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悲歌已在遠方響起,理性者應該撤退 價值at風險

來源: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1554701

本文來自申銀萬國的策略報告,在一片瘋狂看多的情況下,罕見的出現了這篇邏輯嚴謹,客觀理性的報告。

照理謹慎的賣方這時候應該幸災樂禍、狠踹大盤,但是我還是希望保持客觀,融資標的範圍還在擴大,狂熱的趨勢不會因為疲弱的經濟數據馬上停下來;當然,風險的累積終將在未來帶來一次5.30那樣的悲劇,所以悲歌已經在遠方響起,但或許不是眼下。

一、細細複盤!到底為什麽漲?

結論:前200點上漲和經濟密切相關,後100點的確關系不大。

本輪上漲邏輯是什麽?

20140612:5月金融數據出來超預期,未來經濟穩、政策寬已經無法證偽,依計行事,觀點更加積極,沿著“三新”思路開辟新戰場,次新股票、新行業(教育、移動醫療)、上證中的有色、小銀行。(隨後,在海外大宗品的帶動下,有色行業先於上證指數啟動,成為做多的先鋒。)

20140616:李克強總理在泰晤士報上撰文有信心實現7.5%的GDP目標,政策與經濟的交誼舞——昨日重現?(回過頭來看,外資打消了我們4月海外路演時的顧慮,當時擔心中國地產崩盤,信用風險爆發)

20140619:網下新股中簽=彩票中獎?新股抽血不是核心矛盾,堅定看多上證指數,成長不死,但需要堅持主動縮容(要知道,我並不經常使用“堅定”這個詞匯)

20140702:跨界成長之夢:主動縮容的重點方向是跨界成長(這是歷史潮流,不管價值投資者多鄙視,問題是後來竟然可以靠跨界成長把上證指數帶動百點上漲,而且幾乎消滅了15億以下市值的公司,把註冊制之前的殼資源炒作玩到了極致)。

20140706:熱議退市制度和滬港通

20140710:熱錢流入港股(現在回頭看,部分因為歐洲降息)。

20140714:夏季策略《虛實相生,跨界成長》直接看多到2300,邏輯三條:經濟穩、政策寬;四中全會降低國別風險溢價;滬港通。

7月24日,匯豐PMI創18個月最高水平,上證指數當天強勢上漲,(當然,事後看,還可能是有人提前知道了打老虎要公布的事情,以超預期的速度驗證了我們夏季報告看多的第二條觀點)

20140804:大方向繼續看多,無非是節奏和空間的爭論

20140805:平行世界最忌諱左右搖擺!(開始強調成長的機會);當周一周回顧《周期余溫,成長唱戲》

20140807:2013產業資本是存量玩法;2014年是增量玩法。《局中人——以產業資本視角慧眼識跨界英雄》,再次鼓吹跨界成長和產業資本的作用

20140813:對7月金融數據的策略想法:余溫尚存。邏輯:降息預期無法證偽。

20140817:秋老虎,做結構(繼續鼓吹跨界成長和各種主題)

之前,幾乎可以用精確來形容,所以看我的推理過程就能很清楚地理解市場為什麽上漲,或者說是如何一步步上漲的。

如果說前200點的上漲和經濟無關,那不客觀!如果非要說無風險利率下行,那麽為什麽5月不漲呢?,但是,從下面開始,市場和我想的不一樣了!

20140827:政策只是擠牙膏;“狼來了”喊了太久,投資者累覺不愛;未來可盼的好消息又少了一個,繼續兌現收益。我的邏輯:寬松將逐步被證偽,無風險利率難以繼續下行,未來沒有更多好消息了。

20140831:戒貪,靜心分析中報(中報比預期的好一點,結合之前超預期的二季度GDP和工業企業利潤,市場開始線性外推,經濟不好,企業利潤也可能好,因為轉型已經成功了……同時,在那個周末,中金所下調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的最低交易保證金)

20140903:永遠不要試圖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市場對改革降低風險溢價的樂觀預期無法證偽,圖已經畫出來,樂觀的情緒自我強化,有些開始類似去年的創業板)

20140905:外資三個月首現流出!散戶運動進行時……2000億保證金流入市場,融資余額不斷創出新高

後面100點的上漲的確和經濟關系不是特別大,到底忽視了什麽?肯定不是什麽無風險利率下行、居民大類資產配置變化。我也和一些新進場的資金(包括小的產業資本、營業部大媽)聊了聊,關鍵就是市場對改革降低風險溢價有樂觀預期,得承認邊際上是改善的,但是投資者已經樂觀外推到速勝論了,甚至一些散戶還帶上了民族主義色彩,你無法證偽過度樂觀的情緒的。然後就是你樂觀了,得有錢啊,中金所降低最低保證金、證金公司降低融資成本、券商降低融資戶門檻(甚至降到30萬也能融資炒股票),這個周末幹脆直接擴大融資標的範圍,你們愛小股票,不能光給你們融資買大股票對吧……這是初步思考,進一步思考請見後面部分。

