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9 14:24 編輯 中國A股策略:把握中國增長契機,埋伏深港通標的 作者:楊靈修,浦延傑,許惠惠 深港通預期在今年下半年啟動 在滬港通成功啟動後,深港通開始提上日程。投資者對於可能成為深港通潛在標的公司感興趣,我們認為可能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和滬港通的設計相似,深港通將包含深證100/300指數成份股、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A/H兩地上市個股;另一種選擇是:采用即將擴容的深證綜合指數,包括500只成份股。雖然深港通的具體標的有待監管層決定,但我們認為深港通標的中將包含市值較大、業績較好、處於新興行業並且交易活躍的股票。 為什麽投資深市? 與滬市上市公司不同,大多數深市上市公司為高增長的中小民營企業(2012-14年間,約40%的公司市值翻倍、約15%的公司市值增長2倍)。深市行業分布也比上交所更加多元化,以消費品(占總市值的23%)、IT(占20%)和工業(占18%)等板塊為代表。深市是真正的成長股市場,代表中國向“新經濟”的轉型。 深市為成長型市場,滬市為價值型市場 深圳證交所成立於1991年。近五年來(2009-2014),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1%,高於滬市的18%。目前,深市12個月靜態市盈率為51倍,滬市為18倍。 我們的投資建議 我們看好四大投資主題:1)高成長性;2)A股獨有公司;3)現有QFII投資者所青睞的個股;4)A/H折價公司。我們看好的個股詳見下表1所示。 ![]() 簡介 去年滬港通的成功啟動標誌著向開放A股市場方向邁出的一大步。深港通也被提上日程,我們認為這將進一步擴大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通,加速A股市場國際化。今年兩會期間,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深港通方案設計和技術開發已完成,下半年有望推出。 從交易機制、市場規則、稅務等方面深港通有望與滬港通相似,但深市與滬市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區別,以下將著重討論。 ![]() 1.哪些股票可能成為深港通標的? 深股通的具體標的有待監管層決定。但根據深交所表示,“深港通將采取穩妥起步的總體原則,初期選擇部分市值大、業績優、成交活躍、新興行業為主的創業板股票作為標的,體現深交所服務中小企業和創業創新的發展戰略。”據此,我們認為可能有兩種選擇。 1.1選擇一:滬深300指數+深證100指數+深證300指數成份股 第一個選擇可能是:采用與滬港通相似的方法。滬股通標的選取了上證180,上證380和AH兩地上市的股票,我們預計深港通的具體標的可能選取深證100,深證300,滬深300深圳部分以及AH兩地上市股票。在這種情況下,將有301只深市股票被包括在深港通中,按上市公司數量算占比18%;占市值算,占比47%。 ![]() 1.2選擇二:新擴容的深證綜指 第二個選擇可能是新的深證綜指。最近,證監會宣布會在今年5月將深證綜指成份股數量擴大至500只。考慮到之前僅有40只成份股,這是個非常大的變化。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新成份股能更好地代表深市,而且在各行業的分布也更平衡,比如增加更多在科技、材料和醫療保健板塊的股票。因此,我們認為深港通標的可能選取擴容後的深證綜指成份股。 ![]() 2.為什麽投資深市? 2.1真正的成長股市場 滬市是主板市場,上市公司大多是市值較大的成熟公司,而深市中以中小企業居多,市值大多集中在50-150億元。 ![]() 值得指出的是,深圳的發展歷史決定了它是中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支柱,並在中小企業的集資問題上扮演關鍵角色。2004年,中小企業板設立;2009年,創業板出臺。因此市場不僅包括主板,還有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 ![]()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4年這段時期,共有246家公司的利潤增長了一倍以上(2012年深市共有1393家公司)。深市是真正的成長股市場。市值方面,540家公司的市值增長了一倍(202家的市值增長了兩倍)。 ![]() 在市值翻番(甚至更多)的公司中,占比最高的是工業、IT和可選消費品板塊。 ![]() 2.2板塊結構更多元化 市場結構與上市要求的差異使得深市的公司更多元化。深市大部分都是IT、工業和可選消費品板塊股票,而相比之下,滬市主要集中在金融、工業和能源板塊。 ![]() 2.3代表“新經濟” 眾所周知,中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從投資驅動、能源密集型經濟(舊經濟)轉向消費驅動、環境友好型經濟(新經濟)。 ![]() 深市的公司代表了中國正在轉向的“新經濟”。雖然從規模上說,這些公司仍較小,而且處於發展初期,但他們增長迅速。尤其是創業板,收入和盈利一直在以較快速度增長。 ![]() 2.4投資中國民營企業的機會 最後一點,深市代表著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深市的1648家公司中,只有30%是國企(相比之下滬市國企占比70%)。從自由流通市值看,深市44%的市值是可交易的(滬市為31%)。投資深市就獲得了投資中國民營企業的機會。 ![]() 3.公募基金已提升深市倉位及影響力 眾所周知,A股市場由散戶主導。但從絕對定價權的角度而言,企業法人在滬市可交易股票中占比最大,而且是機構投資者中的最大股東。特別是在並購活動中(國企改革中的資產剝離或重組),這些企業法人(或其背後的政府實體)擁有絕對定價權。 ![]() 深市的情況有所不同。民營企業家(或者企業主)掌握多數股權。不過,除了民營企業主,本土公募基金在深市的影響力比其他機構投資者大得多,特別是對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來說。因此一旦深港通開閘,外國投資者將面對更多的公募基金經理。 ![]() 出於上述原因,深市的交投更活躍,換手率和估值水平也高於滬市。 ![]() 4.QFII在買哪些股票? 外國投資者青睞哪些股票?QFII持股(2014年底時)數據顯示,消費、醫療及TMT股票是最受外國投資者青睞的板塊。 ![]() 5.投資建議 5.1高成長性–深市是真正的成長股市場,擁有各種高成長企業。投資者可以選擇基本面良好、估值較低的個股,把握未來3-5年中國增長契機。在瑞銀證券覆蓋的個股中,我們看好碧水源(300070)、深圳機場(000089)、東富龍(300171)和索菲亞(002572); 5.2A股獨有板塊–與滬港通相似,深港通將令外資得以進入中國市場獨有的子板塊。A股市場白酒、醫療保健、傳媒娛樂的比例較高,這些行業的公司具有稀缺性價值。在瑞銀證券覆蓋的個股中,我們看好洋河股份(002304)、華誼兄弟(300027)和藍色光標(300058); 5.3QFII青睞的個股–根據滬港通交投最活躍的個股情況,外國投資者的買盤集中在金融、房地產、資本品等幾個板塊,這與目前QFII的偏好一致。深港通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投資他們所看好個股的另一渠道。在瑞銀證券覆蓋的個股中,我們看好雲南白藥(000538)和美的集團(000333); 5.4A/H折價股–深市共有17只A/H兩地上市個股(遠少於滬市的69只),其中大多數已經比其相應的H股更昂貴。在瑞銀證券覆蓋的個股中,我們看好萬科A(000002)。 ![]() ![]() ![]() ![]() ![]() ![]() 來源:瑞銀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