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財報機密:A股5%的公司貢獻80%的利潤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7376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3

借iPad 2商业机密案富士康挽回“颜面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67967.html

然与比亚迪的诉讼5年无果,但最近的商业机密案还是让富士康挽回些许颜面。

前日,深圳宝安区人民法院公布一起iPad 2泄密案一审结果。一名从事电子产品配套、附件的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肖姓法人代表,通过案前已离职的前富士康一名女员工以及时任富士康集团研发部项目组副课 长林克诚,窃取了未上市的iPad 2后壳数据图档,借此生产出“山寨”保护套,并在今年初的美国CES展上出了一次风头。

三人为此分别获刑1年6个月罚金15万元、1年2个月罚金10万元、1年缓刑2年罚金3万元。而肖姓企业主“山寨”保护套销售额仅2万多元。

知名刑事辩护律师王继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从民事角度看,该案件的量刑有点重,因为受害方的实际损失或许并不大。不过,由于属于商业秘密,潜在威胁可能更大。深圳市中衡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上述商业秘密的研发成本为206万元人民币。

长期对富士康跟踪研究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易说,富士康有严格的商业机密保障制度,山寨厂家在CES上竟然提前展示山寨保护套,真的很失颜面。加上与比亚迪之间的商业秘密诉讼案至今未结,富士康很可能借此“杀鸡儆猴”。

几天前,郭台铭在鸿海股东会上说,与比亚迪的官司,有生之年,一定打到底,甚至会连后者的投资人巴菲特一起打。不过,他认为,“与其说是窃取富士康 的商业机密,不如说是窃取苹果的秘密。”苹果iPad 2已经形成一个配套产业链,徐家汇、华强北的保护套、贴膜一直生意红火。

苹果很可能施加了压力。李易表示,如果落入竞争对手手中,苹果iPad 2很可能失去以往“饥饿营销”带来的魅力。过去多年,每当新产品出来前,苹果总是先吊足消费者的胃口。

这似乎没有冤枉苹果。事实上,在其压力下,富士康甚至已经发生过悲剧。2009年7月16日,富士康员工孙丹勇因遗失一部由其保管、邮寄给苹果的iPhone样机,无法忍受公司调查,最终跳楼自杀。

本土一家平板电脑芯片方案商高管认同李易的观点。他对本报透露,苹果在推出iPad 2前,确实已感受到了谷歌阵营的强大压力,后者一直想赶在iPad 2出来前,抢先向平板厂家推出Andriod 3.0操作系统。其中,摩托罗拉Xoom可谓Andriod 3.0的先锋。但最后,苹果还是抢在前头,导致Xoom一下失去了新鲜感。

李易透露,事实上,在苹果、三星、索尼等消费电子巨头之间,都有专门搜集对手产品信息的团队,因为,一款关键产品甚至可以左右市场格局。

“三星与苹果在打抄袭官司,前几天它要求苹果提供iPhone 5和iPad 3的样品,说是检验是否侵犯了它的商业机密,当然苹果拒绝了。”李易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4

國家機密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3.html

兩年前,證監會入稟要求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交出資料、交出文件,盡快合作,成為全球媒體一大新聞:彭博、FT之外,就連少有報導本港財經新聞的BBC,亦大篇幅報導。

事關,整個法律程序絕非證監會要搞安永,而是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密,是否可作為公司拒絕披露資料的理由?

上訴庭今日裁定,安永要將涉及當日以國家機密為由拒絕交出的有關標準水務資料、底稿及有份參與呢宗臨門取消上市的交易一概人等交出。

簡單講,證監會贏曬!! 而無獨有偶,IMF發出有關本港金融穩定報告中多項建議,三個短期逼切性工作,全部跟本港證券市場有關,其中一項正正是,中港融合之下,有關資訊披露,及核數師監察問題!!

可以說,IMF報告提供了理論及國際認授基礎,而上訴庭裁決,卻最直接在司法定義上,首次明確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密,屬於拒絕公開資料的擋箭牌,而呢個案例,亦極可能是全球普通法司法體系內首個案例。

簡單交待事件,涉及證記對安永,在於零九年底標準水務申請上市。該公司承接零八北京奧運工程,並從事污水及廢料處理,當日有幸上市的話,今天隨時是一隻超級環保股。

但一零年三月,負責核數的安永忽然以公司資料先後矛盾為理由請辭,而保薦人摩通亦臨時縮沙,最後上市泡湯。

而事隔近兩年,證監會突然翻舊帳,併入稟要求裁決!!

何解一零年的事,要一二年,證記才搞大?不外乎兩個可能性:
一,期時資料及構圖未齊整;
二,中間正正再爆多間同時震驚股壇的中國高精密,該公司同樣以國家機密為由,拒交資料,於是逼使證監會借案件,做案例!!

