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交所擬加快堵啤殼 保薦人迫孭飛 短期內發指引信 投行:做法無稽

1 : GS(14)@2016-06-05 23:34:10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45&issue=20160603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近期積極出招打壓啤殼活動,據市場消息稱,港交所短期內將再發新指引,進一步加強對新股保薦人的規範,要求保薦人須確保安排上市的新股並非「殼股」,惟具體操作仍有待釐清。有投行界人士隨即炮轟指保薦人或須為「殼股」負上責任「好無稽」,執行上亦有困難;有市場人士亦認同,若企業存心欺騙,保薦人很難洞悉,建議應將焦點放在上市公司本身,例如延長禁售期、提高集得資金的去向之透明度等。

明報記者 徐寶文、陳偉燊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港交所積極「出招」打擊殼股活動,先後針對「洗殼」、現金公司、反收購等發出指引信。而據接近監管機構的消息稱,港交所因應近期賣殼活動頻密,擬於今日收市後發出新的指引作規範,當中包括要求新股保薦人負責確保新股上市後非旨在賣殼;新指引在公布後,會即時生效。

新指引或今公布 即時生效

一般相信,雖然市場較早前曾經傳出,監管機構擬提高新股入場門檻,例如要求上市時市值不少於6億元等,惟因為涉及修例問題,需時較長,因此先發出指引即時執行,去處理殼股問題(見另稿)。

投行:宜列明保薦人「監督」時間限制

有關消息隨即引來投行界猛烈批評。有投行人士炮轟,保薦人或須為殼股負上責任「好無稽」,直言殼股本身已難於定義,加上企業上市時若存心欺騙,即使保薦人也會遭受其害,「實在難搞」,同時亦見執行上的困難。他又稱,「有時企業於上市一刻,的確存心經營,惟上市後環境變差,加上有投資者出資吸引,賣盤亦無可厚非」,他認為除非指引中,清楚列明保薦人須負上的「監督」時間限制,否則上市後長時間仍要確保公司不賣盤是不合理。

瑞盈通資本管理行政總裁李文傑表示,若企業存心「啤殼」,保薦人很難發現,即使加重保薦人的責任,亦未必對事情有明顯幫助;反而應該將焦點放回到上市公司本身,例如延長大股東的禁售期、強制要求公司定期披露集資所得資金的使用情况等,確保公司是為業務而集資上市。

安永:保薦人難辨別企業上市目的

不過,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認為,傳聞是否屬實、執行上是否有困難,還是待港交所真的發出指引後,再作研究才合理;但他亦承認企業上市目的是否「啤殼」,的確很難辨別。

事實上,今次已非港交所首次加重保薦人的責任。受2010年洪良國際於上市短短3個月,被發現招股書嚴重造假影響,港交所於2013年10月1日實施了保薦人新規定,若保薦人並未做好「盡職調查」,有可能要背上法律責任。

- See more at: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thash.XHh9lHyH.dpuf
2 : GS(14)@2016-06-05 23:34:44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42&issue=20160603
【明報專訊】近期市場盛傳港交所(0388)醞釀檢討創業板機制,當中有傳會提高主板及創業板上市門檻,甚至提高上市市值要求。據港交所消息人士指出,由於提高上市門檻部分,涉及修改上市規則,加上需要諮詢市場意見,預期需時較長,要阻截熱熾的炒殼潮,此舉變成「遠水不能救近火」。為了應對炒殼風氣,港交所索性變陣,先行發出可以即時執行的指引,實行先發制人,之後再從長計議。

事實上,香港因為有接近內地市場的地利,加上上市公司的二手買賣市場向來活躍,有價有市,在內地排隊上市往往費時失事,因此吸引一眾內地投資者轉炒港股,加入炒賣上市公司殼股,—般主板公司殼價叫價高達4億至6億元比比皆是。反之與香港鄰近的對手新加坡方面,殼價低至50萬元,不可同日而語。

隨着近期眾多主板及創業板上市後快速易手,引起監管當局關注,但是要等待修例往往需時,因此唯有發出新指引,即時執行,並加大保薦人的責任,實行先下手為強,一解當前殼股炒賣氾濫的局面。然後當局才再爭取時間,着手改例。

