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會計師教路秤出高危上市公司

2007-8-30  NM




本月中,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家族持有的美維(3313)公布中期業績,純利大幅倒退九成八,令市場嘩然。

美維今年二月才上市,至今股價仍潛水,雖然今次盈利暴跌,全因派股獎勵員工所致,在招股書亦已寫上,偏偏所有分析員走漏眼,無做足功課的散戶,更被殺個措手不及。

其實,招股書及年報往往能揭示公司問題,本刊找來會計師及學者,教你從公開資料找出警號,避開有爆煲嫌疑的問題公司

美維在未來五年,仍有大額僱員開支入賬,盈利繼續受壓。左二為唐英年父親唐翔千,右一及右二分別是其妹唐英敏及弟唐慶年。

警號1:核數師

保留意見上市公司每年必須找獨立核數師來審核賬目,年報內亦會設有一頁「核數師報告」,由核數師負責撰寫,若核數師認為賬目冇問題,會寫上「真實而公平」(true and fair)。

有十多年核數經驗的資深會計師林智遠表示,「如果核數師在這部分並非寫『真實而公平』,而是有保留意見的話,代表佢同公司管理層,對盤數有不同爭議。例如核數師覺得存貨要減值,但管理層覺得唔需要,拒絕採用核數師的辦法。」核數師便會在報告內交代事件。

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蘇偉文指出,核數師保留意見肯定是壞徵兆,意味公司的賬目未能令核數師確信,「舉例某豬場明明只有一隻豬,但管理層話有十隻,原因係話隻母豬會生九隻豬仔,核數師唔同意,就會保留意見。」

近期例子:德發(928)指聯營公司貢獻盈利逾億,卻未能向核數師提交聯營公司賬目,因而被保留意見,股價即挫三成。

高危一族:榮康(745)七月底公布業績時,被核數師保留意見,理由是一筆逾億元的賬目未必能追討,股價應聲由一元二角,下挫至七角三仙,跌近四成。但近期隨着細價股再度起飛,股價反升至一元三角。

爆煲指數:☆☆☆☆(最高五粒☆)

警號2:更換核數師

上市公司更換核數師,都要出公告交代,理由多數賴核數師收費太貴。呢個只係表面原因,但冇細心諗清楚點解個價會傾唔啱呢?」林智遠認為,劣質公司會企圖隱瞞部分賬目,但核數師職責卻要尋找真相。當發現賬目有問題,會要求公司提交更多資料,工序增加了,收費自然大增,「有些公司覺得核數師又煩又收得貴,會威脅轉換其他公司來核數。但係大型核數師會覺得商譽更重要,情願唔接生意,都唔會妥協,所以上市公司換核數師,通常係越搵越細間。」

蘇偉文解釋:「如果公司有十個豬場,一向每個場每年生產十隻豬,今年突然話十個場都產一百隻豬,核數師就要去晒十個豬場實地考察,收費自然貴啲。」他指上市公司為免投資者懷疑,寧願多付費用而不換核數師,「換核數師是極壞訊號。」

近期例子:去年中,海域(1220)更換核數師後,被新核數師質疑附屬公司的賬目真確性,及後更發現有八億資金不翼而飛,主席葉劍波避走內地。海域由臨時清盤人德接管,上星期入稟追討葉劍波等多名高層一億二千萬元失款。

高危一族:中國投資基金(612)及嘉利福(8029),由○四年至今,共換了四次核數師。

爆煲指數:☆☆☆☆☆

警號3:應收賬不合理增加

上市公司年報翻看資產負債表,若發現流動資產內的應收賬大幅增加,可能是爆煲的徵象。很多行業做生意買賣,會讓買方先取貨,日後才找數,應收賬便是指賣方日後收到的款項。

「如果一間公司,連續幾年都盈利大增,但無現金流入,應收賬又大幅增加,投資者便要小心,因為呢啲錢可能永遠收唔番。有啲公司,專門同相熟公司拍膊頭做生意,製造生意大增的假象,其實唔使對方俾錢,全部撥入應收賬內,夠期就話收唔到錢要撇賬,間公司實際是有生意無現金,好難持續經營下去。」林智遠說。

簡單來說,若公司是開豬場的,無良公司把豬賣給老友開設的餐廳,然後無需餐廳找數。餐廳有免費豬肉供應,自然發達,無良老闆便發放消息指公司生意大增,藉此推高股價後靜靜減持,然後任由公司死活。

