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商業周刊》封面:拯救美國銀行

 http://news.imeigu.com/a/1315812360789.html

導讀:最新一期《商業周刊》於9月8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題目是《拯救美國銀行》,文章介紹了美國銀行近十幾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分析了當前美國銀行面臨的困境及其為應對危機而採取的措施。

 

對加里-林奇(Gary G. Lynch)來說,8月23日有兩件事讓他發狂,一件是平生第一次經歷地震,他和同事在桌子底下躲了很久;另一件是華爾街盛傳美國銀行將被迫接受由政府安排的,來自JP摩根的經濟援助。

林奇從7月開始接管美國銀行的法律和監管事務,他的主要工作是處理一系列涉及數億美元的法律訴訟和政府針對對該公司在房地產泡沫時發行的抵押擔保債券所進行的調查。當時美國銀行的股價已經比年初下降了50%,就要跌破6美元。外界普遍推測美國銀行將要被強行併購,一些專家也悲觀的預測處理這些抵押債券將耗光美國銀行的資金。

本年第二季度美國銀行虧損88億美元,人們似乎嗅到了2008年的味道,擔心它會步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的後塵。當時貝爾斯登像廢品一樣被出售,而雷曼兄弟隨後破產,引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美國銀行的管理者們不得不提前結束假期,他們趕回辦公室用盡各種辦法安撫驚慌失措的投資者。

8月25日出現了轉機,就像他2008年對高盛所作的一樣,巴菲特戲劇性的決定對美國銀行注資50億美元,把它從破產的邊緣救了回來。9月6日,美國銀行CEO布萊恩-莫尼漢(Brian T. Moynihan)決定改組美國銀行的管理團隊,提升了兩名新的COO,同時解除薩莉-克勞切克(Sallie Krawcheck)全球財富管理總裁的職位。此後美國銀行股票觸底反彈,大漲了19%。

巴菲特的注資、更換管理團隊或者挽留幾個知名的律師,這些都不可能真正解決美國銀行的問題。美國銀行所處的困境就是美國經濟的縮影,揮之不去的房地產危機以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才是真正影響美國銀行業績的內在原因。作為美國最大的銀行,美國銀行負責發放全美20%的房屋貸款,它擁有5700個營業網點以及5800萬個客戶。現在美國銀行已經擁有4000億美元的流動資產,更重要的是其資產規模已經達到23000億美元,如果這樣的銀行倒閉將嚴重拖累美國經濟,美國政府不可能對此坐視不理。

美國銀行的歷史上最糟糕的一次併購就是前CEO肯尼斯-劉易斯(Kenneth D. Lewis)2008年收購全國金融公司,這個以發放次級貸款為主的公司嚴重拖累了美國銀行,現在這家公司的損失已經超過300億美元,投資者擔心美國銀行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應對如此龐大的和抵押貸款相關的壞賬損失。

2009年12月,美國銀行決定讓莫尼漢接替劉易斯出任CEO。很快人們總結了莫尼漢的幾個特點,首先是說話含混不清,你很難徹底領會他的意思;其次是喜歡在重要場合放衛星,比如在一次重要​​會議上他擅做主張宣布年底公司分紅每股增加一美分;最後他和華爾街的前輩銀行家的經營理念有很大不同,包括劉易斯以及前花旗CEO桑福德-威爾(Sanford I. Weill)在內的許多上一代銀行家熱衷於建立特大規模的金融機構,大到不好管理,大到華盛頓不能准許其出現任何問題。2008年的金融海嘯就是由這些大機構引起的,其造成的混亂至今都沒有徹底解決。而莫尼漢不同,他決定讓美國銀行成為更專業的公司,並且從長遠看不會對金融體系造成威脅。莫尼漢上任伊始就開始著手一一變賣劉易斯曾經併購的資產。

短短12年間,美國銀行就從一個地區性銀行變為全國性的金融機構,夏洛特也成為了美國繼紐約之後的第二大銀行中心。2008年,在小布什政府的鼓動下,劉易斯收購了奄奄一息的美林集團,而就是這次收購最後迫使劉易斯下台,因為公司董事會認為當初劉易斯在推動股東同意這筆290億美元的併購協議時,並沒有充分紕漏美林的財務狀況。

2004年前,莫尼漢一直效力於艦隊波士頓金融公司,當劉易斯用470億美元收購這家公司以後,莫尼漢也隨即加入了美國銀行。他的很多波士頓的同事後來都無法忍受劉易斯苛刻的要求紛紛辭職,可是莫尼漢卻堅持下來。在美國銀行,莫尼漢忘我的工作著,為了減少睡覺時間,他天天從自己在波士頓的住所趕往美國銀行的紐約總部上班,他的奉獻精神感染了很多同事。

2009年,劉易斯逐漸失去了對美國銀行的控制,而之後,在夏洛特沒有根基,也沒有當過CEO經驗的莫尼漢脫穎而出戰勝了其他候選人,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因為這件事美國銀行董事會出現了分裂,一些候選人也離開了公司。同年12月莫尼漢給董事會提交了他的管理戰略,就是短短的幾句話:停止收購,讓我們重新開始做一家銀行。

之後在夏洛特的上任儀式上,作為主持的劉易斯不斷挖苦著莫尼漢,帶著這份尷尬的祝福,莫尼漢開始了自己的新工作。緊接著聯邦政府的450億美元的援助款到位,更讓人驚訝的是,導致劉易斯下台的美林公司起死回生,開始大量盈利。2010年4月,在償還了所有聯邦政府貸款之後,新任CEO宣佈公司第一季度的利潤為32億美元。

然而,2008年對全國金融公司來說卻是一場災難,這家公司在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2010年6月,因為全國金融公司對抵押貸款客戶超標準收費,美國銀行不得不支付了1.08億美元的罰款。然而,麻煩才剛剛開始。2010年秋天,大量客戶投訴全國金融公司濫用抵押條款,美國銀行不得不臨時取消了在全國范圍內的抵押品贖回權。莫尼漢表示美國銀行正在修改抵押貸款條例,這樣可以使得人們都能住在自己家裡。可是後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美國很多地方的股價繼續暴跌,整個經濟增長乏力,美聯儲宣布維持接近零的超低利率。

除此以外,新的危機接踵而至。美國兩家半官方性質的房地產金融機構,房地美和房利美表示,他們為了支持房地產業而購買的大量抵押貸款存在嚴重問題,要求美國銀行贖回這些貸款;許多機構投資者購買了由這些抵押貸款為擔保的債券,當借款人停止償還貸款時,這些債券全部違約,投資者要求得到賠償。2010年10月18日,黑石集團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要求美國銀行贖回這些價值470億美元的債券,更糟的是此類事件仍可能繼續發生。第二天,美國銀行宣佈在第三季度斥資8.72億美元贖回這些抵押貸款,而第一季度是12.5億美元,第二季度是5.26億美元。可是儘管這樣,為了顯示公司的資本狀況良好,莫尼漢還是宣布提高當年的分紅水平,並額外贖回房地美和房利美3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

聯合銀行CEO約翰-科納斯(John Kanas)一直是莫尼漢的支持者,但是這次他表示,莫尼漢也許是個有經驗的執行官,但它不是一個有經驗的首席執行官,這次他犯了一個大錯——過渡承諾。

今年3月,美聯儲拒絕了美國銀行希望提高2011年下半年股息的要求。美聯儲對包括美國銀、JP摩根、花旗銀行和富國銀行在內四家美國最大的銀行進行了財務狀況的調查,而唯一被拒絕增加股息的就是美國銀行。進入4月,美國銀行被迫宣布和Assured Guaranty (AGO)公司簽署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協議,用於彌補這家保險公司為抵押擔保債券提供的賠償。5月初,眾多私人投資者要求美國銀行贖回14億美元的抵押擔保債券,比預計的多出4億美元。5月底,莫尼漢和房利美簽署的協議被曝光,這家國有控股公司決定加速要求美國銀行回購抵押貸款。6月份,美國銀行答應賠償黑石公司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共計85億美元。儘管2010年美國銀行收入超過1112億美元,完全有能力承擔這些債務,但是人們最憂慮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清楚全國金融公司到底會造成多大的損失。

當然還有人對美國銀行充滿信心,他們認為這些不會擊垮他,而且市場分析結果也讓人振奮:美國銀行清理價值比其市場價值高出760億美元。可是這種分析並不是美國銀行想要聽到的。而清算美國銀行有更多價值的消息也安撫不了成千上萬每月按揭付款的房主,他們宣稱這家銀行貪得無厭,並虐待他們。

在莫尼漢位於夏洛特城區美國銀行集團中心第58層的私人會客室裡,他開始對公司的情況侃侃而談。在他看來,自己公司的情況和華爾街的觀點完全不同。莫尼漢說道:“我們的公司現在資本實力雄厚,是近十年以來最強的,同時有充足的流動性資產。另外公司的一級資本達到1150億美元,折算成資本比率就是8.2%,遠遠超過現在美國的規定,並且符合正在逐步引入的更嚴格的國際標準。費城聯儲的前檢察官保羅-米勒也說,嚴格來講這家銀行的財務狀況沒有問題。莫尼漢繼續說道:“現在我的第一要務就是把美國銀行變得更加純粹更加專注,摒棄過去大就是好的思想。

他開始給美國銀行瘦身,目前已經出售了大約400億美元的資產,這其中包括在一家巴西銀行的股份(價值39億美元),一家墨西哥銀行的股份(價值25億美元),在黑石公司價值109億美元的投資以及在一家保險公司23億美元的股份。同時還出售了一些在英國、西班牙和加拿大的投資,最近還出售了其持有的中國建設銀行一半的股份,共計83億美元。

9月6日,他又對公司管理層進行了調整。提升了兩個COO,一個是大衛-達尼爾(David C. Darnell)主要負責個人業務,包括:存款、信用卡、房屋貸款以及財產管理;另一個是托馬斯-蒙塔格(Thomas K. Montag ),主要負責監管集團和機構投資者的相關業務。消費銀行業務主管普利斯(Joe Price)和全球財富與投資管理主管科勞切克(Sallie Krawchech)一起被要求離職。

採訪中,莫尼漢並沒有主動提到全國金融集團,對於是否讓這個公司破產,他不置可否,只是草草的說,這是我們過去在房地產泡沫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我們不得不繼續承擔它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最終我們會消除這種風險。對於全國金融集團的細節問題,他建議去和加里-林奇談談。

在紐約第六大道的辦公室裡,加里-林奇談到了美國銀行現在面臨的法律訴訟。根據他的職業判斷,林奇認為這些訴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所謂的“聲明和保證”索賠權,這一類主要來自像房地美、房利美以及黑石公司和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等類似的公司。他們要求美國銀行回購抵押貸款,他們認為美國就借款人和資產狀況提供了錯誤信息。美國銀行正在積極和他們進行磋商,並將滿足其中大部分的要求。

第二類是欺詐訴訟,主要由購買抵押貸款債券的投資者提出,他們手中的債券都出現了大幅度貶值。美國國際集團就在8月8號提出了訴訟,他們要求100億美元的賠償。林奇說美國銀行正在處理這些訴訟,不過他明確表示美國國際集團在購買抵押貸款債券之前就應該清楚此類債券的風險。

第三類是政府對全國金融公司的欺詐性終結贖回權的起訴,美國銀行和其他大的貸款機構正在同50名州檢察官周旋,希望就這項合計達200億美元的案件達成和解。

對於解決這些訴訟案件,林奇非常有信心,他說美國銀行有充足的資金。不過如果有人問他到底美國銀行為解決這些糾紛願意付出多少,林奇表示他不能準確估計,而且這些訴訟也不可能在幾個月或者一年的事件內解決,這些案件會持續數年。

現在的問題是,即便美國銀行解決了一些訴訟,仍會有新的麻煩。比如銀行同意修改一些抵押貸款的條款,這樣人們可以保住自己的房子,但是來自紐約、特拉華州還有內華達州的檢察官卻表示他們並不認為這就可以結束,他們還要徹底清查銀行的違規行為。

2008年經濟危機以後,美國銀行業出現了奇怪的現象。這些銀行更加相信規模越大就越不會破產,他們開始不斷擴張,比如美國銀行收購了美林和全國金融公司,JP摩根收購了貝爾斯登公司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美國最大的四家銀行控制了7.7萬億美元的資本,佔整個金融資本的56.8%,而危機爆發前只有45.2%。

隨著資本不斷集中,以及隨時可能發生的銀行擠兌風險,監管者對於美國銀行的困境越來越無能為力。新的弗蘭克金融改革法案還在修訂之中,銀行業就已經開始不斷遊說國會,放寬法案中的規定,比如銀行該如何發放貸款,應該控制多少資本等等。另外法案還規定為了避免以後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各大銀行應該提交一份“遺囑”,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照此來分拆這些銀行,可是至今沒有一家銀行提交。最後這個法案也沒有解決美國現在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局面。唯一積極的因素就是對銀行的監管加強,美聯儲的官員表示,他們現在可以更加緊密的監控銀行的債券和貸款業務以及與資本充足率和資產相關的風險。

