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前輩插同行細細劉少講多聽中環在線:陳啟宗寸數碼港賤賣 李華華

2010-6-4  AD





 

恒隆老闆陳啟宗 「健談」係行家都知,餐餐講嘢都講到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經過噚日之後,相信連佢細姪「細細劉」劉鳴煒都應該同我哋一樣,知道高佬陳功力有幾深厚!

「香 港明天更好基金」啱啱出訪完花旗國,執行委員會主席高佬陳就帶埋理事委員「細細劉」同大家分享吓所見所聞,經傳媒再三「呼籲」,先「唔嫁又嫁」入正題講番 啲關香港人嘅事,當然,佢梗係講番自己最熟嗰瓣地產啦!

叫政府恢復賣地

對於近日香江地產嘅風風雨雨,官府層出不窮玩花式,高 佬陳有好多偉論發表,不過由於佢所講嘅真係太多太多,多到不能盡錄,華華即管幫佢用9個字做個總結先──「政府恢復賣地咪得囉」。

事實上, 同行如敵國,高佬陳完全唔怕得罪人,成日高談闊論講行家,噚日佢又嚟一招暗寸嘞,當講到香港政府採取高地價政策係咪驚俾人插話賤賣土地嗰陣,高佬陳就話: 「我響香港做咗十幾廿年,未見過政府賤賣過一忽土地……呀,有一忽……」邊忽呀?「冇經拍賣或者option個忽囉!」睇番香港開埠以嚟嘅歷史,似乎係講 緊數碼港兼貝沙灣啦!

至於「細細劉」呢,由於同場有叔父輩響度表演,搞到佢無得好好發揮,不過咁,佢都算係咁多個「富二代」之中最有為嗰幾 個之一。華華都衷心希望,將來有機會聽吓佢講做生意嘅心得!

為亞視打官司蔡衍明:迫不得已

真係不禁要講一句:「亞洲電視如此 多FUN!」股東爭權單嘢仲喺法律程序之中,但係兩位當事人都仍然唔封嘴。「被告」查懋聲昆仲前晚澄清高院預審結果自己未輸得晒,又話自己對亞視都係真 心,噚日即刻輪到「原告」旺旺老闆蔡衍明極速還擊。蔡老闆發表鄭重聲明,話近日種種紛擾影響到亞視,並唔係佢想見到嘅,但係單嘢搞到要變訴訟,歸根究柢係 邊個引起先?社會大眾自然會有公斷(應該係話公正判斷),而佢只係響自己權益受到嚴重侵害之下,迫不得已先至訴諸法律尋求公道、還原事實嘅真相,而查懋聲 唔應該怪人尋求法律正義係傷害亞視……老實講,「公斷」對華華嚟講並唔係重點,「蔡查配」不如話畀華華知,呢單嘢諗住幾時「了斷」仲好喇!

高 層過檔光匯BP漏油兼漏人

「福無重至,禍不單行」呢句說話,原來唔係中國人先啱用o架。你睇吓英國石油(BP)響墨西哥灣漏石油漏到一發不 可收拾,用灌漿法封油井都搞唔掂,唔見錢之餘,連人都唔見埋。

路透社噚日引述4位行內人話,BP啲員工係咁「漏」走,仲漏到去亞洲o忝!報 道話,BP一批上個月劈炮唔do、駐紮亞洲同花旗國嘅原油交易員,已經轉投光匯石油(2910)嘅懷抱嘞,佢哋包括咗前環球業務阿頭Quek Chin Thean,同埋前亞洲區阿頭Edmund Lau,而其他人亦會加入光匯……「井漏更兼連夜雨」,咁漏法,BP會唔會漏到滅頂o架?

李華 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6

前輩不教、 同事不懂 但你一定要知道 老闆 默默觀察你的33件事

2012-6-18  TCW




業績一流、口才外表俱佳,升官的不是你;默默辦事、總是躲在人群中,加薪的卻是他。

老闆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我連吃飯夾菜也會出事?!

特搜550位主管最在意的33個關鍵要點,抓住這些眉角,讓你由黑翻紅,不再當職場冤大頭!

製作人‧周啟東 撰文‧燕珍宜、林讓均

插畫‧kuan

經濟動盪不安,你是否擔心飯碗不保、加不了薪水?事實上,經濟不景氣,企業更需要好人才!

景氣好的時候,公司賺錢容易,人才好壞差異反而不明顯;景氣不好時,企業掙扎求生存,主管更迫切需要能夠幫他化危機為轉機的將才,現在正是好人才出頭天的時刻!

「好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而且會到處被搶著要。」台積電前人力資源副總經理、現為北大、清華、政大EMBA教授的李瑞華說道。企業求良才若渴,如何才能成為主管眼中的好人才?你如果是千里馬,要如何才能被主管看見與賞識?

一個很流行的觀念「有錢人與你想的不一樣」,同樣的道理,「主管與你想的也不一樣」。有人業績一流、口才外表俱佳,但是升官總是沒有他的份;有人默默辦事、總是躲在人群中,卻是乘著直升機升官,這世界到底怎麼了?

看日常習性

選座位、開會小動作 反映參與熱忱業績、專業早就已經不是選才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在危機時刻,專業型人才已無法符合需要。現在好人才除了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豐富的「Supporting Knowledge」(輔助知識),亞洲最大電子通路商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指出,輔助知識是指態度、積極度與正面思考能力等的人格特質,這些輔助知識可能比專業技能更重要。

「績效只是一時,態度才是一輩子,」杜書伍明白指出。因此,每位主管都會想盡辦法從各個面向判斷你的態度:是否為一位認真努力的人,是否為正面思考、主動學習的人,以及是否為有責任感、有紀律的人。

專業技能、業績可以用證照、數字來衡量,但是態度、人格特質又該如何量化?只能從日常的行為中檢視。儘管主管類型各有不同,他們仍然會藉由一些「看得到」的事情,來判斷你這個人是否為值得栽培的千里馬。如果你常常哀嘆:「為什麼升官加薪的不是我?」那麼,你就更必須了解,主管平常不說,卻默默在觀察哪些事情?

星巴克總經理徐光宇之所以能成為兩岸三地咖啡王國的推手,就是因為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在默默觀察後,給了讓他發光的舞台。

當時徐光宇原本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主管,有一次幫統一超商拍廣告,他為了把廣告做得更好,常常跑去找客戶,因而老是出現在統一超商的辦公室。

他認真努力的態度,被當時擔任超商部主管的徐重仁看在眼裡,這個「被看見」的機緣,讓徐光宇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除了在工作上展現的態度外,主管還會從員工的日常習性、作為,來判斷你是否夠認真努力。其中,開會就是主管常默默觀察員工的重要時候。

開會、上課時選座位的小動作,就會決定你在主管心中的位子。一般開會、上課、聽演講時,多數人都是搶最後面的座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則透露,他這時最注意的是,誰會坐在第一排。

「會坐第一排、且勤於做筆記的人,一定是認真努力、學習動機比較強的人。」薛明玲分析。即使貴為事務所所長,他自己每次去聽演講或開會時,都還是會選擇第一排的位子,並且一定做筆記。任何會議或聚會場合,他也都比預定時間更早到達。

此外,開會時,常常人在、心不在「放空」的人也要留心了!你可能因此錯失被提拔的機會,甚至在主管心中留下壞印象。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表示,開會時,他最怕那種「沒意見」、只是「形式參與」的人。「這種人對工作肯定不用心,所以才會完全沒想法。」台灣最大餐飲集團王品副董事長王國雄,同樣也會留意員工對會議的參與度。「開會時,就算講到與自己不相關的事,仍會積極參與的員工,就表示此人有開放心態,未來成長潛力較大。」開會正是主管最常默默觀察員工的時候,想要破繭而出,千萬別再當沒有「聲音」的人。

當你開始受到注意之後,接著就要審視主管是否信任自己。同樣的錯,你犯了,主管就會暴跳如雷;別人犯了,主管卻「雲淡風輕」,為什麼?

看回覆速度

休假也要聯繫得上 檢視向心力指標「主管與部屬的關係好不好,其實就是一句『信不信得過』。有些事情,主管信得過就不以為意,信不過就會開始懷疑。」曾經擔任信義房屋人資長的黃慧珠一針見血指出。

「信賴非常重要!」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與杜書伍異口同聲地說出大老闆的心聲。信任感是需要長時間、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員工不僅要多做一些讓主管放心的事情,也要避開那些會讓主管不放心的地雷。究竟主管們會默默觀察哪些事情,來建立他對員工的信任感呢?

