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教训深刻,悔之已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9/0OMDAwMDE4NzM0OA.html

核心提示:陈景河说,围墙内的事情,企业自己负责。之外的事情,政府负责。这事后来就是政府主导了,就是 围墙外面的事情了。


针对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7月15日晚7点,在紫金矿业位于上杭的总部——紫金大厦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21 世纪》:你如何看紫金矿业此次事故?

陈景河:紫金矿业这几年作为中国的一个环保品牌,可以说一夜之间就坍塌了。损害最大的就是一个品牌的形 象。而且这个也不是短时间三五年能够恢复的。

《21世纪》:刚才你说紫金矿业重视环保,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次事故?

陈景河:还 是重生产、轻环保。我们的环保设施,没像生产系统做得那么正规,这是很大的一个欠缺,也为事故发生埋下了一些隐患。

《21世纪》:谁为此次 事故负责呢?

陈景河:对这个事故,我们应该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点我们不回避。从经济上来说,该需要我们补偿的,我们肯定会做。

《21 世纪》:公司是否能平稳渡过这次危机?

陈景河:这次事故有影响但不会很大。公司自我的调节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个团队不会垮,这个团队不是共 富贵不能共患难。

《21世纪》:事故对居民的影响如何?

陈景河:在供水上没有什么问题。它出现的后果主要就是对下游养殖。作 为农民,他为了生计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他们真的是非常大的歉意。

《21世纪》:事故由地下水的暴涨引发,这个工程对地下水的考虑是否有缺 陷呢?

陈景河:原来就没有预料到会有那么多的地下水,其实要解决那个问题并不难,工程都能解决,也就是几个亿。现在看会很清楚了,但是这个 教训就太深刻了,太晚了。

《21世纪》:外界质疑你们与当地环保部门的关系过于亲密?

陈景河:媒体上好像说,环保部门要跟我 们合伙穿一条裤子,对我们监管不严,绝对不是这么回事,现在盯得很紧很紧的。

《21世纪》:郑锦兴在获任监事辞去公务员后,他为什么还能够 回去做副县长?

陈景河:当监事就得辞掉公务员的资格,他任期满了之后,可以留下来,也可以做其它工作,后来政府要他回去。这些都符合法律规 定的。

《21世纪》:外界怀疑你拿公司股票来拉近政府的关系,比如出售股票给原监事郑锦兴。

陈景河:那是我卖给他的,我个人 卖给他的。那当时九块钱卖给他,他现在不是亏掉了。

《21世纪》:此次事故7月3日发生,为什么到12日才报?

陈景河:围墙 内的事情,企业自己负责。之外的事情,政府负责。这事后来就是政府主导了,就是围墙外面的事情了。

《21世纪》:紫金矿业快速发展是不是引 起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陈景河:发展比较快的话,在基础管理方面就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些方面就相对粗化一点。

真正深刻的東西都簡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00a0s.html

英雄是自由的。而旁觀的庸眾,卻往往要循著自己的思維給心目中的英雄加上許多框框和道道,甚至修成一座座金身,百毒不侵。山姆·沃爾頓作為20世紀最為耀眼的商業領袖,自然也不能逃脫這樣的厄運。

    山姆·沃爾頓常常被一些權威人士定格為一位戰略管理者,即制定一個長期戰略然後持之以恆地貫徹執行的典 範。泉下有知,山姆不知作何感想。不過他的小兒子吉姆·沃爾頓準會在一邊偷著樂:「父親總是說你們要靈活些。不管是進行家庭旅行還是商務旅行,他都經常更 改行程,甚至在踏上旅程後,還要對計劃進行修改。後來,我們都竊笑那些把父親看作偉大戰略家的作者們。他們認為,父親能憑直覺制定複雜周詳的計劃,並一絲 不苟地執行。其實父親的事業是在不斷改變計劃中繁榮起來的,對他來說,沒有一項決策是不能更改的。」

    這就是山姆!一個真正的智者。他不會被事物恆久不變的表象所欺騙,而是牢記著時間的作用,時刻警醒著事物曇花一現的本質。在碰到挫折、遭遇阻力時,並不是 按著原來的計劃一根筋走到底。他沒有那麼傻。他的理智和他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緊張地工作,以辨別所遭遇的東西是否可以更改。如果是不可以更改的,那麼就趕 快繞道前行。山姆像一個赤子,沒有支撐著過去事物的龐大而且沉重的負擔,樂於否定自己接受新的啟示。

    學識淵博和位置尊貴的人都怕出醜,山姆不怕。接班人戴維·格拉斯就感嘆:「山姆比我所認識的任何人更不 怕犯錯誤。一旦他認識錯了,他就改正錯誤,換個方向再幹。」犯錯誤是正常的,改正錯誤卻不是必然的。那需要一點兒對自己的勇氣和信心。不少人缺的就是這 個。因此他們對錯誤耿耿於懷,總要花費許多心思去化解、解釋、狡辯,以尋找不是自身錯誤的因由。許多病變,尤其是一些商機的錯失,往往是因為人們壓抑本能 的直接反應,固執地從自己經歷過的東西和博大的知識寶庫裡尋找解釋而發生的。經歷和學識沒有成為武器,反而成了障礙。

    山姆樂於聽取不同意見,及時捕捉新的萌芽和有信息量的話語。當別人還在為事情怎麼可能是這樣發生的而錯愕時,他早已絕塵前行了。在個人面子與現實之間,他 更尊崇現實。尊崇現實,不是簡單地聽取現實的匯報,而是義無反顧地深入到第一線。山姆痛恨官僚作風。他一年有2/3的時間在巡視各地的商店,與僱員和顧客 進行親切的交談,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公司出現什麼難啃的骨頭,或是突然冒出一個難題,他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幾天不見面,他的思想就會跟著新的 現實大踏步地往前走。

