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擁抱中國牛市夢,擁抱習李黃金十年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04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1-30 18:24 編輯

擁抱中國牛市夢,擁抱習李黃金十年
格隆

I、關於中國——牛市——夢

“中國牛市夢”這個名詞是格隆自己杜撰的,里面包含了三個層次:夢、中國夢、中國牛市夢。

夢有兩個層次的理解:
一,夢本身的內容與結果(美夢還是噩夢、實現了與否);
二、做夢的外在環境和條件。
大多數語境下,人們對夢最直觀的反應和理解是第一層次的,也就是內容和結果,近幾年比較熱門的詞匯“中國夢”,強調的明顯就是一個可能的結果或者願景。

但對夢想而言,更有意義的是無疑後者:做夢的外在環境和條件——按馬丁·路德·金對美國夢的詮釋:在相關環境、制度約束下,只要個體足夠努力,就大概率能過上相對體面的、免於恐懼且有尊嚴的生活。

簡而言之,夢不是結果,是一個對做夢環境(生活環境、制度環境、約束條件等)的要求。在這樣一個環境和條件下,個體通過自身的努力能無限接近自己的夢想。這樣的夢才是有意義的:
第一,  它屬於個體,是個體自己獨特的夢,而不是集體的一致的夢;
第二,  它的結果並不確定,但對多數人而言,經過努力,很可能實現,或者能無限接近;
第三,  這個夢的實現過程與結果讓個體真正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與愉悅,而不是被幸福!

目前階段,有哪個夢比較符合這些要素嗎?
有的,中國牛市夢!

格隆之所以無比喜歡證券市場,就是因為這是唯一一個我不需要看人臉色,不需要仰人鼻息,靠自己的足夠努力就能離自己夢想足夠近的地方,是唯一一個比我聰明,比我情商高,還遠比我有背景的人最後的成績卻很可能不如我的地方

現在這個夢想已經有了外在的三大實現支點:降息+油價走熊+中國BBC(Built ByChina)計劃

所以很多人在興奮傳送一個攻略:胡溫十年,炒房!習李十年,炒股!



II 、狂飆突進的一周:這輪牛市夢的三個支點

這輪牛市夢靠譜嗎?多數人的回答肯定是:是的。

因為有上周一周上證綜指近乎狂飆突進一樣的7.88%的漲幅作證,有上周五人類歷史上最高的7100億的成交天量作證。

上周五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A股成交量破7000億人民幣,超越美股歷史上的成交量峰值(2007年7月26日,995億美元,約合6100億人民幣),成為人類歷史上一國股市單日成交量的最大值。這被形象概括為:就是有錢,就是任性!(目前美股平均日均成交量僅250億美元左右。連A股的一半都不到。)

對於一個指數十年沒有漲,只有做多才能賺錢的市場,哪怕是沒有任何邏輯和理由地空喊幾聲牛市,也一定會博得大面積的掌聲與喝彩。但總有少數不同聲音(真理是否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天知道)——在昨日的一次高端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稱,現在所謂的牛市的“制度基礎是不是穩當的、是不是牢固的,我認為我們股市的缺陷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我就有些擔心了,如果在一個制度基礎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迎來了因為某種原因形成了一種羊群效應、形成了一種牛市,就不能避免過去我們中國股市存在的大起大落的狀態。”

類似吳老這樣經常提醒股市不具備牛市制度基礎賭場論的人多半是不受歡迎的,就算這是一個在格隆看來在中國做經濟學研究無比嚴謹的少數經濟學大家,就算過去十年A股指數原地踏步充分說明了他的結論的前瞻性。但,這次,吳老有沒有可能稍稍悲觀了些

我們不討論最終結果。結果在很長時間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所以討論結果實際是一種自我循環論證的忽悠,是很扯的一件事——就像歷史上無數農民起義時向追隨者忽悠的願景一樣。我們還是討論做夢的環境。

很明顯,現在的大環境和大趨勢是,中國股市已經進入一個各種短中長因素共振的初級牛市——是否會演變為大牛市,取決於其中的中期因素與長期因素能否持續!

