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選股類型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391

大致有四種:



紅色是早泄型,藍色係上腦型,綠色係止痾型,紫色係不舉型

通常選股必然集中在頭兩種,巴菲特同費沙絕不會找一些前境差的股票

決定成長率的因素:



以上三種的投入相同,回報亦一樣,但以後呢?好明顯藍色是將來的主色,決定成長率在這圖上表現為坡度,未來成長率越高,坡度就越大,即是找尋坡度最大的股票就是成長投資法的核心

決定投資回報的因素:



同一隻股票,紫色是它在低速成長時以低價買入的,灰色是在高速成長時以高價買入的,灰色雖然得到不錯的成績,但仍及不上提早止賺的紫色,回報是買入 價同賣出價之間的絕對距離,如果買入價越低,基數低所以回報倍數更高,這是價值投資的真髓;如果公司可以一直成長,實在無必要沽出(因為沒有沽出的理 由),如果:



如果提前可以用紫色的價錢賣出,那實在沒有必要再同佢拍拖了,即使佢以後轉買普通野,總體上都係超常的成果,如果後來股價繼續升,但冒上溢價縮水的 危險實在非必要,笑巴菲特早沽中石油的人唔該用腦惗下;好多時沽出了的股票還是繼續升到彭彭聲,為了得到估價能力,價值投資者總是變得不善沽貨,加入這門 派的人應該要有這覺悟

但是無論邊隻股,要賺錢結果都係靠返股票的成長能力或許市場先生的周期性發癲,投資者自己可以做的不多,即唔可以由自己的行為主導回報的走向

因此適合進行戰術操作的不會是早泄型同上腦型,於是我選擇止痾型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

不同类型股票的投资策略(学院派) 钱在谁的口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h6u3.html


  1、大型股票投资策略

  大型股票是指股本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公司所发行的股票。这种股票的特性是,其盈余收入大多呈稳步而缓慢的增长趋势。由于炒作这类股票需要较为雄厚的资金,因此,一般炒家都不轻易介入这类股票的炒买炒卖。

  对应这类大型股票的买卖策略是:

  (1)可在不景气的低价圈里买进股票,而在业绩明显好转、股价大幅升高时予以卖出。同时,由于炒作该种股票所需的资金庞大,故较少有主力大户介入拉升,因此,可选择在经济景气时期入市投资。

  (2)大型股票在过去的最高价位和最低价位上,具有较强支撑阻力作用,因此,其过去的高价价位是投资者现实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2、中小型股票投资策略

  中小型股票的特性是:由于炒作资金较之大型股票要少,较易吸引主力大户介入,因而股价的涨跌幅度较大,其受利多或利空消息影响股价涨跌的程度,也较大 型股票敏感得多,所以经常成为多头或空头主力大户之间互打消息战的争执目标。 对应中小型股票的投资策略是耐心等待股价走出低谷,开始转为上涨趋势,且环境可望好转时予以买进;其卖出时机可根据环境因素和业绩情况,在过去的高价圈附 近获利了结。一般来讲中小型股票在1-2年内,大多有几次涨跌循环出现,只要能够有效把握行情和方法得当,投资中小型股票,获利大都较为可观。

  3、成长股投资策略

  所谓成长股是指迅速发展中的企业所发行的具有报酬成长率的股票。成长率越大,股价上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投资成长股的策略是:

  (1)要在众多的股票中准确地选择出适合投资的成长股。成长股的选择,一是要注意选择属于成长型的行业。二是要选择资本额较小的股票,资本额较小的公 司,其成长的期望也就较大。因为较大的公司要维持一个迅速扩张的速度将是越来越困难的,一个资本额由5,000万变为1亿元的企业就要比一个由5亿变为 10亿元的企业容易得多,三是要注意选择过去一、两年成长率较高的股票,成长股的盈利增长速度要大大快于大多数其它股票,一般为其它股票的1.5倍以上。

  (2)要恰当地确定好买卖时机。由于成长股的价格往往会因公司的经营状况变化发生涨落,其涨幅度较之其它股票更大。在熊市阶段,成长股的价格跌幅较 大,因此,可采取在经济衰退、股价跌幅较大时购进成长股,而在经济繁荣、股价预示快达到顶点时予以卖出。而在牛市阶段,投资成长股的策略应是:在牛市的第 一阶段投资于热门股票,在中期阶段购买较小的成长股,而当股市狂热蔓延时,则应不失时机地卖掉持有的股票,由于成长股在熊市时跌幅较大,而在牛市时股价较 高,相对成长股的投资,一般较适合积极的投资入。

  4、投机股买卖策略

  投机股是指那些易被投机者操纵而使价格暴涨暴跌的股票。投机股通常是内地的投机者进行买卖的主要对象,由于这种股票易涨易跌,投机者通过经营和操纵这种股票可以在短时间内赚取相当可观的利润。

  投机股的买卖策略是:

  (1)选择公司资本额较少的股票作为进攻的目标。因为资本额较少的股票,一旦投下巨资容易造成价格的大幅变动,投资者可能通过股价的这种大幅波动获取买卖差价。

  (2)选择优缺点同时并存的股票。因为优缺点同时并存的股票,当其优点被大肆宣染,容易使股票暴涨;而当其弱点被广为传播时,又极易使股价暴跌。

  (3)选择新上市或新技术公司发行的股票。这类股票常令人寄以厚望,容易导致买卖双方加以操纵而使股价出现大的波动。

  (4)选择那些改组和重建的公司的股票。因为当业绩不振的公司进行重建时,容易使投机者介入股市来操纵该公司,从而使股价出现大的变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投机股极易被投机者操纵而人为地引起股价的暴涨与暴跌,一般的投资者需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要轻易介入,若盲目跟风,极易被高价套牢,而成为大额投机者的牺牲品。

  5、蓝筹股投资策略

  蓝筹股的特点是:投资报酬率相当优厚稳定,股价波幅变动不大,当多头市场来临时,它不会首当其冲而使股价上涨。经常的情况是其他股票已经连续上涨一 截,蓝筹股才会缓慢攀升;而当空头市场到来,投机股率先崩溃,其它股票大幅滑落时,蓝筹股往往仍能坚守阵地,不至于在原先的价位上过分滑降。

  对应蓝筹股的投资策略是:一旦在较适合的价位上购进蓝筹股后,不宜再频繁出入股市,而应将其作为中长期投资的较好对象。虽然持有蓝筹股在短期内可能在 股票差价上获利不丰,但以这类股票作为投资目标,不论市况如何,都无需为股市涨落提心吊胆。而且一旦面遇来临,却也能收益甚丰。长期投资这类股票,即使不 考虑股价变化,单就分红配股,往往也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对于缺乏股票投资手段且愿作长线投资的投资者来讲,投资蓝筹股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6、循环股买卖策略

