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 兩會期間上演fashion show女電王日日名牌衫 李華華

2008-03-09  AppleDaily






 

正所謂「女為悅己者容」,試問又有邊個女人唔貪靚?一向打扮入時,身兼全國政協婦聯界別委員嘅中國女電王、中國電力(2380)董事長李小琳應該都唔例外,華華見佢每次出席公開場合都會悉心打扮,點只衣着光鮮,直頭一身珠光寶氣,輕易成為全場焦點。

據聞李小琳每次出席活動前都有專人負責幫佢執形象。

LV圍巾今季春夏貨

華華噚日同兩位做名店嘅朋友傾開偈,佢哋同華華講,李小琳3月3號喺北京出席兩會政協開幕時,頸上圍住嗰條粉紅色Louis Vuitton圍巾,係08年尾推出嘅春夏款式,條圍巾出咗粉紅色同黑色,價值2850元。o依家只係得番粉紅色,有買趁手!

仲有,佢3月5日着嘅淡綠色收腰外套,上面有幾朵山茶花胸針裝飾,同一向以山茶花作靈感嘅Chanel相似,名店朋友講,齋睇相唔可以百分百肯定件外套係咪Chanel嘅出品。

胸針貴過打工仔月薪

不過名店朋友話,佢哋朵絹面胸針可以單買,唔少客買嚟自己襯衫,每個大約2000元左右,視乎款色同大小而定。如果一件衫有3、4個胸針,咪差唔多內地打工仔幾個月嘅月薪?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72

中環在線:金融時報上演貼士連續劇獅王選帥冷敲范智廉 李華華

2010-9-24  AD




 

下星期二(28號),通勝話宜祈福、開市,但華華就覺得,應該加埋宜投票!呢一日,除咗國美(493)小股東會投票為「黃陳鬥」定輸贏,喺離我哋唔係好遠嘅上海,滙豐控股(005)董事會亦會表決定出邊個做新獅王─新任主席是也!

而喺博彩公司開出各路人選嘅盤口之後,英倫大小傳媒繼續為自己所撐嘅「候選佳麗」放風出招,其中權威財經報紙《金融時報》更鍥而不捨當連續劇咁寫!繼上回寫到行政總裁紀勤以「劈炮」威脅換個主席位後,噚日就話財務總監范智廉最有機會彈出!

紀勤桑頓仲係大熱

佢哋引述3位影子先生嘅消息話,為咗令紀勤可以長駐香港,一定要搵個願意坐鎮英國大本營嘅人接任主席,而最佳人選就係范智廉嘞!就連野村嘅分析員都撐范智廉喺業界深受尊崇,又得到投資者嘅信任,係最適當人選喎!

除咗范智廉,紀勤同中國通桑頓都仲係大熱,因為紀勤話晒根正苗紅,喺老牌大行點都着數啲;而高盛出身嘅桑頓,佢嘅外人身份又居然得到部份董事嘅青睞喎,因為有人相信桑頓呢位外人先可以幫滙豐呢隻百年老獅注入活力喎。

之但係日日咁寫,個個寫勻,咁《金融時報》到底喺表決前夕可唔可以爆到誰是贏家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3

澳門賭王家族 上演港版「霹靂火」 何鴻燊 創業強人最後的啟示錄

2011-2-14  TWM




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分家鬧劇,不會是單獨現象,亞洲還有許多在二次戰後崛起的企業,憑著創辦者的意志,維持著表面的團結,但是家族的子女,都虎視眈眈地等著分產。

兄弟鬩牆、王國崩解的故事,將不斷上演!

撰文.乾隆來

今 年將要「慶祝」九十大壽的澳門賭王何鴻燊,在農曆年前開演了一場轟動全球的家族爭產風波,他的四位太太、十七名子女,加上一位家族律師,幾乎天天召開記者 會,爭搶何鴻燊所建立的賭場王朝。這場赤裸裸的豪門爭產,比任何連續劇都要讓人拍案叫絕,不只香港八卦傳媒狂做新聞,連英國《金融時報》、美國《華爾街日 報》這些嚴肅的外文報紙,也都忍不住連番以頭版報導。

這場現世肥皂劇最令人訝異的是,一代賭王何鴻燊竟然失去往日的雄風,任由女兒、姨太、律師擺布。這邊叫他簽律師函他簽,那邊叫他簽法院訴狀他也簽;兩邊在媒體上指責對方綁架何鴻燊,他也無力阻止,自己簽的法律文件,事後他又公開不認帳,否認之後,過幾天又承認。

「想要暴富,必走險路!」在二○○九年七月,當時八十八歲的何鴻燊在家裡跌倒,導致腦部重傷之前,他是人人敬畏、睥睨群雄的獅子王。

一 九二一年,何鴻燊出生在香港最為顯赫的買辦家族,他的祖父何福是英國在香港最大企業怡和洋行的買辦。何鴻燊一出生就口銜金湯匙,他自己說:「我在十二歲之 前,香港比我有錢的小孩,絕對不超過十個!」但是,在三○年代的大蕭條中,他的父親炒股票賠光所有身家,何鴻燊雖然還能夠上香港大學,卻也得像一般窮困的 小孩那樣,設法自行謀生。

二次大戰後期,日本入侵香港,偏僻的澳門因為沒有戰亂,成了許多香港商人避難之地。何鴻燊也跑去澳門,以何東︵何 福之兄︶家族的背景加入了聯昌貿易公司,買貨跑船賣給戰亂中的中國大陸;何鴻燊後來說:「想要暴富,必走險路!」他冒著生死押船,躲搶劫、躲海關、躲炮 火,每一批貨都暴賺。一九四三年,當時只有二十二歲的何鴻燊,就已經分到一百萬港元紅利,暴發了!

何鴻燊把賺來的一百萬港元,創立獨占事業澳門水火(煤油)公司,也拿去香港與人合資籌組建設公司,賺戰後的重建財,不到十年,就晉升香港十大富商,實力與霍英東、葉德利等人平起平坐。當時李嘉誠、郭鶴年還在後方追趕。

一 九六一年,澳門政府決定開放賭牌,剛滿四十歲的何鴻燊與霍英東等香港著名的商人合夥,參與賭牌執照競標。幾組投標廠商殺頭競爭,志在必得的何鴻燊給澳門政 府開出「無法拒絕的三條件」:一、免費為澳門建立新港口;二、將新港口的腹地規畫成新都市;三、買最新、最快的船,從香港大量載賭客進澳門。「三條件」之 外,再加上令人跌破眼鏡的附帶優惠:所有賭場的盈利,九○%捐出做慈善事業。

從一九六二年獲得澳門賭牌之後,何鴻燊蠶食鯨吞,不到十年就壟 斷澳門的賭場,至○二年澳門政府開放國際賭牌為止,何鴻燊實際上掌控澳門政治、經濟、黑白兩道的所有資源。他的賭場每年上繳政府賭稅超過四十億港元,是澳 門政府財政收入的五成以上,還有將近四成的澳門居民,直接或間接受雇於何鴻燊的企業。

何鴻燊的企業集團,核心是三家香港上市公司,最早成立 的是信德集團,目前總市值一一○億港元,資產包括澳門、香港的地產開發,以及在中、港、澳之間穿梭、全世界載客量最大(每年二千三百萬人次)的飛翼船隊 TurboJet等;其次是總市值約莫七十億港元,在○一年收購的老牌公司新濠國際,資產包括著名的避風塘地標珍寶海鮮舫、澳門Crown 賭場等。