令事件更有趣是,標準水務去年竟然一口氣,將三十六個項目,以近十七億,售予北控旗下的北控水務。於是,兩個可能性之後,又出現兩個疑問:
一,由上市,到大幅賣資產,標準水務到底發生咩事?
二,資產現在屬於北控水務,而標準水務申請上市時資料及細節需要撤底交出,兩者又會否構成衝突??

美國之前幾宗民企帳目事件中,均由美國證監下令交出資料,但未到司法層面,而美方至今仍未獲得資料。

正如本港證監會代表律師在庭上指,證監無意挑戰內地機密法,但安永作為本地註冊核數師,卻要遵守本法法規。

從判決看,法庭似乎的確認定兩者並不牴觸!!

好了,上訴庭裁決,安永可以再上訴到終審法院,又或者決定就範。但最終資料能否成功曝光,既涉及國家法,是否凌架本港法律的老問題,亦是關乎本港市場披露規則的大問題。

法律面對人人平等、規則應該人人遵守,中環人認為,如果呢單宗件能夠成功獲得法理基礎並得而執行,今次掂!! 施衛民再勝一仗。

否則的話,後果難言,而且更令所有中介專業機構再進退維谷,以後無人敢膽做IPO、及為民企核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769

董娘大公開 台積電省22億元機密

2014-06-16  TCW  
 

 

為了保護先進半導體技術製程,對外向來低調、保守的台積電,六月五日卻在北京主動公開台積電的「秘密」!

揭露的人,是台積電董事長夫人張淑芬,這個秘密則是台積電的「用電秘訣」。事實上,去年用電逾五十億度的台積電,堪稱全台用電量數一數二的公司,透過綠建築與各種節能方法,兩年來省下逾二十二億、約九億度的電,超過電信龍頭中華電信半年的用電量。

先能源健檢再提供方法調整照明、夜間斷電就能省

這樣驚人的節能功夫,讓中國企業家組成的阿拉善生態協會與北京大學,分別邀請身為台積電志工社社長的張淑芬到北京分享節能經驗,並發表台積電講述綠建築與節能經驗的簡體版新書。

其實從二○○八年開始,台積電便已在台灣將累積多年、推動綠建築廠辦與省電節水經驗有系統的推廣,至今已有數十間企業、超過六千人向台積電學習綠建築知識,而台積電志工社的節能隊,並免費幫助了二十多所公立學校節電省水。

擁有最頂尖半導體製程技術的台積電,許多節能方法卻很平易近人。例如,台積電志工社去年幫澎湖科大做能源健檢,透過一些簡單點子,像是飲水機夜間斷電,或調整辦公室照明,加上與台電調整用電契約,一年就省下逾百萬元,相當於澎湖科大去年電費的近一成。

負責綠建築與節能業務的台積電新廠工程處處長莊子壽也舉例,曾有一所學校,音樂廳內只有琴房須控溫,但整棟建築物的溫度卻都調得跟琴房一樣冷,後來學校將大型空調換為小型變頻冷氣,僅有琴房常年控溫;只是改變使用冷氣的習慣,就能省下大筆電費。

代表台積電將綠建築與節能經驗輸出中國,張淑芬表示,除了讓台積電的企業社會責任走出台灣,也是有感於目前中國仍持續大興土木,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助中國改善生態。

過去,張忠謀以全球最先進的晶圓代工製程稱霸中國;這次,張淑芬登陸,要將高效率的綠建築與節能經驗輸出中國與其他需要的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36

【乾貨】從股權分配到商業機密保護,創業公司不可忽視的法律思維

http://news.iheima.com/show-9-143873-1.html

創業團隊的股權分配

首先說人,說到底,要靠股權跟公司連接起來,首先遇到的就是股權怎麼辦的問題,我們幾個律師和互聯網創業團隊在一起討論時,我們發現問題一大堆。首先,要不要分股權?第二,怎麼分股權?第三,什麼時間分?第四,分了之後分錯了怎麼辦?經過創業的人可能覺得這幾個問題不是問題,但是我還是分享一下吧。

第一,我覺得肯定得分,那麼多做互聯網創業的夥伴們,憑什麼跟著你一個律師事務所混呢。

第二,什麼時候分?畫一個餅,什麼都看不見,跟人分,肯定不合適,所以,我理解應該等到創業已經有一定眉目之後再去分會更好。

第三,分多少?怎麼分?這個恐怕是最大的難題,我們內部也做過很多討論,分股權的人,一定是因為它的資源和它的能力是我們創業團隊不可或缺的,有句話說的特別好,能用錢解決的是最簡單的問題,只有得不到的資源和人才才值得用公司創業團隊有限的股權去留住他,這是一個基本原則。

還有,分完之後,如何調整?調整本身恐怕是我們創業團隊對於未來公司股權預期管理的過程,大家必須明確,在創業初期和產品創新階段,股權並不是一個私有財產,並不是一個私有財產,它是我們大家各自承載創業夢想的一個載體。

所以,我們主張當創業團隊運行一段時間之後,如果發現初始的股權分配不科學、不合理,創業團隊應該坐下來心平氣和的重新討論股權分配模式。當然,接下來還會遇到更麻煩的調整情況,當然,我們目前還沒有遇到,但是有些產品創新團隊就會遇到這種情況,幹一年多之後,有人要離職,而且他是持有公司股份的重要成員,羽翼豐滿了,有其他創業團隊拉他,他要離開,這部分股權怎麼辦?