  循环股是指股价涨跌幅度很明显,且一直在某一范围内徘徊的股票。

  由于循环股的价格是经常固定在一定范围内涨跌。因此,对应的买卖策略是趁跌价时买进,涨价时卖出。实施此项策略的关键是有效地发现循环股。

  寻找循环股的一般方法是从公司的营业报表中,或者根据公司有关的资信了解最近3、4年来股价涨跌的幅度,进而编制出一份循环股一览表。

  循环股一览表能反映出股价的涨跌幅度和范围,投资者据此可确定循环股的买点和卖点。

  采取循环股买卖策略时,应避开以下三种股票:

  (1)股价变动幅度较小的股票。因为波幅较小的股票,纵然能在最低价买进和最高价卖出,但扣除股票交易的税费后,所剩无几,因而不是理想的投资对象。

  (2)股价循环间隔时间太长的股票。间隔时间越长,资金占用的成本越大,宜把股价循环的时间限在一年以内。

  (3)成交量小的股票。成交量小的股票常会碰到买不到或卖不出的情形,所以也宜尽量避免。

  7、业绩激变股投资策略

  业绩激变股是受景气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呈现不规则性极端变动的股票。

  业绩激变股的股价,大多同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呈正方向变动趋势,业绩看好,股价涨升,业绩转劣股价跌落。一般来讲,这类股票的价格涨跌幅度较大,而其涨势与跌势的时间,也比其他类股票为长。

  对应业绩激变股的投资策略是

  (1)待其涨势明显后赶紧买进。有时也可抓住时机,抢其短线生意,以增加利润。

  (2)在跌势明朗时,应将所持股票尽快抛出,甚至将可融券放空。

  采取业绩激变股的投资策略,要求投资者密切注视公司经营业绩变化,如果能抢在公司业绩变动之前进行此类股票的买卖,则投资效果更为理想。

  8、偏高做手股投资策略

  偏高做手股是指由于人为炒作而使股价明显偏高的股票。

  这类股票涨升状况有时脱离常理,因此股价习性也较难以捉摸。有时在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时,因某项未来利多情况在背后支撑,或是多空之间,已演成轧空的做 手战,也导致股价明显偏高。甚至在股价已明显偏高的情况下,仍有有心人在不断做手买进,使股价继续一路上扬。一旦做手者停止操作,则股价就出现大幅下跌。

  对应偏高做手股的投资策略是;除了熟悉内幕的经验行家之外,最好不要受股价暴涨的诱惑而轻易介入买卖,但在其股价盘整之后的涨升之初,仍可以小额资金 短线抢进,但若遇主力撒离股市使该股转为跌势之时,则要迅速忍痛卖出所持股票。千万不可期望反弹再卖,以免被高价套牢,而蒙受更大损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2

投資回收期長?類型龐雜一視同仁? 三大創投教你破除生技投資的二大迷思

2011-7-11  TWM




當今年半導體業成長五%,NB產業成長僅九%,尋找下一個高成長產業是投資人當務之急的功課,而生技產業成了投資人的新焦點。《今周刊》專訪三大創投,教你如何看生技股。

撰文‧賴筱凡

「幾 乎所有國家談新成長產業時,一定會提到生技,而且只有生技產業比較具體,所以,你的投資組合裡一定不能缺少生技。」浩理生技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李世仁,觀 察生技產業數十年,之所以如此看好,其來有自。「整個台股市值約二十五兆元,六成是半導體,最近的成交量大約是四○%至五○%;生技族群市值約僅占台股 一%,可是成交量卻有四%至五%。」李世仁一語道破生技族群今年題材不斷的關鍵,也帶動投資人對生技股的興趣,「如果投資人想要挑一個基本面還不斷有高成 長的產業,生技無疑地名列其中。」同樣最近因為投資生技而大賺的生華創投董事長,也是前中華開發總經理胡定吾,靠著一檔生技投資案,讓他把整個創投的股本 都賺了回來。「現在會對生技投資沒信心的人,都是以前被『燙過』的人。」他不諱言,以前金控投資生技,在沒有章法、邏輯及知識背景支撐下,十個案子九個 賠。

投資前先搞懂遊戲規則

然而,這樣的情況開始扭轉,從一位生技大廠董事長口中就聽得出端倪,「最近,蔡明忠 跟吳東亮都在問,到底還有哪些(生技)案子可以投資,他們要的是十億元以上的大案子。」從醫療本業轉入創投業的台灣工銀生技創投協理羅敏菁就認為,生技投 資是有一套遊戲規則可依循的,「大家都認為生技產業是高風險投資,我倒是覺得,做生技投資就像一場接力賽,沒有人可從頭撐到尾。」過去,投資生技要從頭盼 到尾,不用十年也要五年,從開發新藥、臨床實驗,到買家上門,一家生技廠的資本額可能已經燒掉二、三個,「可是,你要投資人等你三、五年,投資期拉到這麼 長,又遲遲看不到獲利,投資人一定會不耐煩。」所以,羅敏菁認為,新藥廠老闆一定得考慮到投資人的感受。

她以在興櫃市場頗受注目的新藥公司中裕為例,中裕興櫃掛牌價約十六元,第一輪投資人進場,股價從十六元漲到三十元,承銷商、創投都先賺了一筆,隨著中裕的二期臨床新藥授權給國際藥廠,第一輪投資人可說是豐收退場,再吸引第二輪投資人接棒。

「對比有些生技廠一掛牌就是五、六十元,中裕這樣的作法,才能讓每個階段的投資人都賺到錢。」羅敏菁說,每個階段進來的投資人,不用撐到新藥做完,都能獲利出場,由下一輪投資人接棒。如此一來,便打破生技產業是投資回收期長的迷思。

而 台灣生技產業一直以來,多數是學術掛帥的教授轉進產業界,這一類生技廠的無形資產價值很高,相對的,創業團隊開口要求的技術股也會非常高,「要求三、五成 的,大有人在,可是,技術是有市場的,不是每個創業團隊都該享有這麼高的技術股比重,只要創業團隊技術股超過一五%,我就不投資。」搞懂遊戲規則後,再來 就要挑,投資哪些類型的生技公司,比較有前景。