    山姆·沃爾頓最聰明之處,是他不去關注更多的問題,不管什麼國際大勢、朝鮮戰爭、越戰、海灣戰爭,他只關心他的商場在諸方面如何改進,如何從別的商店裡拿 來或偷來那些最有用的東西。他有效地界定了他的視野,超過視界的東西他充耳不聞。對山姆而言,改進是無止境的、無框框的,只要有新的辦法能使現在的運作更 有效,他就毫不猶豫地採納吸收。在山姆的同時代人中,有不少學識比他高、魄力比他強、資源比他多、資金比他雄厚的人,可是那一切,山姆都不當回事。他反而 慶幸自己起步時因為資金量不大,因此可以更貼近小城鎮顧客的呼吸和心跳。把自己從若干無用的淵博的視界中解放出來,是山姆獲得自由的最大途徑。

    如果把山姆·沃爾頓的一切經營法寶從頭梳理一遍,我們會發現,山姆的看家本領就是一條:守住最便宜折扣店這個根本,無成見、大規模快速複製。山姆·沃爾頓 每天都要改進一些事情,改進的途徑也是任意的、是可以無界限的。任何既成做法,任何權威視點,任何戰略規劃,都不足以為訓,都要自由地向著新的生成敞開。 他喜歡無成見地去感知和行事。

    中國公司在取得一定規模之後,就陷入增長的瓶頸,突破乏力,人們渴望從體制、環境、人性、思維、文化等方面去尋找到深層原因。如果我們一時興起,請山姆·沃爾頓來做一番診斷,相信他會憨厚地笑笑說:「沒什麼,只要你守住百姓要最低折扣,以最快的速度去複製就成了!」

    真正深刻的東西都是簡單的。


居安思危的深刻體會


2011-12-26  TWM




蔡明忠

過去一年金融股王皇冠加冕,等於是市場對蔡明忠接班十幾年來的努力,給予最正面的評價,但不到一百天,就因彩券出包摔得鼻青臉腫;居安思危,想必蔡明忠心 中有很深的體會。

今年是富邦金控五十周年慶,對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而言,這一年,恐怕是百味雜陳,又甜又酸又苦澀。

六月,「甜」如蜜糖,因為,台灣金融史上第一次,富邦金控的股價與國泰金黃金交叉,富邦金股價創下成立金控以來的歷史新高,每股四十八.八元,同時登上金 融股王寶座。對蔡明忠來說,這個股價多麼珍貴!等於市場對他接班十多年來打拚的正面肯定。

但股價超越之後,卻不是一路勝出,而是呈現麻花捲式地一路纏鬥,富邦金與國泰金互有領先,雙蔡(蔡明忠與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之間的心理壓力與煎熬,不難 想像;尤其最近股價雙雙跌破三十元大關,雖然仍是難分難解地膠著狀態,但這種股價大跌的「股王」之爭,恐怕彼此顏面都不盡光彩,蔡明忠更得忍受外界不免 「酸」上幾句的揶揄。

未料,金融股王寶座才坐上不到一百天,富邦金就因為彩券案出包,摔得鼻青臉腫;今年九月,富邦金旗下運彩科技,發生疑似員工監守自盜案件,日前,金管會更 施以四百萬元的行政處分。

對於過去已經發生好幾次內控出包的富邦金而言,這次事件可謂歷年最大,尤其對以「誠信」為立業基礎的金融業而言,四百萬元罰金事小,但商譽與信任感的流 失,是市場給予最嚴厲的懲處。想必蔡明忠的心情是「苦」悶又乾「澀」。

也因此,﹁居安思危﹂這四個字,想必讓蔡明忠特別有體會。而眼前最令他「思危」的事,其實並非今年以來的心情三溫暖,而是「人才」大事。

富邦金能夠登上金融股王大位,除了中國布局領先同業之外,最為外界稱道的,莫過於「廣納人才」的本領。極盛時期,曾有媒體以「十人大軍」形容蔡明忠麾下大 將如雲,在金融圈蔚為美談。

然而,這十人大軍,如今富邦證前董事長張果軍、富邦香港前行政總裁李晉頤、富邦銀行前總經理丁予康等人,要不是退休就是離職,願意「留守」者也多選擇轉任 顧問,只剩下最重要的位置︱︱金控總經理龔天行仍不離不棄;但今年以來,龔天行倦勤的耳語,卻始終沒有斷過,知情人士表示,龔天行離開第一線的位置「恐怕 已成定數」,只是如何以「最不影響公司營運」的方式和平移轉,是目前蔡明忠最頭痛的事。

但無論人才去留、營運起伏,只有企業是永續的,想必也是這位二代少主心中最重要的想法。蔡明忠一手掌大舵,在面對新的一年景氣冰凍期,要如何撥雲見日,將 台灣第一大金控駛向晴朗的未來,考驗才正要開始。

︵劉俞青︶



投資札記【359】理解苛刻要深刻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0qe.html
說苛刻道苛刻,理解苛刻要深刻。
苛刻原則不是嘴上說說,隨著投資年頭不短累積延長,很多事情從最初僅追求技巧的華麗到逐步向剖析問題的本質上進發,也逐漸地不斷加深對自己投資苛刻性要求的力度,不斷減少患得患失的思想,不斷抹去以往很值得炫耀的一些所謂投資技巧和花招,說白了,就是投資四要素,對他的加深理解就是對自己的不斷檢省完善過程。不斷溫習四要素參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0cwx9.html

