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写大人物还是小人物? 东方愚


http://www.econzhang.com/?p=3857


——对南方周末财经人物报道的一点思考

文/张华



一年前我在《南方传媒研究》写过一篇文章《财经人物报道的八点体会》,主要谈的是我在南方周末做财经人物报道一年多的心得,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之后 很长一段时间,我思考更多的是价值观的话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写这个人,而不是其他?

如果仅仅认为是热点人物就值得做,我觉得肤浅了些。一份报纸,一种报道,应该有它一以贯之的风格和立意。拿财经人物报道这种产品来说,我在2008 和2009两年间,做的人物多是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企业家或枭雄,如陈发树、杜双华、李兆会、牟其中等人,那时一直有一个担心,就是持续报道这种财富动辄 以百亿计的人物,是否会让读者产生一种视觉疲劳,毕竟,这些人离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创业者的距离实在太远了,“与我何干焉?”

以财富多寡将财经人物分为大人物和小人物有失偏颇——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小人物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但在这里,我姑且仍然这样通俗地划分), 这正是彼时我的困惑,遂开始有意关注小人物,譬如我和同事合作了《股市600倍暴富神话降临失地村庄》的封面报道,描述了福建紫金矿业周围一群人,他们是 最幸福的失地农民,最烦恼的百万富翁;《台商回台上市前传》展现的是东莞台商在两岸ECFA签署预期下纷纷希望到台资本市场吸金的变局……

但是2010年过了几个月后,我的想法又变了。我觉得,还是应当聚焦于大人物。为什么这么快时间又有180度的大转弯?主要是两宗众所周知的财经案 件的后续演进触痛了我——一起是力拓案,一起是黄光裕案。

力拓案的审理,牵连出来了更多染指行贿潜规则的民营钢铁富豪,譬如杜双华、张祥青等人。拿张祥青来说,“唐山地震孤儿+民营钢铁巨富+汶川地震豪捐 (1亿元)者”的角色,使得他成为了一颗纯洁的商界明星,直到被曝牵入力拓案。这个时候,两种声音出来了,一种声音是称“双面张祥青”,一边声音是从他为 什么要行贿的政经生态来分析。第二种声音自然客观一些。不过,令人诧异的是,多数涉案的民营钢企虽曾忐忑不安,但很快高枕无忧,因为当一个群体沦陷时,大 家就明了都将相安无事。

再说黄光裕案。黄案牵出郭京毅案,而郭京毅案的审理将新奥集团、苏泊尔等涉案企业也拖出水面。这两家企业的情形均可圈可点。新奥集团是民营燃气和巨 头,美国能源部门朱棣文2009年中来中国,还专程到新奥参观,它被曝入郭案后,第一时间就通过有关部门向传媒下发通知:不得对其行贿事件进行报道,能量 之大可见一斑;而苏泊尔涉案值得揣摩之处是:一起充分竞争行业企业的并购案,为什么还必须要向商务部门行贿呢?

所有这一切都引人深思。这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生病了的问题。中国的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安全感,是成反比的,规模越大, 安全感越小。所以便滋生上述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看起来荒诞但非常现实的案例。这正是我觉得最值得报道的财经人物是所谓大人物的原因之一,他们折射的是中国 政经体制急剧变迁的悲喜剧,和整个社会财富观蜕变的大时代。

这一点其实也和《南方周末》整份报纸的定位有关。“在这里,读懂中国”,做财经人物也应当与此相吻合。切口要小,但寓意不能浅。对读者群来说,《中 国企业家》杂志可以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为富人代言的立场,《创业家》和《第一财经周刊》分别明确地针对创业者和办公室财经人士,《南方周末》的读者则是希 望能从这一张新闻纸中听闻到时代洪流原生性的声音和气息的。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和第一个10年将会有本质的不同。这句听起来非常空洞,但是很值得玩味。以前的魑魅魍魉大都是半潜伏状态的,而现在则纷纷 大张旗鼓地到台面上争地盘。《南方周末》的财经人物报道如果立足于小人物,故事可能很精彩,同时也不是不可能将大的利益图景融到其中,但仍会有一种隔靴搔 痒的感觉。就好比一个地方有条变态的规定:农民球员不能到城市的足球场踢球,后来这规定废止了,你迫不及待地试图还原出其中的悲喜剧,却未曾料到整个裁判 体系已经被一位城里人牢牢控制了。

这个比方并不恰当。但意思大抵如此。如果有两篇报道组成一个专题,一篇写控制这裁判体系的这位“大人物”,一篇写小人物悲欢,倒是不赖。两篇融成一 篇也不是不可以,就怕遇到作者是位完美主义者,要把前者的前世今生和后者的悲欢离合揉合一起,结果最后弄成了一个四不像。

絮叨了这么多。还是要对“大人物”和“小人物”只具相对性说明一下。中国有太多貌不惊人一直被忽略的大的财经人物了,他们是德国管理学者赫尔曼·西 蒙(Hermann Simon)笔下的“隐形冠军”,对于这一类人物,我觉得同样应倾注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的生态和商业模式,以及一直以来被遮蔽的东西。譬如中国的民营 医院产业,为福建莆田几大家族绝对控制,他们是如何野蛮生长和成势的,又比如今年4月我写过的在中国殡葬业掘金并将公司带到资本市场的刘添财,为什么中国 第一起殡仪馆改制案例的发起人和受益者是一位台湾商人呢?

一言以蔽之,任何新闻产品都应当有所取舍。如果非要做一选择的话,大人物比小人物更适合南方周末的财经人物报道。取舍不是做加减法,而是方向和价值 观的笃定,基于这一理念的格局反而要大,视野要拓宽,不可作茧自缚,否则没有写出力透纸背、有张力的东西,反而自己把自己给遮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46

蓋茨曾是乘人之危的小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32511.html

羅·艾倫(Paul Allen),微軟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坐擁130億美元,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人生軌跡,將呈現在本月下旬出版的自傳《謀士》(Idea Man)中,或許這也將是解讀其靈魂最直接的窗口。不過,這本書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他與曾經的夥伴比爾·蓋茨之間的恩怨糾葛。在艾倫筆下,現在的大慈善家 早年卻是個乘人之危、盤算著竊取朋友勞動果實和財富的陰險小人。

「當時,我衝進房間向他們咆哮,這簡直難以置信!」他在書中這樣寫道,「我曾經為公司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那時我仍然是管理層中非常活躍的成員。就 因為我的病痛使我降低了效率,夥伴和同事竟在背後商量著損害我的利益。他們是愚蠢的機會主義者,赤裸裸的唯利是圖。」蓋茨不斷施壓,艾倫最終決定離開微 軟。之後,蓋茨又在向艾倫收購股權時,虛開低價,艾倫只得選擇繼續持有微軟的股份。也正是這個決定,讓他之後成為億萬富翁。離開微軟之後,當時已年近花甲 的艾倫成為科技領域狂飆突進的投資者,他的資本遍及各種產業。

