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年總理記者會對比點評:中國經濟風口 作者:姜超、顧瀟嘯、於博 ![]() 中國經濟風口——14、15年總理記者會對比點評 事件: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閉幕。10點30左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他任期內的第三場總理記者會。 我們的主要觀點: 在今年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釋放了不少信號,吹了不少“風”,我們對比總結14年、15年兩場記者會總理的發言,發現有以下變化。 1)經濟質量更好:7%的GDP增速不容易,質量更好更高端!中國經濟總量增大了,已經超過了十萬億美元。7%增速看似調低了,但等於每年就要增加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規模。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註重質量、效益,促使中國經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那就可以在較長時期保持中國經濟在中高速水平增長。 2)政策儲備很多:過去沒有強刺激,所以政策回旋余地比較大,工具還比較多!貨幣政策方面:15年M2增速目標下調1個百分點至12%。報告中提出,在實際執行中,M2增速“也可以略高些”。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大,因而“M2增速也可略高一些”的定調,為貨幣政策創造了騰挪空間,未來貨幣政策寬松空間仍大。財政政策方面:15年財政赤字率目標為2.3%,高於14年的目標2.1%。中央、地方財政預算赤字保持正增長,同時將實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有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旨在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3)保持房市穩定:鼓勵自住和改善需求,保持房地產健康發展!總理指出:“中國城鎮化進程還在加快,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是剛性的,我們鼓勵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今年在改造棚戶區、城市和農村危房方面還要加大力度,各增加100萬套。 4)打破債務剛兌: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發生,打破剛兌在望!14年記者會上總理稱“不願意看到一些金融產品違約的情況”,而15年態度明顯更加開放,首次稱“我們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清算,這是為了防止道德風險,也增強人們的風險意識”。要讓資本市場有效指導資金配置,除了放開股權融資之外,另外一點就是必須打破債務的剛性兌付,日本和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剛兌遲遲不破導致金融資源的持續錯配。在存款保險制度等防火墻建立之後,我們認為15年剛兌打破有望。 5)通縮已有準備:物價被通縮,應對有準備!。14年稱“通脹不能突破上限”,15年稱中國現在的物價總水平比較低,但並不是中國向世界輸出了通縮,你說叫“輸出者”,實際上我們是“被通縮”。對這種“被通縮”的問題,我們有應對,也有進一步的準備。 6)互聯網+風口:願為互聯網經濟代言!總理稱也網購過,很願意為網購、快遞和帶動的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做廣告。網上網下互動創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間。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 7)中國經濟風口:資本市場將成為未來增長的源泉。隨著人口老齡化,資本回報率趨於下降,因而高成本的信貸融資將難以為繼,必須轉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無論股權債券,其最大優勢在於信息共享,成本低廉。而無論是註冊制的放開,還是債務剛兌的打破,意味著資本市場發展的障礙正在消除,將為中國經濟增長註入創新的新動力。隨著居民財富配置從90年代的存款時代,以及21世紀頭十年的地產時代,到目前正式步入金融時代,金融資產將成為居民財富配置的主體,資本市場成為當之無愧的風口。 以下是正文: 一、增長目標的變化:經濟質量更好,7%的GDP增速不容易,質量更好更高端! 14年記者會:我們之所以把經濟增長率定在7.5%左右,考慮的還是保就業、惠民生,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我們更註重的是數字背後的民生、增長背後的就業。 15年記者會: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們經濟增速調整為今年預期增長7%左右,看起來增速是調低了,實際上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因為中國的經濟總量增大了,已經超過了十萬億美元。如果按7%增長,那每年就要增加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規模。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註重質量、效益,促使中國經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那就可以在較長時期保持中國經濟在中高速水平增長。 