首先,別讓主管老是找不到你。因為當主管主動找你時,一定是他最需要你的時候。長期印象累積下來,主管心裡會有個底,當他需要時,哪些員工總是能夠隨時待命,並由此建立他的信任名單。

根據《今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針對五五○位主管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有高達六二%的主管希望,即使是假日也最好在五分鐘之內就能夠聯繫上員工。

「這是一種考驗,如果你休假中還會接公司電話或回簡訊,表示你很有責任心,老闆第一個想升的一定是這種人!」一○四人力銀行事業群資深副總洪廣禮解讀,如果常找不到人,那麼老闆恐怕會認為你向心力太差,容易把你列在不可靠的黑名單上。

看主動性

向上溝通 隨時回報進度大大加分其次,別等主管找上門,應化被動為主動,去敲主管的門。根據問卷調查,高達八八%的主管,希望員工主動回報工作進度。

黃慧珠分享,當她還是基層業務人員時,就運用「五分鐘報告法」,常常主動抓住主管,簡短報告工作進度。「大部分員工都很害怕與主管講話,以為躲得愈遠愈好。」她說,事實上,如果被動等到主管來追問進度時,主管沒說出口的心裡話其實是:「你怎麼讓我這麼不放心,還要追著你問進度?」認真工作,卻因為沒有主動回報而被扣了分數,實在得不償失。

任何主管都不會喜歡自己處在狀況外的感覺,因此,即使主管沒要求,還是應該每個星期定期匯報工作進度。這時主管的觀察會是:「可見他都有在工作,真是個認真的員工。」主動回報,不但可以增加你在主管心中的可靠度,還可以讓主管更認識你。

向上溝通,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也是決定員工能否被賞識的關鍵。透過溝通,主管觀察的並不是語言技巧,而是員工是否值得信賴。

看邏輯思考

先確認輕重緩急 勝過埋頭瞎忙那麼,老闆最愛透過哪一種情況,來觀察員工表現?答案是「是否完善處理臨時交辦事項」,有高達五七%的老闆會這麼做!洪廣禮說,在老闆心中,「救援投手型」的員工加分最多,因為臨危受命還能把事情做好,表示能力禁得起考驗。

很多人以為,主管喜歡有自信的人,因此總是信心滿滿地說「沒問題」。這份問卷則顯示,超過八六%的老闆希望你接到任務時,可以先向他確認工作順序與重點之後,再著手進行。如果你滿口答應、逕自去做,他反而默默擔心:「真的沒問題嗎?」也有人以為,將五十分的事情說成一百分,「說得比做得好」,就是成功地行銷自己。立源投資顧問執行董事王財貴指出,其實正好相反,這是非常失敗的向上溝通。他解釋,說得太好,主管的期待值被大幅提高,當結果出來,即使還有八十分,主管卻會覺得只有六十分,因為還要扣掉期待的二十分。

此外,「說得比做得好」,往往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反而更容易壞事。王財貴解釋,當成果不如預期或遇到困難時,員工往往會因為心虛與面子問題,而不敢向上報告或對外求援,直到最後任務搞砸了,才被主管發現,此時,已經造成公司的巨大損失。

看可塑性

舉一反三、做別人不做的 潛力無限所謂「向上溝通」,黃慧珠認為,應該是「承諾少一點,行動多一點」,抱持「事做十分滿,話只說八分」的溝通哲學。話只說八分,是給自己留後路,有轉圜空間;事做十分滿,則是讓主管驚豔,也是建立信任度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積極任事是主管很重視,而且會特別觀察的面向。把分內工作做好的人,只是盡到基本責任,其實,主管會默默觀察哪些員工能夠舉一反三,以及會再多做一些事情的人。

曾擔任群創光電人力資源處處長、現為全元科技顧問公司總經理的陳培光,就遇過一位員工已經辭職了,但離職後的一個星期,他還是每天到公司上班。一問之下,原來是因為交接工作沒完成,這位員工不放心,只好繼續來公司。

這種多做一些、不計較的心態,讓陳培光印象深刻,所以當他自己創業時,甚至會想到要挖角那位員工。這「多做一個禮拜」的付出,比工作一整年的效果都還大。

杜書伍還在基層時,原本只負責技術部門,老闆因為人手不夠,要他轉調業務。他看到技術部門沒補人,老闆也沒要求他,自己就主動多承擔一份工作,也沒要求加薪。這種多做一點的態度,也成為他日後觀察員工的指標之一。

台灣IBM系統暨科技事業處總經理黃維德說,有企圖心的員工,應該主動去承擔自己有能力和體力所能及的更多工作,這種積極任事的員工,沒有主管不搶著要的。

當員工只會「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主管沒說出口的評論是:「其他的不用講,你應該也要知道。」當員工能夠「舉一反三」,那麼主管的內心話就是:「我想到的,你都已經幫我做好了;我沒想到的,你也先幫我想到了。事情交給你辦,真讓我放心。」嚴長壽著名的「垃圾桶哲學」,則比「多做一點」的境界更高,連「別人不做」的工作他都樂於擔下來做,如此勇於任事的優秀員工,主管看在眼裡,不重用也難。

看格局

站在他人立場思考者 具前瞻遠見再者,員工站在哪個角度想事情,也是主管默默觀察的重點之一。從員工能否「換位思考」,可評斷此人是否有擔任主管的條件。若員工只能從個人或自己部門的角度想事情,可能就不是主管的候選人。

大部分員工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因此常常覺得主管很機車。蘇英孝表示,如果員工總覺得主管在找麻煩,又怎麼能期待主管信任他?向上溝通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無法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想事情。

站在主管的肩膀上看事情,會讓人看到不同的視野。李瑞華說,對主管而言,這種視野正是一種團隊思考與更高的格局。對公司、對主管只會抱怨,卻無法提供更好建議的人,其格局也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由下往上看的基層。

三十四歲就當上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處董事總經理的歐宏杰曾經表示:「我和同儕相比的最大不同地方,是我比較會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從勞資雙方取得一個平衡點。另外,我也常從未來角度思考工作方向,這樣主管就會覺得你比其他人更具有前瞻性。」

看自制力

遲到是職場大忌 私生活表露人格特質彼得.杜拉克說:「向上管理祕訣,在於幫助上司發揮所長。」如果你能想主管之所想,急主管之所急,幫主管解決問題,老闆成功就是我的成功,那麼你的成功,也就不遠了。

最後,紀律也是主管們會默默觀察的基本項目。「景氣愈不好時,紀律這種價值更被老闆重視,而且這也是職場上比較顯性的價值。」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韓志翔表示。

紀律可大可小,大自貪汙、收受廠商賄賂,小至上班、開會是否準時。如果以為遲到是「惡小而為之」,看在主管眼裡,他沒說出口的是:「此人紀律不佳,去見客戶也可能遲到,不知哪一天會帶來『意外』的損失。」︽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及職場暢銷書作家吳俊瑩表示。

統一超人資部長曲鴻昌表示,不同公司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主管也會默默觀察員工的生活面,以便更了解這個人的人格特質。例如員工搞婚外情,雖然屬於私領域,但是從主管的角度,會認為這代表此人無法拒絕誘惑,因此不適合當主管。

有些企業文化強調要熱愛運動,喜歡泡夜店的員工,則有可能會被認為是負面的特質。又或者,月薪只有三萬元,也沒有富爸爸,卻開著雙B跑車,看在主管眼裡,也會認為此人浮誇不實在。

多多觀察、了解老闆、公司的價值觀,對於想要在職場中更上一層樓的人,是不可忽略的。

「人力」隨處都有,「將才」卻是老闆搶著要,要成為「將才」,還是「人力」?關鍵就在自己。除了埋頭打拚外,充分了解現在這個大環境不佳的危機時刻,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將讓你在職場舞台上更如魚得水。

550位主管選才關鍵大調查能力強卻脾氣差,超過九成的老闆受不了你!

Q某員工能力強,工作也很認真,卻常對上司大小聲,你會怎麼做?

52.4% EQ不好會影響團隊合作,若屢勸不聽,寧可開除他。

40.5% 還是會留用他,但EQ不好,所以不會重用。

5.5% 能力強,脾氣差一點沒關係,不影響他的升遷。

1.6% 其他

想升官,老闆最重視跨部門協調能力!

Q有四位部屬執行力都不錯,但只能晉升一位,你會選誰?

75.3% 部屬A,很會調動資源,擅長跨部門協調、整合。

15.8% 部屬B,擁有無人能敵的專業素養與經驗。

4.9% 部屬C,創意十足,常有超越格局的傑作。

3.1% 部屬D,幹勁一百分,經常身先士卒帶頭衝。

0.9% 其他

事情無分大小,隨時回報才上道!

Q當下屬工作遇到困難時,你希望他如何處理?

60.1% 問題不分大小,都要第一時間告知,讓主管掌握狀況。

27.6% 出大問題再稟報,小問題就自己處理。

9.7% 不必事事通報,因為會增加主管的負擔。

2.2% 去請教別的同事。

0.4% 其他

老闆不要你瞎衝,要你想清楚再做!

Q臨時口頭交辦任務,你最欣賞哪一種員工?

86.6% 當場確認重點,並請示手邊事項優先順序。

6.4% 滿口答應,並放下手邊工作,立刻去做。

6.1% 立刻反映任務的難度,讓你認知可行性很低。

0.5% 他另有要務在身,請你改派別人。

0.4% 其他

醒醒吧!沒進度就是沒進度,不能有藉口!

Q臨時抽問員工一個月前交辦事項的進度,他卻答不出來,這時你怎麼想?

