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有時並不為喧囂而生!
不久前,當幾大團購品牌還在為市場份額、融資傳聞、人事糾紛等爭吵和混戰時,身處混戰之外的窩窩商城(窩窩團),默默向SEC提交了招股書!只能說,筆者和大家又驚呆了。
從公開的招股書看,與美團、點評不同,窩窩更加專註於為中國本地生活服務類商家提供在線銷售平臺,包括線上的窩窩商城、移動客戶端、以及連接線上線下的窩窩電子商務操作系統,幫助他們在窩窩平臺開設網上店鋪,並向消費者直接銷售其服務或產品。窩窩不參與銷售,也沒有任何庫存。
據招股書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當季窩窩團的商家客戶數量為105,430家,而2013年9月30日當季為69,851家,而在2012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3.4萬家。截至2014年9月30日當季擁有一家活躍在線店鋪的商家客戶數量為70,417家,截至2013年9月30日當季為55,065家。說明其商城模式下,商戶數的增長速度非常快,成倍增長。
用戶數的增長數據,截至2014年9月30日,窩窩的註冊用戶數量達到3410萬,其中購買用戶超過2330萬。手機客戶端成為窩窩增長亮點,截至2014年9月30日, 窩窩手機客戶端的累計下載量已經達到1,730萬。9月份單月,平臺64%的交易通過手機客戶端完成。而據了解,2014年11月份,其手機端已占比72%。這些消費者將成為為本地生活服務類商家帶來新消費者以及重複消費的重要來源。
可以說,窩窩已無意爭搶“中國團購第一股”,而是要講一個“生活服務電商”的故事,披露出來的多組數據也力圖印證這一點。如果順利上市,它不僅從團購系成功逆襲,還將成為中國生活服務信息領域或O2O概念第一股。
那麽問題來了,窩窩還是當年我們認識的那個窩窩嗎?這幾年,窩窩的“里子和面子”都發生了什麽?在幹爹至上的年代,窩窩又依靠什麽HOLD住納斯達克那些精明的投資人?
追上風,就是最好的時機?
如果站在風口那就趕緊放豬——時下流行的詞,似乎和窩窩套不上。原因是團購概念已經不再成為資本寵兒,而窩窩既不是團購當中最大的,也最不像要上市的,但顯然,它更希望像唯品會那樣,你可以看不明白,但它讓你嚇一跳。
仔細斟酌窩窩選擇的時機,這里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
1、中概股尤其是電商股迎來最好的時機。整個2014年,可以說是美國股市的中國概念年。前有京東,中有新浪微博、迅雷,後有阿里作為背書。尤其是阿里上市,某種程度上樹立了中國概念股的豐碑,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電商股的印象變得正面,電商股的估值空間也隨之打開。
2、美國人的錢袋子鼓了。今年美國經濟先抑後揚,第三季度GDP增速達到驚人的5%,美元指數一路走高。山姆大叔心情很好,美國人的錢袋子也打開了,選在美國經濟的風口上市,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時間窗口了。
3、從團購行業的現狀來看,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底牌亮出,那就是團購模式依然缺錢,要改變現狀卻還需時日。但生活服務電商和O2O模式,則成為最大的風口。而從窩窩披露的信息來看,早在2012年就決意推出商城模式,轉型生活電商服務平臺,有意避開團購行業的混戰——當然,窩窩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一度被排擠在幾大團購巨頭之外,並被一些人唱衰。
如今看來,選擇走最遠路的人,卻先一步到達。
生活服務電商 窩窩如何hold住?
筆者認為,站在臺風口無非兩種結果:一種是一下被風吹跑吹散,做了炮灰;另一種是乘風而扶搖直上。那麽,面對O2O難得的歷史機遇,窩窩能HOLD禦風而行麽?
首先看數據。根據艾瑞的研究報告數據,截至2014年6月30日,在中國本地生活服務類電子商務服務領域,基於平臺服務的商戶數量以及註冊用戶的排名,窩窩商城已經是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務類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只要是第一,就是資本市場所歡迎的。
其次,從窩窩布局和公司運營情況看,支撐不錯。從招股說明書披露的要素看:1、窩窩布局最早;2、窩窩在移動端的探索和布局;3、窩窩團隊的經驗;4、窩窩強大的線下能力,等等。
這其中,筆者認為,最具支撐性的應該是窩窩在線下的布局和掌控能力。
生活服務電商與傳統實物類電商最大的不同在於,其是O2O概念,即將線下服務與線上信息進行連接,同時為商戶提供服務過程中的運營支持。實際上,整合線下資源是核心關鍵,也是許多互聯網公司的短板,就連無所不能的BAT也紛紛遇挫,最後不得不通過註資、收購等方式來補充布局的不足。據窩窩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4年9月,窩窩商城上的在線商戶有10萬家,在全國150個城市有著2000人的地推隊伍。這也構成窩窩發力O2O的核心優勢之一。
再次,如果留意的話,其實窩窩董事長兼CEO徐茂棟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出身於傳統零售行業,曾一手打造山東最大的連鎖超市——齊魯超市。從其經歷看,從齊魯超市,到凱威點告,到百分通聯,再到窩窩,徐茂棟的創業領域基本圍繞生活服務,可以說,O2O讓徐茂棟線上線下的資源找到了盤活的契機。
移動端能為窩窩帶來反轉優勢麽?
移動化浪潮,讓許多領域發生了逆襲或洗牌。而在團購、生活服務電商等領域又會如何?筆者註意到,“移動”一詞在招股書反複提及,那麽它又如何改造了窩窩,能給它帶來逆襲麽?
要知道,美團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其去年460億元交易額中,移動端交易額占比已經達到了90%以上——當然,這其中包括大部分的實物電商交易額——與此相比,窩窩的差異在於,其主打的方向是生活服務電商平臺,而不純粹是團購模式的移動版。
1、窩窩所依托的移動端,不是要將團購從PC進行移動化,而是用移動端重構業務模式。最重要是依托後臺大數據系統,幫助用戶更便捷的連接服務,幫助商家更好的管理客戶。
2、轉變了以低價作為吸引,而註重培育有利於商家的商業生態。比如窩窩今年力推的網店通,在某些程度讓窩窩和商家成為了利用共同體,而不是簡單的渠道合作關系。這也讓它和其他傳統團購系同行形成了真正的差異化。
3、下一步是打通商家後臺、支付系統等,構建更為完善的商業閉環。這方面,其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正在布局,而在支付領域已經可見成效。
總得來說,窩窩已經通過線上的窩窩商城、移動客戶端、以及連接線上線下的窩窩電子商務操作系統,將這三個平臺打造成為一個良性循環的閉環,搭建了一個連接本地生活服務商家和消費者的平臺,也是其差異化競爭力所在。
文/第三只眼(微信:thirdsight)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