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玩股票 別只看單一財報


2010-6-5  TNT





除非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走勢派, 不然你不可不承認一檔股票的股價必然與財務狀況相關。而所有財務數據中,以每股收益(EPS)是資本市場最為關注的指標。

基本上超過九成機 構投資者的報告都是以EPS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這也讓股票市場變成了一個不斷猜測企業預期EPS的遊戲。因此,投資除了講求深入的研究,我認為,個 人的調節能力十分重要。當發現原來一開始的想法是錯時,便要懂得調節自己的行為,例如沽貨離場。

近日麥肯錫對華爾街做了一項調查,過去25 年間,分析師們始終一成不變地過於樂觀,他們預計的每年盈利增長率的範圍是10%至12%,而實際的增長率為6%。

平均來看,分析師的預測 幾乎百分之百都過高。其實這背後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買市場預期高增長的高本益比股票是很危險的,因為大部份時間這些股票的股價都過度反映。

記 得很久前去面試一份分析員的工作,考官問我一個問題,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哪一個最重要?當時我的答案是現金流量表,因為我認為,損益表中的 盈利很容易被扭曲,只有反映現金流的現金流量表才能真正反映一間公司的真正盈利。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這個問題有更好的答法,就是三種財務報表都是重要的, 而重要性的次序視乎你看什麼股票,或用什麼身份去看。

比方說,如果你是看地產股,損益表及現金流量就沒有多大意思。它可以一年不賣房子,沒 有盈利,難道那年它的股價便應該變零?故此對於地產股,資產負債表肯定是最重要,其次才是現金流量表,然後到損益表。

相反,如果你是那種專 捕捉盈利爆炸,比較市場面的投資者,損益表才是第一要關注的地方。市場上超過九成機構投資者是以EPS做出投資決策,因此只要一檔股票有任何新消息,導致 市場有重估它EPS可能性時,短期內大量資金一定會瘋狂流入或流出那檔股票。如果那個時候,你還在執著於資產負債表或現金流量表,很容易便錯失了買貨或走 貨的機會了。(作者任職申銀萬國證券,負責港股經紀業務,在2007年2月中港模擬投資比賽拿下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20

自創「財報投資心法」 五年累積五倍財富 掌握五大祕招 三十八歲躋身億萬富翁

2010-9-13 TWM




股市中,人人都想成為贏家,但根據「二八法則」,只有兩成的人可以幸運成為贏家。在各種贏家模式中,有人利用看財報來挑選投資標的,每年穩穩獲利一倍以上,故事主角原本是一名薪水階級,他,靠著財報選股,身價上億,三十八歲就過著悠然的生活。

撰文.吳美慧

八 月三十一日,一個下著雨的下午,趁著暑假帶全家大小到美國遊玩回來的李志祥(註:故事主角行事低調,願意與讀者分享他致富的祕訣,但希望我們以化名處 理),和三、四個朋友相約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內的春水堂聚會。這一天,他們見面的重點是討論大盤走勢並交換操作心得。桌面上擺放幾台筆記型電腦,螢幕上全 是股票走勢圖。長得瘦瘦高高、穿著簡單POLO衫的李志祥比著電腦螢幕上的線圖,大家專心的聽著他的分析。

三十八歲,對大多數男性來說,正 處於「三明治」階段。上有父母、下有小孩要照顧,忙於家計,過著如同陀螺般的生活形態。但對李志祥來說,因為在股市中找到「贏家模式」,累積了上億元財 富,提前退休。現在的他,過著每天接送小孩上下課的悠閒日子外,還一圓多年夢想,到中國念會計博士,追求自我成長。李志祥可以過著人人稱羨生活的訣竅,在 於他利用自己最擅長的「財報投資心法」,每年在股市中至少穩賺一倍。

白手起家的李志祥可說是靠「財務報表」吃飯的人。念書時期,讀的是會計系、會計研究所,到中國讀博士班,研究的還是會計。大四就考上會計師執照的他,長年沉浸在會計與財報的領域中,練就他可以從一堆數字中,看到「錢」景的好功夫。

靠「財務報表」吃飯的人

畢業後,他曾任職於會計師事務所、電子業、生技業與紡織業,做的也是與財務相關的工作,包括公司的財務規畫、募資,甚至還幫老闆做過個人理財,對資本市場以及如何運用資本市場相當熟稔。這層淵源,讓他從財報中挑選投資標的時,看到的不僅僅只是數字,還包括數字背後以及編製財報包含的「心理學」。

靠著不一樣的角度視野與「破解」招數,他常常能挑選到被外界遺漏的鑽石,穩穩當當的累積財富。

在 三十三歲時,決定退出上班族角色專心當投資人的李志祥,過去五年投資績效斐然,投報率超過五倍。二○○八年金融海嘯、不少人慘賠之際,他以獲利二○%出 場。去年股市回升,他的年度獲利率更高達三倍,是近五年來績效最好的一年。由於設計出禁得起市場考驗的「獲利模式」,讓他有穩當且優於上班族的收入。因 此,兩年前原本還在金融業服務的妻子,也跟著請辭,在家專心照顧小孩,讓小孩每天一放學就看得到媽媽。

半年前,原本住在台北內湖國宅裡的他,舉家搬遷到新店的青山鎮,離開如同鴿籠般的房子,住進有天有地的別墅裡,過著讓人稱羨的生活。而讓他生活品質改善、累積財富的根源,就是他自創的「財報投資心法」。

重視風險控管遠高於獲利

李志祥提醒,以財報的角度來挑選投資標的,基本上就是尋找安全性夠高的價值型個股,市場上充斥的題材、消息,就必須捨棄,「這些反而是干擾」。「消息太多不見得是好事」,他曾因太聽信消息,買進某一家現在股票已經下市的電子零組件公司,那一次讓他受傷不小,更加奠定「相信財報上的數字,遠比聽信消息來得正確」的信念。

他說,一般說到財報,一定會提到四大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由於後面兩個報表的編製邏輯來自於前兩個,倒不如把時間跟力氣,放在好好研究資產負債表以及損益表來得更重要些。

在 採訪過程中,李志祥不斷提醒「風險」的重要性。他說,看財報找投資標的的人,最在意的就是「風險」,要認真地檢視資產負債表,尤其要看資產品質、財務結構 這兩項。他說,資產品質包括現金、存貨以及應收帳款,又都是價值比較容易被扭曲,或是動手腳的科目,觀察重點就是金額是否異常起伏。

靠順達賺進生平第一桶金

在應收帳款或存貨方面,要觀察的是,這些項目相對於銷貨收入的倍數是否過高?應收帳款倍數大,代表收款的速度很慢,如同借出去的錢要回來的時間不如預期一樣。若存貨倍數很大,則代表大多數的產品做出來後,賣不出去,統統變成庫存。資產品質代表一家公司產品的競爭力與償債能力,是觀察公司未來營運發展性的重要項目。

而在損益表中,李志祥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毛利率。他說,毛利率代表這家公司所處的產業進入門檻,以及產業供應鏈的位置。毛利率愈高,代表公司產品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外人很難隨時進入生產,成為競爭者;毛利率高的另一個意義是,公司位於產業供應鏈的上游,相反的,下游業者通常毛利率都不高。所以,毛利率的高低除了代表獲利的好壞之外,更重要的可以看到這家公司的產業位置與競爭力。

他 舉例,NB產業的毛利率大都介於五%至一○%,IC設計業的毛利率平均約五成,可以輕易看出NB產業的進入門檻比較低。他就是循著這樣的思惟邏輯,當以生 產NB電池為主的順達還在興櫃掛牌時,他在每股三十元時買了不少,等到它IPO(股票首次公開發售)掛牌後,上漲七成時,全數獲利了結,為他賺進生平第一 桶金,奠下投資股票的本錢。

這樣的幸運,還不只是出現在順達這檔股票。同樣在三十三歲那年,他也曾經買進在美國掛牌的奇景。當年,奇景宣布 放棄在台灣掛牌訊息時,股票一度成為人人喊賣的對象,但他打聽得知,奇景準備到美國掛牌,所以不斷地以每股八十元大力買進,最後以每股二八○元賣出,獲利 二.五倍,讓他的財富以等比級數的速度成長。所以,他也提醒建立多樣化的人脈,對投資絕對有加分作用。

除了兩大報表外,李志祥建議,公開說明書、季報、半年報及年報都是值得認真研究的報表,特別是半年報與年報,都是長式報告書,會在應收帳款項目中,揭露客戶明細,也是「玄機」所在。根據他的經驗,如果一家公司的客戶,都是國際大型公司,如惠普、蘋果或是戴爾等,只要這些國際大廠的業績好,這家公司的營運一定會跟著水漲船高,但也是「有心人」操縱的區塊。

他提醒,如果一家公司的客戶,大都集中在來歷不明的公司,或是產品都銷售到俄羅斯、伊朗或南美洲國家時,就須特別留意或是查證,是否真的有這家公司存在。

跟著老闆一起賺就對了

至於他個人如何從財報中找到可以投資的「訊號」?他認為,「跟著老闆走準沒錯!」問題是,要怎麼才能跟著老闆一起投資呢?