68.5% 沒主動回報已經很糟了,問你又答不上來。

14.7% A案答不出來,但給B案進度,也還算認真。

10.4% 我給他太大壓力嗎?趕快問他最近是否太忙了,才沒有進度。

5.9% 不以為意,因為是臨時詢問,沒準備也是應該的。

0.5% 其他

就算在休假,老闆還是希望5分鐘內找到你!

Q因為有緊急公事,你打電話給正在休假的員工,發現他沒接電話,你會怎樣?

47.6% 不再奪命連環call,但會觀察他是否在5分鐘內回覆。

36.8% 體恤員工休假,等他上班再找他就好。

11.7% 一直重撥到他接電話為止。

2.9% 沒接就算了,但會認為他不敬業,沒隨時待命。

1.0% 其他

執行單位:104資訊科技集團調查期間:2012年5月24日~6月1日調查對象:104人力銀行會員,具主管職者有效樣本:546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 4.19%

整理:林讓均

老闆最重視員工的 5大面向

溝通力

1. 打電話老是找不到人。

老闆OS:我需要你的關鍵時刻,怎麼老是不在?此人真是不可靠,對公司向心力太差。

2. 開會時,總是回答:「沒意見」。

老闆OS:對工作肯定不用心,所以才會完全沒想法。

3. 簡報了一個小時,卻講不出重點。

老闆OS:邏輯能力不好,搞不清楚公司的目標與需求。

4.上級指派工作,不懂裝懂,結果出來,根本不是老闆要的。

老闆OS:一味悶著頭做,也不主動問,做白工,反而增加我麻煩,哪敢交付更重要的任務。

5.對公司不滿意,又不找主管溝通,老是背後抱怨。

老闆OS:這種人會破壞團隊士氣,背後說主管壞話,更不值得信任。

6.你在辦公室,怎麼老是跟人吵架?

老闆OS:如果你是「孤鳥」,沒有同事願意幫忙,怎麼推動我交辦給你的任務。

7.主管沒要求,還是每個星期固定報告工作進度。

老闆OS:主動讓我掌握進度,真讓我放心。

態度力

8.他怎麼老是換工作?

老闆OS:此人穩定性差,經驗累積值也不會好。

9.交辦任務,他總是有藉口、理由一大堆。

老闆OS:不懂變通、不會尋求協助,真是個負面思考的人。

10.一個指令,才做一個動作,只會完成交辦事項。

老闆OS:他都不會舉一反三、主動學習。

11.常把「要不是有老婆小孩要養,我早就離職了」這類話掛在嘴邊。

老闆OS:那就趕快走啊!這種破壞工作氣氛的員工,我才不想留。

12.開會時,就算講到與他不相關的事,仍積極參與。

老闆OS:此人有開放心態,未來有無限成長潛力。

13.開會、上課時,他總是坐第一排,又勤於做筆記。

老闆OS:他工作一定很認真、積極。

14.經常願意順手幫同事做雜事,且不求回報。

老闆OS:此人熱心、樂於助人,容易有好人緣,適合當團隊領導者。

承擔力

15.自己裝無辜、扮白臉、討好同事,把壞消息留給老闆宣布。

老闆OS:花錢請你當主管,是要你監督、管人;總是讓我當壞人,那還要你做什麼?

16.只挑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做,不喜歡的便推給同事。

老闆OS:自我為中心的人,根本無法領導團隊。

17.檢討會議追究責任時,竟然把過錯都推給部屬。

老闆OS:沒有「肩膀」與責任感,不適合當主管。

18.他自己的團隊績效是不錯,但是卻得罪其他部門。

老闆OS:格局太小,不懂人和,無法承擔更高的職務。

19.派他去任何部門,哪怕再辛苦,他都欣然答應。

老闆OS:願意冒險犯難,有大將之風。

20.這個爛攤子,他竟然願意主動扛起,並成功逆轉勝。

老闆OS:危機化解高手,難得的好人才,要好好重用。

21.第一時間主動坦承錯誤。

老闆OS:雖然別人來告你的狀,其實這件壞消息,你早就向我報告、道歉過了,勇於認錯是加分的行為。

執行力

22.一個月前就交辦的任務,連個消息也沒有,一追問,竟然沒有進度。

老闆OS:他工作一定常偷懶。

23.只是填個報表,卻錯誤連連。

老闆OS:這麼粗心大意,我怎麼能放心交給他重要任務。

24.客戶明天就要企畫書,到下班時間他還沒完成,竟向客戶要求延後。

老闆OS:完全沒有為公司犧牲奉獻的精神,還得罪這麼重要的客戶。

25.只會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創意多好多好,卻不見執行成果。

老闆OS:公司根本不缺有想法的人,缺的是去執行的人。

26.老是嫌預算不夠,無法做事。

老闆OS:只會開口要資源,不知幫公司省錢,不適合當主管。

27.規定的時間還沒到,他竟然提前完成工作。

老闆OS:他很有時間管理能力,效率奇高。

紀律力

28.他上班老是遲到。

老闆OS:自我管理能力差,去見客戶時,他可能也會遲到,不認真也不可靠。

29.都10點了,他還在吃早餐。

老闆OS:利用上班時間做自己的事,敬業度差。

30.月薪只有3萬元,卻開雙B名車。

老闆OS:可能是不務實、愛慕虛榮的人。

31.吃飯時,菜肴還未轉到他面前,就急著伸手去夾。

老闆OS:此人太過躁進,對眼前利益容易有非分之想。

32.他老是穿著邋遢、蓬頭垢面!

老闆OS:太過隨便,以為在自己家裡,不把上班當成一回事。

33.他總是早到晚退,也不要求加班費。

老闆OS:真是個願意多付出的人,可承擔大任。

別再NG!老闆最討厭你??常拖延、愛抱怨、藉口多名次比率(%)Q:老闆最討厭哪些職場NG行為?

153常拖延,對工作進度掌握能力很差。

248愛抱怨,什麼事情都能發牢騷。

346藉口多,對交辦的任務,總是有藉口推託。

443沒效率,做事抓不到重點、不俐落。

533太自大,以為公司沒有他不行。

533愛打混,逮到機會就想溜班、摸魚。

727超暴躁,彷彿是一顆不定時的情緒炸彈。

825很計較,一有小功勞,就要求升官加薪。

資料來源:《550位主管選才關鍵大調查 》註:共16個選項,可複選5項。 整理: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6

轉貼:一個前輩的對行業的理解。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3898e5c8a5ed28137f3e6fa6.html

第三條,先行業,後個股。先行業後個股是什麼道理?我們買個股,經過這麼多年,大家都有體會了,買個股,就要買這個行業的龍頭。買最好的,你要買肉製品,肯定買雙匯;我要買鋼鐵股,就買寶鋼;我要買紅酒,就只能買長城干紅和張裕,我不會隨便亂買;啤酒,顯然是青島啤酒和燕啤酒;乳業,首屈一指是伊利股份和蒙牛,就不會去選三元和新希望這樣的;電子行業,中興通訊,假如華為上市了,那也在裡面,大家都要買龍頭。買龍頭,還要看行業,個股裡面還要選擇。一般現在都不會去買垃圾股,可是同樣是龍頭,我認為選擇行業也很重要,選擇個股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行業進行區分,因為時間不太多,我只能大概簡單講一下。

為什麼要區分行業?首先,一定要區分穩定成長性行業和週期性行業,象食品飲料藥品等,是穩定成長性行業,比如藥品,不會因為經濟形勢好,我就多吃藥,每天吃三斤半,經濟形勢不好,就只吃一粒,感冒藥都不吃了。週期性行業,它就不一樣,大家最大的誤區,在市盈率方面最容易上週期性行業的當,你看,04年宏觀調控到現在,很多公司虧損,都是虧損在週期性行業。04年,週期性行業,鋼鐵、水泥、石化、汽車、銀行,這些行業,它們的市盈率非常之低,當時市盈率好像只有2、3倍,你要是只看市盈率,以為市盈率不到10倍,你去買這些週期性行業,那就要上大當,週期性行業實際上剛剛相反,市盈率高的時候,業績一塌糊塗的時候,恰恰值得買。舉個例子,黃金,黃金的價格暴漲,金礦的股票也暴漲,可這個時候不能買,你等到黃金的價格接近黃金礦山的開採成本,黃金礦山的開採成本大概是每盎司220美元左右,金價跌到那個時候,金礦開採都沒什麼賺頭,就會停止開採,一停止開採,你就會看到金礦企業的市盈率非常之高,它可能高到上百倍,但是恰恰在這個時候,你去買金礦的股票,在金價每盎司220美元的時候去買金礦的股票,那就賺大錢了。在週期性行業,很容易在市盈率、淨資產方面上當,所以我認為,首先區分行業很重要。