攤開生技產業,大致可粗分為新藥、原料藥、學名藥、保健食品、醫療器材、醫療服務等,光分類 名目就把投資人搞得一頭霧水,但國際知名生技創投維梧(VIVO)合夥人孔繁建認為,「其實也沒那麼難,從『市場』開始看起,哪裡有利可圖就往哪裡去。」 新藥看利基,醫材看營收「醫材選小而美,原料藥廠挑有接單的公司,因為有訂單就有營收進來,保健食品有穩定營收的公司,也可以看。」李世仁給了一個簡單的 大原則。

羅敏菁進一步用電子業來作詮釋,「醫材就用電子代工廠的投資法,看每月營收就很好估計接單狀況;原料藥廠則像碩禾、達邁這些材料 廠,是價格的決定者;真正讓大家看不懂的,其實是做新藥的公司。」新藥百百款,羅敏菁認為,台灣較有發展利基的是單株抗體,「二○一六年,全球前十大新藥 都將會是單株抗體,因為它藥效直接、副作用少。」新藥研發廠有機會逆向讓美國替台廠代工。

但面對新藥廠三不五時就有技術突破、專利授權消息,投資人如何判別?「這時,你就必須看買主是否為『大咖』公司,是的話,授權金拿到後,就看新藥商品化上市,新藥廠才能跟著有收入進帳。」李世仁說。

此外,孔繁建也提醒,投資人現在也得把大陸生技廠一起納進來看,因為當美國生技廠不斷在裁員時,大陸生技廠卻不停地把這些人找去,所以他挑選投資標的時,先看他們的大陸布局策略,因為未來的生技產業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大,台灣也會有很多機會!

三大創投教你聰明挑選生技類型

浩理生技管理顧問執行長

李世仁:

醫材首選小而美,有接單優勢的原料藥也可看、保健食品廠從穩健營收找投資機會。

台灣工銀創投協理

羅敏菁:

做新藥公司要挑利基,單株抗體藥是明日之星;醫材公司看營收,能衝量壓低成本者較優。

VIVO創投合夥人

孔繁建:

投資生技並不難,挑對「市場」就有獲利,有大陸布局策略的公司,優先考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0

2011年終盤點之網遊篇:類型多元 渠道變遷

http://news.imeigu.com/a/1323969671131.html

網易科技訊 12月15日消息,歲末年關,回首2011年網遊行業,雖然依舊喧囂不斷、炒作不止,但細細品來,已經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網易科技將從產品、渠道、資本和行業幾個角度,盤點2011網遊行業之現狀與變化。

產品類型:從MMO一枝獨秀到全面開花

代表事件:暢遊代理EA《戰地風雲OL》、空中網代理《坦克世界》、頁游及手游公司崛起、藍港等公司試水微博遊戲等。

解讀:MMO曾經是國內網遊的代名詞——拚殺快感、劇情代入感、東方元素,尤其是與道具模式的天然契合,易於為遊戲公司創造價值。MMO,尤其是武俠類MMO成為近十年來網遊的主旋律。但從今年開始,這條主線有了些許變化。

這個變化包含兩個層面,一是今年FPS(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異軍突起,成為MMO重要補充,並結束了長期來《穿越火線》一家通吃的局面。據網易科 技瞭解,今年國內主流廠商自研或洽談代理的FPS作品至少三四十部,明年將迎來井噴;第二個層面是,玩家的遊戲需求越來越輕,傳統的、重度MMO不能滿足 他們的全部需求,頁游、手游甚至微博遊戲開始共同分割用戶的碎片時間——縱觀主流遊戲公司財報,PCU(最高同時在線人數)下滑成為大趨勢,但同 時,ARPU多增長。

市場渠道:海外與次級市場並舉

代表事件:巨人遊戲下鄉(後叫停)、完美海外營收佔比首超四分之一、盛大向東南亞、歐美市場全面推廣《星辰變》等

解讀:早期網遊是與網吧——尤其二三線城市的網吧緊密捆綁在一起的。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和遊戲公司的充分競爭,二三線城市構成的網遊主體市場逐漸飽和,遊戲公司繼續發展有兩個選擇,一是走出去,打海外市場;二是隨網吧渠道下沉,做五六級市場(縣市級甚至鄉鎮)。

雖然完美、暢遊等等多家已經拓展海外市場多年,但從營收方面來看,效果仍不理想:幾家在海外市場的主要收入來自東南亞等地緣和文化接近的區域,歐美市場對國內主流的劍俠題材接受度偏低,很難形成影響力,黏著度低,營收自然不理想。

海外走的很艱難,次級渠道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通路。雖然巨人這一出幾天便被叫停的「網遊下鄉」在大多數人看來有點行為藝術,炒作成分居多。但其實不需多久,渠道下沉都將會被納入各家遊戲公司重點考慮的範疇。

資本市場:私有化、上市門檻和密集投資

代表事件:盛大私有化退市、5173上市受阻、騰訊年內投資近百億、九城投資CrowdStar、完美收購Cryptic Studios等

解讀:資本市場開始對遊戲概念說「No」:不算以「兒童在線娛樂」(非兒童遊戲)概念流血上市的淘米,年內再無國內遊戲公司成功IPO,遊戲虛擬物品交易平台5173更是在臨門一腳時受阻。

進門難,而已經進門的公司日子也不好過——低估值、低成交量表現出資本市場的熱情轉移,這份冷淡甚至讓盛大決定私有化退市(其中也包含因「集團折扣」現象希望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因素)。不過盛大產品線龐雜,可拆分上市的業務較多,私有化並不會被其他公司效仿。

除了估值低,遊戲公司另一個普遍共性是:離現金流近,現金儲備金額巨大。巨人選擇了分工,網易回購股票,騰訊、完美、九城等則選擇用賬面現金投資 ——騰訊僅今年用於投資的現金支出高達百億,超過其年內經營現金流入(註:除股權投資,投資現金支出還包括土地、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投入)。

行業現狀:洗牌與自我救贖

代表事件:金山換帥及子公司MBO、聯游合股防止退市、久游裁員及數款遊戲停運、頁游開發商爍洲破產清算

解讀:2010年年底,多家主流遊戲公司被曝裁員、調整,今年上半年也延續了這一局面。在網易、騰訊、盛大等一線公司營收穩步增長、 份額逐漸擴大的同時,一些中小型遊戲公司也步入艱難的轉型期:久游大幅裁員,董事局主席王子傑另起爐灶;上海游趣運營部門整體裁撤,轉型研發外包;資方斷 糧龍游,砍掉研發團隊轉型純代理;爍洲破產清算。