這 次爭產的焦點,則是擁有澳門最核心賭牌的澳門博彩控股,總市值達七五○億港元,擁有葡京、新葡京、索菲特大酒店等,是何鴻燊賭博王國的核心企業。總計三家 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超過九百億港元,其中有三成仍然控制在何鴻燊家族及控股公司手中;這還不包括分布在美國、加拿大、葡萄牙,以及中國各地的房產與股票投 資。

有錢、能玩、風流倜儻的極品何鴻燊的獨特地位,來自於他顯赫的出身,西化的貴族作風,以及永遠說不完的風流韻事。何鴻燊是貨真價實的 「富三代」,他全身都是貴族氣息,曾祖父是猶太血統的荷蘭人,混血的何鴻燊外貌有如電影明星,身高一八三公分更是英挺迷人,不僅是運動健將,舞藝更具職業 水準,在香港上流社會,他的社交舞蹈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還有,何鴻燊講笑話功力更是一絕,他在社交場合妙語如珠,一開口就能讓全場氣氛 歡暢,賓主盡歡。不要忘記他少年致富,口袋裡花不完的鈔票全都是自己賺來的,所有完美條件的結合,絕對是風流無敵的極品。這樣的社交極品,一生娶四位太 太,生十七名小孩,似乎「每次都是合理、謹慎,都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卻也埋下他晚年家族爭產無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何鴻燊在二十一歲的時 候,就靠高超的把妹技巧,把當時澳門第一美人黎婉華娶回家了。黎婉華是道地的葡萄牙人,擔任律師的父親是澳門當時唯一的公證人,在還是小村莊的澳門擁有 「喊水會結凍」 的地位,也具有直通葡萄牙政府的通天本領,對何鴻燊早期奠定的事業基礎,有著莫大的幫助。

但是一九五七年之後,黎婉華患了 結腸炎,看遍名醫都無法復元,後來把整個胃都割掉了,只能吃流質的食物。此時何鴻燊事業正在快速發展,天天在外應酬,經常在社交場合與何鴻燊伴舞的年輕美 女藍瓊纓,自然取得了「二太」的身分。何鴻燊娶二太太的過程還頗掙扎,原因除了起家曾靠岳父幫助,還因為西式婚姻不允許納妾,何鴻燊拐彎抹角,當時雖然已 經是一九五七年,卻引用了當年在澳門還有效的《大清律令》,明媒正娶的把二太迎回家門。

眾太太與子女走上爭產不歸路從二太入門到三太太出現的二十八年期間,何鴻燊奪得澳門賭牌,建立了澳門首富、澳門賭王無可挑戰的地位。小何鴻燊二十二歲的藍瓊纓,陪同何鴻燊出入各種重要場合,堪稱是他事業成功背後的重要推手。

相 較於靠跳舞入室的二太太,出身護士的三太太陳婉珍則有點像三明治的夾層。陳婉珍是元配黎婉華的看護,一九八五年,當時已經六十四歲的何鴻燊,幫年齡只有三 十二歲的陳婉珍買了豪宅,大家才確認經歷將近三十年之後,終於正式出現了第三任太太。但是這位第三任已經無法登記正式婚姻,只在八九年之後陸續生了兩女一 男,都登記為何鴻燊的子女,才確認她的地位。

四太梁安琪則是所有太太中最高調的一位,出身廣州舞蹈團的她,隻身到澳門闖天下,也像二太太那 樣靠舞蹈走入何鴻燊的世界。當時二太太遠走加拿大、三太太又不太出門,何鴻燊雖然已經六十八歲,但是社交活動仍然頻繁,從一九八九年獲贈香港豪宅起,梁安 琪不僅成為過去二十年何鴻燊公開場合的太太,還為他連續生了三兒兩女,成了四房裡面人丁最旺的一家。

從企業接班的觀點,六十五歲之前的何鴻 燊雖然風流,卻還能有為有守,大房三女一子都沒有進到企業,二房的女兒們也沒有獲得接班授權。但是,六十五歲之後,太太與子女數目暴增,相互角力,終於走 上公開爭產的不歸路。何家帶頭爭產的是兩位強悍的女人,一位是今年剛滿五十歲的四太太梁安琪,另一位是二太太的長女、今年四十八歲的何超瓊。

舞蹈老師出身的梁安琪,跟著何鴻燊已經二十年,早就成為商界的女強人。她承包經營多個何鴻燊賭場的貴賓廳,身兼旗艦上市公司澳門博彩公司的執行董事,高調以數十億港元大炒香港豪宅,同時還在中國投資三溫暖、證券行、茶餐廳以及高爾夫球場。

另 外一邊,何超瓊也非等閒之輩,她獲得父親的真傳,在港澳社交圈是媒體爭相報導的名媛,常常穿著名牌參加各種派對,奪取香港媒體的鎂光燈。何超瓊的商業頭銜 多到不可勝數,最有權力的職位是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上頭的董事長就是何鴻燊,取得準接班地位,被香港媒體公推為「賭王膝下最能幹的女兒」。

「隔 離法」被何超瓊與梁安琪衝破在何鴻燊跌倒住院之前,他用「隔離法」阻絕幾位太太之間的鬥爭。早年元配黎婉華在澳門,二太太藍瓊纓就只能在香港發展,如此維 持了將近三十年。八五年三太太出現後,何鴻燊要藍瓊纓移民加拿大,還給她一家服裝公司去經營,就這樣讓二太太在加拿大忙了十幾年,而港澳大本營就給了四太 太發揮。

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四太太梁安琪的接班態勢越來越強、二房大女兒何超瓊強大的活動能力,兩個女人不斷衝撞何鴻燊的防火牆,逼得何鴻 燊不斷退守,最後只能搬出「公平」這道最後防線。而所謂的公平,就是把何鴻燊的時間分割,照早、午、晚三餐,輪流切割何鴻燊的時間,一三五、二四六睡在不 同太太的家裡,每年生日都要被不同的太太輪流辦場,看似熱鬧,實際則是不斷公開較勁。

直到去年底,香港政府頒給何鴻燊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 章」後,他才正式進行「分產」,先在去年十一月,將十二億港元的信德集團持股轉給二房的五名子女所有的控股公司;接著在十二月將總值近六十億港元的澳門博 彩股權,移轉給四太太;然後就在今年一月,將持有澳門博彩的控股公司 Lanceford,平分給二房與三房。

分產之後,澳門賭王的名下實 際已經一無所有,而Lanceford股權的移轉,四房又完全落空,因此引發太太們的強烈衝突。尤其是賭王的旗艦澳門博彩公司,在分產之後的股權架構,是 二房大勝,拿到股權與經營權;三房大賺,取得與二房同樣價值的股權,而原本領先的四房,雖然也拿到等值六十億港元的股權,卻因為分到的是上市公司的股權, 而不是二房與三房拿到有決定權的上層控股公司股權,淪為面子裡子盡輸的小股東。

以女兒何超瓊與四太梁安琪水火不容的關係,迫不及待在何鴻燊生前分產,而且是以表面公平、實際彼此傾軋的危險股權結構來分產,賭王一生英明的布局,最終還是走入「霹靂火」分家的老套。

最後,英國《金融時報》一篇評論提醒,何鴻燊的分家不會是單獨現象,亞洲還有許多在二次大戰後崛起的企業,憑藉著創辦者的意志,表面維持著團結的假象,但是家族的子女都虎視眈眈等著分產。《金融時報》預言,兄弟鬩牆、王國崩解的故事,即將不斷上演!