我相信肯定有人遇到了這種問題,我們過去也曾經過接受過一個創業團隊的諮詢,說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他遇到的是一個打起來的官司,持有 15% 股權的股東要離開,要求把股權拿走,但是公司從創業長期考慮,認為這個產品還需要七八年、四五年才能成熟,現在就把這部分股權帶走,不利於繼續激勵繼續創業的員工,所以要求收回,雙方鬧的很僵,最後打到法院,和解過程中,公司留守的股東說:你要不把 15% 交回來,我們就另外設一個公司,你持有 15% 的公司成一個空殼。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其實他們自己脊背都發涼,要放棄創業一年多的品牌和渠道是不容易的,最後達成一個協議,以股權當時實際價值的 10 倍左右回購,這其實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關於公司股東離職以後股權的回收,實際上可以在創業初期的股權分配協議當中明確的予以約定,並且可以事先確定回購價格,事實上這個條款是事先鎖定未來類似風險的條款。當然,還有一些情況,我們給他了期權,對於離職員工的期權要不要收回的問題也是令人糾結的問題,一般認為,如果還沒有達成行權條件的期權當然要收回,難度在於對於已經成熟的、已經可以行權的期權怎麼辦?公司控股股東一般認為期權本身是一種激勵員工的行為,如果你離職,即便已經形成的期權,我也可以免費收回,我認為這個意見並不妥當,如果真這麼幹的話,會讓公司留下來的員工心寒。之所以能夠拿到成熟的期權,還是為公司付出了汗馬功勞的,這種情形下,如果無償強制收回創業公司,給人的感受非常不好,不利於公司的文化建設。

創業不可忽視法律思維

當然,還有更複雜的情形,還有創始人提出離婚的,而且是上市之前,大家都知道,離婚馬上牽扯到財產分割,大家別笑,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連我這個門外漢都知道這個故事,大家應該知道,最後雖然說這樁事件被和解了,但是之後大家長了一個心眼,投資人一般會要求創始合夥人尤其是控股股東要在公司《章程》當中寫明或者要跟自己的配偶簽署協議,創業公司股權由創始人個人擁有,配偶放棄對這部分股權財產權利的主張。

我們國家《婚姻法》規定,雖然夫妻共同財產是共同公有的,但是並不排斥夫妻雙方對財產進行約定,在座的都是創始人,心理還好受一點,如果你談這個條件,創始人肯定說這樣不行,我在這兒搞公司,回家老婆就跟我離婚,說你跟我訂這個啥意思,是不是覺得我要跟你離婚呢,這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一般建議是你可以跟配偶好好商量,說這是為了上市需要,你不要主張這部分權利了,但是房產、車都算你的,我除了拿股權之外,其它都不要,淨身出門,看看這樣能不能說通。

還有說起來不吉利但是也得提示一下的,就是創始人死亡的情況,如果出現創始人死亡的情形,惡果是會有一大堆繼承人繼承股權,公司股東會上出現一了堆七大姑八大姨,創始人股權分配有關協議當中,也可以就創始人的股權在出現繼承的情形下由公司折價收回的相關條款約定。股權的故事說兩三天都說不完,但是,其實在如何分配的問題上,真的有過一些慘痛的教訓。

一開始成立時,兩個哥們說:「咱們又是哥們,又是親戚,對半分股權吧。」結果公司做打了,上市了,對公司的經營發生不同意見了,吵架了,吵到最後打起來了,那就看誰的功夫是真的了,這恐怕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5:5 或者 3:3:3 的模式都是要不得的,會導致公司決策機制徹底失靈,法律上有一個詞語,聽起來蠻可怕的,叫公司僵局,有時候公司董事會開不下去了,雙方開始搶公章,最後怎麼辦?只會有兩個惡果,一方被迫轉讓股權,要麼解散。無論如何,要對公司的股權結構設計做更好的安排。我相信,其實在座各位創業思維是足夠的,但是,在創業過程中要把法律思維建立起來。

分紅權與決策權的個性化設置

1/3、1/2、2/3 在公司股權設置上意味著什麼?如果擁有 1/3 股權,為重大事項有否決權,你就說老子不高興,這個事我不同意,就做不出這個決議;擁有 1/2 股權,擁有對一般事項的表決權,當然,如果擁有 2/3 股權,對重大事項有決定權,重大事項的決定權,大家可別小看這件事情,我接下來還會給大家舉兩個例子,說明重大事項的決定權如何導致一個優秀偉大的公司的誕生。

