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並UC:四個男人間的故事終局

http://www.iheima.com/thread-12060-1-1.html
百度19億美元收購91後,中國互聯網併購整合記錄又被刷新了。今天,UC優視宣佈併入到阿里巴巴集團公司,組建為阿里UC移動事業群,俞永福則被邀請加入阿里巴巴最高的業務決策團隊,任阿里UC移動事業群總裁。雖然官方暫沒有透露併購整合金額,但俞永福已在和內部員工信中興奮地表達:「整個交易總對價遠遠超過之前中國互聯網最大併購交易『百度19億美元併購91』。」這個估值,據傳在40億到50億美元之間。

這不得不讓人想起一個月前的GMIC。俞永福出人意料地炮轟百度,並在演講的最後表示:「今天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這句話是長城會前兩天的晚上,俞永福更新的一條微博內容。隨後媒體採訪中,多次被追問這個重要的決定是什麼,俞永福始終避而不答。想來當時那個重要的決定,是俞永福是UC與BAT的併購曖昧緋聞做出了決定,這是繼2009年、2013年阿里集團對UC優視投資後,雙方實現的全面融合。這也意味著,國內互聯網格局中最後一個重要變量已經塵埃落定。

複雜和激烈競爭的中國互聯網一直被標註為三個男人的故事——富於夢想的馬云(天秤)、高富帥的李彥宏和低調內斂的馬化騰。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成為眾人搶灘的領域,深耕該領域數年的UC在這場適者生存的競爭中,一直被BAT當做重要變量來追逐。

三點構成一個穩定面,但如果在三點中加入第四個「變量」點,形勢就變得很微妙了。




「入口」UC

2011年以來,互聯網巨頭BAT的圈地和混戰愈發白熱化,從生活消費到電子商務,從無線服務到互聯網金融,巨頭們樂此不疲地過招「三國殺」。BAT對UC急躁的的輪番併購只因格局正在發生劇烈變化:在過去的幾年間,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已經集體患上焦慮症——在PC弱化的將來,如何將PC時代累計的優勢複製到移動端,是馬化騰、李彥宏以及馬云等共同考慮的問題。

從互聯網往移動互聯網延伸的過程中,BAT或多或少遇上了阻礙——原本在PC端暢通無阻的業務和推廣招數行不通了。尋找一個在該市場已經有成熟產品和經驗的團隊來迅速彌補移動互聯網入口,這也是BAT不斷收購移動互聯網產品的邏輯。

移動互聯網有五個公認入口:一是硬件,掌握在手機廠商手裡,二是網絡,掌握在運營商手裡;二是瀏覽器和超級App;三則是搜索引擎。(應用商店也被視為一個入口,但從內容角度來看,應用商店只能帶來分發流量而不可能帶來內容流量。)

在以上五大入口中,能被BAT納入麾下並短期見效的入口也就瀏覽器和搜索引擎。客觀來看,UC的確處在移動產業鏈條上的一個重要位置。在應用商店模式弊端越來越顯現的背景下,輕應用及web app將在未來逐漸成為主流,而這恰恰是UC耕耘多年的領地。而在另一移動互聯網入口——搜索,UC旗下潛行四年的移動搜索業務神馬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1億,國內移動搜索引擎市場的滲透率超過20%。

除了UC本身所處的產業位置,更為讓BAT心動的是UC的各項數據。它擁有國內少數除了BAT之外擁有上億活躍用戶的應用之一,UC瀏覽器目前全球用戶超過5億,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其旗下手機瀏覽器在國內移動瀏覽器市場的月度覆蓋人數佔比達到了65.9%,和中國網民花費時間最多的三大應用之一;它是國內最重要的第三方移動應用分發渠道之一;在炙手可熱的手機遊戲市場擁有覆蓋大量開發者的成熟分發能力。

除了強大的內容平台,UC甚至還做到BAT未必做到的事情——UC也是國內最早一批進行國際化探索的互聯網公司,海外用戶早早地過了億。

借助這些成績和雷厲風行的團隊,UC無疑是那個極有可能改變中國互聯網商業格局的「變量」.BAT都認為成功收購UC就意味著拿到了「船票」,並恰如其分地緩解了他們在移動互聯網佈局上的飢渴。

原本,UC想要傲然地成為BAT之外的另一極,坐上中國互聯網第四把交椅。按照俞永福的意思,其實在2010年,UC就已經具備了上市的條件,「對比360上市之前的兩個關鍵指標,第一個是瀏覽器用戶1.72億,另外一個是收入3.7億元人民幣,我們早就達到了這兩個指標。」

