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內幕! 被拍賣的學生

2015-07-06  TCW

夏天,又到驪歌輕唱的季節。

當五萬四千多名私立科大畢業生丟學士帽慶祝時,眼前的現實是,當中許多人將面臨畢業即失業、或只領二十二K最低薪的窘境。

另方面,卻有一批高中職畢業生,在大批「教授業務員」鼓吹下,將步上這群畢業學長姊後塵。從五月到八月,這些教授業務員深入高中職校園,忙著招生「拉客」。現在,台灣大專院校有史以來最離譜的招生情節,正在檯面下演出!

目前台灣共有一百五十九所大專院校,其中私校占了九十五所,據教育部規畫,從民國一○五學年度到一一二學年度,八年間將退場(編按:指該年度停止招收任何級別的學生)六十所,而學界預估,其中九成是私立科大,尤以中南部最嚴重。

加上,明年遇到屬虎學生升大學,相較今年九月大一新生人數,將一口氣少約兩萬人,等於短缺了約十分之一。教育部長吳思華預估,光是明年,就可能有二十所學校退場,「一○五教育大限」警鐘,倒數計時。

明年,可能是大學倒閉潮最嚴重的一年。市場急縮,原本就已是招生紅海的大學校園,成了光怪陸離的「人肉交易市場」。

「『綁樁』最有效就是(高職)校長!」走訪二十多所高職、科大校長,他們不約而同說。

一位四十多歲的教授向本刊透露實情。他曾擔任新北市某後段班私立科大副校長,見識過搶學生的招數,「就是賣人頭!」他感慨的說,因為看不下去,兩年前離職,轉至國立科大擔任教授。以下是他第一人稱告白:

紙袋包錢「買」學生

綁標最有效的,就是綁高職校長,方法最好就是錢,直接暗示科大:一年送你們90個學生,我拿一百萬不為過吧!

早在七、八年前,「教授業務員」已經很普遍,今年特別兇,因為大限來了,明年就會見真章!起步早的學校,早就綁標綁死了。

跟經營公司一樣,招生,沒有什麼道德問題,惡劣的是不擇手段。

綁標最有效的,就是綁(高職)校長,一級綁一級。高職端老師都聽校長的話,校長說,這個科大可入班宣導、那個科大不行,沒有高職老師敢違背,一違背,隔年就拿不到聘書。

方法最好就是錢(用手勢比出錢的形狀)!當面給,不簽收,直接包在牛皮紙袋放在辦公桌上!

我還記得第一次到高職招生,教授到每班宣導,我們到校長室。那位高職校長直接暗示:「我一年送給你們九十個學生,一個一年學費十萬,就有九百萬,四年也有個三千六百萬,我拿個一百萬,也不為過吧!」當然,這要回去問董事長同不同意,願不願意出這個錢。但大部分都同意!

他(高職校長)就是跟你保證。那時我也很好奇,他憑什麼保證?這麼新奇!但真的,他說多少就是多少,談好幾個人頭,九月入學真的就幾個,差距不到一、兩個。

學校把孩子的信任當成籌碼,所以每個學校綁樁綁得很凶!

當然,也有教授不願意。剛到任時,就有一位教授直接嗆校長,教學已經很辛苦,還要做研究,規定週一到週五綁在學校,招生是利用晚上和假日。他嗆話說:我還有家庭啊!我就說:每個人都有家庭啊,不是只有你自己!

適者生存啊,少子化下,私校經營越來越困難,私立科大由董事會管轄,當然以賺錢為目的,心態不一樣。

沒辦法,沒有收入,發不出薪水。一個學生一年學雜費是十萬,私校主要收入就是學生的學雜費,十個學生就可能抵過一年教育部給的補助款,你說私校選哪個?當然是拚命去找人頭。

我也曾茫然過,但董事會和校長對著我說:「肚子都不飽了!(現在)只能先求量,不求質!」生存,是大家最大公約數,(學校、老師和學生)各取所需,但在一片「玩假的」遊戲規則中,這個副校長,我至少可以不幹了!