我再舉一個為什麼要先選行業,再選個股的例子,我們從精益求精的角度講,選擇行業的重要性在哪裡?有些行業,它就是產生不了大牛股,你看美國道瓊斯指數就可以看出,大牛股都產生於哪裡?大牛股都產生於製造業、服務業、採掘業。你把組成道瓊斯指數的上市公司一翻,絕大多數都屬於這三個行業,我們講通用電器、可口可樂、吉列剃鬚刀,都是製造業,沃爾瑪、一些著名銀行都是屬於服務業,埃克森石油、中國的中國石油都屬於採掘業,大牛股都是出生在這些行業裡。哪些行業就是出不了大牛股呢?你想想看,公用事業,就出不了大牛股。你看看歐洲股市,從荷蘭股市開始,有兩百年歷史了,有哪一個公用事業股成大牛股的?煤氣、地鐵、高速公路、隧道、電力、橋樑,這樣的公司,我建議大家別買,不是說這些不能賺錢,而是說你要想在它身上賺到100倍、10倍,太難!我們要做一個職業投資者,就要有一個思想意識,就是說,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億萬富翁的投資者,我說不是好投資者,我們想當億萬富翁,我們的選股就要考慮考慮,不要從公用事業股中去選,煤氣、高速公路、地鐵,它們的價格受管制,你要想讓地鐵提價,老百姓要罵娘的,你怎麼能讓地鐵成為牛股?地鐵修一下,修高速公路,動不動向銀行貸款幾十個億,資本開支巨大。而製造業呢,你看中興通訊,它已經把產品賣到歐洲去、賣到非洲去了,這就是製造業的優點,它可以賣到最偏遠的地方,可以賣到地球各個角落,可口可樂就是這樣的例子,沃爾瑪在全球擴張,銀行在全球擴張,這些行業才可以產生超級大牛股,十年漲十倍,沃爾瑪從誕生開始,漲500倍。

有些行業,確實要進入夕陽行業,我們就不要買。例如,柯達,不生產黑白膠捲了。手機,剛問世的時候,是無比光輝的朝陽行業,但現在呢,大家很清楚,手機又是個夕陽行業,做手機的實在太多,它已經不賺錢了。有些行業注定不能賺大錢,舉個例子,航空公司,我從來不買航空公司的股票,我給它起個名字,叫兩頭受氣的行業,什麼叫兩頭受氣啊?它一方面成本不斷上升,航空公司的成本是兩個,一個是汽油,一個是大量的人工,石油永遠是漲價,而人的工資,我們回想一下看看,這麼多年到現在,你什麼時候看到工資是下降的?每個城市的最低生活費都在提高,我們沒看到下降。深圳航空是做得最好的,做得這麼好,它一架飛機,也要110個人,地勤、空姐、機長為一架飛機服務,成本永遠在漲,航空公司的底下這一頭,成本在受氣。那一頭又受氣了,是售價,機票老打折。

可是有些行業,兩頭都受益,一邊降低成本,一邊提高價格。你看美國的菲力浦莫利斯,生產萬寶路香煙的,還有上海的中華牌香煙,它的煙能夠不斷地引進新技術,不斷地降低成本,煙草加工,把人力開支一年年縮減,反過來,煙草價格一年年上升。中華牌香煙,1000元一條,比文革的時候漲多少,我們就要找這種行業,它既能無限地提價,又能夠不斷地降低成本,而不能買航空公司這樣的,成本提高,售價降低。青島海爾,我很佩服它,很優秀,可是它處在一個很不幸的行業,鋼材、原材料都不斷漲價,可是家電很多企業,互相殺價,價格不斷下跌,所以我從來不買家電的股票。我們一定要把行業分清楚。

————————————————————————————————————————————
關於「大牛股是來自製造業、服務業、採掘業」這個論點我是第一次看到,好像還真有道理!
對週期性行業,低市盈率是個陷阱,這一點也是非常精闢。(該觀點在彼得林奇的書裡面曾經講過)
對長線投資者而言,航空股是糟糕的。巴菲特曾開玩笑說:帶輪子的股票都不買。他指的是航空股和汽車股。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79

與前輩食飯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4.html
早前, 止凡在工作上跟某前輩食飯, 而同枱亦有不少其他人, 整枱超過10人, 除了討論一下工作上及生活上的趣事, 亦有討論現今的樓市。同枱不少年紀比較後生的, 傾談間都知道他們還未上車, 而又計劃想買樓, 但見今日樓價高企都有點卻步。

飯局中, 前輩就大談今天的樓市十分瘋狂, 他認為由於今天年青人沒有經歷過97 (當然是指97年前後做過業主), 所以看不到當中的風險存在。他覺得今天的樓價及氣氛與97年相比, 危險程度相差無幾, 叫同枱年青人小心為妙。

在席間, 前輩分享了一個身邊朋友的故事, 當時97年他的朋友兩夫婦收入8萬多, 而手持3間樓合共要供5萬蚊, 當時97年上會比較鬆, 不像今天又壓力測試云云。誰知到大跌市時, 樓價跌去6成, 到98年金融風暴時, 太太被公司裁員, 只得老公一份不足6萬的薪金, 扣減生活費, 根本供不起5萬蚊的按揭。

他朋友可以想辦法賣掉一間樓, 只供其中兩間樓的話應該問題不大, 但最大問題是三間樓當時都負資產, 樓價比欠下的按揭還低, 要補錢才可以賣樓。最後如何呢? 破產? 不是, 是求親戚打救, 借錢成功過關。

前輩總結, 今天他亦看見不少業主 (尤其是年青一族) 加大按揭套現, 或者見樓市升完再升就想買樓, 就算借多多比例的負債亦要上車, 這有點重複97年的味道, 令他十分擔心。

我聽畢前輩的說話, 有很多地方不明白或不同意, 第一是他朋友的3間樓, 租金回報怎麼樣? 全是摸頂入市嗎? 為何供樓要5萬蚊但就一點租金收入也沒有? 第二是一向我不同意用97年的一個指數跟今天比較, 背景經濟完全兩回事, 是蘋果跟橙比較。第三, 97年9釐以上, 今天如此低息, 有能力及知識加按再運用應該是高明才對。還有很多想說, 詳見我之前的一些文章。

最後, 我並沒有提出我的意見, 只做其中一個聆聽者默默點頭, 為什麼呢? 雖然我覺得他只是工作上的前輩, 而投資理財的知識並不算老到 (我對他的理財概念都略知一二), 但他在席間提點後輩小心風險是對極的做法, 我又何必站在對立面跟他辯論呢? 反正我一早練成了平心的聆聽者。

平日, 身邊朋友或同事不多有高水平的財務、理財、投資知識, 我還是少來「扮代表」、「扮老師」, 最多聽見某某朋友太進取的動作時會提醒一下小心風險, 但如果對方聽不進耳也罷。對方有興趣的, 聽得進耳的, 明白得了的, 我就會說多點, 不然的話, 還是轉話題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375

創業前輩如是說:Box公司65歲高齡Android工程師給創業者的忠告!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652.html

很少有人能夠經歷過計算機的興起和手機移動應用的發展,幸運的是,Maynard都經歷了,如今已經65歲的他對於他從事多年的領域有著自己的見解:「看多了大風大浪,我發現許多創業企業衰落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堅持自我,」Maynard說,「我認為我們大多人已經失去了軟件工程師設計的精神。」

David Maynard是一個65歲的安卓工程師,在Box工作。他現在每天依舊要編代碼,「這真的並不容易」, 他說,「有時候當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了需要提升自我的時候,我不得不離開公司。」

當軟件產業的發展趨於年輕化時,這讓白髮蒼蒼的Maynard和公司年僅28歲的CEO Aaron Levie呈現了鮮明有趣的對比。Maynard有著非常輝煌的經歷,自己編寫了28種程序語言,並且曾經在硅谷最具傳奇色彩的公司工作過,比如Lockheed(洛克希德馬丁),Xerox-PARC(施樂),SRI國際研究院,Electronic Arts(美國藝電),谷歌和現在的Box。在最近的一次內部講話中,他和大家分享了四十年來的職業生涯,其中一張幻燈片名為「怪人的完美生活」,呈現出怪人的生活滿意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因為摩爾定律,事實上怪人們都喜歡研究那些個小玩意,我相信這是真的,」Maynard說。

事實上,鮮有人能洞察計算機行業尤其是移動計算行業的迅猛發展。「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了,」他說,「當我為美國藝電的遊戲編程時,為了完成Atari800的程序我花了整整45分鐘,然後把它又編譯成一個380千字節的軟盤。今天,我口袋裡有一個小玩意,便足以讓我接觸到全世界,」他說。「這真的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儘管如此,但我依然認為我們已經喪失了當代軟件工程師的想法。當機器變小了,我做的遊戲基本上只能做一個人的球隊,我自己做了所有的程序,然後有另外一個工程師朋友幫我做一些背景音樂。我有一個和EA合作的朋友,他已經是一個120人團隊的工程師了。」

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當Maynard利用業餘時間編寫了個遊戲,不久,他便成為了美國藝電創始團隊的一員。施樂公司是第一家能夠提供個人電腦的公司,如同每一個程序員一樣,Maynard當時擁有一個價值20000美元的叫作Alto的硬件,那時候工程師用電腦大部分都是編寫遊戲。「迷宮戰爭是第一款真正的3D射擊遊戲,」他說。「當這款遊戲發佈後,狠人都開始玩遊戲了,管理顯得非常蒼白無力。所有的程序員們都玩,有些人開始使用外掛去作弊,設計遊戲的人對他們這種行為很煩感,於是進行了核心代碼加密。」