往下發展時,一定會涉及到財的問題,一個好的創意產品,從孵化到成熟,一定少不了資金的作用,我們一定會引進投資,有幾個媒體報導我們天同之後,也有一個媒體好心的問我們,說如果我們認識的投資人有想投你們的想法,我當時回答是我們不缺錢,我真實的想法是擔心他不太瞭解法律這個行業,他的錢進來以後把我控制了,那就麻煩了,我可能計劃想做十年的事,他告訴我三年我得退出,所以我得把股權變現,那就麻煩了。

對這個律師事務所、對這個產品的心態,沒有人會比我們這些創始人更喜愛和更珍愛它,因為它就像我們的孩子,但是,在投資人眼裡,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

它是豬,不是站在風口上的豬,是會被一刀宰了的豬,豬都是養在圈裡的,目標養成熟以後賣掉,在座的如果有投資人,別生我氣,我只是說說我當時的真實想法。我認為這些問題不是不可以解決,是要看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智慧來解決,你把我當豬,沒關係,又能吃,又能喝,又能睡,還能把圈做大了,甚至還能把北京的圈開到全中國去,當豬就當豬,但是你不能真的把我當豬,我得有決策權,我得有智慧,我得說話,對於這個行業,可能你不如我懂。

最簡單的例子京東,大家知道強哥最厲害的地方是什麼嗎?七年時間,他融了 20 億,你知道他丟了多少表決權?他現在還直接或者間接控制擁有 83.7% 的表決權,哪怕其他股東擁有在座的股權,還是劉強東說了算,京東七年了,七年時間,多少人認為他上不了了,又跟阿里競爭,他能上的了嗎,要沒有劉強東這麼的堅持,他們一些技巧性的安排,能做到用了人家錢還不給人家權嗎?

當然,他個人持有的股份數隻有 20% 左右,也就是說他的分紅確實少很多,只要你能讓我把這個事業做成,能讓我決定事,錢你都拿走都沒事,我估計很多人都是這個心態,分紅權和表決權了分離是可以繃緊的一根弦。

京東怎麼做的,三個手法:第一,優先股;第二,排他性的股票投票權委託;第三,雙層股票設計,這三點是他利用的最最嫻熟的。

還有一個並不遜於他的例子,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公司章程個性化設置上,恐怕馬云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以至於他的湖畔合夥人制,大家都知道,他去香港上不了,有障礙,現在正在美國等待上市,湖畔合夥人制在股權方面最核心的要點就是公司董事的提名權由若干名叫做合夥人的人所擁有。2005 年,在融資過程中,雅虎投資時,雅虎居然在 5 年時間內只擁有董事會一個席位,大家都知道阿里最大股東是軟銀,軟銀持有的股份數是馬云的 4 倍,但是控制阿里巴巴的是孫正義還是馬云?恐怕沒有人會懷疑。大家一定要對公司章程做個性化設置,尤其分紅權和決策權。

你腦子裡的東西,實際上可能就是商業秘密

做這麼多,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物的誕生,一個好的創意產品到最後能夠推向市場,就是我們今天大家一直在討論的產品、產品,在法律上有這樣一些陷阱,我們不違法,不侵權,也不被侵權,不違法,不違法誰都知道,到卡拉 OK 唱歌。一開電視機,首先是拒絕黃賭毒,我也相信你不會做違法的產品,你們見過多少產品上市時在廣告上宣傳我這是最快的、最全的、最新的,見過嗎?咱們不說哪家,是見過吧,這就涉嫌違法,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可能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我們發佈一個活動,我們一定會在最後寫上一句:本活動條款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這也是違法,這是格式條款當中的霸王條款,有可能遭受工商局處罰的,不違法好像沒那麼簡單,還是得多聽聽律師的意見。不違反現行的法律法規好理解,更麻煩的是對政策動向的掌握,產品創新,你幹的事情是別人沒幹的,你或許改變了一個交易結構,你或許改變了人們的一種習慣,甚至你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管理模式,過去的法律沒想到過這些,沒來得及反映,所以,在這方面的灰色地帶你愛怎麼做怎麼做。

但是,一旦形成影響了,有可能的風險出現了,國家政策和法律就該出來管你了,這一年來,最紅火的互聯網金融,尤其是 P2P 和眾籌網站,恐怕在這方面一定要多繃一根弦,現在很多 P2P 和眾籌網站都會設一個自己的資金池,這個平台又可以動用。

據統計,到現在為止,中國 P2P 網站的平台「跑路」的幾乎每天都在發生,這個風險勢必會引起監管機構的關注,關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辦法,到現在遲遲沒有出來,但是,前幾天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公開表態,說 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的平台監管底線是純信息平台,在創業過程中要時刻關注政策變化可能給我們帶來的法律上的風險。