何鴻燊家族上演爭產戲碼

分產之前各房持股

何鴻燊7.49%

31.65%

藍瓊纓(二房)

58.62%新濠

50.72%信德

11.463%(直接及間接持有者)澳娛

55.70%澳博

陳婉珍(三房)梁安琪(四房)

0.72%澳博

分產之後各房持股

何鴻燊

藍瓊纓(二房)

49.45% 股份總價65.8億元控股公司Lancefrd 58.62%新濠*(67.31億元)50.72%信德*(110.35億元) #11.463%(直接及間接持有者)澳娛陳婉珍(三房)50.55%股份總價67.23億元控股公司Lancefrd 梁安琪(四房) 7.63%股份總價57.6億元澳博*(754.88億元)控股公司Lancefrd31.65%澳娛55.70%澳博

*2月1日總市值

#何鴻燊轉讓私人持有之2.5億股信德予二房五名子女共同持有註:何鴻燊仍持有澳娛100股幣別: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2

羅嘉瑞周融互片熊貓爭奪戰上演

 2002-9-26  NM
 

 

由傳媒人周融一手湊大、鷹君集團副主席羅嘉瑞背後支持的'Recruit',兩年前在創業板,以熊貓——Recruit為名上市。憑着在地鐵站派發的專營權,Recruit生意本來還撐得住,但隨着今年七月地鐵專營權被南華早報搶去後,今年剛好十歲的Recruit,兩位拍檔卻面臨大決裂。一向是Recruit大老闆之一的羅嘉瑞,聯同勤達印刷前董事總經理劉竹堅,計劃入主熊貓,一腳踢走周融。而周融亦非省油的燈,市傳已與生意上的拍檔泛華進行反收購,一場惡鬥已揭開序幕。過去兩年以來,熊貓——Recruit的累積虧損逾八千六百萬,一星期出版兩次的主要業務Recruit,七月份亦喪失了地鐵派發專營權,公司前景黯淡,股東之間因而出現微妙的變化。熊貓原有三位主要股東,分別是瑞士Publicitas Asia,佔兩成四;鷹君的羅嘉瑞,佔兩成;以及佔一成半的周融夫婦。九月十二日,羅嘉瑞突然通知周融,劉竹堅以一間叫ER2公司,提出以每股一仙半,認購熊貓十六億新股,較現股價折讓四成二,完成後ER2佔熊貓五成八股權。這無疑將周融所佔股份,攤薄至百分之六。傳媒人出身的周融即時反擊,於上週一召開記者會,炮轟身為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主席的羅嘉瑞出價過低,有罔顧小股東利益之嫌,因每股熊貓起碼值三仙。上週四從國內公幹回港的劉竹堅,立即來個反擊。由獵頭公司進軍傳媒印刷業的他,似乎有備而來,對熊貓的財政狀況瞭如指掌。他說:「每股值三仙?他是根據六月底的中期報告推算出來。但Recruit自七月失去地鐵專營權後,跳上報攤來派,由十八萬加印至二十八萬,以每本三元成本計,每期多花三十萬元,而廣告收入並無增加。加上每月近六百多萬Recruit的廣告開支,又臨近招聘淡季,Recruit根本連三仙都不值。「過去八個月,熊貓得十六萬元成交,根本就是有價無市。市值不等於資產值,周融是行政總裁,應該很明白。」

周融夫婦年袋六百萬創辦Recruit的周融,對公司本有功勞。那時是九一年,當瑞士的Publicitas Asia拿到地鐵的專利刊物合約後,找來周融做顧問。豈料兩星期後,瑞士公司想放棄,周融遂建議出一本招聘的刊物。他做傳媒時因認識瑞安主席羅康瑞,透過他的介紹於是認識了羅嘉瑞,並以三百萬入股。熊貓一直由周融打理,羅嘉瑞只派李澄明做代表開會。直至二○○○年中,熊貓趁網股熱潮上市,羅嘉瑞出任主席後,積極參與公司運作。熊貓成立招聘網站,並與廣州《羊城晚報》合作搞招聘會,又在廣州出版招聘刊物「熊貓賢才」。其後香港經濟衰退,公司大量裁員,招聘市場萎縮,上年熊貓在中國亦蝕了五千萬。但周融作為行政總裁,與任董事的太太陳儀芬二人,上年度支取酬金達六百萬元。過去五年,兩夫婦一共支取逾千八萬薪酬,今年,夫婦倆連買愉景灣海澄湖畔三個單位,共一千二百六十萬元,這令劉竹堅忍不住,向周融多踢一腳。「周融幫熊貓建立一個好好的品牌,但是靠打入很多葡萄糖(資金)養大。我自己打理勤達期間,雖然每年有三、四億營業額,每年賺二、三千萬,我的年薪都少於八十萬元,十年只是八百萬。」劉竹堅暗示周融在熊貓支取不合理報酬。

反擊羅嘉瑞絕情被插公司表現差,而自己人工高,周融趕忙於中秋佳節當日,在山頂餐廳向記者訴苦。「話我人工高,我的人工是董事會給的。我同我太太都已經減薪三成,其他高級員工都是減一成。如果嫌我人工高,咪炒咗我,不須做咁多嘢。」周融氣憤地說。劉竹堅說若ER2入股成功,自己可以免費幫熊貓打兩年工,周融不屑地回應:「不收錢不代表就是好人。是不是要全部員工都不收錢?這豈不是返回奴隸制,去查我值幾多錢!」周融愈說愈有氣,並對劉竹堅和羅嘉瑞的收購建議,感到很詫異。「羅嘉瑞說不看好公司,轉頭又用低價錢入股,話看好公司未來的前景。他這樣做是合法,但不合情、不合理。當你有三千四百元(羅嘉瑞的鷹君市值三十四億),不需要去鬆踭、去推開人來爭十六元(熊貓市值一千六百萬),不需要去得太盡。」周融連珠炮發地說。周融與羅嘉瑞合作多年,雙方於九月十三日會面,就熊貓收購一事商討後,便一直未有聯絡,默默然結束了十年的拍檔關係。周融對此酸溜溜:「這個社會有四種人合法賺錢:第一種是有高尚情操,自己賺少些,讓別人賺多些。第二種則公平分配,大家賺一樣多。第三種則是在你不為意的時候,賺埋你嗰份。最後一種是自己賺多些,只分小小給人,你都會問,這種人點解會咁㗎。」

羅氏明益劉竹堅周融今次被「飛起」,事前早已有預兆。五月份,羅嘉瑞辭退主席兼董事一職,一切關於熊貓事務,都交由下屬李澄明處理。今年七月,熊貓現金不足,周融要求供股,每股兩仙,卻遭李澄明否決,反映羅嘉瑞無意再玩,但其實他是以退為進,引入劉竹堅合作,由劉氏佔收購財團的八成,計劃進駐熊貓,飛走周融。羅嘉瑞肯賣這個順水人情,是由於劉竹堅亦來頭不少。劉竹堅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修讀社會學,七四年回港後,加入貿易發展局做市場主任。一年後轉職機場空運站,負責聘請員工的工作,初次接觸「求職市場」。八○年,劉竹堅又跳到胡應湘弟弟胡應濱的大寶地產,任職人事部。八一至八四年間,加入獵頭公司SGV-Byrne,幫客戶物色人才,開始做獵頭工作。劉竹堅於八四年做獵頭公司老闆,成立ERI。兩年後,公司被國際大型獵頭公司雷文管理(Norman Broadbent)收購,他取得一百萬之餘,又佔兩成合併後新公司的股份,兼負責管理新公司的生意。其間他認識了行政會議成員唐英年堂弟唐裕年,因大家都是做獵頭的行家,劉遂介紹唐裕年加入雷文做。劉竹堅任獵頭公司期間,認識不少上市公司老闆,包括鷹君的羅嘉瑞,對後來拓展自己事業大有裨益。至八九年,劉竹堅完成三年雷文的合約協議後,遂將兩成雷文股份售回給公司,為他套現一千萬元。