近期例子:聯洲(48)被David Webb批評逾十億元的應收賬有問題,股價蒸發五成。

高危一族:華聯國際(969)○四及○五年的營業額升幅均不夠半成,但應收賬卻按年上升一成半及三成;去年營業額倒退一成八,應收賬卻照樣上升百分之二。

爆煲指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34

全方位調查 美孚牙籤樓擴散 30藍籌屋苑高危

2011-4-28  NM



美孚牙籤樓事件鬧得民怨沸騰,事 緣發展商企圖強霸屋苑的剩餘地積比率,計劃在八期加建一幢牙籤樓。小業主當年花盡畢生積蓄,只求置業安居,怎料今天要瞓街示威兼收律師信。本刊全方位調查 五十個大型住宅項目,發現美孚牙籤樓非屬個別事件,原來全港逾三十個屋苑,都有剩餘地積比率,足以忽然再發展。其中,南區老牌屋苑置富花園的商場,隨時可 搖身一變成為一百八十度全遮擋海景的牙籤樓。另一港島藍籌太古城,發展商太古早已加建四星酒店和甲級商廈。屯門的黃金海岸隨時可起多三幢住宅,還有荃灣的 海濱花園計劃在廣場上加建屏風商廈。原來,不少發展商在開售樓盤之前,早已部署兩大陰招,預備日後食盡剩餘地積比率。美孚翻版牙籤樓暗藏全港各區,梗有一 幢在左近。
自發展商祥達的工程車,於三月中駛入美孚新邨八期的空地後,有受影響的居民,每日都到在地盤附近,由帳篷臨時搭成的「保家亭」打躉。住在九十六座C單位的 葉少舟,單位露台對正地盤。「如果真係起樓,唔好話個海景,連個太陽都會被完全擋晒。」葉少舟一邊說,一邊帶記者在地盤位置走了一圈。依記者所見,地盤外 圍被畫上一條黑色線將來會建圍板。站在黑色線上往上看,就是四座美孚新邨對海單位的露台圍欄。「低層嘅露台欄杆與地盤圍板之間嘅距離,應該少過一隻手 掌。」葉少舟說。祥達早前入稟法院,控告美孚居民在四月三日阻礙起樓,葉少舟與該區區議員王德全齊齊成為被告。本刊訪問被告之一,退休前是教師的葉少舟, 他眼神顯得有點愁緒:「無端端做咗被告……唉……都無計啦。依家都擔心o架,要我哋賠百四萬,個地盤啲嘢邊值咁多錢呀。四月三日仲要係星期日,邊有人開工 o架!」惹上官非,但葉少舟表示會堅持到底。「我哋會喺政府賣地當日(二十七日),拉隊去賣地現場嘅新伊館抗議。另外,廿九日十點,我哋被禁制進入地盤嘅 禁制令宣判時,我哋都會在高院門外集會。」
剩餘地積比解構
1. 發展商買地起樓,均受屋宇、地政及城規三個政府部門規管。屋宇署批出的地積比率(指總建築面積與地皮面積的比率),一般較地政總署地皮地契內的地積比高。 2. 發展商受地契和其他規劃條例(如高度限制)的規限,未能用盡屋宇署批出的地積比。但發展商在起樓賣樓前早有部署,留有兩大陰招,希望日後能與政府商討改地 契再進一步發展。
3. 陰招一:分割地段原本政府把每一塊地皮劃為一地段,地段上所有小業主共同擁有該地段的「不可分割份數」(undivided share)。發展商日後要發展剩餘地積比,本來要得到所有小業主同意,可謂十分困難。故此發展商在賣散住宅單位給小業主前,會把地皮劏開成若干小地段, 然後保留游泳池、停車場、會所等有發展潛能的小地段,只把住宅部分小地段賣給小業主。
4. 陰招二:不平等大廈公契若沒有在售樓前把地段割開,發展商可在大廈公契內列明日後有權再發展,用盡剩餘地積比。根據土地法,發展商只須與第一位買家簽大廈公契,發展商容易找來友好買家簽字。
牙籤樓危機遍港九
剩餘地積比的誘惑
美孚鬥爭的根源,是剩餘地積比率。不論美孚新邨、國金二期、還是半島酒店,香港所有樓宇都身負地積比率(plot ratio)。以一個十萬呎的地盤為例,五倍地積比率代表可以建五十萬呎的多層樓宇。換言之,地積比率愈高,發展密度愈大。現時市區呎價上萬元,每塊階磚 都是錢,賺到盡的發展商誓用盡地積比率,此舉在地產界稱為「炒盡」。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助理教授姚松炎指,六、七十年代起的樓不少還未「炒盡」,原因五花 八門。「當年大型屋苑好罕有,發展商嘅憂慮係怕賣唔晒,所以唔需要用盡地積比率。」他分析道。另外,受飛機航道的高度限制(如美孚新邨),以及遷就建築設 計(如九倉在天星碼頭的海運大廈),甚至太過複雜計錯數(如北角英皇道的嘉信大廈),都解釋了為何發展商不把樓盤「炒盡」。但是,原來政府的行政漏洞,才 是發展商玩轉地積比率的罪魁禍首。發展商買地起樓,受屋宇、地政及城規三個政府部門管制。屋宇署根據有近五十年歷史的建築物條例,限制樓盤的地積比率。現 時,香港的建築物條例適用於全港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類物業的地盤。過了屋宇署一關,發展商還要把發展項目拿到城規會討論。城規會再根據分區規劃大綱圖, 規限土地用途和樓宇高度等。此後,地政總署會為每塊地皮制訂地契,列明最多可以起的總樓面面積。換言之,城規會和地政總署針對個別樓盤限制發展規模,屋宇 署則按放諸四海皆準的成文法辦事,尺度不一。「三者互不從屬,又互有漏洞。」姚松炎總結道。
欲要改契必先劏地
本刊翻查屋宇署的建築圖則和地政總署的地契,調查全港五十個地皮面積超過十萬呎的大型住宅項目,發現逾三十個樓盤剩餘超過兩倍的地積比率,多個藍籌屋苑如 置富花園和太古城,以至屯門的黃金海岸和荃灣的海濱花園,統統榜上有名。這些屋苑的發展商多數把地契和城規會限制的地積比率「炒盡」,而按屋宇署的準則, 則有剩餘地積比率。樓盤落成若干年後,發展商可與政府協商補地價改地契,以便把屋宇署的剩餘地積比率也「炒盡」。根據現時土地條例,假如在樓盤落成後已將 業權賣散給小業主,發展商除非取得所有業權人的同意,否則無權改地契。故此,為了有利日後與政府談判改地契,發展商一早部署兩大陰招。多位資深測量師和建 築師均表示,發展商多會用整塊地皮計算地積比率起樓,在業權賣散之前,將一塊大的地段劏開幾份,然後只把部分地段賣給小業主,自己則持有一些有剩餘發展潛 力的地段,待往後霸佔小業主的剩餘地積比率起牙籤樓。即使不劏開地段,發展商也可在業權賣散前,利用大廈公契的不平等條款,獨吞剩餘地積比率。本刊翻查全 港三十個大型住宅項目的公契,發現發展商為了保留將來發展剩餘地積比率的特權,訂立辛辣條款,在公契內寫明日後可再在屋苑內發展而毋須得到小業主同意。姚 松炎這樣比擬︰「就好似一個蛋糕,劏契(地段)就係將個蛋糕同士多啤梨切開,我(發展商)就有士多啤梨;而用公契的協議,就係話個士多啤梨係我嘅,個蛋糕 係共有嘅。」
置富設施轉手新地
美孚八期不是特例。時光倒流至三十五年前的香港,今日位於港島南區的置富花園,當年仍是牛奶公司的牧場。七六年,發展商香港置地透過補地價,發展大型住宅項目。
據七六年的建築圖則,置富花園的地盤面積近八十萬呎,按屋宇署的規例,可發展成數以十幢共超過六百萬呎的多層住宅。不過,由於受到地契和城規會的限制,發展商未能「炒盡」,造成地積比率剩餘逾四倍。
就在置富花園落成的七八年,置地在把業權賣散給小業主前,向地政總署申請,將一整塊地皮劏開十份,其中五份由置地的附屬公司持有,並於八五年轉手賣給母公司。九一年,置地以近三億五千萬,把該五個地段賣給新鴻基地產的一間附屬公司。
這五個地段除了是出租商場和停車場,更包括供小業主使用的網球場等康樂場地。「小業主買樓,除咗係買單位嘅擁有權,亦都係買『不可分割份數』的地權(undivided shares),即係話一啲公家地方,其實小業主都有份。」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說。
換言之,由於已被劏成獨立地段,小業主買樓的時候並不知道,他們買的只是置富花園的單位和其「不可分割份數」,另外五個地段並不屬於他們。
翻查屋宇署和地政總署的紀錄,假如非住宅部分,把剩餘地積比率「炒盡」,可額外獲得超過三百萬呎的總樓面面積。只要改契補地價和過城規會一關,新地隨時可以在置富花園興建牙籤樓。港大的姚松炎直言,發展商在業權賣散前劏地的做法是「最乾淨」!
這五個地段包括十七座對出的網球場及石屎平地、置富南區廣場平台、鄰近十四座平地、一至六座對出的兒童遊樂場和平地以及雅緻洋房停車場上蓋。
記者走訪該屋苑,認為十七座對出的網球場、置富南區廣場平台及一至六座對出的兒童遊樂場這三個範圍較大,最有機會及空間加建物業。
劉先生的家人兩個月前才斥資三百多萬,購入置富十二座富雅苑一個五百多呎的望海單位,他剛跟進單位裝修進度而準備離開,雖未見屋苑有再起樓的動靜,但顯得 十分擔心,「唔係啩?幾高呀?咁個海景單位咪拜拜囉?對成個屋苑環境都唔好啦。」他表示一直有跟進美孚牙籤樓一事,覺得一眾業主好無奈,始料不及家人的物 業有機會變成翻版,「如果香港咁樣真係好恐怖,住住吓前面又多幢嘢。但置富起咗好耐啦,又係新地,應該唔會嘅。」他自言自語說。
而住在二十座富興苑幾年的王先生,指着對出的網球場嘆道:「對我嚟講,置富可以加建完全係新消息,不能置信!(屋苑有剩餘地積比)全是隱蔽式資料,我冇話發展商錯,但小市民只可以無奈接受。」
現時,最令居民、學者和測量師摸不着頭腦的地方就是,政府有何法理依據,容許發展商用大的地段計算地積比率起樓,然後劏地改契,獨吞其他業權人都應該享有的剩餘地積比率?
黃金海岸起多三幢