我們不要主動侵權,這些年以來,大家腦子裡一定有這個印象,中國政府和中國的法院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是越來越大,當然,對大家來說,這是很好的好消息,但是,也會有些創新領域的模糊地帶難以判斷到底是不是侵權。

我們看到,廣州日報告今日頭條了,我們以為法院肯定出個態度,這個事到底能不能干,誰知道他們又和解了,國家新聞版權局立案調查,搜狐在 6 月底起訴了今日頭條,我們還要看結果怎麼樣,像今日頭條這種創新性的基於聚合的平台,對新聞的鏈接尤其是對於新聞優化的轉碼到底構成不構成侵權?我自己也很糾結。

不侵犯他人的商業秘密。有些人從原公司跳出來的,說實在的,在你腦子裡的東西,實際上可能就是商業秘密,我舉一個例子,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創辦 Facebook 之前已經在一家公司工作,這家公司創始人是一對雙胞胎,他離開這家公司之後創辦了 Facebook,他的原公司兩兄弟把他告了,說他的創意來自於他在原公司的創意,扎克伯格賠了 2 億美元,並且讓渡了一部分 Facebook 股權。真的不要低估侵權可能帶來的風險.

幾年前盛大網絡三位離職工程師被抓,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和保護商業秘密的力度對每個創業者來說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你一旦侵犯它,或許就是一件滅頂之災。

我講一件我們最糾結的事情,我們律師事務所新媒體事業部在微信上做了一個公眾號,叫天同訴訟圈,創造了法律領域一個奇蹟,短短時間之內,躍升為第一流法律類的自媒體,但是,也有很多其他媒體轉載我們的文章,我們做了一個版權聯盟,在所有公眾號上,大家一起發佈關於保護版權的倡議,大家知道最後是什麼好結果嗎?其他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在內要轉載我們的原創文章時候,都會事先跟我們聯繫,獲得授權,告訴我們主動的明確自己的權利邊界有多重要。我和工程師們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說今日頭條這麼火,抄他的模式嘛. 我們律師的第一個反應是等等吧,看看這個模式侵權不侵權再說,讓自己不侵權又不被別人侵權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由於時間所限,針對人財物方面的法律問題做一個簡短總結:首先,知人善任,取財有道,拿錢不是那麼容易的,有很多大道;還有隔物窮理,讓你自己的權利邊界被準確的界定,然後明確自己的道理在哪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38

數據也特供?中國機密就業數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270

關於中國經濟,很多事情中國政府知道,但投資者卻不知道。就業市場就是其中之一。在今年上半年經濟表現疲軟之後,中國經濟似乎開始加速擴張。7月匯豐銀行PMI創下18個月新高。對中國政府來說,關鍵是這樣的表現能否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對政府來說維持7.5%的增長不如保障就業更為重要。中國總理李克強上周表示,中國不達到GDP增長目標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工作機會在不斷增加,工資不斷上漲。然而,《華爾街日報》稱,中國4.08%的失業率一直被認為是存在水分。無論經濟的好壞,失業率的波動都不大。失業率是對失業者在當地福利中心登記而進行統計,然而這卻沒有考慮到中國大量的農民工人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使中國損失了三千萬個制造業崗位,然而失業率卻幾乎沒有變動。大量農民工回到老家展現出了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真相。李克強目標每年創造一千萬個城市就業機會,然而這樣的統計也存在缺陷。因為其統計方法偏重於國有企業,而忽略了私營企業的變化情況。有觀點認為,勞動力市場依然表現穩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工作機會依然充足。每10個應征者對應11個工作機會。匯豐銀行PMI的就業指數表明7月就業市場依然收縮,公司的業務量似乎有所增加,但卻沒有加大招聘。中國真實的就業數據是一個國家機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領導人依靠每月進行的就業調查來了解就業市場的真實情況,而這些數據一般不會公布。這樣的情況使投資者處在了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尷尬局面。據《華爾街日報》報道,4月,一名官員表示失業率為5.17%,高於官方公布的數據。中國政府依靠這機密的就業報告來決定究竟還需要出臺多少刺激政策以及針對哪個版塊出臺刺激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88

聯通詭異漲停,再爆第五次電信重組內幕機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68

聯通詭異漲停,再爆第五次電信重組內幕機密?
作者:尚曉蒲




導 讀

預計電信聯通國慶節後合並 或借鑒淡馬錫模式。

合並後與現在的小承包相似,基本借鑒新加坡淡馬錫模式。

就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將基層網格單元部分承包給個人。

高管仍然由政府任命,中低管可以是公務員也可以是職業經理人身份。國家只管資產不管經營。

對員工的影響是以前與同行競爭,以後與單位同事競爭,員工持股承包賺大錢。
為何要電信聯通合並?