熊貓瘦田有人爭劉竹堅曾替怡和聘請人才,而認識其管理層William Courtald,從中得知怡和想出售非核心的印刷業務,遂與唐裕年等舊拍檔夾份,以一千萬元購入印刷業務,由劉佔六成,易名勤達,專印上市公司年報,並於九六年上市。前年,劉將勤達賣給莊士中國,賺得二千五百多萬元,去年在完成合作協議後才離職。玩厭印刷業務後,劉竹堅去年又成立ER2,以分佣形式,承包上海女性雜誌《大都市》。今年六月,亦獨家代理東方航空及南方航空兩本機上雜誌的廣告權。七月,又承包《中國空港》及《上海家居》兩本刊物。一年間,劉竹堅染指五本雜誌,由印刷業轉行傳媒業。追溯劉竹堅的往績,ER2下一次必然是「上市」。外間估計,一旦劉竹堅入主熊貓,最終將中國的雜誌業務注入熊貓套現。「憑我的經驗、網絡,可以在上海辦一份Recruit雜誌,同時準備搞消閒性,同女性雜誌。」他說。「我有挽留周融,但我相信如果周融離職,對公司影響不大,因為客戶是相信熊貓的品牌。」劉竹堅滿有信心地表示。然而周融對爭奪熊貓仍未言敗,並表示已有數個財團在洽商反擊。本週初,市場傳言泛華集團可能以每股二仙,向熊貓提出收購建議,而泛華與周融,共同擁有的「出版之友」,是負責《星島日報》的印刷工作,雙方一直是合作夥伴。「今時今日的我,不須為五斗米折腰,我有權選擇我的拍檔、朋友。」周融決絕的說。看來,市值只有二千九百萬的熊貓爭奪戰,已然掀開戰幔。

周融簡歷(51歲)1967中五畢業後,在英文《星報》當記者1970升為採訪主任1974加入廉署任高級新聞主任,後升為總新聞主任1983離開廉署,與友人合辦《賽馬周刊》,三個月後執笠1984加入星島集團,任《虎報》總經理兼總編輯,並創辦Job Market1987調任星島集團總經理1988創立阿二靚湯,佔9%1990阿二靚湯以千四萬售予大家樂1992創辦《Recruit》1994成立印刷公司「出版之友」2000熊貓Recruit於創業板上市,任行政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14

圍攻蘋果筆電 台廠先上演矛盾戰

2011-8-22  TCW




八月十一日,英特爾 (Intel)旗下的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宣布拿出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十六億元),成立Ultrabook(超輕薄筆電)基金,投資讓筆記型電腦更輕、更薄的技術。

這 是自一九九九年以來,英特爾投資針對特定產品項目金額最高的投資,比二○○四年設立的數位家庭基金(Digital Home Fund)還高出一億美元。

這筆三億美元的投資,再次吹響英特爾進軍超輕薄筆電市場的號角,英特爾率領台灣供應鏈,終極目標是要做出能和蘋 果(Apple)MacBook Air匹敵的超輕薄筆電。

在記者會上,英特爾把Ultrabook代表的超輕薄概念,定位成能讓筆記型電 腦重燃成長動能的最大關鍵,英特爾指出,PC已經是「完全成熟的裝置」,英特爾必須重塑行動運算的面貌。

英特爾面臨的危機在於筆記型電腦成 長趨緩,市場接近飽和,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報告,今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成長率,已只剩六%,這是十年前網路泡沫時的水準。而小筆電 (Netbook)今年出貨量成長率更衰退至負一○%。

英特爾產品行銷經理曾立方預估,二○一二年,Ultrabook市占率將達到所有消 費型筆電產品的四成。在英特爾定義裡,Ultrabook指厚度兩公分以內,價格約一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二萬八千元)的筆記型電腦。

檯面上 聯軍龐大供應鏈集合,再造新筆電

有趣的是,英特爾大張旗鼓定義的未來產品,現在在市面上就可以買得到,就是蘋果的MacBook Air。

MacBook Air不但也用英特爾處理器,只要灌入作業系統,也可以跑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但畢竟,英特爾最大的客戶,仍是現有的筆記型電腦廠商,英特爾藉由推出 Ultrabook,等於是讓所有廠商都能吃到超輕薄電腦商機。美國科技網站也報導,蘋果的筆記型電腦未來可能不再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用自家處理器代替, 英特爾必須為未來做準備,且英特爾也不會被蘋果給牽著走。華碩即將推出的第一款超輕薄筆電UX21,就被美國網站評為是「MacBook Air的分身」。

檯面下成本角力零件要升級,又要低售價 八月十一日,在寒舍艾美酒店,英特爾召集六、七百名筆記型電腦供應鏈高階主管舉行一場秘密會議,機殼、散熱模組、面板、電池、儲存裝置、光碟機、軸承七大 零組件供應商全部到齊,討論的重點是,怎麼樣才能做出和MacBook Air拚高下的超輕薄筆電。

目前看來,這個新任務對台商與英特爾都 挑戰不小。成本問題是最大關鍵。「蘋果已經定出成本的上限,」一位台灣廠商高階主管觀察,一台MacBook Air最便宜的只要九百九十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二萬八千元),售價必須低於這個水準,才有機會。

但是蘋果用的全是高階產品的零組件,以機殼 為例,以前筆電外殼多用塑膠,頂多只有部分採用金屬,蘋果為了把筆電做得更薄、更輕,整台外殼都用金屬製造。硬碟也不一樣,一般筆電用的是傳統硬碟,蘋果 用的卻是最先進的固態硬碟,每一MB的成本,是傳統硬碟的十倍以上。蘋果能賣得便宜,就是靠一次性的跟供應商簽下多年採購合約,確保具競爭力的採購價格。

這 一天,所有人想破了頭,為了省成本,宏?眯M英特爾還在研究,回頭把傳統硬碟做得更小,效能更高,能不能把成本做得更省,卻被外資法人嘲笑,「什麼時代 了,還在想傳統硬碟。」

要跟蘋果競爭,台灣筆電廠等於要買進比原來高出數倍價格的零組件,成本卻不能改變,廠商希望英特爾調降處理器價格, 或是提供補貼,「它(指英特爾)那邊比較有空間,」但英特爾不為所動,「現在已有部分廠商,能做到這個成本,」曾立方說。誰要率先降價,成為台商與英特爾 的角力關鍵。

目前,機殼、固態硬碟用的快閃記憶體和電池,是其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幾項,機殼大廠可成、電池龍頭新普的動向,因此備受關注,這 幾家公司的股價也因此看升。

台廠選邊站?資源該擺在哪,還在觀望

連蘋果整合軟體的策略,英特爾也照辦,這一次,英特爾甚至還 把電信業者,也整合進筆記型電腦的平台裡,他們把過去手機才有的服務導入筆電,未來筆電遺失,可以透過電信業者,直接刪除筆電裡的內容。英特爾考慮投資的 項目裡,甚至還包括電影業。

「以前我們只把CPU(中央處理器)放進電腦,來提升價值,這一次,我們是要重新建立整個平台,」英特爾公關邱 雅欣說。

英特爾還把觸控螢幕列為重點項目,一位零組件廠主管觀察,現在台灣筆記型電腦廠正在設計各式結合平板和鍵盤的新型筆電,有的可以把 鍵盤拆下,單獨當平板使用。這一招,才是蘋果沒有的新產品。

這一次,台灣廠商跟著英特爾搶蘋果市場,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上次 CULV(消費型超低電壓處理器)筆記型電腦失利後,加上安謀(ARM)陣營崛起,「資源要擺在哪裡,大家都在觀望。」

目前,所有台灣筆電 品牌廠,都宣稱會推出符合英特爾規格的超輕薄產品,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能公布完成的產品規格,和蘋果大戰開打前,台灣廠商內心的矛盾戰已經先上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1

蘋果告宏達電劇情 會在農業上演?

