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拆解殼股三大陷阱

2014-08-07  NM
 
 

 

股市暢旺,殼股交易亦停不了。繼去年內房尋殼潮後,今年在滬港通政策效應下,輪到內地券商接力,引發新一輪「淘殼熱」。不少散戶抱著「刀仔鋸大樹」的心態,追捧殼股,但結果「偷雞不著蝕把米」。本刊揪出今年三隻熱炒殼股,拆解三大陷阱。這三隻殼股,看似籍籍無名,但當中涉及人物其實大有來頭,包括前馬王「靚蝦王」馬主劉錫康,泰國華僑、中國「紅牛之父」嚴彬,以及東亞第二大股東、國浩集團主席郭令燦的堂弟郭令明。名人效應,原來才是最有效的「糖衣陷阱」。陷阱一:超級「筍」殼

所謂「筍」,得益的絕非小股東,而是殼股新主。當中表表者非安域亞洲(645)莫屬。今年三月初,公司發通告,指有獨立第三方向大股東Chua Chun Kay,洽購其手上五成四股權。當時,公司股價徘徊於七至八毫。至四月底,收購協議公佈前,股價已急升兩成四至接近一元。有股民自行以安域一四年中期報告的淨資產值,加上四億元的淨殼價,計算若賣盤成功,每股市值應為一元七毫三。不過,收購協議卻令小股東大跌眼鏡。新股東泰國華彬集團來頭甚猛,主席嚴彬是泰國著名的「飲料大王」,擁有能量飲品品牌紅牛的中國特許經營權,因此又有「中國紅牛之父」之稱。但是,每股收購價只是七毫子,較停牌前股價折讓逾三成。即所有在收購消息公佈後買入的小股東,即時全部要倒蝕。

質疑有枱底交易

以收購價計算,公司的估值不到二億四千萬。換言之,以全面收購價計算,減去公司近一億九千萬的資產淨值後,淨殼價僅約五千萬元,遠低於當時巿價的三至四億。對新主嚴彬而言,可謂超「筍」殼價,但小股民就不禁在網上大呼「悲劇」。記者找到六十多歲的安域股東陳女士,她大呻:「我九七年以一蚊四毫買入,之後佢又合股又跌得勁,賬面已蝕好多。前排賣盤,我喺一蚊六毫幾賣曬啦,都係要蝕。」她的丈夫許先生亦批評:「呢間公司一直不務正業,呢次係第二次賣盤。股巿從來係唔公平,大股東成日都壓搾小股東。」而去年六月持有安域至今的鄧伯伯,亦直指前大股東是「蝕讓」:「殼價都有三四億喇,佢哋咁做係搵小股東笨,證監應該查。」根據收購條例,新大股東要以相同價格向所有股東提出全購,但若收購價太低,小股東根本不會接受,變相避過全購。有網民質疑新舊大股東間有枱底交易。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亦質疑,是次交易的殼價並不合理,「話曬個殼價都值三、四億,點會只係五千幾萬,兩年前都唔止喇。照表面數字來睇,呢個價錢梗係唔啱,common sense完全唔啱。」張認為,安域的小股東可自行向證監會投訴,要求證監立案調查。

陷阱二:金蟬脫「殼」

大股東想從小股東身上「搵笨」,還有常見的一招,就是賤價回購核心業務。從事消費電子產品業務的升岡國際(485),大股東是劉錫康。劉氏最「威水」的代表作,是培養了前馬王「靚蝦王」,在賽馬界頗有名氣。可惜,懂得培養馬王,卻不懂培養公司,升岡過去三年均錄得虧損。剛好內房公司遼寧實華想在港借殼上巿,劉把握機會,於今年三月,宣佈將公司重組及出售五成四股權予遼寧實華。根據重組計劃,劉錫康先回購升岡的核心業務,作為賣殼的前提。小股東的悲劇,亦由此拉開戲幕。

使橫手吞資產

劉錫康先將公司主要的電子產品製造業務,注入一間名為「SIH Limited」的私人公司,並將私人公司的股權,按比例派發予所有升岡股東,再由劉錫康回購。不過,在之後的回購方案中,劉卻指核心業務只值一億二千多萬元,據一四年中期報告,較原先三億七千多萬元的淨資產值,折讓達六成七。有小股東在網上撰文,直斥劉錫康的做法是「當小股東是水魚」。劉氏找來富昌融資作財務顧問,但富昌的工作似乎十分輕鬆,並在升岡五月份發出的通函中明言,沒有對升岡的業務、財務和前景進行任何獨立調查。所有評估,都是基於升岡提供的資料。有關業務的估值,富昌指,基於認同升岡過去三年持續虧損,未來可能要經股東注資才能營運,及私人公司股份的流通性低,便認為升岡的重組方案:「符合公司及股東整體利益」。六月中,回購方案在爭議聲中獲通過。是次賣殼,由頭到尾,變成大股東賤價吞噬公司資產的戲碼,小股東只能任由魚肉。由於資產被收入私人公司後,股民難以買賣套現,會傾向賣予大股東(即回購),如果價格太賤,對股民來說相當「屈機」。宏高證券分析員梁傑文表示,證監應該修改條例,加強監管這類關連交易。「可以規定先由估值師估值,再將業務放喺巿場上拍賣,儘量加入巿場力量,令原大股東冇得為所欲為。」

