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郁亮: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9211.html

管好自己很重要。做最好的自己一直也是我的夢想。所以,你說我評估風險嗎,我當然知道做不成風險也很大,但是我有不做的權利嗎?我有不做的選項嗎?我沒有,必須向前。
2

2014年,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科”)用低調務實的方式慶祝了它的30歲生日。萬科總裁郁亮提出用互聯網思維改造萬科,杭州萬科與阿里巴巴、廣州萬科和騰訊進行跨界合作;推出各界註目的事業合夥人機制;僅上半年銷售收入就破千億元人民幣。

萬科提出,立誌未來成為由住宅地產、消費體驗地產和產業地產為主業的城市配套服務商。郁亮刻意沒有將順手推舟即可成就的20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目標作為重點。

日前,在萬科上海高端項目翡翠濱江28樓臨江的精致樣板房里,郁亮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近兩個小時內,郁亮詳解了事業合夥人機制推出的來龍去脈、萬科過去30年能夠取得輝煌成功的三大核心原因,以及未來十年萬科的產品和戰略規劃。

專訪中,郁亮對自己用得最多的詞語是“以身作則”;對萬科,郁亮反複強調的是“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郁亮

關於事業合夥人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萬科動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事業合夥人,請問是什麽事情觸發了萬科要推出這個機制?

郁亮:萬科今年30年,從90年代開始萬科是職業經理人的形象,那時候我們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走到今天發現只有職業經理人是不充分的,或者說職業經理人需要一個升級版。

往往職業經理人只對程序負責不對結果負責,或者說已經失去了沖勁,變得沒有進取心或者責任心不夠,本身願意付出的努力各方面有點不足了。

另外,職業經理人價值怎麽衡量呢,也比較難。是不是企業所取得的成績都是(職業經理人)努力的結果呢?過去每個企業都賺錢的時候,我們有時候錯把市場送給的禮物當成自己的能力,明明不是你創造出來的,給你送了一個紅利當做自己能力了。等到最後發現其實沒有那麽大能力,房子也賣不出去了。

我覺得沒有一個機制做不成事情,沒有理想做不大。有沒有雷鋒?有,但是很少,你依靠雷鋒做不成,沒有機制你事實上做不成事情,沒有理想你也做不大。

日報:請問機制和理想在今天的萬科是什麽?

郁亮:機制這件事情上來說,職業經理人有什麽不好呢?因為他不投資。所以,很多時候欠缺責任心,在市場波動、共擔風險方面,這個能力上就變弱了。

第二,世界上最好的投資是什麽?一定是投資自己。所以,如果這個機制是你給公司打工也為自己幹活,我覺得這個機制就會成功。這個事情上有沒有例子呢?這個事情表面上我是今年才推,其實我想了好多年。

日報:從什麽時候開始想這個事情的?因為什麽?

郁亮:2010年以後我就開始想這個事。萬科過了千億之後我在想怎麽激勵員工往前走,因為千億之前目標放在那里,我們必須做到這個目標,很明確。做到之後才發現目標怎麽定就不好弄了,第二個如何激勵大家也不好搞了,所以我就開始琢磨這件事情。

我就看有沒有例子做成功的,我發現有很多。麥肯錫、畢馬威,我們的合作夥伴黑石都是合夥人機制,他們給自個兒幹活的同時就是給公司幹活。

日報:此前國內媒體大多說是因為你當時考察了小米、阿里等,然後觸發了這個想法,這是一個錯誤的信息?

郁亮:也不叫錯,也對。我之前已經開始思考,但我去小米給我很大的觸動。阿里跟小米差不多同一個月去的,小米在這麽短時間做成這麽大靠什麽?就因為合夥人。合夥人為什麽做得好?因為有背靠背信任,怎麽能夠背靠背信任?不是教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合夥人這件事情最核心的問題是要信任,背靠背信任。到了阿里巴巴也一樣,最近我去了華為,華為也有合夥人機制。

職業經理人在今天的社會和時代需要有新的東西了,這個觀點其實我從張瑞敏那邊學來的,“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我到處用這句話來講這個事情。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每種制度都要適應這個時代的需要,否則你活不下去的,否則你活不好的。

從張瑞敏這句話中,我知道為什麽職業經理人要升級換代了,因為新的時代來了,我們國家要新常態了,GDP不再那麽快速增長了,城市也不再攤大餅發展,我們行業也需要轉型了。這個時代發生這麽大變化,我們當然要改機制。

日報:阿里巴巴、小米它們是在創業的時候就用了合夥人機制,而萬科是在上市多年後才用這個機制,你們在今年推出時大股東華潤是什麽態度?

郁亮:當然支持啊。因為我們這個制度設計,我有足夠的信心說服任何人來支持我們這件事情,最後的結果也如我所料。

為什麽說有足夠的信心這件事可以成功呢?因為我們是做大蛋糕的機制。我們在兩個層面上做這件事情,一個是項目層面上跟投,但如果僅僅是項目層面跟投股東會不放心的,因為可以短期項目利益最大化,可以影響整個公司利益,尤其我們的行業很多問題幾年後才會爆發的。另一個層面上是持股計劃,把長期獎金拿出來去買股票。如果項目層面上侵害公司利益,最後股票上反饋回來還是懲罰,而且股票幾年後才能拿。

日報:要留住好的員工如今越來越困難,這兩年萬科的一些精兵強將去其他公司的也比較多,事業合夥人的推出跟這個有關系嗎?

郁亮:關系不大。如果這麽去想這件事情把它想小了。這是金手銬嗎?不是,這是一個機制,不是錢的問題,我給的是個創造機制,不是給的錢,真要走是銬不住的,我不是給大家一個手銬,我是解放大家一雙手去創造更多的財富,這是本質上的區別。我是鼓勵往前走,做得更大,可以分享更多。

日報:由事業合夥人組成的深圳盈安持有萬科股票的比例有目標嗎?什麽樣的萬科員工可以成為事業合夥人?

郁亮:沒有(目標比例),這取決於能創造多少獎金出來,創造的貢獻越多獎金池的部分越多,可以買的股票就越多。

項目跟投每個員工都可以。盈安的合夥人只有能分到萬科EP獎金的才可以,今年1300多人,明年1400人,1500多人都有可能的,這是一個動態的數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