艾倫對蓋茨的指控在微軟的元老級人物中掀起軒然大波。《華爾街日報》對此書作了長篇介紹,並針對現在公佈的內容採訪了微軟的工作人員。1978年到 1981年供職於微軟公司的韋恩·拉本(Vern Raburn)與兩位創始人都是朋友,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在艾倫最終獲得巨額財富的情況下,當時蓋茨等人對他的欺瞞和剝削很難成立。蓋茨 和艾倫自高中便已熟識,在此之前,一直以好友的面目出現在公眾面前。更為關鍵的是,1983年離開微軟時,艾倫帶走了巨額股份。之後,因為公司的巨大成 功,他的財富才有了超快速的增長。」

另外,拉本還指出:艾倫的確在公司創立之時立下汗馬功勞,但蓋茨也沒有試圖弱化他的作用,而是在各種場合宣示並表示感謝。熟悉艾倫和蓋茨的人都認 為,兩位創始人的友誼一直維持至今。兩年前,艾倫從淋巴癌中康復的時候,蓋茨是探望最勤的朋友之一。《紐約時報》的報導中,在微軟工作20多年的卡爾·斯 托克(Carl Stork)這樣說:「艾倫是一個充滿創造力、魅力十足而可愛的人。我也不知道他為何在遲暮之年做出傷害與比爾友誼的事。對此,我感到驚訝和失望。」

對於艾倫的指控,蓋茨表示:「雖然我對那些往事的記憶與艾倫不一致,我仍十分珍視我們的友誼。並且,我尤為敬重他為微軟、為美國科技界做出的傑出貢 獻。」針對蓋茨的這番表白,艾倫通過新聞發言人聲明:「在自傳中加入這些內容,目的並不是為了傷害蓋茨,而是希望這本書能夠還歷史以原貌。現在公佈的一些 章節也是為了吸引讀者花時間閱讀這本書。」

看得出,艾倫在書中想要竭力為自己重新塑造名聲。他將自己刻畫成一個睿智而執著的行者、一個圖書館館長的孫子,這使得他比一個律師的兒子(指比爾·蓋茨)更加單純和天真。

企業創始人之間的恩怨糾葛屢見不鮮。艾倫在自傳中描繪的情節也發生在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與創業夥伴、大學室友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之間。前者被指為掠奪朋友的智慧果實,矮化他的成就,並且消減了其在公司持有的股份。

但是現在,公眾更關心的似乎不是當初的是是非非,而是他們功成名就之後的所作所為——這一點似乎已成為這個時代億萬富豪俱樂部的新規則。蓋茨在成為世界首富之後,宣佈全部捐獻自己的財產。相形之下,艾倫似乎在製造「紀念碑」緬懷自己以往的功績。

其實,無論艾倫還是蓋茨,揭露或粉飾以前的發家史對於社會來說意義都已不大。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話在這兩位富豪面前顯得尤為有力:「帶著巨額財富走向死亡是一種罪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8

用好能人,更要用好「小人」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HR/234573.html

如何用好小人?一個通常在管理上不大注重,但實際上又經常出現的問題。

如何用好能人,這個問題我們探討的太多,連篇累牘地怎麼樣去用好能人,但是怎麼樣去用好小人呢?這是很多人很頭痛的問題。我發現,很多的企業家不管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企業家,栽跟頭經常是栽在小人手裡頭。幹得挺好,結果掉進了小人溝裡頭。大江大河都過去了,小人讓你翻了船。

什麼叫小人呢?心胸狹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因為一個正派人一定是擇手段的。我們會發現,基本上偉大的人身邊都有小人,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因為小人具有寄生性。一旦你成為偉人,成為了擁有巨大能量的人,成為擁有巨大利益的人,就會有一些鑽營的人跑到你身邊,會常有小人寄生在你身邊。然後是反覆性。怎麼理解?沒有原則,有奶即娘。他如果有了更大的利益,立刻跟你拜拜,談都不談就走了,立刻變臉,變得特快,絕對比川劇裡變臉還變得快。第三個是危害性,君子一般成人之美,小人一般乘人之危。所以,要提防這些人。很多的時候,我們就是對他們的警惕性不夠,所以受了害。

春秋五霸齊恆公:興在用人,亡在用人

鮑叔牙告訴齊桓公,說,豎刁、易牙是小人,要疏遠。可是齊桓公沒當回事。最後落個什麼下場?一代中原霸主給兩個奸惡小人給軟禁起來,不給飯吃,要挾更換接班人。這時,他醒悟了,小人害人啊!但為時已晚,結果餓死了幾十天都沒被發覺。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登上了君位。治國需要人才,鮑叔牙給齊桓公推薦了一個人,但是齊桓公跟這個人有一箭之仇。因為當初齊桓公跟公子赳爭奪君位時,這個人就曾輔助公子赳,還差點一箭射死齊桓公。這人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管仲。齊桓公很有氣度,放棄一箭之仇,拜管仲為相,並起用許多有才幹的人。後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就像我們所說的,偉大的人身邊都有小人。齊桓公成為擁有巨大利益的人之後,招來小人寄生,結果栽在了小人手上。一個是豎刁,一個是易牙。

豎刁是什麼人?本來只是一個小小的稅務官,因為貪污賦稅被鮑叔牙發現。但是,豎刁很有心計,早早就到齊桓公面前去,說,我不是貪污,我對你很忠心。還提出說願意自宮做太監,終身服侍齊桓公。結果,豎刁不但沒受到懲罰,而且官加一級。

那麼,易牙呢?因為有一次聽到齊桓公感嘆,說天下肉盡食之,卻未償人肉為何味。於是,就回家把自己的三歲的兒子給殺了,做成一道人肉蒸菜,讓齊桓公償了人肉的滋味。後來,齊桓公知道了,極為感動啊,認為易牙是忠臣。

但鮑叔牙告訴齊桓公,說,豎刁、易牙是小人,要疏遠。可是齊桓公沒當回事。最後落個什麼下場?一代中原霸主給兩個奸惡小人給軟禁起來,不給飯吃,要挾更換接班人。這時,他醒悟了,小人害人啊!但為時已晚,結果餓死了幾十天都沒被發覺。

識別小人的四個標識

齊桓公,一代春秋霸主,不識小人?其實,識別小人有這樣的四個標識:第一個,見利忘義,見了利益什麼都不顧,連吃相都不顧了,這是一種;第二個,陽奉陰違,他在你面前說一套,後面又說一套,兩張臉,你經常發現這樣的人;第三個,無事生非,小人所在的地方總是弄出一些事情來,無端生事;第四個,拉幫結夥,他會拉一些人去對付一些人,有的小人是有這個能力的;這四個標準,就是識別小人的標準。

對付小人四個不同層次的對策:下策:怒而不能除之。中策:怒而除之。上策:不動聲色妙除之。上上策:將心比心善用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06

牛文文:巨頭的恐懼就是小人物的機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128.html

來源:i黑馬

口述:牛文文

整理:王根旺

【導讀】「一夜之間巨頭就有了恐懼,他們怕的是從PC互聯網轉變到移動互聯網過程中,他們帝國突然之間就沒有了,而巨頭的這種恐懼就是小人物的機會。」在今日(5月10日)的黑馬大賽上,《創業家》雜誌社社長牛文文做出了如此判斷。在他看來,巨頭的這種恐懼源自移動互聯網帶來了技術變革,因為變革將由小企業、小創業者和普通老百姓來決定。以下為牛文文口述。