另一些公司則在不同層面開展自救:金山旗下各子公司相繼完成MBO,實現高度自治;空降張宏江、尋回雷軍並引入騰訊作為戰略投資方;聯游幾近退市邊緣,唐駿通過合股拉升股價,避免退市。(李好宇)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35

証劵投資類型 我的相片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html

早前曾有人在 blog (指之前的永不當田雞blog) 內回應我的文章, 問及有關如果原定長線的股票短期暴升數倍, 應否考慮沽售, 我已經對這個問題作出回應, 現希望再長談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總體而言, 証劵買賣投資習慣可分開三大類。第一類是短線型, 他們多不會看價值, 對他們而言, 投資最重要炒時機、炒消息、炒股勢, 他們最關心的不是所投資的公司能賺多少錢或價值是多少, 他們最關心的是有沒有特發事件令這公司股價暴升, 是否盈利超出預期? 是否新興行業? 是否大眾追捧對象? 是否有人出更高價錢買他的股票。這一類投資人的投資周期多是數周、數日、數天、甚至數小時, 他們很喜歡研究技術分析, 追勢及買落後股, 甚至買股票衍生工具及借孖展炒期權。

第二類是中線型, 他們會以一個股票投資人的角度看一間公司的內在價值, 比較它們的現價, 如果有折讓或公司前景理想的話, 他們會投入資金, 直至公司股價回升至高於內在價值時, 喜歡把它沽出套現或換馬, 這一類投資人的投資周期多是數年或數月, 他們很喜歡研究基本分析, 買入折讓股, 到內在價值反映出來後沽出獲利。

第三類是長線型, 他們會用一個生意擁有者的角度看公司價值及前景, 他們同樣會看一間公司的內在價值, 同樣會比較它們的現價, 更關心的是公司的生意是否能夠持續帶來可觀收入, 一旦他們確定了一間值得投資的公司, 他們會投入資金, 並盡可能不會沽出, 希望一直分享公司的回報及增長, 這一類投資人的投資周期多是數年至數十年, 更可能是永遠。

投資哲學是什麼不要緊, 三類型都有立足之地, 更有很多人是三類型的合體, 好像我一直認為是長線型的巴菲特, 在投資中石油這類周期性股票時他的投資哲學是中線型, 同樣令他數年內有十多倍回報, 所以定位是那一類或合併型都不要緊, 但我想帶出的問題是轉型的問題。

有一個比喻, 投資習慣就好比一生的專業。 假設在大學時你是修讀工程的, 誰知畢業那年工程界低迷, 幸好還未正式入行, 於是你做當年最吃香的金融, 做了兩年後, 你又發現會計行業十分吃香, 所以進修了會計課程轉行會計, 後來又發覺保險行業又是十分吃香, 於是又尋找機會轉行保險界, 當然最後你是周身刀, 但無一張刀是利刃。其實投資習慣也是類似的, 每一個投資類型都很有學問, 需要時間浸淫及吸收經驗, 朝秦暮楚的投資習慣到最後只會一張利刃也得不到。

總結我對三大類型的看法:

短線型: 有點像賭博, 曾聽說過在賭場, 如果你懂得記牌技術及高速心算, 調整下注的金額及時機, 會有大約本金7%的回報 (這是一個記億力專家說的), 厲害的短炒型炒家一輩子的回報率應該可以再高一點,但應該絕大部份這類型的投資者在賠錢。

中線型: 像會計師一般看年報, 又像婦女一般精打細算買平貨, 回報可以不錯, 巴菲特的師父 Benjamin Graham 就是用這一型, 運算公司的折讓, 買入數百上千這類的公司, 用機會分散的投資方法, 以他的功力可獲年回報達15%左右。

長線型: 我最愛這一類型, 應該 9成的富豪都是這一個哲學的, 蓋茨的微軟、李嘉誠的長實、四叔的恆基, 巴菲特更不用說, 巴菲特用這哲學做到過往三十年每年平均回報率為23%以上 (近年回報率開始有回軟), 即他的本金升值500倍之多, 可是這類型需要長時間讓複利生效, 對年紀大的投資者未必有可觀回報。

回到 blog 的回應, 如果當初買那支股票時, 以一個生意人的角度去投資的, 現在短期暴升數倍, 是否應該由長線型改為中線型呢? 這個答案讓各位細想一下吧。這個問題實在要思考一下, 不同人就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決定, 就算是一盤生意, 如果有人能出天價買起它的話, 我相信把生意賣掉亦不是壞事。

最不用思考的問題是「長線投資是否已經不行, 應否在金融危機之類的股災前沽貨呢?」還用想? 如果知道股災將至, 當然沽貨, 現金是王。但請想清楚, 永遠不會有人在股災前預知股災, 所謂預知過的什麼「未日博士」都只是好彩估中過一次, 之後他不停說有「雙底衰退」、「第二次金融海潚」、「歐洲貨幣危機一發不可收拾」, 他就這樣不停說了3, 4年, 命中率只能在50%之下。所以看著「倒後鏡」永遠都是容易的, 現在還有朋友說我不妨考慮長線投資, 要是他的話就會在 07年沽出所有股票, 到08年尾知道美國政府救市時再買回股票, 不應跟股票談戀愛, 要高賣低買云云, 說就容易呀, 朋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64

四種類型的公司 紫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ea4df30102e00g.html
   按:這是我看了一本2010年出版的投資類書籍所做的讀書筆記,因公司是動態變化的,所以本文所列舉的公司從2010年至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是好公司不代表今天還是好公司,所以對公司分析應該是動態的持續跟蹤觀察才行,但這不影響本文分析的原理,特此說明。

 

    在《2008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從「利潤與資本投入」 的角度把公司分為三類,並舉喜詩糖果、飛安公司和美國航空公司三個例子進行闡述。巴菲特的核心觀點就是:一個公司為滿足它的成長,對資本的需求是否大幅增長,正好證實它是否能成為一項滿意的投資。

    在此,我們從財務分析的角度入手,將能更好地理解其思想。

    根據晨星公司的做法,我們把淨資產收益率與自由現金流放在一起考慮,就能得到一個盈利能力矩陣。

四种类型的公司

盈利能力矩陣根據淨資產收益率與自由現金流兩個維度,把公司分成四類。

第一象限的公司是偉大的公司:低投入高產出    
第二象限的公司是普通的公司:低投入低產出    
第三象限的公司是糟糕的公司:高投入低產出    
第四象限的公司是優秀的公司:高投入高產出