化解產能過剩是主要原因。


GDP從10%下滑至5%新常態須調結構轉方式;同質化惡性競爭轉向差異化適度競合;電信聯通合並核心競爭力是CDN及光纖入戶智慧家庭以及FDD/TDD混合組網;

美國運營商早就雙寡頭壟斷了。資本主義私有制自由競爭的美國運營商早就雙寡頭格局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央企有什麽理由不並購重組?

電信聯通現在正搞劃小承包,下一步移動也會這麽做。

電信與聯通合並的理由!

信息產業嚴重產能過剩是第五次(四合二)電信重組的主要原因。

尚曉蒲表示:20年前一部大哥大手機上萬元,而現在一部全網通4G手機只要幾百元。20年前裝座機要走後門要酒肉伺候,現在基層掃村擺攤裝孫子遭白眼;分久必合是易經里的哲學。

以下是尚曉蒲三年前的行業大預測:

2024年中國電信將完成統一大業。根據信息產業的生命周期,預計在黨的十九大之後,將繼續推進大部制與集約化改革,到2016年進行四合二重組。


本次央企大重組

第一步為:大部制改革,把廣電網絡分離出去;

第二步為:網業分離,將鐵塔公司獨立壟斷,

第三步為:集約化並購重組。

傳國資委對三大運營商2015年考核導向將發生重大轉折。

不再重點考核新增份額,重點考核存量用戶維系保有與提質增效。
從國家頻譜資源與寬帶資源配置角度分析中國移動獲得FDD牌照可能性極小。
國家給TDD分配的頻譜資源是FDD的兩倍,TDD的頻譜可支撐三家,但FDD資源只夠兩家玩。

電信重組方案設想

尚曉蒲給出了下次電信重組方案設想:

  • 以三網合一以及混合經濟為指南,以集約化與網業分離伐小承包為突破口,將中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與最弱的固網運營商合並,
  • 即中國移動與國家廣電網絡公司合並(並購重組);
  • 中國最強的兩個固網運營商(電信與聯通)合並之後再並購騰訊或阿里巴巴(股份制混合經濟)。
  • 中國移動普及4G手機而中國電信普及光纖入戶智慧家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998

IBM討拍 中國「繳碼」後患無窮 龍頭企業為衡業績 甘願奉上軟體機密

2015-11-09  TWM

大至汽車、小至智慧手機,都視中國為終極戰場,美國企業討北京歡心的心態可以理解,但中國凡事以國家經濟目標為最高原則,為達目標不惜走旁門左道。IBM率先讓步,讓中國政府檢查產品原始碼,短期或能保住業績,但代價為何?

譯者·連育德

過去幾個月來,中國不斷以資訊安全為由,要求美國科技業者交出產品專利機密。

在深怕市場大門愈來愈窄的情況下,IBM選擇臣服,讓中國政府檢查產品原始碼。殊不知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IBM這一讓步,短期或能保住業績,但代價為何?IBM的軟體祕密,乃至於成功之道,就存在於原始碼,如此重要資訊拱手交給中國政府,亦即中國多數領導企業的大股東,等於助長對手威風,滅了自己的競爭力。

允查原始碼自廢武功

IBM雖未直接點名,但表示公司原本就允許某些國家有限度地檢查產品,且智慧財產權絕對不受侵害。但中國可非等閒之輩,長年扶植國營與民營企業,凡事以國家經濟目標為最高原則,從先前駭入美國企業的行徑來看,它為達目標不惜走旁門左道。

確實,龍頭企業如IBM,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國市場又大又重要,大至汽車、小至智慧型手機,都視這裡為終極戰場。美國企業想保住銷售成長態勢,討北京歡心的心態可以理解。

但今天討好中國,明天未必就能受惠。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日前在北京清華大學以中文演講,驚豔全場,但這個看似討拍的舉動,恐怕還是很難讓中國政府解禁臉書。中國不希望關鍵技術仰賴國外業者,因而鼓勵國內自行研發晶片、系統、硬體迎戰,最終取代國外競爭對手。

五月公布的「中國製造二0二五」行動綱領,旨在提高資訊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高科技產品的自主生產。也就是說,外商就算讓步,也擋不了中國達標的衝勁,反而只是自斷筋骨。

美國企業不該小看自己,它們現在其實比中國更具優勢。

中國經濟欲振乏力,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僅六.九%,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低,許多經濟分析師還認為這數字嚴重高估。薪資等成本節節高升,導致中國競爭優勢漸不如越南與印度明顯。此外,中國企業亟需轉型,製造更高階、更高品質的產品。