1983年,他開始為Atari 800和Commodore 64設計自己的遊戲Worms 。「我花了半年左右寫的,然後又用六個月的時間來說服施樂,」他說,「我去尋找發行商,發現了美國藝電(Electronic Arts)。我的一個施樂的朋友,Steve Hayes,和我是施樂最早聘請的兩名工程師。「實際上,你可以發現Maynard在一則介紹EA的工程師團隊的廣告裡就像是個搖滾明星。「藝電對待程序員就像對待藝術家一樣,」他說。「他們是最早做這些的人。

Maynard同時也是個創業失敗的老兵,在他的案件,遊戲機的3DO,公司於1993年推出的一個失敗的啟動。當時的想法是設計一個高端遊戲機器,並且向其銷售讓U內建,它更像Xbox和後來索尼出的Playstation,」這是一個有遠見的想法,但是商業模式並不適用,」Maynard說。「我們設計了硬件和開發系統,並且授權給各個廠商——但是廠商把它定價為699美元,這個對於遊戲機而言價格過高。」Maynard說現在的一些創業企業應該要比他們更有耐心,」 Englebert的技術預測法說所有的技術預測在短期內都會高估技術,長期內會低估技術,」他解釋道,「我看過科技發展的起起落落,許多創業企業失敗是因為他們並沒有保持太長時間,他們認為技術已經呈現出價值,其實並沒有準備好。」

在他事業的早期,Maynard是斯坦福研究院(SRI)的系統程序員,在那裡他們研究NLS.Douglas Englebart系統的實施。在十九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晚期,湧現出許多新興科技。SRI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網絡,ARPANT,發送了第一個真正的互聯網傳輸,創造了分組交換無線電(無線網絡的前身),創建了軟件交錯能力指標。

Maynard在SRI的老闆是Doug Engelbart,因在1968年負責展示「Mother of all demos」而聞名,並適時推出了電腦鼠標,視頻會議,超文本,文字處理,圖形用戶界面。「他是我一生共事過兩個夢想家的其中之一,」Maynard,說,「另一個是Lockheed共事的Kelly Johnson,他的想法總是要比我們想的至少超前三十年。他可以想像到未來的樣子並且鼓勵人們去實現,他是第一個相信使用電腦能夠增加智力的人。」

Maynard現在還保持當初對軟件的熱情。儘管平時工作中並不會用到HTML5語言,但是他還是保持勤奮好學的態度在家研究。他對軟件行業的發展並不傷感。「其實我真的很幸運,從1969年開始就享受這一切變革的浪潮,」他說。「在伯克利第一年我拿到了計算機科學學位,但是如果我今天做選擇,我想我會選擇生物信息科學和納米技術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91

幹貨分享|“四大”的前輩們如何看財務報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93&extra=

幹貨分享|“四大”的前輩們如何看財務報表
作者:計兮

筆者作為四大員工,將從審計角度、投資者角度和做空者角度教您看財務報表。

我在四大工作三年,簡單談一下,如下:

一、先說審計角度

財務報告按規定應公司負責編制,但事實上大多數財務報告是審計者在審計完成後編制,並由公司認可後以自身名義對外發布的(原因是大多數公司財務部不具備編制專業財報的資源和能力,就好比多數公司的IT部門不能自主開發軟件一樣)。

審計中兩種思路會同時進行,並以前者為主,概括如下:

(1)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自上而下層層拆解拆細,去尋找支持這些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的證據鏈(其中完整性最難以保證),對於現金流量表,我所見到的大多是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明細內容倒算出來的(具體可參考註冊會計師考試會計教材相關內容,不過有朋友反映有些公司會細致到標記每筆分錄的現金流量類型)。

(2)基於商業邏輯去分析財報數據,包括和歷史數據以及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數據作比較,還會考慮銷售收入與經營環境變化的關系(比如釣魚島事件嚴重影響日企的銷售收入),看看財務報表有無明顯不合理之處,如果有,則進一步采用第(1)種方式深究。

如果存在造假的話,那審計和造假就是一個“看誰做得更完美”的較量,審計者能否發現,取決於造假的程度和審計的深度。

理論上,造假者可以造假整條證據鏈以及與第三者串通舞弊,但工作量很大且要確保證據鏈在邏輯上完整,而證據鏈涉及訂單、合同、收發貨物單據、發票、內部流轉過程中的記錄痕跡、成本計算、信息系統記錄、會計記錄、銀行收付款記錄等等,甚至還涉及虛構交易方或與客戶或供應商串通,要虛構所有東西並保持邏輯一致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銀行流水如不提前計劃根本無法回頭去造假。

理論上,審計者也可以無限深入調查,但出於審計成本、可操作性、法定審計責任義務以及被審計單位的反抗等原因,審計者無法像警察辦案一樣去偵察,只能達到自身事務所質量和風險控制所要求的水平,這也是好的會計師事務所與差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區別所在;做空機構有時候更能發現造假,原因是他們動用了超常規的手段,用偵察的手段去收集一些隱蔽的信息。

審計思路在於查錯糾正,與投資者角度不同。

二、投資者角度

我不懂專業機構如何做分析,但我個人看財報,主要就是想自己來掂量和判斷一個公司的絕對估值,將市值除以絕對估值得出溢價倍數,在不同股票之間進行比較,由此對於哪些股票高估或低估會形成你自己心里的看法。而如果是對於一個陌生上市公司,我習慣性地這樣快速來瀏覽(這不是經過計劃或結構化的思路,只是自然形成的快速瀏覽的習慣):

(1)先瀏覽利潤表的結構。

瀏覽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的金額和大致的比例結構,建立一個初步印象。看看最近兩年利潤表的變動,對經營狀況的變動建立初步印象。

接著再看利潤表的盈虧與現金余額的增減變動對應關系如何,如果一個公司很賺錢,比如騰訊一年收入400多億,凈利潤100多億,我會好奇他的現金余額是不是也多了100多億,如果是的話那OK確實夠賺錢;如果不是,我會去看現金流量表,他到底錢花哪去了,或者是賺了但沒收回來;如果錢花在購買固定資產或公司並購上,那就去看資產負債表是不是相應增加了這些資產,以及進一步看能否挖掘到這些大額新增資產或並購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公司實際控制人通過虛增資產或隱蔽的關聯交易是最容易進行利益轉移的)。

(2)瀏覽附註中收入、成本和費用項目的明細和變動。

收入在我看來是最重要和值得關註的項目,一方面公司經營狀況和趨勢都體現在收入之中,理解公司的收入內容、結構、市場競爭力和未來趨勢較為重要;另一方面,大多數行業中,會計收入確認相與一般人的商業常識和理解十分貼近,不像成本確認那麽複雜(像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等成本的成本計算,成本計算容易出錯。假設利潤率為10%,如果成本多計了1%,利潤可能就減少9%左右)。

對於收入,比如看最新上市的雲遊Forgame,會從兩個維度列表披露自主研發運營遊戲的分成收入和91wan的推廣運營分成收入明細、比例和每年變動,以及遊戲發布和退市的數量和分布,甚至告訴你研發者和推廣運營者的利益分成大概是2:8(你還會看到,Forgame研發的遊戲在別人平臺上發布的收入遠高於自己平臺上發布的收入然後進一步去挖掘信息和思考)。

對於成本費用,主要也是看結構和內容,比如對Forgame,我會看他的人工成本(主要分研發和91wan運營)有多少,推廣費用有多少(或者你也有意識到,最近兩年,網遊廣告非常多,Forgame的推廣費用支出增長非常厲害,而且最近一年,推廣費用增長速度超過了收入的增長速度)。

(3)瀏覽資產負債表結構。

看兩年現金余額以及現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拿應收賬款余額除以月均營業收入,看應收賬款到底大致相當於幾個月的收入(應付賬款類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譜,無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個底。

現金+各種應收應付款的凈額可視為一個公司可確定的類現金資產(補充:A股個別公司預付賬款很大的,在會計上經常是做錯賬,比如將預付購置固定資產計入了流動資產)。

土地和房產的市價和賬上價值差別比較大,需要單獨拿出來劃分出來看,專用機器和軟件、長期待攤費用以及商譽大多數時候可以視為低價值或無價值資產,因為賣出去不值錢,而其掙錢能力已經納入利潤表分析中已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潤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幾年都掙了多少錢以及增長率如何,可以粗略但不太合理地匡算它未來10年能賺多少錢。看資產負債表是想知道公司現在手上有類現金資產。這兩者加起來就是公司的絕對估值,不準確,但可以心里有底。看利潤表比看資產負債表要花時間得多,因為資產負債表反映的凈資產是已經存在的事實,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離十;但看利潤表的收入、成本和費用,了解背後的業務經營狀況,以及行業前景、競爭狀況和企業的競爭力,進而來預測公司未來盈利前景和增長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難的地方。)

(4)關於現金流量表:

可能學會計的才知道,現金流量表是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倒算出來的,並不是每一筆現金流的匯總(官方指引就是這樣編制的,也沒有公司做賬會去精細到劃分現金流量類別)。