2011-10-03  TCW




全球正因為蘋果(Apple)控 告三星(Samsung)、宏達電等而掀起一波波專利大戰,未來在台灣,包括稻米、蔬果等農作,也可能成了包含孟山都(Monsanto)在內的跨國公司 「種子專利」的瞄準目標。

「現在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在三○%以下,如果很多作物有專利,以後大家不能種植,那大家要吃什麼東西?」白米炸彈客、248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在經濟部 智慧財產局最近一場開放植物專利公聽會上,拋出爆炸式發言。

由於開放植物專利影響層面廣泛,不只楊儒門,該公聽會也吸引不少產官學界出席,連美國在台協會也派人到場聆聽,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事關台灣糧食自主權,讓台灣稻米、蔬果、蝴蝶蘭等植物引發專利問題的主角,正是目前完成一讀,最快今年十月立法院新會期開始就會審議過關的「專利法修正草 案」。

專利權是一種「屬地主義」(territoriality principle),專利的排他權只在核准專利的該國地域內有效,如美國專利便不能在台灣主張專利權,外商除非在台申請專利,才能在台主張專利。一旦現 行專利法修正草案三讀通過,未來外商在台就能申請植物專利,農產品商場恐化身成新專利戰場。

為保障研發成果、促進產業升級,農委會二○○五年六月就決議開放動植物專利保護;同年八月,行政院生物技術產業指導小組再決定擴大開放植物專利。歷時六年 的專利法修法,現階段卻陷入膠著。

鎂光燈焦點在於,將植物納入專利保護,對台灣是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

利益論點:刺激研發引進外國技術有助增商機

主張利大於弊者認為,開放植物專利有助與國際接軌、促進研發。按智慧財產局「開放植物專利政策說明」,開放後有助台灣引進國外技術,本國研發成果也能獲專 利保護,加速生技產業發展。

智慧財產局認為,目前國內外公開種植、販售等植物品種,因喪失新穎性,依法不能取得發明專利,也因此開放植物專利,不影響種苗公司或農民現階段使用品種。 既然植物專利不溯及既往,未來在自由市場經濟機制下,如果專利權人的植物專利不具競爭力,或要求授權金額過高,在市場自然乏人問津,意即植物專利國際大廠 在台未必有競爭優勢。

另方面,智慧財產局近十年專利案件分類統計數據顯示,生物技術專利核准件數中台灣人申請案已從約三成成長到近五成,研發實力不惡,開放後台廠可享植物專利 商機。

弊害論點:自取滅亡種子與糧食自主權難掌握

主張弊大於利者則認為,一旦修法通過,對產業、生產者、研發者、消費者都有不利影響。

從產業與生產者立場來看,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認為,植物研發包括品種、非品種(藥用成分、開花技術、基因轉植等)兩大項,目前「非品種」的相關生技研發 已可用其他專利保護,「開放後也不會對生物科技有更多好處,因為大部分都已經能申請專利了,」至於「品種」方面,則有超過九成九植物都納入《植物品種及種 苗法》的品種權保護,專利保護可說多此一舉。

專攻專利法的台大法律系教授謝銘洋則以過去學名藥開放為例,一旦開放,國際大廠可挾專利優勢快速占據市場。他指出,過去台灣一九八○年代開放醫藥品專利, 其後國外藥廠紛紛來台申請相關專利,墊高市場進入障礙,現在台廠不論開發新藥、學名藥等發展也因此相對受限;反觀印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仍動 用保留條款延後十年開放醫藥專利,保護國內製藥業,如今製藥業已是印度另一新興產業。

他補充,美國開放基改玉米、大豆等優勢品種,卻造成最後較弱勢的原生植物品種被打敗,推論開放植物專利,國內原生種可能因此消失,將付出更大代價。

「掌握種子就可掌握世界,」郭華仁說,目前包括孟山都在內,世界十大種子公司已掌握七成國際貿易種子,他認為最壞劇本是,台灣逐漸喪失種子與糧食自主權。

「我們不能夠說它不會賣,就開放它來申請,基本上一開始就不要讓它來用專利壟斷,」郭華仁解釋,儘管開放專利影響並不立即,但這種集中是慢慢來的,只要開 放腳步就會加快。

各界反對聲浪大玩不起價格戰與侵權官司

對消費者來說,開放後的衝擊則可能反映在價格上。「糧食,不應該被控制,」楊儒門指出,全球糧食缺乏,當越來越多植物品種取得專利,授權金可能墊高種子、 作物成本,最後回過頭增加消費者負擔。

就連研發者也跳出來反對。台灣種苗產業的重要代表、中華種苗學會理事長楊佐琦就在公聽會上發言,專利範圍太大,假設開放植物專利,育種者可以研發卻不能用 在販售等商業用途,他擔心會影響未來育種研發。

而育種技術享譽全世界的蘭花產業,同樣不贊成植物專利。台灣蘭花協會理事長高紀清解釋,現有的品種權是農業社會產物,好東西大家生產。專利觀念不一樣,使 用前須經同意,否則就侵權,一旦跨國公司專利不斷擴張,將限制台灣蘭花育種者研發新品種,衝擊上百億元蘭花產業。

反觀國際例子,儘管目前美國、歐盟、日、韓等國開放了植物專利,但其他國家並非都埋單,如加拿大、紐西蘭、印度、中國等,均評估各自條件後選擇不開放,台 灣應更仔細檢視各層面影響,再決定是否納入。

衡量台灣現況,開放植物專利是否配套不足?因小失大?糧食問題茲事體大,主導農業政策的農委會、負責修法的智慧財產局,應三思而後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6

后乔布斯时代:移动市场上演三国争霸

http://news.imeigu.com/a/1318125069528.html

C114讯 10月9日特稿(李明)试问当今世界,哪一位企业家的离世能够受到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比尔盖茨、拉里佩奇、扎克伯格等在内的各界知名人士、乃至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与哀悼?答案一定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乔 布斯的离去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终结,他曾带领苹果从破产的边缘走到了行业的巅峰,作为天生的领袖,乔布斯的地位无可取代。因此,长期以来,乔布斯的个人 光环一直笼罩着苹果。然而,随着这位传奇领袖的离世,苹果公司是否会受到连带影响?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格局未来走势又将如何?