除了港島藍籌屋苑,信和集團也曾經計劃施展先劏地、後改契的策略,企圖「炒盡」位於屯門海邊的黃金海岸。八十年代中,信和購入現址為黃金海岸的一幅一百多 萬呎地皮興建住宅。九○年一期落成前,信和入紙向地政總署申請劏地,之後才把一期的業權賣散給小業主。至九五年,二期陸續落成,信和重施故技,入紙劏地, 地皮劏開十五份,然後賣散業權。據屋宇署和地政總署的紀錄,信和雖然用盡地契條款限制的總樓面面積,卻沒有「炒盡」建築物條例的規限。九六年,香港樓市接 近頂峰,信和以逾四億元補地價獲地政總署批准改地契,在二期興建多三幢總樓面面積近三十萬呎的高層住宅,每呎成本約一千五百元。不過,此舉立刻招致小業主 大力反對,因為其中兩幢新樓遮擋着第六至十一座的無敵海景。後來經歷金融風暴、樓價大跌的洗禮,信和決定收回起多三幢的計劃,反而向政府索回補地價金額, 至今仍在法律訴訟階段。換言之,信和隨時可以發功「炒盡」黃金海岸。推着嬰兒車的陳先生,剛搬進屋苑不久,未聽聞擴建一事,卻已打定輸數,「人哋信置係大 業主,邊有得爭o架?嘥氣啦。」有駐黃金海岸十多年的地產經紀表示:「拖拉好耐,發展商隔幾年就開業主會試水,睇吓住戶反應仲大唔大,冇抗議就可能即刻開 工。」
地積比率知多啲
六十年代之前,政府以體積限制樓宇發展規模。賺到盡的發展商為了不浪費一尺一寸地盤範圍,勢必起一幢幢樓貼樓的建築物,有損環境。「所以政府在五五年從英 國引入地積比率,建築師可以揀起矮又肥或者高而瘦嘅樓,改善採光、通風、密度等。」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助理教授姚松炎說。不過,由於在計算體積的年代,大 騎樓可獲豁免計入總樓面面積,發展商可用騎樓發水,新例令發展商大為不滿。故此,遲至六七年才實行用地積比率計算。
大廈公契知多啲
身兼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副教授的大律師梁慶豐表示,大廈公契是根據土地法而非合約法訂立。「土地法嘅理念係,賣地嘅人唔單只希望第一個買家受土地條款約 束,亦希望以後任何一個買家都自動受約束。」梁說。在多層大廈林立的香港,購買一個大廈單位也是同樣道理,只要第一個業主與發展商簽署大廈公契,其他業主 都自動受公契條款約束。「可以理解為,第一個買家簽咗公契之後,跟住張地契走。」
太古城加高商廈
另一個老牌藍籌屋苑太古城,亦藏牙籤樓危機。七十年代中,太古船塢遷拆,原址發展大型屋苑。發展商太古地產為了把太古城分五期發展,於動工前,先後把地皮 劏開六十三份。翻查屋宇署的記錄,太古地產沒有「炒盡」建築物條例的地積比率限制。以最後一期第五期為例,現址是四星級酒店「東隅」、海天花園、太古城中 心連同一座商廈。由於發展五期前已經劏開地段,海天花園的小業主並不擁有「東隅」、商場和商廈的地權,而是由大業主太古地產持有。據太古地產的年報,自太 古城中心一座在九七年落成後,發展商考慮利用剩餘地積比,提出在二十七層的商廈再垂直加建十六層,涉及近四十五萬呎總樓面面積。不過,由於未能通過城規會 的高度限制,太古地產自○九年已沒有在年報提及加建計劃。當然,這並不代表太古地產不會捲土重來。記者上週六來到太古城,看見太古城中心一座的樓高,已經 比附近住宅如海天花園和高山台高出數層。如太古在大廈上蓋再起十幾層,加上其藍色的反光外牆,感覺就像一根金剛棒壓住太古城一眾住宅。其實,早於○三年, 太古地產已開始發掘可用的剩餘地積比,現時位於太古城與鰂魚涌中間的港島東中心,便是一例。記者由太古城出發,會先穿過一個名為「匯圃」的休憩公園,公園 內有小瀑布、樹蔭、長椅等,儼如一個私人會所內的公園。步行約五分鐘,才來到樓高七十層的港島東中心。港島東中心原地的地積比,本身不足以起一幢七十層的 大廈,但太古地產巧妙地先轉移原位於匯圃內的高爾夫球場用地,並與原本同在華蘭路的萬邦工業大廈合併,才成功取得足夠的地積比。而附近居民沒有反對,全靠 在正中間的公園匯圃。住在面對港島東中心的太古城順安閣,並為太古城區議員的趙家賢說:「我哋知道地產商如果要用plot ratio,事先要經業主同意。而我哋亦一直都驚佢哋亂咁起,影響到班居民。太古自○六年話起港島東中心之後,就不停諮詢我哋意見。匯圃原本只係一個好舊 嘅公園,我哋要求加長櫈俾老人家坐,又加種好多棵樹,最終成為依家俾居民行逛嘅匯圃。」趙家賢說,而且當時地盤與太古城的住宅之間相隔接近五分鐘步程,因 此居民對興建一幢七十層高的大廈,都沒有作出反對。
美孚八期民怨載道
今日的美孚新邨在四十年前仍是美孚石油的油庫。七一年,美孚石油與港英政府協議,透過補地價把油庫搬到青衣,聯同新世界在油庫原址發展住宅,也就是後來的 美孚八期。據七三年的建築圖則,美孚八期的地盤面積近廿萬呎,按屋宇署的規例,可發展成約一百三十萬呎的多層大廈。但是由於位處飛機航道,受高度限制,發 展商未能「炒盡」,造成地積比率剩餘○點六七倍,即約十二萬呎。(舊契並沒有限制總樓面面積。)就在七八年把美孚八期賣給小業主前一年,發展商向地政總署 申請,把近廿萬呎的地一分為四,包括兩條私家路、西南角的石油氣庫和十幢住宅。由於兩條私家路和石油氣庫已劏契成為獨立地段,小業主買樓的時候並不知道, 他們買的只是美孚八期的單位和其「不可分割份數」的地權,另外三個獨立地段並不屬於他們。九八年美孚八期對開的石油氣庫搬走後至今,發展商四度向屋宇署入 建築圖則,欲在原址起樓,總樓面面積由五萬多呎至十二萬呎不等。由於原址一直是住宅用地,發展商毋須補地價就可以建住宅。○九年,祥達發展有限公司以約一 億二千萬元購入石油氣庫和旁邊通道的地,翌年獲批建築圖則,建樓高二十層的住宅。
二期六期︰照辦煮碗
除了八期,二期和六期正面臨同樣威脅。據本刊獲得一份○九年美孚居民與時任新世界發展總經理梁志堅的會議紀錄,梁主動表示,二期的社區會堂和六期的油站都 有剩餘發展潛力建住宅。六六年,美孚石油透過補地價,在原來的油庫地皮發展住宅,也就是後來的美孚一至四期。七十年代初,美孚首四期陸續落成。同樣是因為 高度限制,發展商未能「炒盡」,剩餘地積比率為○點九七。以一至四期近一百萬呎的地盤面積計算,剩餘近十萬呎總樓面面積。位於二期南端的社區會堂「孚佑 堂」屬獨立地段,新世界的子公司匯秀管理有限公司曾聲稱由其擁有。不過,二期的大廈公契寫明「孚佑堂」屬於美孚居民,即使該地段一直是住宅用地,發展商要 在此起一幢望海牙籤樓,必定困難重重。至於美孚六期,同樣在六六年換地,起樓前已把地皮劏開八份,也是因為高度限制,發展商未能「炒盡」,剩餘地積比率為 ○點五二倍。以五、六期逾四十萬呎的地盤面積計算,剩餘超過廿萬呎總樓面面積。位於六期東邊的油站屬獨立地段,由美孚石油持有,並不屬於美孚的小業主。不 過,油站是非住宅用地,如果要起牙籤樓,須先經城規會改土地用途。
海濱花園不平等公契
位於荃灣西的海濱花園,前身是加德士的油庫。八六年,油庫拆卸後,加德士聯同新世界發展透過補地價興建大型屋苑,地皮面積超過五十萬呎。據屋宇署的紀錄, 當年發展商原定在第二期興建一座商業大廈連商場,後來把計劃擱置,只建了商場,也就是今日的「海濱廣場」。所以,雖然發展商用盡地契規限的住宅總樓面面 積,但是商業部分仍有剩餘。不過,建商廈的計劃擱置時,發展商已於八八年把海濱花園賣散給小業主,無法劏地保住商廈的地皮。但原來發展商早已在大廈公契做 手腳。翻查海濱花園的大廈公契,契上寫明︰「發展商在適當的情況下,經權衡後,毋須經小業主的同意,也有權直接入紙申請附屬公契發展商廈。」果然,新世界 在九三年把商場賣給自己的附屬公司,並加入附屬公契,再次寫明商場的擁有人可以利用剩餘地積比率再發展。○七年,屋宇署批准在「海濱廣場」上蓋加建樓高廿 四層、總樓面面積近二十五萬呎的商廈,惟至今仍未動工。由於海濱花園當中有七座都是圍着海濱廣場而建,有居民及地產經紀估計,建成後,景觀最受影響、完全 被遮擋的有十七、十八、二十至二十二座。記者在現場視察,外貌似文化中心的海濱廣場,共八層高,內有超市、食肆、溜冰場等,但有多個鋪位空置,場內陰暗, 扶手電梯亦沒有運作。堅持每天到場跟鄰居聊天的曾婆婆謂:「寫字樓起好之後,會好似一支香插喺中央,真係啋!依家商場冇人行o架,以前有戲院同永安,現時 四、五樓變咗護老中心,不過我都老啦,唔理得咁多。」對於一眾長者,可能只是少了一個舒適的休閒設施,但其餘大部分業主,都高呼反對。住近廣場的鄧小姐, 對加建一事表現非常愕然,「唔係嘛?我租咗兩年,覺得治安好又夠寧靜先買依家個單位。真係加建,實有排嘈啦,工人出出入入,人流都複雜晒,我好擔心,今次 死啦,出面啲樓又咁貴,想搬都未必搬到。」正前往洗衣店的她,指日後居住密度、空間環境,一定受影響,「海濱花園本身都好密,再加一幢嘢點搞?」既然公契 對小業主如此不利,為何所有小業主買樓時都簽署了?關鍵就在於,「根據土地法,只要第一個業主簽咗公契,其他業主都受公契嘅條款約束。所以第一個買家通常 都係同發展商有關係嘅人,其他業主冇得選擇。」身兼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副教授的大律師梁慶豐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67