所以,現金流量表並不重要,因為他所反映的事實,已經分散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明細里面,他僅僅起到輔助作用。(比如:一個公司賺很多錢,現金卻沒增加,如果沒有現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費用支出情況和資產增減的情況來了解公司的現金到底花去哪了;有了現金流量表,我們可以把現金流量表當作去目錄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現金增減在哪里)。

另外,現金流量表涉及較多計算過程,如果編制者不細致還容易會算錯,再之現金流量表有些項目是列示”總額“還是”凈額“編報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錯,看報表的人自然就會不太肯定或信任。

所以,現金流量表在我看來,僅僅是一個承擔一個現金流量的”目錄“的角色,而且還要小心它到底有沒有計算對。(補充:有些財經媒體現金流量表是令我費解的,比如理財周報上這篇:《萬福生科如何造假》,倒數第二段講到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存在的邏輯矛盾。我沒有仔細看萬福生科的財報,但分析方式是有問題的:其一,現金流量表是倒算出來的,有邏輯錯誤只能說明他計算不對,財報質量有嚴重問題,跟造假還不能產生直接聯系,造假本身不會導致會計邏輯錯誤,最多只會導致數據看起來不符合商業邏輯;其二,購建固定資產預付款屬於非流動資產,本來不會在預付賬款反映。)

(5)財報中我會忽略不看的東西:

1)稅項:稅務是最複雜的會計處理內容之一。但可能我比較另類,我幾乎從來不看;因為上市公司相對守法,只要按規定交稅,如果你了解稅法,那它是怎樣就是怎樣了,無關一個企業的盈利和成長能力;

2)非經常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無關一個公司的核心能力,它所產生的一次性後果已經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了(比如政府給公司補償發了100萬元,這100萬元已經變成現金體現中公司的現有價值上了,在利潤表上我會當他沒發生過);對重大非經常性損益我才會去看,比如像A股上賣鍋的愛仕達,因為政府征地補償了上億的現金,那我會猜想,這公司拿到大筆錢後會怎麽花,能否促進創新和研發。

3)其他不重大的財表項目,比如如果其他應收款金額一直都不重大,我就完全不看他了。

4)大多數會計政策:財報中會有會計政策的長篇幅,我只會選擇性看個別獨特的東西,比如制造業中的折舊政策,收入成本很難劃分的公司采用的確認方法,其他大多數完全忽略。

(6)將財報瀏覽完後,就已經大體上了解公司的資產規模和經營狀況,包括利潤率是多高,是輕資產還是重資產等等,但是如果不是業內人士,很難判斷經營收支是否符合商業邏輯(比如最近有人質疑中銀絨業的存貨高到讓人難以置信),這就需要盡可能需要尋找業務接近的公司財報來做比較,這也應該是所有財報使用者避免不了要做的事。

看單一公司的財報只能看到單一的事實,而缺乏一個衡量比較的基準容易會使人缺乏方向感,如果能做到縱觀同行業、相近行業和不同行業的財報,看財報就能在心里有所比較,心里更有底,所以,到底還是得多看。

而對於估值,專業投資或分析人員會將多年財報數據羅列出來,采現金流量折現等方法進行估值(在人大經濟論壇可以找到一些可參考的模版),估值涉及假設過多從而難以量化準確,但依然有重大參考意義;對於時間有限的業余人士,拿最近幾年的利潤和凈資產做一個粗略的估值計算,在考慮股票流動性產生的財富放大效應的基礎上,與市值做比較,也多少可以讓自己心里有些底。

三、做空者角度

最近幾年出現一些中概股做空事件。做空者看財報目的是找茬,分析不符合會計邏輯或商業邏輯的地方,然後進行調查取證和合理性分析。因為做空者往往並不是行內人士,我猜他們應該是從對比同行業企業的財報開始,來定位不合理之處。不過調查取證則相當困難,比如題為《在中國挖掘公司內幕的高昂代價》的媒體報道中的案例。

另外,我猜也可能選擇一些容易涉假的企業來調查分析,比如大經銷商占收入比重高且集中,而賣的又是消費品產品的企業,可能會更易於將貨品提前存放到經銷商創造虛假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而審計者可能無能為力;又比如一些重資產的農業企業,經常很難算清楚農業資產的數量和價值,如果是境外上市以IFRS列報,以估值來確認資產價值也很容易出問題,如嘉漢林業;企業掌門人文化水平低的,也可能有更多的涉假傾向,如萬福生科。(來源:計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08

【財務】四大前輩看財務報表的思路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55

【財務】四大前輩看財務報表的思路
作者:簡七君


一、先說審計角度


財務報告按規定應公司負責編制,但事實上大多數財務報告是審計者在審計完成後編制,並由公司認可後以自身名義對外發布的(原因是大多數公司財務部不具備編制專業財報的資源和能力,就好比多數公司的IT部門不能自主開發軟件一樣)。


審計中兩種思路會同時進行,並以前者為主,概括如下:


(1)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自上而下層層拆解拆細,去尋找支持這些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的證據鏈(其中完整性最難以保證),對於現金流量表,我所見到的大多是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明細內容倒算出來的(具體可參考註冊會計師考試會計教材相關內容,不過有朋友反映有些公司會細致到標記每筆分錄的現金流量類型)。


(2)基於商業邏輯去分析財報數據,包括和歷史數據以及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數據作比較,還會考慮銷售收入與經營環境變化的關系(比如釣魚島事件嚴重影響日企的銷售收入),看看財務報表有無明顯不合理之處,如果有,則進一步采用第(1)種方式深究。


如果存在造假的話,那審計和造假就是一個“看誰做得更完美”的較量,審計者能否發現,取決於造假的程度和審計的深度。理論上,造假者可以造假整條證據鏈以及與第三者串通舞弊,但工作量很大且要確保證據鏈在邏輯上完整,而證據鏈涉及訂單、合同、收發貨物單據、發票、內部流轉過程中的記錄痕跡、成本計算、信息系統記錄、會計記錄、銀行收付款記錄等等,甚至還涉及虛構交易方或與客戶或供應商串通,要虛構所有東西並保持邏輯一致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銀行流水如不提前計劃根本無法回頭去造假。


理論上,審計者也可以無限深入調查,但出於審計成本、可操作性、法定審計責任義務以及被審計單位的反抗等原因,審計者無法像警察辦案一樣去偵察,只能達到自身事務所質量和風險控制所要求的水平,這也是好的會計師事務所與差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區別所在;做空機構有時候更能發現造假,原因是他們動用了超常規的手段,用偵察的手段去收集一些隱蔽的信息。


審計思路在於查錯糾正,與投資者角度不同。


二、投資者角度


我個人看財報,主要就是想自己來掂量和判斷一個公司的絕對估值,將市值除以絕對估值得出溢價倍數,在不同股票之間進行比較,由此對於哪些股票高估或低估會形成你自己心里的看法。而如果是對於一個陌生上市公司,我習慣性地這樣快速來瀏覽(這不是經過計劃或結構化的思路,只是自然形成的快速瀏覽的習慣):


(1)先瀏覽利潤表的結構


瀏覽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的金額和大致的比例結構,建立一個初步印象。看看最近兩年利潤表的變動,對經營狀況的變動建立初步印象。接著再看利潤表的盈虧與現金余額的增減變動對應關系如何。


如果一個公司很賺錢,比如騰訊一年收入400多億,凈利潤100多億,我會好奇他的現金余額是不是也多了100多億,如果是的話那OK確實夠賺錢;如果不是,我會去看現金流量表,他到底錢花哪去了,或者是賺了但沒收回來;如果錢花在購買固定資產或公司並購上,那就去看資產負債表是不是相應增加了這些資產,以及進一步看能否挖掘到這些大額新增資產或並購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公司實際控制人通過虛增資產或隱蔽的關聯交易是最容易進行利益轉移的)。


(2)瀏覽附註中收入、成本和費用項目的明細和變動


收入在我看來是最重要和值得關註的項目,一方面公司經營狀況和趨勢都體現在收入之中,理解公司的收入內容、結構、市場競爭力和未來趨勢較為重要;另一方面,大多數行業中,會計收入確認相與一般人的商業常識和理解十分貼近,不像成本確認那麽複雜(像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等成本的成本計算,成本計算容易出錯。假設利潤率為10%,如果成本多計了1%,利潤可能就減少9%左右)。


對於收入,比如看最新上市的雲遊Forgame,會從兩個維度列表披露自主研發運營遊戲的分成收入和91wan的推廣運營分成收入明細、比例和每年變動,以及遊戲發布和退市的數量和分布,甚至告訴你研發者和推廣運營者的利益分成大概是2:8(你還會看到,Forgame研發的遊戲在別人平臺上發布的收入遠高於自己平臺上發布的收入然後進一步去挖掘信息和思考)。


對於成本費用,主要也是看結構和內容,比如對Forgame,我會看他的人工成本(主要分研發和91wan運營)有多少,推廣費用有多少(或者你也有意識到,最近兩年,網遊廣告非常多,Forgame的推廣費用支出增長非常厲害,而且最近一年,推廣費用增長速度超過了收入的增長速度)。


