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CEO回應IPO:支付寶不會裝入上市公司 最後拍板還得看馬云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936.html
 導讀:即便港股表現疲弱,如果阿里巴巴要上市的話,最終還是可以成功募集巨額資金的,且估值也絕對不會便宜。阿里巴巴如果能在香港上市,憑藉公司在內地市場的地位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對香港市場實際上是一件非常正面的事情。

最近市場上關於阿里巴巴上市的傳聞層出不窮,港股和美股市場都在爭奪這個今年的集資巨頭。而阿里巴巴新任首席執行官(CEO)陸兆禧昨日現身香港,與媒體見面,引發市場的無限猜想。

陸兆禧表示,阿里巴巴上市時間表和地點都還未確定,現在想先將當前的業務做好,而集資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之後收購新的有潛力的業務。

IPO仍待馬云拍板

有媒體日前報導,阿里巴巴的集資額有望高達150億美元,市值可達700億至800億美元,與去年募資170億美元的Facebook(臉書)不相上下。而為了爭奪這塊巨大的「蛋糕」,港交所管理層在與阿里巴巴管理層會面時,曾建議阿里巴巴在香港同步發行人民幣和港幣股份,並詳述了在香港發行「雙幣雙股」的好處。

對於上述報導的內容,陸兆禧並未正面回應,稱「自己也是剛看到報導」。他表示,元論是港交所或是美國交易所,都可以選擇,過去阿里巴巴B2B業務在香港上市,公司對香港市場已經很熟悉。不過,如果在美國上市,影響力可拓展至全世界。根據雅虎與阿里巴巴的協議,阿里巴巴需要在2015年12月31日前啟動「合格」的IPO,上市地點只能在港交所、美國交易所,或在特定情況下在內地上市。陸兆禧指出,上市的時間、地點要相信公司財務團隊的專業部署,而最終有決定權的還是公司董事局主席馬云。

陸兆禧表示,不會為了短期利益而耽誤上市事宜,希望上市可以幫助阿里巴巴的業務往希望的方向發展。即便阿里巴巴並未公佈其上市時間表,阿里巴巴現有業務似乎對資金也並不是那麼飢渴,陸兆禧表示,如果只是現有業務的發展,公司現金還是非常充裕,「但有很多東西想買,買就需要錢。」陸兆禧在記者會上如是說。若上市募集得來的資金,還是會用來收購有潛力的業務,構建互聯網的大版圖,他相信上市後可以給阿里巴巴更多投資選擇。

支付寶不會裝進去

國信證券電子通訊行業分析師範陽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最終阿里巴巴選擇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極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避免中美監管上可能發生的「摩擦」,預計其今年年底前就會上市。

但今年以來,香港股市表現平平。京華山一研究部高級分析員譚思晉認為,即便港股表現疲弱,如果阿里巴巴要上市的話,最終還是可以成功募集巨額資金的,且估值也絕對不會便宜。阿里巴巴如果能在香港上市,憑藉公司在內地市場的地位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對香港市場實際上是一件非常正面的事情。

而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早前表示,目前港股市盈率僅為9倍,對於科技股而言,至少需要等到市盈率回升到12至13倍的時候,上市才能得到合理估價。根據雅虎與阿里巴巴的協議,需要IPO發行價較阿里巴巴回購雅虎股份每股價格溢價110%,所以需要等待市場回暖時才能考慮上市。

阿里巴巴B2B業務曾於2007年登陸港交所,融資116億元,一度刷新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歷史規模,股價最高達到41.8港元,但後來卻跌破發行價,一直在低位徘徊。直至去年2月,阿里巴巴向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回購上市公司股份,而這一價格與2007年其IPO的價格是相同的。 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B2B業務正式退出港交所。

在退市後不久,已有分析指阿里巴巴退市是為了將集團整體包裝上市,而此次阿里巴巴捲土重來,上市公司卻並非包含集團所有業務。目前,阿里巴巴旗下擁有的業務有支付寶、淘寶網、阿里巴巴B2B、阿里云OS等業務,「集團還是希望將最賺錢最有潛力的業務放在上市公司裡面。」陸兆禧說。但是,對於支付寶這種小微金融業務,還處在嘗試階段,都不會包括進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56