二、解決短期問題,首先得想清楚長期問題

結論:只有早已進行了兩年的結構牛市,不會有全面牛市

1.   每個股市投資人心中都有一份牛市情結。如果說2013年股票市場的“中國夢”是轉型創新,承載者是以傳媒、軟件等新興產業為代表的創業板中的大市值公司(詳見2013年初《價值型策略的“中國夢”》);那麽2014年的“中國夢”是改革進步、跨界創新,承載者是國企改革為代表的各項改革潛在受益標的,是主板指數中的小市值品種。申萬策略於2014年初提出“主動縮容、投資50億以下跨界成長小市值公司”(2014年初報告《平行世界》),目前市場上15億以下小市值公司已經所剩無幾,而且大部分為ST。看看中證500指數,其實結構性牛市從2012年末已經拉開序幕,不知不覺,輕舟已過萬重山,牛市早已近兩年。

2.   資本市場從來就是從一個泡沫前行到另外一個泡沫。“Random walk”理論告訴我們線性外推是市場預期的常見走向,而線性外推的幅度是由後期假設驗證情況和風險偏好走向決定。2013年投資者對創業板大市值公司盈利預測不斷上調,盡管2014年被證明過度樂觀,持續下跌讓投資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2013年年內無法證偽,持續的逼空行情也讓不少資深投資經理如坐針氈。2014年,這樣的趨勢正在主板逐步形成,反彈或許仍將延續,但是我們仍然對“牛市論”持理性的懷疑態度。

3.   常見的邏輯之一,無風險利率下行提升市場整體估值。其實在申萬策略體系中,無風險利率下行有三個層次,第一,貨幣市場無風險利率,以銀行間回購利率、長期國債收益率等為量化表征;第二,實體經濟的無風險利率,以票據貼現利率等為量化指標;第三,股市無風險利率,是居民在大類資產配置時,與股票形成替代效應、但被投資者認為相對安全性較高的各類資產中,收益率最高的那種資產的預期回報率,是一種機會成本概念。2013年末,很多投資者期待剛兌打破引發無風險利率下行,其實指的是這個層次的無風險利率。時間來到2014年的三季度,這一切沒有發生,反倒是衰退性寬松導致了實體經濟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導致了貨幣市場無風險利率的下行,但是投資者將概念偷換,且忽視了衰退性寬松終將迎來信用風險溢價的大幅上行。反之,如果地產基建再次托底成功,無風險利率又很難處於低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實際上,2013年就開始的中證指數牛市與無風險利率下行又有什麽關系呢?

4.   常見邏輯之二,改革降低風險溢價帶來牛市。反腐、加強國防軍工等令人振奮的舉措令投資者感受到了陣陣新風,並線性外推出對改革進程的樂觀預期,而新華網連續多篇股市相關文章更是刺激了投資者的神經。但是,我們認為中長期看,“深水區”的改革充滿艱難險阻,非一日之功,甚至連相對容易的國企改革方案都延後至2015年由中央深改小組出臺;而金融改革中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更是直接放緩(無風險利率的下行部分還得歸功於此)。所以,改革降低風險溢價是偉大、光榮而正確的,但是也一定要認識到改革的漸進性,由此帶來牛市更值得商榷。

5.   常見邏輯之三,經濟不好,企業利潤也能改善。二季度GDP超預期達到7.5%,工業企業利潤和上市公司業績也略超預期(主要還是靠量,非金融上市公司收入增速提升0.9%,毛利率提升0.2%),但是部分投資者已經將趨勢線性外推,認為隨著融資成本下行和去產能進行,上市公司利潤將先於經濟複蘇。而我們認為2季度業績略超預期恰恰是穩增長托底政策的效果,而這樣的政策更多是“托而不舉”,近期匯豐8月制造業PMI、四大行新增貸款、地產銷售等經濟數據持續低於預期,而更多反映經濟圖景的螺紋鋼等期貨價格不斷創出新低。考慮到下半年GDP平滑走勢和企業盈利基數問題,預計A股、非金融、非金融石化14年業績增速分別是8-10%、0-5%、0-2%,未來兩個季度逐季下行(詳見9.3業績分析報告)。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小狗與主人的關系,跑得遠了,必然需要回調,經濟如果是平著走,整體試圖走牛市,很難,只有代表轉型的公司跑出結構性牛市更為現實。