開場我想跟大家說點自己最近在干的事——密集拜訪大企業。從2008年創辦《創業家》雜誌開始,我就「棄明投暗」,一頭紮在創業者中,紮在地裡去,想發出芽來。去年下半年我抬頭看了看這些中國的大企業,我被嚇了一跳,原先我服務的這些大企業最近一兩年變革地很快,我認為這裡面有一些「道」值得大家來學習。

一、巨頭們的變革

大企業家開始退休

首先,很多的大企業家開始退休。從柳傳志開始,到馬云,再到史玉柱,還有任正非,大企業家開始集中宣稱自己退休的事,這已經是一個趨勢了。我最近也問了一些目前不是很偉大企業家們的動向,他們有的公司已經做到了三四十億元。他們也開始學習馬云和史玉柱的選擇,選擇一個接班群體,而不是一個人接班,自己慢慢退到董事長的席位上。而全球華人企業家,不管是台灣、新加坡還是香港,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很少有人不到50歲就宣佈退休,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大企業瘋狂買企業

此外,還有一個現象,這些大企業在瘋狂的買企業。不僅是BAT(註: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幾家,現在每天晚上美股開市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奇怪現象發生,大公司的併購非常快。上市公司和大公司的投資部在進行戰略佈局,很快買公司,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大買家」。以前主要是天使投資和VC/PE幫助我們的創業者,從去年開始,這些大的公司都集中開始佈局,所以這也是很大的一個現象,像華為這樣的公司也開始做這方面的安排。

大企業都在拆小公司

第三個變化,現在巨頭們都在把公司拆小,我在《創業家》雜誌上寫了一篇小文章,講創業者都想把公司做大,變成巨頭,從零開始做到一做到十,但是做到一百的大公司卻在把公司變小。我們最近舉辦了華為的黑馬特訓營,每月都會帶一批創業者到華為去學習,上次任正非就有一個發言,他說華為未來三到五年裡要做一個改革——改變中央集權的行政管理體系。他說的比較官方,實際上他就是在醞釀把公司變小,把決策權下放到基層去。不僅華為,阿里巴巴也在這樣做,馬云在做一件影響企業界的管理變革——大變小,這很難的,正如「散功」比練功難,散不好就廢人了。

二、巨頭們的恐懼

中國大企業都面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的挑戰,不管在哪個領域,所以你公司變成了像13億人民養的寵物,不管你幹什麼,你的公司突然就C2B了,由移動終端的人掌控你的產品。而這種現象在美國都還沒有開始,我昨天跟美國福布斯雜誌的編輯聊天,他們認為中國在移動互聯網的嘗試甚至比美國還快一點。的確,我們很快的把13億人都變成了移動終端。

不管是變小,還是收購,還是拆公司,這些都是我預見的2013年趨勢,而背後都有一些大的因素在發生——技術變革導致的顛覆性機會來臨,所以大公司害怕小公司。如果前幾年說大公司害怕小公司可能還是一個假話,因為那時我們小企業怕他們,怕騰訊。最近,我感覺,實際上是巨頭是怕我們的,三星公司的上一任社長在離任的時候就說,現在韓國最怕的不是已經知道的人,怕的是珠三角和長三角突然冒出來的那些企業,那些企業很可怕,我覺得他的說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

今天,我們小企業怕巨頭,巨頭也怕我們,因為在變革的當頭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現在的客戶正在被手機等移動終端分散,當大家都低著頭看手機,這就危險了,因為變革將由小企業、小創業者和普通老百姓來決定。所以,一夜之間巨頭就有了恐懼,他們怕的是從PC互聯網轉變到移動互聯網過程中,他們的帝國突然之間就沒有了,而巨頭的這種恐懼就是小人物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13

小人退散 拿回快樂人生主導權

2013-07-29  TCW
 
 

 

許多人把抱怨當成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他們以為只要持續抱怨,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這類人終日咳聲嘆氣,但他們卻不知道,這樣的談話內容只會使他們更加受困於過往和困境之中。喜歡怨天尤人者,常有恐懼、不安、焦慮、苦惱和痛苦等感受,因此成了「毒型人物」,不僅影響自己,也殃及周遭眾人。

毒型人物一:愛抱怨?別逼自己當個怨言蒐藏家

全美最傑出的醫生唐.葛柏說過:「情緒的經歷,終將變成生理上的感受。」統計顯示,美國每年消耗掉十億顆鎮靜劑、五十億顆巴比妥、三十億顆安非他命,及十六億噸阿斯匹靈。

「敵意」這種情緒源於敵對關係及情緒不佳,常以「壞脾氣」、「沒耐心」和「愛抱怨」等方式表現出來。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的敵意已達危及生活品質的等級。每十個人中就有兩個人心懷禁錮的怨怒,受此影響,他們死於心臟疾病的機率,比其他人高出七倍。

一個人可能擺脫怨言並與自己和諧共處嗎?當然可能。若能實踐以下原則,指日可待:

一、「除非是當面跟我說的事情,否則我都不會放在心上」:若有人說:「有人跟我說,你曾說過另外那個人是這樣說你的……」別掉入陷阱了!凡事面對面回應,不然你很容易就會捲入搬弄是非者的無聊遊戲。

二、「專注於重要的事情」:別把力氣浪費在無關緊要的瑣事。美國布道家莫道克曾說:「不懂得尊重你的時間的人,大概也不會尊重你的人生。」

三、 「對自己只說正確的話」:語言有其力量。你的言論昭告了你前進的方向。

智者這麼說:.抱怨是崩壞的語言。(長老教會法蘭克.克蘭恩).悲觀者怨聲載道,樂觀者期待改變;腳踏實地者調整風帆。(英國神學家暨數學家威廉.喬治.華德)

毒型人物二:很自責?取悅自己,才是人生要務

愧疚感是人類最負面的情緒之一。心理學家認為愧疚感來自:「我的作為和我應有的作為之間存在的差異,或是我真正想做的不同於我應該做的。」

人感到愧疚時,會出現什麼情況?他會覺得自己慘遭剝奪,有可能會說出以下的句子:.我沒有自己的時間。.我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但這根本就不值得。.我不可能達成這目標,我的家人都無法完成這個夢想。

執迷於愧疚感只會為你的身心帶來痛苦,你成了毒害自己的人。現在你該學會擺脫所有纏著你不放的虛假束縛,做你自己就好。充滿自信的過日子能讓你自我省視和自我修正:

「如果你犯了錯,那就道歉」:懂得認錯是很了不起的行為,這意味著我們能夠承認自己的過錯,改變態度,讓你自己更加心平氣和。

「你值得擁有幸福」:讓自己享受你擁有的一切,因為你值得享有生命中所有美好事物。

「不要試圖去改變任何人」:讓他人改變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試圖去改變他。

每當你有所抉擇時,先問自己,這決定能否讓你變得更好。每當你為夢想擬定計畫、為目標全力以赴時,你將認識自己具備的本質、價值和自制力;接著你真正的自我會漸漸浮現,並且開始懂得認同自己。生活、擁有和享樂是人人皆有的權利,並非特權,此乃天經地義。