綠城資金「高危」 或考慮港股退市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115222.html

果說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中,最受關注的高危房企是恆大,那麼如今,最受調控重擊的企業,已經換成了綠城。

從9月21日至9月27日的這一週時間,綠城中國的股票市值下跌近30%,並直接影響香港上市的內地房地產股,整個A股房地產市值也出現大幅縮水。

綠城此輪股價危機的直接導火索,來自某外電關於中國銀監會就綠城集團房地產信託業務進行調查的消息。根據上證報記者的深入調查,綠城中國的資金鏈危 機已經成為業內共識。部分人士甚至用「高危」來形容綠城。更有消息稱,綠城正在醞釀資本市場的重大動作,以擺脫目前的資金困境,其中曾經考慮或仍在考慮的 方案之一是在香港聯交所退市。

綠城股價一週跌近30%

9月22日,對於綠城來說無疑是個黑色星期四。在這一天以前,綠城的股價和其他房地產企業一樣,低位徘徊,但漲跌互現。從9月22日起,綠城中國的 股票開始連續數日的大陰跌。22日當日盤中一度低見4.43港元,跌17.35%,並拖累一批內地房地產股集體下挫。在一條消息的震動下,市場開始恐慌: 房地產企業的泡沫是否即將破滅?

在這條外電中,有消息人士表示,中國銀監會近日發文,要求信託公司展開與綠城集團及關聯企業房地產信託業務情況調查,並要求直管的信託公司填寫與綠城集團及關聯企業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調查表,並根據項目運行情況註明風險判斷意見。

消息一出,綠城中國緊急發佈公告表示,公司並未接到任何中國銀監會通知,要求調查綠城集團的房地產信託業務。公司目前開展的信託業務均符合規定,公司資金財務狀況穩健正常。

然而,這一表態並未平息市場已經開始的恐慌。從9月22日開始,綠城股價一路下跌。到9月27日發稿時止,綠城股價已經跌至3.9港元。市盈率3.6倍。較2006年7月13日綠城在香港上市的發行價8.22港元,跌幅超過50%。

綠城危機:高負債與銷售低迷

市場的恐慌並非沒有依據。受此輪房地產調控影響,綠城的資金危機在最近兩個月內已經開始發酵。「我們老闆在私底下已經提過好幾次了,綠城現在是高危情況。」一家大型房地產企業的高層透露。

所謂的綠城「高危」來源於其高負債經營的策略,以及目前銷售市場的低迷。當銷售回款不利,新的融資又難以為繼,房地產企業的寒冬不可避免。

「綠城與恆大的共同點是:宋衛平與許家印一樣,賭性十足。在資本動作方面相當激進,且敢於冒險。而調控期一到,往往這類企業最為焦灼。有所不同的 是,恆大的大眾住宅性質讓其成功以價換量,回籠了大量現金流。而綠城的高端物業定位無一不是處於限購、限貸的」重災區「。銷售遲緩令本就高負債運營的綠城 更加捉襟見肘。」一位與綠城和恆大均有合作的代理企業高層介紹。

根據綠城中國上半年業績報告,截至今年6月末,綠城的淨資本負債率為163.2%,較去年底上升31.2%。截至6月30日,公司可動用的銀行現金 及結餘僅67.44億元,但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款和其他借款則高達135.14億元。實際上,綠城中國近幾年來一直以高負債著稱,綠城集團主席宋衛平也不 止一次地高調表示,房地產企業一定是資本驅動型產業,沒有高負債的支撐,房企不可能實現滾動式發展。

但也正因為這一點,綠城最害怕的就是宏觀調控。因為銷售一旦受阻,高負債企業的現金流將受到考驗。

截至今年6月30日,綠城中國的銷售額為201億元,僅完成今年全年目標550億元的36.54%。此外,今年的5月至7月的3個月中,綠城中國新 項目的去化率均在40%以下,遠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期的同期數據 。一位與綠城有業務合作的企業人士介紹,綠城的高端物業購買人群基本上都是投資客,這些需求受限購政策直接打擊,使綠城的房子比一般企業更難出手。「對於 高端物業來說,降價也不是辦法,降少了沒人買,降多了開發商就賠了。這是個兩難選擇。」上述人士稱。綠城中國常務副董事長兼執行主席壽柏年也在2011年 中期業績發佈會上直言,當前銷售比年初的預期要差,隨著限購區域可能進一步擴大,下半年的去化率(銷售套數/總套數)或許還會低於上半年。

而根據記者的調查,從7月至今,綠城多數在售物業仍然滯銷,部分物業的價格也開始悄然鬆動。以上海、杭州兩地的幾處物業為例。目前綠城在上海主推的 物業玉蘭花園,除5月份售出20套外,從6月至今,平均每月的去化量在5至8套之間。價格方面,該物業也在連續3個月均價5萬元以上,悄然調整為目前的 4.6萬元/平方米左右。杭州西溪誠園的月銷售均價在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間維持3萬至3.5萬元/平方米,到今年8月後重新回到2.9萬元 /平方米。樓盤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綠城房價一直「只做加法不做減法」(即只漲不降)。但如果有購房誠意,在全款9.8折的基礎上,銷售人員仍可以代為申請 更低折扣。

「被收購」傳聞四起

「我們認為如果綠城房地產信託被查,原因不應該是過程違規,主要是償還風險可能已經顯現。」某大型信託公司內部人士稱。綠城的資金鏈危機到底嚴重到什麼程度,綠城可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這是業內最為關心的。

一位美國上市房企負責人表示,房企資金鏈危機集中爆發時間將在今年元旦前後。其重要原因是很多短期貸款一般在年底支付。如果今年綠城的銷售額達不到480億元,或將面臨被債務拖下深淵的危險。

而根據記者瞭解,綠城目前已經開始考慮應對之策。此前,有消息稱,海航置業將收購綠城中國,以盤活其資產。而根據上證報瞭解,海航高層已經否認了這 一傳聞。不過,引入新的投資方進行戰略合作,對於綠城來說將是概率很大。另外,一位接近綠城的人士透露,綠城正在考慮資本市場的重大動作,退市可能是其考 慮的方向之一。

分析人士稱,綠城實業資產其實相當優質,目前只是受困於現金流壓力。因此,有實力為綠城輸血的資金方應該可以從這一輪整合中受益。如果綠城如復地一 樣在香港資本市場退市,等於在3.6倍市盈率時低價收購了流通股份。待幾年後重新整理上市,動輒10倍以上市盈率的發行價將令投資人大大受益。

不過,這一消息並未得到綠城方面的證實,截至發稿時,綠城新聞發言人未接聽記者的電話。

更長遠的風險來自目前房企長貸還短貸的融資模式。近年來,包括綠城、恆大、碧桂園 、雅居樂等大型房企紛紛展開中長期票據融資。但從融資用途上看,大量企業將新資金用以償還短期貸款,把3年內的中短期負債轉換成5至7年的長期負債。這種 做法減輕了調控期企業的償債壓力,但又為負債率的直線上升埋下隱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6

有些股票價格低過價值亦是高危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價值投資, 重點是買下有價值的產品, 最好是價格低過價值, 價錢有大幅節讓就最無得彈, 但還是要看看莊家是誰, 如果莊家是大劉或是楷哥, 你要小心了。

今日新聞報

盈大重組 - 李澤楷玩財技


「分拆香港電訊信託( 6823)後不足兩個月,李澤楷又有新猷。電盈( 008)持股 61.53%的盈大地產( 432)昨宣佈有意重組,涉及回購公司股份及發行可換股票據。投資銀行界人士,透過回購「消耗」公司現金,有助減低電盈下一步大計所遇到的阻力,預期好戲 還在後頭。」

如果股票價格高於價值, 即高價接了貨, 這一定有很大風險, 合理吧。對價值投資人來說, 很多會見股價越跌越買, 這是巴菲特信徒都會認為比較合理的做法, 同一價值的東西, 格價越低當然就越抵買。因而之前在高價買入股票後, 見股價越跌就越溝貨, 平均成本價就越低, 合理預期是股票內在價值應該終有一日可以反映在股價上, 到時就大賺一筆。

可是, 不一定每支股票都會實現這個合理預期, 如果莊家都覺得股價低殘, 他會做什麼呢? 他的取態會決定這支股票的命運。世界上就是有很多莊家或有錢人貪到不得了, 當年他們想集資就把公司上市, 有資金就在公司搞好多東西, 可能會搞些主要業務, 亦可能收購合併之類, 多年後公司有大量現金, 本應與所有股東共同分享, 但他偏偏想盡辦法不與其他股東分享。可能因為外圍經濟令股價低殘, 於是莊家就有機會付出很少資金就可以私有化公司, 個人獨得公司現金。