A、三支點之一的短期因素:低估值+降息摻水
估值低是支撐牛市的確定短期因素之一,這個無需贅言,一張圖說明問題:除了俄羅斯這種奇葩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比A股估值低的大市場只有港股。(全球主要市場市盈率水平, 基於過去十二個月盈利計算



至於降息,這個非常容易理解:當菜市場買蘿蔔就好了。無論央行出於什麽目的,是主動行為,還是被動
行為,其現實結果都是往面盆里摻了水,面團就一定會膨脹——簡而言之,如果菜場一個蘿蔔賣10元,央行再往菜場多註入一倍的鈔票,蘿蔔還是那個蘿蔔,但所有商販都會把價格改成至少20元。這種摻水遊戲對央行而言易如反掌斌郭可以一直和你玩下去,如果你覺得很有趣的話!

什麽?您問央行未來會不會繼續往面盆里摻水?這個格隆就真不知道。不像美聯儲早早就提前告訴你它以後會怎麽做而且實際情況多半八九不離十,老實說,哪怕是央行貨政司的人,理解中國的貨幣政策基本都靠猜,而且猜對的幾率很低。格隆只能從目前CPI、PPI水平(10月CPI增長1.6%)與走勢判斷,中國經濟離通貨膨脹還比較遠,央行還有相當降息或者降準的空間(見下圖)。



至於你說這種普惠制的全面降息是不是與政府定向調結構的長遠戰略背道而馳,是不是推遲痛苦、只顧眼前的權宜之計,你問我,我問誰去?

B、三支點之二的中期因素:油價走熊——我聽見有人歡呼,有人在哭泣
格隆撰寫過長文闡述過油價的中長期走勢與邏輯、影響(請參閱格隆匯官網www.gelonghui.com的文章),所以也不展開。只補充兩張最新油價走勢:



最新的數據是,NYMEX油價再次暴跌,已經到了65.99美元/桶。
這是不是很像陳楚生那首“有沒有人告訴你”歌里的歌詞:我聽見有人歡呼,有人在哭泣!OPEC國家這次高峰會維持不減產,很明顯是打落牙,淚水混著血水一起往肚里吞。對進口原油依賴度超過50%的中國無疑是歡呼的那一部分:就像格隆前期所說的,天佑中華,這次上天終於回饋了勤勞善良但卻一直飽受磨難的中國一份非常意料之外的的厚禮!——感謝美國人孜孜不倦對各種新能源技術,尤其頁巖油氣的鉆研。

之所以說這是個中期因素,是因為OPEC產油國與美國頁巖油氣的PK短期根本不會分出勝負。美國頁巖油公司大多數的成本價在65美元/桶(布倫特)。換句話說,OPEC這場自殺式的價格戰要使得油價在一個較長時間內低於65美元,OPEC才有贏的勝算,這還不算美國人靈光一閃的頁巖油氣開出技術再突破——就算油價低於65美元,多長時間才能弄死那些財大氣粗的美國能源巨頭,也是未知數。所以美國能源信息局(EIA)負責人謝明斯基得意洋洋宣稱原油價格將在2015年中旬跌落至每桶50美元

格隆之所以把中東土豪與美國人之間的較量稱為PK而不是多數人所謂的“死磕”,是因為這場較量根本不是一個平臺的:面對美國人想追求更滋潤生活而對頁巖油氣孜孜不倦的投入,籌碼不多的中東土豪們唯一的有利武器就是通過殺油價的方式自殘——這樣美國人即使在頁巖油氣領域暫時受挫,他也在制造業等諸多其他領域獲得了回報。這很類似圍棋術語里的一個經典場景:活人與死人打架!——這描述的是這樣一種較量:一方已經有兩個眼了,活棋已成定局。另一方四顧無眼,唯有死攪蠻纏。


