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真的存在“失去的十年”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53

市場分析人士、學術界甚至是政策制定者都普遍相信日本經濟在20世紀90年遭遇了“失去的十年”。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當年日本經歷的低通脹和低國債收益率已經成為新常態。

而在英國金融時報的Matthew C Klein進一步研究日本的經濟之後,不難發現,所謂的“失去的十年”可能和世人傳統觀念中的情況相距甚遠。

Klein認為和傳統的GDP相比,居民消費水平可以更好的顯示出實際民眾的生活水平。乍看之下,從1990年到2013年末,日本平均居民消費水平年化增速僅為1.2%,除了略好於德國之外,明顯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

11

但是考慮到日本人口平均年化增速在同期僅有0.13%,因此將這個關鍵因素計入之後,日本人均居民消費水平年化增速將僅次於美國、英國和瑞典。這顯示出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之後,經濟並沒有遭到沈重打擊。

12

考慮到當時英國和美國股市都曾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牛市,而日本股市基本沒有太多的起色。因此和歐美股市的財富效應對比之後不難發現,日本實際消費水平是非常強勁的。

如果進一步將時間周期調整為2000-2013年,拋開最為悲慘的十年周期的話,日本的表現則更令人驚訝。

13

如果有人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拖累了主要經濟體的表現,那麽對比1990-2007年的表現也不難發現,日本居民消費水平增速也和法國及奧地利大致旗鼓相當,好於德國和瑞士。

14

在2000-2007年這個時間段,日本表現同樣位居中遊。

15

當然,在這其中,日本居民儲蓄水平下降速度快於薪資增速也是關鍵因素之一。但是大多數國家都有類似的情況,因此不具備參考意義。而考慮到日本老齡化的嚴重性,退休人員本身開支有限更加強了消費水平增長“令人意外”的結果。更關鍵的是,日本家庭的債務率也在減少。

綜合上述的一些數據來看,日本和其他國家相比,在“失去的十年”中,日本的經濟表現並非一片陰霾。或者換句話來說,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其實都遭遇到了“失去的十年“。

“失去的十年”——註: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點38915,此後開始下跌,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日元,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萬4000日元左右。大量賬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