這些行為很明顯叫「打完齋唔要和尚」, 用了小股東的資金發展了公司, 成功後又不分享盈利, 買入這些股份實在是死路一條, 什麼價值投資, 長線投資都沒有用, 不如儘早跳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4

商業地產高危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15/100401188_all.html

 在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線,距離成都市中心約15公里的地方,一個全新的金融城正拔地而 起。按照2010年底出爐的政府規劃,這裡將有19座超過200米的高樓,其中天府國際金融中心、成都大魔方、川大無國界、棕櫚泉國際中心、美年國際廣場 等項目現已開工,部分項目幾近竣工。

  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成都金融城入駐企業寥寥可數。一直聚集在市中心騾馬市區域的金融機構們並不想輕易搬到這裡。而在位於成都市中心錦江區的東 大街(春熙路-鹽市口商業圈),政府也在重點規劃打造金融中心,想把銀行拉過去。「金融當然好,又漂亮又有稅收又有面子,但所有城市都在搞金融,成都並沒 有什麼優勢。金融城只是政府孤芳自賞。」一位成都當地開發商對財新記者說。

  目前,整個成都市建築高度超過200米的商業項目總數(含規劃和在建)已超過30棟。

  幾乎所有知名的開發商在成都都有商業項目,比如大悅城、萬象城、凱德來福士、萬達廣場(兩個)、花樣年、九龍倉、龍湖、新鴻基等。去年成都的商業項目新增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在建綜合體項目90多個,短期釋放的供應量十分龐大。

  在成都西三環附近的光華大道,財新記者就看到,幾十個新建寫字樓和購物中心正扎堆開工。雖然有當地開發商向財新記者表示,成都的人口容量、消費 等潛力巨大,加之多年來沒有新建的購物中心入市,應能支撐得起這麼多商業地產項目。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成都商業地產市場至少存在短期消化的壓力。中國商 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更是一針見血地表示,成都目前中高檔次項目明顯過剩,「這就是泡沫」。

  成都是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的一個鏡像。一年前,被房地產宏觀調控逼到「牆角」的各大開發商紛紛向商業地產轉型( 詳見本刊2011年第14期報導「人人都愛商業地產」),如今一擁而上帶來的投資泡沫已經迅速露出苗頭。

  上海證大外灘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置業有限公司總裁吳洋認為,中國的商業地產在2013年、2014年會有井噴式的危機,這個危機要比住宅地產危機來得更為迅猛,將是一場地震,一場災難。

  現在,商業地產圈流行著這樣四句話:「行外樂觀,行內悲觀;內行樂觀,外行悲觀」。前兩句意指「外面的人看好,擠破頭想進,而裡面真正做事的人 已苦不堪言」;後兩句則指「真正懂商業地產的人,正在正確的道路上做著正確的事,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大好。但已擠入市場的外行人卻正面臨著無數難題,普遍 對項目前景悲觀。」短短一年間,商業地產就從「香餑餑」變成了「圍城」。

瘋狂的成都

  在今年4月底召開的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論壇上,圈內開始流傳一句話「瀋陽已經瘋了,成都、鄂爾多斯快瘋了。」陽光厚土商業地產基金執行董事陳 方勇向財新記者表示,開發商集中看好成都有兩個原因,一是地震後政府有很多優惠政策;二是國家鼓勵產業轉型,製造業重心正向中西部轉移,業界普遍認為成都 是中西部最好的城市,未來機會很大,應該進。

  目前進入成都的多是知名大型開發商,商業項目不僅多,而且項目檔次、定位都很相似,同質化嚴重。王永平認為,雖然放在長週期看,成都或有潛力和能力消化這麼多商業項目,但至少目前看來,中高檔次項目明顯過剩,已出現泡沫。

  項目定位設計缺少差異,所有的商場都差不多,裡面的牌子也都差不多——這是包括成都在內目前中國商業地產項目的通病,究其源頭是政府在規劃上的短視與盲從。

  為了吸引更多的知名開發商,包括成都、大連、青島、鄂爾多斯等在內的多個二三線城市都打起了金融牌,規劃了所謂的「金融城」「金融街」或「PE 城」等。此外,「云計算基地」「軟件城」等各種概念也被地方政府廣泛使用。但按一般開發經驗測算,其中任何一個概念要做實,都需要至少八年到十年的時間。

  成都當地一位開發商向財新記者表示,成都有電子科技大學等科技資源支持,所以成都軟件園經過十餘年發展,企業入駐情況很好,軟件可以搞外包,屬於外向型;但金融哪有那麼容易,金融在商業地產業內叫冷業態,是內收型的,並沒有產業輻射。

  然而,成都金融城規劃十分龐大。據財新記者瞭解,成都金融城總體規劃於2010年底正式出爐,共規劃了超過200米高樓建築19座之多,包括 320米的保利國際廣場主塔樓、220米天府國際金融中心寫字樓、220米天府國際金融中心服務式公寓、220米銀泰中心主塔樓、218米成都大魔方酒店 塔樓、218米成都大魔方寫字樓A塔、204米成都大魔方寫字樓B塔。

  建築高度達200米的建築則有:環球金融中心A塔、環球金融中心B塔、環球中心主塔樓、川大無國界D座、棕櫚泉國際中心A座、美年國際廣場A座 (高度暫定)、美年國際廣場B座(同上)、海洋中心主塔樓等。其中天府國際金融中心、成都大魔方、川大無國界、棕櫚泉國際中心、美年國際廣場等項目都已相 繼開工。目前整個成都市超過200米的項目總數已超過30棟。

  美國福布斯雜誌2009年公佈的世界最高城市排名顯示,紐約以35座200米以上的高樓雄踞榜首,香港位居次席,迪拜和上海分別以25座和21 座分列第三、四名。目前北京超過200米的高樓僅有央視新址、銀泰中心、京廣中心以及330米高的國貿三期4座。成都的高樓規劃與建設,大有趕超世界之 勢。

招商競賽

  開發商大批進入瀋陽的時間略早於成都,被業界形容為「已經瘋了」的瀋陽,商業地產市場暴露出了更多招商、後期運營的問題。

  據財新記者瞭解,瀋陽一個知名綜合體項目,運營團隊引進了一個知名的餐飲品牌,但由於該綜合體人流一直很清淡,餐館經營不佳,拖欠商場數月房租。最後,商場強制關閉了餐館,與餐館工作人員發生了暴力衝突。

  財新記者還瞭解到,青島有一個大型商場即將開業,運營團隊向一家服裝品牌招商,商戶開出的條件是:商場(甲方)需要墊資1000萬元幫商家把門 店裝修好,租金浮動,商戶根據經營情況,將收益的一部分交給商場作為租金。這樣,商家有效規避了風險,隨時可以入駐也隨時可以走人。風險主要由開發商承 擔,一旦人流不足,前期墊資很可能打水漂。

  戴德梁行中國區董事、商業地產服務業務負責人張家鵬指出,近年來,各地商業地產投資普遍過熱,商業項目供應量大、再加上同質性高、集中入市,必 將導致開發商招商中與商家的博弈能力下降,補貼商家裝修費用、延長免租期、只採取銷售扣點提成等狀況更為普遍。他指出,業態承租能力是由商家利潤率決定 的。目前對商戶來說,商場可選餘地增大,議價能力提升,可以將風險部分甚至完全轉嫁給開發商。但長遠看,還是要能獲得盈利才行。

  陳方勇向財新記者表示,國內缺少專業的商業運營商,後期運營管理又細又雜,專業管理人才嚴重缺乏,大多數開發商都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人才儲備。在天津有個商業項目,連家樂福都難以立足。

  喜悅真冰滑冰場總經理王品石對財新記者表示,「我們也在思考,現在項目這麼多,我們是趕緊去佔地,還是只選擇合適的做,很糾結。」

  他判斷,國內現在有這麼多購物中心,可能會在未來三五年內進入市場整理期,那時候新開店會減少,如果現在不佔領這個市場,有可能自己在數量上就落後;反之如果盲目拓展,則可能對品牌又有損害。

  商業地產運營難度大,風險大,這兩年隨著很多項目完工,很多開發商將在後期運營方面交出大筆學費。

  「目前的行業應該叫地產商業,而不是商業地產。因為前十年的發展是一種開發行為和投資行為,更多是想在市場迅速套現,所以沒有持續五年、八年去 經營物業的想法,這是最大問題。」吳洋認為,由於國內開發商普遍對商業地產的全產業鏈不熟悉,這個行業在2013年、2014年會有井噴式危機。