以上種種表示,中國少不了外商創造工作機會、刺激經濟成長,尤其是分享關鍵技術。

中國領導人再怎麼堅持推動國內技術,自主化過程恐怕是一條漫長道路,開發中國家極少能短時間轉型成功,躍身先進創新的經濟體,過去五十年應該只有日、韓有此等能耐。

市場魅力不再外資卻步

挑戰當前,中國領導人不是不知道。習近平九月造訪西雅圖時,就曾公開對美國企業的執行長說到中國面臨的課題,亦不忘鼓勵中美企業多多合作。

回到中國國

內,經濟放緩加上前景不明朗,使得

中國市場的魅力不

如以往。國外車廠

幾年前還爭相搶在

中國擴產,如今熱情降溫,本田最近

更決定擱置建廠計

畫。想當初,速食

業者百勝餐飲集團

(Yum!Brands)胃口超大,積極在中國

增設肯德基與必勝

客據點,但十月底

卻公布中國業務沒

有起色,因此決定出脫。以生產iPhone 著稱的台商富智康,七月公布將興建十二座新廠,徵聘一百萬名員工,地點選在印度。

外資也覺得中國大餅愈吃

愈乏味。中國歐盟商會二0一五年調查報告指出,只有五八%會員企業視中國為全球前三大投資勝地,較一二年的七六%大幅跌落。六一%的企業表示,中國在公司全球策略布局的地位加重,但此比重也遠不如一一年的七九%。此外,外資也把眼光放到別處,今年上半年積極投資印度的新創事業,金額正式超越中國。

總括一句話,外商也有能力要求中國乖乖合作。中國政府必須大力改革,才能吸引它最需要的外資。法規鬆散,智財權維護不力,使得外商不願引進新技術,都是需要改革之處。中國歐盟商會估計,在中國從事研發、營運的歐盟企業,逾三分之二都沒在中國成立研發中心。

對於中國市場,美國企業應該加深布局、成立合資企業、與中國政府相敬如賓,卻沒必要因此賠上前途。中國沒了美國企業,還不行哩!

外商也有能力要求中國乖乖合作,中國政府必須大力改革,才能吸引它最需要的外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55

首次聽取美國機密情報匯報 特朗普:不相信

當地時間18日下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來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 紐約辦公室,聽取了美國情報機構所做的國家機密情報簡報,這是他成為美國主要政黨候選人以來,首次聽取涉及美國國家安全的機密情報。

此前,來自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多位成員都對特朗普是否應該聽取這類機密情報表示擔憂,美國總統奧巴馬還在本月初“提醒”特朗普,必須對聽到的情報保密。

在民主黨和共和兩黨分別舉行黨代會之後,向兩黨總統候選人匯報國家情報是美國60年來的傳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將在稍後也聽取一場類似的簡報會。

有多機密?

美國媒體報道,這場持續2個小時的簡報會是為了向兩位總統候選人更加詳細地描述有關全球主要威脅和新的關註焦點,但不會涉及敏感和高度機密的軍事和情報運作信息。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位官員向NBC電視臺透露,總統候選人所聽取的情報簡報的級別遠不及美國總統的日常簡報, 美國總統每天所聽取的日常簡報類似於一張報紙,是充滿各類機密信息的情報匯總,而總統候選人所聽取的則更像是由情報官員在向公眾公開的國會聽證會上所做的,有關全球安全威脅的聽證證詞。

根據美國大選傳統,在兩位總統候選人正式接受提名後,白宮通常會同兩位候選人的競選陣營取得聯系,之後由白宮牽頭讓兩個競選陣營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取得聯系,這個時候該辦公室已經就相關簡報會的內容進行了幾周的準備。兩個競選陣營可以選擇接受或者拒絕接受情報簡報,通常他們都會選擇接受。之後,由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和兩個競選陣營敲定時間和地點,雙方在一個指定的聯邦政府 “敏感隔離信息設施” (SCIF)地點舉行簡報會。

美國媒體指出,特朗普當天所聽取的簡報包括了美國情報機構在一系列全球議題上的立場,但並不包括有關美國間諜行動的運作和手段的描述,也不括機密軍事行動和國家核機密。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指出,通常兩位總統候選人會接受一到兩次這樣的情報簡報,且兩位候選人所聽取的信息完全一樣。在11月大選結束後,當選總統的候選人將聽取更高一級保密級別的情報信息,而在總統正式宣誓就職之後將聽取日常簡報(PDB)。

雖然特朗普此次所聽取的情報簡報保密級別並非外界所渲染的那樣“高不可攀”,包括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里德(Harry Reid)在內的民主黨人仍然指出,讓特朗普聽取國家安全簡報極其危險,不僅因為他多次向俄羅斯等國家“示好”,更因為他“嘴上沒把門的”,說不定剛聽到國家機密情報信息馬上就會用自己的“推特”賬號發出去。里德還建議:“給特朗普假情報,反正他也分辨不出來。”

而共和黨方面也對希拉里聽取情報簡報表示質疑。包括特朗普在內的幾位共和黨人提出,希拉里因為使用私人電郵處理國家機密信息讓她更加沒有資格聽取情報簡報。

分析人士指出,讓總統候選人聽取情報簡報是美國大選的一個歷史傳統,但更是在任總統為兩位總統候選人提供的一個機會,讓未來能成為總統的候選人早點進入聽取國家機密信息的過渡階段。從法律層面講,如果在任總統覺得讓任何一位候選人聽取簡報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話,他可以取消這個簡報會。也就是說,如果奧巴馬覺得特朗普或者希拉里不適合聽取情報簡報的話,他可以取消其中一人或者兩人的聽取資格。