Picture Data

陷阱三:「狼」來了

股民炒殼損手的另一常見情況,就是買中「狼來了」的故事。藉賣殼炒作股價的公司,在鱷魚潭比比皆是。以新加坡為基地的City e-Solutions(557),在美國營運酒店,現金多、負債低,是巿場心目中的「靚殼」。大股東是新加坡富商郭令明,在福布斯東南亞富豪榜排名第三,主要經營地產和酒店業務,身家達二十八億美元,其堂兄郭令燦持有的國浩集團,曾因狙擊東亞銀行,在香港金融界打響名堂。去年十一月底,公司發通告,指郭令明的持股獲他人洽購,「殼靚股東勁」,令不少散戶相信賣盤的成事機會大,亦信任郭令明不會開設惡劣條款,公司的股價因此衝至二元一毫二的一年高位。這時,持有百分之九點六股權的獨立股東、基金公司First Eagle,似乎事先知道賣盤不會成功。在洽購通告發出約三個星期後,First Eagle即持續減持股權,今年一月初跌至不須披露的水平。三月,公司發出通告,宣佈賣盤失敗,股價急跌到約一元。在收購消息公佈後,入場接貨的散戶,名副其實變成接火棒。從事證券相關工作的小股東陳先生,持有該股票近十四年,本來憧憬賣殼成功,可惜美夢成空。他批評First Eagle是主要股東,有可能早一步收到內幕消息,「佢持有咁多股權,梗係容易知道公司嘅內部情況。證監應該要做啲嘢,確保所有股東得到嘅資訊都係一樣,先保障到小股東利益。」不過,陳先生始終相信郭令明不會「行蠱惑」,而且郭持股約六成,認為終有一天會賣殼成功,「我呢次再想搏佢賣殼,再喺一蚊三毫入咗三十萬股。」

揀靚殼有路捉

投資要看基本因素,買殼股也有基本條件。耀才證券巿場研究部副經理植耀輝指,殼股有五大基本條件,包括多於五成股權集中在大股東手上、業務前景一般、負債水平不差於同業、市值小及長期成交偏低。他舉例:「開易控股(2011)就有殼股嘅性質。佢嘅大股東持股接近七成五,公司嘅拉鏈生產業務,日漸被同業搶去巿場份額,加上現金多,係一個乾淨的殼。」宏高證券分析員梁傑文的揀殼方法亦類同,並認為要選市值少於五億元的殼股,「要睇股權係咪集中,可參考港交所嘅中央結算系統,睇嚇結算系統嘅股份係咪都係少,係咪集中於小部分券商手上。」梁傑文自己持有的殼股之一,是太平地氈(146),他解釋:「佢有齊殼股嘅性質之餘,每年仲有高息派,擺喺度等賣殼,又可以有錢收。」喜愛炒賣細價股的股評人周顯就補充,指難以有一個標準去界定是否靚殼,「最重要係瞭解老闆(大股東)份人,睇佢嘅往績,愈唔識財技愈好,因為上巿公司係生財機械,唔識玩嘅老闆先易賣殼,出蠱惑機會亦小啲。」要賣殼成事,有機會等上十幾年;總括來說,炒殼如同賭博,散戶千萬不要「搵命搏」。

「殼後」朱太最威水

殼股有價有市,金融界一直有大莊家收集殼股。現時,最威水一定是殼後朱李月華。根據港交所資料,不計朱太用來做生意的上市公司金利豐(1031),以及在一二年二月入股的先施錶行(444),另外至少擁有八間上市公司的股權,包括持股超過五成八的東吳水泥(695),以及持股近五成五的華保亞洲(810)。至於殼王的寶座,仍然由陳國強保持。除了一一年四月入主的電視廣播(511),陳另外手持五間殼股公司,包括德祥地產(199)及珀麗酒店(1189)等。至於玩具大王蔡志明則緊隨其後,持有四間上市公司股份。而曾被稱為殼王的詹培忠,目前持有的殼股只剩三間,他以年事已高為由,稱已淡出殼股圈:「賺咁多來做咩?唔強求喇。以前人哋唔做(殼股買賣),所以我做。而家好多人都識,我就唔做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