他不吝惜地分享,「關鍵密碼」就藏在各公司募資的訊息裡。他說,不論是他念書時的實證研究,或是後來工作的親身經驗,發現公司募資時,不同的籌資工具對股價會產生不同的激勵作用。根據他的觀察,詢價圈購以及發行CB(可轉換公司債)對股價的激勵程度最大。

李志祥說,詢價圈購和發行CB的籌碼,大都是由老闆或大股東認購,只要問,老闆為什麼要掏腰包認這麼多股票?答案就一目了然了。根據他的經驗,通常背後都是公司確定接到大訂單,或是有殺手級的新產品即將推出,但老闆手上的持股比重又不高,為避免錯失賺錢機會,所以找個名目增資,讓自己的持股增加,身價增值。

至 於發行CB時,股價會上漲多少,李志祥說,答案幾乎就寫在轉換率上。他舉例,聚陽發行CB時,股價就會漲一倍,「它已經告訴你轉換率二○○%了,代表股價 有上漲一倍的潛力」。○四年時,聚陽發行五億元的CB,對照前後股價表現,的確看到這樣的現象。「像這種例子,只要仔細觀察財報以及過去的案例,就可以穩 當地獲利。」所以跟隨老闆心態走,肯定就會有財富隱身其中。

李志祥說,類似的「賺錢線索」到處都有。又如台泥每三年舉行董監事改選前,股價也都會大漲一波,明年,台泥又將進行改選,歷史是否會重演?賺錢的機會存在各種訊息中,問題是自己夠不夠用功,有沒有把這些例行性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隨時準備抓住賺錢機會。

所以「做功課」對一個專業的投資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事。雖然退休專心做股票,但李志祥的生活依舊忙碌,每天要花十五到十六個小時上網搜尋資料,股市觀測站、證期局的網站是他每天必定造訪的網站。

「賺錢的消息都在裡面」,他說。每個月的十日,網站上會公布企業前一個月的營收,每一次公布季報、半年報以及年報時,他都會特別忙碌,尤其是他最喜歡看新股上市的公開說明書,依規定必須編列財務預測,包括未來幾年的獲利預期,就可以依照公司的預估來驗證公司的誠信度,並根據業績成長進度,作為是否投資的判斷依據。

財富隱身在數字中

此外,股東會召開時,各公司會同步將股東會的年報資料上傳到證交所,這時他會看得特別仔細,看看有沒有價值被低估,或是業績開始出現轉機,股價還未表現的公司。紡織股中的儒鴻,就是他等待一個多月,卻因耐心不足而沒有大賺的標的。

今年七月,李志祥看到儒鴻的營收突然從六月的七.八三億元,跳到七月的十.二億元,大幅增加三○%,他的經驗告訴他,這家公司業績出現「大改變」了。研究過後,他發現儒鴻的毛利率與費用都很穩定,毛利率大都維持在二○%。而第二季營收為二十.三億元,比第一季成長兩成,既然營收上來,獲利一定也會跟著上升。

參照該公司第一季獲利表現後,他推估第二季EPS︵每股稅後純益︶應該會落在一元附近。加上這家公司以 生產針織布和成衣為主,今年紡織業景氣不錯,基本面看起來也沒問題下,他便在七月二十元附近,買了約一千張的儒鴻。沒想到,股價不動如山,好不容易八月初 股價突然漲上來,他順勢全數出光,沒想到,隔天下午竟然召開法說會公布第二季業績。答案揭曉,儒鴻第二季EPS一.三元,高於他的預估,也讓市場驚豔,股 價遂一口氣上漲了一倍,最高價一度達四十二.六元。

儘管李志祥沒有在儒鴻這檔股票上大賺,令他扼腕不已,但他仔細搜尋各公司的營運表現,找出差異化,才能夠在大家都還沒注意到儒鴻時就進場買進,且推估的獲利數字與實際落差沒有太大。所以他強調「只要認真找股票,一定可以找到能安心且睡得著覺的投資標的」。

讓人好奇的是,現在李志祥在看什麼股票?他正聚焦在太陽能和觸控產業,預估太陽能族群第三季因為產品價格調漲,業績有機會上來,且預期第三季獲利會優於第二季。看好獲利好轉下,他正在追蹤昇陽科和中美晶,準備逢低進場布局。

昇陽科、中美晶值得關注

以生產太陽能電池為主的昇陽科為何會獲得青睞?李志祥說,該公司上 半年營收三十五.五億元,EPS二.七三元。九月及第四季均有新產能開出,由此推估全年營收可達一百億元。獲利方面,七月EPS○.八二元,八月營收比前 一個月增加二○%,所以他推估,當月的EPS可落在一元附近。至於對全年度獲利預期,他說,從七、八月的EPS推算,第三季可達三元,第四季有機會落在 三.五元到四元間,全年可達九元到十元。雖然現在股價百元,但以PE(本益比)角度來看,加上現在太陽能電池還是賣方市場,他預期股價還有上漲空間。

至於看好的另一檔太陽能股中美晶,也是因為營收與獲利都會逐季提高而被相中。他說,中美晶七月合併營收二十億元,該公司第二季平均毛利率二一%,依此推估,七月毛利可達四.二億元,扣除每個月費用平均約一億元,光是七月的營業淨利約為三.二億元。以該公司三十二.一億元股本計算,加上來自業外的變動因素不大,因此七月EPS可達一元。

而 八月因需求增加,營收將會提高一○%至二○%。從上半年營收九十五億元,七月二十億元推估,下半年營收有機會比上半年成長三成,達一三○億元。獲利方面, 從七月的獲利推估,第三季EPS可達三元到三.五元,第四季營收成長,稅後淨利也會推升到四至四.五億元,全年保守估計EPS可達九.五元。

中美晶的產品,是目前太陽能供應鏈中供需最吃緊的長晶,產業進入門檻高,加上該公司生產的LED藍寶石基板現在也處於缺貨狀態,基本面與營運面都不錯,所以中美晶是他看好並推薦的個股。

投資絕對不要貪心

李志祥同時強調,在投資上絕對不要貪心。他以自己做比喻,他個人建立投資組合的股票,絕對不超過二十家,「太多的股票根本照顧不過來」。而他都會實實在在地更新組合名單中,最新的財務資料及訊息,隨時掌握買點與賣點。

以 李志祥的年紀,很多人會賦予他成功者或是贏家的桂冠,但他說:「我不認為我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但要當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是要能『趨吉避凶』,掌握對的趨 勢」。在投資道路上,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並運用自如,呆薪族也可以和他一樣,晉身成為千萬、億萬富翁,過著滿意又富足的生活。

財報達人李志祥

5大投資祕招

1風險比投資更重要從財務報表中挑選投資標的,通常都是比較保守的投資人,一定要認真檢視資產負債表,其中的現金、存貨、應收帳款的數字變化最為重要,攸關公司營運及償債能力。

2跟著公司的心態走通常,公司募資就是作多心態的表徵,其中,發行CB(可轉換公司債)以及利用詢價圈購的方式,代表大股東作多心態最積極。

3往人少的地方找機會除了投資流動性比較高的個股外,李志祥還會投資興櫃股票,找出PE(本益比)低的公司做比較長線的投資。

4勤做功課少聽市場消息要多看各種訊息,包括證交所、證期局公布的資訊,以及追蹤各公司的營收、季報、半年報以及年報。其中會暗藏投資訊息。譬如公司的轉投資,只要投資正確,往往會為公司創造意想不到的收益。

5利用多樣投資工具降低風險當對市場多空不明確時,可以利用作多與作空方式來了解市場水溫,以便調整投資組合,尋求最大的投資報酬率。他利用這種方式,成功躲過金融海嘯,獲利出場。

股息優於定存 讓退休無虞不到40歲,李志祥已經思考到未來所需的退休花費,所以,幫自己與親朋設計了「退休投資組合」。退休投資組合與投資其他股票最大的差異是要有穩定的股息收入,每一年靠公司配發的現金股息,必須要能支應全年生活所需。所以他在參考公司的營運特性以及配發股息情況,挑選出中華電、神腦以及大豐電作為個人的退休組合。

上 述幾檔股票,每一年都會配發現金股息,偶爾也配發股票股利。根據過去五年的現金殖利率來看,約落在6%至7%間,比目前定存年利率約1%高出許多。李志祥 預估,就算是未來央行可能會升息,但高點最多也只會到3%。只要找出股息優於定存一倍或是更多的標的,相當於一筆資金可以賺取兩倍的利息,把資金極大化運 用,可以安心愜意的過退休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32

自創「財報投資心法」 五年累積五倍財富 掌握五大祕招 三十八歲躋身億萬富翁


2010-9-13 TWM




股市中,人人都想成為贏家,但根據「二八法則」,只有兩成的人可以幸運成為贏家。在各種贏家模式中,有人利用看財報來挑選投資標的,每年穩穩獲利一倍以上,故事主角原本是一名薪水階級,他,靠著財報選股,身價上億,三十八歲就過著悠然的生活。

撰文.吳美慧

八 月三十一日,一個下著雨的下午,趁著暑假帶全家大小到美國遊玩回來的李志祥(註:故事主角行事低調,願意與讀者分享他致富的祕訣,但希望我們以化名處 理),和三、四個朋友相約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內的春水堂聚會。這一天,他們見面的重點是討論大盤走勢並交換操作心得。桌面上擺放幾台筆記型電腦,螢幕上全 是股票走勢圖。長得瘦瘦高高、穿著簡單POLO衫的李志祥比著電腦螢幕上的線圖,大家專心的聽著他的分析。

