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商行老三 讓壽險版圖連賺七年

2013-07-15  TCW
 
 

 

「可不可以,照片放小一點,像郵票這樣大,或者,不要放最好。」說這話的,是三商美邦人壽副董事長陳翔玠。

這是三商美邦人壽低調上市六個月後,首度接受《商業周刊》專訪,陳翔玠卻在拍照時,提出這樣的要求。

根據中華徵信所二○一二年「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三商集團在傳統產業總資產排名第六,在統一、裕隆、長榮等集團之前,這個家族低調到鮮少在媒體曝光,卻能在總資產上贏過許多知名大型企業集團,靠的就是資產高達六千三百億元的三商美邦人壽。

為三商集團操盤三商美邦的,正是三商陳家四兄弟中,排行老三、現年四十二歲的陳翔玠。

他最大的戰功,就是在二○○八年,當國內七家上市壽險公司合計大虧六百五十四億元時,三商美邦卻逆勢賺進二十億七千三百萬元,是國內極少數躲過金融風暴的金融業。

他低調老成不碰包裝過度的產品

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史登(Stern)商學院,曾待過高盛香港資產管理公司的陳翔玠,是陳家四兄弟中,唯一一個金融背景出身。因此當他父親,三商行創辦人陳河東成立三商美邦後,陳翔玠就注定成為三商集團金融事業的主角。

走進他的辦公室,沒有任何奢華擺飾,只有他的雙胞胎弟弟陳翔玢送的一組音響,二十七歲就進入三商美邦,從投資長做起,陳翔玠負責三商美邦的資產配置和投資,他能讓三商美邦在金融海嘯時逆勢獲利,關鍵在他低調、老成的個性。

二○○四年後,開始出現許多複雜的結構型金融商品。當時國內曾有一位大型壽險投資長的名言是:「沒有一二%報酬率的商品不要來找我。」出身高盛的陳翔玠回憶,相當熟悉投資銀行做法的他,卻決定對這些金融商品說「不」。

當時的結構型金融商品,報酬率動輒兩位數起跳,「當時也有人質疑我,為什麼這麼好的東西不投資?」不到三十歲就管理上千億資產,理當血氣方剛、追求高報酬率的陳翔玠說:「那些經過層層財務包裝的金融商品,還是少碰為妙。」

沒被報酬率沖昏頭的他說,投資銀行兜售的短期結構型商品,與保險公司長期穩健獲利的目標不符。而且學財務的他,直覺那些提供高報酬的結構型商品「看來不合理」。

事後證明,年紀輕輕,卻作風保守,陳翔玠的決定是對的。當時國內上市的大型壽險公司,○八年全部栽在這些結構型金融商品上,過去完全不碰這些包著糖衣的毒藥,讓三商美邦倖免於次貸風暴的大禍,更創下連續七年獲利紀錄。

他不亂衝刺續約優於新約,壓低風險

三商美邦人壽總經理孟嘉仁指出,陳翔玠進三商美邦時,還不到三十歲,副總每個年紀都比他大。壽險的營運細節相當複雜,許多家族企業第二代通常教育背景好、學財務,往往對營運不感興趣,但陳翔玠卻不同,他一路從投資長,到出任策略長、風控長及財務長等職務,是國內壽險公司中歷練最完整的第二代接班人。

這種穩紮穩打的經營風格,也體現在三商美邦的業務發展上。當壽險龍頭紛紛衝刺新契約保費收入(FYP),陳翔玠卻堅持三商美邦不以衝高新契約保費收入為目標,而是更看重「續年度保費」的表現。

陳翔玠形容,新契約保費收入「就像口香糖,泡泡吹很大,但吐出來一小片。」

衝刺保費,只是數字漂亮,反而會造成資金運用上的負擔。

這種作風,就像陳翔玠的個性,低調、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不買看不懂的商品,也不像同業為了搶市占,一窩蜂的衝刺最容易讓壽險公司陷入虧損困境的新契約保費競賽中。

隨著三商美邦搶先南山人壽,成為台股過去十五年來,唯一一家上市的壽險公司,未來三商集團在國內傳產集團的總資產排名中,能從第六名再往前推進多少名次?就看陳翔玠能將三商集團的旗艦企業,三商美邦做到多大。

【延伸閱讀】再娶三商美邦,陳家大賺三十億

金融海嘯之後,外資壽險紛紛撤離台灣,把公司低價賣給本地金控。原本和美國萬通金融集團(MassMutual)合資的三商集團,則順勢從美國萬通金融手中買回三商美邦股權,結果反而大賺三十億元。

三商人壽在二○○一年三月,與萬通金融集團策略聯盟,以新台幣四十四億二千萬元讓出三八%股權予萬通金融。九年以後,也就是二○一○年,萬通金融決定退出台灣市場,三商集團接手萬通金融所持有的三九.○一%股權,以每股約七.五四元買回,總交易金額約新台幣三十億元。