C、三支點之三的長期因素:以中國BBC計劃(也即所謂的馬歇爾計劃)等行為為代表的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努力
這個因素,格隆在前期的文章里也有詳細闡述(請參閱格隆匯官網www.gelonghui.com的文章)。相對於前面的短期因素與中期因素,這個長期支點是中國這輪牛市會否從初級牛市演變為大牛市的關鍵所在。降息只是個面盆摻水的數字遊戲,油價是一個我們無法掌控的別人的戰爭,唯有經濟結構轉型成功,才有可能出現真正的大牛市,才有可能出現真正的黃金十年——否則,吳敬璉老先生的話我們就可能必須重溫一遍:
“這是很完善的情況下迎來了因為某種原因形成了一種羊群效應、形成了一種牛市,就不能避免過去我們中國股市存在的大起大落的狀態”

但無論如何,有了上述三個支點,格隆還是把前期說過的那句話再拿出來:有了以上幾個因素,習李黃金十年,八成靠譜!



III、擁抱中國牛市夢——我們賺的永遠是一個大趨勢的錢——做一個追風者

好的,是三項因素共振形成的初級牛市!好的,能否轉化成黃金十年的大牛市,需要觀察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效!

都認可,最關鍵的,你說,後面怎麽辦吧?!

當然是做個追風者,去果斷擁抱趨勢。哪怕做個短的美夢,也是好的

格隆曾經解釋過為何會把“追尋有趨勢的價值”作為格隆匯的重要投資理念之一:我們多數時候賺的其實只是一個大趨勢的錢。我們只是很幸運地把自己放在了風口上——我們只是很幸運地偶爾替代佛祖管理一下錢財。

看過“Discovery”自然頻道節目的人相信都對龍卷風這種難得一見而又驚心動魄的自然現象印象深刻:就算重達數噸的汽車也會象火柴盒子一樣被卷到半空中。龍卷風肆掠過後,一切都不複存在,只剩下了地基。在狂野且不可琢磨的龍卷風面前,人類顯得渺小而無助,避之唯恐不及。饒是如此,卻有這麽一群人努力想要追逐龍卷風,為了記錄、了解、預報和防範龍卷風這種恐怖的自然力量,他們象戰地記者一樣把自己置於險境,讓自己無限接近龍卷風。他們被形象地稱為“追風者”。正是通過這些追風者的智慧、膽識、勤奮與敬業,我們才能如此近距離地真切見識這種看似混沌且狂暴自然天象的瑰麗與壯觀。

某種角度,牛市非常類似龍卷風這種混沌天象,而投資過程則非常類似這種追風行為。

周五晚格隆與一幫基金界朋友閑坐喝茶侃投資,朋友問起格隆在資本市場這麽多年一直活下來且活得很不錯的秘訣何在?我想了想,回答:無他,追風而已。

這麽回答並不是為了故意裝酷。多數職業投資者最大的弱點就在於會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邊界。事實上,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數十年如一日浸淫其中反複做,你必然會成為這個領域的所謂專家,除非你實在太過偏執和愚鈍。投資也不例外。一般而言,一個人如果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想做到不跑贏指數都難。但這並不表示你有多麽睿智多麽出類拔萃,隨風而起罷了。換句話說,好的投資者應該,也只應該是個追風者,你只是恰好在合適的時間點把自己放在了風刮過的路線上,“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大風刮起時,豬也會飛。沒有風的時候,鳳凰與麻雀並無本質區別。

股市實際是一個非常類似龍卷風自然天象的混沌系統。曾數十年如一日追逐龍卷風,被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稱為世界上最專業最著名的“追風者”蒂姆·薩馬拉斯(Tim Samaras)說過:“我對龍卷風了解不少。但時至今日,我仍然不知道為什麽這場風暴會產生龍卷風,而另一場則不會。”

格隆對股市的困惑與無奈與蒂姆類似。多年的投資經驗告訴我,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並無能力提前預測市場會發生什麽變化並依此做出投資決策,因此我涉足資本市場時會有個基本的假設前提:即我並無能力超越大環境太多。在這個混沌世界中,我們賺的終究還是一個大環境的錢,也即所謂的靠天吃飯。在大旱的時候不排除少數接近水源地的企業仍能活得很滋潤,但只是個案,而且這種獨善其身式的滋潤也必定無法獨立支撐出一個生態系統,因此也註定無法持久。