盲目的商業規劃

  投資過熱,規劃失控,項目扎堆,是目前中國部分城市商業地產面臨的普遍性問題,短期內大量項目集中放量,引發招商難、運營難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據中國商業地產聯盟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商業營業用房(包括商場、購物中心、批發市場等)施工面積達到56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新開工面 積增長18%。投資方面,商業營業用房投資額同比增加31.64%,開發投資總額達到7300億元;辦公樓投資額同比增加40.79%。

  王永平向財新記者表示,商業地產短期大規模增長源於三個因素。首先,政府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特別是對住宅的調控促使地產商偏向於綜合體的發展 方式;其次,大型公司開始推出標準化產品線,這加快了項目開發速度,如大悅城、萬象城、銀泰中心等標準化產品。再者,城市化是商業、零售主要推動力,大量 農村人口轉變成城市人口,帶來消費行為方式、購買力、消費潛力等重大變化。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越來越意識到,商業地產能夠帶來城市的繁榮,能夠拉動消 費,帶來稅收。

  囿於住宅市場的限制性調控,地方政府轉而熱衷出讓商業土地。NAI新巢商用地產機構總經理蔣鵬向財新記者表示,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政府出讓土地中商業和住宅的配比甚至達到了51%或49%,逼著開發商做商業。

  財新記者瞭解到,目前各大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的土地出讓已經幾乎沒有純粹的住宅用地,一定比例的商業配套是基本配置。

  萬科總裁郁亮也曾向媒體表示,萬科做商業地產一定程度上是被動的,是拿地的需要,現在很難有純粹住宅土地出讓,萬科也不得不開始嘗試做住宅小區內的商業配套。

  但地方政府對商業地產的理解淺薄,對商業用地的規劃也顯得短視。蔣鵬向財新記者表示,政府已經認識到只有商業才能拉動板塊和商圈發展,形成長期 穩定的財政收益,還有利於城市經營,但錯誤是規劃太不科學。政府應該立足於長遠規劃,首先明確板塊概念,其次商圈概念,然後再做業態配套,這樣才能有效地 規避同質化。

  王永平指出,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對商業地產的理解簡單化,將其等同於一般住宅產品,只要開發公司名氣大,就認為是好公司,可以批地做項目。正是地 方政府偏愛外資、有名氣、有背景的大企業,造成了一些城市同檔次的商業項目扎堆,為後期招商埋下了隱患。一位商業地產基金人士向財新記者舉例稱,在瀋陽, 大悅城、萬象城等幾個相同檔次、類似定位的綜合體項目幾乎同時開業,全部引進了如HM、ZARA等零售品牌,無法形成差異化的商圈概念,如何吸引人流成了 大問題。

  大型商業強調商圈式發展,而政府在商業項目規劃上的急功近利導致了城市的商業項目佈局不合理,無法形成商圈效應,更帶來了土地浪費。

  很多去各地考察過的行業人士都有一個共同感受,政府因土地財政而大量出售商業地產用地,一個二三線城市甚至人口僅百萬的城市會有五個、十個購物中心,而真正有消費能力的可能也就二三十萬人,如何支撐?

  「可以預料,未來兩至三年將會有一大批商業項目死掉,或者招不到商,或者沒有客流量做不起來,有的甚至可能變成爛尾樓。」陽光厚土商業地產基金執行董事陳方勇向財新記者表示。

退出機制缺位

  因為中國的商業地產行業存在一個硬傷,即沒有REITS(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等退出機制,外資和本土的商業地產基金投資也並不活躍,所以下單寥寥可數。

  2011年9月,黑石集團以14.6億元人民幣將所持有的上海Channel1購物中心95%的股權出售給香港新世界,成為轟動一時的交易。

  保險資金雖然早就開閘,但投資非常不活躍。2011年9月,在保險資金不動產投資開閘一年之際,平安壽險獲得了保監會發出的「能力確認函」,這意味著壽險資金可以直接投資不動產,平安也由此成為業內首家獲得不動產牌照的險企。

  在國際上,險資通常是商業地產最主要的投資來源之一。險資對商業資產的基本要求是現金流好,穩定性強,資產處置性好,但縱覽全國的商業地產項目,符合要求的項目少之又少。

  恆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對財新記者稱,商業地產最大的風險是財務風險,特別是只租不賣的話,現金流就非常重要。目前,中國的險資、基金一般是整棟買,資本投資不活躍,說明中國商業地產的價值沒有做起來。

  陳方勇指出,商業地產基金的投資人不成熟,基本上一年就想退出、就要見效,很難做長線項目;另外,產品不夠成熟,開發商自己也沒有底氣堅持持有運營。

  業界公認的商業地產運營高手凱德商用,其最大優勢就在於資本管理,擁有多元化的投融資能力,利用私募基金、信託基金來持有項目,特別是能夠發行REITS在新加坡和香港上市,可以從資本市場獲得股權和債券融資。

  但是在中國,除了極少數央企開發商擁有相對低成本的資金外,絕大部分商業地產項目都面臨著極大的融資與資金周轉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8

二維碼成高危行業,小公司紛紛出局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731.html

2013年1月8日,行人在「掃」光明樓公交車站廣告牌上的二維碼,作為移動互聯網的關鍵入口,目前二維碼在國內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二維碼已成移動互聯網重要入口,巨頭加入競爭,市場先驅者、小公司紛紛「出局」

通過手機攝像頭拍攝二維碼,有一個新的名詞加以定義:「掃一掃」。這小小的動作,卻是移動互聯時代兵家之必爭。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二維碼這個可以打通線下、線上,為網上購物、移動支付、電子票務、優惠券等提供了便捷入口的「小方塊」,愈發誘人,並引起了巨頭的注意。

正如騰訊CEO馬化騰去年10月所說,「未來二維碼也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

在二維碼還是一片藍海時,早期創業者奮勇跳入並曾享受80%的市場獨大;到今天險被騰訊、阿里等巨頭擠下擂台。

當二維碼成為移動互聯的「標配」,它的市場份額也被迅速分食騰訊微信、阿里的支付寶、淘寶以及大眾點評、掌上百度等紛紛走上「餐桌」。

競爭加劇,尤其是幾大巨頭的介入,使得二維碼成為一個「高危」行業。

「掃一掃」大爆發

隨著微信推出二維碼「掃一掃」,市場的先驅者開始了「噩夢」。

靈動快拍CEO王鵬飛最近比較煩。自從他的產品「快拍二維碼」前不久上了某媒體一份「移動互聯消亡者名單」,王鵬飛便疲於應付眾親朋好友的致電問候,以及回覆微博上的互動。

上個月,他的公司剛剛實施了一次裁員。

兩年前,二維碼還遠未成氣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鵬飛對二維碼前景的看好溢於言表。在他的描繪中,未來地鐵、餐館、百貨商城,線下到線上模式將被一枚枚二維碼所顛覆。

如今,其所述應用場景一一實現,唯一不同的是,站在這個市場峰頂上一覽眾山小的巨人不是他。

2006年,國內開始出現二維碼應用,但由於當時智能手機普及率低、上網資費貴、用戶習慣未養成,一露頭便銷聲匿跡。再熱起來是2010年,3G時代已至,王鵬飛趕上了這第二波。

巔峰時期的「快拍二維碼」,佔總體市場份額超過80%。現在,樂觀估計約在20%-30%。未來保守這一數字已不太可能,或將跌落到10%甚至5%。

據靈動快拍前員工透露,公司市場部20餘人已於2012年12月被整個裁掉。今年元旦前後,靈動快拍首席營銷官張何,及設計總監、技術總監和多位產品負責人也相繼宣告離職。

王鵬飛的噩夢始於2012年5月,微信正式推出「掃一掃」功能,嘗試以二維碼為入口。「掃一掃」上線比「快拍」晚了近一年半,且僅作為微信紛繁應用中間的附屬功能之一,但卻足以攪醒後者的美夢。

「快拍」的先發優勢在騰訊面前變得蒼白無力,微信二維碼起步迄今才8個月,市場份額就已衝過了50%。

「凡創業者都有『騰訊進來怎麼辦』的擔憂,我們也不是沒有考慮。」王鵬飛解釋。他起初以為騰訊會把二維碼加在QQ裡,並不十分恐懼,直到微信出現,「結合微信後,殺傷力要大得多。」

微信跑馬圈地

張小龍認為,搜索框是PC的互聯網入口,二維碼是移動互聯網入口。

2012年10月,騰訊CEO馬化騰在移動開發者大會上公開表示,二維碼將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