业 界普遍观点,未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将呈苹果iOS、谷歌Android、微软Windows Phone三足鼎立之势,借三国以喻之——曹魏(苹果iOS)痛失开国皇帝,一时军心未定可谓群龙无首;蜀汉(谷歌Android)麾下虽拥有五虎上将, 但君臣间却各有主张,一旦分裂后果不堪设想,而若能顺利解决内部问题,一统天下便指日可待;东吴(微软Windows Phone)在视窗市场开疆已久,但在智能机尚无基业,除诺基亚之外正积极吸纳各方英豪。与此同时,三星、RIM、惠普等等厂商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各大 互联网企业也正渗透智能机战场之中,司马懿的出现或许就在眼前。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C114今日暂作渔樵,抛砖引玉。

曹魏(苹果)痛失开国皇帝

也许是天妒英才,2011年10月6日,苹果的“灵魂”乔布斯永远地离开了亿万“果粉”们。从此以后,“果粉”们再也无法见到乔布斯面带笑容地走上新品发布会舞台,激情洋溢且优雅淡定地介绍苹果最新产品了。

回顾往昔,由于在苹果陷入最低谷时,乔布斯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来力挽狂澜,每当乔布斯离开或病休时,苹果公司的股票总是会大跌;但每次他出现,都会带给全世界惊喜。

对 于苹果公司而言,乔布斯的永久性告别让苹果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最为直观的就是股价。苹果公司的股价在乔布斯逝世后第二个交易日下跌了2.01%。而从 竞争对手上来看,谷歌(Nasdaq:GOOG)微涨0.08%,报515.12美元,微软(Nasdaq:MSFT)跌0.34%,报26.25美元, 亚马逊(Nasdaq:AMZN)涨1.46%,报224.74美元。

在“后乔布斯时代”,苹果若想继续保持强劲的用户增长势头,市场策略的选择尤为关键。

最简单有效的策略当属降价以扩大销量和份额。面对残酷的竞争,苹果很可能降价以自卫,目前苹果的产品中贡献最大的是iPhone,最便宜的价格也在300美元左右,这给苹果留出了一定的降价的空间。

但是,如果只是在既有产品上降价,而不是通过产品创新来降价,这样不但会使苹果丢掉本该赚到的钱,还可能因此得罪用户。如果苹果盲目降价,只会让苹果产品成为人尽皆有的“街机”。

苹果近几年的高速增长,iPhone和iPad的频繁升级居功至伟,“果粉”们之所以愿意为新品买单是因为新品能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和真正的附加值,甚至领一时风尚之先。但苹果能否确保未来的产品仍然做到这一点?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就在乔布斯逝世的前一天,苹果公司推出了新版智能电话iPhone 4S,但其外观与前版的iPhone4几乎没有区别。如果苹果产品只是为了升级而升级,而没有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只会让苹果LOGO变得暗淡而失去号召力。

另 外,苹果的接班人能否像乔布斯一样将其与用户的关系把握得游刃有余呢?众所周知,苹果的个性在于强大的营销手腕、闭环式的生态链,而并不来自对用户的完全 迎合。这样霸道的策略在乔布斯时代被拿捏的恰到火候,而在“后乔布斯时代”,接班人如果处理不好,甚至可能衍化为尽量限制自己的用户与其他体系用户间建立 关系。

蜀汉(谷歌Android)或遭兵变

尽管Android阵营在市场份额攻城略地,趋势一片看好,但同样也有其烦恼。

“未来谷歌Android可能会成长为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但随着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未来的格局将更加扑朔迷离。” 一位业内分析师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

谷歌为了改变智能手机市场格局,推出了自主研发的Android操作系统,其阵营内部云集了包括摩托罗拉、HTC、三星、华为、中兴、酷派等数十家终端企业,成为智能平台市场上苹果iOS操作系统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Android 已初显霸主地位——2010年第四季度谷歌Android系统首次超越诺基亚塞班(Symbian)系统,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一举结束了塞班保 持了10余年的统治地位。目前,Android系统在全球市场共占据了48%的市场份额,在35个国家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然而今年8月,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消息再次震惊世人,从全球范围来看,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将能更好地保护Android平台的知识产权,使Android平台进一步标准化。

“有人欢喜有人忧”,Android阵营中那些不甘“陪太子读书”的厂商很有投向其他阵营的可能。HTC董事长王雪红就曾表示,“公司目前正在衡量收购惠普webOS系统或者并购其他移动操作系统。”

很难准确判断,在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后,与苹果的“代理人战争”是否依然奏效,还是Android阵营出现一定程度的分裂,这还要看谷歌的下一步安抚动作。

东吴(Windows Phone)迎来翻身仗

一旦Android阵营出现“集体叛逃”情况,微软的Windows Phone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诺 基亚与微软的联姻已被世人所看好,认为将实现共赢:首先,微软可借助诺基亚庞大的客户群和品牌影响力,在“软、硬”两个方面推动Windows 7系统由PC端到手机端服务的转型;而Windows Phone 7和微软在视窗领域的丰厚积累有机会扭转诺基亚在中高端市场因Symbian乏力而造成的困境,使之有望重新回归领导者地位。

诺基亚似乎也察觉到了这种机遇,近日有报道称,诺基亚将联合微软在未来几周内推出首款Windows Phone 7手机。这也将成为诺基亚重返老大位置所迈出的第一步。

谷歌Android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其开放的政策和众多手机厂商的集体加盟,未来微软Windows Phone应该也会效仿这种模式。

一旦Android阵营出现逃兵,那么微软Windows Phone 7将成为最好的“收容所”。不过,这一切还要取决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之后的政策,以及微软Windows Phone 7阵营的后续招募情况。

三国争霸大戏即将上演 谁将一统天下?

就单个厂商而言,未来的市场格局也将发生一定变化。据调研公司Digitimes Research预计,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4.62亿部,其中苹果iPhone出货量高居榜首,将达到8640万部,与2010年的4750万部增长82%。

诺基亚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7440万部,排名第二;三星第三,出货量将达到6700万部;RIM第四,出货量为5570万部;HTC第五,出货量将达到4970万部。

第 六至第十位排名依次为LG、摩托罗拉移动、索尼爱立信、华为和中兴,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450万部、2050万部、1950万部、1870万部和1420 万部。此外,得益于Android设备的强劲需求,华为和中兴智能手机出货量今年将迅猛增长,涨幅将分别达到484.4%和330.3%。


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4.62亿部

从研究机构发布的预测数据来看,苹果在短时间内仍将领跑。不过,我们可以预见,来自Android阵营的“团体”优势以及诺基亚与微软Windows Phone阵营的未知力量将给“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有 人说“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在暂时没有“领袖”的“后乔布斯时代”,伴随苹果产品创新能力的下降、竞争对手产品的使用体验与苹果越来越接近、低 价智能机的诱惑等因素,很难预计在“乔帮主”离开后的江湖,“果粉”们会不会投靠其他山头。而一旦优秀的开发者转投Android阵营和微软 Windows Phone阵营,这样的恶性循环式的爆发突变绝非危言耸听,并且其速度可能会出乎我们预料,就如同2009年的诺基亚不会想到自己在2011年的尴尬境遇 一样,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格局越发扑朔迷离。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中兴等中国厂商凭借技术和运营商渠道等先天优势也掌握了 一定话语权,并且不断向消费者市场延伸树立自己的品牌。比如今年上半年华为已跻身Android手机制造商五强之列,截至目前更已排名中国手机市场份额前 三。未来中国厂商的动向也将成为影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格局的重大因素。中兴已推出Windows Phone手机,华为亦考虑引入非Android平台,这给予了我们更多期待变局的理由。

曹魏(苹果iPhone)痛失开国皇帝,一时军心 未定可谓群龙无首;蜀汉(谷歌Android)麾下虽拥有五虎上将,但君臣间却各有主张,一旦分裂后果不堪设想,若能顺利解决内部问题,一统天下便指日可 待;东吴(微软Windows Phone)在视窗市场开疆已久,但在智能机尚无基业,除诺基亚之外正积极吸纳各方英豪。

上述三大操作系统三国争霸的大戏将如何上演?各界对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是否会催生司马懿?让我们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4

有錢、有地、有人、有企圖 頂新魏家的房產大戲才要上演!

2011-10-17  TWM




進軍台灣房地產業不到三年的魏家,已投入逾新台幣二三○億元插旗卡位,近日更以每坪一四○五萬元天價,買下敦化南路二段華票總部大樓,坐上台灣地王寶座, 魏家心中打的算盤是什麼?