如何一步步將自己投資苛刻靠思想進行蛻變的呢?不斷回顧總結,然後對照大師們的心得進行反芻,對自我內心進行毅力上的錘煉。回顧一下這十年的投資,雖然我們也獲得不菲收益,但不時地回過頭去看看,也還是非常有感觸。

拿自己手裡的兩票,舉個例子:

第一個偉星股份:05年淨資產是3.41元  06年淨資產是4.79元   08年4.82元 11年6.46元
第二個魯泰A:05年淨資產是4.11  06年淨資產4.62  08年3.56(10轉10之後)11年5.04

,推理一下 
=>假設你我諸君都不知道在過去這茫茫十年內這兩股的最合適的投資機會在何處?
=>因此我們以淨資產倍數來做個標準(因檢查這兩個企業長期經營比較穩定,而且資產負債表考察比較理想的一類)
=>當然選取淨資產倍數越低越好,低到完全剔除他們無形資產才好,但客觀些按照系統歷史平均低點的作參考
=>那就選2倍PB做可以買入的開始,等待2倍PB下的恐慌
=>魯泰只有05年8.22之下是機會,08年的7.12元之下,而偉星股份只有05年的6.82元和08年的9.64元之下是機會
=>去看看月K線圖,這種苛刻要求又恰恰和十年內的最大的價值投資機會重合,說白了,就是大底部區域!你不震驚嗎?
=>大家自己前復權看看收益吧,皆有10倍左右的機會!!
=>目前呢?魯泰和偉星皆不到2倍PB吧,至少還要漲20%多才到2倍PB

疑問或是總結一下:
1、過去十年,機會兩次,意味著機會很少,要麼就是一路持有的很長時間,要麼就是一路休息很長時間。
2、看淨資產和股本擴張都是穩健成長企業,這種紡織類績優品種任何年代都沒有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門股機會。
3、看完這個總結你還琢磨什麼震盪市或是短線操作的神乎其神麼,十年拿出十倍的賬單來才算好漢。
4、過去這樣,未來會相似麼?
5、其他行業例如一些強週期行業會怎麼樣?
6、有的破淨很厲害的企業有什麼共性?怎樣將這個倍數在不同行業中合理差異化?
7、我們怎麼優中選優,學會捨得才是昇華?
8、過去已經過去,目前應該堅定信心,你會有怎樣的醍醐灌頂般的思想轉變?
9、你可能提出很多不確定因素用來在未來改變以往的這個大規律,但過去的下跌也都是不確定惹的禍!
10、再溫習一下本博客資料,看看價值投資大師們是不是像老獵手一樣,在耐心等待獵物,你有頭腦裡獵物的形態了麼?唯有耐心方可大成!!

以上是我隨思隨寫的10個問題,供大家思索,大跌之際穩定情緒,拉長時間看問題,心裡就會很坦然。

也許就這麼不斷總結思索,你就會起悄然脫離投資大眾的「低級趣味」了,走向成熟。我在微博裡說過,財富這東西不是隨便給你的,要看你有多大的承載量,十年數倍需要承受多重的壓力、多寬廣的胸懷、多遠大的眼觀、多深刻的思維、多超然的心態啊,在取得大勝利之前,你準備好了嗎??

很多年過去,回頭看看那些我們曾一起追過的股票,投資青春莫要虛度,至少留下少許但歷久彌深的思想。

這就是今天在大跌之後臨時想到的東西:說苛刻道苛刻,理解苛刻要深刻。


【瘋行十年】 「政府學會了幫企業成功,但沒學會幫企業破產」 「這是一段教訓深刻的歷史」

http://www.infzm.com/content/85271

一個被賦予過高期望的朝陽行業,從寂寂無名到風光無限,再到哀鴻遍野,這一切僅僅用了十年。新能源幾乎犯了中國經濟可能犯的所有錯誤。

整個行業都無法盈利

中國新能源行業最困難的時刻到了。

「2012和2013年,全行業和全產業鏈都無法盈利,正成為眼下中國新能源業的最大問題。」世界風電巨頭維斯塔斯中國區副總裁徐侃說。

這一切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2003年,《可再生能源法》開始討論醞釀,這部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類法律裡最成功」的法律在頒佈後便迎來了整個產業「超乎想像」的高成長。十年間,中國風電裝機從50萬千瓦增至7000萬千瓦,翻了140倍;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產量從6兆瓦,增至21000多兆瓦,翻了3500多倍。中國也由此收穫了世界第一的新能源產品製造能力。

最美好的時間——新能源概唸到哪裡都「好賣」。A股市場,2011年IPO的華銳風電以90元/股創下了主板市場20年來發行價的最高紀錄。美股市場,隨著尚德電力成為第一個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國企業,太陽能成為除互聯網之外,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公司數最多的行業,高達13家。

眼下,中國新能源業遭受全球經濟危機和自身產業週期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表現為補貼大量發放,企業大量虧損,人才大量流失,這個朝陽產業上空,已然陰云密佈。

從寂寂無名到風光無限,再到哀鴻遍野,僅僅用了十年。

「她滿足了所有人的慾望」

7年前的2006年,沒人會想到一個搗鼓太陽能的科學家會成為中國內地「新首富」。但那確實發生了,而且僅僅用了不可思議的三年速度,就超過了榮智健家族30年的財富積累。

這個人是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成就這一不折不扣「中國夢」的是新能源。

事實上,在擁有聯合國525個產業門類中全部門類的中國,按「工業輩分」算,新能源之地位不可謂不低微。2010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總共不超過3%,具體到新能源則更少。

然而,在一個特殊時刻,她承擔了中國政府推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期望。

全球經濟危機後,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了新能源作為主政措施,以拉動美國經濟復甦;中國則提出「四萬億」計劃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刺激經濟,新能源排名七大新興產業之首。