借助資本快車? 紫光高層稱華三未來或裝入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421.html

借助資本快車? 紫光高層稱華三未來或裝入上市公司

一財網 李娜 2015-05-22 17:29:00

5月21日,清華控股與惠普公司宣布達成合作,前者旗下紫光集團下屬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不低於25億美元收購惠普公司旗下“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

“華三公司在國內企業網市場中具有很強的話語權,未來不排除裝入上市公司紫光股份中。”在5月22日的媒體溝通會上,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股份”)相關高層就收購華三的後續發展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做出表態。

5月21日,清華控股與惠普公司宣布達成合作,前者旗下紫光集團下屬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不低於25億美元收購惠普公司旗下“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

對於這次收購,DC企業級系統研究部研究經理胡向東認為,過去,華三通信的研發、生產和市場均在國內,而其母公司惠普卻是一家外資企業,這讓其在政府主導的網絡設備采購中處於不利地位。收購完成後,新華三將卸掉包袱,正式以國內廠商身份參與到競爭中。未來的中國網絡設備市場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競購背後

華三英文名H3C,來自華為與3Com的縮寫,這曾是一家華為與3Com成立的合資公司。2006年底,華為將華三49.5%的股權出售給3Com。2008年4月,64歲的毛渝南被任命為3Com的CEO。2010年4月,惠普宣布以27億美元完成對3Com的總體收購。然而,惠普網絡業務的中國的發展並不順利,在截至2015年1月31日的前三個月中,惠普網絡業務銷售額同比下降11%。選擇出售華三部分股權成為惠普的選擇。

在惠普透露出售華三部分股權後,眾多競購者出現。

在2015年3月,有媒體報道,清華紫光、工銀國際旗下投資部門RTCapital,以及國有的中國華信入圍了競購方名單,惠普計劃出售華三和中國服務器業務的51%股份。

為什麽會選擇紫光?中國惠普公司企業集團總經理葉健在發布會現場給出了答案,清華大學有人才,有科研,有包括產學研,包括生態體系等等。“紫光集團特別是趙總,有很強的資本運作能力,有打造整個產業鏈的能力,這在業界是無與倫比的。”

“確實有人問過,在屢次並購中,紫光都是後來居上,為什麽?”清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先生則表示,“紫光的優勢有幾個,第一個,國有身份。第二個,市場機制。第三個,高校資源。不僅清華,我們跟很多的高校都有非常良好的關系。第四個,團隊激勵,在國有體制下,我們創造性地解決了團隊激勵問題。第五個,資本能力。國有身份、市場機制、高校資源、團隊激勵、資本能力,當然跟團隊的努力也有關系,這五個因素綜合起來以後,其實對手很難同時具備,這可能是我們在並購中能夠勝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補充道,清華產業已經形成了六大群組,為了打造這個生態化設計了四條路徑,一條是創新叠代,包括紫光和惠普的合作就是為了從整體考慮進一步推動創新戰略的一個步驟。第二條是協同發展,傳統意義上的競爭已經不複存在,一種新的合作和供應的態勢將是未來的主體,第三條是產融互動,就是把產業與資本緊密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互動效應。第四條是跨界融合。這是第一個戰略。

徐井宏表示,第二和第三個戰略為社區化和全球化。“未來的日子里,大家會不斷聽到清華產業在各個領域和國內、全球的一些行業領袖企業進行更深度的合作,包括孵化器和創業團隊。而和惠普合作的也是全球化的一步,新的網絡通訊以及雲計算和惠普還有各種合作會推動清華產業向全球化發展。”

華三或裝入上市公司

事實上,清華控股旗下公司近幾年來多有資本運作。4月11日,清華控股旗下啟迪科技服務集團作為戰略投資人收購了桑德集團持有的桑德環境29.8%的股份,成為桑德環境的實際控制人。在此之前,紫光集團陸續收購了美國上市公司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布局集成電路芯片產業。

從惠普方面來看,與華三通信合並,可以擁有基礎架構的全套解決方案,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產品,同時擁有支持服務和咨詢服務。惠普全球副總裁、惠普中國企業集團總經理葉健稱:“從硬件到服務,我們在國內是第一名,沒有任何一家能夠像我們提供整個基礎架構到整個服務的解決方案。”