三十八歲,對大多數男性來說,正 處於「三明治」階段。上有父母、下有小孩要照顧,忙於家計,過著如同陀螺般的生活形態。但對李志祥來說,因為在股市中找到「贏家模式」,累積了上億元財 富,提前退休。現在的他,過著每天接送小孩上下課的悠閒日子外,還一圓多年夢想,到中國念會計博士,追求自我成長。李志祥可以過著人人稱羨生活的訣竅,在 於他利用自己最擅長的「財報投資心法」,每年在股市中至少穩賺一倍。

白手起家的李志祥可說是靠「財務報表」吃飯的人。念書時期,讀的是會計系、會計研究所,到中國讀博士班,研究的還是會計。大四就考上會計師執照的他,長年沉浸在會計與財報的領域中,練就他可以從一堆數字中,看到「錢」景的好功夫。

靠「財務報表」吃飯的人

畢 業後,他曾任職於會計師事務所、電子業、生技業與紡織業,做的也是與財務相關的工作,包括公司的財務規畫、募資,甚至還幫老闆做過個人理財,對資本市場以 及如何運用資本市場相當熟稔。這層淵源,讓他從財報中挑選投資標的時,看到的不僅僅只是數字,還包括數字背後以及編製財報包含的「心理學」。

靠著不一樣的角度視野與「破解」招數,他常常能挑選到被外界遺漏的鑽石,穩穩當當的累積財富。

在 三十三歲時,決定退出上班族角色專心當投資人的李志祥,過去五年投資績效斐然,投報率超過五倍。二○○八年金融海嘯、不少人慘賠之際,他以獲利二○%出 場。去年股市回升,他的年度獲利率更高達三倍,是近五年來績效最好的一年。由於設計出禁得起市場考驗的「獲利模式」,讓他有穩當且優於上班族的收入。因 此,兩年前原本還在金融業服務的妻子,也跟著請辭,在家專心照顧小孩,讓小孩每天一放學就看得到媽媽。

半年前,原本住在台北內湖國宅裡的他,舉家搬遷到新店的青山鎮,離開如同鴿籠般的房子,住進有天有地的別墅裡,過著讓人稱羨的生活。而讓他生活品質改善、累積財富的根源,就是他自創的「財報投資心法」。

重視風險控管遠高於獲利

李 志祥提醒,以財報的角度來挑選投資標的,基本上就是尋找安全性夠高的價值型個股,市場上充斥的題材、消息,就必須捨棄,「這些反而是干擾」。「消息太多不 見得是好事」,他曾因太聽信消息,買進某一家現在股票已經下市的電子零組件公司,那一次讓他受傷不小,更加奠定「相信財報上的數字,遠比聽信消息來得正 確」的信念。

他說,一般說到財報,一定會提到四大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由於後面兩個報表的編製邏輯來自於前兩個,倒不如把時間跟力氣,放在好好研究資產負債表以及損益表來得更重要些。

在 採訪過程中,李志祥不斷提醒「風險」的重要性。他說,看財報找投資標的的人,最在意的就是「風險」,要認真地檢視資產負債表,尤其要看資產品質、財務結構 這兩項。他說,資產品質包括現金、存貨以及應收帳款,又都是價值比較容易被扭曲,或是動手腳的科目,觀察重點就是金額是否異常起伏。

靠順達賺進生平第一桶金

在 應收帳款或存貨方面,要觀察的是,這些項目相對於銷貨收入的倍數是否過高?應收帳款倍數大,代表收款的速度很慢,如同借出去的錢要回來的時間不如預期一 樣。若存貨倍數很大,則代表大多數的產品做出來後,賣不出去,統統變成庫存。資產品質代表一家公司產品的競爭力與償債能力,是觀察公司未來營運發展性的重 要項目。

而在損益表中,李志祥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毛利率。他說,毛利率代表這家公司所處的產業進入門檻,以及產業供應鏈的位置。毛利率愈高, 代表公司產品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外人很難隨時進入生產,成為競爭者;毛利率高的另一個意義是,公司位於產業供應鏈的上游,相反的,下游業者通常毛利率都不 高。所以,毛利率的高低除了代表獲利的好壞之外,更重要的可以看到這家公司的產業位置與競爭力。

他舉例,NB產業的毛利率大都介於五%至一 ○%,IC設計業的毛利率平均約五成,可以輕易看出NB產業的進入門檻比較低。他就是循著這樣的思惟邏輯,當以生產NB電池為主的順達還在興櫃掛牌時,他 在每股三十元時買了不少,等到它IPO(股票首次公開發售)掛牌後,上漲七成時,全數獲利了結,為他賺進生平第一桶金,奠下投資股票的本錢。

這 樣的幸運,還不只是出現在順達這檔股票。同樣在三十三歲那年,他也曾經買進在美國掛牌的奇景。當年,奇景宣布放棄在台灣掛牌訊息時,股票一度成為人人喊賣 的對象,但他打聽得知,奇景準備到美國掛牌,所以不斷地以每股八十元大力買進,最後以每股二八○元賣出,獲利二.五倍,讓他的財富以等比級數的速度成長。 所以,他也提醒建立多樣化的人脈,對投資絕對有加分作用。

除了兩大報表外,李志祥建議,公開說明書、季報、半年報及年報都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報表,特別是半年報與年報,都是長式報告書,會在應收帳款項目中,揭露客戶明細,也是「玄機」所在。根據他的經驗,如果一家公司的客戶,都是國際大型公 司,如惠普、蘋果或是戴爾等,只要這些國際大廠的業績好,這家公司的營運一定會跟著水漲船高,但也是「有心人」操縱的區塊。

他提醒,如果一家公司的客戶,大都集中在來歷不明的公司,或是產品都銷售到俄羅斯、伊朗或南美洲國家時,就須特別留意或是查證,是否真的有這家公司存在。

跟著老闆一起賺就對了

至於他個人如何從財報中找到可以投資的「訊號」?他認為,「跟著老闆走準沒錯!」問題是,要怎麼才能跟著老闆一起投資呢?

他不吝惜地分享,「關鍵密碼」就藏在各公司募資的訊息裡。他說,不論是他念書時的實證研究,或是後來工作的親身經驗,發現公司募資時,不同的籌資工具對股價會產生不同的激勵作用。根據他的觀察,詢價圈購以及發行CB(可轉換公司債)對股價的激勵程度最大。

李 志祥說,詢價圈購和發行CB的籌碼,大都是由老闆或大股東認購,只要問,老闆為什麼要掏腰包認這麼多股票?答案就一目了然了。根據他的經驗,通常背後都是 公司確定接到大訂單,或是有殺手級的新產品即將推出,但老闆手上的持股比重又不高,為避免錯失賺錢機會,所以找個名目增資,讓自己的持股增加,身價增值。

至 於發行CB時,股價會上漲多少,李志祥說,答案幾乎就寫在轉換率上。他舉例,聚陽發行CB時,股價就會漲一倍,「它已經告訴你轉換率二○○%了,代表股價 有上漲一倍的潛力」。○四年時,聚陽發行五億元的CB,對照前後股價表現,的確看到這樣的現象。「像這種例子,只要仔細觀察財報以及過去的案例,就可以穩 當地獲利。」所以跟隨老闆心態走,肯定就會有財富隱身其中。

李志祥說,類似的「賺錢線索」到處都有。又如台泥每三年舉行董監事改選前,股價也都會大漲一波,明年,台泥又將進行改選,歷史是否會重演?賺錢的機會存在各種訊息中,問題是自己夠不夠用功,有沒有把這些例行性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隨時準備抓住賺錢機會。

所以「做功課」對一個專業的投資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事。雖然退休專心做股票,但李志祥的生活依舊忙碌,每天要花十五到十六個小時上網搜尋資料,股市觀測站、證期局的網站是他每天必定造訪的網站。

「賺 錢的消息都在裡面」,他說。每個月的十日,網站上會公布企業前一個月的營收,每一次公布季報、半年報以及年報時,他都會特別忙碌,尤其是他最喜歡看新股上 市的公開說明書,依規定必須編列財務預測,包括未來幾年的獲利預期,就可以依照公司的預估來驗證公司的誠信度,並根據業績成長進度,作為是否投資的判斷依 據。

財富隱身在數字中

此外,股東會召開時,各公司會同步將股東會的年報資料上傳到證交所,這時他會看得特別仔細,看看有沒有價值被低估,或是業績開始出現轉機,股價還未表現的公司。紡織股中的儒鴻,就是他等待一個多月,卻因耐心不足而沒有大賺的標的。

今 年七月,李志祥看到儒鴻的營收突然從六月的七.八三億元,跳到七月的十.二億元,大幅增加三○%,他的經驗告訴他,這家公司業績出現「大改變」了。研究過 後,他發現儒鴻的毛利率與費用都很穩定,毛利率大都維持在二○%。而第二季營收為二十.三億元,比第一季成長兩成,既然營收上來,獲利一定也會跟著上升。