智者這麼說:.人類是重度痴呆的受害者,始終以此為苦,總希望不再受此磨難。於是,生命就這樣浪費了,絲毫未能享受已經到手的成果。(達文西).愧疚不存在情感中,卻是悔恨的一部分。(聖伯爾納鐸)

不再受制於人不表示我們必須遺世獨立,從此和所有人斷絕聯絡,而是好好選擇我們來往的對象。為了避免自尋煩惱,你應該學會思考。

避免自尋煩惱學會思考,掌握人生主導權

唯一能限制你達成目標的人,只有你自己。任何人都無法質疑或批判你的能力和本事。當一個人擁有自己人生的主導權時,才能確認自己的錯誤和成功,因此,他也有能力駁斥並質疑長期以來限制他、陷他於麻木和挫敗的各種冷言冷語。

老虎伍茲成為高爾夫球界首位黑人冠軍選手前,常接收到以下兩種訊息:人們告訴他:「黑人選手不可能成為這項運動的冠軍。」但他父親卻告訴他:「你就是冠軍!」可想而知,伍茲聽進了哪一種說法。

當你花在聆聽他人或雜音的時間越少,你能累積的成果就越多。而當你越常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便越能夠靜心觀察內心,確實關注你的心聲,通常,那就是你即將收穫的豐富成就。(本文摘自第一章、第十三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16

SENSE隨筆130918大腦內的兩個小人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9/18/sense%E9%9A%A8%E7%AD%86130918%E5%A4%A7%E8%85%A6%E5%85%A7%E7%9A%84%E5%85%A9%E5%80%8B%E5%B0%8F%E4%BA%BA/

SENSE隨筆130918
《快思慢想》:大腦內的兩個小人***
執筆人:蟬

每當看到大型廣告牌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在心內把廣告標語唸出來,就像是不由自主似的。
坐在朋友開的車子中,乘客和駕車者正暢快地閒談著,一當汽車企圖停泊在狹窄的位置時,所有人都會安靜下來,待車泊好了才繼續聊天。
為何會這樣呢?

系統1與系統2
心理學家Keith Stanovich及Richard West 提出:人擁有兩套截然不同的思考系統,稱之為系統1 和系統2。它們分別具有以下的基本性質:
系統1的運作是無意識與快速的,運作時當事人毫不費力,也不覺得是自主操作的。***
舉例:在街上看到陌生人怒氣沖天地衝過來,大多數人會立即避開。

系統2運作時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到目標上面,並且需要消耗腦力。***
例如計算複雜的數學題。

Th. 兩個系統在我們清醒時都處於活躍狀態,但它們並不是兩個平行系統。****
當人們面對外界刺激,需要判斷和反應時,系統1會先作出處理,並為系統2提出建議。系統2雖然活躍,但它傾向保持“低調”,在沒發現重大問題的情形下會接受系統1的建議並相信它的判斷。
故此系統1的直覺和印象,很多時候會轉化為我們的信念believes。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信念和決定是基於系統1的。***

但是每當遇到問題複雜而系統1無法處理的情況,例如處理雙位乘數問題,系統1便會要求系統2插手。
系統2工作時,當事人會有意識地將注意力投向要處理的問題上面。
系統2另一個重要的職能是:持續監察及修正人的行為,以避免發生錯誤。***
舉例:人在被激怒的時候很可能作出攻擊行為,那會引致危險。於是在情緒不穩時系統2便會嘗試修正,作出“正確”的決定。

兩個系統的合作是相當有效率的, 大多數情況下系統1足以作出正確和快速的判斷,從而節省大量資源。 ***

但此種雙重決策系統也會產生問題:
系統的界限
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體驗系統2全力運行的感覺。 在一堆紙咭上寫上任意的四位數字,嘗試以每秒一組的速度為每組數的每個數位加上1,並唸出答案,例如3673的答案便是4784,這個稱為加1實驗Add-1。實驗結果發現一般人在做加一實驗時系統2都接近滿負荷(腦力較好的人可嘗試Add-3)。

實驗進一步發現:Th. 受試者在系統滿負荷的時候對任務外的事物近乎盲目, 而且對這種盲目狀況一無所知。
Christopher Chabris和Daniel Simons合著的《The Invisible Gorilla》書中記下一個戲劇性實驗。他們拍攝了一段影片,片中安排了兩組分別穿著黑色和白色球衣的籃球員在球場內傳球,要求受試者只數出白衣球隊的傳球次數。由於這個任務比較困難,受試者必需全心投入才能勝任。
在影片半途,一個穿著大猩猩服裝的女人捶著胸在球場中間穿過,過程大概9秒。看過影片的人過萬,但當中只有一半人留意到曾經有大猩猩走過,沒留意到的人堅持沒有猩猩走過,認為那是沒可能會看漏的。**

為甚麼他們看不見那隻大猩猩呢?在點算傳球次數時,系統1負荷處於很高的水平。系統1是自動運行的系統,無法同時處理多個獨立的課題,也不能實施特定的規則去處理不同的問題。*** 故此當系統1正滿負荷應付點算傳球的時候,便無暇亦無能力去作出「多工處理multi-tasking」。

系統2卻不同,它擁有多工處理的能力,但任務轉換成本卻很高,除了要轉換規則,每次還需要將工作記憶清空。**** 若再加上短期記憶自身的限制,在執行類似加3任務時,大腦就好像一個馬戲團演員,同時向空中拋出好幾個球一樣,無法承擔減速的後果。***
系統2最耗費腦力的思考形式就是在被催促之下進行作業。***

懶惰是天性麼?
有散步習慣的朋友會知道,散步時思考是個很不錯的活動。下次散步時不妨做以下的小實驗。以習慣舒適的速度散步,但在途中加插一個環節:心算兩個雙位數的積,你會發現在心算時會停下腳步。這是因為系統2原先正在負責控制身體的工作,額外解答繁複的算術題需要佔用很大的運算能力,身體控制的工作便需要暫時放下。

心理學家Roy Baumeister的實驗發現,要求人去掌控意志和進行自我控制是很“辛苦”的。 如果你必須強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時又面臨一個新挑戰,你就會很不情願或根本無法進行自我控制。這種現象稱為「自我損耗Ego depletion」。***
舉例:受試者要求在兩分鐘內記住一串7位的數字,並被告知記住這串數字是首要任務。 在作業的時候,如果加插要求受試人選擇巧克力蛋糕還是什錦水果沙拉,受試人會偏向依賴直覺選擇(系統1),例如味道較濃的巧克力蛋糕,而放棄周全考量(系統2),即使他認為什果沙拉更健康。

Th. 實驗證明當系統2忙碌時,系統1對行為的影響更大。****
自我損耗與認知投入是兩種不同的思維狀態,前者除了消耗腦力外,還會令人喪失動力。***

Baumeister另一個重大發現,所謂的「腦力」並不是一個比喻,而是具有實徵性的作業狀況。*** 神經系統消耗的葡萄糖比身體其他部位更多,而腦力活動的葡萄糖消費更加高昂。當系統2高度運作時,血糖便會下降,情況就像跑手在肌肉中提取糖份一樣。 他進一步指出,透過注射葡萄糖的確可以令自我損耗的情況得到緩解。

舉例:8位不知情的以色列保釋官每天都要審閱保釋申請,在相當穩定的總體批准率(35%)下,發現每次用餐後獲批的數量會上升,達到65%,而用餐之前的批准率就是零。證明又餓又累的保釋官容易否定申請,因為否定是默認的選擇,而批准則需要額外作功。

由於思考系統(尤其是系統2)的能耗甚大,故不難理解為何“最省力法則”也適用於認知活動。 如果達成同一個目標的方法有多種,人們往往會選擇最簡單的那種。 以經濟學的語言描述,便是追求成本效益,因為 “懶惰是人的本性”。***

參考:
《Thinking, Fast and Slow》, 2011, Daniel Kahneman
Daniel Kahneman是2002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73

3種武器 收服主管、客戶和小人

2013-10-07  TCW
 
 

 

你只是一個小職員,如何說服大老闆支持你的業務計畫,提供你更多的錢、權和人力:一、告訴他分紅機會,二、告知其他競爭對手已經在做,三、訴求他做為領導人的格局?