6.   常見邏輯之四,大類資產配置和全球資產配置行為變化帶來牛市。地產價格不漲了,余額寶收益率下降了,大類資產配置無處可去,於是投資者進入股市是常見的牛市邏輯,這種說法忽視了地產價格如果真的不漲了,很難穩住,銷售在政策刺激下階段性恢複之後,可能就得面臨下跌,在以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下行的潮流中,居民財富其實將被消滅,而經濟隨之產生的負面影響對股市的作用將遠超投資者預期。還有一個常見邏輯就是,外資不管中國經濟情況如何,歐洲貨幣寬松導致錢多了就要配置中國。其實A股今年並未真正因為美國QE退出下跌過,為什麽歐洲寬松了我們就會上漲?3-4月海外路演時,國際投資者擔心中國剛兌破裂,信用風險爆發,對中國非常悲觀,外資持續流出,要知道,那時候A股比現在還要便宜!到2季度GDP公布後,信用風險危險期度過,滬港通帶來良好預期,海外投資者重新布局中國,才有了外資持續流入。所以,外資真的不看中國基本面,只要便宜就買中國股票嗎?邊際上看,8月28日至9月3日,全球基金流出A股和中概股1.1億美元,專投中國的股票型基金更是流出6.2億美元,創今年3月中旬以來的周度新低,恒生國企指數整體走得也弱於上證指數。我們姑且不論歐洲降息後外資是否還會重新流入,能確定的一點是,現在的估值和未來的經濟趨勢對外資來說,並沒有那麽強的吸引力。當然,目前滬港通尚未真正開啟,QFII和RQFII額度早已用光,即便外資想進來也進不來。

7.   所以,整體牛市並不現實,結構牛市更加合理。短期看,以上幾點邏輯的證偽尚需時日,“永遠不要試圖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難以找到當頭的一盆冰水作為負向催化劑,反彈就會延續。

在幾根陽線之後,和投資者聊得最多的就是,是不是因為地產真的不行了,居民大類資產配置真的沒地方去了,所以要進股市?我始終覺得資產配置行為只是一個結果,如果股市沒有賺錢效應,錢怎麽會配置過來?但是錢沒有增量進入股市,如何會有賺錢效應?雞生蛋、蛋生雞。股市漲是需要邏輯的,所以要探討的是背後的規律,而非資產配置行為。當然,如果你說圖走得很好,周線和月線挺漂亮的,老百姓看圖說話進場買股票,地產的錢也來了,我會覺得你很真誠,比一邊喊著無風險利率下行,一邊不敢買藍籌,卻在交易跨界成長的朋友,邏輯清晰多了……

三、短期市場:二月重現

市場在發生什麽?

現在真的就是二月重現了,跨界成長成為殼資源股票堂而皇之的上漲理由,在15億以下的股票數量僅剩下12家,其中僅剩3家尚未停牌(寶誠股份、ST景谷、ST宜紙),總市值100億以下、股價3元以下的股票僅剩21家,其中5家為ST股票……甘肅衛視有一檔節目,用一只“草泥馬”(羊駝)選股票,大幅跑贏市場……“上帝欲使人滅亡、必使人瘋狂” ,註冊制推出前,殼資源股票一定會絢爛異常!但繁華散盡的時候,也是因果輪回。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種市場是交易型基金經理搶錢的天堂,看圖說話、聞風而動,憑著本能在交易。當然,稍微理性點的,一肚子主動縮容小票,業績雖然很好,但最近天天怕暴跌,每天早上賣點,看下午沒暴跌再買回來。

今朝有酒今朝醉!5.30總有一天回來 但是不知道什麽時候,又沒看到什麽明確的大利空,在A股,只要不是太差,大多數時候投資者就是要做多的,有個兄弟說的對:“ 大多數人是忍不住的 ”。在此之前,瘋狂的市場就是接著炒!

四、周末三件大事:監管層擴大融資標的;經濟數據近乎崩盤;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

大家看了很多關於經濟數據和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的點評了,但是擴大融資標的這塊還沒看到,而且我覺得從邊際影響看,可能反而是股市加杠桿的影響大,所以先從這里開始。

1、股市繼續加杠桿:人造牛市的一招險棋

研究為本,數字為憑,我們團隊對融資余額上限的上限進行了測算,傅靜濤分析師考慮了以下4個約束:

(1) 融資余額不可超過可進行融資融券標的流通市值的25%

(2) 證券公司進行兩融業務,需要計算風險準備,扣減凈資本,扣減比例為10%

(3) 證券公司財務杠桿存在限制,限制證券公司的總資產擴張,構成融資余額的限制

(4) 客戶可用作保證金的資金余額,乘以融資融券的杠桿率構成了融資余額的上限

測算下來,融資余額上限的最小值也接近1萬億人民幣,目前融資融券余額還不到6000億,還看不到明顯約束,融資余額還可以繼續上升!