1、偉大的公司。這類公司往往具有淨資產收益率高,且自由現金流 高的雙高特徵。它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滾動發展而壯大,不會不斷地向股東要錢。典型的例子如茅台、云南白藥和鹽湖鉀肥。貴州茅台具有品牌的經濟護城河,云南白 藥具有專利的經濟護城河,鹽湖鉀肥具有資源優勢的經濟護城河。偉大的公司是天生的贏家,它們的基因中有優異的稟賦,公司的管理層只要不瞎折騰,它們就能成 為「賺錢機器」。貴州茅台把河裡的水賣出幾千幾百元一瓶的價格,是典型的低投入高產出公司。2001年上市,上市前公司淨資產在5億元左右,IPO募資了 22.44億元後再也沒有融資。到2009年7月31日止,它為股東帶來了累計148億元的淨利潤,是融資額的7倍左右。即使在金融危機中,它2008年 的淨利潤也達到40億元,一年的利潤就是原來資本投入的2倍左右。偉大的公司就像貴州茅台那樣,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只要投入本金把「賺錢機器」建成以後, 就能通過自身積累,滾動發展,每年創造出更多的淨利潤。

2、優秀的公司。金地集團也是2001年上市,但它就比茅台遜色了。房地產是資本密 集型產業,金地集團需要不斷地買入土地,建成房子以後才能賺錢。8年以來,金地集團募資了3次,股東共投入了62.46億元,但到2009年7月31日 止,淨利潤只有44億元左右,也就是股東的投入至今還沒回本。這種公司雖然也能創造不錯的利潤,但卻要股東不斷地往公司投錢,所以只能算優秀的公司。又比 如蘇寧電器,公司上市至2009年7月31日止,共融資40.38億元,累計創造淨利潤更高,達56.29億元。而且在股市中,公司往往能高價融資,相比 股份的攤薄,原股東的高價圈錢還是賺了大頭。所以這種通過內生與外延雙輪發展的公司,也是非常值得投資者關注的。

3、普通的公司。普通的公司就像樸實的農民,它們雖然不會老伸手向你要錢,但也不會給你創造驚喜的業績。它們的好處 就是能夠保證股東每年都有比較穩定的「收成」。這類公司往往在公用事業中最常見,譬如,白雲機場、桂冠電力和南海發展。白雲機場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機場,具 有一定的區域壟斷優勢。但起碼有兩個不利因素制約著它的業績。第一,機場的收費標準要通過國家行政部門來審核,而且主要客戶航空公司經常虧損、欠賬。第 二,白雲機場附近有港澳、深圳、珠海、汕頭等眾多機場競爭,分流效應嚴重影響其業績。另外一家普通的公司南海發展,是佛山南海區的水務公司。該公司具有區 域的壟斷優勢,但水務行業往往具有地方行政壁壘,該公司就一直沒能在南海區以外的地方擴張。而且水務行業的收費關係到民生問題,也是被政府嚴格監管的。總 的來說,普通的公司數量比較多,相對容易發現,而且在低估值時買進也能賺到可觀的一筆。如果沒有深厚的投資功力,可以先從投資普通類公司做起。

4、糟糕的公司。西方流行一句笑話,想讓千萬富翁變成百萬富翁,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去經營一家航空公司。糟糕的公司就 是不斷地向股東伸手要錢,卻一事無成。航空業就是天生的「燒錢機器」。巴菲特曾在年報中幽默地說:「航空業從萊特兄弟飛行成功的那天到現在,其所謂的競爭 優勢就被證明純粹子虛烏有。事實上,假如當時有某個富有遠見的資本家在Kitty Hawk(萊特兄弟試飛的地方)的話,他應該把奧維爾.萊特打下來,給他的後輩們幫上一個大忙。」在中國, 航空業也是典型的苦命行業。東方航空1997年上市,到2009年7月31日止募資2次共62.98億元(還不包括在港股和美股發行時的融資額),而11 年半過去了,公司卻累計為股東帶來了高達152億元的虧損。其中,2008年一年就巨虧了140億元左右。航空公司就如「無底洞」,投入多少錢都被吃掉 了,儼然就是一台「燒錢機器」。

總的來說,偉大的公司就像不吃草跑得好的千里馬;優秀的公司就像吃草跑得不錯的馬;普通的公司雖然不吃草但跑得也不好;糟糕的公司就屬於光吃草卻跑不動的馬。

                                                                     

                                                       

 

   PS:截至目前的年報來看,相當多的上市公司現金流堪憂,經營活動現 金流為負值的不在少數,這類自身造血功能低下的公司往往要靠輸血才能生存,和那些自由現金流充裕,活的很滋潤的企業真是冰火兩重天。這也從一個側面感覺流 動性抽緊帶給相當多企業很大的壓力,許多企業會因失血過多而倒閉,只有那些造血功能強的公司才能生存下來,現金流很重要,此言不虛呀!我們投資時必須注 意,排除「只顧著加速,卻忘了油箱沒油」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6

投資人類型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151.html
早前止凡看到有文章把投資人的類別大概分為四類型, 幾有趣, 分享一下。

第一類是投資型, 有錢有財商作投資也。
第二類是儲蓄型, 量入為出地儲蓄也。
第三類是月光族, 月月清也。
第四類是負債型, 月月清不止, 還要負債纍纍。

以上的四個類型, 可以更簡單地從錢財區分, 正、零、負, 容易分辨, 而「正」的還可以細分為有財商及財商不足。如果按 80/20法則, 相信只有 20%的人會在投資型, 而負債型就佔去絕大多數, 就算我在這裡每天發多少文章, 花時間看及會增進財務知識的始終佔少數。

大部份人連「餘錢」都沒有, 還負債纍纍, 怎去理財呢? 其實不只香港有這樣的情況, 世界各地亦然, 傳統教育根本沒有好好教授財務知識, 財務知識不是指會計學、經濟學及財務學, 是真正的個人理財智慧。

還有不少人誤以為會計學、經濟學及財務學等學科的畢業生一定理財了得, 其實不少這幾門學科的畢業生出來工作多年還是負債型, 所以這幾門學識不足以救駕。在某行業工作又有否財商呢? 曾經有太太們話跟某某的兒子炒股就一定賺, 原因是他在銀行工作的, 聽到這些概念後我都報以微笑, 結果如何呢? 相信不用詳細交代了。

傳統教育不知怎樣搞的, 不教授財務知識還不止, 更把追求個人財富及相關知識描述得像魔鬼一樣, 為什麼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教授學生的老師大多是真心追求知識, 追求哲學、科學、藝術等, 她們再去教授下一代, 必定視這類知識才是真知識、大道理, 否定只為賺錢的拜金思維, 連財務知識亦被否定。