參 照該公司第一季獲利表現後,他推估第二季EPS︵每股稅後純益︶應該會落在一元附近。加上這家公司以生產針織布和成衣為主,今年紡織業景氣不錯,基本面看 起來也沒問題下,他便在七月二十元附近,買了約一千張的儒鴻。沒想到,股價不動如山,好不容易八月初股價突然漲上來,他順勢全數出光,沒想到,隔天下午竟 然召開法說會公布第二季業績。答案揭曉,儒鴻第二季EPS一.三元,高於他的預估,也讓市場驚豔,股價遂一口氣上漲了一倍,最高價一度達四十二.六元。

儘管李志祥沒有在儒鴻這檔股票上大賺,令他扼腕不已,但他仔細搜尋各公司的營運表現,找出差異化,才能夠在大家都還沒注意到儒鴻時就進場買進,且推估的獲利數字與實際落差沒有太大。所以他強調「只要認真找股票,一定可以找到能安心且睡得著覺的投資標的」。

讓人好奇的是,現在李志祥在看什麼股票?他正聚焦在太陽能和觸控產業,預估太陽能族群第三季因為產品價格調漲,業績有機會上來,且預期第三季獲利會優於第二季。看好獲利好轉下,他正在追蹤昇陽科和中美晶,準備逢低進場布局。

昇陽科、中美晶值得關注

以 生產太陽能電池為主的昇陽科為何會獲得青睞?李志祥說,該公司上半年營收三十五.五億元,EPS二.七三元。九月及第四季均有新產能開出,由此推估全年營 收可達一百億元。獲利方面,七月EPS○.八二元,八月營收比前一個月增加二○%,所以他推估,當月的EPS可落在一元附近。至於對全年度獲利預期,他 說,從七、八月的EPS推算,第三季可達三元,第四季有機會落在三.五元到四元間,全年可達九元到十元。雖然現在股價百元,但以PE(本益比)角度來看, 加上現在太陽能電池還是賣方市場,他預期股價還有上漲空間。

至於看好的另一檔太陽能股中美晶,也是因為營收與獲利都會逐季提高而被相中。他 說,中美晶七月合併營收二十億元,該公司第二季平均毛利率二一%,依此推估,七月毛利可達四.二億元,扣除每個月費用平均約一億元,光是七月的營業淨利約 為三.二億元。以該公司三十二.一億元股本計算,加上來自業外的變動因素不大,因此七月EPS可達一元。

而八月因需求增加,營收將會提高一 ○%至二○%。從上半年營收九十五億元,七月二十億元推估,下半年營收有機會比上半年成長三成,達一三○億元。獲利方面,從七月的獲利推估,第三季EPS 可達三元到三.五元,第四季營收成長,稅後淨利也會推升到四至四.五億元,全年保守估計EPS可達九.五元。

中美晶的產品,是目前太陽能供應鏈中供需最吃緊的長晶,產業進入門檻高,加上該公司生產的LED藍寶石基板現在也處於缺貨狀態,基本面與營運面都不錯,所以中美晶是他看好並推薦的個股。

投資絕對不要貪心

李志祥同時強調,在投資上絕對不要貪心。他以自己做比喻,他個人建立投資組合的股票,絕對不超過二十家,「太多的股票根本照顧不過來」。而他都會實實在在地更新組合名單中,最新的財務資料及訊息,隨時掌握買點與賣點。

以 李志祥的年紀,很多人會賦予他成功者或是贏家的桂冠,但他說:「我不認為我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但要當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是要能『趨吉避凶』,掌握對的趨 勢」。在投資道路上,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並運用自如,呆薪族也可以和他一樣,晉身成為千萬、億萬富翁,過著滿意又富足的生活。

財報達人李志祥

5大投資祕招

1風險比投資更重要從財務報表中挑選投資標的,通常都是比較保守的投資人,一定要認真檢視資產負債表,其中的現金、存貨、應收帳款的數字變化最為重要,攸關公司營運及償債能力。

2跟著公司的心態走通常,公司募資就是作多心態的表徵,其中,發行CB(可轉換公司債)以及利用詢價圈購的方式,代表大股東作多心態最積極。

3往人少的地方找機會除了投資流動性比較高的個股外,李志祥還會投資興櫃股票,找出PE(本益比)低的公司做比較長線的投資。

4勤做功課少聽市場消息要多看各種訊息,包括證交所、證期局公布的資訊,以及追蹤各公司的營收、季報、半年報以及年報。其中會暗藏投資訊息。譬如公司的轉投資,只要投資正確,往往會為公司創造意想不到的收益。

5利用多樣投資工具降低風險當對市場多空不明確時,可以利用作多與作空方式來了解市場水溫,以便調整投資組合,尋求最大的投資報酬率。他利用這種方式,成功躲過金融海嘯,獲利出場。

股 息優於定存 讓退休無虞不到40歲,李志祥已經思考到未來所需的退休花費,所以,幫自己與親朋設計了「退休投資組合」。退休投資組合與投資其他股票最大的差異是要有穩 定的股息收入,每一年靠公司配發的現金股息,必須要能支應全年生活所需。所以他在參考公司的營運特性以及配發股息情況,挑選出中華電、神腦以及大豐電作為 個人的退休組合。

上述幾檔股票,每一年都會配發現金股息,偶爾也配發股票股利。根據過去五年的現金殖利率來看,約落在6%至7%間,比目前 定存年利率約1%高出許多。李志祥預估,就算是未來央行可能會升息,但高點最多也只會到3%。只要找出股息優於定存一倍或是更多的標的,相當於一筆資金可 以賺取兩倍的利息,把資金極大化運用,可以安心愜意的過退休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42

从中国动向的暴跌引发的教训,难以仅仅根据财报预料好公司。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neou.html

回顾一年来的投资经验,颇多感触,有许多看法的转变帮助自己避免了许多错误,比如对金山软件从早期的看好(优异的财务指标好比率)到对其业务本质不够稳定的理解,使我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朋友们可以看看我很早以前对一些公司看法的转变,可能会有所收获。

 

这一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如果你能够从某一侧面发现估值较低的公司(相对于其历史pe,而不是相对于其他公司)业绩会大升(这样预估pe就会极低),比如钟表、珠宝、赌博股等,那么购买他们比购买业绩不明的优秀公司好得多,即使公司质地存在缺陷。

 

如果仅仅根据现有财务指标优秀就以为是优质公司,往往出问题。中国动向这个公司我现在还很困惑到底是不是优质公司,如果是,那么现在应该是较好的机会,否则,要好好考虑一下了,不过似乎现价风险也不大了。

在这个公司上我做过几个来回,最后因为发现了更好的标的而抛售了,由于我的抛售原因并不是意识到公司有什么问题,所以这次暴跌没有损伤到我也算是幸运。

由此我想到,如果无法获取行业数据,提前判断一个优质公司有多难。

当然,关于体育鞋服公司的整体状况我也是心存疑虑的,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n9jd.html#comment1的评论部分。

在这里,我再次声明,中国动向是否是优秀公司我困惑中,对持有人应该如何操作没有任何建议。

如果我看到动向能够让大量娱乐名人穿上kappa标志的服装,信心可能会强一些。

 

=============================

如果一定要从反面寻早动向变坏的理由,我也根据查理.芒格的心理分析方法瞎想了几条。

1 一是时尚服饰消费者有跟随明星的效应,如果娱乐明星都穿它,消费者就会跟随,感到我很酷。可惜的是我发现好几次媒体传达的是普通人甚至kappa女这样的事件,会不会让穿它的人感到我很傻?

2 动向没有对大量假冒产品进行严厉打击,致使kappa假冒泛滥,动向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严重动摇了人们对该品牌的感受基础。

3 时尚服饰的天生缺陷是越多人穿就越近于被淘汰了,如何克服呢?运动服饰似乎无法象普通女装那样通过极大变换款式来应对这个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4

近期财报分析反思和总结 岁寒知松柏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8268810543/

过去2个月,我大约看了近300只股票的财务数据,分成三个贴子,其中第一个贴子《3分钟判 断上市公司财务的好坏》里的60只票,大多只看了3分钟,连看带写不到10分钟;第二个贴子《15分钟判断财务报表-27号出报表》里的120只股,平均 耗时15分钟以上;第三个贴子《9月港股财报分析》平均耗时半小时以上,有些票甚至花了几天时间,这个贴子没有更新完,我的草稿本上有40只票没有输入电 脑,以后再补上去。

这3个贴子,耗费的精力和分析的水平,我认为都呈上升趋势,所以贴子的质量和判断的结果应该 也呈上升趋势。刚才回看了第一个贴子7月27号的《3分钟分析财务报表》序号5-24,这20只股是一位新浪股友在论坛晒的自选股,说一年要涨100%, 我觉得他太狂妄,自己也跟着狂妄,一个小时就把20只股分析完了。当时自己的心态不正,分析判断得很不好,词语也比较轻佻,后来我在贴子里向他道歉了,近 期我们经常交流,其中有部分股我重新看过,发现自己以前判断有错误,这位朋友的选股眼光不错。

那个贴子,是我系统分析财报的第一个贴子,当时花的时间太少,3分钟的时间不够,看得过于浅 显,判断很草率,所以错误很多,主要是受金融风暴短期打击的股,可能被我错杀。现在我再分析股票,都会花15分钟以上,如果有兴趣,会再花几个小时看中报 年报等。当然,我自己决定买入的股,花的时间会多很多。