撰文‧梁任瑋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在台灣房地產業發展史,是值得被註記的一天。這一天,台灣土地價格首次突破每坪逾一千萬元大關,頂新集團以每坪一四○五萬元,總 金額四十六‧二八億元,買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華票總部大樓,為台灣地價寫下新頁,也替兩年前風光自中國「鮭魚返鄉」,買下台北一○一股權的魏家四兄弟, 再添一筆新紀錄。

「為了標到華票大樓,頂新集團二董魏應交的心情只能用『志在必得』四個字形容。」一位外商商仲公司主管透露,就在前一周,新光敦南大樓標售案,頂新才以四 億餘元之差飲恨,輸給國泰人壽,這一敗,把二董的企圖心全逼了出來,因此,接著登場的華票大樓標售案,魏應交抱著必勝的決心出手,終於以最高價四十六億元 拿下,氣走國泰與富邦等台灣大型壽險集團。

四十六億元買三三○坪土地魏應交為何非買不可?

據了解,其餘幾家投標華票大樓的買家,出價多落在三十至三十五億元上下,大約是以土地每坪一千萬元推估。而魏家一口氣就以四十六億元「跳空價」出手,被外 界認為脫離市場行情甚多。對此,負責標售華票大樓的戴德梁行台灣分公司回應,頂新出價符合市場預期。

回顧近三年來台灣不動產重大標售案,魏家幾乎無役不與,包括新壽處分信義計畫區A11土地、民生金融大樓、三重新燕紡織廠,各個都是百億元起跳的超級大 案,顯示魏家亟欲在台灣房地產市場建立「江湖地位」。

台北一○一董事長林鴻明分析,「頂新用一坪一四○五萬元買華票大樓,一點都不貴,這塊地可以透過都市更新申請容積獎勵,再加上其他各種不同容積移轉,還是 可以賺錢的。」從小就跟著父執輩在房地產業打滾長大的林鴻明,家族「三重幫」是台灣數一數二大地主,面對頂新回台投資短短幾年就寫下台灣地產新頁,也不禁 稱讚魏家已經是「台灣房地產業的大咖」,「政府打房對這種大咖一點都沒影響,基於保值心態,還是會勇於搶進。」林鴻明說。

頂新集團進軍台灣房地產市場,可追溯自二○○九年買下台北一○一大樓股權。一開始,頂新只先吃下中華開發持有的一九.五五%股權,之後又陸續收購其餘民股 股權,最後魏家共以四十五億元、拿下三七%股權,成為台北一○一最大民股股東。

頂新入主台北一○一後,魏應交僅擔任副董事長,隱身幕後,第一線營運管理,完全交由董事長林鴻明處理。不過,魏家長久以來在食品業養成的精算個性,完全在 台北一○一營運面展現無遺。

「二董來了以後,財報抓得很緊,毛利是一毛一角在算的。」台北一○一員工透露,這兩年來,在二董嚴控各部門支出下,完工七年的台北一○一終於在一○年開始 賺錢,繳出稅後純益三.八億元的成績,今年全年營收可望再成長一成,讓魏家很有面子。

成立建設公司大展身手

只要有好的土地,買就對了!

頂新一開始投資房地產,純粹是「無心插柳」將資金轉進土地開發,並不想到第一線蓋房子推案,因為在他們心中,食品、通路業才是家族的本業,經營建設公司並 非自己的強項。但真正扭轉魏家認真經營房地產的想法,是入主台北一○一這兩年,頂新體會到食品業以量取勝,但房地產只要找到一塊好的標的,不但可以保值, 獲利率完全不輸賣泡麵,因此開始在大台北積極獵地。

另一方面,○六年魏應交以天價出售一手創立的樂購持股給英國特易購後,擅長財務操作的他,於是將事業重心擺在房地產投資,目前魏家不動產布局都由他操盤。

業務員出身的魏應交跨足不動產投資,依舊維持做業務時敢衝、靈活的個性,對於土地開發採取「只要有賺錢就可以做」的模式,並不偏好天價豪宅、大規模造鎮開 發,以目前頂新與誠美建設合建的「素直」案為例,基地坐落台北市中山區長春路上,基地面積僅二二○坪,走小而美路線的產品規畫,不但回收時間快,房價也有 一定支撐,延續魏家四兄弟做生意一貫務實的原則。

隨著房地產投資觸角愈來愈廣,也讓魏應交有了成立建設公司的打算,於是在○九年底成立頂禾開發,招兵買馬建立一支專業的台灣房地產開發團隊。今年八月,魏 應交找來前高雄漢威巨蛋公司董事長林信成,擔任頂禾開發總經理,就是準備在房地產業大展身手。

建築科系背景出身的林信成,最早在富邦建經工作,○一年被國揚集團創辦人侯西峰挖角,任職關係企業同國建設,曾操盤過中和威力廣場規畫與招商,○四年轉往 高雄小巨蛋籌備、開發,擔任漢威巨蛋董事長。

今年八月才到頂禾上任的林信成表示,頂禾的定位很清楚,現階段只開發住宅,而且是以打造「精品住宅品牌」為目標,目前鎖定台北市大安、中正、信義與內湖等 精華地段土地。不過頂禾可開發的住宅土地庫存不多,除了日前剛得標的敦化南路華票大樓,還有一塊台北市臨沂街五百坪土地,以及新燕三重廠。

林信成說,魏二董對地產開發企圖心很強,「銀彈都準備好了,只要有好的土地,買就對了!」因此頂禾土地開發策略全面撒網,都更、合建、賣斷土地都不排斥。

投資地產眼光獨到

口袋有子彈,才是贏家!

魏應交為了展現進軍房地產業的決心,去年也向長虹建設買下內湖「長虹旗艦」三百餘坪商辦,當作頂禾開發的辦公室,目前頂禾已設立財務、業務、土開等部門, 甚至還聘請建築師協助規畫,一家建設公司儼然成形,目前養了十五位員工,規模正持續擴張中。

曾協助魏家買台北一○一股權的高力國際總經理劉學龍指出,頂新的買地哲學重視「地標性」與「代表性」,像台北一○一大樓股權,看中的是世界第一高樓的地標 價值;新燕三重廠、華票大樓就屬於產權獨立的代表性土地。

事實上,○九年一○一營運普普,但魏家相中一○一世界第一高樓在兩岸房地產界的地標意義,加上樓地板面積有六萬坪,只要四十幾億元就可以掌握經營權,實在 太便宜了,於是很快決定買下,現在隨著兩岸開放陸客自由行商機蓬勃,證明魏家投資房地產眼光確有獨到之處。

初步概算,頂新在台灣房地產布局超過二三○億元,超越近年積極跨足地產開發的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這還不包括頂新在上海投入新台幣一百億元興建南京西路一 七八八商辦、虹橋吳中路頂新總部與飯店開發案,未來頂新、全家便利商店與德克士炸雞的中國總部都集中在此。

魏應交目前將心力移轉到上海吳中路案複合式開發,未來將集合商辦、飯店、酒店式公寓、商場,完工後將成為上海虹橋的新地標。

「蓋房子比賣泡麵好賺!」戴德梁行台灣區總經理顏炳立說,近年包括葉國一、日月光張家與頂新魏家,一開始跨入房地產可能只是抱持試水溫的心態,但在抓對趨 勢下,也確實享受到比本業還高的投報率,這也是讓這些企業大老闆決心繼續加碼的最主要原因。

顏炳立指出,現在房地產市場上只剩三種玩家:「法人」買商辦、「建商」買土地、「有錢人」買豪宅;尤其在目前房地產業處於風聲鶴唳的時間點,願意選在此時 加碼,更印證「現金為王」的投資名言,口袋有子彈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深諳此道的魏家,用具體行動落實了這項投資王道。

