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在畢業前先進職場卡位?暑期實習,成為學生擠進知名企業窄門的一大途徑。 據一○四人力銀行統計,今年透過該網站找實習的大學生、研究生比去年成長五成,平均每五位學生搶一職缺,比一般求職,每人有一到兩個工作機會來看,找實習比找工作難! 其中,日前才榮登社會新鮮人最嚮往企業第二名的Google,每年也會公開招收軟體工程、業務和行銷部門的實習生,雖然錄取人數共只有十多人或個位數。但拿下這張門票,就有機會成為Google正職員工,甚至到美國、新加坡等地工作,仍吸引不少名校學生。 此外,全球已有四億用戶的Line,其台灣分公司今年也首次招募實習生,不到兩個月,就收到近三千封履歷,最終只收八位,錄取率不到千分之三。 要擠進窄門不容易,《商業週刊》專訪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總經理陳俊廷,及Line台灣分公司最高主管、副總經理陶韻智,由他們告訴你,想為履歷鍍金,得經重重考驗。 考題一:時間剩十分鐘,你會挑戰無解的難題?秘訣:從「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下手,切忌背課本。 以Google為例,軟體工程和業務、行銷部門都得先由人資審查書面履歷、電訪,才安排面試;如果是軟體工程部門,考題只有兩道大學畢業程度的計算題,看起來並不難,但重點則在方法,而不是只看答案。 「有一次,我面試一位工程師,我說:『你只剩十分鐘,眼前兩道題目,一題是沒有答案的,一題是有答案的,你選哪一題?』沒答案的可能解不出來,一般人不會選,因為等於浪費時間,但他還是選了。」 這位敢於「挑戰未知」的應徵者讓簡立峰印象深刻。他表示,多數的學生習慣打安全牌、避免出錯,但由於Google賦予實習生和正職員工一樣的權限與責任,面試時,更希望能看見他們獨當一面的企圖心,而不是回答SOP,若有人嘗試想出「人類史上最厲害方法」,即使最後結果不如預期,也值得肯定。 考題二:五位一組,四小時,想出與Line的全新服務秘訣:個人表現突出還不夠,重點在團隊合作。 不像軟體工程部門,比較看重個人專業技能,陳俊廷認為,業務或行銷人才首重「溝通能力」,每天都得跟不同單位的同事合作,立即解決客戶問題,所以想成為Google這兩大部門實習生,「如何幫團隊達成目標,懂得跟各種人合作,才是我們最重視的地方。」 團隊成果大於個人表現,這點,在Line眼裡,也一樣重要。 在Line實習生面試過程中,就設有「團體討論」關卡,由四到五位應徵者一組,規定他們得在四小時內想出一個與Line相關的全新服務,小組討論時,還會有「觀察員」在旁記錄每個學生的表現,不管是如何分工、接話、回饋隊友等細節,都會列入評分,為的就是從中找到懂得和同儕共事的人才。 「即使個人表現優越,但討論中忙著質疑別人,只為了顯示自己很聰明,這種人對我們完全沒幫助。」陶韻智說,會打團體戰,而非個人秀,才能與跨部門的同事密切合作,幫助Line隨時跟上用戶變化。 考題三:你的點子,被對手搶先怎麼辦?秘訣:別只想成功,還得勇於面對失敗。 攤開應徵Google、Line實習的學生履歷,不乏台清交等名校,不少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名」的,雖然優秀,但陶韻智認為,當面對「可能失敗」的狀況時,能冷靜處理的人才,更難得。 為考驗學生危機處理能力,Line特別出了一道「狀況題」,當團體討論進入尾聲時,「競爭對手早一步推出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服務,那該怎麼辦?」 此時,有的學生會抱怨、選擇忽略,有的則快速釐清問題、試著找辦法。陶韻智解釋,會出這一題,是為了讓應徵者瞭解,「這就是在Line工作的真實樣貌!」想成為其中一員,就得保持彈性思考,因應行動網路時代「說變就變」的工作模式與市場狀況。 考題四:成果展時,該怎麼讓面試官埋單產品?提示:把面試官當用戶,想辦法讓他們感動! 「不要把我當評審看,而是把我當用戶看。」陶韻智說,團體討論完,每組成員都得上台展現成果,這時候就可以看出,應徵者是否有把Line「以用戶為尊」的宗旨擺在第一位。 如果學生把台下的面試官當作評審,認為自己是來考試的,很容易把課本上那一套架構,搬上台說服人,從發想緣起、市場分析、行銷手法等環節都仔細評估,雖然嚴謹,卻忘了好的產品最重要的是「感動人心」,「台下的人聽了都沒反應,你怎麼讓用戶埋單?」 他舉例,與其條列式呈現重點,倒不如真的設計出一個App介面,現場秀給觀眾看,有組學生就發想出一款內建在Line中,結合定位功能的「搶貼圖遊戲」,配合聲音、動畫,一邊解說,還一邊帶大家操作,成功激起討論熱度,最後更成為團體組冠軍。 最後,陶韻智強調,雖然學歷仍是企業考量重點之一,但關鍵還是在「展現想讓用戶更高興的熱情,」這次被Line選上的實習生中,也有私立大學生。 Google、Line大陣仗招募實習生,該如何讓它們看上你?掌握這四大關,絕對比擁有一張完美履歷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