談判議題,涉及幾百項細碎關稅名目的貿易協定——《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協定》(簡稱TPP),終將迎來“破繭”時刻。
2015年7月24日-31日,TPP首席談判官及部長會議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美國貿易談判辦公室宣布:“預計本次部長會議將為TPP談判畫上句號。”這個試圖把美、日、越南等12個國家聯系在一起但不包括中國的貿易協定,其目標是成為“21世紀自由貿易協定的新範本”。
它很可能會成為史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參與談判國的經濟總和占了世界經濟總量的40%左右。
“美、日這兩個國家想要談成的話,必須對協議本身做一個嚴重的縮減,而一個縮水版的TPP文本將對中國的影響不大。”
TPP最初的構想始自美國於本世紀初所提出的《P5(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後該提議受到冷落,而新加坡、新西蘭、智利、文萊四國為了擺脫國際貿易中中小國家面臨的困境,在2005年簽署《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即TPP,但此時TPP在全球的影響力並不大。
真正引起全球關註,還是因為美國的加入。
2009年美國表示正式加入TPP談判,在美國的帶動下,澳大利亞、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紛紛加入談判。隨即美國成為談判主導方,並對TPP的談判章程進行了擴展和升級。
TPP聚焦的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所包含的廢除或降低商品關稅以及服務貿易,它更加註重制定投資、競爭、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規則框架。
2013年,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加入TPP談判,成為TPP的第12個參與國。至此,TPP成員國的GDP總和約為27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近40%,貨物貿易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但由於各成員國經濟發達程度、社會結構和利益關切存在差異,TPP談判進展並不順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止步不前。
自其第二個任期以來,美國總統奧巴馬將TPP作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最核心的支柱之一,加快談判進程。
美國國內的黨爭,曾是拖累TPP談判進展緩慢的主要因素之一。2015年6月24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總統貿易促進授權法案(TPA),該法案又稱“快速通道”法案,其規定美國國會只能對白宮提交的TPP最終協議進行支持或否決的投票,而不能逐條審核修訂,從而大大縮短TPP談判進程並降低不確定性。
TPP面臨的另一障礙是美國與日本等國就貿易條件的談判難以達成一致。至目前,TPP談判全部31個領域中,已有25個領域達成基本共識,在本次部長級會議上有必要協商的實際上只剩下知識產權、投資和國有企業改革等幾個領域。
TPP談判中,由於涉及的談判議題很廣,成員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對外開放水平差異很大,所以要全面實現TPP綱要文本的難度很大。例如,越南2007年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框架下的很多承諾都未履行,TPP要求的更多、更高標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承諾,對一些參與國來說更加困難。
更重要的是,TPP發達成員國內部也存在分歧,比如美日在農產品、汽車以及金融服務領域分歧很大。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部主任賈晉京認為,TPP要求在農產品領域免除全部的進口關稅,而日本農村是日本自民黨執政的基礎,日本不大可能過多妥協。同時日本以工業立國,日本人希望其工業產品更多地進入美國市場,而美國也不大可能犧牲本國利益,大規模開放工業產品市場,以換取日本簽訂TPP協議。
“美、日這兩個國家想要談成的話,必須對協議本身做一個嚴重的縮減,而一個縮水版的TPP文本將對中國的影響不大。”賈晉京告訴南方周末。
《經濟學人》在2015年7月22日的文章中對TPP最終達成的效果不抱信心:TPP設計時希望是一塊金子的模型,最後經歷多方協調可能只能做成一塊銀,而最終的成品可能只是一塊閃閃發光的銅了。
“中國現在已經是12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國,TPP參與談判的許多國家都已是中國的自由貿易國。”
TPP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跨亞太地區的高標準自貿協定。
中國社科院APEC亞太經合組織和東亞合作研究中心秘書長沈銘輝認為,從經濟利益來講,美國絕不會把中國排除在亞太經濟一體化之外,但為了盡快達成談判,美國需要先與小國或是與美國政治經濟關系緊密的國家談判,當談判完成後,其他國家若要加入TPP,必須全盤接受現已達成的規定。
“從談判技術上講,現階段美國自身都不能順利推動談判,如果再加入中國,涉及的範圍和產業面太大,談判的難度和爭議都會不斷上升,最終整個談判會越來越複雜,甚至可能以失敗告終。”沈銘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對中國來說,類似當年加入WTO一樣,加入TPP也是一柄雙刃劍。最令人擔心的是對中國農業可能的沖擊,因為TPP采用比WTO更高的市場開放標準,包括對農業和工業品在內的99%以上貨物實行零關稅。
正是出於種種考量,對於TPP,中國官方的態度是“中方高度關註TPP談判進程並做出評估,同時也在和美國等主要談判方保持信息溝通”。
“我們不能夠僅盯著TPP,因為時不我待、不進則退,越多的國家和我們簽訂自貿協議,中國經濟站得就越穩。”沈銘輝認為,下一步的談判中中國應該拿出更多的勇氣和智慧,對市場準入、服務貿易、投資等相關標準加大開放力度,“如果在FTA的談判中進一步開放,日後去談TPP或者在WTO的新一輪談判中也會增加談判的基礎和實力,更遊刃有余”。
中國目前簽訂的雙邊投資協定(BIT)多達130多個,但其中大多不是TPP的美式高標準BIT,而更側重投資進入後的保護。有專家提出應該考慮建立現有多邊自貿協定的“升級版”,例如,中國-東盟自貿區和其他國家的自貿區升級。
“中國現在已經是12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國,TPP現在參與談判的國家中,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都已經是中國的自由貿易國了,所以未來即使中國不加入TPP,TPP對中國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也被稀釋掉了。”賈晉京說。
中國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長高誌凱也認為,中國應該加速與其他的國家簽訂BIT和自由貿易協定(FTA),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協定(FTAA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以對沖TPP的影響。
“我們不僅要與歐洲主要國家加快簽訂自貿協定,同時也應積極聯系中亞、西亞的國家,尋找合作契機,配合‘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完成沿線國家地區的貿易談判。”高誌凱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加快中美雙邊貿易協議談判,也是中國進入TPP前的練兵場。
“對於中國當下最有利的選擇是:下一步應該謀求積極投入中美BIT談判,將談判焦點集中在負面清單內容中被排除的產業,這將會把中國推向一個更好的位置加入TPP談判,並且使中國作為一個與他國平等的合作夥伴。這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積極利益,同樣其他參與國也將獲益。”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學院教授,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目前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已經談了7年多,歷經19輪談判,商務部6月12日表示,中國和美國在最新一輪BIT談判中,首次交換了負面清單出價,並正式開啟負面清單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