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婷夢話聊企業淨利潤(專題) 婷夢

來源: http://xueqiu.com/1965949492/33155567

上篇給大家介紹了毛利,說到毛利就是公司銷售產品,收入扣掉成本就是毛利,毛利全部歸屬於公司,但是並不完全屬於我們這些股東。公司生產產品除了這些產品的直接成本以外還有銷售、管理、財務等費用,而這些費用卻不能直接歸屬於某個產品。毛利扣除這些費用之後最後得到的才是利潤。利潤呢,扣除應該繳納的所得稅之後才是完全歸屬於我們股東的凈利潤。

舉個例子,我和@金融之王 在新疆輪臺縣合夥開了家大盤雞店,我們店一年銷售收入有50萬元,但是我還是要買做拉寬面的面粉,我還要雇人,當然還要交房租,這樣滿打滿算花掉了20萬的成本,算了一下1年賺了30萬的毛利。當然這毛利並非是我和金融之王能拿到手的凈利,我們還要去裝修這個大盤雞店,還要在時光廣告上做宣傳,我們當時為了湊50萬還要問銀行借錢,還要給銀行利息,我們把這些類似的銷售費用、財務費用扣除之後才是利潤,拿到這些利潤之後,輪臺縣稅務局又把我盯上了,我還得交所得稅呀,扣除這些稅金之後,剩下的那點錢才是我和金融之王這兩個股東享有的凈利潤。

說到這里大家自然對凈利潤該明白了。那麽我們怎麽樣才能提高咱開的大盤雞店的凈利潤了,只有兩種辦法,增加收入和節約成本 怎麽樣增加收入了,如果咱家的大盤雞做的色味俱佳,而且非常具有特色,其他大盤雞店根本就學不來,這樣吃的人多了,我就可以提高大盤雞的價格,從而提高毛利,大家知道現在人愛吃,只要做的好,就不怕給大盤雞定價。同時,還要盡可能的節約一些成本,例如今年我們店掙了20萬,金融之王很嘚瑟,立馬花16萬買了一輛哈佛高配H6,第二年又掙了80萬,又拿70萬去買高層樓,我幾次勸他節約成本,他都不聽,他把這些錢花在奢侈品上,而不拿這些錢再去投資,再去擴大規模,你們說這樣的管理層你們會看中嗎?投資當中有句話,買公司股票就相當於買了半個管理層,管理層如果不加強管理,不想法設法的去降低一些沒必要的成本,而是那樣去揮霍,這樣的公司我是不會去買的。試想想如果我們大盤雞店的經營成本控制的比較好,我們是不是就比別的店具有優勢。(@金融之王 可別往心里去,只是講個故事[笑]

一個公司的成長最看重的就是它的凈利潤增長率,在選擇一個長期投資目標時,凈利潤增長率的預測尤為關鍵。例如我們這個大盤雞店,過去5年的凈利潤複合增長率為35%,後面2年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70%,90%,這家大盤雞店的股票你會買嗎?所以我們買股票就是買業績,買的是未來。在個股選擇上,預期凈利潤增長高的就是我們的投資標的,要以業績為主選股,如果有業績支撐,個股的風險就比較小,買進後我們也比較放心。市場上炒的所有的題材也都是以業績展開的,只有以業績為中心的題材才能長期引起人們的追捧,有業績才是硬道理。

凈利潤複合增長率 = [(現有價值/基礎價值)^(1/年數) - 1] x 100%

三年利潤複合增長率=[(年末利潤總額/三年前年末利潤總額)^1/3 -1)] x100%

例如大盤雞店2011凈利潤50萬元,2014年凈利潤200萬元,則11-14年的複合增長為200/50,然後再開3次方根,再去減去1,再乘以100%。

接下來在這里就舉兩個例子:格力電器與康美藥業

格力電器的凈利潤從1994年的7931萬做到2013年的108.71億,期間凈利潤的增長幅度是驚人的,格力就是從一個小市值公司經過20年的時間逐年成長為1個大市值的公司。凈利潤增長如此驚人,股價可想而知。其實如果有些細心的朋友在2004年凈利潤大幅增長124.76%時買入格力持有至今那回報也是相當驚人的。


康美藥業從1998年的凈利潤1267萬做到2013年的18.8億,期間凈利潤的增長幅度真的是不敢想象,但是中間幾個年份凈利潤增長速度也有放緩的時刻,股價也有低迷的時期,但是有幾個人會一直長相廝守與康美。這16年的股價走勢已經完全反映在了業績表現,

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還是有借鑒之處,對於我們散戶而言,竟可能的在熊市中去選擇成長預期良好的個股,提前埋伏才是真正的投資之道。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一味的去殺跌。例如2010-2012年12月創小板好多優質成長股股價萎靡,10億-40億市值之間優質公司滿市場都是,當時這些優質公司被大多數人都叫罵,然而現在了,都去追捧。

  在這里大家去選擇一個長期投資目標時,如果一家公司凈利潤增長率連續3-5年能保持穩步的上漲,並且具有較好的預期,那麽基本可以斷定,這個公司就具有較強的投資價值。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良好買點的出現(最好是大調整的時候)和但斌寫的《時間的玫瑰》。

昨天寫了“毛利率”專題,好多人對此產生爭論,今天結合凈利潤增長率去看,效果會好點。分析一家公司不是單靠某個指標就能判斷的,要結合好多財務指標去看,當然還要結合公司所處的行業,國家的政策導向等方方面面去看。  今天只是從凈利潤的角度分析公司,大家在討論時就不要在拿別的指標說事呢。

寫的好了,就給點雪幣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