從14年到15年,經濟增速目標下調的根本原因是高速增長難以為繼。14年全國GDP實際增速僅7.4%,為99年以來首次低於政府預期,而GDP目標增速也在連續3年維持在7.5%之後下調0.5個百分點至7%。 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目標需兼顧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需要,也應充分考慮就業和民生,7%的增速符合各方面的預期。作為傳統世界工廠的中國在制造業方面已經褪色,但服務業供需兩旺,就業市場依然活躍。 二、政策工具的變革:政策儲備很多,過去沒有強刺激,所以政策回旋余地比較大,工具還比較多! 14年記者會:當然破困局要用智慧,我們保持定力,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確了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就是增長和就業不能越出下限,通脹不能突破上限,而且著力促改革、調結構,讓市場發力。 15年記者會:我們這幾年沒有采取短期強刺激的政策,可以說運用政策的回旋余地還比較大,我們“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比較多。 貨幣政策方面:15年M2增速目標下調1個百分點至12%。報告中提出,在實際執行中,M2增速“也可以略高些”。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大,因而“M2增速也可略高一些”的定調,為貨幣政策創造了騰挪空間,未來貨幣政策寬松空間仍大。 財政政策方面:15年財政赤字率目標為2.3%,高於14年的目標2.1%。中央、地方財政預算赤字保持正增長,同時將實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有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旨在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地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財政部長樓繼偉也表態“適當加大力度”,15年財政赤字率目標調高,並實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有名有實的積極財政政策值得期待。 在14年經歷了一輪收與放的糾結之後,去年11月央媽再次將腳踩向油門,至今已降息兩次,降準一次。適當適時地註入流動性再次成為貨幣政策的主基調。在兩會期間,周小川行長稱M2適度增長沒有改變穩健貨幣政策狀況。但節後貨幣利率持續高企,而貨幣利率高企將增加銀行融資成本,減少其降低貸款利率的動力,同時也會導致債券融資利率上升,使得降息效果大打折扣。未來央行仍需及時加碼寬松,切實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三、房地產調控:鼓勵自住和改善需求,保持房地產健康發展! 14年記者會:我們需要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況,分類施策、分城施策。對於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應。對房地產市場則是要因城因地分類進行調控,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重在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5年記者會:今年,我們在改造棚戶區、城市和農村危房方面還要加大力度,各增加100萬套。中國政府有保障群眾基本居住條件的責任。中國城鎮化進程還在加快,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是剛性的,我們鼓勵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14年11月降息以來,房地產市場成交出現了短暫的改善。總結來看,14年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三大變化,購房者價格預期、地產開發商現金流、以及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這三個變化中,對地產市場短期走勢最關鍵的就是開發商的現金流——盡管賣房回款有所增加,但是面對15年上半年的到期還債高峰,整個行業仍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除去一線城市以外,有天量的地產庫存,去杠桿去庫存的大環境難變。反過來說,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二套房貸利率等改善性需求或有望得到進一步支持,而再次降息以支持自主性需求也有可能。 四、金融風險的應對: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發生,打破剛兌在望! 14年記者會: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只能這樣做,我們不能把今天的墊腳石變成明天的絆腳石。至於你問我是不是願意看到一些金融產品違約的情況,我怎麽能夠願意看到呢?但是確實個別情況難以避免,我們必須加強監測,及時處置,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15年記者會:我們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清算,這是為了防止道德風險,也增強人們的風險意識。