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太吉寒冬里融資1.8億 赫暢稱要革外賣行業的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5003.html

黃太吉寒冬里融資1.8億 赫暢稱要革外賣行業的命

一財網 張曉媚 2015-10-09 20:54:00

資本寒冬來了,融資難已成共識,沈默已久的黃太極卻突然宣布完成B輪融資,1.8億元。而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今天的黃太吉已經遠遠不是昨天的那個煎餅了,它革了自己的命。

資本寒冬來了,融資難已成共識,沈默已久的黃太吉卻突然宣布完成B輪融資,1.8億。而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今天的黃太吉已經遠遠不是昨天的那個煎餅了,它革了自己的命。赫暢還說,他還要革整個外賣行業的命,挑戰不能盈利的外賣O2O們。

10月9日,黃太吉創始人赫暢正式對外宣布,黃太吉完成了總金額1.8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估值2.5億美元(近15億人民幣)。本輪投資由家族基金和A輪投資人盛景網聯領投,部分A輪投資人跟投,投中資本為本次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黃太吉,這個名字可以說盛極一時。2012年,那個在北京CBD開奔馳送的煎餅果子外賣,那個說“我就是要打造大牌範兒煎餅”的赫暢,大概讓全國人民都在心里嘀咕過:“看你小子怎麽賺錢,看你小子能燒到什麽時候。”

這種火熱大概在去年就沒多少聲音了,不過,去年有一篇文章轉得挺多,說黃太吉煎餅店門可羅雀,被吐槽味道還不如路邊攤,現在百度搜索“黃太吉”第一頁還有這篇——這還說明一個問題,赫暢是真沒找人做過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優化)。

“可能在業界看起來稍有沈默,其實在黃太吉擁有的用戶群里,我們並不沈默,一樣很熱鬧。最近的兩大喜劇煎餅俠和港囧都看了吧,都有我們聲勢浩大的合作。”赫暢當然不認可上面的說法。

赫暢說,人們對黃太吉的印象大概還停留在以前的認知上,但其實從第一天開始,黃太吉就決心紮根在餐飲行業,整合供應鏈,同時不斷向上遊延伸壯大。

煎餅專賣外賣產能開放共享平臺

整理黃太吉的發展史,赫暢是這樣總結的。

在開始創業的前18個月,黃太吉用互聯網營銷引流,打算用互聯網的方法改造傳統餐飲的成本結構,從而在保證客流的情況下,能夠把店到開便宜的商區,計劃做“中國的麥當勞”。

不過,幾個月後,這個模式出現了“bug”,因為沒有人會天天吃煎餅果子,而且配送對象還是CBD的白領。所以他們就開始嘗試其他品類和品牌:主打燉菜的“牛燉先生”、川渝風味的“大黃蜂”小火鍋、“從來”餃子館、“幸福小冒菜”、“叫個鴨子”……大概在2014年6月,赫暢從單純的“經營一家店”,變成了“經營一條街”,顧客怎麽買都是他的。

“雖然這從成本結構和收入上說更合理,但我們從去年9月開始就遇到了一個挑戰,我們發現這個刀動得不夠深。”赫暢發現,這種模式骨子里還是傳統思路,它無法大幅度地壓縮交易成本,相反客單價的上漲趕不上硬性支出。“再能融資你都只能是帶傷上陣”,黃太吉又進入到和自身成本的鬥爭中。

“餐飲行業主要有兩個成本:食材、路徑。”赫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食材成本肯定不能壓縮,而這個“路徑”可以是傳統的店面、裝修、服務員,也可以是重塑一個新的場景來完成從鍋到顧客胃里的過程。他決定從後者動腦子。

赫暢判斷,未來的用戶會在手機里,而不是在大街上,這是個大趨勢的改變。在這個基礎上,黃太吉拓展了“外賣”業務,不同於傳統商戶,黃太吉的“外賣”是把生產和店面分開,在北京的CBD開起“工廠店”,做自有品牌的大批量外賣生產配送業務。

從傳統思維看,這樣做的好處是:流水線式的操作和供應,產能更好;就在CBD,送餐速度快;邊際成本大幅降低;因為不占店面的生產能力,就不會出現顧客因為排隊被外賣搶了先而有體驗上的不滿。