空穴來風必有因, 這樣的教育體制自然發展出這樣的 80/20結果, 我對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感到出奇。所以我深信寫文章不用太深入, 不用寫出具體財技操作, 只要寫出大道理來, 有新鮮人看到後就能引發他的求知慾, 慢慢學起他從未學過的財務知識來。

其實不只一次看到有文章及書籍把不同人分類, 這裡分了 4類, 有些分了 7類、10類。無論分多少類及如何分類也好, 意義好像不大, 但我多會一面看一面嘗試把自己比較一下, 看看自己的定位。你又在哪一類呢? 而又想成為哪一類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71

我們這個時代的7種創新類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339.html

創新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實話說我其實很難hold住,更難的是在一篇小文章裡說明白這個大道理。但這篇是一個朋友給我出的命題作文,不得不寫,所以就挑戰一下自己吧。

這世界上不存在什麼絕對的好和壞,糖是好東西,但是吃多了牙齒也要壞。創新,在我們這個時代總是一個帶有正面色彩的詞語,大多數人都把創新當作一種無需多想的正面事物去追求,卻其實很少去反思創新——創新是必要的嗎,什麼樣的創新是好的,創新是怎麼發生的?

創新的時代背景

現代人其實已經習慣了「進步強制」的思維方式。當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曾經天真的認為,人類的技術會無限發展下去,總有一天科幻片裡面所描繪的那些未來場景會變成事實。為什麼?因為我們看到我們一直在進步,電腦的CPU越來越快,汽車速度越來越快,城市的建築越來越高,所以我們就很自然的相信進步會一直持續下去。這,就是「進步強制」。

進步強制其實是一種很年輕的思維方式,在人類的整個歷史當中,它充其量只是一個小嬰兒罷了。人類的歷史並非如我們所想那樣,呈現一個線性前進的發展過程,真實的歷史其實呈現出一些無序性。在歐洲,古希臘的哲學是一個高峰,之後1000多年人類的思想都沒有太大的發展,進入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然後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復興的是什麼?就是古希臘、古羅馬的文藝,這說明在1000多年後的後人看來,前人的思想依然是一座高峰。

在那樣的時代裡,創新其實並非是必須的,因為整個時代的變化很小,甚至沒有變化,所以傳承其實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搞創新,那你就會成為異類,你就無法被社會所包容,在那個時候創新估計就不是一個什麼有正面色彩的詞彙吧。

而生活在工業革命後時代的我們,一個人一輩子所經歷過的變化可能比之前幾代人經歷的都多,所以在我們這個時代,創新才成為一種必要,才成為大多數人視為普世價值的一種東西。即便如此,創新也是需要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它也是有很多不同的類型的。

創新的7種類型

經過一番搜腸刮肚,我把我所能想到的創新大致歸結為以下這7種主要類型,肯定不全面,但目前只能想到這麼多了,歡迎大家來幫我進行補充。

1、開拓式創新——開拓式創新是最有價值、也最有難度的一種創新,這種創新所創造的事物是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是全新的,並且對於歷史進程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往往伴隨著天才人物的靈光乍現,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牛頓開創的經典物理學,愛因斯坦開創的相對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喬布斯發明的個人電腦、iPhone,製藥公司發明新藥,等等。

2、升級式創新——開拓式創新固然重要,但我們也聽說過「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這句話,我們也看到很多開拓者沒有賺到錢、模仿者賺了個盆滿缽滿的例子。比如說福特並不是汽車的發明者,但福特卻靠T型車成為了當年的美國首富,比爾·蓋茨雖然不是圖形化操作系統的發明者(圖形化最早的發明者是施樂公司、最早的商用者是蘋果),但他的windows卻幾乎統治了個人電腦。升級式創新其實非常重要,因為早期產品往往是比較粗糙的,而且往往是價格昂貴的,升級式創新起到了完善產品、降低門檻的作用,因此他們同樣值得尊敬。

3、差異化創新——大概10年前,定位理論開始風靡於營銷界,頗有營銷就定於定位、定位就等於營銷的感覺。其實,定位理論所適合的,只是差異化創新這個領域。差異化的例子估計大家隨便就可以舉出來一大堆,比如說專門給老人使用的手機,專門定位於辦公的thinkpad筆記本,專門用來越野的Jeep車,專門用來約炮的陌陌……差異化創新應該是最常見的一種創新模式,它是由消費者驅動的創新模式。

4、組合式創新——要理解什麼是組合式創新,想想瑞士軍刀就明白了。當我們給一個拖拉機裝上一門大砲的時候,我們就得到了一輛坦克。當我們給手機裝上攝像頭的時候,我們就有了「掃一掃」的可能性。當我們給眼鏡裝上小電腦,它就成了google glass。當我們給牙刷裝上發動機,他就成了電動牙刷。組合式創新同樣是一種常見的創新模式,它依賴的不是技術進步,而是對於新需求的敏銳洞察。

5、移植式創新——所謂移植式創新,就是把在A領域所使用的技術或模式,移植到看似沒有關聯的B領域,從而創造出新的產品或模式。例如,吉列在剃鬚刀領域發明了「刀架+刀片」的模式,把重複購買率低的刀架以極低的利潤出售,提高市場佔有率,然後再通過出售重複購買率很高的刀片來賺錢。亞馬遜的kindle在策略上和吉列簡直如出一轍,它以極低的利潤率出售kindle,基本上沒有在硬件上賺到多少錢,但是kindle的普及帶動了電子書的銷售,總體來看亞馬遜還是賺到的。在電子書項目上,亞馬遜沒有學習紙質書的商業模式,反而學習了剃鬚刀的商業模式,這就是移植式創新。移植式創新依賴的是對於商業模式本質的理解。

6、精神式創新——在大部分發展到成熟階段的行業當中,不要說開拓式創新、升級式創新的機會沒有了,就連差異化創新的機會也沒有什麼空間,這時候可能你僅僅能夠依賴的就是精神式創新了,你只能通過取得人們在情感、文化、價值觀層面的共鳴來實現創新。如果你的消費者消費你是因為可以通過你向外界傳遞出自己的價值主張,比如說通過開牧馬人標榜自己很man、通過穿無印良品來標榜自己很小資、通過去西藏旅行來標榜自己很文藝,那麼你就成功了。不過精神式創新是一道宅門,因為真正具有價值觀輸出能力的企業並不多。

7、破壞式創新——可能很多人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和傻瓜理論,因為他會把你拉到和他一樣的水平線上,然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你。」破壞式創新就是這樣一種創新,行業的新進入者相對於行業領先者,唯一的優勢就是他沒有什麼東西好失去,所以他就可以制定新的、帶有破壞性的行業規則,然後把你拉到和他一樣的水平線上面,再用他的經驗打敗你。當年淘寶打易趣,易趣是跟商家收取上架費的,交易也要收佣金,而淘寶作為後來者直接打出免費牌,一下子就把商家給吸引過去了,這就是典型的破壞式創新案例。

創新是如何產生的?