於是,即使俞永福不斷在強調UC不賣,但絲毫不影響BAT對其的青睞。UC一直躺在各個巨頭的收購名單中,並「定期」成為移動互聯網收購緋聞主角。

中國互聯網江湖的是非,充滿了男人們的野心、夢想、意氣和算計。有時候商業的翻臉遠比情感起伏來得快得多。在這場BAT對UC的的追逐併購中,馬化騰一度示愛,俞永福不賣,後來UC開始長達5年的騰訊抗戰史。和UC保持長期曖昧基友關係的百度曾伸出橄欖枝,俞永福拒絕,後來今年5月那場被稱為移動搜索第一戰的「百神大戰」爆發了。馬云酷愛武俠,熱衷佛禪研究,此時他表現出似乎更懂男人的夢想和奮鬥,對俞永福說,來我這裡,做你想做的事。俞永福心動了。

阿里:志在必得

2009年,阿里巴巴對UC進行第一輪戰略投資時,UC的用戶還是1億,國際化的想法剛剛形成。而如今,UC的全球用戶已經到達5億。

不管馬云當年對UC的投資是洞悉全局還是誤打誤撞,在這些年裡,馬云一直向俞永福表達了增持的意願,直至上個月阿里提交的招股書透露信息,阿里巴巴已佔據UC66%的股份,但控制權仍在俞永福手裡。這個月內發生了很多事情:京東成功上市,微信小店正式上線,搜狗整合微信資源推出微信搜索……對於這些被外界視為對阿里巴巴發起進攻的舉動,馬云始終悶不做聲,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一個個的併購。當然,這次說服的是俞永福。

馬云和俞永福的私交不錯,在多個場合,俞永福在毫不掩飾對馬云的稱讚,甚至將之捧為貴人。從俞永福的初衷來看,私交歸私交,商業歸商業。但在說服俞永福這件事兒上,馬云比其他人有耐心得多,誠意也是顯而易見:來我這裡,做你想做的。這是俞永福最看重但百度騰訊不願意給的。當然,一個足以讓俞永福可以給全部員工交代的估值也是關鍵。雖然目前沒有公開交易金額,根據俞永福內部信,這筆交易「將創造目前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整合」。

為什麼馬云對UC如此勢在必得?上述提到的UC產業鏈價值顯然是一大原因。回溯阿里巴巴近年來以及最近幾次的收購,有些人看不懂馬云的棋局——併購對象太分散了。在移動領域,收購了美團、陌陌、丁丁網、友盟等,而在更多垂直領域,金融上收購天弘基金、文化上收購文化中國、體育領域收購恆大足球……如果加入UC,馬云的戰略意圖就清晰了。近年來,馬云一直強調做生態而並非公司。

今天的阿里集團,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云計算、大數據、文化娛樂、物流、國際化甚至體育等多個垂直業務上的縱深佈局,已經遠遠超越了國內任何其他互聯網公司的格局。然而在這個佈局中,阿里始終缺少能持續提供巨大流量的源泉,UC的加入彌補了這一點。如果說阿里巴巴在編織一張很大的網,UC便是線。作為一個基礎平台,串聯起所有的縱深佈局。更重要的因素則在於俞永福領導的UC團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這支隊伍稱得上兼具經驗、敏感度和有實力的團隊。

對阿里來說,這是個接近完美的佈局;而從UC角度來看,阿里其實遠比騰訊和百度更適合UC。縱觀BAT的收購整合策略,騰訊和百度更偏向將業務嫁接在其原有業務上,這種策略更適合產品單一型公司。而UC瀏覽器作為一款平台型產品,已經有一套完整的業務體系,顯然阿里的整合能讓UC發揮更大優勢。

百度:失之交臂

去年百度創造的中國互聯網併購記錄「19億美元收購91」的收購案,女主角本應該是UC。

由於對移動互聯網反應遲鈍,在BAT競爭中,百度已經落後一步。從主營業務出發,百度將其移動戰略寄希望於移動搜索上。從業務契合度上看,UC對百度支撐力度是目前任何一款產品都無法替代的。瀏覽器和搜索是天生一對,這一邏輯已經被360在PC端成功證明,神馬搜索則在手機端進一步證實,推出一星期後,神馬搜索已經獲得20%的國內移動搜索用戶滲透率。在移動瀏覽器,UC長期穩居65%以上的用戶滲透率,很長時間裡,UC為百度無線提供了三成以上的流量。UC的海外市場成功拓展也對百度未來的國際化戰略意義重大。

在稍縱即逝的歷史窗口期,只有圍繞渠道把握住穩定的用戶量,後續的變現和商業化才會成為可能,這也是為何巨頭哪怕付出令人瞠目的價錢也要拚命搶佔移動渠道的邏輯所在。

對於想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後來居上的百度來說,買下UC等於為自己買下未來衝擊千億美金市值的可能。拿下UC,無論在資本市場,還是移動互聯網的業務拓展,百度都會表現得遊刃有餘。