我判断草率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网上不认识的人发问,因为自己不了解对方的水平,经常自己花 时间看了,最终发现是个垃圾股,很多人选的股不怎么样,我觉得自己又没有义务帮人看,所以次数多了就很烦。有的人水平很高,选的股表面上看是有问题的,仔 细研究会发现问题比较特殊,这种票如果不认真看,就会被错杀。财报明显好的股,一般大家都知道,所以股价也不会经常明显的低估。

近期分析财务数据,正好赶上中报年报高峰期,我总结了一条经验,港股不应该赌财报。我觉得港 股的财报并不难预测,但是,很多好票出财报后并没有立即启动,所以财报就没有多大必要去预测,完全可以出了报表,情况确定后从容买入,比如我月初买入的 1225隆成集团。这与A股完全不同,A股出报表前早就消息满天飞了。相反,如果判断错误或不达预期,或者出了意外,则完全有可能暴跌,2368鹰美和 904中国绿色食品就是典型。好像904,如果不是报表前买入,而是报表后买入,那结果就不是亏40%,而是赚50%,区别太大了!所以,港股不应该也没 必要赌财报,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而这一点,恰恰使得价值投资有了用武之地。

       这里我再做一个简单的概率分析:假设我财报分析水平很高,预测正确率80%,根据港股市场财报后的价格表现来看,判断正确的80%,基本上有一半是开盘就 大涨的,但也有一半开盘是不会涨的;而判断错误的20%,几乎是开盘必跌。假设很短的时间内,上涨和下跌都是20%,那么财报前买入的短期收益 为:40%*20%+40%*20%-20%*20%=12%;而财报后买入的话,判断错误的20%我肯定不会再买;判断正确的80%,其中的一半40% 已经大涨了,我也不会再买,我只需要买没有涨的40%,那么我买入的短期收益就是20%。如果我财报分析预测的水平不高,那就更不能赌财报了。

我不明白,香港的机构,是没有花功夫去调研分析,然后事先埋伏呢,还是香港习惯报表后再建仓。有朋友告诉我,香港的机构大行一般只看着自己股票池的那几十个公司,其他的根本无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对我来说,简直太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问题,香港机会真的很多,当然诱惑也很大。像前不久的449志高控股,这个票我 有分析过,还同格力美的做过对比,列为观察名单(暂时没有上传分析),我当时的初步判断就是,志高品牌影响和营销能力、资产规模都要远差过格力美的,但志 高估值要比它们便宜2/3,而它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4。志高的最大问题就是缺钱,去年上市,才融到可怜的1.5亿元,连格力美的增发的一个零头都不到。9 月10号,志高公布2供1方案,供股价仅为1元每股,折价82%,这在A股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当天股价大跌13%。

我没有港股经验,头一次碰到这种事情。我想了想,其实不论是2供1每股1元,还是10供1每 股5元,都是筹2.5亿。虽然一个是折价,一个是平价,但因为是全体股东都增发,所以对股东最后的权益比例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赚和亏的问题。区别在 于,前者除权后,股价变化很大,如果股东放弃认购新股,市值就会损失;后者除权没有价格影响,所以股东不认购行权也不会有损失。所以结果就是,前者相当于 强制增发认购,这个方案看起来有恶意圈钱的意思,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志高公司的老板,明知道志高其它都不错,就只是缺钱,而现方案正好解决缺钱的问 题,我们会认为是利好还是利空呢?

在同几个股友简单讨论后,联想到904的惨痛经历,又提到战略投资者郑裕彤上半年提前盈利出局,我对自己碰到的这个新问题很惶恐,最终放弃了操底,而结局就是志高几天上涨了2成多,价格回归。

我进A股5年,港股2年,第1年因为全部心思扑在轮子上,所以真正关注香港股票才1年,虽然 我有努力过,每天花大量时间在股票上面,想以勤补绌,但经验的欠缺,总让我有一种盲人摸象的感觉,希望一年后,我能把大部分港股过一遍,把香港的规则基本 了解,到那时,自己应该能对港股投资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1

HK0802宏霸数码财报可能作假的问题 岁寒知松柏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09101692345746/

一、09年前,主要是不断现金收购,取得了大量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消耗掉了过去几年的盈利和现金。从财务审计的角度看,公司可以将虚增的盈利,通过虚增的收购进行会计科目的转移与平衡,收购评估的公允性和真实性,难以判断,这一点,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担心的;

二、09年后,公司进行了增发收购,由于增发收购不涉及现金,所以若有虚增的收入、盈利和现金,就无法转移平账。因此,公司可能用虚增应收账款而未增加现金流的方式,来转移这一部分盈利。

以上分析,都只是依据财报来怀疑,真实情况我们散户也无从知晓。

上边有同学说交货问题及解决方案收入增多问题,我认为可能性还真不大,因为我列出的是应收未收款账龄,这些不同账龄的应收款,不等于不同时期的主营 收入,主营收入是肯定要大过应收款的,我们不能说,30天以下的收入,100%未收款,60天以下的也是100%,90天以下的也是100%吧,总有部分 收入收到款了吧,是不?因此,30天,60天,90天的实际收入,应该比应收未收账龄还要更大,好像5月份的应收款3.585亿,理论上只能是收入的一部 分;同理,4-6月应收款7.4亿也只是4-6月收入的一部分,理论上4-6月收入要大于7.4亿,可能是8亿,9亿,而09年1-6月总收入也就13 亿,这样,09年1-3月的收入,只有4-6月收入的一半,这合理吗???

再说了,08年的应收款,怎么就没有这个现象呢,账龄比例也合理些,账龄期也要短。

 

大家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09年1-6月对比08年

0-30天    222,060     149,074

31-60天   358,521     156,454

61-90天  159,860     131,061

90天以上 124,115        63,692

802去年半年收入10亿,今年13亿,也就是说,去年月收入1.6亿,今年2.2亿

09年,0-60天合计应收未收是5.8亿元,比2.2亿/月*2=4.4亿,要多1.4亿元;
0-90天合计7.4亿元,比月均2.2*3=6.6亿,要多0.8亿,逻辑上有些说不过去

反过来意味着,6月份应收未收2.22亿,5月份应收未收3.58亿,4月份应收未收1.6亿
唯一的可能是5月份销售非常好,季节性因素很强,且收入刚好基本没有收到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13

近期财报分析反思和总结之二(12月3日) 岁寒知松柏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113111245701/

我简单对比了一下财华网全年财报披露时间表,发现一年中,12月和1月披露的公司数量最少, 而8月是最多的一个月,3、4、11月也有很多,2、5、6、7、9、10月相对少一些。香港不像大陆,会计年度统一为1月1号到12月31号,香港有很 多是截止到3月30号的,还有小部分是其它月份的,所以港股的财报披露时间比大陆要平均得多。我每天会看看美股数据,发现美国的会计年度(会计分期假设) 比香港还要灵活,有些公司的截止日甚至都不是月底。


去年我的港股遭到灭顶之灾,11月中我破产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过得简直是暗无天日, 痛不欲生。我港股12000点入场,却在23000点亏光破产,这与金融危机大盘从3万多点跌到1万多点而破产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惨痛的失败真的让我深切 感受到什么是绝望。很长一段日子,我每天都会独自发呆,我能挺过那段日子真的很庆幸。我很感激很多前辈对我的无私帮忙和教导,感激朋友们对我的鼓励,感激 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有的爱,会让我铭记于心;有些痛,会让我深刻骨髓;而飘荡在脑海中的,是片片回忆。


港股我反思了大半年,期间看了一些书,并同数以百计的前辈交流,向他们学习取经,大约在今年 7月,我觉得自己的投资思路基本已形成体系,于是我在8月出了一些A股,重新汇了一点资金去香港。8、9两个月我大概看了300个公司的财报,然后在9月 份底我写了《近期财报分析反思和总结》,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每天会把A股和港股所有公告全部看一遍(之前我只是看每天的A股公告和美股信息),基本都 要晚上十二点后才能看完,有时甚至一二点,我每天都6:20起床,在报表很多的8月和最近的11月,真的是累得够呛,没办法,只有坚持,我相信天道酬勤, 我天赋不高,只能以勤补绌。


我之所以要每天把全部公告看完,一是因为我对港股不似A股那么清楚,经验太少,总有盲人摸象的感觉,加上去年惨败让我内心很畏惧这个市场;二是因为我觉得港股比A股有更多的机会。


8、9两个月,我其实是没有盈利的,当时初看财报,可供选择的自选股不多,所以只买了255 龙记和1863思嘉,在8月26号,有朋友让我帮他看看904中国绿色食品,我以为他要买。我把904过去三年的公告和财报,以及公司网站和网上报道全部 看了一遍,觉得这个公司虽然有瑕疵,但远好过682超大现代,我简单看了一下K线,发现几年都没有涨,所以一冲动就买了一些,当时的想法是26号晚出财 报,27就算不涨,也不可能跌多少,因为它本来就很久没有涨了,而且我预计利润同比会增长2成左右。结果26号晚10点公司公告说年报要推迟一天公布,这 个看视毫不重要的公告,27号却让904大跌40%以上,我简直气晕了,几年一遇的事,我一天就碰到,而且我仓位很重,那一天让我市值缩水了2成,几天后 我亏损20%止损出局。重回港股不到一个月,开局就让我损失了一成本金,简直是当头棒喝。后来国庆节,我到福建厦门和泉州,特意去多家超市调查了解904 的产品,还路过了904惠安的基地,本来想下车去实地了解,但因为不方便而放弃了。904给我的教训是,尽量不要去博报表,非常有把握的才能博,并且要控 制仓位,有瑕疵的千万别碰,惊弓之鸟这个词,那真不是虚的。