在大環境不支持的時候,自以為是地逆著風飛,最後的結果多半是以悲劇收場。候鳥如此,大基金經理如此,普通投資者亦如此。

追風有兩種路徑:追國家與追行業。

多數投資者的選股方式不外乎兩條路徑:宏觀角度的自上而下,或者微觀角度的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的選股方式與追風無關,本質上是一種完全依靠投資者自身的能力邊界,一事一議的個案式挖掘。這種方法是個笨辦法,但並不是一個壞方法,多數時候用這種方法是能夠獲取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的。但這種方法的缺點顯而易見:無法複制,靡費人力,還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一葉障目不及其余的陷阱。

自上而下的挖掘起點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雖然投資標的是上市公司,但其實質是投資一個處於上升周期的國家(或地區)。這種投資方法是典型的追風,即所謂的馭風而行。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美國這麽多年的持續經濟成長,以買入並長期持有為特征的巴菲特恐怕基本沒有可能創造他的投資奇跡。同樣,我們也很難說服自己,在實體經濟沒有根本起色的情況下,日本股市單靠安倍的瘋狂印鈔行為能在目前基礎上持續走牛。

與此類似的推理是,未來1-2年在A股賺錢應該會比過去變得輕松:中國這艘經濟巨輪的速度在放慢,而且很多地方在漏水。顧此失彼的堵漏一度讓賺錢變得很艱難。但油價下跌、中國BBC(Built By China)計劃這兩個強力水泵的安裝,讓船底艙里的積水遠沒有曾經看起來的可怕,而降息甚至讓底倉以上的房間瞬間變得幹燥溫暖而舒適——這就是所謂的上升周期。

同樣的邏輯也能解釋為什麽從去年初開始我就建議開始購買包括美國房地產在內的美元資產:美元已經進入一個中長期的上升周期,這是確定的風向!全世界都在等待的美聯儲加息的槍聲只是讓這個風刮得更劇烈一點而已

追國家需要全球化的視野、深厚的經濟學常識以及敏銳的政治觸覺,是真正的投資大家所為。從我個人而言更傾向的是追行業,即通過行業供需、行業毛利率等指標尋找景氣度反轉或者未來持續向好的行業,然後將該行業中的主要公司做組合式買入:以自己的能力邊界判斷風向,然後把自己擺在風要刮過的路上,剩下的事情就只是看你是否夠幸運了。

追風如同沖浪,借助自然的力量勇立潮頭,很刺激也很精彩,但追風本身有相當難度,也並不是購買了全額保險的無風險遊戲——我們很難確知在如此狂飆突進的一周後,A股短期還有多少做多能量。去年5月31日有3名追蹤並研究龍卷風的美國人在俄克拉荷馬州風災中死亡。這是第一次有追風者在追風過程中喪生,而且遇難者就包括格隆前面提到的大名鼎鼎的蒂姆·薩馬拉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言人芭芭拉·莫非特的評論是:蒂姆·薩馬拉斯是這個領域頂尖職業高手之一,一向非常註重安全。不幸的是,研究難以預測的自然力量時,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安全。

但我們依然要追風。投資如同遠征,我們不能一直靠徒步。格隆的理解是:風,能給我們方向和翅膀!



IV、牛市——一個也不會少

在轉入最後一個話題:牛市操作手法之前,格隆簡單解答一下近期無數人疑惑的問題:已經滬港通了,香港占中的核心陣地旺角也清場了,兩地70%以上的公司與市值是重合的,怎麽就A股一邊風景獨好呢?(見下圖,其中紅箭頭所指就是占中以後,港股、國內A股分道揚鑣的刺眼大喇叭口走勢)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OICE_333C793E-8886-4EB4-AED8-733CD4ECC5DF.0/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這個格隆不詳細展開,只是簡單講幾個判斷:

A、既然是牛市,就一個也不會少(這里特指港股)。不可能A股一路高歌猛進,血緣關系基本一致(多數公司就是同一家公司)的香港市場會悄無聲息。經歷過香港牛市的人才知道什麽叫牛市:上百億市值的大型股票一年給你翻十倍。相比起來,A股的牛市真不夠性感。所以格隆身邊很多跨市場的人近期在做的一個工作:殺港股,調資金北上追A股,很可能會左右挨耳光!