在馬化騰作出上述表態前,微信的總負責人張小龍已多次提出:「搜索框是PC的互聯網入口,二維碼是移動互聯網入口。」

更多人開始相信,在微信的地盤上,「掃一掃」的潛在價值或許要超過「搖一搖」。

根據微信方面提供的資料,其試水二維碼的過程由淺入深,並非一開始篤定。從最初設定二維碼名片,以方便互加好友,到通過「掃一掃」實現微信網頁版綁定瀏覽器,再到「微信會員卡」,為商家創造了吸引顧客的入口。

「微信會員卡」是二維碼直接帶動的流行應用,也是使二維碼從陌生到熟悉,直至今日「漫天遍野」的原因。

商家將二維碼置於店內海報、桌貼、戶外廣告等地,消費者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領取該商家的會員卡。按優惠券的盈利模式,渠道將通過商家廣告費、會員人頭費、訂單提成等方式獲得回報。

記者瞭解到,主導微信二維碼的是騰訊電商旗下主抓「微生活」項目的。內部分工顯示,戴志康負責微信的商業化運營,張小龍繼續專注於產品本身。

作為未來商業圖景的重要組成,微信對線下中小商戶的跑馬圈地正在進行。接近微信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三批人馬來自騰訊「微生活」的一部分,騰訊收購自CRM營銷公司通卡的一部分,以及招聘到的學生兼職正在針對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實體店舖,進行嘗試性掃街。

而這,顯然已經動了大眾點評網的奶酪。

巨頭押寶O2O入口

傳統互聯網「三座大山」騰訊、百度、阿里已經將二維碼視為戰略高地。

微信「掃一掃」出現前,由PC互聯網轉到移動端上的產品品類,騰訊基本上樣樣齊全,只缺了一樣時下最為熱門的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對線下)。

目前O2O包括兩大主要入口,一是紅火過一陣子的LBS(基於位置的服務),第二就是二維碼。

作為移動互聯時代下的新生兒,O2O的誕生使得線上線下轉化成為可能,更具誘惑力的則是廣大的中小商舖市場。

出於制衡微信的考慮,大眾點評也推出了自己的二維碼優惠服務,並跟隨微信腳步在移動端加入電子會員卡功能。

大眾點評成立已近10年,2012年8月剛完成第四輪6000萬美元融資,仍在上市之路上奔跑。轉入移動互聯網後,順勢成為O2O龍頭企業。2012年9月,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宣佈,「已經在用戶數量上形成了同行難以超越的壁壘」。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與大眾點評一同押寶O2O的不再只有布丁、愛幫、食神搖搖這些小公司。傳統互聯網「三座大山」騰訊、百度、阿里已經壓了上來。

比如,阿里旗下支付寶結合了二維碼,也釋放出巨大想像空間。它的最新動作是,推出針對小商戶、小攤販、出租車掃碼付款,甚至年慶收取紅包。

騰訊自然不肯讓出移動支付的蛋糕,已放話將微信與財付通綁定。

「騰訊雖也有一塊類似於支付寶的支付業務,打通微信順理成章,但財付通的份額畢竟較小,綁在一起跑究竟會讓微信如虎添翼還是累贅,尚不可知。」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

於是,為守住移動互聯網入口,各家自建藩籬,將技術上不難通用的二維碼做得互不「兼容」。

微信發的二維碼,被別家App掃出來只會呈現一條網址,支付寶發的碼被別家掃就是亂碼。在二維碼的大池子裡,出現了一個個閉環。

勇猛者如騰訊,也不能輕率打破藩籬,一口吞噬掉整個二維碼入口;單純奔著第三方工具去的「快拍二維碼」被藩籬隔在圈外,就更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去幹髒活、累活

目前還在掙扎的小公司所剩不多,賣設備的賣設備,留下的也在干大公司看不上的髒活、累活。

今年5月,「掃一掃」剛作為一個附屬功能在微信露頭,王鵬飛就立刻召開會議研究公司戰略轉型。

一直以來,靈動快拍的第一要務就是瘋狂鋪碼。「快拍」想做成一個純粹的工具。做工具,可以實現價值最大化,因為一旦控制住入口,企業都要臣服於其所搭建的平台。現在來看,這些工作只是幫著微信教育了一個早期市場。

微信進來後,還這麼玩就很傻了。

「現在我們只做企業端,為特定企業做應用開發。比如,用二維碼驗證生鮮食品、數碼產品的防偽溯源,還有一些抽獎、問卷調查的小業務。」王鵬飛說。「這類髒活、累活大公司是看不上的。」

做大已無可能,王鵬飛想的是能在劃分剩下的地盤上勻一杯羹。

市場從早年的藍海變為紅海,二維碼已是移動互聯「標配」。參與者不僅有微信、大眾點評、支付寶,淘寶、1號店等電商也加入了瓜分,甚至QQ瀏覽器、360手機衛士、UCWeb等都有此功能。

「二維碼的門檻不高,兩三百萬,幾個月就做出來了。對大公司不是問題。當市場火起來,大家心態是『我不能沒有啊』,想當然去裝。」王鵬飛表示,有些軟件儘管裝機量很大,用戶未必真用得上它的二維碼功能。

記者從一位二維碼行業人士處瞭解到,目前還在二維碼上掙扎的小公司所剩不多,上海翼碼、新大陸靠賣設備撐了下來,已屬稀罕。銀河傳媒、飛普越等知名廠商光景暗淡,瀕臨倒閉。

「連我們都不被看好,被認為活不久了,哪還有人敢進來?二維碼現在是個高危行業。」王鵬飛說。

新京報記者 劉夏 北京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49

終結信托剛性兌付?中誠30億高危礦信托兌付大限將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902

1月31日,就是中誠30億礦產信托的兌付大限,融資方振富能源實際控制人身陷囹圄、名下礦廠停產、核心資產短期難於變現。至今沒有信托敢於打破“剛性兌付”潛規則,寧可自掏腰包,也要全額兌付投資者,而中誠一案的複雜性和龐大金額是否成為“第一單”呢? 21世紀的報道對中誠案的分析顯示,理論上來講,銀行代銷信托計劃,無需對計劃的到期兌付問題承擔責任,但是誠至金開項目當初實為工行山西分行“推薦”項目,中誠扮演的角色實為“通道”,甚至剛開始時鑒於項目本身存在的瑕疵並不願意承接,可最終仍在內部人士力推下成行。而如今項目風險暴露,中誠方面自然不願“獨吞苦果”,雙方就此陷入長期博弈之中僵局難解。最終的處理方案,至今仍未達成共識。 該報道在最後認為,“不論對於銀行還是信托,都上了沈重的一課,對信托公司而言,不要以為大行牽頭的項目,甘心做通道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盡調走形式,指望出了事銀行可以兜底,或者發放貸款替換信托資金。而對銀行而言,不要以為只是扮演代銷角色就可以無視項目風險,畢竟客戶是自己的,一旦出現問題,隱形的信用背書讓後續問題的處理必將十分棘手。” 21世紀經濟報道: 1月31日,就是中誠30億礦產信托的兌付大限,融資方振富能源實際控制人身陷囹圄、名下礦廠停產、核心資產短期難於變現,讓這單信托項目的順利退出被蒙上了巨大的不確定性陰影。 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的消息顯示,在項目最終到期前的最後一個分配日,中誠信托已向投資者宣告無法按照預期值兌付當期收益。 ...   按照信托合同約定,中誠信托應於每年12月31日前向優先級受益人分配該年度信托凈收益,來源主要為振富能源的分紅、處置所持股權所得價款、股權維持費、回購保證金等。 此前,中誠信托曾在2011年及2012年末向投資人進行了兩次收益分配,共計分配信托凈收益5.8460億元。 但深陷泥潭的振富能源實際從2012年第二季度開始便未按約定支付股權維持費,亦未提前支付股權轉讓價款。 而2013年12月20日第三次行至信托收益分配基準日,信托專戶內貨幣財產余額卻僅為8634.26萬元,不能夠滿足全體優先受益人當期預期信托凈收益總額,中誠信托最終決定,按照合同規定,僅按照實際收益水平分配受益人。 ... 故事仍要從頭講起,時間還要倒回至2011年。當年2月1日,中誠信托成立“誠至金開1號”礦產信托計劃,首期募集資金11.117億,後經過二期擴募,項目總規模達到30.3億元,其中30億元(優先級信托受益權)由代銷方工商銀行發售,3000萬元(一般級信托受益權)由融資方實際控制人方面認購。 信托資金將對振富集團增資用於煤炭整合中煤礦收購價款、技改投入及資源價款等支出,增資後,信托計劃持有振富集團49%股權,集團實際控制人王平彥父子持有的另外51%股權也質押給中誠信托。 盡管表面為股權投資,但這款信托計劃實際為附帶到期回購條款的類債權融資,回購對價是優先級資金基礎上溢價17%(年化),即為融資成本,在信托計劃到期前3個月,振富將回購信托計劃持有的49%股權。而在信托運行期間,振富需按約定支付股權回購保證金及股權維持費,以確保到期股權回購順利進行。 ... 在煤炭生意如火如荼的同時,王於鎖、王平彥父子還一直大手筆染指當地火熱的民間借貸,規模難於估計,終致刀口舔血的資本遊戲難以為繼。2012年5月,王平彥本人被當地警方控制,名下礦廠大面積停工擱淺,還款來源重創致使信托本息受到重大威脅。 ... 除此之外,北京某信托業務部人士認為,除了上述采礦權糾紛導致的風險瑕疵,該項目還有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一是信托公司接受了太高的融資杠桿,為凈資產只有11億的振富集團提供高達30億元的融資;二是優先與次級資金的比率高達100:1,結構化設計的保障作用形同虛設;三是盡職調查中對於“或有負債”問題把控的困難度以及風險控制的主動缺失已經成為礦產信托運行過程中重要的隱性風險。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中誠扮演的角色實為“通道”。如今項目風險暴露,自然不願“獨吞苦果”,銀信雙方就此陷入博弈。 不遺余力的努力和嘗試一直在進行,但時至今日,距離兌付大限還剩最後20天,如何順利收尾妥善解決兌付問題仍未有明顯跡象。如何度過“到期日”一劫,成為最大的懸念。 盡管在很長一段時間周期里,信托項目遭遇流動性危機的案例頻頻讓業內風聲鶴唳,但中誠的30億礦產信托事件,不論從涉及金額、處理難度、影響範圍還是各方利益博弈的複雜程度而言,都屬其他項目之不能及,可謂信托業近幾年內爆發的“頭號重案”。加之這單信托產品在項目來源上的特殊性,也讓其處理結果關乎信托行業兩個存在頗多爭議的問題,一是“剛性兌付”,二是“通道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59