最需要註意的是,近期關於融資(我直接去掉了融券,因為A股想融到券真心不容易)放開的一系列動作:中金所降低最低保證金、證金公司降低融資成本、券商降低融資戶門檻(甚至降到30萬也能融資炒股票),這個周末幹脆直接擴大融資標的範圍,人造牛市就是這樣來的,當然,以後有一天火燒營業部,門口拉橫幅(像我一樣經歷過一輪完整牛熊的投資者肯定都經歷過)也是這樣來的,但是,現在短期肯定是上行趨勢的助推器!

當然,放開融資標的範圍,本來就是市場化的改革方向,這是偉大、光榮而正確的。可能是我太謹慎,在15億以下股票都快被消滅幹凈的時候,放開融資標的範圍,我心里還是有點發虛的……所以我說投資如人生,當知進退、有節制,但是市場怎麽可能如此理性呢?

2、近乎崩盤的經濟數據:封殺了指數上行空間,但不能阻止跨界成長的短期瘋狂

我不是宏觀分析師,沒必要重複那些經濟數據了,反正就是一句話:很差,差到接近2008年四萬億之前的狀態了。

我是策略分析師,關鍵是市場會如何解讀這樣的經濟數據。

(1)有些人說,這數據不能反映經濟真實情況,因為已經轉型了。

申萬策略:還是那個問題,轉型有這麽快嗎?就像去年很多人說,創業板大市值公司最後業績會超預期,最後證明很難,因為再轉型也是經濟整體的一部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看看消費數據就知道了,也不會太好的。

(2)降準降息概率增加。

申萬策略:好吧……我們看看是否能夠進入降息周期,悲觀的人擔心的是流動性陷阱

(3)上漲和經濟沒關系,反正是人造牛市,接著炒,你看老百姓都進來買股票了,身邊那麽多人平常不問股票的都來問了。

申萬策略:第一部分就是回答前200點和經濟肯定有關系,最近100點的確關系小一些,但如果把和經濟有關系的都跌回去,比如,外資發現現在的經濟狀況和他們4月底的時候擔心的一樣?那麽,權重藍籌下跌,臺子塌了,小股票繼續瘋狂?不知道,至少指數上行的空間已經被封殺了。至於老百姓的這個行為,兩根陰線就結束了,那你幹脆和我說圖走得好,我覺得更真誠。

(4)周末對近乎崩盤的經濟數據對股市到底有什麽影響的討論其實是一次最好的倉位調查,結果很顯然,多頭氛圍濃厚,倉位不輕,尤其是活躍的交易型選手,關鍵是這時候監管層還給提供了融資。

(5)看長一些,這樣的經濟數據,被約束的貨幣政策,加之終將推出的註冊制,最終市場將一地雞毛,但是短期瘋狂的趨勢不會因為經濟差而輕易結束,所以,歌已在遠方響起,但暫時無法阻止市場短期的瘋狂!

3、銀監會、財政部、央行等12日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商業銀行應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約束月末存款“沖時點”,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另外,商業銀行不得通過理財產品倒存、同業業務倒存等手段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

申萬策略:很簡單,從季末到日均,攬儲壓力更大;剛兌未破,存款壓力更大了,理財也不會真正成本下降,無風險利率下行只是個多頭壯膽的傳說。銀行更加惜貸,經濟後面怎麽起來?

五、操作建議:調整過後,交易型選手仍將樂不思蜀;但是戰略型配置機構一定要左側規避類似3月開始的慘烈下跌。

圖:從申萬金融工程情緒指標看:危險



圖:長周期股東增減持指數,臨近2011年高點:



調整過後,如果你是交易型、靈活型的選手,很簡單,找融資範圍擴大受益的標的。

顯然,申萬策略不是好的交易型選手,我覺得投資如人生,當知進退,有節制。在市場狂熱的時候,戰略配置型機構一定要兌現收益,左側撤退。

結論:悲歌已在遠方響起,狂熱的市場卻仍然沈浸在“上漲與經濟無關”的自我安慰中。我們進行了仔細複盤,2200點前的上漲與經濟有關,之後的確關系削弱,改革降低風險溢價暫時不會證偽,短期調整後市場仍有望活躍,但是,近乎崩盤的經濟數據封殺了指數上行的空間;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可能提升無風險利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