王勃華,62歲,剛從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的位置上退下來。在其位於北京西三環的辦公室,王在總結其一生在工信部做過的眾多行業管理工作時說,從來沒有一個如此具體的行業,得到過國家領導如此多的批示,「很具體的批示」,部級領導的批示則更多。

他說的正是新能源。

在2011年以前,中國新能源企業堪稱優異的成績單的確給人造成了一種能當大任的假象。全球前十大風機製造商中國佔據4席,全球前十大太陽能光伏製造商中國佔據5席,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中國太陽能製造企業憑藉全球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也一度在國際市場呼風喚雨。

比上述國際排名更具吸引力的,是新能源項目經濟體量大的特點,這極大地刺激了痴迷於GDP的中國地方政府的興奮點。

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下的投資領域發愁的中國地方政府發現,每投資建設100兆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就能為當地產出30億出口額,倘若說服企業將產能擴大至1000兆瓦,就能產生300億元的出口額——這相當於多少個棉紡廠和電子配件廠產值的總和!

地球人已經不能阻止他們投資新能源了,何況,這事兒在「政治上絕對正確」。

對老百姓來說,「新能源代表了經濟和環境危機下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望。」一家國際NGO在報告中寫道。

由此,新能源這一中國龐大工業體系中的細小分支,竟已滿足了中國從國家、企業,到資本、地方政府、老百姓等幾乎所有層面的需求。

在慾望中迷失

佘海峰第一次發現世界上竟還有比「搶銀行」還賺錢的事情,第一次感到不安,均是自那個瘋狂的2005年。

這個80後的年輕人當過記者,幹過營銷,如今是中盛光電CEO。2008年,中盛光電獲得了青雲創投5000萬美元風險投資。他的第一桶金來自太陽能光伏。

那時,他的同事只要打一通電話稱自己有市場最緊俏的多晶硅料,客戶就能立刻把高達幾百萬美金的訂金直接打到你賬戶上來,而不需要對公司的背景、信用做任何調查——當一個行業賺錢容易到了一種堪稱荒謬的程度時,佘海峰說他感到了不安。

有朋友這樣勸說佘海峰,制定公司戰略時,「專業化」戰略理論上是科學,但光伏跟其他行業不一樣,應該走全產業鏈模式。他自己也開始想,「可能光伏確實跟其他行業不一樣」。

「現在想來有多愚蠢,光伏怎麼可能跟其他行業不一樣。」佘海峰反思說,在行業高速增長的巨大利益面前,所有人都開始失去方向。

很多人都預期,新能源還將沿著這條完美的增長曲線一路向上衝去。

失靈的調控

主管部門及時的宏觀調控或許可以彌補市場機制的失靈,遺憾的是,他們並沒能抓住第一個挽救危局的機會。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經濟學家丁力認為,主管部門對新能源行業的基本面缺乏判斷力,是導致宏觀調控未能及時到位的重要原因。

這與這些部門缺乏新興產業的管理經驗有關。在王勃華看來,長期以來工信部治下的全國各工業行業鮮有變化如此劇烈的,「太陽能行業的價格、市場、政策都變化太快,這個文件還沒看完,又來一個,要跟上,有挑戰。」王勃華坦言,政策總是慢半拍,跟主管部門對產業發展的始料不及有關。

政府行為的關鍵在於能否按照產業發展週期來制定政策,產業現階段到底處在什麼週期上了,但政府、產業界和學者沒有共識。

這種判斷的分歧,在當時關於多晶硅是否產能過剩的爭論上體現得尤為明顯。2009年9月,工信部出台防止多晶硅產能過剩的38號文件,立即受到行業組織和企業的極力反對,現在卻成為為數不多的政策預警信號。據《經濟觀察報》報導,當時工信部產能過剩的說法受到了科技部的質疑,科技部組織了調研組進行摸底,得出的結論是「多晶硅產能並不過剩」。

這種情況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光伏行業專家頗為感嘆,「以前,太陽能產業無人問津」。看到近幾年光伏大熱之後,國家主管部委之間也出現了「暗戰」,都希望對這個產業有更多的干涉力。

更多的行業主管部門對新能源仍保持著極大的樂觀。某種程度上,當時各界的確對行業趨勢達成了某種「共識」——集體性「誤判」,認為行業還將像前幾年一樣繼續高速增長下去。

對未來過於樂觀,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能源主管部門未能及時打開國內市場,以至於在2012年歐美發起對太陽能產品「反傾銷」時,中國龐大的製造體系頓時面臨無路可走、破產裁員的境地。

十年已過,批評者認為官方若能夠早點打開國內市場,則今天的產業震盪本可避免。但溫和派認為,應該給行業管理者一些時間。

壞規則形成了

倘若沒有地方政府和銀行的參與,即便宏觀調控失靈,也並不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企業家自行承擔投資損失,本是市場經濟規律。正是地方政府的介入,讓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地方政府的把關,本應成為阻止新能源進一步瘋長的「關卡」。事實上,他們不僅沒有把握好第二次自我救贖的機會,反而讓本已錯失調控的新能源在一種壞遊戲規則作用下,狂飆至瘋狂。

開發區首先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為爭搶賽維LDK,合肥高新區領導帶領招商人員親自趕到賽維常務副總裁入住的蘇州酒店再三說服,並提出多項優惠條件,作為合肥市「1號工業項目」。據媒體公開報導,賽維落戶合肥,「廠房、設備幾乎沒有自己掏錢」。

在無錫,當地政府甚至曾提出要「再造一個尚德」的目標。「給了我們一個時間表,說再給我們幾百畝地再造一個五萬人的工廠,簡直開玩笑。」尚德一位高管曾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給多少錢都不能干。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各地為了爭奪明星企業,一些企業家甚至也被追捧到了一到當地就提出「只見省長書記」的地步。