1225隆成集团我是中报后才决定买入的,买入后就一直上涨,这次运气好,先后碰上同行博士蛙和好孩子上市,到11月初,我获利60%以上止盈出局了。1225让我把904的亏损全部弥补了回来,看来运气总是一时的,老天对人很公平。


3355上海先进半导体,我也是在公布三季度财报后才追入的,我之所以买这个不起眼的小股, 一是因为我看了它过去三年的财报和公告后,发现它极有可能是逆境反转了,二是我觉得季报后,成交量太大了,大量资金进去,股价肯定还会有大涨,本来 3355当时的PE就不到6倍,如果2011年业绩能维持的话,PE会降到4倍以下。3355很快上涨了50%,我获利近4成出局。


11月24日,得朋友指点,我看了444先施表行的数据,翻查了它过去几年的财报和公告,比 对了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汇率走势,也参照了同行亨得利和东方表行的业绩,我觉得444业绩反转的可能性非常大,而股价又基本没有动过,风险极小,可能的收益 极大。于是我重新开始博财报,当天晚上444公告业绩,比我预期的区间上限还要好。第二天上午我出差,中午一看,444涨了50%,虽然头天晚上我与朋友 分析到凌晨一点半,认为444值2元,可以番倍,但看到一天涨50%,我还是兴奋的把它全抛了,12点29分成交的。下午444最高涨到80%,第二天涨 了135%,我还是经验不足,不够沉着冷静,我想以后自己多挖掘几次,操作就会好一些的。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位前辈,网名八戒。他在新浪有博客,1225、3355、444我都是 得到他的指点而买的,他虽然是前辈,但年纪仅25岁。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先入者为师。八戒我是网上网下所识之人中,目前我认为操作水平最高的人。与 他同年的王雅媛和汤财,理论水平非常好,并且都非常勤奋,但我觉得实际操作水平应该远不如八戒(王美女是我的Q友,如果看到,希望您不要生气,呵呵)。过 去二年,无论是收益率还是绝对收益额,八戒都远超过其他人(特别注明:他不借钱,基本不做衍生品,不用杠杆,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他港股有8年经验了,过 去8年每天会把全部公告都看一遍,虽然他有名师指点,但我认为主要还是他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收获,他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应得的。有人可 能会质疑复利收益的问题,第一:八戒起步资金只有1万元,是大学时期的奖学金,他在金融危机前获得了700万的收益,但危机让他遭受了巨大损失,不过去年 他很快就创出了新高。第二:我认为1亿以下,获得很高的收益是完全可能的,盈利模式我觉得是多样化的,适合自己就好,当资金达到10亿规模以上时,收益率 会急剧下降,那个时候基本只能选择像老巴那样的方式。所以我估计八戒未来的收益率,会急剧下降。补充一下,八戒的人品是很不错的,勤奋、热情、稳重,可能 有些朋友,觉得他有时讲话不够低调,其实据我与他面谈及平常网上交流来看,八戒是非常谦虚好学的。这个人真的非常不错,真正的有为青年!


我另外还在报表前买入过三个股:57震雄、1170信星集团、684亚伦国际。其中57震雄 我本人去过这个公司,曾经有两位朋友先后任职公司财务经理,买57之前,我同样看过它过去三年的财报和公告,也对比过同行1882海天国际和558力劲科 技,我还提前一个月在网上找了两个57的Q群潜伏了进去,也看过百度贴吧的评论。我觉得1882是好公司,558是问题公司,57是烟蒂股,我博57的财 报,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对它的中报预计比较有把握,我估计短期上涨一二成的概率非常大。1170信星集团我提前2个月买了,在财报前两天它上涨了一二十个 点,但财报后,虽然业绩在我的预期之内,股价却大跌了,我觉得这个票被错杀了,所以目前仍留着它。684亚伦,其实这个公司还是不错的,但业绩没有超预 期,我亏损了几个点出来了。


所以博财报风险还是相当大的,我感觉自己还算是做了些研究分析工作的,但胜算都不是太高,所 以应该尽量不去博财报。要博的话,一要选公司基本面非常好,没有历史问题,没有瑕疵的;二要选报表前没有怎么上涨的,那样的话就算不超预期,也不至于下 跌;三我觉得最好不要选最后几天出财报的公司,行情到了尾声一般都不好;四要控制仓位,不要重仓去博;五要多研究公司的历史资料,特别是上一个半年度的环 比对比;六要在报表前,有每月关注行业产销数据的习惯,并留意对比已出公告的同行数据。七我觉得可以适当参考技术分析,主要是报表后的技术分析,有利有提 高你的短期收益,当然,如果股价走势与基本面完全相反,我是绝对相信基本面的。


8月至今,港股我大概看过900份左右的财报,其中一半以上的垃圾股,我一扫而过。特别提一 下,香港的创业板,完全是垃圾堆,近二百只股里找不到10只好一点的,要不就是常年亏损,要不就是收入利润几百几十万,甚至没有收入。因为上传财报分析, 得编辑文字,比对数据,我太懒了,所以基本上好一点的股,分析我都写在草稿本上,累积多了就更不想码字了。这4个月,港股大约有4成多的收益了,虽然不是 非常理想,教训很多,但开局能这样,我基本满意了。12月是报表淡季,我想以防守为主,拿几个基本面好一点的持股不动,然后再好好挖掘一下报表,为明年4 月的年报潮做准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15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hti.html

轉帖

 

一、編制客觀真實的財務報表是企業實踐誠信原則的第一塊試金石。

    巴菲特曾經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財務報表中明確告訴股東:「雖然我們的組織形態是公司,但我們的經營態度是合夥企業。我們不能擔保經營的成果,但不論你們 在何時成為股東,你們的財富變動會與我們一致。當我做了愚蠢的決策,我希望股東們能因為我的財富損失比你們慘重,而得到一絲安慰。」巴菲特對欺騙股東以自 肥的管理層深惡痛絕,他直言,那些愛欺騙投資人的經理人,一定無法真正管理好一家公司,因為「公開欺人者,必定也會自欺」。從企業的經營歷史來看,不講誠 信原則的企業,雖然可能暫時成功,但是無法長期地保持競爭力。

 

二、正確解讀財務報表,勇於面對現實而採取合理有效的行動。

    根據1990年以來愈加受重視的「行為經濟學」研究,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一般人有明顯的偏誤:當投資處於獲利狀態時,投資人變得十分「風險規避」,很容易 在股票有小小的漲幅後,就急著把它出售以實現獲利;相反的,當投資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投資人變得十分「風險偏好」,儘管所買的股票已經有很大的跌幅,但仍 不願意將它出售、承認虧損。當投資者需要周轉資金需要出售持股時,他們通常出售有獲利的股票,而不是處於虧損狀態的股票。這種「汰強存弱」的投資策略,是 一般投資人無法獲利甚至遭受重大損失的主要原因。

    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行為經濟學家泰勒博士,把這種行為歸之於「心理會計」作祟。泰勒指出,要投資人了結那個處於虧損狀態的「心理帳戶」是十分痛苦的,因此他們往往不出售股票,來逃避正式的實現虧損。他們寧願繼續接受帳面損失的後果,最後常以血本無歸收場。

    在類似的「心理會計」情境中,企業經理人面對投資決策的失敗,往往也遲遲不願意承認錯誤,甚至可能繼續投入更多的資源,讓公司陷入困境。財務報表反映企業經營與競爭的訊息,如何正確解讀它,運用它以邁向超過,考驗著每個企業領袖的智慧與勇氣。

 

三、要更加系統、全面、多角度地分析和思考企業的財務報表。

    閱讀財務報表,眼光絕不能只侷限在自己公司的績效上,必須同時檢視自己公司與大環境的關係以及與競爭對手的相互競爭關係。一個企業要創造財務績效,不能固守過去的成功模式,必須要有高度的應變能力去順應時代的變革。

    財務報表分析的最低層次思考,是找到公司營收、獲利、資產、負債等各種財務數據,並計算相關的財務比率;至於最高層次的思考,則是瞭解各種財務數據產生的 原因,預測他們未來的發展趨勢,並清楚企業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定位。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對此有精闢的看法:「最低層次的思考,是對事物的知覺;最高層次的思 考,是能將所有事物都看成是系統之一部分的完整直覺。」

 

四、閱讀財務報表必須有整體性,要瞭解公司的運營模式,不宜以單一的財務數字或財務比率妄下結論。

    傳統分析觀點認為一家公司的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小於1將面臨償付風險,但對於沃爾瑪和戴爾這樣的企業,這種觀點就不適用。就流動比率而言,它 不只是公司能否支付流動負債的指標,對沃爾瑪及戴爾來說,它更是其商業模式的縮影。沃爾瑪和戴爾在上市後各花了30年和15年,才磨練出以「負」的營運資 金(流動比率小於1),經營龐大企業體的能耐,可見競爭力的培養必須靠經年累月長期的鍛鍊,也只有頂尖的企業才有能力與信心,以超級強力的現金流量彌補流 動資產存量過低的風險。