(3)瀏覽資產負債表結構


看兩年現金余額以及現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拿應收賬款余額除以月均營業收入,看應收賬款到底大致相當於幾個月的收入(應付賬款類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譜,無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個底。


現金+各種應收應付款的凈額可視為一個公司可確定的類現金資產(補充:A股個別公司預付賬款很大的,在會計上經常是做錯賬,比如將預付購置固定資產計入了流動資產)。土地和房產的市價和賬上價值差別比較大,需要單獨拿出來劃分出來看,專用機器和軟件、長期待攤費用以及商譽大多數時候可以視為低價值或無價值資產,因為賣出去不值錢,而其掙錢能力已經納入利潤表分析中已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潤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幾年都掙了多少錢以及增長率如何,可以粗略但不太合理地匡算它未來10年能賺多少錢。看資產負債表是想知道公司現在手上有類現金資產。這兩者加起來就是公司的絕對估值,不準確,但可以心里有底。看利潤表比看資產負債表要花時間得多,因為資產負債表反映的凈資產是已經存在的事實,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離十;但看利潤表的收入、成本和費用,了解背後的業務經營狀況,以及行業前景、競爭狀況和企業的競爭力,進而來預測公司未來盈利前景和增長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難的地方。)


(4)關於現金流量表


可能學會計的才知道,現金流量表是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倒算出來的,並不是每一筆現金流的匯總(官方指引就是這樣編制的,也沒有公司做賬會去精細到劃分現金流量類別)。所以,現金流量表並不重要,因為他所反映的事實,已經分散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明細里面,他僅僅起到輔助作用。


(比如:一個公司賺很多錢,現金卻沒增加,如果沒有現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費用支出情況和資產增減的情況來了解公司的現金到底花去哪了;有了現金流量表,我們可以把現金流量表當作去目錄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現金增減在哪里)。


另外,現金流量表涉及較多計算過程,如果編制者不細致還容易會算錯,再之現金流量表有些項目是列示”總額“還是”凈額“編報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錯,看報表的人自然就會不太肯定或信任。所以,現金流量表在我看來,僅僅是一個承擔一個現金流量的”目錄“的角色,而且還要小心它到底有沒有計算對。


(補充:有些財經媒體現金流量表是另我費解的,比如理財周報上這篇:《萬福生科如何造假》,倒數第二段講到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存在的邏輯矛盾。我沒有仔細看萬福生科的財報,但分析方式是有問題的:其一,現金流量表是倒算出來的,有邏輯錯誤只能說明他計算不對,財報質量有嚴重問題,跟造假還不能產生直接聯系,造假本身不會導致會計邏輯錯誤,最多只會導致數據看起來不符合商業邏輯;其二,購建固定資產預付款屬於非流動資產,本來不會在預付賬款反映。)


(5)財報中我會忽略不看的東西


♦ 稅項:稅務是最複雜的會計處理內容之一。但可能我比較另類,我幾乎從來不看;因為上市公司相對守法,只要按規定交稅,如果你了解稅法,那它是怎樣就是怎樣了,無關一個企業的盈利和成長能力;
♦ 非經常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無關一個公司的核心能力,它所產生的一次性後果已經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了(比如政府給公司補償發了100萬元,這100萬元已經變成現金體現中公司的現有價值上了,在利潤表上我會當他沒發生過);對重大非經常性損益我才會去看,比如像A股上賣鍋的愛仕達,因為政府征地補償了上億的現金,那我會猜想,這公司拿到大筆錢後會怎麽花,能否促進創新和研發。
♦ 其他不重大的財表項目,比如如果其他應收款金額一直都不重大,我就完全不看他了。
♦ 大多數會計政策:財報中會有會計政策的長篇幅,我只會選擇性看個別獨特的東西,比如制造業中的折舊政策,收入成本很難劃分的公司采用的確認方法,其他大多數完全忽略。


(6)尋找業務接近的公司財報來做比較


將財報瀏覽完後,就已經大體上了解公司的資產規模和經營狀況,包括利潤率是多高,是輕資產還是重資產等等,但是如果不是業內人士,很難判斷經營收支是否符合商業邏輯(比如最近有人質疑中銀絨業的存貨高到讓人難以置信),這就需要盡可能需要尋找業務接近的公司財報來做比較,這也應該是所有財報使用者避免不了要做的事。


看單一公司的財報只能看到單一的事實,而缺乏一個衡量比較的基準容易會使人缺乏方向感,如果能做到縱觀同行業、相近行業和不同行業的財報,看財報就能在心里有所比較,心里更有底,所以,到底還是得多看。


而對於估值,專業投資或分析人員會將多年財報數據羅列出來,采現金流量折現等方法進行估值(在人大經濟論壇可以找到一些可參考的模版),估值涉及假設過多從而難以量化準確,但依然有重大參考意義;對於時間有限的業余人士,拿最近幾年的利潤和凈資產做一個粗略的估值計算,在考慮股票流動性產生的財富放大效應的基礎上,與市值做比較,也多少可以讓自己心里有些底。


三、做空者角度


最近幾年出現一些中概股做空事件。做空者看財報目的是找茬,分析不符合會計邏輯或商業邏輯的地方,然後進行調查取證和合理性分析。因為做空者往往並不是行內人士,我猜他們應該是從對比同行業企業的財報開始,來定位不合理之處。不過調查取證則相當困難,比如題為《在中國挖掘公司內幕的高昂代價》的媒體報道中的案例。


另外,我猜也可能選擇一些容易涉假的企業來調查分析,比如大經銷商占收入比重高且集中,而賣的又是消費品產品的企業,可能會更易於將貨品提前存放到經銷商創造虛假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而審計者可能無能為力;又比如一些重資產的農業企業,經常很難算清楚農業資產的數量和價值,如果是境外上市以IFRS列報,以估值來確認資產價值也很容易出問題,如嘉漢林業;企業掌門人文化水平低的,也可能有更多的涉假傾向,如萬福生科。


來源:VC/PE/MA金融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51

請教雪球眾前輩:想持有瑞安房地產去大理過自由生活,可以嗎? 靈魂自由人


http://xueqiu.com/1849395163/36442640
十月中旬去了一次大理,從此就愛上了這座城,沒有麗江西塘那麼浮誇,沒有大城市那麼浮躁。一切來得那麼自然,回來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想在大理找個小院子,養條大狗,開家小店和心愛的人生活在蒼山洱海間。

我想要的生活是自然、隨意,每天都有變化,時常有驚喜。在快要讀完MBA時,我才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是手腦結合的工作,而不是抽象的數據、圖表、模型。我寧可做個工匠,而不是每天精心打扮、衣著光鮮地穿梭於甲級寫字樓、日復一日、戴著個面具做人,任內心枯萎。

我的物質生活要求不高,大理生活成本低,按我的生活方式,1個月3k多足矣。不過,3年後,生活會有變化,1個月需要有10k。

我以前沒買過股票,之前在香港開戶買了領匯房產基金、越秀房產信託,過去收益令人滿意,不過,領匯過去這麼多年一直漲租金,估計快摸著天花板了,越秀房產信託的想像空間也有限。

我認為,瑞安房地產的吸引力遠遠高過領匯、越秀REITs。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瑞房未來兩年內倒閉;另一種可能是,如果瑞房兩年內沒倒閉,則有一天會成為一家在一線及1.5線城市的黃金地段持有300萬平米商舖、寫字樓的商業地產巨頭。巨頭?如果今天股市市值過千億的恆隆地產算是商業地產巨頭的話,當瑞房持有300萬平米收租物業時,其租金收入將看齊或超過今天的恆隆地產(66億港幣)。而這一天什麼時候到來呢,以現在的開發節奏,不加速,不減速,大概是在2022年之前。如果到時瑞房像今天的恆隆地產一樣拿出50%的租金收入來分紅,以今天的買入價格來計算,我拿到的分紅率有25%。

無論如何,現在買入瑞房,風險和收益已是極其不對稱,跌不了多少,而如果漲的話,空間很大。

目前股價1.8,每股賬面淨資產7.1,且年報裡說明2007年或之前買入的土地按成本價入賬。瑞房是個小市值而大土儲的公司,且土儲的含金量極高,5個城市,8個項目,其中6個是百萬平米以上的大地塊,其中5個大地塊位於城市中心黃金地段,上海2個、重慶1個、武漢1個、佛山1個,這四個城市在中國內地GDP排名分別是第1位、第6位、第8位、第17位。

瑞房過千萬平米的土儲,按含金量來加權計算的話,瑞房土儲規模並不比萬科低多少,但市值不到萬科的1/10,且瑞房目前的租金收入已遙遙領先萬科。

瑞房大量土儲在2005年3月或之前購入,重慶市中心的重慶天地從2002年開始購入,平均樓板價每平米831元,總面積317萬平米,目前仍有200萬平米待開發。武漢天地2005年3月購入,樓板價每平2413元,目前仍有100萬平米待開發。

如果參考目前武漢、重慶、佛山等城市中心土地的拍賣價格,重估瑞房土儲價值的話,瑞房的賬面淨資產值應該是多少?我想,似乎沒有細算的必要。巴菲特喜歡凱恩斯說過的一句話:「我寧可要粗糙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瑞房的賬面淨資產低估了多少,問題的關鍵在於瑞房會不會倒閉?