地方政府的這種「支持」新興產業的方式,與新能源企業形成了一種實質上的「共同投資,共擔風險」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在早期的確起到了一定的扶持作用,全球各國都對新興產業進行了政府扶持。問題在於,一旦越過了「扶持」和「干預」之間的紅線,政府過度參與到微觀經濟,甚至企業運營,後果則不堪設想。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本無所謂善惡,這種遊戲規則使商人『惡』的基因被放大了。」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輝倫太陽能公司市場總監袁全說,當商人不需要為其貪婪和慾望承擔責任時,為什麼不干呢?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參與進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王勃華因為拒絕參加了好幾個地方政府邀請的新能源項目評審會,而得罪了不少人。「當時就是勸,不要再上了,但勸住了市長,說請你再幫忙說服下我們書記。」王勃華說。

清華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希良說,中央政府鼓勵新能源是為瞭解決能源結構問題,而地方政府管經濟的模式注定其更關注GDP和稅收,且招商引資的項目資金都由地方自己解決,「上面更難以左右」。

江蘇鎮江市國資委副主任譚俊浩將其總結為:中央政府沒有調控到位,地方政府與市場錯位。

最後的博弈?

如果對比華銳風電、尚德電力,這兩家中國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產業曾經的「雙雄」,你會發現他們的命運軌跡驚人相似。

2006年,韓俊良創立華銳風電,2010年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2011年華銳上市,以每股90元創下A股主板發行價的最高紀錄,迅即成為市值千億的新能源巨頭。

與之同時,華銳開始大規模擴張,2011年風電市場結束高速增長,對市場的錯判導致華銳庫存高企、虧損嚴重、質量事故頻發,並陷入一系列知識產權官司和裁員醜聞中難以自拔。2012年8月,投資人尉文淵被迫走上前台,出任代理總裁。

尚德同樣上演了一出令人唏噓的大戲。2006年尚德電力美國上市後,也開始大規模擴張,2011年太陽能市場結束高速增長,由於對市場誤判,尚德陷入巨虧、裁員、GSF欺詐門等醜聞,因體積龐大、內部管理失衡如今病入膏肓。同樣在2012年8月,施正榮宣佈辭去CEO職位,退出前台。

如今,這兩家中國新能源業的「雙雄」,均在各自的自我救贖路上,苦苦掙扎。

對於過往,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如數家珍。他說,這一代新能源企業家需要自我反思,「他們這一代人擁有所有中國企業家的優秀品質,也存在所有中國企業家的劣根性,他們不愛分享,利益獨佔,喜好稱王稱霸,共同導致了今天的敗局。」

「就像文革是上一代人要解決的問題,在中國的經濟環境裡,民營企業家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市場經濟。」昱輝陽光董事長李仙壽說,這是一代人的問題,需要一代人去修復。

比企業家們更為痛苦的,是一度強力支持他們的地方政府,地方經濟因這些企業的崛起而崛起,現在則被拖入經濟泥潭。

以陷入總額高達250億元的債務危局的太陽能巨頭賽維為例,其直接導致2012年上半年,新余市規模以上工業僅實現利潤16.07億元,同比下降52.7%。當地官員說,如果賽維倒了,新余經濟將倒退10年。

「各地都在動用政府資源幫當地早應破產的新能源企業繼續撐著,造成目前整個中國新能源業全盤虧損的敗局,沒有人願意離場。」國家開發銀行總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總結說,這就是局部合理造成的整體荒謬。

對企業、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來說,是該退出的時候了。而退出機制之缺乏,則是當務之急。

如今,尚德已經奄奄一息,無錫市政府、尚德內部以及尚德的海外投資者仍在博弈。

「過去十年,我們的政府學會了如何幫助一家企業成功;而如何幫助一家企業退市、破產,我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李俊峰感慨,這是一段教訓深刻的歷史。



一次深刻的教訓:賣家千萬不要主動降價!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51032.html
在電商很喜歡打價格戰,可以吸引不少的用戶。有些商品在促銷的時候打折特別狠,不過有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這個商品再漲回去的話就會覺得很貴,性價比也不高,就繼續持幣待購了。比如京東圖書大促了好幾次,導致不少用戶不到大促的時候就是不買。

主動降價雖然能給商家帶來的不少客戶,但是也會帶來很多問題,最近在外貿圈流傳著一個案例,就是因為商家主動降價,反而讓客戶跑了。降價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會讓客戶不悅。如果輕易地降低價格,會讓客戶覺得你的報價有很大的水分,減少對你的信任與尊重。而如果採用交換的方式,你既不會損失自己的利益,又會讓客戶更相信你。

以下是作者自述(來源):

我有一個哥倫比亞的客戶,一個常規客戶,每個月都跟我拿至少一萬的貨,而且利潤可觀!每次打款積極,一般都會當天打款,他直接匯我們農行,打款後 10 分鐘就到!