如今,以三商美邦股價十五.四五元來看,當初三商陳家買回的近四成股權,已增值一○四%,帳面獲利約三十億元,投資報酬率優異。不僅如此,透過與萬通金融的策略聯盟,也讓三商美邦的體質變得更好,如今總資產躋身台灣第六大壽險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81

操作口訣 靠自營商買賣技法 謝晨彥享快意人生 練就技、籌、財、策四字訣 每年穩賺七位數

2015-04-13  TWM
 
 

 

台北社區大學人氣名師謝晨彥,每年靠著股票自營操作,穩定賺進七位數。

他將過去在券商自營部學到的操作技法,成功複製到個人日常操作上,創造穩定報酬,簡單歸納其中要訣,就在四個字|| 技、籌、財、策。

撰文‧歐陽善玲

「若要比喻,自營商操作模式,就像靈活的游擊兵;股價還未發動前,嗅覺敏銳、高竿的人會慢慢買進,一旦個股發動攻擊,追價買進也會相當迅速。且所有射擊動作,都必須瞄準後再發射,絕不能輕易浪費子彈,否則很快就會連拿槍的資格都喪失。」台北社區大學人氣名師謝晨彥,每年靠著股票自營操作,穩定賺進七位數;上午操盤,下午講課,閒暇時寫書,周末假日騎著帥氣的哈雷機車遊山玩水,五年下來,能將興趣與工作完美結合,羨煞不少人。這樣怡然自得、生活無虞的背後,正是嚴格專業的券商自營部訓練出來的成果。

「二○一○年,我在自營部負責期貨選擇權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並參與股票研究。」謝晨彥回憶,雖然在券商自營部只有一年多,但從中學到的操盤經驗與「眉角」,卻成為日後維持「大賺小賠」的關鍵。

深刻體會 在極小風險下追求最大利潤經過自營部洗禮,讓他體會三件事,那就是產業分析、分散投資及嚴格停損;前一項,決定投資獲利大小,後兩項,則與風險控制能力有關。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極小的風險下,追求最大利潤;而這也正是一般投資人不斷提升、自我修鍊的目標。

「過去,在自營部能夠一戰成名的,都是產業嗅覺靈敏,能搶先卡位布局的人。重視產業基本面及發展,也是自營部操作的重要原則。」謝晨彥說,不要看自營商平常好像都在短線交易,當市場不安時,要能看出眼前不好只是假象,甚至深入分析,挖掘出基本面轉好的產業,才是大賺背後的真本事。

他舉例,一三年金融股獲利大爆發,當時對金融產業掌握較好的自營商,早在獲利數字出爐前,就已預先布局,等到一四年財報公布,成績確實亮麗,不過股價卻在之前就已反映完畢。對看到獲利才準備進場的投資人來說,都為時已晚。

紀律操作 分散投資、嚴控停損是最佳寫照至於風險控制部分,「以前做股票,容易看好一檔就集中重押,可能目標設定要買一百張,就一次買進。不懂分批進場,也沒有停損觀念。」但受過自營部訓練後,謝晨彥改變交易習性,就算某產業或個股再看好,也不會單買一檔,重視投資組合的分散性。

「自營部除了每天就當日盤勢進行溝通外,每周五下午還會針對各產業及全球概況做分析報告。同時也會檢討當周績效,同事間可看到彼此操作成績,壓力很大。」為避免在檢討會上被「修理」,最佳防衛機制就是嚴格執行停損,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過去操作最難的地方是,明明看好的個股,卻因短期下跌較多,而被迫停損出場。自營部風控要求嚴格,不論是績效掌握或下單額度,都嚴密監視。一切交易都是目標導向,只要個股目標價位一到,就開始調節;或走勢不對,就馬上砍單出場。」在這樣紀律嚴明的操練下,謝晨彥養成習慣,寧可錯過未來獲利可能大爆發的潛力股,也要維持停損機制,一旦個股回跌五%,就忍痛出場、絕不戀棧。

以風險控制為前提,爭取最大投資獲利,也是謝晨彥個人操作最佳寫照。「自營商與基金公司,或其他機構法人最大差異,在績效與分紅、獎金掛鉤,所以個股進出場時機掌握很重要,不像ETF或共同基金,是依照比例及配置進行布局,不必太在意進出時點。也因此,現在養成只做強勢股的操作習慣。」相較過去是一支隊伍,打的是團體戰,如今少了專業分工與機構法人資源,卻因掌握其中訣竅,個人作戰成績也毫不遜色。他簡單歸納其中要訣,就在四個字:「技」、「籌」、「財」、「策」。