半澤直樹總是選擇第三項。半澤說服三武器:利、害和尊嚴

多數人以為,成功的說服,來自一個人多會說話,其實,如何透視對方的心理缺口,找出關鍵資源,說服對方與己結盟,創造出更大的「利益共生網」才是關鍵。

然而,半澤更高招的是,他洞悉「利益交換」這招,永遠可能被更大的利益所取代,因此,如何喚醒對方身為一個人的尊嚴、獨一無二的價值感,才是最後決勝點。

這正是「半澤說服術」的要訣:缺乏資源的小人物,如果要能夠一路換取到關鍵資源,最後扳倒大巨人,就是跳脫利益交換的傳統思維,訴求人性的價值感,才能槓桿出最大效益。

以下透過三場關鍵戰役的針鋒相對,完全拆解「半澤說服方程式」=威之以害+誘之以利+動之以尊嚴。

當交換權力太小時,如何加值優勢?關鍵戰役一:說服敵人情婦倒戈

為了回收五億呆帳,半澤必須取得債務人的秘密帳戶,債務人的情婦是關鍵。但難度在於,半澤可與情婦交換的同盟利益是最小的,債務人是她的枕邊人,國稅局則以免除她過去罪責做為交換。如果你跟半澤一樣,也是擁有最弱交換權力的一方,你要如何加值自己的交換權力?

一晚,半澤在酒店門口等到東田的情婦下班,情婦對半澤說:「你們終究會凍結他(債務人)的帳戶吧,不管怎樣我都得放棄夢想;如果可以從銀行借到錢,我也不會當人家情婦。」想到自己被迫走上情婦這條路,她眼眶已紅。

只見半澤從公事包中拿出表格:「我把貸款所需要的條件整理了一下,現在有創業貸款,以妳的存款做為抵押的話,可以貸到一千五百萬;我也會幫忙申請(創業資金)。」

誘之以利:半澤聽出情婦的苦衷、想創業的需求,提供彌補計畫,以物質交換為基礎,並暗示對方,「選擇我的方案,你才有機會改邪歸正」。

「你是認真的嗎?」情婦說。

很明顯,半澤的建議已鬆動了情婦的敵意。

「如果妳真的想開店、真的有夢想,就不該依賴東田(債務人),去堂堂正正的向銀行借錢,銀行就是為此而存在的;如果妳是認真的,我也會認真幫妳爭取。就像妳利用東田一樣,也試著利用一下我和銀行吧!」

動之以尊嚴:半澤喚醒情婦身為人的尊嚴,又不能讓她惱羞成怒,最後兩句改為柔性訴求,放低姿態,將主控權交還給情婦,以退為進是高招。

「你好像變了個人?」情婦語氣轉為柔和。

半澤拿起太太買的新包包說:「因為我換了個新包。」情婦破涕為笑。

以幽默緩和緊繃局面:嚴肅的說理後,隨即耍個小幽默,軟化緊張氣氛,拉近彼此距離,現在只差臨門一腳。

「我也能重新來過嗎?」情婦問半澤,略帶可憐。

「我已經被妳打了兩次,如此堅強的女性很適合經營,妳一定沒問題!身為銀行行員,我能感受到。」

二度動之以尊嚴:超高明苦肉計!不怪對方先前呼自己巴掌,反而以自己的受苦讚美情婦,給對方信心、尊嚴,並強調是從專業角度下的判斷,再度給對方尊嚴。

半澤語畢,情婦感動的蹲下來痛哭。情婦用行動表示對半澤效忠。

當手中毫無誘因,如何說服對方犧牲己身利益?關鍵戰役二:說服飯店社長變盟友

半澤的第二個任務,是協助伊勢島飯店找到資金,但須說服飯店社長把祖產賣給惡意購併的對手。其難度在於,你需要對方做出犧牲,才能解除困境,但你卻無法提供任何物質誘因,因為代價太高。這時,你要怎麼說服對方?

半澤面色凝重的走進社長辦公室,牆上掛滿了歷任家族經營者照片,他慢慢的關上門,開口道:

「社長,我找到了拯救貴公司的唯一方法。我接下來說的方法,可能比敝行的常務和貴公司專務所提出來的方案,還要殘酷。」坐在半澤對面的社長不發一語,陷入沉默。

威之以害:半澤開口要求對方犧牲之前,並不直接切入,先打預防針,讓對方做好心理準備,以降低對方強烈反彈的風險。

「社長,接受對方的注資吧!」半澤語氣強硬。

打完預防針,提出主張。

「你是要我賣掉這家飯店嗎?」湯淺社長嘴唇發抖,「而且還要我賣給那家破壞我們重振計畫的罪魁禍首?」他重捶桌面,起身惡狠狠的盯著半澤。

「我站在你的立場上透徹的考慮過,我們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得出的唯一答案就是這個。」

為何而戰:紐約時報作家西奈克(Simon Sinek)指出,所有成功領導者的說服都是從「為什麼」開始(Start with why)。為什麼要做這麼殘酷的決定?半澤更高明的是,不但提出主張,而且身段放軟,強調從對方立場出發,你的利益優於我的利益。

「我會說服對方讓你繼續擔任社長,以此做為注資的條件。加入他們旗下之後,還可使用他們的國際預約系統,人才、技術皆可收入囊中,我相信這是現在走出窘況、並讓伊勢島飯店在未來大展鴻圖的最佳選擇。」社長講不出話來,開始思考,轉身走離座位。

降低恐懼,又給其所愛:理性分析社長家族在購併中並未吃虧,降低他心裡的恐懼;進而刻畫飯店未來的夢想,打中社長心中所想。降低恐懼又給其所愛,保全實質利益又可圓夢,雙重獎勵,說服加倍。

「當然對方是家怪物公司,這家飯店也有可能被對方併吞,但是社長,如果是你的話一定可以生存下來,一定能守護好伊勢島飯店這個名號。這是我做為銀行員的判斷。」社長邊聽半澤分析,邊看著牆上家族經營者的照片,此時,深思的表情已取代初始的震怒。

動之以尊嚴:光談夢想說服不夠,半澤反過來講風險、挑戰,激發對方的鬥志和競爭心,最後再使出大絕招——以專業判斷賦予對方信心和價值感。 「請讓我考慮一下。」社長沉痛的閉上雙眼。

「當然沒問題。」半澤說,「但後天就要進行金融廳的最終聽證調查了,請在那之前給我答覆。」

臨門一腳的狠勁:半澤雖然身段軟,又懂得訴求人性價值,但該守的原則還是固守,絕不因為對方處境可憐而婦人之仁;這是半澤性格中的「狠」。

「一百多年歷史的飯店命運,必須要在一天多內決定嗎?」

「萬分抱歉!」半澤九十度鞠躬。

再度強調立場:讓對方無從逃避,非得選擇不可。

當手中沒王牌及交換籌碼,如何讓人願意結盟?關鍵戰役三:說服主管倒戈

這是半澤要扳倒敵人的最後一役,他從太太口中得知敵營大將暗地背叛主帥,決定以此為談判籌碼,說服對方陣前倒戈。但難度在於他既無實質利益滿足對方需求,也沒掌握關鍵證據讓對方恐懼,只有線索和推論,毫無籌碼。但這是必要的一役,他要如何放手一搏?