 

五、通過現金流量表看企業的競爭力。

    對於財務報表,大多數經理人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都放在利潤表的淨利變化上,而非現金流量,因此這種異常的情形,最容易導致誤判。有些企業的利潤表反映淨 利快速增長,仔細分析卻是應收帳款和存貨的暴增。獲利增加,伴隨著經營活動現金流的衰退,正是企業體質「似強實弱」的徵兆,經理人及投資人必須十分警覺。 對投資人來說,經常出現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的企業,絕大多數都沒有投資價值。

    對企業來說,資金就相當於軍隊的士兵,現金流量表就相當於佈兵圖。不論是目前正在接戰的「經營活動現金部隊」,或是未來陸續投入戰場的「投資和籌資活動現 金部隊」,如果經理人不能謹慎部署,在經營、投資或籌資決策上的一個輕忽,也許就會造成致命的錯誤。而一次致命的錯誤,就可能摧毀企業數十年的努力。因 此,經理人對現金流量的掌控,要以「生死之地,存亡之道」的嚴肅心情來對待。

    對於派出沒有紀律的戰鬥部隊(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和輕率地浪費後備部隊(投資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的企業經理人,投資人必須提高警覺。

    就企業的經營而言,短期要看經營活動的順暢;中長期要看投資活動的眼光;在整個企業運轉時,則必須確定籌資活動資金供應的穩定。

 

六、踏在磐石而不是流沙上——資產質量與競爭力。

    所謂企業經營的「磐石」,不是財務報表上的土地、廠房及設備,而是品牌、企業文化和良好的企業管理制度,離開了這些,有形資產便容易變成「流沙」。不論是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它們的價值都建立在「能為企業創造未來實質的現金流量」之上。

    在公司資產中,不論是現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等各個項目,都存在著風險——堅硬的磐石可能突然變成流沙。對於企業來說,無論是資產、負 債或是所有者權益,都對企業的競爭力的評估有著重大影響,尤其是無形資產的評價,儘管看不到實體,卻也潛藏著企業的真實價值。

    對企業而言,未來的現金流量,不是一連串可任意假設的數字,而是發揮競爭力,在市場中獲得實際經營績效的成果。公司的磐石應該根基於:以無形資產結合優質有形資產,藉以創造競爭力,再將競爭力轉為具有持續獲利的經營績效。

 

七、卓越管理而不是盈餘管理——盈餘品質與競爭力

    不論對經理人或投資人,盈餘數字的高低固然是關心重點,但盈餘品質才能真正反映企業的競爭力,創造企業 的長期價值。什麼是盈餘品質?盈餘品質一般由五項條件構成:1、盈餘的持續性越高,則品質越好;2、盈餘的可預測性越高,則品質越好;3、盈餘的變異性越 低,則品質越好; 4、盈餘轉換成現金的可能越高,則品質越好;5、盈餘被人為操縱的程度越低,則品質越好。

    扭曲財務報表無法解決公司面臨的競爭力及管理問題,只是將問題延後,並使問題惡化。對投資人而言,別太自信能看穿企業的財務數據操縱(難度太高),應該專注地觀察企業長期競爭力的變化,避開沒有競爭力的公司。

    能賺錢不一定代表有競爭力,但能持續、穩健地賺錢,就一定有競爭力。因此,盈餘品質就是競爭力最有力的代言人之一。

 

八、股東權益報酬率——經營質量與競爭力

    巴菲特主張:「成功的經營管理績效,便是獲得較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只是在於每股收益的持續增加。」長期獲得穩定的、超過15%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的企業才是投資人關注的重點。

    根據有名的「杜邦方程式」,股東權益報酬率可分解成三項因子,即淨利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槓桿比率,在這三個比率中,淨利率代表當期經營活動的成果,總資產周轉率代表過去投資活動累積所產生的效益,而槓桿比率則是籌資活動的展現。

    對於股東權益報酬率及組成的三項因子,要作綜合分析,不能孤立地只看一個比率。股東權益報酬率同時涵蓋經營、投資及籌資三大活動,因此最能表達企業整體的 經營質量,並透露公司的競爭力強度。然而,股東權益報酬率有它一定的限制,在分析企業經營質量和競爭力的時候,還要關注投資資本收益率(ROIC)和加權 平均資本成本(WACC)指標,尋找「創造價值」能力的公司。

 

九、重要的是,要隨時保護自己。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曾說:「投資有兩大要訣:第一,絕對不要賠錢;第二,請不要忘記第一條。」追求財富是股市投資人共同的願望,但別忘了股市就像《百萬 寶貝》中的藍熊,它凶險狡詐,不按理出牌,經常在你不注意時給你一記偷襲,讓你前功盡棄,吐出之前獲得的所有投資利潤,甚至造成巨額虧損。

    前總理朱鎔基曾說:「市場經濟的基礎是信用文化,一個沒有信用文化的國家怎麼能夠建立市場經濟?」目前部分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的確存在相當嚴重的質量問題,投資人千萬別忘了:「重要的是,要隨時保護自己」。

    隨時保護自己,避開財務造假的公司,在看到高度不確定性時,就應該先出脫手中持股以保留現金。從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的趨勢來看,一定還會有許多投資機會,但如果投資人因為誤踩「地雷股」,使資金大幅減少,那麼要再翻身就非常困難了。

 

十、聚焦聯結,創造價值。

    對有競爭力的公司而言,獲利是結果,從事具有高附加值的管理活動才是原因。不管是個人或企業,專注都是創造競爭力最基本的原則。要學習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熱情、專注與創新精神!

    事實上,波特教授的企業競爭策略精華,就在「聚焦聯結」這四個字。「聚焦」要求企業找到獨特的定位;「聯結」則要求企業的活動要與策略相連,活動與活動間 也要聯結成相互支持的網絡,才能造就持續性的競爭優勢。這種持續性的競爭優勢,最終可以轉化為高度的盈餘質量以及令投資人滿意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波特教授的企業活動網絡概念,其實可以和目前極為盛行的「平衡記分卡」架構接軌。由「平衡記分卡」的架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財務績效的先行指標,來自 於顧客的滿意;而顧客的滿意來自於企業完善的內部作業程序;至於內部作業程序的完善,則來自於卓越的人力資源,特別是員工學習、成長能力的培養。企業如果 想追求長期競爭優勢與財務績效,必須在顧客、內部程序及學習成長等方面進行投資,不能急功近利地想得到短期獲利。

    平衡記分卡和波特的企業活動網絡一樣,強調企業競爭力主要建立在「聚焦」和「聯結」這四個字。企業價值的創造,是由學習成長、內部流程、顧客價值、財務成果這四大方面的「活動」相互緊密聯結而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2

財報機密:A股5%的公司貢獻80%的利潤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7376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3

林適中在不斷顛覆後 了解投資真理 專注財報淘金叛逆小子找到富一生心法

2011-5-23  TWM




從家人眼中不學無術的叛逆小子,到身價上億元的股市大戶,最高文憑是一紙「國中畢業證書」的林適中,在茫茫股海中找到人生舞台,憑藉著摸熟自己看好的股票,累積至少逾二億元身價。

撰文‧林心怡、歐陽善玲

「念書的時候,我是個很讓父母頭痛的小孩。」外表斯文、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個十歲的專業投資人林適中,講話慢條斯理,絲毫看不出天生反骨的性格。頭腦 靈活的他當年考上師大附中後,耽溺於玩樂,高二那年還因無照偷騎機車發生車禍,導致骨折無法上學,最後因功課跟不上而休學。

「當時看到同學都在準備聯考了,自己還要重讀一年,覺得面子掛不住,乾脆選擇在家自修,以同等學力報考大學,竟也順利考上海洋大學航海系。」林適中笑著 說,「念不到幾個月覺得混不下去了,乾脆辦休學降轉物理系;眼看成績又快不行了,之後轉學落腳在淡江國貿系;最後我大學依舊沒畢業!」原來年輕氣盛又愛玩 的林適中,大二學期結束前,眼看可能有被退學的危機,乾脆辦休學先去當兵。退伍後,林適中並沒有重返校園,而是出社會工作。

蹉跎歲月:年輕氣盛又愛玩求學之路顛簸、工作更換頻繁 無定性但正如他顛簸的求學歷程,踏入社會後的工作資歷依舊一波三折。「還記得當時有三個行業正在起飛階段,就是保險、地產和證券業,而我選擇了保險業。」 但一年後,卻因直屬長官虧空公款,整個單位遭公司解散。之後與友人合夥賣過便當,當過房仲業務,也都無法長久。

一九八九至一九九○年期間,林適中還曾先後在兩家券商任職研究員,但工作資歷前後累積仍不足一年的時間。「在那個台股主力盛行的年代,證券公司的研究員不 像現在要到上市櫃公司去拜訪,大多是幫主力、金主整理有用的資訊,當時年輕氣盛,常與長官、同事理念不合,加上自己股市投資獲利不差,後來也就乾脆辭職不 做了!」即使當時已年近三十歲的而立之年,林適中依舊相當隨興地辭去工作。