- See more at: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thash.KCZqxNn6.dpuf
3 : GS(14)@2016-06-05 23:34:58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83&issue=20160603
【明報專訊】首階段收市競價時段將於7月25日推出,港交所(0388)董事總經理兼市場科主管李國強表示,引入機制是為了緊貼國際趨勢,及為投資者計算一個更具代表性的收市價;另外他又稱,在與上海交易所的溝通中,對方表示也積極考慮引入收市競價。有市場人士稱,上交所引入此機制是邁向國際化、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的一步,且在「實名制」下,較少人「嘜價」。

波動調節機制 可補程式交易缺失

李國強表示,香港是全球唯一未設收市競價的成熟市場,相反內地的深交所早已實施,而上交所亦於和港交所的溝通間透露,會積極考慮。瑞盈通資本管理行政總裁李文傑認為,若上交所引入收市競價,將可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為該市場注入流動性,同時亦符合內地國際化的步伐。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亦表示,由於內地是採取實名制,監管環境較嚴謹,故相信會較少人「嘜價」。

對於市場擔心「嘜價」情况會再次在港發生,李國強以周二(31日)MSCI指數調整日為例,當日尾市有大量資金湧入,不少股份價格被抽高,但過程是公平而有序,反映價格亦有可能因市場供求關係,而出現大幅波動;港交所及證監會則會密切監察市場,有需要時作出調查及執法。

另外,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將於8月22日推出。李國強表示,目前程式交易佔該機制涵蓋的81隻成分股逾50%成交,近年更有上升趨勢,故引入該機制,有助防止因程式錯誤而引發的連鎖反應,以保障市場參與者。

- See more at: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thash.j9WNcVEY.dpu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657

港交所多提問 創板轉主板變難 分析指為堵啤殼炒殼 去年轉板公司減六成

1 : GS(14)@2017-02-05 10:33:08

【明報專訊】近年中資湧港買殼對香港資本市場造成巨大影響,其中一項是創業板的「另類活化」,過去兩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急增,轉往主板趨勢亦有升溫。不過,隨着創業板啤殼歪風蔓延至主板,有市場人士指,監管機構近期在審批創業板公司轉板申請時,開始採取拖延戰術堵截,試圖令問題公司「自動放棄」。

明報記者 武君

內地企業受阻A股,來港買殼需求旺盛,主板殼價急升,大量投資者轉向創業板埋手,先買殼再轉主板,令過去兩年創業板重現熱鬧景象,創板上市公司從2014年的19家,升至2015年的34家,2016年再攀升至45家,今年首月已經有10家上市。

去年僅6企成功轉板

轉板方面也一度有重新抬頭的迹象,2014年轉往主板上市的公司只有7家,2015年就躍升1倍至14家,創2008年以來最高紀錄。不過2016年突然急轉直下,只有6家公司成功由創業板轉往主板(見圖)。

據了解,監管機構去年開始透過各種「行政手段」治理創業板問題,有證券界人士表示,近期不少創業板轉主板失敗的公司,「死因」均是申請超過6個月有效期,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監管機構對申請提出大量問題,在公司及財務顧問花費時間回覆後,又再提出另外一大批問題,務求將存有疑問的申請「拖到盡」。

7轉板失敗個案 6為逾期

翻查資料,過去一年暫錄得7宗轉板失敗個案,除了1宗是盈利不達標之外,其餘6宗均是申請失效所致(見表),其中更有不止一家公司是連續兩次申請逾期失效。如羅欣藥業(8058)早於2014年就遞交轉板申請,但到2015年5月申請自動失效,經過8個月的規定期後,2015年12月第二次遞交的轉板申請,在去年6月再次失效;另外羅馬集團(8072)於2015年12月遞交轉板申請,在去年6月失效後,去年7月遞交第二次申請,今年1月再次失效。

有投資銀行界人士表示,監管機構並非只對創業板轉主板,對新上市公司亦有使出拖延戰術,如該行近期保薦上市的一家內地公司,因為監管機構對申請一拖再拖,業績紀錄有效期也一再逾期,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審計就重新做了三次。他直言那家公司還算幸運,最終成功上市,但亦有其他公司在拖的過程中,「可能就被拖死了」。

業界:僅斬腳趾避沙蟲 籲審視創板定位

有業內人士對監管結構做法表示理解,他表示前幾年創業板根本無人問津,近年回光返照,完全是炒殼誘因,但「拖」的做法只是斬腳趾避沙蟲,最終仍要審視創業板定位以及如何吸引優秀企業。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50&issue=201702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