「部長,如果你還有一點點做為銀行行員的良心,一定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請你在董事會上承認這份報告,找回做為銀行行員的自己。」半澤說。

先動之以尊嚴:半澤先打第一張牌,好言相勸,嘗試喚起對方人性價值。

「我不可能承認莫須有的事情。」部長知道對方沒有證據,老神在在,下逐客令。 顯然第一張牌沒用。

「我明白了。」半澤語氣突然軟下來,「最後,請允許我表達祝福之意,恭喜令嬡喜結良緣。」岸川睜大雙眼,內心一驚。

「但您做為父親,內心應該很複雜吧,」半澤繼續說,「畢竟對方是金融廳的……但令嬡是真心喜歡他,還是因為您看中了對方的權勢,逼她接受政治婚姻?」

嘗試威之以害:半澤打出第二張牌,轉以用父親的角色質疑部長利用女兒。

「不是的!婚事是對方提出來的。」部長慌了手腳,急得關上門,「別看對方那樣,他其實……。」怕自己洩漏了最重要的情報,部長趕緊住口。

摸石頭過河,拿到證據:部長自揭底牌,這裡的教訓是:人緊張要把嘴巴閉緊,否則鐵定失言。

「令嬡的未婚夫果然是金融廳主管。」半澤開始緊迫盯人,「這樣好嗎,部長?若真如此,金融廳這次行為可就大有問題。對銀行隱藏你們的私人關係,還在金融檢查中擔任檢察官,上頭要是知道了,不會善罷干休。」

第一次威之以害:拿到對方底牌後,先從銀行員角色切入,試圖讓對方恐懼。

「那是個誤會!」部長慌了。

「是啊,我真的誤會了,我一直以為跟金融廳勾結的是常務,沒想到是你啊……雖然我明白你偏袒女婿黑崎的心意,但勾結金融廳、給本行帶來不便,這可是重罪啊!令嬡應該會很失望吧,好不容易要跟金融廳的菁英結婚了,沒想到卻化為泡影。」

「請等一下!」部長開始動搖。

「我要把這件事爆料給媒體,這樣一來,最大的受害者將是你女兒。」

第二次威之以害:以媒體當武器,再用父親的角度切入,恐嚇對方因為自己的行為造成女兒的不幸。

「別這樣!這全都是我自作主張!我女兒完全不知情!」部長急得大吼。

「把你女兒捲進來的是你和金融廳的人!」半澤毫不留情的說。

「半澤半澤,拜託!請不要……不要把這件事公諸於世,拜託,不要破壞我女兒的幸福!」部長抓住半澤,低頭向他求饒。

第三次威之以害:對方嚇得求饒,半澤大獲全勝。

「如果你這麼為女兒設想,表示你還算是正經人,做為一個銀行行員該怎麼做,你好好想想吧……」半澤狠狠的盯著部長。說完,鞠躬,離開,留下部長。

優雅的下台:通常恐嚇到最後,一般人會撂狠話做結尾,但半澤更高明,他多退一步,訴求對方做為父親的尊嚴和價值,並且把選擇權交還給對方,然後才撂狠話;先給胡蘿蔔,再給棒子。

掌握對手需求,就掌握談判缺口

先從外部組織政治角度理解,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教授林文政分析,《半澤直樹》一劇的主軸是,組織裡的個人,使用交換利益,擴大利益共生網,取得結盟,以進行階級鬥爭。結盟,首重需求的組合,了解對手需求,是結盟的唯一真理。

半澤了解結盟對象的需求後,同時提供實質、人性價值等兩種交換籌碼;「交換,須以實質籌碼做為基礎,先滿足結盟雙方的短期需求,再以人性價值感的籌碼做為強化結盟基礎的黏著劑,結盟關係才得以長期延續。」

再從馬斯洛需求理論解釋,人有五種需求層次,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嚴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不同層次的需求間,不是種剛性結構,而是可以彼此交互疊合的,每個人各有不同層次的需求,優先順序也各不相同。

由此觀之,半澤能以資源弱勢之姿,屢屢從談判中勝出,有三個因素:

第一,提供多層需求,降低孤注一擲的風險:對談判對手來說,半澤比競爭者多提供了其他面向的需求,包括安全需求、尊嚴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提供多重需求的好處是,不要單壓一注,降低自己對需求判斷錯誤的風險,並且有助轉移對方對於資源不足的注意力。

第二,摸石頭過河的需求探勘法:在談判前的資料蒐集不一定正確,半澤卻懂得隨機應變,在談判過程,從各種訊息中探知對方需求,修正先前假設,將需求的強度、順序進行排列,然後從最強烈的需求直接切入,依序分配說服內容,多管齊下。

在對情婦一役,半澤知道對方想創業,於是以貸款為誘因,但半澤也知道自己的誘因遠低於國稅局。他再從對話裡聽出情婦當初因身分無法貸款的痛,確認她的第一需求是尊嚴,於是用「不靠男人也可以獨立」喚起她為人的價值感,最後再賦予她自我實現的信心,終究讓情婦選擇物質條件差的半澤。

在飯店社長的第二役,對方是接班家族企業的男社長,不是情婦,所以沒有第二層的安全需求,半澤無法用利益交換做為籌碼。且根據過去的相處,半澤了解對方的需求在於尊嚴和自我實現,並且期待透過自我實現(振興飯店)來展現接班人的尊嚴;社長的需求順序,是自我實現優於尊嚴。但要對方犧牲接班人的尊嚴,勢必充滿恐懼,會讓對方縮手,造成談判破局。於是,半澤先用理性的評估降低恐懼,再搭配未來夢想,並強調社長個人價值感,從自我實現的角度全力說服,最後成功。

第三,換位思考,發現真正需求:萬一找不到談判對手的需求缺口?半澤的經驗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多重角色,對手在某個角色上沒有缺口,不代表他扮演其餘角色時沒缺口。

最後一戰說服主管倒戈,與前面兩場關鍵戰役不同,半澤在此面臨的挑戰是,談判的部長沒有需求缺口(他無視身為銀行職員的尊嚴,也已經自我實現),但半澤聰明之處在於,他立刻跳出銀行職員的思考窠臼,改從父親的角度換位思考,部長的需求缺口立刻出現:做好爸爸,希望帶給女兒幸福,半澤便用放話給媒體做為要脅,這招足夠一舉殲滅對方身為父親尊嚴和自我實現,馬上成功。

拆解「半澤說服方程式」可以看到,說服成功並不在於自己掌握多少資源,而是如何掌握對方的需求,包括需求的強度與排序;掌握以後,如何在談判過程中,讓對方預想需求被滿足時的獎勵,就是談判成功時。此外,所有的談判,若要能收到最大功效,威脅利誘只是基本功,最高招的還是喚醒對方的人性價值感。

更重要的是,當情勢對自己不利時,我們是否能夠像半澤一樣堅持努力到最後一刻,還是老早告訴自己不可能?這股頑強的執行力和意志力,是「半澤說服術」不可替代的核心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85

跟大陸人交陪 拚高檔不如「深小人」

2013-12-23  TCW
 
 

 

中國這麼大,如果沒被看見的話,誰知道你好?