上述私校副校長的經歷,只是冰山一角。本刊專訪教育部長吳思華,他也面露難色的坦承:「你們說的,我都知道!」

據教育部擬定私立大學退場四項指標,包括:學生不滿三千人且近兩年新生註冊率低於六成、校務評鑑未過、長期積欠教職員薪水、具掏空校產或買賣董事席位等違 法事實,只要符合一項,將專案輔導,限期內無法改善就解散、整併或轉型退場。目前已有永達技術學院、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停招。

危機迫在眉睫,不只後段班科技大學使盡全力,連中段班大學也加入一級戰場,甚至有教授直言:「只要能呼吸的學生就會收!」

學生,被賣得無聲無息。

不配合「買賣」就丟飯碗

聘任書寫著:「招生活動無故未到者,一次扣三分」教師KPI項目上百項,招生不力還會被解聘。

為何教授願意把招生變成重要工作?因為,這是績效評估中最重要一環,不配合就飯碗不保(編按:本文所指的教授為通稱,包括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等)。

翻開北、中、南三所學生人數不到三千人大學的教師評鑑考核評分表,發現洋洋灑灑考核標準多達百項,教師工作分為教學、輔導、研究、服務四項,其中服務項目中的招生比例達兩成到四成,乍看比例不高,卻是學校是否解聘教師的關鍵。

這是南部一所技術學院,教師評鑑表和聘任書部分內容:

「招生活動無故未到者,一次扣三分。」「日間部研究所、四技及五專學制每生加八分,共同推薦者均分。」

「推薦校內學生參加本校任一入學管道繼續升學(升碩士)每生加三分。」

跟企業KPI一樣,招生不足,則績效不佳,甚至被解聘。為保住飯碗,大家紛紛動員起來。

「錢最有用!校長、私校董事長最好收買,平均一年價碼是五十萬到一百萬。有了校長支持,進班宣導就容易多了。」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不諱言。

「先買校長、接著科主任,最後才是老師,一個人頭(學生)平均一千二百元到兩千元不等,每年結算一次,」華夏科大教師工會會長王順德說。

入班宣導,招數各顯神通。送學生禮物也有分級制,入學機率大者,送禮物最貴有一千元起跳的藍光眼鏡,最便宜的是成本兩元的書籤。

難道學生就這麼容易相信老師,乖乖進入「被安排」的大學?

台東公東高工校長藍振芳說明當地的情況:「北部訊息多,但在東部,學生和家長相信老師,就這麼『捲』了進去。」

雖說現在是網路時代,但資訊仍有城鄉差距,許多中南部、東部的學生與家長,資訊相對不足,升學規畫很依賴校方建議,正因如此,私校才有上下其手的空間。

教授臉書買曝光率

臉書上大剌剌寫著:我今年招生名額是十個,如果有學生要來念,請報上我的名字,算在我的「業績」裡!

高中職打點好了,接下來,就是教授的個別能力。「靠學長姊、教師間人情,」一位私立科大校長說得坦白。

教授們何以忍受這遊戲規則?「三十五歲上下的教授最可憐,不想丟了教職,只能配合。」陳政亮觀察。

有一間私校教師聯合作戰,運用高中職學生高度依賴網路的行為,共同成立臉書,一個月只要付十元廣告費用給臉書,就可以把招生訊息推到前頭。這種手法如同上Google買關鍵字,花小錢讓更多人看見。

更甚者,在東部一位教師大剌剌的在自己的臉書上寫著:「我今年招生名額是十個,如果有學生要來念,請報上我的名字,算在我的『業績』裡!」

對一所學校來說,學費是最大宗收入來源,一名私大學生一年學費十萬,收一千名就一億元,足以讓學校繼續運作。

話術呼嚨「保證直升」

老師說直升念某校的美容美髮科,保證直升實踐大學,其實,實踐大學根本沒有美容美髮科系。

「招生早是老師評鑑一環!」採訪全台超過三十位校長、老師,都異口同聲這麼說。一所位於台南的學校,為了搶學生,從南投、彰化到台南,方圓一百公里內都成了老師的「戰區」。就跟保險業務員拚業績一樣,教學外,還要「全台走透透」!

對於弱勢家長和學生來說,免學費吸引力很大。有些國中老師收受「好處」,告訴學生,升高中免學費,還保證升大學。「孩子對我說:老師說可以直升念某某學校的美容美髮科,保證直升實踐大學,」一位台北市國中家長會長透露。

但這類老師沒說的是,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念高中三年就是免學費,且原本台灣的大專院校提供的招生名額,就比高中職畢業生多出逾六萬人,大學錄取率是一○○%,只要有升學意願,念任何一所高中職畢業,都可以保證升大學。

此外,其實實踐大學根本沒有美容美髮科系,而是推廣部產學合作班,那是一個沒有學位證書、任何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念的收費課程。記者致電該單位,對方坦言該美容美髮收費課程沒有學位,並提醒學生小心受騙。

其實,學校積極招生、宣傳,在各國行之有年,並無不妥。不過,若學校放錯重點,以招生為主、教學為輔,誤導學生以謀私利,就形同欺騙。那麼,受損的不只是學生的金錢與光陰,更是整個國家競爭力的向下沉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