創新一定是依賴於創意的,這毫無疑問,但僅僅依賴於創意,對於創新肯定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好比說,投資一定是要有一定的資本,但是你僅僅有資本肯定是不夠的。

對於創新來說,第一位的要素還是能夠把當下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當中,看到大勢往哪個方向發展,這就是我一直所提倡的「浪潮之巔」理論。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選擇,選擇的方向太多,就會令人無所適從。看清大勢的作用是你可以把90%的選項排除掉,把你有限的那一點創意資源投入到10%的選項裡,這就等於增加了你的創新成功率。因為我判斷我們的時代正在走向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時代,因此我很願意在這個方向上賭一把,賭未來的企業會採取開放的社會化協作工作方式,替代現有的封閉式工作方式。

第二位的,則是看到你在行業當中的位置。大部分人的命運可能是給定的,由於某種機緣巧合的原因而進入到了某個行業,那麼你就要對於行業的格局足夠瞭解,然後清楚的判斷自己在行業當中所處的位置。如果你是領先者,那麼你可能只要「守正」就夠了,就不需要「出奇」了,這個時候創新可能不是特別必要的事情。如果你是追隨者,那麼你可以選擇升級式、差異化、組合式、精神式、移植式等創新方式。如果你是新進入者,那麼你甚至可以採用破壞式創新策略。

我們看到,蘋果這幾年就從一個銳意創新的進取者變成了小心翼翼的保守者,估計也和它目前所處的市場地位有很大關係。而跟隨者三星則敢於推出5吋以上的巨屏手機,差異化出來一個新的細分市場。接下來國產手機廠商們作為破壞者,把巨屏手機的價位從4000多直接降到了3000以內,甚至有些新生品牌降到了1500元以內,這又讓三星也變得很難受。

在汽車市場裡,Jeep採取了激進的「升級+差異化」策略,通過配置9速變速箱(相當於智能手機上8核的概念)這種當前最先進的技術來提高自身的科技感,然後通過外觀設計的大膽轉變把自己從單純的越野車品牌扭轉到城市SUV的定位上,這也是結合自身所處的行業位置而選擇的創新策略。

第三,創新需要有一個開放的土壤才能產生。我們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某個公司的老闆發現創新很重要,於是就成立了「XX研發中心」、「XX研究院」、「戰略部」專門負責創新工作,有些可能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但是卻組織召開很多「XX創新工作會議」、「XX頭腦風暴」,但他們往往都是無功而返。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創新並非某種專業技能,它的來源非常複雜,有可能是第一線的銷售、客服人員發現了創新機會,有可能是市場部門發現了創新機會,有可能是研發部門發現了創新機會,如果單純依賴於某個「創新部門」,則會抹殺其他員工創新的可能性。

創新依賴的是群體智慧,要實現創新,就必須具備能夠激發群體智慧的開放土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10

泡沫化溯源:各種故事類型的擊鼓傳花

http://www.yicai.com/news/2013/10/3038147.html
邊是創業板指數創歷史新高之聲不絕於耳,一邊是對創業板業績無起色的擔憂,創業板已經陷入了從高估值到嚴重泡沫化的階段。昨日,創業板收報1415.83點,盤中的1418.48點,再創歷史新高,年初至今上漲98.33%。同時創新高的還有創業板整體估值,創業板平均市盈率63.02倍。

對投資者而言,創業板的高估值不能視而不見,但在專業投資者看來,「指數的漲跌與我無關,我只是跟著市場熱點跑。」——這話出自廣東銀基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顏振皇之口,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做投資的他代表了一部分交易員的觀點。

在籌碼有限的情況下,越漲越買,追漲的人越多,又導致了更迅猛的上漲。局部的資金富集效應之下,A股主板股票波瀾不興,創業板卻脫韁而去。

量小資金多

據Wind數據,創業板的總市值為1.53萬億,自由流通市值為6387.69億元。截至今年9月份,滬市總市值為15.41萬億,流通市值為13.86萬億。兩者相較之下,創業板只能稱為「迷你板」,其流通市值連滬市的5%都不到。然而這很小的一部分,卻造就了讓主板以及中小板眼紅的戰績。

賺錢效應在哪裡,資金就湧向哪裡,以至於創業板不斷創出新高。原因在於市場的熱點卻跟創業板個股密切相關。而炒作資金總是跟著政策在跑——經濟領域的改革著眼於調整結構,淘汰、整合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讓新興行業發揮更大的作用,創業板股票多是電子、傳媒、遊戲、通訊等新興產業

除了資金的行為,創業板其他方面可謂乏善可陳。基本面上,355家公司中期業績平均淨利潤增長僅在2%左右。2%的平均增長是否能支撐98%的漲幅?答案顯而易見。

作為市場參與者之一的顏振皇,針對不匹配的風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創業板風險肯定有,市場的反應只能說明風險積聚得還不夠。」他也同意上漲的邏輯大概源於兩點:一是主板沒什麼題材給市場活躍資金逐利,小容量的創業板容易水漲船高。

一個明顯的變化發生在上海自貿區概念股活躍期間,滬市走勢明顯比創業板強,分時圖上黃白線分離情況非常明顯,因此市場上總在討論二八轉換,但長假回歸後,主板的風頭再次被創業板所搶。

網絡股泡沫再演?

