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鬥爭焦點的梁振英同學,可以用這樣的詞匯描述:忠誠敢鬥。現在的香港,有一個非常急迫的問題,就是貧窮人口的生活水平太低。
所以這次梁振英談1萬4月收入就被大家猛打。他本來的意思是提名委員會的廣泛代表性,不是數字的代表性,不能因為你1萬4以下收入人口超過50%,就政策完全傾斜給你;不能因為你6%的金融從業人口占了60%的GDP,就完全傾斜給你;不能你體育和宗教界沒有經濟貢獻(呵呵),就不讓你代表。當然這幾個觀點全部被歪曲起來,打得他頭破血流了。
那麽香港面臨的就是要不要搞對窮人有利益的全民退休保險計劃。因為從政策層面來說,特首推出的話,真是會贏得民心,主要反對的可能是財務司司長,就是財爺嘛,管錢的。因為人家財爺怕你錢不夠,到時候就從財務盈余財政變成赤字財政了。當然,另外一個政策就是大幅度增加香港老人的生果金(老人福利補貼)。
現在有一種說法,這個可能成為中央的一個“陰謀”。因為這兩個福利計劃一出,自詡為民請命的泛民派別就無法反對,這樣就被中央給捆綁上船,幫忙消耗掉香港的財政儲備。
因為福利政策一出臺,就算你之後出現赤字或者破產,你肯定退不回去了。不讓底層老百姓過日子,你啥雞巴政府!
那麽你取消不了,最後就要被迫動用儲備來補貼退休保險。你想想一個沒有儲備但是又要量入為出的特區政府,到時候,你如何同中央叫板呢?窮政府,必然沒誌氣。那麽30年一到,錢正好花完,一國兩制到期了。對不起,2047年了,按照國家的制度,地方政府的民生安排和預算,中央不會保底,自己過下去。
那麽目前在占中行動中催生的新生代和當年反共的老一代民主派,其實有一個代溝,就是所謂老一代民主派,他們被蔑視為“大中華膠”,就是那些人總的來說是有中國文化認同,但是反共;但是這些年輕人,開始出現本土意識,就是非大陸化,或者更確切地說非中國化。
這一點和臺灣的太陽花學運新生代其實是類似的,所以將來這兩股勢力的合流,基本上會成為定局,後面會受到美國的影響。
正如臺灣太陽花學運新生代,反抗國民黨的同時也看不上民進黨;香港的這些學生,對中央、特區政府和建制派反抗的同時也看不起香港的泛民主派。所以口號就是“不信政黨政棍”,強調人民權力,要不停地街頭抗爭,所謂“我護我城”。
他們沒有歷史包袱,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統一情結,不計較經濟得失,不怕香港經濟衰落,不怕沒有飯吃,所以我們可以叫他們為“馬路天使”,有情懷啊,真心牛叉。
不過一旦他們的抗爭沒有明顯的成果,將來會分裂成兩部分:一部分會繼續主張進行和平公民抗命;一部分會主張暴力革命。
香港未來的青年新生代的政治取向,以及對香港形勢的影響也需要看。
其實了解中央對香港占領運動的政策,就是毛澤東的16字口訣。
敵進我退,就是在香港警察的催淚彈,打出了10幾萬人上街之後,警察馬上克制,從對抗中主動撤退。
敵駐我擾,就是在香港三個占領地區,主要是旺角,出現了黑社會、小商販、反占領組織、出租車司機、運輸業工人等等,出來的反運動。
敵疲我打,就是在占領運動,出現疲憊感,中央開始把打擊輿論升級,迫使占中三子與激進的占領組織割裂。估計下一步,是學聯和學民與激進組織的分裂。
敵退我追,就是在占領運動慢慢衰落之後,警察最後對小部分激進分子進行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