「談到投資台股始末,要從一九八七年還沒進券商前說起,當時我媽很擔心我不務正業,進而央求我爸傳授我一些做股票的訣竅。」林適中笑著說,其實父親原本也 只是位薪水微薄的公務員,憑藉著台股操作得宜,賺到了數桶金,是親戚們眼中的「投資理財達人」;但身為家中長子的他,卻是家人眼中「沒什麼定性」的頭痛人 物。

「還記得當時父親給我五十萬元當投資台股的本金,要我邊看邊學,當時大盤指數約正處於漲升的階段,在行情好、運氣又不錯的情況下,我進場大概一周就獲利二 ○%,五十萬元很快就變成了六十萬元。」一出手就嘗到甜頭的林適中,產生了「台股錢很好賺」的錯覺,正因當時投資股票全憑感覺,沒花太多時間在充實股市投 資的專業素養上。所以當台股反轉,大盤指數從四千點崩跌至二千點時,馬上虧損逾六成,不但獲利全數回吐,就連本金也僅剩十幾萬元。後來他只好硬著頭皮再次 向父親伸手要錢,湊足了五十萬元準備東山再起,同時有長達二年的時間,他每天至少用一小時的時間,向父親請益台股操作的實務經驗,父親是他生命中第一位貴 人。

人生轉折:父親過世、投資失利沉潛自省不再融資 改賺大波段行情在這段期間林適中還出了一場車禍,但竟意外為他奠定了投資台股專業知識的基礎。「還記得那次摔得跟豬頭一樣,腿斷了、女友也跑了,哪都不能 去。只好在家閉關一個月,把當時熱銷,由張齡松所著的《股票操作學》詳細地『K』過一遍,也開始對技術分析有了系統性的基本概念。」林適中笑著說,後來他 除了廣泛閱讀相關書籍外,每天還會剪貼個股行情表,研究每檔掛牌公司走勢,追逐強勢股,加上用融資拉大投資槓桿,再次以五十萬元投資的他,短短二年的時 間,就賺到六百多萬元,之後才進入券商當起了研究員。

只是股市多變,投資永遠有新的功課要做。「九四年時,父親過世,同一段時間裡,我手上的股市操作資金也僅剩下二百萬元。」痛失至親,再加上過度融資、景氣反轉,資產大幅蒸發,林適中曾有一年多的時間,躲在朋友的工作室裡充當氣功師助理,靜心沉潛,期待重新出發。

九五年,心境歸零後的林適中,利用手上二百萬元本金再度投入股市,二年就滾出了二千萬元的獲利。此時,林適中更遇到生命中另一位貴人,也就是當時鑫報投顧的協理劉仁天。

「還記得我們在券商相識的隔天,他就冒著交淺言深的風險,告訴我不該做丙種、融資壓到滿水位,這樣太貪心,很容易血本無歸!」經過此番提醒,林適中開始自 我反省,前幾次大起大落的賺賠經歷,都怪自己太貪心;也總想著就算失敗了還有父親當靠山。但如今情況不同了,他必須更加重視風險控管。

九七年,有了前輩的提點,林適中不再像以往頻繁地在台股殺進殺出,也不運用融資等拉大槓桿的操作策略,改以研究好一家公司的產業趨勢與公司基本面,搭配技術面觀察後,再予以重壓,賺取大波段行情的方式,後來果真成為他財富不斷累積的獲利關鍵因素。

「既然要重壓投資,當然得摸透這家公司的基本面與未來成長性。」在林適中的眼裡,要重壓一檔股票,必須掌握幾項原則。首先,先研究該產業基本面是否具備成 長趨勢,比方說競爭力是否優於同業,公司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成長率是否可達一○%至一五%,尤其是EPS逐季創新高,且未來三至五年獲利成長率可 望持續成長,甚至呈現逾三成的爆發性成長,都是值得留意的投資標的。去年他在五十幾元發掘的上銀,還有近期在六十元附近布局的巨路,都是承襲這樣的挑選邏 輯。

東山再起:找到成功投資邏輯研究基本面配合技術面 締造經典戰役以近期布局的巨路為例,林適中分析,該公司是具備自動化設備概念的程控廠商,隨著相關程控設備的墊片成功開發,該產品毛利率可達四○%,但綜 合公司原有產品個位數的毛利率,未來平均毛利率將在二○%左右。而搭上中國提升商業效率所需的自動化設備需求題材,未來三至五年獲利成長率可望超過三成。

其次,林適中認為,想要獲利一倍,布局股價本益比最好不要超過十倍;但如果發現一家公司股價剛超過十倍不多,未來本益比又有二十倍的價值,依然值得布局。

例如巨路今年EPS至少六元,若以目前股價六十八元附近來看,本益比十一倍,以未來目標價可望上看三位數來看,就是值得布局的標的。

「我偏愛股價技術面盤整多年,打過大底,籌碼乾淨的公司,且在市場尚未聚焦前,逢低布局,等待股價發動行情。」林適中笑著說,從技術線形來看,巨路也符合打底完成,進入帶量上攻的多頭走勢。

的確,攤開林適中近年來最經典的戰役,均是相同的選股邏輯。二○○四年,他重壓中菲行一萬張,長線投資二年多,賺進超過一倍的獲利。原來,他早就觀察到中 國市場經濟活絡的長線趨勢,物流貨運需求正處於起飛的階段,而當時深入布局中國貨運承攬產業的中菲行,正符合林適中「產業趨勢向上,未來獲利成長性佳的特 性」。

當時中菲行本益比低於十倍(約八倍左右),股息殖利率八%等數據,讓林適中進一步積極地詳閱公司的公開說明書,從速動比、流動比等財報數字檢視公司的財務狀況後,決定伺機介入。

林適中分析,中菲行在○六年前五年的長期平均股價,大約在十五元上下,從技術線形來看,已打了一個三至五年的厚實底部,浮額清洗乾淨,且持股大多集中公司派,籌碼相對安定,加上股價基期也相對較低,讓林適中決定開始牛刀小試。

從百餘張、千餘張,到最後取得一席董事,林適中勤於蒐集公司相關的報導資訊,勤於檢視公司的月營收變化之外,還向公司毛遂自薦,表明自己是持有公司數千張股票的股東,不但勤問資訊,還提出拜訪公司的要求。

未來方向:培養信心、找對時機看好自動化及軟硬體 未來留意商管效率「還記得中菲行的人帶我參觀公司時還有點難為情,因為當天股價跌停僅十五元多,但我卻告訴他,我認為公司有四十元的價值。」林適中笑著 說,當時領他參觀公司的中菲行員工,都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然而,數字會說話,從○四年林適中以十六、十七元成本布局,至○七年中菲行股價最高來到五 十七.六元,可以看出中菲行後勢股價,充分反映其當時強勁的基本面,也證明了他精準的眼光。

「習慣從眾多訊息中去蕪存菁」,是林適中平日尋找潛力股每日必修的功課。例如,他會定期與投資同好意見交流,或參加相關講座,廣泛蒐集資訊後,再透過自我 判斷系統,從中挖掘投資靈感,收斂選股方向。「像先前在投資論壇上聽到一個觀點,講中國大陸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加,經過仔細分析、思考後,也成為 我發掘投資方向的養分。」針對台股後勢看法,林適中依舊看好具備中國收成的概念股,他認為在中國勞工薪資成本不斷提高下,隨著企業追求提高商業化效率,並 以自動化設備取代勞動成本,已是大勢所趨。其中,自動化設備是硬體的呈現,以近來獲利持續攀升的上銀為例,就是自動化設備元件商,而工業電腦則是自動化設 備軟體的呈現,未來爆發性同樣值得期待。

再看工業電腦主要廠商近期表現,包括飛捷、巨路、凌華,近幾年皆有資本支出持續擴張的動作;尤其到今年,即將進入出貨巔峰期,就代表景氣仍持續扶搖直上。林適中認為,未來最紅火的投資標的,將聚焦在可提升中國商業管理效率的產業。

「挑股票就像追女友一樣,總得徹底了解,耐心相處,才知道誰最合適,交往後還得持續關心,才能保持最佳狀態。」林適中笑著說,在投資一家公司前,他總會耐 心地花時間檢視財報,用一整天蒐集資料、詳閱技術形態,經過不斷地交叉比對才會出手,有了強烈的投資信心,在對的時間進場,要成功獲利只是時間長短的差別 了。

出生:1961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前中菲行董事

學歷:大學肄業(國中文憑)

林適中的投資心法

1.

研究趨勢向上的產業,CEO有誠信,公司專注本業投資,不投資業外。

2.

只買未來3~5年獲利成長的公司。

3.

挑選龍頭股或具備產業競爭優勢的公司,並精讀財報。

4.

挑選EPS年成長10~15%的公司,若能搭配現金殖利率逾5%尤佳。

5.

介入時點本益比最好低於10倍,但獲利起飛者則享有較高的本益比。

6.

選擇技術面打底完成,籌碼洗淨的時間點做布局。

目前看好的標的:

巨路(6192)

看好自動化設備概念,巨路研發出高毛利產品,獲利大成長,具備中概收成題材。

飛捷(6206)

看好工業電腦受惠中國企業自動化設備需求增加,飛捷利基產品獲利成長性高。

上銀

(2049)

看好中國企業追求提高商業化效率,及自動化設備硬體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