垃圾股共通點,如果有以下多項特點,應該是屬於高危品種了: anthony-311

http://xueqiu.com/3170655701/29802702
1/ 非四大核數
2/ 不派息或派息比例少
(如永遠只派10%,製造好印象),又或心情好時派
3/ 股本持續增加,過往多次供股合股
4/ 沒有自由現金流,入不敷支(ROE高特別好賺的更要警惕,這一點超大現代是代言人)理論上高ROE的公司,例如ROE 30%,就算保留80%盈利再投資,仍可以維持24%增長的,對高ROE公司錢說派高息之餘仍能維持高增長是其一項特色,代表如卓悅莎莎,如果盈利永遠全額拿來再投資,這種經營作風十分值得質疑。
5/ 多年來淨利與經營現金流比例不尋常
6/ 管理層對(投資股票),或者多元化很有興趣
7/ 資產中有部份是高層作私人用途,如住宅遊艇飛機大砲
8/ 公司現金會拿來給關連人仕作低息或免息私人借款
9/ 長期以低於資產值發新股集資
10/ 公司沒有穩定的盈利,毛利淨利率波幅大
11/ 重債,如配闔第10點,驚嚇效果更佳
補充:
12/ 應收賬增幅比例大幅超越營業額
13/ 以不合理的折舊谷大或減少真實利潤
14/ 毛利率淨利率與行業平均水平有很大差異

通過以上標準應該能避開大部份地雷,其它的歡迎大家補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78

高危數字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563658

  心水清的股評人發現,近期股市高危的數字是1、3、9的組合,想來真是不無道理。

  第一隻說的是中國天然氣(931),此股七月二十四日從0.67元的水平起步,八月尾開始幾乎是天天上升,不會下跌,而且天天上榜--十大升幅榜,令人嘆為觀止,九月二十五日就升抵3.02元的最高價,短短的兩個月就升了2.35元,升幅3.5倍,豈料就在高見3.02元的當天突然來個急瀉,一瀉就是71.5%而低見0.86元,隨後雖然曾經反彈至1.89元,然而今天仍然收於1.47元,較之其最高價的3.02元仍然低了51.3%,高價被綁者恐怕「望鄉」遙遙無期。

  第二隻說的是合一投資(913),此股早前一股送四股,十月七日除淨之後一天之內居然從0.13元抽升至0.33元共升了0.2元,升幅高達1.54倍,然而也是自當日開始,幾乎天天下跌,不消三周已經跌至十月二十四日低見0.069元,跌幅高達79%,縱使今天升至0.117元,仍然較其最高價的0.33元低了64.5%。

  第三隻說的是中國微電子(139),此股更誇張,六月二十四日從0.134元起步,八月二十九日居然升抵1.23元,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升了1.096元,升幅更高達8.18倍,然而,近日卻又是跌個不停,從十月十五日的0.93元開始下跌,十月十七日當天一天之內從0.9元來個插水式下跌,跌至0.46元,跌幅高達48.9%,如果以為當日已經跌夠那就錯了,今天已經跌至0.212元,較之當日又跌了53.9%,較之前最高價的1.23元更是跌了82.7%,而且看樣子還沒有止瀉的現象,沒有人能夠估計其股價會跌至哪裡,隨時有打回原形的可能。

  這三隻股份的編號分別為931、913及139,真是何其巧合也!都是近期慘遭「殺戮」的股份。

  無可否認的是,這些股份如果能夠於低價買入,利潤的確非常驚人,然而如不於高價獲利,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更甚的是不斷下跌、不斷溝貨,那就可能「一鋪清袋」了。

  然而該在什麼時候止賺/止蝕呢?這是最難決定的,其中一項指標就是當其股價從高位回落而跌破其10天平均價的時候就要提高警惕,如果當時其10天平均價又開始掉頭下跌更是要加倍小心,這些可能就是其股價已經確認見了頂的訊號。

  狂升的股份,最後的結局終究是要暴跌的,這正是市場永恆不變的規律!這一規律的確要牢記在心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52

貨幣暴跌、債券崩盤、違約高危:委內瑞拉“嚇死”投資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97

國際油價跌入熊市之時,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委內瑞拉政府卻發出無意讓貨幣貶值的信號,投資者越發擔憂委內瑞拉的償債能力,紛紛拋售該國債券,該國股市本月跌幅逾14%。

委內瑞拉國內通脹率已高達64%,名列全球第一。本周委內瑞拉政府重申不會讓貨幣貶值。該國財政部長Rodolfo Marco Torres說,沒有任何貨幣貶值的打算。他還說:

“我們已經告訴投資者,委內瑞拉是可靠的,相信我們。”

可投資者的回應恰恰相反。據彭博報道,昨日委內瑞拉面值1美元的2027年到期美元債券價格跌至55.10美分,創將近六年新低。委內瑞拉股市本月已重挫14.1%,跌幅位居同期新興市場股市之首。

委內瑞拉,油價,WTI,國債,貨幣貶值

石油出口約占委內瑞拉出口額的95%,今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暴跌28%,跌至四年新低。如果本幣貶值,委內瑞拉政府出口石油可以兌換得到更多的本幣收入,黑市的美元對委內瑞拉匯率已上漲94%。按委內瑞拉官方匯率,1美元可兌換6.3玻利瓦爾,按黑市價可兌換113.62玻利瓦爾。

可Torres以上表態顯示,在石油出口的收入大幅縮水之際,委內瑞拉政府還不會迅速行動。這足以加重投資者的憂慮。知名財經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的報道提到,一位拉美債券的交易者這樣評論:

“我要嚇死了。可能12個月內就違約。(委內瑞拉的)政治和金融形勢完全混亂,油價崩盤只是火上澆油。”

如以下《經濟學人》圖表所示,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只有達到每桶120美元,委內瑞拉政府出口石油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委內瑞拉,油價,WTI,國債,貨幣貶值

投資管理公司AllianceBernstein管理新興市場債券250億美元。該司基金經理Marco Santamaria評論稱,沒有任何政策措施糾正,委內瑞拉人會有大麻煩,現在普遍這麽理解。

美國風險評估機構Eurasia Group的分析師Risa Grais-Targow預計,委內瑞拉總統Nicolas Maduro可能明年讓本幣玻利瓦爾貶值,現在采取行動可能損害他的政治聲望。

除了全球最高的通脹率,委內瑞拉還面臨食品短缺。研究機構Stratfor認為,委內瑞拉的許多食品和家庭用品都要依賴進口,石油無法換回足夠的資金,政府就無力支持基本進口。Maduro的支持率正在下滑,目前徘徊在30%。

下圖可見委內瑞拉CPI同比增長率(淺綠)和M1增長走勢(深綠)。

20141113Venezuelacurrencydebt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