今年,我們就要出臺存款保險制度,而且要進一步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降低企業的資金杠桿率,也可以使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要讓資本市場有效指導資金配置,除了放開股權融資之外,另外一點就是必須打破債務的剛性兌付。無論目前的歐洲還是過去的日本,由於剛兌遲遲不能打破,導致了金融資源的持續錯配。 過去我們剛兌難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量散戶參與,但現在政府開始建立防火墻,最新的公司債發行制度明確引入投資者分類制度,將散戶排除在風險資產投資之外。而存款保險制度也將在今年建立,將對50萬以下提供保護。而目前交易所上市交易的ST蒙奈倫債將於5月到期,而到期收益率高達50%,源於其被st後普通投資者無法交易,也意味著其有望成為首支正式違約的公司債。 從信托基金、房地產債務、地方融資平臺的資金流來看,出現違約事件不會令人感到意外。今年最大的防火墻當屬存款保險制度,在防火墻建立之後,我們認為15年剛兌打破有望。 五、通縮風險的降臨:物價被通縮,應對有準備! 14年記者會:當然破困局要用智慧,我們保持定力,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確了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就是增長和就業不能越出下限,通脹不能突破上限,而且著力促改革、調結構,讓市場發力。 15年記者會:雖然中國現在的物價總水平比較低,但並不是中國向世界輸出了通縮,你說叫“輸出者”,實際上我們是“被通縮”。我給你舉個例子,去年,我們進口了3.1億噸原油、9.3億噸鐵礦石,量是增的,沒有跌,但是價格下來了,主要是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下跌。對這種“被通縮”的問題,我們有應對,也有進一步的準備。當然,我們更希望世界經濟能走出低迷,實現複蘇。 15年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幾乎聽不到通貨膨脹的故事了。內需依然疲弱,產能依然過剩,消費物價持續下滑。疊加國際油價暴跌,令CPI更難翻身。雖然2月CPI反彈,但主要源於春節效應,3月以來美元指數大幅飆升,國際油價和國內食品價格再度下跌,通縮風險並未消除。而應對通縮風險,降息是為了保持實際利率的穩定,其實屬於中性貨幣政策,因而再次使用也無可厚非。 六、為互聯網經濟代言:互聯網+風口:願為互聯網經濟代言! 15年記者會:在場的各位都有網購的經歷,我也不例外,我網購過,最近還買過幾本書,書名我就不便說了,避免有做廣告之嫌。但是我很願意為網購、快遞和帶動的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做廣告。因為它極大地帶動了就業,創造了就業的崗位,而且刺激了消費,人們在網上消費往往熱情比較高。網上網下互動創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間。這使我想起最近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個詞叫“風口”,我想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 近期以來,“網購沖擊了實體店、阻礙了實體經濟發展”的聲音不小,這種情況,與蒸汽機開始應用於紡織業和交通等行業的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何其相似。那時候,人們也驚呼:蒸汽機讓很多人失業,流民增加,將使得英國社會動蕩,經濟衰落。可結果很清楚,蒸汽機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英國工業生產力,也沒有讓失業率增加,反倒由於經濟增長,其他行業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英國需要大量輸入勞動力來滿足用工需求。 由此可見,在新技術沖擊下,市場將自發調整資源配置,傳統產業就業下降,但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用工的需求量將猛增。新技術將使得經濟增長更有效率。 七、中國經濟風口:資本市場將成為未來增長的源泉。 經濟增長的源泉來自於要素稟賦,提供了增長動力,並提供了企業盈利的基礎。過去中國擁有人口紅利、資本回報率很高,出口占比很低,因此增長動力充足,並誕生了很多工業化的大企業,而今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傳統增長動力已經衰竭,因而必須轉向人力資本、創新和改革等新增長動力。 而在這其中,我們認為其中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在過去的人口紅利期,由於資本回報率較高,因此高成本的銀行體系即可提供融資,通過信貸擴張可以迅速發展工業經濟。而隨著人口老齡化,資本回報率趨於下降,因而高成本的信貸融資將難以為繼,必須轉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無論股權債券,其最大優勢在於信息共享,成本低廉。 而我們相信在新政府共同富裕的理念之下,放松管制是大勢所趨,尤其是註冊制的放開,意味著每個人的公司都有上市致富的機會,將為中國經濟註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而債務剛兌的打破也將使得金融資源的配置更有效率。 此外,隨著居民財富配置從90年代的存款時代,以及21世紀頭十年的地產時代,到目前正式步入金融時代,金融資產將成為居民財富配置的主體,資本市場成為當之無愧的風口。 (來自姜超宏觀債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