「技,就是先從技術面找出突破整理,或形態漂亮的強勢股。」他坦言,技術面一定會先引起大家注意,強勢股代表市場人氣高、夠熱門。在資金簇擁下,投資效率也會提高。簡單確認線形後,再來就要釐清是誰在買股,追蹤「籌」碼;若有外資、投信法人蹤影,投資興趣就會增加。

「法人思惟較好掌握,會買進某檔個股,代表事前一定先經過會議討論,有詳細的研究及拜訪報告,跟著買進風險低。或有特定券商,過去買股票時機都很精準,有高手在裡面,也相當具參考性。」有了法人買進背書,接著就要檢視營收獲利數字是否相稱,或題材面是否具亮點,所謂「財」,除了財報表現外,也有題材性概念。「基本面若由虧轉盈,或月營收、接單量確實逐步成長,股價就不容易只漲兩、三天。以長期獲利保護短線波動方式,也較能參與到大波段行情。」經過以上三步驟檢視,最後決定是否買進,取決於「策」。「當個股利多消息浮出枱面時,股價易漲難跌,此時就必須靠『策』略評估股價基期,本益比太高,就算前三步驟過關,也無法買進。」謝晨彥解釋,股價評價方式,一般以本益比評估。但散戶不像法人,要預估個股獲利不容易,對產業合理本益比也未必有概念,只能以簡單方式,大概抓個區間,在安全範圍內進行操作。

例如大盤長期本益比約在十七、八倍間,可約略抓個區間,以十五倍至二十倍當作可操作範圍。若本益比超過二十倍,就只能拿一部分資金進場,若超過二十五倍,就不要再追高。反之,本益比在十五倍以下可大膽買進,若連十倍都不到,就更應全力布局。

堅守原則 儒鴻一檔獲利逾二○○%依照四字訣操作,最經典的代表作就是紡織股儒鴻。「一一年四月,儒鴻股價只有四十多元時,我就注意到這檔個股,當時股價從最低三十元,上漲超過五成,股價有明顯攻擊力道,吸引市場目光。」接著,謝晨彥觀察籌碼,發現有投信持續買進,增強他的投資興趣,並開始留意儒鴻的營收獲利表現。

「相較前一年,儒鴻營收確實明顯成長,當時估計每股獲利有機會賺到七至八元,換算本益比才八倍。後來又打聽了一下『機能布』用途,確認題材價值,研究後覺得相當有看頭,就大膽進場。」他說,剛開始操作並不順利,常因跌破停損價位而得暫時離場。後來,又在五十元附近承接,一路抱到一六○元,獲利逾二○○%漂亮出場。

對謝晨彥來說,超過一六○元的儒鴻,已超出自己設下的本益比天險,與其追高買進,不如回頭尋找價格被低估的個股,才不違背安全交易鐵律,而這也正是自營部歷練下來,教會他最重要的事。

在自營商學會四招每年獲利百萬—— 以儒鴻為例50元布局,160元附近出場,2年獲利逾200% 財 透過財報確認,營收數字也較2010年同期成長25%。

技 2011年4月中旬,股價帶量大漲。

策 預估EPS可能上看8元,股價僅50元附近,本益比低,值得大量買進。

籌 經過籌碼追蹤分析,發現投信法人陸續進場布局。

謝晨彥

出生:197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台北社區大學講師

經歷:大展證券自營部

學歷:交通大學財金所

著作:《神奇五四三選股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79

職業乞丐月賺七千勝白領

1 : GS(14)@2016-10-22 22:28:41

內地街頭不時有乞丐揖手行乞,讓人心生憐憫。內地傳媒近日踢爆,這些職業乞丐流連人流密集的場所博同情,早上穿爛衫出門,晚上買酒菜滿載而歸,而且收入可觀,月入可達約6,000至7,000元(人民幣.下同),超過一般白領。


晚上回賓館吃喝

山東傳媒引述位於泰安市的超市老闆稱,兩、三個職業乞丐晚上會來買煙酒,幾乎每日都來到店內將零錢換成鈔票,每次都能換上200、300元,「這樣算下來,他們一個月的收入要6、7千,比泰安大多數白領的收入都高。」泰安汽車站職員表示,車站每天有上百班車,職業乞丐買最便宜的車票進站,一逛一天,至少能向5、60人成功乞錢,每日能賺到2、300元。在汽車站附近賓館工作的姓陳女職員指,常有客人早上穿破舊衣服、背麻袋出門,晚上帶回酒菜在房內吃喝,有的人退房時穿上好衣服。為了多討錢財,不少職業乞丐費盡心機,有的透過攔車或擦車向司機要錢,有的扮病博同情,有的扮成學生、驢友(背包客)或聾啞人士行乞。《齊魯晚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2/198087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