這個月呢,因為生意好,他這個月已經給了3個單,第三單的時候我就想,要不給他一點優惠吧,然後就把價格 195RMB 降到 180RMB。 當我把 PI 發過去的時候就邊想著他收到郵件後的驚喜的表情。

但是,他沒有驚喜,反而質疑產品的質量。我只能再去一封郵件表示產品質量不會有問題,一如既往 A-one quality。

很快,我收到了他的第二個回覆,他問,為什麼另外一種產品的的價格沒有變?然後我又解釋了一大通。說是因為這是這個月的第三單的緣故,所以適當的給點優惠(他只買過我們三款產品。 這次要了其中的兩款)。

很快,第三封郵件來了,他問,我下次的訂單還能享受這個價格嗎?我又解釋一次,只限這次,因為這是這個月第三單的緣故。

我想,這次給客戶的印象特別不好,他知道了你的利潤,至少再降 15 你也還是有利潤的,你給的價格其實並不好。還好這個客戶並不去市場上問價,不然關於價格的討論,將是矛盾不斷的。

第二,平時他的訂單,只需要 3 分鐘搞定,做個 PI,然後讓財務查款,安排發貨就可以了,但是這次的郵件拉鋸戰,來來回回一個上午,而且回覆特別累。

第三,要命的是,如果客戶收到貨物的時候真的有點點質量問題 (我們做打印機配件的,偶爾有點小毛病很正常) 客戶又會來郵件質疑了!總之,這是一次特別失敗的嘗試。如果客戶沒有要求降價,萬萬不要主動降價啊!


林義守與洋將合照 深刻感受名利雙收


2013-04-01 TCW
 
 

 

去年底,買下「興農牛」更名為「義大犀」的義埄集團,找來大聯盟球星曼尼(Manny Ramirez)助陣,加上原本實力堅強的高國輝、張建銘等,讓近期開打的中華職棒賽更有看頭。二十七日在高雄澄清湖開打的第一場球賽,已經賣出一萬多張票,遠比興農牛時期的售票張數多出十倍,也比集團之前的預估多出兩倍。

義埄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原本以為養棒球隊無疑是接下燙手山芋,早已盤算每年準備要虧損六千萬元。沒想到門票銷售比預期好太多,這下子不但不會賠錢,還可能小賺。

最近媒體刊登一張林義守和曼尼合照的照片,讓林義守在國內的知名度大為提高,走在義大世界園區中,常會有人認出他。他私下抱怨的說,做了一輩子的鋼鐵、蓋了飯店,竟然要靠跟曼尼合照來提高知名度。

其實林義守心中可樂得很,因為曼尼的高人氣,提高了「義大犀」的知名度,也帶動義大世界的知名度。球迷們願意花錢買票進場看棒球、買周邊商品,曼尼的「吸鈔」功力,也讓林義守大開眼界。

 

第三章 我從股票得到的深刻教訓 張化橋

http://xueqiu.com/4035610190/23842090
激勵機制決勝

葡萄酒:張裕、長城和王朝

大約在2010─2013年,這3家公司本來差不多大小。王朝酒業(0828.HK)在香港上市,後續融資管道暢通。煙台張裕(200869.SZ)在B股市場上市,受到的限制更多。長城沒有上市。10年前,中國人喝葡萄酒的習慣剛剛開始,葡萄酒還被認為是很貴的飲料。2003年,我寫了一份洋洋灑灑的行業研究報告,大談行業的美好前景。坦白地說,當時3家公司看著都不錯。但是,張裕的股價太貴,王朝很便宜。半年後,張裕的股價大漲,王朝原地踏步。我隱隱約約知道我錯了,但是,張裕已經變得更貴了,我無法修改自己的錯誤,無法轉過來推薦張裕。面子攸關。

現在,事情當然非常清楚:張裕是過去10年整個中國股市的大牛股之一,而王朝呢?它的業績(和股價)一直是前進兩步,再後退兩步。長城葡萄酒的業績介於上述兩家公司之間。為什麼?制度使然。張裕的MBO(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層收購)十分成功,管理層十分進取、賣力。就這麼

簡單。我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用事後諸葛亮的眼光解釋這3家公司的歷史。但是,簡單的道理就是最好的道理。

同樣的道理,你看看聯想的成功和方正計算機的失敗。十年前,它們的差距不大,15年前,它們不相上下。今天呢?天壤之別。再看神州數碼,這家公司在實行MBO之前一直不景氣,但是最近5年來的成功讓人羨慕。管理層的激勵機制決定一切。

我的教訓:

1. 其他條件不變,管理層的激勵機制決定一切。

2. 不要看股票的估值。貴有貴的道理。投資的技巧就在於找到那些不夠貴的好公司。

3. 茅台酒和青島啤酒公司的激勵機制也並沒有很好地解決,但是,它們得益於它們的品牌。多數所謂的品牌其實不堪一擊,但是這兩個品牌還是有它的力量。當然青島啤酒的品牌比茅台酒要差很多。

好行業也有壞公司

燃氣公司:新奧能源、中油燃氣和華潤燃氣

燃氣公司的業務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塊:一是建築安裝(即鋪設和安裝管道),二是供氣(居家、企業和汽車)。後面這項業務看起來不起眼。居家買的燃氣量不大,價格還受到政府管制。但是,政府並不管制企業和汽車用氣的價格,或者管制得不嚴格。這是細水長流的好生意,還不用競爭。

燃氣公司的第一項業務本來是很差的業務,不過由於壟斷性,它實在太誘人了。你想想,只有你能在這個城市鋪設和安裝管道,別人不可以。雖然在獲取一個城市的特許經營權之前,你需要參與競爭,但是一旦你獲得這個權力,你就成了壟斷者。想想這個生意 !