雖然監管得到了加強,新的麻煩又出現了,一些部門開始向美國銀行提出資產訴求,很可能引發新的危機。當州檢察官對喪失抵押贖回權的調查告一段落的時候,有幾名檢查官突然提出了新的處理意見,這將大大超出美國銀行預期的賠償金額;9月2日,管理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聯邦住房金融署開始發難,指控美國銀行和其它16家放款機構,誤導房地美和房利美購買了數億美元的抵押貸款債券。

Premier Mortgage Group的信貸分析師露-巴爾內斯(Lou Barnes)指出,現在似乎人人都在起訴美國銀行,而莫尼漢也不知道這些起訴何時才能停止。房地產信息提供商Lender Processing Services最新數據顯示:全美現在有410萬起超過90天延期還貸或者失抵押權贖回權的案件,延期還貸是歷史最高水平的2倍,而失抵押權贖回權是歷史平均水平的8倍。巴爾內斯表示,美國銀行未來可能會遭受更大的風險,損失之大足可以把它擊垮。最後巴爾內斯說:“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9

《商業週刊》封面文章:亞馬遜的王牌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3085829194/

 導 讀:最新一期《商業週刊》於1月25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亞馬遜的王牌》。近年來,亞馬遜不斷擴張自己的圖書業務,不甘於做圖書零售商,他們還希 望把自己打造成圖書發行商。亞馬遜組建了自己的發行部門,還請來了行業中鼎鼎大名的基爾希鮑姆,亞馬遜的每一項舉措都深深震撼著圖書出版業。

   1997年11月的一個雨夜,老默多克為新聞集團柯林斯出版公司的新CEO簡-弗裡德曼舉行了一場歡迎酒會。出版界的重要人物齊聚一堂,有蘭登書屋前 CEO阿爾貝托-瓦伊塔爾,還有著作經紀人林恩-內斯比特,而時代華納圖書集團的主管勞倫斯-基爾希鮑姆帶來了一個叫傑弗裡-貝索斯的年輕在線圖書經銷 商。當時沒人會想到,這個人會改變那天參加聚會的所有人的命運。基爾希鮑姆說:「人生中總有一些片段讓你難以忘懷,你會記住當時的所有細節,事實上,我記 得貝索斯還欠我一把雨傘。」

  十年彈指一揮,這期間圖書銷售額一直停滯不前,其市場份額不斷被電子圖書蠶食。2008年弗裡德曼離開新聞集團,而一度向紐約出版業巨頭諂媚的貝索斯現在開始向他們發起了挑戰。去年五月,亞馬遜(微博)聘用67歲的基爾希鮑姆管理旗下的出版部門Amazon Publishing。紐約出版界的生存一直都倚賴知名作者篡寫的暢銷書,而Amazon Publishing的終極目標就是發行這些書。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出版公司對亞馬遜的這一舉措憂心忡忡。

   在採訪中,亞馬遜的高管表示他們只是在日益興旺的電子圖書市場做一次試驗,無意取代六大出版集團(蘭登書屋、西蒙舒斯特、哈伯柯林斯、企鵝、阿歇特和麥 克米倫)。Amazon Publishing的副總裁傑夫貝拉說:「我們為作者、編輯以及銷售人員建立了一個內部實驗室,在這裡他們可以嘗試自己最新的想法,成功對我們來說就意 味著作者可以找到新的方式接觸到更多的讀者。

  此番言論並不能平息出版商的憂慮。亞馬遜像不速之客一樣突然闖入,並且不斷重新規劃著出版界,而其他出版商不得不與其對抗,為了保護一個接近百年的商業模式,也為了維護他們作為文化養育者的角色。圖書出版業確實急需提高效率,根據美國出版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1年,成人圖書簡裝和精裝本的銷量共下跌了18%。鮑德斯這樣的連鎖書店已經瀕臨破產,而其他獨立書店也很難同在線零售商相抗衡,因為後者有很多優勢,比如他們在許多州免交營業稅。現在唯一的亮點就是銷售電子書籍,然而在亞馬遜、蘋果以及谷歌(微博)、巴諾書店面前,其他競爭者根本沒有機會。

  對於大的出版公司而言,亞馬遜已經是一個無法阻擋的競爭者。儘管由於Kindle的很多內容無法在巴諾的Nook和蘋果的iBookstores上獲得而損失了很多錢,但是貝索斯並不在乎,現在他有足夠的實力吸引頂級的作家。更重要的是,亞馬遜是這些出版公司最大的零售商,現在他們不得不和自己最重要的商業夥伴展開競爭。西海岸的人們也許會歡慶這是一種合作的新模式,可東海岸的人則認他們背後被捅了一刀。

   過去的六個月裡,基爾希鮑姆簽約了不少作家。這其中包括,自我激勵大師蒂莫西-費裡斯;演員兼作家詹姆斯-弗蘭科,以及脾氣火爆的前籃球教練鮑勃-奈 特,他將寫一本新書《負面思考的力量》。另外著名的圖書館長,《慾望》一書閱讀指南的作者南希-珀爾也宣佈她將和亞馬遜合作,發行已經不再出版的她最喜歡 的12本小說。基爾希鮑姆還預付了潘尼-馬歇爾80萬美元的訂金,購買他的自傳。自美劇《拉維恩和雪莉》後,馬歇爾的名字就很少出現在紐約媒體圈裡。通過 直接和作者簽約,亞馬遜可以省去很多中間費用,這樣他們可以支付給作者更高的訂金及版稅,而帶給讀者更低的售價。這一切大出版公司的高管都看在眼裡,恨在 心理。

   他們把怒氣都撒到了基爾希鮑姆身上。在出版圈裡人人都知道基爾希鮑姆,大家曾經都很喜歡他,然而現在,很多從前的同事都指責基爾希鮑姆是個叛徒。在採訪 中,很多出版社高管都說基爾希鮑姆正在誤入歧途,而且他們中很多都曾當面指責過基爾希鮑姆。而基爾希鮑姆卻認為自己正在探索一種新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所 有的人。

   多年來,紐約的大出版商和亞馬遜的合作一直非常愉快。亞馬遜拓寬了圖書市場,並讓出版商有了新的方式接觸讀者。而一些人更趁機大撈了一把,比如蘭登書屋 的資深編輯詹森-愛普斯坦,成為了貝索斯的早期顧問,在亞馬遜上市前就獲得了公司的股票。基爾希鮑姆也很早就看到了亞馬遜的巨大潛力,在1997年亞馬遜 剛上市的時候就買了很多股票。

  為了促進他的電子商務公司的發展,貝索斯和出版商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1999年當《商業週刊》問他是否有意從單純的賣書轉到出版書的時候,貝索斯信誓旦旦的說:「我們真的只擅長一件事情,就是幫助消費者發現他們最想在線購買的東西,這就足夠了。」

  八年後,亞馬遜開發了新的電子閱讀器Kindle,此後問題出現了。在這款設備問世之前,亞馬遜的代表頻繁出入紐約出版商的總部,催促他們加快建設他們的電子目錄。出版公司非常配合並且一直守口如瓶,沒向外透露關於Kindle的任何細節。然而當貝索斯在紐約聯合廣場的W New York酒店發佈Kindle的時候,他卻宣佈將以9.99美元出售《紐約時報》評出的暢銷書

  事後採訪幾個出版公司高管得知,當時出版商們都大為震驚,因為在他們的合作備忘中,亞馬遜從來沒有提出這樣一個大膽的價格策略。後來一次談話節目中,貝索斯宣佈將給消費者提供10美元以下的流行電子書籍,這更讓出版商憂心忡忡。儘管亞馬遜表示將獨自承擔這些費用,但是出版商有理由恐慌。這麼低的價格將改變讀者對於書籍價格的預期,對於出售印刷書籍的實體店必會造成巨大的衝擊。

  出版商很容易想像出,電子圖書業的發展將使得亞馬遜壟斷圖書的銷售,同時摧毀其他零售商。對於這個結果只要問問他們的音樂同行就行,音樂界同意蘋果在iTunes上以99美分的價格出售單曲,結果使得激光唱片消失,同時加速了像Tower Records這樣的音樂零售商的滅亡,讓蘋果的市場勢力大大增強。

  2009年底,出版商和亞馬遜的矛盾開始公開。阿歇特和哈伯柯林斯推遲了愛德華-肯尼迪和薩拉-佩林的回憶錄在Kindle上的發行時間,希望讀者購買更貴的精裝書。除此以外,出版商正考慮一個更加激烈的應對措施,由他們而不是亞馬遜來制定網站上書籍的價格

  2010年初,也就是喬布斯發佈iPad幾週之前,出版商和蘋果進行了磋商,要求獲得這款即將問世的平板電腦上出售書籍的定價權。出版商非常樂於看到有新產品和Kindle競爭,而蘋果也希望出版商在iPad上賣書。很快雙方一拍即合,蘋果同意由出版商制定電子圖書的價格,進而出版商要求亞馬遜也執行這一政策。

  麥克米倫CEO約翰-薩金特徑直飛到西雅圖,告訴亞馬遜他們的決定,並威脅如果亞馬遜不同意新的定價模式,他將停止在亞馬遜上出售麥克米倫的書籍。貝索斯和他的同事異常憤怒,他們在網站上撤銷了麥克米倫的書目清單。最終亞馬遜還是低頭了,他們把暢銷電子書的價格從9.99美元提高到12.99美元甚至更高。

  整個糾紛過程中,亞馬遜都在努力組建自己的出版公司,通過和這些公司簽約而不是傳統的出版商,亞馬遜可以完全控制包括定價在內的一切事務。 但這些努力並沒有太多的威脅,2009年5月成立的AmazonEncore准許作者自主出版作品的電子版以及再版不再印刷的作品。一年後,亞馬遜又推出 了AmazonCrossing,主要是出版翻譯成英文的外國作品。去年,亞馬遜宣佈組建一個西雅圖的出版部門,專門出版靈異、恐怖、浪漫和科學小說。但 是這些努力都沒有給紐約的出版商造成多大影響。

  去年三月,美國最大的出版商蘭登書屋宣佈也通過代理定價銷售電子書籍,而亞馬遜也不得不就範,這樣它無法在通過削減價格,從而通過短期的損失獲取長期的利益了。由於沒有了價格的劣勢,Nook的電子書店和蘋果為iPad打造的iBookstore也開始獲得了市場份額。英國出版公司John Smith & Son的CEO詹姆斯-格雷說:「這是亞馬遜第一次被迫接受公平的競爭環境。」

  一個月後,很多大出版公司的編輯收到了亞馬遜的招聘郵件,他們要在紐約建一個大的出版公司。郵件這樣寫道:「這個公司資金充足,而它的成功關係到整個亞馬遜的成功。

  基爾希鮑姆2005年離開了華納圖書出版公司,而此時成為了亞馬遜的代理人,免費幫助傑夫-貝里招兵買馬。貝里曾問基爾希鮑姆是否有意掌管這家新的出版社,基爾希鮑姆的回答是:「我確實有這種念頭。」

  5月初,基爾希鮑姆開始正式管理亞馬遜的出版部門。邁克-肖特金是一個出版界的顧問,他說:「從此基爾希鮑姆從一個出版界人見人愛的人物變成了一個眾人唾罵的對象。

  1945年基爾希鮑姆出生於芝加哥,他的父親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員,母親專職為廣告公司寫廣告詞。進入密歇根大學後他成為了校報的主編。畢業後他在《新聞週刊》做記者,還寫了一本關於校園運動的書《圖書館在燃燒》,並由蘭登書屋出版。

   出書的經歷讓基爾希鮑姆對出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搬到紐約並加盟了蘭登書屋的市場部。1974年,他來到了後來的華納圖書出版公司,出任市場部副主 管。他在這個公司幹了三十多年,最終為了那裡的CEO和董事長,開創了華納圖書的黃金年代。基爾希鮑姆和他的團隊大手筆支付訂金,簽約了很多商業領袖的自 傳,包括比爾-蓋茨、傑克-韋爾奇和邁克爾-艾斯納。他們還和很多暢銷書作家簽約,包括大衛-鮑達奇、詹姆斯-帕特森、尼爾森-德米爾、桑德拉-布朗和尼 古拉斯-斯巴克斯,其中有許多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1992年發行的《廊橋遺夢》和麥當娜的暢銷書《性》,這本用塑料(10210,165.00,1.64%)密封的書售價為50美元。

  基爾希鮑姆是電子圖書最早的支持者,早在1995年他就組建了一個團隊開始研究。幾年後又投資了1000完美元開發最早的閱讀工具Rocketbook。基爾希鮑姆說:「這些都沒有成功,當時的世界還沒有做好準備,我們那時也沒有Kindle。

