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巨頭的世界裡存活,只能是獨特滿足強需求」
無論選擇在任何領域創業,最重要就是選擇一個足夠大的市場,而且需要有足夠強的需求。所謂強需求,就是該需求在人群或者場所中比例特別高,且花很多的錢,很多時間。輸入法本身每個手機都需要這個東西,雖然它還不是手機上第一應用,但是幾乎是手機上的第一工具。因為輸入方法出現的時間佔據了所有文字關聯的場景,所以它的使用場景非常多,佔據用戶的時間也很長。
但目前在國內提到輸入法,可能大家想起的就是搜狗輸入法或者百度輸入法,這裡確實是一片紅海。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獨特滿足強需求」。首先輸入方法是一個強需求,但滿足強需求還是沒有機會,因為已經有了搜狗百度。那更進一步地,微創新滿足強需求我覺得也還是沒有機會。想要在巨頭的世界裡存活,只能是獨特滿足強需求。所以,我們希望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輸入法。
隨著移動設備的興起,用戶對輸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PC時代,大家用鍵盤輸入,是因為語音的技術尚未成熟,加上PC的場景並不適合語音輸入,所以語音輸入在PC上並未得到廣泛應用。但是智能設備的興起,我們發現語音輸入比例變得越來越大,因為語音輸入比鍵盤輸入更加快捷。但語音輸入也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語音輸入,要修改也十分困難。所以語音適合於原始的聲音文件,但很難將語音轉化成可視的文字。語音要自動化的地變成文字,對場景、背景噪聲、口音的識別都會有一些問題,所以它不是一個很可信的通道。
那麼,「智能設備上的輸入需要像語音一樣便捷」就是用戶的需求。但是怎麼化解語音輸入的不足,我反過來的思路就是:有沒有可能做一個智能設備上的鍵盤輸入方法,但是它可以同語音輸入一樣便捷。這就是我們一開始做章魚輸入法時的思考。
「越接近1就是越好的產品」
智能手機走到今天,如果要使輸入方法做的像語音一樣快捷,輸入按鍵最少,那麼它有兩個核心的消費價值。一是按鍵次數越少越好、二是目標候選詞就在第一個。
第一個是按鍵的次數越少越好,包括修改的過程的按鍵次數要少。漢字輸入的極限值是什麼?就是你輸了一百個漢字只按了一百次鍵,輸了一千個漢字只按一千次鍵。實際上這一極限永遠不可能實現,只能說,越逼近1就是越好的產品。
章魚輸入法提出的了手機輸入法「一字一鍵」品類。通過輸入首字母,就能實現詞組或整句式輸入,使3字詞、4字詞或更多字詞語的輸入擊鍵簡化到了1:1。
第二個是侯選項就是第一個,這是特別重要。不管我們講的是豐富的詞條,就是我們在手機裡面放很多的詞條,比如原來幾萬條,現在變幾十萬條,或者我們再去放語言模型,統計語言模型,這種二元三元的統計語言模型的東西放在手機的前段,通常這裡面會放一百萬,兩百萬,三百萬這種統計語言的關係在中間,都是為了使侯選項變成第一個,第一個侯選項就是用戶想要的。
「我們還做了一些其他功能的微創新」
除了「一字一鍵」外,我們還做了一些其他功能的微創新。
其中一個叫做「節奏感知」的功能,就是根據用戶輸入的節奏判斷用戶所需的文字。據觀察,每個人按鍵的過程中是有節奏的,按鍵和按鍵之間總會有一個時間間隔,這個時間間隔在哪個地方長一點,哪個地方短一點,我們發現絕大部分的場景下在你開啟那個新拼音的時候,下一個拼音的時候中間空格的時間最長。我們根據這個功能可以識別出同樣按鍵順序的不同詞語句子。
還有另一個功能叫做「場景感知」。「場景感知」,就則是突破細胞分類詞庫的概念,假定用戶需要使用的詞組是與「場景」id關聯的。用戶上班下班的生活路徑是「場景」、用戶周邊的同事朋友等也是「場景」。用戶的用詞會受到位置因素的影響,附近的一群人的用詞概率也正相關。比如安徽有一個縣叫無為縣,甘肅有一個市叫武威市,如果拿著我們的手機輸入方法到安徽,輸「WWYZ」,它就會出「無為一中」;而如果你去甘肅,出來的文字就是「武威一中」。這個其他輸入法,將大量的詞語存在云端的「云詞」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章魚具有單個詞條自動感知,不需要你搞分類詞庫,這些東西都是自動的,你不需要去下載一個詞庫。
場景感知的第二特點會將輸入詞組跟你周邊的人關聯在一起,我們的場景感知的裡,如果在這個區域內,比如一萬個人的小區,只要一個人造了一個詞組,剩下的九千九百九十人都可以用,並且實時動態更新。
第三個特點則跟用戶在手機上使用輸入法的的位置有關係。例如,你在「當當網」裡面做搜索輸入時,我給你的侯選項都是書名。在京東,我給你的都是商品名或者商家的名稱,當然這個還得繼續探索,但是這些都是我們在創新的方向。
在往後的功能迭代當中,我們會做更多的嘗試。類似於搜索引擎中的知識圖譜的概念,或者詞簇的概念。比如在世界盃期間,你在輸入巴西隊A球星的名字,其它球星的名字自動上浮,隨著你個人當前使用的東西詞條內容自動在變化。
「我們是輸入法老兵」
我們算是輸入法的老兵,在輸入法領域深耕了很多年。團隊中,陳波從1993年就開始中文拼音輸入法的語言設計,到現在做了快二十年了。其實,我們擅長的東西是在統計語言模型方面,對大量的文本語言做統計分析。按照今天的說法,可以叫大數據的文本分析,這是我們團隊從九幾年就擁有的技術專長。
我們在2005年提出的手機數字九鍵輸入,能夠輸入連續詞組。並取得了九宮格詞組輸入方法的專利,該專利專業的說法叫「一種在數字小鍵盤上,基於拼音的多字連續輸入的方法」。
但是,現在輸入法做出來的卻是搜狗,我們錯過了過去幾年。因為原來的時候我們是一個做軟件授權的技術公司,技術我們都有,但是我們必須得把我們的技術授權賣出去,就是賣軟件授權的方式獲得利潤。我們的客戶全是手機商商,設計公司或者芯片廠商。由於戰略定位的問題,我們未能在C端市場上有影響力。但我不想錯過下一個機會。
口述/章魚輸入法 創始人馬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