或者是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要出現什麼樣的波瀾,才會讓瑞房崩潰?

瑞房的有息負債率64%,不算激進,相比手持的現金規模,兩年內到期的債數量並不大,而且,2014年6、7、8三個月在上海拆遷平整出3塊土地,並當月開工,2015年三季度瑞房在上海就會重新有房源可賣,這三塊土地貨值220億以上,瑞房權益部分130億左右。如果說,瑞房過去陷入了「拆遷泥潭」之困境,那麼,這三塊土地的平整開工,可以說是瑞房「困境反轉」之非常清晰而明確的標誌


瑞房上海拆遷獲取土地成本較低,即使房價突然下跌30%,瑞房仍有利潤,只要房子能賣完,可是,上海內環線以內的房子,我無法想像降價30%而沒人要。上海如此,重慶、武漢也如此,重慶天地、武漢天地即使降價50%,瑞房仍有利潤,拿地成本太低了,這兩個樓盤在目前的價格上下降50%,也仍然比瑞房拿地時這兩個城市的房價要高。更何況,相比經濟發達水平,重慶、武漢目前房價不高,而且GDP增速領跑全國,這兩個城市房價不僅不會不會跌,反而可能會有不小的漲幅。站在瑞房這家企業的經營者的角度,我希望瑞房在重慶、武漢放慢推盤節奏、放慢銷售節奏,堅持不降價,打造豪宅風範,而不是像萬科那樣,經常因降價而被購房者砸售樓處。

瑞房還有什麼致命性的風險沒被考慮到?期盼雪球盆友們回覆。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52

與前輩吃飯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7.html

十多年前,止凡初出來社會工作,跟隨一位高級工程師學習,在職培訓,這是很多專業都會採納的計劃。當年這位高級工程師,今天繼續升職加薪,早幾年被派往內地某辦公室處理生意,已經算頗高級了。其實,近年很少與他連絡,只知道三年前左右他離開了舊公司。近日,他得知我在財經媒體上的報導,特意約我出來聚舊,討論一下財務。
 

與前輩吃飯,先談了一下近況,就直入正題,討論有關財務的東西。前輩坦言看到小弟在iM的專欄,被六位數字的年股息收入所吸引,這迫使他自我檢視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發現的確有整頓一下的必要,所以約我出來看看有何意見。。。。

前輩正在煩惱的是三年前轉公司時,從舊公司拿走的公積金加補水大約150萬元,當時這筆錢過戶到銀行戶口後,因希望多一點點定期利息,希望轉換銀行,在搞轉帳手續時被銀行職員說服買入債券基金。當時的債券基金計劃是每個月有5000元的現金流,期後因為減了一點利率,只能每月得到4000多元。

前輩發現,每月拿5000元,原來拿了一年多都只是幾萬元,整筆錢的帳面價又沒有升跌,好像沒太多著數,因此希望可以在財務上整固一下。其實,前輩還討論了不少想法,包括他看財經報章,認為哪份報章可信,哪份不可信,從可信的報章中歸納了對後市的估計,例如年初的大時代如何發展,爆升股在何時購買等。

會面時,前輩坦言買賣股票總是輸多贏少,自己最大的資產就是接近供完的自住物業與這份150萬元的公積金。當知道我收息也年年六位數字時,心中仍以為向我拿些股票號碼即能發財。後來聽我分享一些財務自由、持有資產、現金流的概念之後,感覺到他對股票投資的理解有所改變,相信他回去會好好思考。

時至今日,他於另一家地產公司工作,中港兩邊飛,其工作亦不穩定,公司隨時清盤。公司內的員工心態都是盡快賺最多錢就算,無心戀戰。兩年合約後,不知下次有否機會續約,這樣的工作環境,對於今年50多歲的專業人士,其實不好受,但生活就是這樣,頗感無奈。

其實我對前輩今天的處境也有所感慨,他是我尊敬的前輩之一,在事途上至少先走我十年以上。無論計算今天的人工也好,累積的收入也好,以及人生練歷,他都絕對比我多很多。十多年過去,今天他反過來向我請教財務知識,當然我沒有資格教導他人,盡量只能分享,但實不相瞞,我的確看見大家在財務知識上有一段距離。

香港地,靠雙手努力賺錢的有很多人,不少人工作幹得也不錯,賺很多錢。可惜,說到財務知識這話題,不足就是不足,無論在事途上有多少練歷,如何薪高糧準,教育體系就是沒有好好教導這部份。大家還記得高官許仕仁案如何令人震驚嗎?我指的是許生的財商低得可怕,個人理財可謂一團糟。

我們不用追求高深的財務計算,不用每個投資者都先讀個財務學博士,但至少於財務上,不需要假手於人。自己花掉精神、時間、生活、自由去拼命搵錢,賺到的錢就交給別人管理,最後只是在供養一眾管理人,這樣值得嗎?簡單地學習,令自己有足夠能力了解所投資的東西,達至財務自由,這些計劃目標其實不太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195

美國總統最崇拜的前輩都是誰?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榜樣,美國總統們不例外,想競選成為總統的候選人們也不例外。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不止一次指出,他所崇拜的前美國總統是同為來自伊利諾伊州的林肯總統。在2009年以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美國人總統身份宣誓就職的時候,奧巴馬還效仿了林肯在1861年的做法,從費城乘火車前往首都華盛頓參加就職典禮。

特朗普崇拜艾森豪威爾

林肯還是羅斯福和尼克松等多位美國總統心中的偶像。最瘋狂的“林肯追星族”要數羅斯福,在1905年的總統就職典禮上,羅斯福手上所帶的一枚戒指里面鑲嵌了林肯的一根頭發。

而作為多位美國總統的偶像的林肯也有自己的偶像。對林肯來說,美國建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已經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領袖和英雄。用林肯的話說,喬治·華盛頓總統值得每一個人銘記,因為他是一個“完全徹底完美的人,人的本性可以通過相信一個人能夠那樣完美而變得更美好”。

特朗普多次表示,自己最崇拜的美國總統包括喬治·華盛頓、林肯,還有里根。這三位美國前總統也被看作是一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必須”要當成偶像的人。

然而,特朗普一直沒有大肆宣揚的真相是,他真正的總統偶像是艾森豪威爾。在7月的一次競選活動中,特朗普坦承了自己對艾森豪威爾的崇拜。

做為二戰期間美國在歐洲的戰略指揮將領,艾森豪威爾是美國近代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經過政治選舉成為美國總統的候選人,這一點同目前沒有任何政治經驗在競選總統的特朗普類似。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1946年出生的特朗普曾生活在艾森豪威爾執政的鼎盛時期(1953-1961年)。美國媒體指出,上世紀50年代晚期,在艾森豪威爾乘坐豪華轎車前往觀看紐約揚基隊的棒球比賽時,特朗普曾和他的同班同學一起排隊圍觀艾森豪威爾經過紐約街道的場景。在艾森豪威爾競選連任的時候,特朗普還在胸前別了一枚“我支持 ‘IKE’( 艾森豪威爾)”的胸針。

美國政治學者指出,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也同對艾森豪威爾的崇拜有關。因為,特朗普成長於上世紀50年代,在他的心里,那個時代才是美國繁榮鼎盛的最典型寫照。“二戰之後,美國做為超級大國的自信和權力達到頂峰。”哈佛大學歷史和社會學教授科薩爾(Alex Keyssar) 表示,“特朗普所說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就是讓美國回到那個時代去。”

在特朗普所列舉的執政綱領中,大力加強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重點任務。特朗普承諾要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幾乎是希拉里所承諾的兩倍,而通過加強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而知名的美國總統中,艾森豪威爾的影響力幾乎無人能及。正是在艾森豪威爾時期,美國修建了覆蓋全國的州際高速公路。

希拉里最崇拜的不是克林頓

雖然自己的先生比爾·克林頓是受很多美國人喜愛的前總統,希拉里在今年年初被問到自己最喜愛的總統是誰時,坦誠回答:對不起奧巴馬總統,對不起比爾,我認為最偉大的是林肯總統。希拉里指出,林肯在發動美國內戰期間同時做的事是將美國團結到一起,這也是林肯最偉大的政治遺產之一。

和多位美國前總統一樣,希拉里不僅將自己的政治藍圖描述成是要發揚和繼承林肯的政治遺產,還在多次重要的演講場合中引用林肯執政核心理念的《分裂之家演說》和《葛底斯堡演說》中的精彩片段。

雖然對這位美國歷史上首位共和黨總統充滿敬意,希拉里卻對林肯之後的共和黨總統們沒有太多贊美的詞句。在談到競爭對手特朗普的時候,希拉里更是直接指出,林肯的共和黨已經變成了特朗普的共和黨,林肯所一直努力實現的國家團結正在被特朗普一點一點破壞,“這不僅是美國民主的損失,更是對美國民主的威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