這場聯姻本來可以成為美談。作為之前多年的合作夥伴,李彥宏幾乎是看著UC過去幾年的快速成長。俞永福甚至還說過,BAT中從業務上最瞭解UC的就是百度。從2008年開始,UC的流量和營收都是取得了百倍的增長,這些百度看在眼裡震撼自然是很大,所以百度很早就伸出了橄欖枝,李彥宏也親自全程參與了談判。百度給UC的估值則是20億美元——在當時,這也是一筆創造了中國互聯網併購整合記錄。

坐到談判桌上時,分歧便出現了。最根本的原因在李彥宏身上,矛盾點則是控制權。李彥宏和俞永福應當是惺惺相惜的兩個男人,同樣的理性、低調,同樣的理科男,同樣都是天蠍座。問題就出在這裡,兩個天蠍座的男人相遇,大家都想控制局面,最後這場談判竹籃打水。後來俞永福在媒體採訪中說到:「百度只有李彥宏一個人能做決定,其他無論哪個人說白了都是執行層。即使百度和UC的戰略發展高度協同,俞永福和李彥宏也是匯報關係,而不是合夥人關係。」

隨後的事情所有人就都知道了,百度沒能說服俞永福出售UC,轉而以19億美元收購了91助手,與UC徹底分道揚鑣。愛不成,仇相見。如今,雙方已為移動搜索大打出手。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在百度對UC旗下神馬搜索的特別關照中,俞永福憤而更新微博:「五一期間認真做了反思,為什麼百度發佈手機瀏覽器,UC很淡定,UC發佈神馬移動搜索,百度很瘋狂?今天做了一個很很很重要的決定。」

高富帥的李彥宏終於親手把自己好基友俞永福推入馬云懷裡。

騰訊:紛爭不斷

在輿論印象裡,騰訊是最不可能與UC牽手的公司,因為兩者之間的紛爭可以追溯到2008年,QQ瀏覽器推出以後,就沒有過任何走到一起的跡象。但即使是這樣,其實馬化騰對於UC的價值,還是一直很認可的。

在手機上,瀏覽器保持了舉足輕重的入口地位,即使是已經擁有微信和手機QQ兩大手機應用的騰訊,瀏覽器還是騰訊想守住的入口。這也是這一輪的收購狂潮一切都圍繞著移動互聯網上的「入口」展開的原因。馬化騰之前說過,騰訊要「連接一切」,最近QQ瀏覽器推出了微信版可以看出,瀏覽器顯然是可以實現不同終端連接的極佳工具。

作為國內最大的手機瀏覽器,馬化騰第一次向UC投來橄欖枝時,那時QQ瀏覽器還沒開始做,當時的騰訊和百度一樣更傾向全資收購,而不是戰略投資。俞永福拒絕了這個提議。

隨後騰訊乾脆推出了QQ瀏覽器。然而根據艾瑞的最新報告,UC瀏覽器用戶滲透率達到65%,而QQ用戶滲透率徘徊在30%左右。這樣騰訊更多希望給予瀏覽器開展的業務進度一步步推遲或改變。

在和騰訊的競爭中,俞永福和馬化騰私人關係還是不錯的。而因為雷軍的存在,兩人的關係更為微妙。

俞永福曾說過其創業過程中最感謝的兩位貴人,一個是馬云,另一個便是雷軍。在俞永福加入UC創業時,得到的第一筆融資便是來自雷軍。雷軍還曾任UC董事長。小米推出的米聊和騰訊存在競爭關係,但其代表的金山則是騰訊的戰略合作夥伴。

其間,雙方競爭出現了些口水,比如騰訊利用自身壟斷業務對UC瀏覽器進行打擊,發佈虛假市場數據等。雙方在手機瀏覽器的戰爭正式擺上了檯面。

在衝突中,俞永福向馬化騰發出了第一條短信。「有市場就有競爭,UC還是一個年輕的創業企業,我們希望UC成為受人尊敬且有所成就的人,希望就一些事情跟馬總溝通。」馬化騰也「禮貌」性地回覆了俞永福:「永福,雖然我們有多款競爭,但是我們也相信大家都有底線,是良性競爭。」

在馬化騰不痛不癢的回覆中,雙方的競爭愈演愈烈。在此過程中,騰訊依然希望通過錢來將UC納入旗下,取代原有的QQ瀏覽器,傳聞出來時,CEO俞永福還不失時機地通過其新浪微博調侃道:「如果併入騰訊後,至少是把手機QQ瀏覽器統一命名為UC瀏覽器。」這當然是一句玩笑,但能確定是,此輪結果條件依然談不攏。

值得一提的是,和李彥宏一樣,馬化騰也是天蠍座的。

現在,四個男人間的故事終於有了結局,以馬云徹底拉攏俞永福告終。這個變量作為馬云下一步的籌碼,究竟能發揮多大效能還有待檢驗,尤其是當你要面對微信這樣的產品的強硬挑戰時。但可以確認的是,今天之後,無線互聯網的天平已經又向阿里傾斜了一點。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作者:keyl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