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未現資本外流 可兌換只剩“最後一公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1030.html

中國未現資本外流 可兌換只剩“最後一公里”

第一財經日報 楊柳晗 2015-03-27 06:00:00

“我們並未看到資本外流現象,我們出現的是資本凈流入。”昨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道。王允貴還表示,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只剩下“最後一公里”,而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我們並未看到資本外流現象,我們出現的是資本凈流入。”昨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道。王允貴還表示,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只剩下“最後一公里”,而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外匯局了解,2015年以來,外匯局繼續保持對異常外匯資金流動的高壓打擊態勢,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外匯局將銀行作為重點檢查主體,去年年底外匯局開始專項檢查銀行外匯業務,打擊違規經營,遏制外匯業務違規經營和違法犯罪行為,專項檢查仍在進行,將延續到今年5月份。”一位熟悉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

資本流出現反轉

外匯局數據顯示,2015年1~2月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254億美元,有市場人士擔心我國有跨境資金大規模流出。對此,王允貴表示,2014年8~12月,跨境收支確實出現了一定的凈流出,也就是企業和個人通過銀行發生的跨境收支出現了流入小於流出的狀況。但今年1~2月情況出現了反轉。

數據顯示,今年1~2月跨境收入減去跨境支出之後的凈流入是551億美元,同比增長38%,其中在貨物貿易項下凈流入449億美元,同比增長5.6倍。

對於銀行結售匯今年前兩個月出現的逆差,王允貴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看。第一個角度,很多出口收入沒有結匯,而是變成了外匯存款。1~2月份,出口收入換成人民幣的比例大概下降了10個百分點,企業個人的外匯存款1~2月份增加了639億美元,所以,可以理解為結售匯的順差或者逆差是在央行的外匯儲備和民間的外匯儲蓄之間出現了一個結構性的調整。

“也就是說,民間的企業和個人正在優化它的資產負債表的幣種結構,更多增加了美元資產的持有,而不是資金流出了境外。”王允貴表示。

王允貴還以數據加以佐證,1~2月出口收入換成人民幣的比例大概下降了10個百分點,企業和個人的外匯存款1~2月增加了639億美元。另外,1~2月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順差是1206億美元,同比增長11.8倍;實際利用外資225億美元,同比增長17%,兩項合計超過1400億美元,國際收支基礎數據不支持資本流出說法。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也公開表示,中國國際收支上,絕大多數資金的進出都有正常的貿易和投資背景,但是也有一些可能與熱錢有關系的,從中國現在的情況來講,這並不是很厲害,“世界上有一些其他的國家資本外逃是由於對本國的環境喪失了信心,認為財富沒有保障,所以資本外逃。中國也有這種現象,但是與正常的投資貿易相比,這個數量也不是很大。”

人民幣和資本

從去年11月初開始,人民幣匯率開始走弱,進入2015年後出現連續大幅跳水。今年2月底,央行再次降息後,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和即期價,以及離岸人民幣遠期匯率均出現大幅跳水,且多次觸及跌停價位。去年初至今,人民幣貶值幅度達到3%。

資本外流在去年四季度最為明顯。外匯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960億美元,但分季度數據來看,2014年全年跨境資金流動重現“鐘擺式”的雙向波動:一季度跨境資金延續了2013年底的大規模凈流入態勢;二季度凈流入勢頭明顯放緩;三季度轉為凈流出;四季度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有所上升。

一位金融市場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的一個明顯結果就是外匯賬戶的資金流入規模達到創紀錄水平,而人民幣存款則相應減少,而外匯存款的激增又導致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增強。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1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26.43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其中,當月末外幣存款余額6557億美元,同比增長26.2%,當月外幣存款增加452億美元。而到了2月份,外幣存款增加187億美元,外幣存款余額繼續大幅增加,達到6744億美元,同比增長27.6%。

“若經濟表現持續走弱且資本外流狀況持續,中國可能將迎來更多輪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巴克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央行副行長易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曾指出,中國經濟開放度越來越高,匯率波動是正常現象,且相對於其他貨幣,人民幣相對穩定。中國企業、個人、金融機構都在優化資產負債表,調整資產的貨幣結構和負債結構是合理正常,但也要警惕不正常的跨境流動。

易綱此前還提到,未來人民幣將保持穩定,人民幣如今已進入雙向波動期,基本面持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

“最後一公里”

周小川近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今年推動人民幣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

本報記者從外匯局了解到,今年2月外匯局進一步簡化和改進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取消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登記核準在內等多項措施。

王允貴表示,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管理行政許可已基本取消,現在85%的資本項目都實現了可兌換,可以說在實現可兌換路程上只剩下“最後一公里”。

外匯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松也表示,過去5年,外匯局將資本項目的行政許可事項從50多項減少到17項。下一步還要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減少對交易的審批和幹預。

“抓改革和防風險要齊頭並進,我們需要充分評估資本項目可兌換後對跨境資本流入和流出可能帶來的影響。”王允貴表示,“現在很難判斷一旦資本項目完全實現可兌換後,資本會流入還是流出。”

王允貴認為,在當前改革的環境下,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切實可行的。在推進過程中,外匯局會把風險的問題、資本流出的問題當做重中之重的任務去考慮,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兩會答中外記者問時表示,在金融風險上,中國的確存在著個案性的金融風險,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外匯局報告指出,2015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仍將面對諸多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因素。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將繼續呈現跨境資金有進有出、雙向震蕩的格局。

至於不確定方面的具體情況,外匯局認為,雖然我國貨物貿易持續較大順差,人民幣利率繼續高於主要國際貨幣,但由於影響因素日趨多樣化、複雜化,我國跨境資本流動仍可能出現較大波動。

外匯局在《2014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指出,2015年,外匯管理部門將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順應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要求,堅持推改革和防風險並舉,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推動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至於人民幣這次納入SDR籃子的可能性有多大,王允貴表示,在推進SDR工作中,最主要是做好國內相關改革,推動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進一步穩歩實現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可兌換,提高人民幣在國際交往中自由使用的程度,人民幣加入SDR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瓜熟蒂落的結果。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