   基爾希鮑姆2005年離開了華納圖書,建立了一個圖書代理公司LJK Literary,並為史蒂夫-福布斯,拉斐爾-納達爾以及經濟學家傑裡米-里夫金做代理。現在的一些對手經常詬病基爾希鮑姆這段圖書代理的生涯是失敗 的,基爾希鮑姆說:「確實那時不夠完美,我想我內心還是覺得自己是個出版商,我熱愛這個行業。

  去年夏天起,基爾希鮑姆開始為亞馬遜工作。他曾在一些談話中指出,出版商也許可以和亞馬遜合作,由亞馬遜控制電子圖書,而傳統的出版社發行紙質書籍。朋友們都說,基爾希鮑姆離開這個行業太久了,他不知道亞馬遜已經成為了紐約出版界的心腹大患。

   基爾希鮑姆承認和以前的老朋友有一些摩擦,但是他並在意。他認為2003年巴諾書店收購Sterling出版社時候人們也有同樣的反應,那是出版商認為 他們的末日到了。南希-珀爾知道這些反應是真的,而且第一時間感受到了。她說當她宣佈和亞馬遜合作後,在Facebook 和Twitter上充斥著對她惡毒的謾罵,她都不敢在看這些社交網絡。珀爾說:「我曾想過也許人們會不高興,但是沒想到會是這樣。」

  喬-昆拉特是一名奇幻小說作家,他說:「現在出版商們就像是在泰坦尼克號上兜售飲料,他們為了保護紙質圖書行業不顧消費者的需求,並且對作家們也非常粗暴。昆拉特過去在芝加哥郊外生活非常潦倒,他的書稿數百次被出版社退回,有9本小說無法出版。兩年前他試著把自己的作品直接上傳到Kindle的圖書市場。現在他每天的收入有4000美元,每出售一本書他可以獲得70%的版權。

   基爾希鮑姆在亞馬遜工作後發現,一些大牌作家也和昆拉特有同樣的想法,希望嘗試非傳統的方式。蒂姆-菲利斯的作品《The 4-Hour Workweek》和《The 4-Hour Body》由蘭登書屋出版,它們都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而亞馬遜將於9月出版他的新書《The 4-Hour Chef》。菲利斯說:「對我而言這就是在一個掌握技術的出版商和想要出版書籍的世界級技術企業之間的選擇,而後者可以給我更多的自由發揮和試驗的空間

  亞馬遜和作者們所說的試驗已經很明確了。11月亞馬遜推出了免費借閱的電子圖書館,參加此項活動的Kindle用戶可以一次選一本書並免費下載。大的出版商不喜歡9.99美元的價格,當然更不能接受0美元的價格,他們拒絕參加這個活動。亞馬遜自己的書會在圖書館的目錄裡。未來,亞馬遜還會推出其他活動,比如准許Kindle Singles用戶預覽即將發行新書的部分章節,以一定價格捆綁出售電子圖書和有聲圖書,這樣讀者運動的時候可以在兩種形式中自由切換

  亞馬遜如何讓其紙質圖書進入傳統的書店還是一個沒有解決的挑戰。亞馬遜和霍頓-米夫林-哈考特出版社的協議,使得它出版的圖書可以進入部分書店,但是很難想像沃爾瑪和好市多這兩個美國最大的圖書銷售商會幫助他們的競爭對手。巴諾書店和亞馬遜在這一問題上也陷入了僵局,其CEO威廉-林奇說,在巴諾的書店上架前,亞馬遜的書必須在Nook上可以買到。

  基爾希鮑姆的競爭對手表示,亞馬遜將從圖書出版中學到一點東西。Grove/Atlantic的總裁摩根-恩特萊肯說:「出版商存在是有道理的,並不只是為了提高價格。你必須習慣半夜接到神經質作家的電話,還有讓編輯抓狂的凌亂的手稿,這個行業比亞馬遜想像的要難。

  貝索斯和他的團隊將以長期利益來考慮新的發行部門所取得的成功。他們把Amazon Publishing定位在未來幾年後的世界,那時大多數書籍都通過電子發行而傳統書店要比現在少得多,亞馬遜將吸引更多的大牌作家,而拉里-基爾希鮑姆又將成為紐約出版界最受歡迎的人。(鹿城/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2

《財智月刊》封面文章:小字體的困擾/奧巴馬總統正在簽署2010年的《清楚書寫法案》,要求公司處理他們那些枯燥的語言,這給了反專業術語運動最強有力的支持。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3044023327/

導 讀:最新一期《財智月刊》於1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小字體的困擾》。在美國人們天天都會接觸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說明書,或者簽訂各種合同。這其中很 多文本的內容多、充滿難懂的專業術語,更重要的是會用非常小的字體印刷。消費者通常沒有耐心讀這些內容,而其中可能隱藏了很多免責條款以及其他對消費者不 利的內容。

   布萊恩-羅勒對小字體略知一二,他是加州理工大學平面傳播學教授,他還管理著一個古怪的博物館,這裡有很多19世紀的印刷機以及500多種古老的字體。 他對複雜印刷的熱情使得他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專家。他知道很多關於排字印刷的故事,不過今天他和我們談的是另一個排字史上的傑作。我們很多人對此非常熟悉, 尤其是那些喜歡高科技產品的人。羅勒說,這個設計太讓人震驚了,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不會讀它,即便長遠來看會給自己的利益造成損失。他所關心的文件就是用戶 購買新iPhone時所簽的協議。

   我們都看過這個協議,或者其他類似的東西,這是一個32頁的小冊子,你必須花30分鐘仔細閱讀才能看完。羅勒說,讀它讓我的眼睛很累,原因並不是因為充 滿了枯燥的法律術語。這個小冊子只留了八分之一英吋(0.3175釐米)的邊距,這個頁面看起來一團模糊,幾乎沒有空白區。他測量了這些字母的尺寸,這個 文件裡有一半的字母的高度只有4.5點,也就是十六分之一英吋(0.16釐米)。在形象點,就比一毛硬幣厚度多一點。他說,這是在太小了。

   羅勒指出,行間距如果小於5.5點將對眼球有害。他說:「這個文件的排版太密了,剛好超過人類最低的視覺識別範圍。」如果你覺得這些行間距或者字體大小 是個意外,那麼你錯了。羅勒說,世界上最好的排字工人設計了這些文件,並且都由法律團隊進行檢查,他們可都是每小時收費500美元的律師。

   對於排版形式,蘋果拒絕發表評論,但表示最新出產的iPhone手冊將更容易閱讀,因為有了高分辨率的「視網膜屏幕」。但是羅勒說,最讓讀者吃驚的設計 可能是手冊中大量使用大寫字母。手冊全文一共19個獨立的段落,其中包括使用Google Maps的免責聲明,以及60行的其他免責條款。

   使用大寫字母看上去可能更加友好,提醒用戶注意各種警告信息,但是羅勒說這樣做的結果恰好相反,各個段落之間將很難區分。事實上,這個領域的專家說,如 果不使用各種形式的字母,將給讀者閱讀帶來很大困難,研究表明這樣做會降低閱讀速度20%。那麼為什麼一個公司要這麼做?一位專家表示,因為他們不希望你 閱讀。

   伴隨著產品和服務一起出現的各種提示、免責條款以及法律術語已經成為了美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常他們都會被設計成非常小的字體。這種方式在美國 有很悠久的歷史,在很多領域被廣泛使用。小字體的免責條款是美國人必須面對的現實,大多數人不得不忽略這些條款,直接簽下10英吋厚的貸款文件或者點擊同 意55頁的在線用戶協議,儘管人們不希望簽字放棄任何重要的權利。根據一項調查顯示,61%的美國消費者不會在簽字前閱讀合同條款。

   和消費者保護團體或者起草這些文件的律師交流會知道,監管者正在重新審視這種小字體免責條款,制定法律防止繼續濫用小字體。最終,基金公司必須公佈他們 對401(k)計劃客戶收取的佣金;航空公司必須在他們公佈的票價中註釋所有其他附加費用。但是批評者擔心,這樣結果會適得其反,因為會增加更多頁的免責 條款而不是減少。專家說這可能使得產品和監管都變得更加複雜,所以必須用小字體來解釋。在過去的7年裡,軟件許可證合同字數增加了40%,而平均開設一個 活期存款賬戶的免責條款有111頁。批評者說,這些法律術語讓消費者損失慘重。據估計,這些免責條款造成的額外費用,除外條款、棄權等給每個美國家庭每年 造成的損失達到2000美元,全美國每年總計有2500億美元。

   當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忍無可忍。根據商業改善局的報告顯示,2005年到2010年,於小字體和不清楚的合約內容相關的投訴增加了五倍。根據聯邦貿易 委員會主管廣告宣傳業務的副主管瑪麗-恩格爾表示,他們所涉及的和消費者有關的案件中有一半是因為沒有充分提示重要信息,晦澀難懂的語言能隱藏很多問題。

   德納-拉德克里夫從國家在線旅行社購買飛機票後,總會發現他的Visa卡賬單有些問題。當這位康奈爾大學商業道德學教授給這個公司電話後,他被告知在交 易結束後他同意了一個20美元的在線支付條款,他實際上籤署了一個會員計劃協議。拉德克里夫發現他並不是個例,在2006年到2008年期間,最大的三個信用卡公 司處理了大約1000萬起類似有爭議收費的資金返還。過去一年,商業改善局有1100個投訴和一家位於中部以及西南部德克薩斯州的汽車經銷商有關,他們在 折扣以及擔保條款中存在嚴重的誤導性語言。在洛杉磯地區,一家主要的衛星電視公司因為收到了4萬份起訴而獲得了D+的評級,主要是他們的促銷價以及承諾的 服務嚴重不符。

   對很多消費者保護團體而言,2011年最鬧心的事就是最高法院支持公司使用強制仲裁,這種解決糾紛的程序設計出來防止消費者告上法庭。由於支持 AT&T在無線服務合同中隱藏的仲裁條款,法院讓消費者聯合起來進行團體訴訟的願望化為泡影。批評者說,這種條款還不是最糟糕的。消費者保護團體 Public Citizen表示,在7個主要行業,包括銀行、信用卡公司、計算機製造業等,有75%的公司使用強制仲裁條款。

   約翰和米歇爾對這種新聞深惡痛絕。幾年前他們在佐治亞州的薩凡納購買了新的房產,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包括:門窗不合適,空調不充分,漏水,有些地方 還發霉。這些房屋銷售的時候有一個擔保合同,其中一個條款規定,解決任何糾紛都必須通過仲裁。他們提出了182個問題,而仲裁只解決了39個,比開發商願 意修理的都少。他們獲得了3200美元的賠償,而修理這些問題的費用在14000美元到20000美元之間。約翰和米歇爾都沒有讀過這個條款,即便他們讀 過也沒有注意。米歇爾說,除非你研究過,即便你看到了強制仲裁的內容,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

   現在很多美國人抱怨,最大的問題是他們開始就看不到這些文字。在一個不斷老齡化的社會,副作用更加明顯,每天有10000名嬰兒潮一代的人超過65歲, 而這些人很多都會得老花眼,需要帶老花鏡。一個下午,60歲的邦妮-梅耶發現自己怎麼也看不清一份湯料的配方。即便帶上老花鏡,梅耶也無法辨認,而她對其 中的成分很可能過敏。

  當然你可以指責企業故意使用小字排版,但是企業卻認為這不是他們的錯。艾倫-卡普林斯凱是費城的一個律師,40年來他專門為金融服務公司處理消費者投訴案件,他說:「我的客戶從來沒有說通過小字印刷而不讓人們讀到條款,這在美國只是做生意的一部分。」

企業認為他們必須保護自己免於集體訴訟,一些嚴重的訴訟比如石油洩漏,煙草相關的疾病以及隆胸材料破裂等已經給一些公司造成了數百億美元的損失,他們還指出越來越多的政府監管措施也讓這些公司不得不防。

律 師勞拉-莫瑞尼斯說,投資公司Vanguard新開設一個基金的時候,她的同事會根據證券交易委員會的N-1A文件起草一份創辦計劃書,這是一份64頁的 非常具體的文件。Vanguard努力讓裡面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但是莫瑞尼斯說讀起來不會輕鬆。她說,裡面的規定還會增加,因為多得-富蘭克法案對銀行 家和經紀人的限制,他們可能會增加幾百條新規定。

   事實上想濃縮太多的內容也非常困難。今年微軟獲得了Wondermark award大獎,這個獎是由一個叫Center for Plain Language的組織授予的,他們每年都會評選寫出最冗長的官樣文章的公司或者組織。今年競賽的裁判包括法律專家,溝通設計學者以及《Oxford Guide to Plain English》的作者,他們認為微軟的一個軟件許可證協議輕鬆獲勝,裡面充滿了另人費解的法律術語。微軟拒絕對此進行評論,但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帕洛阿爾 托的計算機法律組織合夥人傑克-羅素說,這份文件真正的讀者是其他律師,而不是消費者,他們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法律訴訟。

