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4-09-22工作日誌CindyWang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2bs.html

今天上午整理梯瓦制藥公司的相關信息,午飯前和兩位導師開會討論了目前的進度以及之後的計劃。這邊首先匯報一下梯瓦公司的大體資料情況。然後對下午做的印度行業相關信息做一個小結。

(一)梯瓦制藥

目前世界最大的仿制藥公司梯瓦,成立於1944年。自1976年開始進入並購時代,通過不斷的收購兼並,在北美、歐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均設有生產工廠。全球市場一美國和歐洲為主,其他主要市場為加拿大、俄羅斯、拉丁美洲,以及日本和韓國。公司主要業務為仿制藥業務、品牌藥業務,輔助業務為OTC和藥品流通。其中品牌藥的明星產品是Copaxone。

梯瓦的在戰略上的轉型相關內容會留到下一階段研究。收購兼並則需要關註,因為此舉為仿制藥領域最顯著的趨勢。就梯瓦公司而言,2004, 2005, 2008, 2010,2011年都有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收購項目,收購產品項目包括了仿制藥、品牌藥以及生物藥。針對的市場也不盡相同。

 

(二)印度仿制藥行業

印度的仿制藥企業數量多,其中規模較大的如:Ranbaxy, Cipla,Dr. Reddy's Lab等。其中Ranbaxy於2008年為日本第一三共所收購。

印度仿制藥行業的發展有其歷史原因。

1947年,印度獨立之時,印度的藥品市場被西方跨國公司壟斷。

1960s,印度的藥品市場都是完全依賴於進口,藥品價格很高。當時,印度的前10大制藥公司有8家是跨國企業的附屬公司。為了打破這一局面,政府設立了5個國有的制藥公司。

1970年,印度頒布了印度專利法案(Indian Patents Act)以及藥品價格控制秩序(Drug prices control order)。專利法案幾乎否定了國外企業的藥品專利,對國內制藥企業的發展起到了較強的推動作用。藥品價格控制則主要是針對基礎藥物的價格進行控制。這兩者的頒布實施,主要目的是將國內藥品價格維持在低位,保障藥品的可得性。許多跨國企業在專利法案的打壓下退出了印度市場。

到2005年,印度制藥行業的合規企業有20000多家,其中250家企業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前10家企業市場份額合計為40%。從整體來看,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產品同質化嚴重(低壁壘的仿制藥品種),價格競爭激勵。

為了符合TRIPs相關規定,印度在2005年修訂了專利法案。較修訂之前相比,2005版本法案重新引入“西方的專利”概念。這一政策變化,也對國內的產業格局產生了一定影響。影響的部分還沒有整理完畢,明天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