來勢洶洶!頂新集團布局台灣房地產毫不手軟

台灣

購入

時間標的面積

(坪) 類型投資金額

(新台幣億元)

2008宏盛帝寶9戶自用豪宅10 2009台北市臨沂街500土地 10 2009台北101大樓6萬股權37%45 2010新燕三重廠1.6萬土地101.69 2011台北市長春路預售案「素直」 220住宅18

(總銷)

2011華票大樓330商辦46.28

大陸

標的類型規劃

上海南京西路1788號「ECO1788國際中心」商場、商辦環保商場上海虹橋吳中路企業總部、飯店 複合式開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2

BDI創26年最低 航企上演內部整合大戲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1NNDE3XzM5ODg1Nw.html

歐洲時間2月1日下午,波羅的海乾散貨綜合運費指數(簡稱「BDI」)再跌18點,報收662點,這一點位,打破2008年12月5日創下的最低值663點,為26年來最低點。

BDI已連續一個月持續暴跌,與2011年12月31日最後一個交易日的1738點相比,短短一個月內已經跌去了62%。

「受巴西和澳大利亞暴雨影響,再加上中國農曆新年假期使得鐵礦石進口需求迅速減少,而市場過剩運力競相降價,運價大幅跳水。」中銀國際交通運輸分析師杜建平認為,這是2012年以來BDI大跌的主要觸發因素。

有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一時的BDI指數暴跌不值得在意,倒是這樣低迷的數據持續多長時間更需關注,「持續時間長,船企承壓大,更利於航運市場進行結構調整」。

BDI 創新低,對眾多船企來說,經營無疑更添壓力。航運企業內部的整合已因壓力紛紛展開,繼中遠集團整合內部資源單獨成立干散貨集團公司之後,2月2日,中海發 展(600026.SH)也發佈公告稱將設立兩家全資子公司,分別負責專業經營幹散貨和油品運輸業務, 並將公司干散貨船和油輪相關業務和資產分別逐步注入這兩家全資子公司。

「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做內部資源整合可以有利於減少成本、調整結構,以便更能適應市場需求。」中海發展董秘姚巧紅說道。

暴跌的市場

此輪下跌,其實是在延續去年12月份以來的跌勢。

去 年下半年,受日本、中國大舉從巴西、澳大利亞載運進口鐵礦石推動,海岬型船運力需求激增,BDI曾走出了一輪反彈行情,但在去年10月14日攀升到年內最 高點2173點後,突然狂跌不止。截至今年2月1日,BDI指數報收於662點,環比大幅下滑 59%,為26年來的新低點。

運價大跌, 順帶著各種船型拐頭向下持續暴跌:海岬型船 BCI指數,去年12月12日攀升至年內最高點 3725點,然後一路下跌,今年2月1日報收於1446點,一個月時間降幅達到 51%;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 BPI,小幅上揚後震盪下行,2月1日收於694點,環比下降 57%;大靈便船運價指數BSI也環比下降 45%。

可以說,整個干散貨市場,「跌」成了最近唯一的主旋律。

分析BDI持續暴跌的原因,中國遠洋(601919.SH)投資關係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認為,「全球運力過剩仍是重要原因」。

據船舶經紀行克拉克森數據顯示,10萬載重噸以上的海岬型船數量從2009年初的823艘次暴增至2012年初的1352艘次。其中,海岬型船2011年增加的運力佔到很大比重,有248艘次4500萬載重噸的運力下水運營,增幅是2008年的5倍。

因此,2012年初,散貨船運力達到8890艘次,總載重噸為6.11億噸,較2009年初運營中的6941艘次散貨船增長28%。2011年共有1147艘次9590萬載重噸的散貨船投入運營,創出年投入新運力總量記錄。

但這還沒有結束。中金證券分析師楊鑫認為,預計2012年仍是運力擴張的高峰期,新船下水量仍將高達9500萬載重噸。

除了運力問題,上述中遠投關部人士認為,全球鋼價低迷,鋼廠對鐵礦石的需求不振,中國鋼廠在春節期間大幅減少進口鐵礦石,市場進入平淡期,加之澳大利亞、巴西因天氣原因無法出貨、印度也減少向中國的鐵礦石出口等,都造成了近期BDI的暴跌。

「BDI的漲跌有一定的季節性,此時也正是干散貨運輸的傳統淡季。」該人士認為,如果查閱以往的BDI走勢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規律。「我們認為,BDI在2012年下半年的整體走勢會好於上半年。」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成本測算,BDI長期低於1700點,航運企業就很難生存,勢必引發市場的結構調整。

在虧中找機

鑑於去年年底以來BDI持續暴跌,頻探新低,市場傳聞中國遠洋將爆出巨虧,此前中信建設分析師李磊曾料中國遠洋2011年全年將虧58億。但有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中遠最終虧損額恐怕將大大超過58億。

中遠並不是唯一巨虧的公司。日本三大航運公司發佈公告稱,由於截至去年12月底2011財年前3季度全部虧損,迫使它們調低全年業績預期。

川 崎汽船調高了全年虧損預期至540億日元,而之前的預期為虧損320億日元。三井商船也提高了對全年虧損的預期至290億日元,之前的預虧額為40億日 元。日本郵船表示,集裝箱運價下跌對公司的班輪業務打擊嚴重,尤其是在亞歐線上。此外,韓國第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去年全年淨虧損達8239億韓元(約合 7.3億美元)。

在國內,已經發佈2011年業績預告的航運企業中,中遠航運(600428.SH)稱去年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 47.44%。中海集運(601866.SH)也已發佈預虧公告,預計去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虧損。長航鳳凰則公告稱預計全年將虧損8.7億 元-8.8億元。

「去年幾家航運公司都虧損了,料2012年市場仍將不好,恐怕有公司有被ST之危。」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尤其是干散貨 市場,2012年或有反彈機會,但絕未到拐點之時,因此以干散貨為主的航運企業將承壓巨大。長航鳳凰(000520.SZ)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將被ST, 中國遠洋在2012年如業績扭虧不力的話,或也有被蓋上「ST」帽子的風險。

「作為央企,中遠可能會通過各種努力,使得公司不至於出現第二年的連續財務虧損以保證免ST。」楊鑫認為,中遠或許在非經營性收益上有較大回轉餘地,不排除有處置非核心業務、重估資產、撥備回撥、補貼收入等情況發生。

在尋求危機對策之際,國內三大航運企業紛紛選擇整合內部資源,其以減少成本對抗危機。2月1日,中海發展公告稱,將設立兩家全資子公司分別負責專業經營幹散貨和油品運輸業務, 並將公司干散貨船和油輪相關業務和資產分別逐步注入該兩家全資子公司。

據 姚巧紅介紹,初步方案為擬在廣州南沙新設全資子公司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成立後,中海發展原設在廣州的貨輪分公司人員、機構、管理體系併入該全資子公 司。同時,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在上海洋山設立全資子公司中海散貨運輸上海有限公司。中海擬在未來適當時機,將公司下屬干散貨合營公司股權和境外散貨資產 注入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

這一資產整合的安排,與中遠此前所成立的干散貨集團公司類似。去年12月21日,中遠散貨運輸(集團)有限公 司(簡稱「中散集團」)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中遠人士表示,中散集團的成立有利於進一步理順散貨業務管理架構,形成統一決策、統一經營、統一市場操作,發 揮協同效應和系統集成的規模優勢,提升中國遠洋的競爭實力和抗風險能力。該人士還透露,目前散貨體制整合工作已經按原定計劃順利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0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