  當然也不全是壞消息,最近有很多有利於消費者的法案,對公司的信息披露做了規定。 Center for Plain Language的主席安妮特-奇科說,奧巴馬總統正在簽署2010年的《清楚書寫法案》,要求公司處理他們那些枯燥的語言,這給了反專業術語運動最強有力的支持。作 為一個私人組織,奇科希望他們所授出的獎項,包括積極的Clearmark大獎和消極的Wondermark大獎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一個在線合同數據 庫,透明實驗室也提供免費的服務,表示將把所有美國大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合同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透明實驗室的CEO,戴維-黑爾茨說創立這個機構的原因 是他為自己孩子存的100美元很快就因各種費用被扣的一分不剩。

   然而儘管可以減少合同的篇幅,但是一些公司仍然在考驗消費者是否會關注合同的內容。比如最近一則口香糖的廣告聲稱,他們的產品得到了安全呼吸委員會的認 證,並且還配有這個認證機構的官方印章。但是這個廣告的設計裡卻有一條厚顏無恥的免責條款,如果你仔細辨認,將發現在官方印章下面有一行非常小的,對比度 很低的全部用大寫字母寫的文字,「公司承認所謂的安全呼吸委員會純屬虛構」。(鹿城/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3

《商業週刊》封面文章:盜版之王

http://news.imeigu.com/a/1329742261007.html

導語:《彭博商業週刊》2月15日刊登文章稱,共享網站「百萬上傳」(Megaupload)涉嫌通過非法傳播享受版權保護的電影、歌曲和其他數字材料的文件獲利,其創始人Kim Dotcom今年1月在新西蘭被捕,圍繞該網站及Kim Dotcom本人的爭議不斷。

以下是文章摘譯:

在租賃了新西蘭科茨維爾的山中了一處1,800萬美元的地產後,Kim Dotcom給鄰居們發送了電郵。這位全球最受歡迎的文件共享網站之一「百萬上傳」(Megaupload)的骨幹人物,自我介紹說自己是一位被定罪的電 腦黑客和內幕交易者,並向鄰居們羅列了所居住的街區有「罪犯」能帶來的一些額外好處。

「我們新開的本地洗錢設施可助您實現稅收欺詐最優化,」 Dotcom在2010年4月21日的這封電郵中寫道。「我們的國際內幕人士網絡可為您提供寶貴的股票內線消息。」此外,Dotcom寫道,他本人與那些 「壞得多」的騙子們的熟識「可以在您不得不對付討厭的鄰居時幫到您」。接著他補充說:「十分認真地說」,他和他的家人喜歡新西蘭並且是「平靜地來到此 地」。他邀請鄰居們順便到他家來喝咖啡,還加了一句,」不要忘了帶可卡因(開個玩笑)」。

大約同一時間,美國司法部在接到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提出的控告後,已開始調查」百萬上傳」是否從對享受版權保護的電影、歌曲和其他數字材料的非法傳播中獲利。美國當局與新西蘭、澳大利亞、 德國、香港、加拿大、英國、荷蘭、菲律賓的同行為此案工作了近兩年。

距今四星期之前,兩架直升機降落在Dotcom家的大草坪上。當地警方手持Bushmaster M4步槍、格洛克(Glock)手槍、大錘和鋸快速趕來。三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從附近的一個警局對行動發出建議,與此同時警察闖入了 Doctom把自己反鎖在其中的一個房間。Doctom又名金-施米茨(KimSchmitz)、金布爾(Kimble)和Kim TimJim Vestor。

警方發現他盤腿坐在一個保險櫃附近,警方從保險櫃中查扣了一隻上膛了的手槍式握把獵槍。警方還繳獲了三本不同名字的護照、25張信用卡、一隻防彈手 錶,和一個按電影《鐵血戰士》(Predator)中的生物的實際尺寸製作的雕像。拖車拖走一輛粉紅色的1959年凱迪拉克和其他車輛,這些車價值合計 500萬美元。

當天晚些時候,Dotcom站在奧克蘭一處法庭中,他被控犯有版權、共謀、敲詐勒索和洗錢等罪名,面臨20年或更長的監禁。據稱他運營的企業在7年 內從盜竊數字內容中獲得1.75億美元收入。他的新西蘭律師說他是無辜的,稱「百萬上傳」與YouTube沒有不同。Dotcom是一位冰箱大小的梨形身 材的男子,他穿黑色拉鏈馬甲,對著現場的觀眾做鬼臉。Dotcom在獄中迎來了他的38歲生日,等待他可能被引渡到美國。

在有關當局今年1月將「百萬上傳」關閉之前,該網站躋身網絡流量分析機構Alexa Internet所列出的全球100個最流行網站之列。 「百萬上傳」稱它有1.5億註冊用戶,平均每天5,000萬訪客。Doctom和他的律師將該公司描繪成是一家云存儲網站,或「網絡貯存平台」 (cyberlocker),用於存儲過大的無法用電子郵件發送的音樂、視頻、照片和數據文件。

芝加哥一位新娘想讓在曼谷的表親分享高清晰度的婚禮視頻,她可以把它上傳到」百萬上傳」,她的表親然後就可以從那裡下載觀看。或者聖保羅一位鼓手可 以錄製一段曲目並將其上傳給在蒙特利爾的樂隊夥伴。」百萬上傳」免費提供這些服務。如果交費的話,「溢價」用戶可獲得更快的、無限制的訪問。交費客戶還可 以賺取現金和獎勵,現金和獎勵的規模與他們提供材料的多少及其被下載的頻率掛鉤。在長達72頁的起訴書中,美國司法部稱,獎金助長了對盜版內容的傾銷,給 版權持有者們帶來的損失超過5億美元。

像「百萬上傳」這樣的網站是好萊塢和音樂產業面臨的禍害,好萊塢和音樂產業堅持認為侵權行為是從他們的口袋中掏錢,會減少工作崗位,並降低藝術家們 創作的積極性。美國唱片業協會(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主席和首席執行官卡里-謝爾曼(Cary Sherman)表示,對「百萬上傳」起訴對侵權者發出了「強有力的信息」:如果偷竊,就有面臨牢獄之災的風險。

互聯網自由主義者們則做出了狂怒的反應。他們此前已在華盛頓與美國唱片業協會和美國電影協會就版權立法進行鬥爭,地下黑客們發起了對美國一些政府網 站的攻擊。網絡隱私團體盜版黨國際(Pirate Parties International)開始招募「百萬上傳」用戶,以準備對美國聯邦調查局可能提起的集體訴訟。反對此次網站關閉的人稱,此舉不公平地懲罰了那些對 該網站進行合法使用的人。

有關網上自由與知識產權持有人的權利之間的持續經年的緊張狀態已使得進行MP3交換的網蟲與唱片界反目,使得谷歌(微博)(GOOG)反對魯伯特- 默多克(Rupert Murdoch)。「百萬上傳」是一家只有30名員工的公司,該公司在7年中的收入為1.75億美元,低於2011年的動畫電影《飆風蘭戈》 (Rango)的全球票房總收入。

「你真的不會有任何理由聽說「百萬上傳」,美國電影協會互聯網內容保護負責人Kevin Suh說。 「我的很多朋友說他們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網站。但是,這是在盜版金字塔的塔尖——如果不是全球最大的盜版侵權者,也是全球最大的盜版侵權者之一。」

Dotcom生於1974年,取名金-施米茨,他在德國北部港口城市基爾長大。在2001年接受倫敦《電訊報》採訪時,他說,他父母分別是郵輪船長 和廚師,他是三個孩子中的老三。他說,他九歲時擁有了他的第一台個人電腦,他後來把複製的電腦遊戲賣給朋友們。「我有一個巨大的自我,我清楚這個,」他告 訴《電訊報》。 「我擔心這些嗎?不,我認為這很酷。我有很多的樂趣。」

施米茨上了兩年左右的的位於德國普倫的海因裡希-哈姆斯(Heinrich-Harms)職業學校,沒拿到高中文憑就退學了。

當他18歲時,他以「金布爾」的名字出現在《福布斯》雜誌一篇有關黑客的文章中——這是他借用電影《亡命天涯》(The Fugitive)中主人公的名字。《福布斯》稱他領導了一個名叫「Dope」的全球性的黑客組織,曾化裝出現在德國電視上,並已侵入過數百家公司的電話 系統,但報導未提及其中任何一家公司的名字。

在幾年內,施密茨聲稱他已侵入過五角大樓和花旗銀行(C)的電腦。果真如此的話,卻沒人爽快地承認抓住過他——甚至沒人注意到有什麼不對勁。但德國 當局確實逮到過他從一起普通的被盜電話卡詐騙中獲利。1998年,他被裁定犯有欺詐罪,收到了緩刑兩年的判決。在接受採訪時,他曾表示這件事幫助他找到了 計算機安全顧問的工作,其中包括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微博)(LHA:GR)。漢莎航空發言人說,該公司沒有記錄顯示曾與施米茨有過任何業務關係。

不清楚當時他賺過多少錢,因為他當時工作的公司——DataProtect和KimVestor——都是私人持股的企業。施密茨多年來聲稱他在企業 中的權益價值高達2億歐元(約合2.624億美元)。在2000年,他把DataProtect的諮詢業務80%的權益賣給德國工程服務供應商TÜV德國 萊茵集團(TÜV Rheinland)。該交易進展不順利。不到兩年之後,這個諮詢業務就申請破產,觸發了TÜV德國萊茵集團與施密茨間的訴訟。

2001年,施米茨在Gumball 3000國際公路拉力賽中獲勝,當年他向苦苦掙扎的零售網站LetsBuyIt.com投資了數十萬美元。他公開宣佈他準備追加投資,該股股價飆升——施米茨出售他的股份獲利。 2002年,他被裁定內幕交易,得到了另一個緩刑。

此後一段時間施米茨變得相對不為人知。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某個時候他在法律上正式地改名為Kim Dotcom,並把他的業務轉到了香港。香港的記錄顯示他是10家公司的董事,其中包括「百萬上傳」。

法庭文件顯示,2005年「百萬上傳」起死回生。該網站是二十一世紀初起步的包括海盜灣(Pirate Bay)和TorrentSpy在內的數家提供文件共享服務的網站之一。「百萬上傳」 2005年9月宣佈了「上傳者獎勵」計劃,向那些向該網站上傳內容的人提供資金和現金獎勵,引起轟動。「這使得『百萬上傳』成為互聯網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 家因為託管了您的文件而向您付費的網站,」「百萬上傳」當時說。」「您提供受歡迎的內容和成功的文件。我們提供託管和下載服務。讓我們合作吧!」

這些付費用戶首先必須向「百萬上傳」支付從每天幾美元到終身會員資格260美元不等的入會費。要獲得報酬,用戶必須上傳文件——文件的內容必須足夠 受歡迎,以便能在3個內被下載至少5萬次。「百萬上傳」最初向產生下載最多的上傳者提供最高5000美元的現金獎金,後來提高到1萬美元。起訴書稱,有位 上傳者賺了55,000美元。

想下載材料的人不會在」百萬上傳」網站上找到它。事情不那麼簡單。比如說,當一位顧客上傳了電影《颱風營救》(Taken),「百萬上傳」給該文件 分配一個互聯網地址。該公司然後鼓勵這位上傳者把該統一資源定位符(URL)分發給朋友並在諸如thepiratecity.org第三方鏈接網站上張貼 出來。如果有人在谷歌上搜索《颱風營救》,他們將會發現這些第三方網站中的一個。然後用戶可以訪問該電影所在的「百萬上傳」下載頁面。下載者可以搶到免費 的東西,但被鼓勵購買付費的成員資格,以獲得更為快速的服務。美國政府稱這個系統被「明顯地設計為」鼓勵侵犯版權。

據起訴書稱,從2005年到2012年,,該公司獲得了超過1.5億美元付費訂閱收入,另外通過放置在「百萬上傳」主頁和下載頁面的廣告獲得了超過 2,500萬美元廣告收入。Dotcom本人在2010年賺了超過4,200萬美元。他的律師羅斯金說,「百萬上傳」真正的競爭優勢在於使「大眾以免費或 低成本獲得強大的云存儲基礎設施」,這「給消費者和小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生產力」。「百萬上傳」是「版權上的不可知論者」,他說,並且該公司「並非處在斷定 其他人使用這些是出於好的目的還是壞的目的的仲裁者地位上」。在提交給新西蘭法庭的文件中,Dotcom稱,」百萬上傳」明確禁止上傳盜版內容,並為版權 持有人提供了一個工具來刪除這些材料。在電影和音樂公司們抱怨後,有超過1,500萬個文件已被刪除——其中一些是版權擁有者刪除的,一些是「百萬上傳」 自己刪除的。該公司去年終止了上載者獎勵計劃。