心法一:讓成績說話換個「囂張名片」,告訴對方我是個咖

要爭取能見度,第一個抱團心法是,一紙成績單和一支麥克風(指話語權),能勝過一杯酒。

中國服裝青年企業家沙龍首屆輪值主席、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觀察,兩岸做生意邏輯不同,往往台灣名片遞出來,上面沒印職稱的都是老闆,但在中國,最好能展現出「I am somebody(我是個咖),」明確告訴對方自己的強項、優勢,爭取可被看見度。

所以他的台灣名片只有薄薄一張,但在中國用的名片卻是展開的摺頁,呈現出所有職稱。舉例來說,黃冠華家族任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理事長身分,背後就代表旭榮的營業額、能力甚至政商關係,「各方面的credit(信譽)已經在那,名片遞出來就不用多說了。」

成功和中國網路暨遊戲平台龍頭騰訊合作的樂陞科技董事長許金龍也認為,人人都希望讓想合作的企業能看見自己,不過前提是,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實力,「每個人把專業做好,才有行業影響力,被別人重視。」

尋求任何一個公開曝光機會的同時,不喝酒、記者出身的他,便靠樂陞過去推出《功夫熊貓》、《史瑞克》等暢銷遊戲交出的海外成績單,和自己爭取來的麥克風,用實力和觀點交朋友,成功吸引中國業者好奇,進而願意發展商業關係。

心法二:態度謙而不卑處劣勢仍保有韌性,抓住機會求表現

第二個人脈心法是用「二枚腰」精神,不卑不亢交朋友。

二枚腰源自日本相撲運動,指下盤穩的相撲力士擁有兩個腰,很難被對手扳倒,後衍生為有韌性,面對險境仍永不放棄。

許金龍透露,有一次自己和中國遊戲公司見面談合作,沒想到對方卻說:「你們跟我們學習就好了,就不要做了。」

因為兩岸遊戲業交流時規模差異已經很大,「我們處在一個不利位置,但我不會因此悲觀。」他馬上向對方說,當然樂意學習,只要能敞開心胸、打開市場障礙,絕對願意緊緊抓住該機會,「成敗論英雄,只希望最終局可以看出我們的成績。」

中國十三億人口,坐到檯面上的都是競爭過的贏家,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 觀察,三十年來,中國人已從只會是非題,到單選題,再進展到複選題,「後來,他會出題目考你。」

所以想要成功抱團,不要害怕受傷。黃冠華也建議,互動時態度還要不卑不亢,「要發出光芒但不能刺眼,有高度但不能陡峭。」

當有機會在台灣和中國人交朋友時,就要讓對方感受到台灣的深度、人文、美好,心有所感,雙方就會產生交集。

心法三:訴諸在地人文逛誠品、吃夜市,勝過走高檔路線

第三個心法,便是用「深小人」(深度、小吃、人情味)PK中國流行的「高大上」(高端、大器、上檔次)。

中國低價航空龍頭、春秋航空宣傳部副部長毛懿曾經來台兩次,現階段中國實體書店越來越少,但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友人晚上十一點帶他去台北敦南誠品的經驗,「看到這麼多人為了一個思想,安靜的待在那捧著一本書閱讀,光是安靜就讓人震撼。」

其次,他認為大家都是「吃貨」(中國流行語,指愛吃美食的人),從吃交流最志同道合。

毛懿說,中國高端餐廳司空見慣,反而對台灣美食的第一印象就是夜市,現在中國的台灣自由行攻略都主打夜市美味,已經上到一個崇高高度,「一定要去一趟夜市,不然不算來過台灣。」通化夜市香腸和紫芋地瓜等小吃美味,他至今難忘。

有了人文味加持,一塊新台幣五十元的景美夜市張媽媽香雞排或百元台式清粥小菜,哪怕價差千倍,也不怕輸給一尾人民幣兩萬元(約合新台幣十萬元)野生黃魚的上檔次;而在台北景美河堤騎自行車的體驗,可能還贏過在上海黃浦江畔豪宅湯城一品看夜景的記憶點。

台灣人要加入兩岸抱團交朋友,送禮也有講究。「他錢夠大不會跟你比錢,」張育美說,包括一顆萬元的金碧輝煌中秋月餅在內,中國大老闆同學送禮之貴氣台灣不能比,所以要靠文創深度與人情味另闢蹊徑。

她建議,伴手禮先出手基本款,例如高山茶,但要指名阿里山,最好還能有機。第二次以後的進階款,則以說出自己特色為佳,例如,她就會安排高檔健檢或提供醫生處方的降血脂等保健食品,「送健康最受歡迎。」

至於許金龍,則準備公司在日月潭邊契作的南投魚池老欉紅茶當伴手禮,同樣能說出台灣土地的故事與美好。但他提醒,目的性不宜太強,否則判斷容易失去準頭,反而難以建立信任關係。

有實力和自己的特色做後盾,搭配正確的抱團交朋友人脈心法,你我就有機會取得一張成功者的兩岸加印新門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91

【小敗局】小人物的創業:我追不到圈子的中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7/57447.html