中國的商界也許是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但是,還是有些企業不需要競爭。這種避風港實在太難得了。

2001年,新奧能源(2688.HK)到香港上市。一週以後,我到河北省廊坊市訪問。我興奮不已,本來是兩個小時的訪問,我跟管理層談了三個小時,並多住了一個晚上。當時,我只是感到這個生意太好了 !當時這家公司的業務還很小:它是香港的一個創業板公司,市值只有10億港元左右,業務只有一個地級市(廊坊)和兩個縣級市(葫蘆島和密雲)。而且當時的股價只有1.2港元左右,10年後的今天,它的股價漲到了30多港元。由於當時它的生意還處於初創階段,坦率地說,它的業務和治理還有很多不實在和浮誇的地方。我只是幾年以後才感受到這一點。

回到香港,我發表了一份熱情洋溢的報告,指出這家公司可以值13.50港元,如果用香港中華煤氣服務的人口為標準。順便說一句,絕大多數股民(當然包括我)都太急躁,看不上中華煤氣這種公司的股票。但是,年復一年,這家公司(以及這類公司)給投資者的回報率是最可靠和最高的之一。另外一個這類股票就是我經常提到的領匯房產基金(0823.HK)。公司什麼也不做,只是每年收商場的租金,對商場做些簡單的維護和修整。它把90%以上的現金流分掉,它的股票表現(綜合回報率)也是最好的之一。

這類成功的燃氣公司也包括華潤燃氣(1193.HK)和中油燃氣(0603.HK)。但是,我的熱情也矇蔽了我的眼睛。有兩家燃氣公司很失敗。一是天津的華燊燃氣(8035.HK,已改名)。這家公司由於違反外匯管制和其他問題而被迫停牌5年之久。那些年,它的業務幾乎停頓,現在依然沒有回到2004年的繁榮。現在,它的規模不如新奧的10%。

第二個倒霉的燃氣公司,潔美能源,發源於新疆和甘肅。我也曾經推介過這只股票。但是,不知何種原因(債務過大,還是賬務問題?),兩年後,這家公司人間蒸發了。我記得它的董事長和總裁曾經一天到晚在香港路演和推介。

還有那麼五六家燃氣公司雖然行業條件很好,也到海外上市融資了,但是業務發展很不順意,股價長期疲軟。

經營之道 深刻反思中

http://xueqiu.com/1853740433/24125616
美國船王哈利曾對兒子小哈利說:「等你到了23歲,我就將公司的財政大權交給你。」誰想,兒子23歲生日這天,老哈利卻將兒子帶進了賭場。老哈利給了小哈利2000美元,讓小哈利熟悉牌桌上的伎倆,並告訴他,無論如何不能把錢輸光。

小哈利連連點頭,老哈利還是不放心,反覆叮囑兒子,一定要剩下500美元。小哈利拍著胸脯答應下來。然而,年輕的小哈利很快賭紅了眼,把父親的話忘了個一乾二淨,最終輸得一分不剩。走出賭場,小哈利十分沮喪,說他本以為最後那兩把能賺回來,那時他手上的牌正在開始好轉,沒想到卻輸得更慘。

老哈利說,你還要再進賭場,不過本錢我不能再給你,需要你自己去掙。小哈利用了一個月時間去打工,掙到了700美元。當他再次走進賭場,他給自己定下了規矩:只能輸掉一半的錢,到了只剩一半時,他一定離開牌桌。

然而,小哈利又一次失敗了。當他輸掉一半的錢時,腳下就像被釘了釘子般無法動彈。他沒能堅守住自己的原則,再次把錢全都壓了上去,還是輸個精光。老哈利則在一旁看著,一言不發。走出賭場,小哈利對父親說,他再也不想進賭場了,因為他的性格只會讓他把最後一分錢都輸光,他注定是個輸家。誰知老哈利卻不以為然,他堅持要小哈利再進賭場。老哈利說,賭場是世界上博弈最激烈、最無情、最殘酷的地方,人生亦如賭場,你怎麼能不繼續呢?

小哈利只好再去打短工。他第三次走進賭場,已是半年以後的事了。這一次,他的運氣還是不佳,又是一場輸局。但他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冷靜了許多,沉穩了許多。當錢輸到一半時,他毅然決然地走出了賭場。雖然他還是輸掉了一半,但在心裡,他卻有了一種贏的感覺,因為這一次,他戰勝了自己。

老哈利看出了兒子的喜悅,他對兒子說:「你以為你走進賭場,是為了贏誰?你是要先贏你自己!控制住你自己,你才能做天下真正的贏家。」

從此以後,小哈利每次走進賭場,都給自己制定一個界線,在輸掉10%時,他一定會退出牌桌。再往後,熟悉了賭場的小哈利竟然開始贏了:他不但保住了本錢,而且還贏了幾百美元。

這時,站在一旁的父親警告他,現在應該馬上離開賭桌。可頭一次這麼順風順水,小哈利哪兒捨得走?幾把下來,他果然又贏了一些錢,眼看手上的錢就要翻倍——這可是他從沒有遇到過的場面,小哈利無比興奮。誰知,就在此時,形勢急轉直下,幾個對手大大增加了賭注,只兩把,小哈利又輸得精光。

從天堂瞬間跌落地獄的小哈利驚出了一身冷汗,他這才想起父親的忠告。如果當時他能聽從父親的話離開,他將會是一個贏家。可惜,他錯過了贏的機會,又一次做了輸家。

一年以後,老哈利再去賭場時,小哈利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像模像樣的老手,輸贏都控制在10%以內。不管輸到10%,或者贏到10%,他都會堅決離場,即使在最順的時候,他也不會糾纏。

老哈利激動不已,因為他知道,在這個世上,能在贏時退場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老哈利毅然決定,將上百億的公司財政大權交給小哈利。

聽到這突然的任命,小哈利倍感吃驚:「我還不懂公司業務呢。」老哈利卻一臉輕鬆地說:「業務不過是小事。世上多少人失敗,不是因為不懂業務,而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慾望。」

老哈利很清楚,能夠控制情緒和慾望,往往意味著掌控了成功的主動權。

每一輪的上漲中總是充滿了打壓和清洗,將不確定的人拋出局,毫不留情,在每一輪的下跌中總有有各種上漲和反彈,吸引不明所以的人懵然而入。說到底,每一次都是為了讓你犯錯。