美國司法部2010年年初建立了一個知識產權專責小組,以加大執法力度。在這年的6月24日,美國政府通知「百萬上傳」,手持搜查令的調查人員在該 公司在弗吉尼亞州租用的服務器上已發現了涉嫌盜版的39部電影的副本。六天後,聯邦部門關閉了「百萬上傳」所使用的鏈接網站 NinjaVideo.net,以及涉嫌傳播盜版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另外8家網站。 7月8日,Dotcom給他在「百萬上傳」的兩位同事發送電子郵件,談及政府對該公司的懲罰。 「這對我們的業務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他寫道。「請調查這個問題,看我們如何能保護我們自己 [原文如此]。」

新西蘭當地時間1月20日,70多名當地警察突擊搜查了10處房產,抓獲了Dotcom和其他三位「百萬上傳」員工。另一名嫌疑人在荷蘭被捕;另外 兩人仍然在逃。香港官員凍結了有大約4,000萬美元資產的賬戶。巧合的是,第二天,弗吉尼亞州一家聯邦法院以共謀和刑事侵權罪名判處 NinjaVideo.net的聯席創始人14個月監禁。

等待Dotcom的是否是類似的命運?答案可能在於美國司法部是否有能力證明他和他的同案被告蓄意設法從盜版的數字產品中獲利。起訴書中使用「超級共謀」一詞154次,起訴書援引了公司內部的電郵,這些電子郵件說明Dotcom和他的副手們知道他們在做某些違法的事。

弗吉尼亞大學法律教授克里斯托弗-斯普里格曼(Christopher Sprigman)說,版權法對直接侵權(primaryinfringement)的界定是明確的,即在明知的情況下複製和傳播受保護的知識產權是非法 的。法律對「從屬侵權」(secondaryinfringement)則沒有規定,從屬侵權是指有人誘使另一方濫用版權。這個問題此前已出現在涉及網絡 侵權的一些個案中,其中著名的是米高梅音像公司(MGM Studios Inc。)訴文件分享網站Grokster Ltd。案,當時美國最高法院判定該網站犯有從屬侵權責任。

但是,那起案件是民事案件。Dotcom的律師羅斯金和其他專家都強調,刑事版權法不承認從屬侵權。「此案中政府所有主張的核心是基於一個捏造的理 論,」羅斯金說。「使用直升機並撞開門來抓捕,這似乎更多是政治動機驅動的,而不是以事實為根據推動的」。此外,「百萬上傳」案的被告們有可能抗辯說,在 他們以他們的「不可知論」方式來阻止侵權時,他們已做了他們能做的事情。並且沒人懷疑Dotcom能請得起好律師。

如果Dotcom被引渡到美國,美國對此案的審理可能需要數月,甚至幾年。但逮捕已產生了影響。其他文件共享網站,如Uploadbox和 FileSonic,已經關閉,或者改變了他們的經營方式。目前不太清楚的是這證明了什麼:此案是打擊了侵權,還是損害了創新?媒體公司在為懂技術的大眾 開發隨時隨地看電影和聽音樂的便捷方式上幾乎沒有衝鋒陷陣過。主張數字版權的非營利機構電子前哨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律師朱莉-塞繆爾斯(Julie Samuels)表示,內容生產者想「抑制新的商業模式的增長,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競爭。他們的所作所為正損害創新和消費者以及那些正努力尋找 與其粉絲間的新的溝通方式的藝術家們。」

Dotcom目前在新西蘭一處監獄,等待定於2月22日舉行的審訊。他一直拒絕保釋,部分原因是如果他逃到德國,他將不會被引渡到美國。他的朋友米 爾-海達裡說:「你可以把Kim裸身丟到撒哈拉大沙漠,一年之後,你會聽到他在迪拜豪華酒店頂層的總統套房並正在做交易。他總是能回來。他就是太聰明了。 (草沐/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70

【封面报道“奢侈动车”之一】“倾斜”的座椅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7/100357834_all.html

在CRH2動車上,座椅主要分為兩類。一個一等座的單人座椅為22013.99 元,配件價格亦不菲,僅座椅背後網兜售價就高達90元,加上腳踏2294元、扶手3425元、桌板2496元等,一個單人座椅的總價達3萬餘元,雙人座椅 加配件價格則高達4萬多元。僅在CRH380系列中出現的VIP座椅,售價則在16萬元左右。高鐵座椅的壟斷供貨商為上海坦達和上海元通。

  據財新記者瞭解,業內其他座椅廠商生產同類產品,報價比上海坦達和元通低三分之一左右。而標價1.4萬元的二人餐椅,一家動車內裝生產企業稱,9000元即可生產同樣產品。

  在南車和北車兩家高鐵主機生產廠商的內部人士看來,「上海坦達」和「上海元通」這兩家高鐵座椅供貨商是衝入高鐵領域的兩匹黑馬,即便在生產座椅 的同行中,這兩家上海企業的背景也無人知曉。但鐵路圈子裡很多業內人士共同的感受是「關係很硬,背景很深」。這種猜測來源於2008年張曙光主持的高鐵技 術研發會。會上,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宣佈「榜單」,坦達壟斷了CRH系列一、二等車廂的全部座椅。一年後,名不見經傳的新公司元通則成為CRH380 系列VIP座椅的惟一指定供貨商。

  這一傾斜政策是非常少見的。「每個領域如牽引、制動、內裝等都有至少兩家公司入圍,但只有座椅是這兩家公司分頭壟斷。連跟鐵路圈子打交道極深的企業都沒有進去,這兩家公司肯定有背景。」一位內裝領域的供貨商說出了自己的疑惑和猜測。

  2006年,在鐵道部最初的動車發展遠景規劃中,動車座椅是一塊巨大的誘惑。「他們告訴我們,未來會有1000列高鐵運行,而由此帶來的高鐵座椅市場規模將達到上千億元。」一位當初曾提交座椅設計方案的供貨商回憶說。

  之前從未涉足鐵路座椅生產的坦達和元通,何以壟斷這塊份額巨大的市場?他們和鐵道部究竟有何關係?2010年鐵道部開始人事與投資調整後,這兩家企業又經歷了何種沉浮?

誰的坦達

  上海坦達全稱為上海坦達軌道車輛座椅系統有限公司,2004年底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由2004年8月剛成立的北京坦達交通軌道設備發 展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坦達)控股90%,上海交運集團公司佔股10%。北京坦達法定代表人是張曉齊,上海坦達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為丁寧新。

  工商資料顯示,北京坦達成立後不久發現北京不具備加工生產的條件,轉而在上海投資了900萬元,成立了上海坦達。

  「上海坦達就是為高鐵座椅的生產而設立的公司。」上海交運一位參與當時談判的人士說。2004年北京坦達成立後,原本在國家經委(現在是國家發 改委)工作的丁寧新找到上海經委,尋找汽車座椅行業的合作夥伴,上海經委推薦了做汽車座椅的國營企業上海交運。「那時,他們已經拿到了鐵路項目,拿到了項 目才成立公司,找合作夥伴。」上述人士回憶。

  上海交運控股10%,用三年時間幫北京坦達建廠。當時上海交運覺得這個股份太低了,為爭取更高股份,曾多次找上海經委。但北京坦達非常強勢,「要得到這塊市場必須接受北京坦達的要求,否則就換其他廠家合作。上海交運只好接受。」上述人士稱。

  坦達為何如此強勢?表面上,北京坦達的法人代表是張曉齊,但張曉齊僅佔44%股份,另外44%的股份由侯晉亮持有。2006年之後,侯晉亮更成為惟一股東。

  侯晉亮是山西人,2009年曾擔任北京伯豪瑞廷酒店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這家酒店即由丁書苗控制的博宥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上海坦達一 位高層透露,2006年,丁書苗曾被張曉齊做為大股東引薦給上海坦達的幾位管理層。「丁書苗高高的,胖胖的,話不多。」見過丁書苗的人士透露。

  一位與張曉齊交往較多的人士透露:「張曉齊本人與劉志軍並沒有太多交集,感覺上丁書苗是劉志軍和張曙光硬塞進來的,他們不願意給上海交運更多股份。」

  2004年,上海坦達成立後,CRH系列的一二等座椅的設計就提上了日程,那時,CRH380還未開始設計,380系列VIP座椅的生產廠家上海元通也尚未成立。


壟斷從引進開始

  CRH系列的研發和生產由張曙光一手主導,在座椅領域採取的是引進國外技術、逐步國產化。2005年,上海坦達和鐵道部在青島進行技術引進的談判。鐵道部選擇了日本川崎的座椅供應商日本小糸。日本小糸是川崎三大座椅生產商的最大供貨商。

  談判由張曙光主持,供貨給主機廠的價格、技術引進價格是一攬子工程。當時和日本小糸參與談判的還有常州今創集團。

  參與談判的人士回憶,日本小糸在技術轉讓費之外,還提出了10%以上的提成費,及一部分零配件必須原裝進口的條件。「當時日本人看不起我們,也 很強勢。我們剛買地建廠房,就只好讓日本人看上海交運的廠房。日本人思維很固執,他們按照高鐵座椅在日本的價格談判,認為要這些提成費,我們還是賺的。」

  據上述人士透露,儘管座椅售價很高,但擴建初期的大幅投入,加上技術引進費用、提成費用等壓低了座椅利潤,上海坦達在2004年至2006年三 年都處於虧損狀態,2005年,上海坦達虧損89萬元,2006年虧損317萬元,座椅的利潤只有7%-8%。「在轎車領域,7%左右的利潤還算不錯,因 為量大,如果這個利潤做動車,量又上不來,那肯定虧損。」

  2005年,CRH系列車開始生產,起初量很少。「一個月生產7列車,100多人的工廠總是沒活幹。」一位當時在廠裡工作的工人回憶說,「那時鐵道部的人經常來檢查,不斷給壓力,說利潤不可能那麼少。常州今創有一段時間也想進入高鐵座椅生產,張曙光沒有批。」

  從2007年開始,隨著高鐵開始放量,上海坦達的日子逐漸好過起來,月裝車量從2005年的7列升至最多40列。2007年利潤838萬元;2008年、2009年,利潤分別達到2000萬元和3000餘萬元。

  上海坦達在整體座椅上相當於總承包商的角色。一位曾在坦達工作過的銷售人員表示,由於鐵道部有過動車每年降價10%的要求,座椅的價格即使不降,也不會提高,因此坦達可以擠壓的主要是自己的供貨成本。

  2008年,已經在座椅上賺到錢的坦達,準備進入利潤更高的CRH380的VIP座椅市場。

  按照鐵道部的規定,高鐵VIP座椅還是通過技術引進方式進行,鐵道部指定了世界三大航空座椅生產企業之一的美國一家航空座椅公司與國內公司合 作,上海坦達當時花了30萬元購買了航空座椅並買好了去美國的機票,但情況陡變,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上海元通座椅系統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元通)殺了進來。


爭奪VIP市場

  上海元通註冊資金2.1億元,在上海閔行區七寶鎮投資建廠,法定代表人劉文琪持股99%;陸靜持股1%。上海坦達和上海元通在高鐵VIP市場一度爭得不可開交。據說,張曙光曾將兩家企業叫到一起,讓雙方不要涉入彼此的領域。

  上海元通進入高鐵領域的方式與上海坦達如出一轍,也是先拿單,再成立公司。有趣的是,雙方都曾找過有座椅生產技術的上海交運合作。

  據上海元通一位人士透露:「元通的前身是上海國利汽車真皮飾件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利),當時美國座椅企業不願意跟國企進行技術合作,國利就成 立了民企元通,讓元通跟美國企業談。」現在,上海元通與上海國利還在一個大院內辦公,上海元通法定代表人劉文琪即來自上海國利。

  上海元通與鐵道部簽訂了1萬個VIP座椅的生產訂單,但與美國公司的合作並不順利。2010年3月,在支付了一部分技術轉讓費用後,雙方的合作徹底破裂,這時距離交第一列樣車的時間只有短短七個月。

  鐵道部對此始料未及,因為在VIP座椅的企業選擇上沒有備份。鐵道部斡旋未果,因高鐵上馬時間倒逼,來不及再選擇其他外商談技術合作,最後VIP座椅不得不交由上海元通自主研發。

  2010年,上海元通開始交貨時,32個座椅的車型交了近40列。2011年6月開始運行的車型VIP座椅減為28個,上海元通供40列;還有 60列供給第三階段的車型(每列20個)。當初合同簽訂三年1萬個座椅,三年後只交了4200餘個座椅。一個VIP座椅的售價為16萬元,等於一個高鐵餐 廳全部座椅的價格。