顏振皇認為另一個讓投資者忽視風險的原因是心理暗示。

「美國納斯達克指數1991年~2000年期間,由487點上漲到5132點,然後才產生科技網絡股的泡沫。而我們從585點到目前才1418點。」他這樣說。數據和心理上的對比放大了投資者對風險的容忍度,「這些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到創業板指數不斷創出新高,卻不斷去追的心理原因。」

在他看來,創業板的炒作已經和業績、市盈率無關,市場炒的是前景預期和新鮮感。在新鮮感的催化下,如中青寶(300052.SZ)、天舟文化(300148.SZ)這一類的牛股不斷湧現。中青寶年初至今累計漲幅758.97%,市盈率達到357.42倍;天舟文化上漲396.71%,市盈率452.44倍。

一個更明顯的變化是,機構開始撤離這些前期已經炒高的股票。中青寶在今年中報中,儘管持有該股的機構從13家上升到15家,但仍舊被機構減持363萬股。總體來說,機構在創業板中的行為相對還算理性,大部分機構都購買了諸如碧水源(300070.SZ)、華誼兄弟(300027.SZ)等大市值、流通股本較大的股票,而流通股本較少的股票,機構卻較少涉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96

【迷影網】從編劇的角度閒扯商業類型片製造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440

把一個陰謀做成懸念,加點不用講求邏輯的情節和三十分鐘動作戲就是這部《金剛狼2》,好在老外喜歡折騰點主題出來。X戰警和番外篇都是讓變異人集體秀特意功能,這次就剩一隻挨揍的金剛狼,加點未來感的道具,來場高速打鬥,做個機械戰甲,就是僅剩的看點了,哦,還有狼叔的好身材,很盡本分的賣肉。

看完了《金剛狼2》,很想談談商業片類型片的製作規律。

做商業類型片不是什麼神秘的難事,不過這類片子需要很強的工業屬性,需要嚴格按照工業化的製造流程,要有優秀的製造團隊,當然還必須有一定的錢。從編劇的角度談類型片製造,很容易讓大家看清類型片的製作規律。

好萊塢的類型片永遠是那套起承轉合的結構,刻板到幾乎是按照時間點剪輯,就是到了某一個時間點附近,必須是某一個必須的戲劇時刻。當然這種「刻板」不是壞事,它讓這類電影可以量產,可以被工業化製造。無論編劇換成誰,你的發揮空間就是在有限的範圍內,你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在有限的創作範圍內盡本分。

我們可以隨便找個好萊塢大片為例,比如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殭屍世界大戰》,第一個情節點之前是逃亡,第二個情節點之後是實驗室找解藥。哦,順便提一下情節點,指在電影或電視劇的編劇術語中特指一件事變或事件,它被緊緊織入故事之中,並把故事轉向另一方向。如果一部電影的時長是120分鐘,第一個情節點出現的位置是25分鐘到28分鐘之間,第二個在85分鐘到90分鐘之間。於是一部電影被分成了三幕,也可說是四部分,也就是之前提到的起承轉合。

對於編劇的製作流程而言,這又是可以再細化的。雖然編劇的工作方式因人而異,但不少成熟的編劇還是喜歡分開製造,比如電影前3分鐘你要讓人物出場,前10分鐘你要來一場情緒緊張的戲份,20分鐘前後你必須開始另一輪調度觀影情緒的戲份,接著的情節點事件將故事引入到另一個階段。通常第30分鐘至60分鐘之間需要三個不用規模太大的戲劇性時刻,一般情況是在鋪墊之後即將來臨的動作戲;從第60分鐘至第85分鐘之間一般需要兩個大規模戲劇性場景,每一個差不多需要持續10分鐘左右,這也是高潮衝刺前的觀影情緒小規模爆發。第二個情節點之後,也就是最後半小時就是高潮時刻,也就是所謂的製造視覺奇觀了,一般情況下有錢的燒錢沒錢的就燒腦,至於怎麼燒,怎麼能燒的精彩,就要看編劇了。你像《X戰警:第一課》那樣讓導彈掉頭航空母艦升空可以,你像《殭屍世界大戰》那樣讓主角猶如神祇般殭屍群中過也夠神奇。

當然這其間的剪輯時間點規律還會分的更細,如果你比較有興趣,可以隨便找幾部好萊塢大片對照的時間軸仔細研究一下模式化的剪輯時間點。雖然文藝片有時候也會為了觀眾的觀影著想這麼剪輯,比如《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但我還是建議你看好萊塢電影,比如《黑洞頻率》《超時空接觸》《空中監獄》等等,我一直覺得這些電影應該拿來當編劇專業的教材。

工業屬性越強的電影,編劇的發揮餘地就越少,但是這個限制不是壞事,在這裡應該是越限制越自由,這要求你必須深知自己的劇本是什麼,將來什麼樣的觀眾會去看它,於是你就要儘可能的去盡本分,去取悅你的未來觀眾。如果你是《速度與激情5》,你就飆完各種車,再飆坦克和飛機,如果你是《招魂》,你就在復古的驚悚手法基礎上儘可能的復古,「盡本分」就是要想方設法發揮某種類型片的長處,努力的讓觀眾爽。

當然很多時候,類型片的製作容易讓編劇們進入誤區,以為就是簡單的燒錢和高潮製造,比如說第60分鐘至90分鐘需要兩場調動情緒的場景嘛,一般情況再細分就是第60分鐘至70分鐘,第75分鐘至第85分鐘,比如《驚天魔盜團》裡這倆時間點直接的街頭逃亡和公路追車。確實緊張了,但也沒什麼新鮮的,此類「沒什麼新鮮的」,韓國電影最擅長,但凡驚悚犯罪題材,只要臨近結尾高潮時刻就是男主角和大反派肉搏,永遠的肉搏,你可以隨便找一部看看。

有些編劇以為加上追車、肉搏、跑酷、爆破之類的戲份就行了,只對了一半吧。詹姆斯•莫納科(James Monaco)在《怎樣看電影》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好萊塢類型片中,觀眾熟悉的基本元素一再被使用,人們的樂趣在於觀察那些基本元素在『這一部』影片裡將如何表現。」確實東西就那麼多,所以說關鍵是你要知道怎樣盡本分。

這種類型片製造的寫法會讓很多編劇同行鄙視,看上去不像一個搞藝術的,就像一個滿腦子都是斤斤計較於如何生產的監工,按模具造產品。優秀的編劇,就算嚴重按照這套商業製造模式去寫,也會有《黑暗騎士》《普羅米修斯》那樣的經典。還是那個關於電影的商品屬性和文化屬性的老生常談的問題,你最好還是先考慮一下你的類型片屬性、你的主題價值觀和你的故事吧,打磨好你的故事更重要。

這種工業化的劇本製造,將劇本拆分製造打磨的寫法通常情況下適合商業類型片,製造的階段綜合考量投資和手頭資源,在資源允許的範圍任意發揮。當劇本被成塊狀分開,如何打磨,製作亮點,就是所有工作了。無論你的寫作習慣如何,無論你怎麼寫,被套進了類型片的模式,你都要按照規則去寫,就算你逃過了劇本階段,後期的剪輯一樣可以把手頭的素材塞進類型片模式的模子裡。所以建議寫商業爆米花電影的編劇們不妨去研究一下剪輯的時間點,反正套路不難,難的是需要編劇有好的品位、直覺、經驗和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