要穩重一點

做票如做人。

跌是機會,漲是風險。

下跌賺股票,上漲賺鈔票。

做人不能貪,做票更要廉。

賠了不急,賺了不樂。

每一輪的上漲中總是充滿了打壓和清洗,將不確定的人拋出局,毫不留情,在每一輪的下跌中總有有各種上漲和反彈,吸引不明所以的人懵然而入。說到底,每一次都是為了讓你犯錯。

要穩重一點

做票如做人。

跌是機會,漲是風險。

下跌賺股票,上漲賺鈔票。

做人不能貪,做票更要廉。

賠了不急,賺了不樂。

【方舟評論】錢荒事件呼喚更深刻的市場平權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845

2013年6月24日,上證指數創近四年單日最大跌幅,載入中國資本市場史冊。這場跳水表演的直接原因,就是震驚世界的中國「錢荒」事件。

跳水前,上海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暴漲至13.44%,各商業銀行流動性紛紛告急。在正常市場經濟國家,央行在商業銀行流動性告急時,有責任向市場釋放流動性,以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中國往常也是如此,但這次央行卻一反常態,不僅在6月23日正常發行央票回收流動性,而且明確要求各商業銀行「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場「錢荒」發端於2007年中國重要的一項金融創新:銀行同業拆借資金市場。允許各商業銀行間以市場化方式相互拆借資金,為市場提供真實利率基準,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不過,以商業銀行、券商為代表的中國各金融機構很快發現了同業拆借資金的另類用途:通過同業拆借方式獲取成本極低的資金,轉而在其他市場獲取更高收益。和民間動輒高達10%到30%的利率相比,同業拆借的融資成本極其低廉,利用其與真實利率的利差放「高利貸」,成為各金融機構心照不宣的盈利模式。

在金融界人士看來,只要對方能付本償息,就是一場皆大歡喜的雙贏遊戲,何樂而不為?但是,這種金融創新的前提,是各金融機構必須遵紀守法和審慎自律。《人民銀行同業拆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為了控制風險,同業拆借資金「禁止發放固定資產貸款及投資」。

但各銀行機構顯然有足夠聰明的辦法繞過去。隨便翻看任何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目錄都可以發現,這些資金,拐彎抹角進入了地產業、信託和外匯市場等進行風險投機,並未進入能帶來增加就業和真實增長的實體行業。每年高達10萬億的理財產品項目,絕大多數建立在人民幣升值和房地產保值的假定上。

可惜,房價畸高,房地產銷售日益困難,隨著房地產資本平台(含地方政府城市開發建設項目)現金流日益下降,對商業銀行貸款償付普遍出現各種困難,鄂爾多斯和溫州的困局就是這種困難的真實反映。根據費雪公式,市場流動性等於貨幣總量乘以流動速率,它不僅取決於央行的貨幣總量,更取決於流通速度。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周轉率已經越來越低,經濟體的真實流動性已惡化到了無法繼續維繫的程度。

雪上加霜的是,2013年6月美國宣佈逐步退出量化寬鬆QE3,境外熱錢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熱錢回流以及各種應付款項的到期,許多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出現了短期流動性危機,乃至上演了震撼中國資本市場的驚魂一幕。

對這場錢荒危機,央行和中央政府的表現非常耐人尋味,不僅沒第一時間釋放流動性,相反對各商業銀行提出了「控制增量、盤活存量」的政策指導。

為什麼不進行干預?直接原因在於,從投放量看,商業銀行不存在流動性危機。事實上,更深刻的原因和考量,是管理層希望借這次危機促進中國經濟轉型。

當下,政府將「城鎮化」視作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可持續的城鎮化,顯然不是人口的簡單聚集,強大的實體經濟而非房地產,才是城鎮化的前提。

中國這十年的實體經濟狀況,用「國進民退」或「中小企業困難」來描述並不準確,在一些領域,是根據與公權力關係遠近形成的差序格局:企業與作為公權力佔有者的個體關係越近,市場處境往往會越好。那些被權力不恰當地「眷顧」的中小企業,要遠遠比無靠山的大型國企的日子要過得舒服。

在一些領域,形成了「有權-無權者」這種二元經濟的結構,大量寶貴資金被關係戶們佔用,他們優先獲得了大量信貸資金和扶持政策,獨佔了稀缺的經濟機遇,卻將通貨膨脹的後果轉移給全社會。他們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卻不承擔任何成本,在這次「錢荒」遊戲中扮演不光彩角色的一些金融機構,就是其中重要的食利環節。

中國金融機構極其龐大的表外資金空轉問題已經暴露出來,央行拒絕繼續輸血自然也可以理解。銀行、地產等權重股就此劇烈下跌,股民脫身不及,一些儲戶也慌了神。

從國家財政的角度看,「錢荒」已經表明中國的財政安排出現了極大隱患。各項「與國力相符合」的支出急劇增加,各項社會、政治乃至軍事支出都大大增加,而作為基石的製造業收入卻停滯不前,這種財政缺口,對高度依賴經濟增長維繫穩定的國家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錢荒」的背後,是一些強勢者在市場名義下對實體經濟的掠奪,更是「權力-非權力」二元經濟的病症。當社會再也支付不起權力差序格局帶來的索取,製造業會越來越蕭條,「錢荒」也可能會一次次重複發生。這次「錢荒」事件,其實是由管理層主動引爆的,意圖儘早排雷,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接下來,還需要更堅定地改革。如果這類危機再現,將首先衝擊商業銀行,接著將衝擊整個金融體系,最後蔓延到整個實體經濟。對於這種總體危機,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全力避免。

惟有改革體制,實現真正的市場平等,才有望延續較高經濟增長。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