  即便如此,上海元通2009年成立當年虧損119萬元,第二年就盈利295萬元,收入過億元。上海坦達從2007年開始收入上億元,盈利數千萬 元。最好的時光是在2009年,高鐵的大躍進之下,上海坦達2009年收入1.57億元,淨利3831萬元。而且2009年上海交運將10%的股權也轉讓 給北京坦達,北京坦達獨享利潤。

壟斷後遺症

  主機廠和設計部門視上海元通為最難交涉的供貨商之一。最初與元通就高鐵VIP座椅設計方案磋商時,南車工作人員就覺得較難合作:「他們的方案按 照自己的來,不聽我們的意見。」到了售後服務期,磨擦就更多了。「元通和坦達在售後上都比較強硬。」南車質量管理部門的一位人士說。

  從主機廠的角度來看,不希望供貨由一家壟斷,以免受制於人。而在上海坦達和上海元通看來,座椅的訂單未達預期,也影響了售後服務態度。

  這種局面的始作俑者是鐵道部。鐵道部當初指定座椅生產廠家時,並未在已有座椅生產資質和經驗的成熟廠家中選擇,而是安插有關係的人新成立了公 司,從技術引進開始白手起家。2004年,CRH型動車招標時,有三家參與競爭,包括上海坦達、青島歐特美交通設備有限公司和一家濟南的廠商。其中,上海 坦達成立最晚,此前沒有鐵路供貨業績和資質,主要倚仗的還是佔股10%的合作方上海交運。

  這種運作方式本身就可能帶來成本的提高。高額的技術轉讓費用,進一步推高了成本,降低了廠家利潤。據上海坦達的內部人士透露:「18000元 (不含稅)的高鐵座椅,加上日本企業近20%的提成費用,還有必須從日本進口的零配件費用,成本佔售價的85%。」不過,當時參與競爭的座椅生產廠家的人 士稱,他們做能比上海坦達便宜三分之一。

  據當年參與招標的人士透露,鐵道部要求高鐵座椅的使用壽命是20年,很多阻燃面料需要進口。但財新記者在滬寧的CRH2型動車上觀察到,一些座椅的面料已經破舊磨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7

【封面報導「奢侈動車」之二】衛生間裡的大買賣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7/100357833_all.html

 

  高鐵列車整體衛生間,南車採購價30萬元,北車採購價120萬元。小小動車衛生間為何如此昂貴?僅僅抗震能否全部解釋價格上的巨額落 差?財新記者在北京居然之家瞭解相關產品的市場零售價,和動車採購價相比,價差少則兩三倍,多則十幾倍。一家開發商負責採購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一般而 言,如果集團採購的量比較大,價格還會有折扣,大約為市面報價的六折左右。

  在業內人士看來,衛生間是整個動車中最奢華的部分之一。一個自動洗面器要7萬多元,市面上幾百上千塊錢就可以買到的自動感應水閥,動車上花了1 萬元,其奢華程度堪與精裝別墅媲美。整體衛生間也是動車配件中利潤率非常高的一塊,不僅集成商利潤高於平均水平,那些指定採購的洗面盆、集便器利潤更高。

  早期CRH2選用的是純進口的日本TOTO生產的TYL系列產品,即使在民用市場也銷量很小。2007年以來這種產品在建材市場已經很少見了,目前市面上最高檔的是3.24萬元的LW991B全自動洗面器。

  寧波南車時代傳感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南車時代)的一位技術人士稱,該進口產品雖然檔次高,但存在混水閥凍裂、溢水造成控制部件的損壞、干手器沒 有調整功能等問題。當時,南車時代還自行研製了ASR8-1自動洗面器以解決上述問題,但採購兩批之後全自動洗面器就撤出了動車。

北京先河

  從2006年開始,動車衛生間洗面台和洗面池相關設備的主要供應商就是北京先河交通設備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先河),它代理了法國杜拉比、瑞士吉博力以及寧波凱馬等品牌。

  法國杜拉比的代理商上海荔日貿易有限公司有關人士稱,先河曾到法國總部商談生產專供動車使用的產品。不過,他們給先河提供的只是手擰水龍頭,不是自動感應的,價位並不太高。

  吉博力的銷售代表稱,其感應水龍頭最貴為7000多元(包括感應閥)、中檔的4000多元。寧波凱馬的感應龍頭價格為2000元-3000元(含約200元的閥芯)。財新記者在滬寧高鐵的CRH2動車上看到,水龍頭已變成普通手擰的,並非自動感應,價格應更便宜。

  一家進入動車市場的國內供應商稱,代理公司向主機廠的報價「水分比較高」。

  先河代理的美國杜邦可麗耐檯面(用於衛生間洗漱檯面)價格也不低,在動車上用的是花色為「南極」的一款,市場零售價為1延米3100元,在居然 之家能找到2900元的報價,打折後低至2000元(包括加工、安裝),而先河報價8800元,還不包括安裝費。先河的一位銷售代表稱,每款車的設計不太 一樣,盥洗間檯面一般是1延米至2延米。

  財新記者在CRH2採購價單上看到的一個「色理石」洗面台價格約為2.20萬元,加上稅後約為2.61萬元,這是南車實際支付的價格。

  據悉,先河是杜邦在中國的鐵路產品的特約經銷商,其他幾家大的區域代理商都不進鐵路。同時先河還是德國NORA(諾拉)地板布、意大利MONDO(蒙多)地板布在鐵路市場的代理商。

  南車和北車的人對先河不陌生,先河獨攬了多個外資品牌的鐵路代理,「早在大列時期,先河就進入了列車內裝市場。」模式和現在如出一轍,也是低價買進品牌產品,高價賣出,維修和開會都是品牌公司的人代替先河參加。

  先河成立於2006年3月,註冊資金200萬元,由楊京、李久敏分別出資160萬元和40萬元。2008年5月先河註冊資金增至500萬元,楊京160萬元、現任董事長方正出資340萬元。工商資料顯示,2009年公司收入5232萬元,淨利卻只有41萬元。

認人不認產品

  做整體衛生間的一位供貨商說,整體衛生間的一些零配件是由鐵道部指定的,檯面、水龍頭、真空集便器、衛生間外防火的康維特板都是如此。整體衛生 間的各個零配件價格也不同,南車CRH2車型的整體衛生間總價約30萬元,其中最外面一層玻璃鋼罩的價格為2萬餘元(加上安裝成本),玻璃鋼罩的價格和利 潤率遠遠低於放在鋼罩內的衛生間零配件的價格。「因零配件的廠商很多都是直接指定的,交貨慢。」一位玻璃鋼企業供貨商說。

  北車CRH3的整體衛生間價格更為離譜,高達120萬元。「當時說要用最好的件,外面的康維特板指定用威盛亞上海有限公司的防火板,先河的檯面、水龍頭等,真空集便器則用德國EVAC的。」一位北車供貨商說。

  主機廠每年都有降價壓力,但有關係的零配件供貨商的價格很難壓下去,因此壓價時也要比拚關係,誰的關係弱就倒霉。一位有歐洲供貨資質、產品在地 鐵廣泛使用的供貨商稱,自己經常變成壓價對象。「不敢動那些關係硬的。供貨期、材料和技術等規則對某些廠商是硬指標,對鐵道部指定的供貨商就失效。」他 說。更有甚者,有一家靠關係進來的玻璃鋼生產企業,居然要求主機廠的技術人員教自己廠的工人怎麼做。

  集便器的售價更是居高不下。而北車從CRH3車型、南車從CRH380都開始採用德國EVAC的真空保持型集便器,一套集便器售價為20餘萬元。

  市面上,以奧迪4S店使用的斯達克3(重慶生產)為例,集便器的價格是3216元,配備的吉博力的水箱是2800元,牆上的按鈕和面板價格約千 元,總計約7000元,這是一款常用配置。一家普通大列集便器供貨商稱,列車集便器主要貴在真空系統與控制系統,有一定技術含量,與民用產品不同。至於洗 面設備為什麼也這麼貴,他很不理解。

  集便器市場因技術性較強,主要由外資品牌控制,而衛生間的其他設備主要由國內廠商把控。張曙光的妻子王興從代理馬可夫開始,成為動車集便器市場和整體衛生間領域裡最活躍的掮客之一,她後來還主導了蒙特洛、EVAC與國內廠商的合資合作。(詳見本刊2011年第49期「集便器中間人王興」)

  張曙光被調查後,「出國」避風頭的企業老總集中在真空集便器領域。目前已引進EVAC技術的包括無錫金鑫、青島威奧和長春嘉陵集團,它們也承接衛生間項目。現在,威奧老闆孫漢本已與妻子遠赴德國,承接整體衛生間項目青島亞通達老闆湯美坤已長期出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8

【封面報導「奢侈動車」之三】誰在操縱動車價格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7/100357831_all.html

2005年以來,在北京、青島、常州、無錫、上海等地湧現了一批像丁書苗一樣的高鐵供貨商,他們很多並無相關從業資歷,卻通過與外資合資的方式一舉踏入了諸如座椅、衛生間、冷櫃、空調、集便器等領域,成為高鐵供應鏈上的壟斷者,將其他老牌供應商擠在門外。

  這些企業的崛起,來自鐵道部的「點裝」,首先是指定其與外商合資,其次是指定主機廠裝配。其營銷依賴於關係,技術與品牌依賴於外資的背書,由此產生了一些高得離譜的動車採購價,比如高達幾十萬、上百萬元的整體衛生間、上萬元的座椅,被業內人士形容為「掠奪性壟斷」。

  這些公司中,有些是因老闆或股東與鐵路系統或其他領域的高官有親屬關係,還有些則經過努力成為了鐵道部高官的代理人。這其中不乏努力做實業、經 過幾年努力而有小成的企業,但也有相當部分完全憑關係進入,沒有研發生產實力,僅僅通過倒賣產品和技術獲利,但由於有高層關係撐腰,主機廠沒辦法換掉它 們,真正有技術的企業也要依附這些公司才能進入高鐵。

  這一切源自鐵道部高深莫測的招投標體制,原本存在的審批、認證流程因鐵道部動車組項目聯合辦公室(下稱動聯辦)權力過大而幾近廢棄,鐵道部裝備 部門或下電文,或口頭通知指定裝配。負債纍纍的鐵道部雖然也有降低成本的壓力,比如提出國產化率75%、每年成本降低10%的目標,但由於整個高鐵供應鏈 大量充斥了關係型壟斷的企業,價格根本砍不下來。從2006年中國開始生產動車至今,CRH2型動車總造價只降低了10%到20%,而CRH380因為進 一步提高了速度,造價更高。

  相比之下,地鐵造價的下降要迅速得多。目前一節地鐵列車的價格約600萬-800萬元,與十年前的130萬美元相比降價明顯。這得益於競爭,一 方面業主是各地地鐵公司,且公開競標;另一方面南北車的六家主機廠(每家各有三家在做地鐵列車)之間的競爭甚至內部競爭就很激烈,主機廠有足夠的動力降低 成本。

  而在鐵路系統,雖然南北車早已是上市公司,但只有鐵道部一家業主,唯鐵道部馬首是瞻,也因此而形成了價格高昂、利益關係盤根錯節的高鐵供應鏈。

  作為上市公司的南車和北車,2010年綜合毛利率只有17%和13%,真正獲利的是那些有關係的供應商和背後的利益相關者。

技術型壟斷

  「一個刮雨器就相當於一輛寶馬車。」財新記者在採訪中,不只一次聽到業內人士發出類似的感嘆。

  這個報價33萬元的刮雨器是德國克諾爾的產品,與西門子配套供給北車。長春龍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下稱龍泰)代理的另一款進口電動刮雨器售價僅五六萬元,主要供應給南車,因為氣動與電動的系統不同,接口不同,西門子的動車不得不配套昂貴的氣動刮雨器。

  龍泰有關人士稱,2010年南車生產的8列短編組動車用的也是克諾爾,後來16列的長編組就主要採用龍泰的產品了。

  一位主機廠的內部人士說,鐵道部指定的產品往往高價,這些產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式發文件的,這主要是一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例如九大關鍵技 術和十大配套技術,其高價相對合理;另一類是口頭指定的產品,這些企業多是關係戶,產品沒有技術含量,價格也高得離譜。這種兩分法得到唐山、長客、四方等 多家主機廠人士的認同。

  外資捆綁競標的情況也很普遍,如西門子也帶進來一些在國外的供應商,甚至西門子在技術轉讓時就規定必須使用某一品牌的零部件。一位熟悉主機廠質 量控制的人士舉京津城際為例,比如長客中標了,幾百頁的標書裡有很多關於零部件的「點裝」,比如車是用西門子的技術,可能制動、集便器、刮雨器等很多零部 件供應商都是指定的,這些供應商從設計時就參與,主機廠動不了。