這是一群為了生存和夢想而奔跑的小人物。他們自由地跳槽、高調地創業、懷揣著翻身當高富帥的夢,也為工作為生活如履薄冰、晝夜不分、沒時間戀愛、不敢懷孕、感嘆時勢大於天。但i黑馬認為,只要嘗試過就足夠,而他們也一定會給未來互聯網帶來不一樣的變化。在三個月前,IT人程磊的第一次創業因為投資人的一場意外而夭折。那位著名的天使投資人承諾了一筆200萬的投資,然而就在距離到賬差三天時,他突然被帶走調查了。程磊聽到這個消息時傻眼了。夢醒“第五天,我又夢見老頭了。他出來了,我們的項目可以繼續了”。在投資人事發初期,程磊經常在半夜這樣更新朋友圈,他所稱的老頭,就是那個著名的投資人。等待、等待、等待。。。。近一個月,程磊只能每天關註著官媒的各種報道,他推掉了很多朋友聚會,怕被問起投資人和項目。時間一天天過去,程磊的創業夢開始慢慢清醒。兩個月後,他懷著五味雜全的心情去了一家大公司上班。輾轉在一個班里,一定有一個美女,一個胖子,一個愛打小報告的,一個消息靈通的,也一定有一個做IT互聯網的,我就是那一個。程磊這樣形容自己跨入這個行業的理由,充滿了宿命感。大學時出於對計算機的興趣,程磊開始接觸一些計算機語言,一時興起想學JAVA,買了一本速成書,號稱21天學會,“結果我210天都沒學會。”程磊這樣自嘲。2006年,還在念大學的程磊開始迷戀上了中關村,經常帶著同學去買各種數碼電子產品,這個地方對他而言有一種魔力,以至於他畢業時夢想的地方就是去中關村e世界大樓管理處。他去應聘時,對方問他想要多少錢(薪水),程磊說3000,對方說小夥子你太狂妄了,一盆冷水下來,事兒就黃了。隨後程磊輾轉進了兩家垂直網站,天天與主板、內存等硬件打交道,對硬件癡迷的他很快進入了狀態,每天看各種枯燥的主板評測,樂在其中。當時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200。不過程磊漸漸感覺到,PC已經是一個沒落的產業,而他所處的正是一個沒落產業中的沒落公司,沒過多久,他跳到了新東方,在SNS部門負責論壇,“當時我特別激動,我覺得SNS肯定有戲。”程磊說,“結果一年後我把論壇做起來了,SNS倒了。”入戲輾轉直下程磊進了一家大型門戶網站,這是他踏入互聯網圈的一個開端,在剛進去的時候他甚至不知道李彥宏是誰。有一次被外派出去采訪原亞馬遜中國區負責人王漢華,他做的很詳盡的筆記,準備第二天好好整理寫一個好文章,但是第二天早上主編大發雷霆,他才知道原來這個稿子要當天即時寫出來。程磊在這家網站負責微博的運營,很快這個官方帳號的粉絲從幾千漲到了十幾萬,不過一條微博再一次改變了他的命運。一次有一家國際電子巨頭在發布會上標錯了中國地圖,把臺灣劃了出去,敏感的程磊迅速發了微博,短時間內這條微博被轉發數千次。很快這家公司找上門來,並以取消巨額廣告投放訂單威脅程磊刪除該微博,“刪微博可以,除非我走人。”最終該微博迫於無奈還是被刪除,程磊也在猶豫了三天後決定離開。當時對已經積累了一定業界關系的程磊來說,找個工作並不是什麽難事,很快他到了一家互聯網營銷機構負責一塊媒體業務的運營,聰明勤奮的程磊把這塊業務做的風生水起。也頗受該公司投資人的賞識。眷顧兩年後,程磊決定出來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該投資人對他表示支持,在連產品原型圖都沒有的情況下就答應了幫他搞定天使投資。程磊開始招兵買馬,一邊不斷完善產品原型,公司場地也到位了,在四環邊上的一個小區,年租金十幾萬,“我的公司一定拒絕加班文化,一定要有好玩的東西,要有個拳擊袋讓員工發泄……”程磊想著自己公司的種種細節。天災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首輪投資到賬前三天,投資人突發意外情況被帶走調查,投資也變成遙遙無期,一邊員工和場地已經就位,彈藥上膛就等開槍,另一邊糧草斷了,這無疑給了程磊一記響亮的耳光。“就好像你有三滴血,本來可以挨三槍才死,結果一個雷下來你直接掛了。”程磊說。最後項目還是被放棄,團隊解散,程磊也回到了一個大型互聯網公司繼續做螺絲釘。回歸從第一個公司至今,程磊的薪水每年都會翻番,這個速度已經讓他在北京衣食無憂。不過經過這一次波折後他發現這幾年的奔波讓他忘記了自己的生活。“我努力的往這個圈子的中心跑,結果越跑發現越追不到中心,而離圈子外的世界卻越來越遠。”程磊說。程磊說:“我折騰了四五年,最遺憾的是特麽的沒有去好好賺錢養家糊口,我現在至少需要有一年時間休養生息,安下心來,結個婚,買個房子,以前只想著工作想著自己的事兒,沒有回歸正常的生活。我在還拿著1200塊錢薪水的時候跟我女朋友說我的薪水以後每年都會翻番,我做到了,但是現在,我需要給她一個交代。”程磊並不後悔進入了這個行業,但是如果還有一次選擇的機會,他說他想去做編劇,其實那跟互聯網是互通的,都是通過一個內在邏輯把沒有規律的東西變得有規律。無數個程磊這樣的人串聯起了一個互聯網世界,相比起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其實這些小人物才是互聯網歷史的真正推動者,而在他們身上,也折射出了中國互聯網的變遷,或許有一天,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再一次引領互聯網的改變,這個快速變化的行業,終究是屬於愛折騰的人。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顧曉波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89

品火鳯(42):君子貪婪/小人無義(第11冊第89回)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3308

網上有很多有心人收編《火鳳燎原》的精句,今次講的是經常被引用:

「貪婪天下之王道,無義天下之小人,正是陳宮眼中的霸主。」

這句話多人講,筆者卻找不到有人解釋此句,筆者就試一試。

 

第十一冊,第八十九回 貪婪道義

貪婪道義01

貪婪道義02

貪婪道義03

 

很多引此句的留言,均只引上兩句,卻忽略了第三句,就是陳宮認為呂布是霸主。
甚麼是霸主?這名稱始自東周春時代的春秋五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B8%E4%B8%BB

在先秦古籍中,「伯」「霸」兩字可以互通,「霸」本來是指諸侯中的長者,就像「伯」是指家族中的長子一樣。春秋五霸在古籍中往往也寫作「五伯」或「五侯伯」。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公認的霸主是齊桓公,他是周朝第一大非宗室諸侯國齊國的國君,藉助名臣管仲的輔佐,多次舉行諸侯會盟,救援被戎狄進攻的衛國、邢國,壓制北進中原的楚國,並調解周王室的繼承危機,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稱。齊桓公舉行的諸侯會盟,周天子的代表經常出席,為齊國的霸主地位帶來了合法性。

齊桓公之後,曾經稱霸的諸侯還有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歷史有春秋五霸之稱。鄭莊公、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等諸候有時亦在其列。

後世士人研究帝王稱霸的方法,稱霸道,與王道相對。

這裏留意:王道和霸道,是兩個概念。太平盛世,自有其規律秩序,為政者當以仁德行王道。
可是到亂世,原有的規律秩序已被打破,若要天下重回正軌,當行霸道,單憑義理已不管用。
貪婪和無義,正是講為建立新秩序而不揀手段。

 

貪婪道義04

 

《論語·里仁》:「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所述,是君子所考慮的是道德(義),小人所考慮的是利益(利)。
在盛世中,當然可以高談道德義理,但在亂之中,空有仁德之虛名,是不會成功的。
火鳳中,陶謙所代表的是義,呂布所代表的是利,陳宮棄陶謙而就呂布,正是他看到呂布的霸道。

儒家經典中常有君子、小人這兩個詞的出現。
除了分辨兩者在道德上的高低外,也含有在上位者君子,在下位者小人。
所以也可以這樣理解這句話:「貪婪,天下之王道;無義,天下之小人。」
正如呂布所說,要貪婪才有原動力,行王道也要有利益才有推動力。
至於小人,反正都沒有甚麼地位,也就不能顧得上道義了!

 

作者網誌:http://blog.tokuhon.org

780 total views, 9 views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