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歡迎來到二○一○年。我認為今年是豐收年,但未必如去年恒指升逾五成那麼驚喜。 今年的主角是中國。當全世界引頸期盼美國走出經濟幽谷之時,中國好整以暇,拋出刺激經濟的方案,向基建投入大量資金,又下令銀行大放水喉,讓內地經濟站穩住腳,世界各國亦紛紛仿效。如果它們甚麼都不做,一心等美國經濟反彈,到今天可能仍在乾等。 美國高居不下的失業率,仍然是經濟的重擔,直至最近才稍為好轉。但一如以往,美國股市總是先知先覺,香港及內地股市亦然,由去年三月起,一口氣升了九個月。 未來不會一直順風順水,可能很快出現風浪。很多觀察者早已出言警告,因此市場沒有出現超買。中國政府亦已做好準備,隨時向火紅火熱的樓市潑水,可令市場暫時降溫。 中國經濟十年增長 今年也非大牛市,皆因公眾仍欠缺信心,而且美國的消費力已大大減弱。我認為只有大規模的短缺,或出現新產品,才能製造大量需求,令牛市重臨。回顧過去六十年,歐洲曾因戰爭出現住屋短缺,工廠轉型做軍火,亦導致汽車短缺。後來電視機普及,又出現電腦、手機等新產品。 我相信大牛市的先決條件,是市場對新產品有大量需求,但現在我看不到有這種情況。美國對住宅及汽車有很龐大的潛在需求,因金融海嘯時,不少人忍痛斷供,如今可能再有置業買車的意欲,但首先要消化了現有的貨尾。 在 中國,消費需求主要來自人口遷徙,大量市民由農村地區移居大城市,因而產生衣服、住宅等需求。這種情況,在發達國家已經買少見少,卻令中國經濟不斷增長, 未來十年如是。中國的救市措施,雖可令市場回復信心,但其實不是必須的。若這筆資金流入市面,反而會令經濟活動過熱,徒為市場增添不安。 宏利滙豐雙頭馬車 我很想提供有新鮮感的投資建議,幫讀者賺快錢,但我最後還是選了舊愛,因宏利的估值被嚴重低估;至於滙豐,管理層可能將部分次按撥備回撥,未來業績可能有更大的驚喜。 我相信中國會繼續繁榮,令商品及資源格價暴升,油價能企穩在每桶一百美元的水平,鐵和鋁會出現短缺。但黃金則另作別論,就算美國政府狂印銀紙救市,令美元不穩,我對金價仍存有懷疑。 我希望息口不會長期低迷,以致資產市場出現泡沫,特別在熱錢氾濫的時候,更令人擔心。雖然有隱憂,但我對市場頗有信心,粗略估計恒指年底將收報二萬五千點。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