  而鐵道部在客車購置招標時,標書裡有時也會直接指定某些零部件的供應商,並註明理由,這些理由通常是技術性的。

  國內企業引進國外技術,會因為高額的技術引進費而拉高成本。這種技術引進有一次性買斷的,也有按照銷售提取技術使用費的,此外定製產品還包括模具開發、技術培訓等費用,總體算下來可能超過售價的10%。

  除了核心技術,動車的很多零部件乃至材料仍需採購國外產品,國內材料難以滿足技術要求,有些必須使用進口國外原材料。例如,內裝領域中的日本貼 膜,一平方米要400元,因為只有它能達到動車阻燃性標準。CRH2型車司機室門的充氣膠條,主要是封閉作用,有技術含量,從日本進口價格上萬。國產的幾 千元,成本也能降下來,但質量不如進口產品。

掠奪性壟斷

  而另一類型的壟斷則不僅讓主機廠商不滿,也讓其他供貨商怨聲載道。「企業需要合理利潤,但一些完全靠關係的企業賺取高額利潤,這是掠奪性壟斷。」一位高鐵供貨商表示。

  在技術壟斷型的「高價」外,還有很多零配件屬於不合理的「人為的高價」。

  一位主機廠人士稱:「按照常規,如不是專利產品,一般會有兩到三家進入。但像廣播信息顯示、座椅系統都是一家,就有問題,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主機廠價格砍不下來。」

  在不大的鐵路圈子裡,很多業內人士對幾家「掠奪性壟斷」的公司心照不宣。

  一位主機廠維修部門人士稱:「那些沒有背景的廠家,產品出了問題見領導談技術問題很容易。要是老闆比較神秘,見不到人的,這些公司進入就容易,一般價格也高得離譜。」

   在他看來,青島晨光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青島晨光)、北京先河交通設備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先河)、常州小糸今創交通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常州小糸)都屬於這類神秘的公司。

  青島晨光壟斷了CRH2液晶電視的供貨,由其供貨的15吋液晶電視、固體式液晶電視含稅售價均為13472.99元。對此高價,顯示器生產領域 的廠家紛紛咋舌:「利潤率得有100%。」即便在青島本地供貨商口中,青島晨光也是一個神秘的公司。網頁上除了老闆張晨光做慈善的信息,並沒有任何產品信 息。「晨光是一個貿易公司,自己不生產。」一位見過青島晨光老闆的高鐵供貨商稱。

  青島晨光的經營模式,是從液晶顯示器生產廠家低價購入,然後高價賣給主機廠。青島晨光公司的一位供貨商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航盛) 稱,因不具備鐵路資質只能給晨光供貨,「動車上的顯示器報價相對一般市場上較高,要五六千元一塊,因為地鐵對屏幕亮點的要求沒有動車上那麼嚴,我們給動車 提供的顯示器要求全屏無亮點,15吋的報價現在約為五六千元,最高不到7000元。」即使有中間商,航盛以這個價位做鐵路產品的利潤率也高於汽車電子產 品。

   主機廠之所以允許一些貿易廠商進入,原因在於通過貿易公司採購品牌,可以延期付款,貿易公司則因此賺取一些差價。在一位主機廠人士看來,這種模式是合理的,但是「青島晨光加價率1倍有餘,利潤太高了」。類似這種皮包公司的關係戶企業並不鮮見。北京先河也是其中之一。

  一位整體衛生間承包商分析,一些零配件供應商的利潤高達100%,遠高於整包商20%左右的利潤。

  常州小糸今創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是今創集團與日本小糸成立的合資企業。日本小糸是日本川崎的供貨商,在幾家川崎供貨商中,被張曙光選中與中國企 業進行技術合作,經其牽線,和今創集團成立了合資公司,供應製造高速列車電氣配件。一個40瓦的逆變器,售價為2448元。一位業內人士說,「成本僅為幾 百元」。配線用的斷路器,價格近萬元。其母公司今創過去從未涉足鐵路內部裝飾,現在卻壟斷了南車內裝領域。「今創比較聰明,在成本一目瞭然的內裝領域價格 比較合理,利潤率在20%-30%,而在利潤比較隱蔽的電子等領域賺取高額利潤。」

  財新記者在對製冷、照明、電子產品等諸多領域的調查中,聽到供應商往往將高價解釋為動車對抗震性、電源穩定性、密閉性的要求更高,與大列、地鐵不可同比。

  但是,這些人為的高價遺患無窮,不僅造成資金的浪費,也給後期維修帶來麻煩。

  一位主機廠的技術人員透露:「一些能力不強的企業壟斷性地進入,產品出了質量問題,主機廠要擔責任,但這些企業根本不配合,不搭理你,但主機廠要更換供應商得到鐵道部報批,幾乎不可能。」

  供貨商的壟斷也使得主機廠非常被動。長客一位質量部門負責人說:「對方供貨拖延,主機廠商可以要求罰款,但很多供貨商看準了鐵道部趕工期的心理,要挾主機廠說如果罰錢就再拖一個月。主機廠只能忍氣吞聲。」

「圈地運動」從技術引進開始

  按照高鐵裝備製造圈內一位資深人士的說法,「能在這個行業混的公司都不是省油的燈!從國外引進動車技術一兩年內,這個市場的座次就已經排定了。」

  2008年,鐵道部在青島召開了動車技術研討會,主持者是時任運輸局局長的張曙光,與會者包括幾百家高鐵供應商。

  一位供應商回憶:「會議主要是宣佈各個領域有資格進行技術研發的企業名單,2004年開始,鐵道部已指定一些企業和國外進行技術合作,該做的工作早已做完了,那次會議只是『發榜』」。

  能進入這個榜單的企業是少數,對於更多的未進入高鐵市場的企業,鐵道部曾承諾,因這些上榜企業早期進行了技術投入,要給他們兩年的市場保護,兩年後再放開這個市場。

  「這是畫餅充饑。按照承諾,2009年就應該放開市場了,但現在還是那幾家企業壟斷。內裝的維修沒那麼多技術含量,現在連維修的市場也被壟斷了。」一位內裝企業負責人抱怨說。

  早在動車技術引進的「圈地運動」之前,劉志軍上台後,鐵道部在鐵路零配件的資質認定上,也設置重重關卡。目前國內鐵路客車重要產品實行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

  根據鐵道部2003年4月24日下發的《關於執行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等有關文件的通知》,凡在鐵道部制定的《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產品目錄》 的鐵路產品,必須獲得中鐵鐵路產品認證中心頒發的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方可出廠銷售;自當年5月31日起,尚未獲得認證證書的鐵路產品,一律不得在鐵路客 車上安裝使用。

  隨後,鐵道部下屬的鐵路產品認證管理委員會先後對外公佈了七批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對包括高鐵在內的鐵路客車產品實行市場准入制度,但涉及動車產品很少,第三方認證作用有限。

  一位接近鐵道部科技司的人士表示,原鐵道部長劉志軍上台之後,雖然制定了產品強制許可制度,但「並不太用,個人決定的東西較多」,真正發揮作用 的是與動聯辦一套人馬的鐵道部運輸局。2008年底至2009年,鐵道部對CRH380統型,主機廠和主要企業都派人參加了,但是話語權在動聯辦,參與設 計和統型的企業早被內定。

  在前述高鐵裝備製造業人士看來,鐵道部推出產品強制認證制度的初衷是為了控制產品質量,確保運輸安全,這本來是好事。在實際運作中,強制認證制度卻提高了市場的准入門檻,為壟斷的高鐵供應鏈打造了一個「堅硬的壁壘」。

  鐵道部把火車主要部件分為幾個層次。A類件,在廠家審批資質之外,還需要鐵道部批覆,牽引、制動、空調、整體衛生間等稍微大些的部件都屬於A類件。B類和C類小零件和輔件,主機廠自己有權力制定。

  A類件的資質認定申請讓企業望而卻步。一家企業要想打破現有壟斷,進入鐵路市場,必須獲得鐵道部的資質認證。第一步它得找南北車去試用自己的產 品,主機廠同意試用後,提供質量擔保,獲得供貨經歷的情況下,新入的鐵路產品生產商才能向中鐵產品認證中心提交認證申請。如果難以獲得南北車主機廠認可, 部分鐵路供應商選擇地方鐵路局作為「曲線救國」的突破口,「有路局維修時也擁有一定的自主採購權,可以更換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以此獲得產品供貨經歷證 明。」一位熟悉審批操作流程的人士稱。

  實際操作中,除非主機廠和廠家有特別「密切的」關係,很難承擔背書責任。

  上海一家地鐵空調的供應商說,地鐵空調的毛利約40%,淨利約25%,所以許多做大巴空調的企業擠不進普通列車就進入地鐵,因為地鐵不需要有關部門的資質認定。

  一位主機廠內部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也很無奈:「我們也想降低成本,沒有哪個主機廠喜歡一家進入,制約性太大。」北車建立了「物資採購價格 動態對標管理平台」,通過與市場對標來降低採購成本,但只實現了40%的物料的對標,而剩下的60%要麼是只有一家子公司採購的,要麼是有的子公司還沒有 輸入相同物料的信息。

  在一位主機廠的技術人員看來,「現在鐵道部的技術部門話語權太大,其實主機廠瞭解很多情況,每一個部件出問題,都是主機廠負責任,我們做技術認定會更細緻,部裡的人少,流於形式。」

  在這種情形下,以技術門檻為初衷的鐵道部資質認定,逐漸喪失安全防護網的作用,反而逐漸淪為關係保護牆。一位給青島晨光投資集團供應液晶電視的 廠家就遲遲沒有通過鑑定:「根據程序我們向鐵道部科技司提出鑑定申請,然後鐵道部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測試,整個過程拖一兩年都正常,我們後來就放棄 了。」

點裝為誰

  在業內人士看來,獲得產品認證只是進入鐵路行業的前提,要想「做得更棒就只能靠部裡點裝,成為鐵道部某一產品的定點供應商」。

  所謂「點裝」,是指鐵道部指定某家企業為特定產品指定供應商。「點裝一般都是企業在部裡有關係,國內有市場,和國外公司有技術合作。」一位業內人士總結說。

  以丁書苗為後盾,毫無座椅經驗的上海坦達被張曙光欽點為高鐵座椅的獨家供應商,便是一個明證。

  今創集團也是一例。動車餐車製冷設備主要是廣州廣冷華旭製冷空調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廣冷)與今創分食。廣冷在製冷領域有20多年的生產經驗。據 一位銷售人員稱,2006年-2007年龐巴迪的CRH1招標,今創拿到訂單,但當時並未拿到資質,也沒有產品,所以1040-1060(車號)是買廣冷 的設備。後來廣冷壟斷了CRH2的餐車製冷電器,而今創與威奧則分享了餐車不鏽鋼櫃等內裝產品。北車的CRH3的餐車已全部由今創包攬。

  動車空調也是利潤較高的業務,在CRH2動車上,一台空調機組的採購價約50萬元,而地鐵一節車廂的空調(兩台)報價在24萬-30萬元之間。 雖然動車空調在氣密性、壓力保護、安裝方面要求更高,但業內人士依然認為動車空調整體價格虛高。目前動車空調只有四家企業進入,而地鐵則有近10家,競爭 程度完全不一樣。

  石家莊國祥運輸設備有限公司、法維萊是從大列即開始做機車空調的,進入動車無可厚非,而無錫金鑫、新譽均是沒有做過空調的後來者。金鑫美萊克空 調系統(無錫)有限公司,由無錫金鑫集團與德國克諾爾收購的美萊克於2007年合資組建,因為克諾爾是西門子的重要供貨商,該企業便跟隨進入北車。另一家 是江蘇新譽空調系統有限公司(下稱新譽)也是北車供應商,由新譽集團有限公司與香港新譽集團有限公司於2005年5月組建。新譽集團副總戈亞琴、董事長周 立成是常州今創集團創始人俞金坤的女兒和女婿。此外,金鑫集團還進入了利潤率很高的整體衛生間領域。

  這些並無技術優勢的新興企業,為何受到鐵道部的青睞,成為鐵道部選定的外資的國內合作夥伴,繼而壟斷某個高鐵供應分支體系?