B、港股估值比A股還低(見下圖全球主要市場市盈率水平,這一波逆向後,港股顯得更低了)。如果估值是投資的核心邏輯,如果互聯互通是有效的,港股追落後是沒有懸念的結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OICE_333C793E-8886-4EB4-AED8-733CD4ECC5DF.0/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gif


C、選一個不算題外話的論據——昨日結束的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見下圖),您就知道目前滬港指數的喇叭口在萬有引力定律面前會怎麽演繹: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也



上圖是昨天(11月29日)臺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九合一選舉”結果。臺上一度風光的執政黨國民黨歷史
性慘敗,蟄伏的民進黨則狂勝。國民黨目前在15席縣市、六都中的四都執政,然而此次選舉大敗,原本執政的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基隆市、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一一淪陷。悲觀者認為國民黨失去政權已開始進入倒數。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OICE_333C793E-8886-4EB4-AED8-733CD4ECC5DF.0/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1.jpg

D、牛市一個不能少,格隆特別要提醒的是銀行
很多人想當然考慮了減分項:不對稱降息會損失銀行利差與盈利能力,但多數人忽略了加分項:降息對行業估值水平的提升。

負面的利潤壓縮是微小的,但正向的估值提升是更明顯的

過往之所以銀行股業績一直很好,但股價一直不漲,估值壓得那麽低,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市場擔心經濟惡化,壞賬增加。對於很多銀行來說,壞賬增加一個點,利潤可能就沒了。現在如果降息帶來的是對壞賬水平擔憂的降低,多數銀行估值再壓在一倍PB以下就說不過去了(見下表)。


IV、牛市投資必須遵循的“格隆匯”軍規

好了,我們該談最後一個話題了:牛市到底如何操作?

華爾街有這麽一個牛市投資原則:像雇傭兵一樣交易——你在贏的這邊戰鬥,而不是可能正確的一邊。這多少解釋了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做投資應該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錨定價值研究,還是錨定行為規範。換句話說,如果目前看起來像一個小牛市,錨定行為規範(投資遵循一定的投資原則與軍規)遠比錨定價值研究重要——這就是為什麽往往在牛市的多數時候,從業多年的分析員的投資收益會低於菜市場老大媽的原因。

格隆曾總結過牛市應盡量堅持的六條交易軍規,現再分享如下:

1,做指數
牛市時(無論大小,大牛市尤其突出),指數最牛,所以盡量做指數以及指數的相關衍生產品(類似港股中與A股指數掛鉤的ETF),既省時又省力。在牛市時試圖通過自己價值選股的阿爾法來超越指數是書呆子的做法;

2,做貝塔
貝塔值高的行業會在無論大牛市還是小牛市中受益,最典型的如證券、保險、地產等;

3,做周期
牛市時,股價上漲主要來自估值水平提升,這種提升在有色、鋼鐵、水泥、機械乃至煤炭等周期股上會體現得最明顯,此時做周期,等同於加貝塔,加杠桿。但需要註意的是,這類股票的業績匹配性往往較差。
非周期股,應該等到牛市第一階段告一段落再回頭去看;

4,做組合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漲,哪個後漲,更不知道哪個會漲得更快。重倉一兩個,一旦短期不漲,會心態失衡,極易陷入砍掉的暴漲,追進的深套的尷尬局面;

5,做波段
小牛市意味著所有行業都只是個估值修複行情,而不是戴維斯雙擊的雙輪驅動行情,這決定了哪個版塊的修複空間都是有限的,在合適的漲幅空間後兌現,並尋找尚未修複的行業是軍規。當然,如果是大牛市,這條就不適用——大牛市應該盡量長時間持股不動

6,做冷門
牛市第一階段,對待前期熱門股的態度應該是兩個字:觀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