然而,除了業務的補充外,外界也把這次競購看做是一次資本市場“盛宴”。

年收入超過20億美元的H3C不僅僅是中國企業網的老大,還被HP視為全球企業級市場的引擎,負責帶動服務器、存儲、雲計算等多項業務。

而2013年以來,與信息化相關的股票表現瘋狂,成為最受投資者青睞的領域,而完成H3C國有化,除了能帶動企業在整個信息產業的布局,來自黨政軍央企的收入、利潤會高速增長,資本市場回報豐厚。

“華三公司在國內企業網市場中具有很強的話語權,未來不排除裝入上市公司紫光股份中。”在5月22日的媒體溝通會上,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相關高層就收購華三的後續發展對《第一財經日報》做出表態。

而對於華三來說,並購也具有相當意義。除了業務本身華三希望擺脫外企資本的控制,能夠獨立掌握自己的命運外,還有中國政府加強對外資硬件公司的監管的因素。2014年12月,有消息稱,中國政府正鼓勵使用本土供應商的產品,並於2020年實現銀行、軍隊和政府企業技術產品的基本國產化。

IDC企業級系統研究部高級研究經理周震剛認為,通過本次收購,新華三將轉變為國有企業控股,大大提升了在政府和國有企業相關行業的競爭力,改變舊有的服務器存儲市場競爭格局。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14

中船重工欲打造百億級應急產業,30億資源將陸續裝入中國應急

在萬億級應急市場想象空間下,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船重工)正借助旗下中國應急(300527)打造百億級應急產業。

6月12日,在武漢召開的應急產業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表示,目前,中船重工正在把所屬企事業單位結合自身技術與裝備集成優勢形成的一大批有競爭力的各類新型應急產品,如包括各類海洋裝備使用的綜合消防設備、核應急發電機組、應急交通工程裝備、海上應急搜救系統、援潛救生裝備和潛水、深海個體救援裝備、高原應急救生裝備、核輻射監測預警系統、發電應急系統等相關應急技術與產業資源逐步整合進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應急預警與救援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國應急),著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以軍為本、軍民融合、技術領先的中國應急裝備制造領軍企業”,以期引領和推動中國應急產業高質量發展。

胡問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希望依托中國應急這個平臺,打造百億級應急產業。因此將華舟應急更名為中國應急,也側面反映了中船重工將各類應急裝備裝入這個平臺。未來還會加大應急領域研發來拓展新的產品,通過市場兼並做大做強中國應急。

自2018 年 6 月 12 日起,“華舟應急”變更為“中國應急”。6月11日晚華舟應急(300527)的公告稱,中船重工集團決定把本公司作為中船重工集團應急裝備板塊產業的上市平臺,並準備將集團內與應急有關的資源、業務逐步裝進上市平臺公司。著力打造“以軍為本、軍民融合、技術領先”的中國應急裝備制造“國家隊”領頭企業。因此,將“湖北華舟重工應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應急預警與救援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5月28日-30日,第十四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華舟應急攜帶動力舟橋、機械化橋系列產品模型和車載應急箱實物參展。

中船重工副總經理姜仁鋒告訴第一財經,應急產業是朝陽產業,整個市場空間將是萬億級,前景廣闊,而且近些年國家也非常重視應急產業發展,新成立的中國應急管理部就是一大體現。雖然之前華舟應急發展的不錯,但是畢竟單個企業勢單力薄,而現在更名為中國應急後已經上升為整個集團的平臺企業,未來會集全集團之力將應急領域相關資源和業務陸陸續續裝入進去,初步估算這些業務的銷售規模達到30億元,這將大大提升中國應急的實力,希望能很快打造成百億級應急產業。

年報顯示,中國應急2017年營業收入約22億元,同比增長12.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億元,同比增長24.5%。

中國應急總經理唐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集團應急相關資源整合進公司後,可以充分利用相關資源,增加相關業務,公司也能借此打通更多銷售渠道。

6月12日早盤中國應急股價大幅拉升超過5%,最終收盤價為12.43元,漲幅回落至1.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