  在這份CRH2的採購目錄前,這個問題的答案已昭然若揭。所有的利益,都通過這些高額的採購得到了滿足。而隨著高鐵負債的一步步滾大,這個遊戲也終於到了舉步維艱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9

1985年7月2日華僑日報封面: 匯豐將遷入新總部

1985年7月1日早上,承建商公和永保聯營正式把匯豐(5)新廈地庫4樓及寫字樓交回匯豐,並預期在21周後搬遷完成,這個項目的完成寫下了里程碑。據後來王浵世的書所述,這搬遷的實際事務由他運作。

這項目投資額達50億元,樓高達52層,在最初時,匯豐打算把40%的樓面出租,但是,因業務發迅速,寫字樓分散多處,耗費不貲,所以就改作自用。

據本次負責驗收的大班、後來成為匯豐銀行掌舵人的浦偉士稱,這物業會成為匯豐的主要營運「廠房」,經過嚴格的設計,內有所有營運所需的設備,且可按各項實際需要改。

在搬入這物業後,匯豐會把海富中心的物業出售,呎價1,800元。這兩句說明了,長江實業(1)在快速出售金鐘的上蓋物業有匯豐的支持,另外如果未來商業前景良好,千萬不要出售黃金商業地區物晝。

另外,這新聞的最後兩段都要對匯豐不利的新聞,加上不等匯豐當時大班沈弼回港就發佈這新聞,何況物業也尚未接收完成,相信都是想提高各位存戶及投資者的信心,信心是商業社會的基石,匯豐也可能極為重視,所以就用這重大機會澄清。

所以,公司有特別動作的時候,一定要留意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08

巴倫週刊封面:高盛——步步為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8765
在眾多同行裡,高盛毫髮無損地度過了08年金融危機,儘管其華爾街上的競爭對手或主動或被動的經歷了變化。
 
雷曼兄弟已經破產。摩根士丹利將重心轉移到財富管理,它致力於機構交易業務的決心不時動搖。花旗集團將其未來大部分壓在了國際銀行業務上。歐洲全能銀行的野心已經被市場壓力和監管措施所限制。摩根大通,高盛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雖然表現強勁,但倉促吞下了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助銀行,改變了其業務模式。
 
可是高盛仍如危機前一般,作為全球最大的純投資銀行和機構經紀商,高盛為大型企業和資產管理公司服務,在全球籌集和轉移資金。當然,和摩根士丹利一樣,在2008年底,高盛也轉型成為銀行控股公司。但在法律角色上的轉變,只意味著高盛可以接受美聯儲的援助,而並沒有改變高盛的業務模式,高盛仍然比金融業的大部分的利潤要豐厚的多。
 
而自2008年資產價值歷史性崩盤以來改變的是市場對高盛的看法,而這又轉變成對高盛的估值。
 
在經濟繁榮時期,2006年4月10日出版的《巴倫週刊》封面《高盛的賺錢機器》。在文章中,高盛被視為不容錯過的賺錢機器,在它投行的外表下實際上是一個大型的對沖基金,因為高盛傾向於在一個「被寵壞的」時代裡攫取最大的利潤。高盛的股份相對金融板塊整體有相當大的溢價,並長期獲得2.5倍PB的估值。
 
如今,高盛被視為華爾街危機後衰落命運的典型:不得不持有更多的資本、無法使用大量資本金進行交易、因過去不當銷售行為而備受指責、交易和併購業務低迷,以及受累於不確定性極大的監管制度,而這種制度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監管要求將比之前繁雜的多。高盛的股票在週五收盤時為113.68美元,與其07年時248美元的峰值相去甚遠,而且也低於126美元的有形賬面價值。
 
當然,現在所有主要的銀行股票價格都低於賬面價值,並且沒有任何一家銀行能免於市場對下一次金融危機的恐慌。但市場對高盛的看法過於負面。高盛仍然在其大部分業務領域中保持領先地位,並且其財政狀況穩定,非理性競爭比5年前少。基於對資本市場活動的展望和高盛自身持續增長的能力,高盛的股價將很可能在一年內上升25%。
 
以質疑許多銀行策略和股票著稱的里昂證券(CLSA)的分析師Mike Mayo最近上調了高盛股票評級至「買入」,目標價位142美元。他說公司的財政風險比此前股價高企時要低,並認為高盛仍然是「在靈活配置資本方面最好的金融企業之一。」
高盛小心地穩固著資本金狀況,同時在審慎的基礎上儘可能多的回購股票;並保持其在併購諮詢和融資領域的領先地位。截至6月30日,高盛的「全球核心剩餘流動性(global core excess)達到1750億美元,高於08年的1110億美元這包括股票資本和類現金金融工具,是支撐其資產負債表的基礎。高盛總資產由1.1萬億美元下降到9500億美元,槓桿率——資產和股權資本比例現在是13倍,而這一指標峰值曾達到26倍。高盛的資本金狀況好於大多數大型機構,為滿足在2019年生效的巴塞爾3協議的資本金要求做了很好的準備。
 
當大多數銀行在金融危機中發行了大量股票並削減股息時,到2009年末以來,高盛已經回購了7%的股份並在股價低於有形賬面價值時持續購買。高盛從未削減股息,目前股息在1.84美元/股,股票收益率為1.6%。
 
保持高資本充足率影響了盈利能力。高盛的淨資產收益率在過去一年半中一直在較高的個位數徘徊。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盛的管理層決定在監管規定和市場狀況都不利的情況下採取「低收益」策略,同時削減成本。高盛在去年削減14億美元開支的基礎上,正在進行5億美元的費用削減計劃,其中部分削減依賴於轉移支持部門辦公地點到相對便宜的地方,比如鹽湖城和達拉斯。
 
野村證券的分析師Glenn Schorr說,高盛在裁減高層員工方面比大多數同行幅度都大,以此來確保在低經濟活動水平時的充足收益,同時保留一定的經營槓桿等待市場好轉。因此,高盛是在不犧牲其核心實力的情況下做好了防守。
 
熊市對於高盛,以及所有遵循華爾街傳統經濟規則的企業而言,意味著:嚴格的金融管制,低槓桿,聲譽受損以及長期的交易量低迷,這些都使得企業難以為股東創造滿意的收益,即使這些企業再給那些交易員豐厚收益也做不到。而對於高盛,以上的每一條都可以被逐一應對,起碼足以說明當前的股價低估了高盛的價值。

低槓桿率當然會影響收益水平:高盛銀行2013年的預期淨利潤是65億美元,或者說是12.55美元/股,低於金融危機前114億美元的最高水平。當然不是所有的危機前利潤都歸功於槓桿。
 
而且,在今年第一季度,由於外部環境相對好轉,高盛的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2%。如果這成為常態的話,足夠保持高盛賬面價值和股價上漲。另外,高盛的估值幾乎沒有反映高盛資產管理業務的價值。它是世界排名前十的投資公司,其表現最近恢復了活力;並相比起其他市場敏感型企業,提供更為穩定的收入和盈利。
 
至於更嚴格的監管措施,沒人知道其確切影響。但沃克爾規則禁止商業銀行從事高風險的自營交易。然而,與普遍看法不同,實際上純粹的自營交易從來都不是高盛和其他機構的主要利潤來源。高盛一直堅定認為其仍然能夠使用自身的資本來滿足客戶在流動性、對沖和市場頭寸方面的需求,而這事實上一直是高盛數十年來在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商品業務上長盛不衰的基礎。
 
交易和併購成交量無可否認處於疲軟狀態。根據Oliver Wyman諮詢公司的數據,與全球機構業務相關的收益——遍佈整個金融行業,涵蓋投行、股票、外匯、商品和利率交易,比2006年的水平下降了21%。
 
據麥肯錫的數據,去年全球金融資產總額為219萬億,其中有22%是由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管理。資本將繼續在全球尋找豐厚的回報場所。新興市場經濟體將產生大量的融資和併購交易,並且西方國家銀行仍將在其中發揮作用。
 
所有這些對高盛這樣第一批押注於新興市場的企業來說都是好消息。由於其在發展中國家和其金融市場的專業知識,可以預見高盛將在全球承銷和投資業務上佔據更大份額,尤其是在瑞士的全球性銀行處於緊縮狀態,而英國正對銀行業採取更多監管的時候。
 
在風險管理上,高盛對風控制度的態度極端嚴格,甚至近乎偏執。即使是在2006年市場環境很寬鬆的狀態下,即將離任的高盛首席財務官DavidViniar當時就開始討論高盛需要保持更多的資本和流動性。公司提拔了一批以風險管理聞名的高管,其中包括首席執行官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Blankfein)和總裁加里-科恩(Gary Cohn)。
 
高盛一直保持著其交易資產的周轉率,50%的資產每45天周轉一次,80%的資產每半年周轉一次,幾乎所有資產都以市值計價。高盛要求旗下交易部門全額支付市場頭寸的費用,並且要求交易員為其使用的流動性付費。
 
沒有投資銀行可以避開所有的市場風險,但高盛比大多數競爭對手做的都好。這就是為何投資者願意花更多錢投資高盛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04

封面故事——貨幣戰爭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bzy.html

 

  貨幣戰爭,英文叫做「currency wars」,是比較讓群眾喜聞樂見的一個詞彙。

更專業的說法,叫做「competitivedevaluation」,就是競爭性貶值。所謂競爭性貶值,是你通過貶值你的貨幣,來提高你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而最近這個行為開始火起來,是因為從去年底開始,日本安倍新政府,開始積極地實施日元貶值政策。正好群裡面的大路同學,發了一個關於日本貨幣貶值的ppt文件給我,這裡就用他的圖片,和大家分享。

封面故事鈥斺敾醣艺秸

這張圖,就是日元在日本政府官員的嘴巴戰爭之下,如何從77 的價位,跌到93 的。

封面故事鈥斺敾醣艺秸

這張圖,就是日本和其他世界經濟體的貿易關係,說明日本的前三大市場,是中國、美國和歐盟。既然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市場,那麼日元貶值,而不是釣魚島爭議熄火,哪個對日本產品的影響更大?

下面這張圖,就更有意思了。這裡是世界20大經濟體,就是G20 的貨幣,自從2008年開始,貨幣是升了,還是降了。如果你自己都在搞競爭性貶值,然後轉頭對著日本指著鼻子打罵,就有點不地道了。因此有資格罵日本的只有4家:中國、加拿大、澳洲和沙特阿拉伯。在這4家中間,因為加拿大是賣沙油的、沙特是賣石油的、澳洲是賣鐵礦石的,都不是製造業國家。所以製造業國家,只有中國,是唯一的有資格罵的。

封面故事鈥斺敾醣艺秸

下面這張圖,就是說當然中國的產品集中在中低端,日本的產品集中在高端,沒有直接競爭。而且中國外貿還是綠字為主。因此日本人的競爭性貶值,人家美國人、歐洲人和英國人,都早幹過了哈。

封面故事鈥斺敾醣艺秸

下面這張圖,是通脹(CPI)和放水(貨幣M2投放量)的比例。看了其他幾家,日本人明顯水放得不夠哈。

封面故事鈥斺敾醣艺秸

那麼為啥中國在G20上不批評日本?因為日元貶值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中日關係現在的問題,是領土之爭,是未來主導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之爭,也是民族間的意氣之爭。但是不是產品競爭之爭。真正被日元貶值打得雞飛狗跳,撐不下去的,是南棒同學哈。南棒同學,有兩個核心競爭力,一個是重工機械產品,比如造船啊啥的。另一個是消費電子產品,比如三星的東東啊。如果南棒同學垮了,重工機械方面,中國得利。消費電子方面,美國得利。所以美國也不在乎哈。

對美國來講,如果日元貶值,導致美國產品失去競爭力而影響出口,這個是弊。但是如果日本走出通縮,導致經濟恢復增長,以日本人熱愛美國產品的情況,這個是利。尤其是歐洲還在衰退的時候。

那麼美國最怕的,其實還是因為日元貶值,帶來了整個東亞貨幣群跟著貶值,才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但是考慮到大部分東亞貨幣,除了日元之外,都掛靠人民幣,所以擒賊先擒王,人家美國新任財政部長,在國會認證會上說,老子要讓人民幣升值。允許日元貶值,就是逼迫南棒同學去跳樓,那麼南棒同學,如何應對?

想起了一個關於成吉思汗的故事,不一定準確,但是意思大家明白就行了。說的是,成吉思汗要死的時候,叫了一幫兒子,拿一隻羽箭,折斷了。然後拿一把,折不斷。意思就是,兒子們,大家團結就是力量哈。於是成吉思汗的兒子們,就沒有搞分裂,從窩闊台、拖雷,都沒事,最後從蒙哥開始,人家是從孫子開始,才搞分裂的。

忽必烈的弟弟,叫做阿里不哥。這個漢名字,估計是忽必烈的漢人大臣給搞出來的。因為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不君不臣,不父不子,真是天殺的。結果忽必烈的弟弟阿里同學,居然「不哥」。

這個故事,換到漢文化裡面,就要把大汗,變成大財主,把羽箭換成筷子。就是筷子們,必須團結才能度過難關。那麼同樣道理,棒子們,也需要團結哈。

所以北棒同學種大蘑菇,就體現了南棒同學的重要性。考慮到最近洩漏出來的命薄同學和金二同學,要寶寶同學安排見面會,看來裡面的道道,並不簡單。

回到貨幣戰爭,歐洲開戰的自然是英國和瑞士。歐元開戰有點難度,因為歐元一貶,就不是貶值問題,而是會不會崩潰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