“今年2、3月就做起來了。我們做了個測算,傳統獨立店外賣一天峰值在300-400左右,工廠店一天現在是4000單,這就是等於10倍的產能。”赫暢說,黃太吉日均北京一個城市能做到2萬多單,還是僅在國貿、亦莊、中關村這三個商圈,核心還是工廠店的模式。

當這種外賣形式達到一定體量之後,曾經的那個“bug”又出現了:消費者不會天天吃黃太吉系列,而黃太吉這時也有富余的產能——那不如把產能分享出去。

今年7月開始,黃太吉正式開放成“工廠店第三方平臺”,由品牌方提供半成品,大批量交給黃太級做熱加工和配送。這其中的限制和要求是,餐飲品牌方本身產品容易標準化,第三方影響力要夠。

數據!數據!

赫暢說,這個模式之前,黃太吉月收入200萬左右,而這次模式創新之後運營不到半年,僅北京一個城市,月收入翻了10倍。“未來三個月就可達到日均外賣8萬單,單月營收超過8000萬,明年全年預計在15到20個億。現在70%的集團營收來自於外賣業務,而且自營的流量正在快速的從第三方平臺轉移回來,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很欣喜的發展趨勢。”

開放產能後的短短兩個月,傳統早晚餐品牌“凈雅”、“新加坡媽媽烤包”、還有前陣子被北京城管一舉制服的斯巴達勇士“甜心搖滾沙拉”,馬上還有某位明星開的餐廳……已經有十幾個品牌加入了黃太吉平臺。

“一碗冒菜的小幸福”CEO商澤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們是第一個在黃太吉產能共享平臺出現的第三方品牌。

據商澤華介紹,他們原來幾乎不做外賣,日營業額13000,外賣只占500左右。而加入平臺後的第一周,日平均100單外賣左右;在合作的第一個月,這個日均達到500單,外賣反超堂食,這還只是加入國貿建外第一個產能工廠店的數據。現在,他們已經進入了黃太吉4家產能工廠店,平均一個產能店在300單左右,而門店如今已經成了客人體驗和互動的“場景店”。

“門店的作用是產品研發、品質把控、品牌認知,這才是餐飲品牌的核心,至於其他就交給黃太吉去做。”商澤華說。

《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電商品牌“沈爺的寶貝”沈宏非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非常看好這個模式。“黃太吉外賣平臺其實是外賣共享經濟模式,和他們合作其實是個多贏的事。”他說。

赫暢還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今年7月開始,黃太吉盈利了。”

外賣業的挑戰者

眼下,對於百度、餓了麽、美團等外賣平臺來說,黃太吉還是一個超級商戶,據赫據透露的數據,黃太吉占百度外賣的7%。不過未來,這些平臺大概要小心了。

按照赫暢的說法,黃太吉不只是個產能共享平臺,它還包配送、管客服,“我光客服就有100個,比餓了麽它們都多。”

有了新的融資,赫暢說會用在繼續擴大黃太吉外賣平臺的產能擴張和服務體系的完善上。他的野心不止在於賺傳統餐飲品牌商的錢,他還要攪動整個外賣平臺市場。

如今的微信公眾號上,和其他外賣平臺操作差不多的黃太吉已經上線了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新的App也已經過一輪調試等待上線——和前者最大的不同是,它能盈利,而且盈利能力還挺強。

黃太吉也在做CRM系統,一頭對接了百度、餓了麽等多家外賣平臺的數據,另一頭對接了自己,用它可以集合所有外賣平臺賣出的數據,商戶在配送時也能自行調整配送路線和能力——赫暢要把這個系統也共享出去,免費。

目前,外賣O2O行業最大的想象空間就是通過餐飲CRM系統、產業鏈覆蓋和大數據挖掘了。不過在想象變成現實之前,需要不間斷的投入,自建物流團隊、給商家外送補貼、縮短與商家的結算賬期……各種“燒錢”——所以才有了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抱團取暖”。

赫暢說,他要把黃太吉變成整個中國餐飲行業在互聯網時代變革的發動機,一個未來餐飲行業的平臺。“我們希望成為上遊產業鏈和終端用戶的深度整合者,這種整合不是解救某個餐廳,而是擴大提升整個行業的集中度和產業效率”。

現在的問題是,百度、美團、餓了麽肯定也有能力反過來向上端供應走,就用黃太吉的模式——“這是我最喜歡回答的問題,那說明我的模式是對的呀!或者也可以投資我們。”赫暢笑著說。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