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最重要的技能:預見未來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0781763
本文導讀:
成長股的選擇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前瞻,如果能比市場前瞻,那麽就會取得超額收益。資本市場股價最後所演繹的是整個市場對於未來的世界觀。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必須去思考未來世界演變的方式,並且通過對科技,經濟增長變化的方向做前瞻性的配置而獲得優秀的回報。
很多年以前,看過一部尼古拉斯凱奇的電影《預見未來》(英文名叫Next)。片中凱奇扮演的主人公有著能看到未來的能力,於是他在賭場玩21點總能贏錢,和美女搭訕也總能找到最好的方法。而在投資中,毫無疑問如果一個人能預見未來的市場,那他就一定能賺到大錢,成為投資回報率最優秀的人!
當然,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我們中間沒有人能擁有看到未來的能力。但這從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明白了投資成長股的核心要素,對於未來世界發展的前瞻性眼光。筆者一直認為,投資組合最終是一個基金經理對於未來的世界觀,組合反映的是他對未來世界如何演變的方向。如果能正確預判到未來世界的樣子,或者大眾心中未來世界的樣子,那麽就一定能賺取超額收益。
自上而下看,市場的大邏輯也是朝著未來世界的方向所演變。2009年中,市場在3400點左右見頂,之後股指一路回落。從中所反映的是對於中國經濟必須轉型的預期。雖然在2009年的年中,政府還依然在實施4萬億經濟刺激的過程之中,但市場已經預感到了這種不斷提高杠桿的增長方式將不再可持續。於是2009年3400點以來,代表舊經濟周期的鋼鐵,有色,基建,傳統制造業等都開始跑輸市場,而代表挖掘內需的醫藥和消費開始走強。到了2012年底,隨著新的領導人開始換屆,市場對於未來的預期也是經濟的徹底轉型。畢竟老的領導人和新的領導人代表著不同的利益以及經濟發展的思路。不出意外,2013年我們看到創業板的大牛市。但此次創業板牛市和2010年的那次有著核心的不同。此次創業板的牛市代表的是轉型方向,任何符合轉型方向的行業都出現了上漲,而不單純是炒作任何300打頭的股票。而到了今天,在經濟中觀數據不斷低於預期,領導人出現拖地思路後,市場對於未來的預期又是保增長和轉型並進的思路。於是代表保增長的地產股和代表確定性轉型的新能源汽車等都在2014年出現了比較強勁的表現。
然而,我們在通過自下而上的角度或許能更容易看到這種對未來事件演變所帶來的投資機會。筆者在過去一段時間中發現A股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新的事物容忍度極高”。這種特點背後有兩個邏輯,從表面簡單的邏輯看,是古老的“籌碼”理論。因為大部分的投資者手中並不持有這些新東西的籌碼,無論是基因測序,還是在線教育,或者是移動醫療。於是在投資者對於新事物的學習過程中,開始有了新的買家購買籌碼,帶動股價上漲。但從深一層的角度看,是市場投資者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越來越多的80後投資者,他們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也相信著科技改變世界的理論。未來的世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互聯網對於我們生活的全面改造。從這個角度去看,筆者也認為投資可以追尋一些目前互聯網滲透率還在10%左右的行業,並且未來會從10%向50%滲透率發展的行業。可以說,過去幾年的移動互聯網發展也帶動了整個投資者對於新興科技的關註度。
事實上,新興科技一直是成長股投資的主題,也是筆者認為“預見未來”投資的核心一部分。從過去一百年的歷史來看,人類勞動效率的提高,科技的進步發展都來自於科技上的變革。從最早的火車,汽車等,到後來的電腦,再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所以在不斷去學習新的科技,並且買入那些能夠改變我們未來的高科技行業公司,是獲得超額收益的良好途徑。但我們必須意識到一件事情,由於科技的發展是變化的,在投資中我們也必須懂得“推成出新”。對於那些老化的科技,我們需要思考是否繼續持有,或者是更換成更加新一代的科技。從滲透率的角度看,當一種科技已經大規模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了,那麽其長期增長空間也變得有限。所以用一句很俗的話去總結“我們必須擁抱未來,而不要留戀於過去”。這也導致對於成長股的投資中需要一定的換手。每個季度跟蹤這些成長股的數據,行業變遷,公司成長速度等,去審視這些明星成長股是否變的老化,是否會被新的技術所取代。
總結而言,雖然我們沒有“預見未來”的能力,但是投資中如果能擁有對於未來世界發展的前瞻性,發掘科技的變遷,經濟增長方向的變化等,那麽會極大幫助投資者取得超額收益。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投資組合是否會過於老化,不斷“推成出新”,保持投資組合中符合未來世界的方向。
個人一點小小感悟,和朋友們分享,歡迎交流討論。
點拾原創。
1)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研究,請幫我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不吝感激!轉載請註明出處哦!
2)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研究,請訂閱點拾,直接查找公眾號:點拾,也可查找微信號:deepinsightapp
3)本觀點僅供交流參考,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
4)也歡迎您將自己的原創思考給我們投稿,投稿請發送:
[email protected]@Ricky @盧山林 @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