“一群沒用的人”

雖然“特朗普要聽取國家情報機密信息了”被美國公眾看作是一件大事,但對特朗普來說,他的競選團隊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更換了兩個競選經理和多位競選官員才是當前真正讓特朗普頭疼的事。此外,在多個搖擺州民調長時間落後希拉里而被美國電視臺CNN質疑“特朗普輸定了嗎”的時候,特朗普的競選顧問立即和CNN的主持人激烈爭辯“誰說的?”,當主持人回答“民調說的”之後,這位競選顧問仍然反問“誰說的?”

在全美質疑的目光中,當特朗普被福克斯新聞問到有關聽取國家情報簡報的相關疑問時,特朗普回答說,他不太相信目前美國情報機構的工作人員所提供的那些情報。他說:“我的意思是,看看過去10年里所發生的事吧,那簡直是災難。”

特朗普說,使用美國情報機構提供的情報非常容易,但他不會用它們,因為“情報機構他們做了太多錯誤的決定”。拿特朗普的話說,美國16個聯邦情報機構和數萬名情報工作人員“都是一群沒用的人”。

但是,拿美國中情局(CIA)前特工、目前正在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競選總統的麥克馬林(Evan McMullin)的話說,像特朗普這樣人,連在CIA找個最低層的工作都不合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94

機密郵件披露希拉里“拿錢”內幕

當地時間19日,第三場美國總統大選辯論在賭城拉斯維加斯落下帷幕。然而當前,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助手們最擔心的事情或許不是特朗普,而是克林頓家族同外國遊說團體以及華爾街銀行的關系。

這是上周“維基解密”披露的希拉里競選主席波德斯塔(John Podesta)的1.7萬封電子郵件中泄露出的信息之一。讓希拉里競選團隊惴惴不安的是,在選舉日11月8日前,“維基解密”還將公布3.3萬份電子郵件,猶如一顆“定時炸彈”。

“拿錢”

從“維基解密”披露的希拉里陣營郵件中,可以找到其團隊運營的蛛絲馬跡。

在2015年4月的郵件中,希拉里的助手認真地商量了能否接受來自代表外國政府的遊說團體的競選捐贈。希拉里的競選經理穆克(Robby Mook)最初表示反對,認為要想出一個界定哪些外國政府被視為可以接受遊說的方法非常困難。

然而,某次在他和其他助手談論到逐一審核遊說者時,有人提出為外國政府遊說在一定程度上並不比為有爭議的美國公司遊說更糟糕,穆克最終被說服改變主意。他寫道:“一個徹頭徹尾的大轉變,我可以接受只是拿錢,然後處理所有攻擊。”

希拉里陣營通訊主管帕爾米耶里(Jennifer Palmieri)也同意,她力勸:“拿錢!”

在和波德斯塔的郵件中,穆克還提出,應該嘗試說服伊利諾伊州立法機關將初選至少推遲一個月,這樣將幫助確保共和黨被一個更加極端的候選人卡得不能動彈,從而在大選中表現更糟。他建議波德斯塔聯系曾在奧巴馬政府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的戴利(Bill Daley),看他能否說服伊利諾伊州眾議長推遲初選日,並強調說這是“希拉里的請求”,不是“奧巴馬的請求”。

“克林頓家不會忘記朋友們的付出。”他寫道。但最終初選日沒有改變。

隱瞞

在希拉里宣布將參加總統競選的前一周,助手們擔心希拉里的丈夫、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持續接受金融機構的演講費用的問題,他們曾評估過這可能在民主黨初選中成為一個大問題。

不過,希拉里仍然堅持,認為丈夫應該繼續演講,接受相關費用。

穆克在給希拉里的親信助手阿伯丁(Huma Abedin)的郵件中陳述了為何他覺得希拉里錯了:“我知道這不是她想要的答案,但我強烈地感覺到演講是個錯誤。”

之後,穆克和其他助手決定取消原計劃在摩根士丹利進行的一場演講,阿伯丁說為了不讓希拉里不高興,她必須跟希拉里說那場演講是克林頓自己取消的,而不是助手。

“HRC(希拉里)非常不希望他取消那場演講。”阿伯丁在郵件中用希拉里名字的首字母代替她稱,“我將不得不告訴她克林頓選擇取消,不是我們要求的。”

比爾•蓋茨曾是備選

在今年3月17日的一封郵件中,希拉里的一群主要助手給她發了一份長長的清單,里面有40個競選搭檔候選人的名字。

為了讓希拉里更易於挑選和操作,他們把這些候選人按照拉丁裔、女性、白人男性、非裔、軍方官員和商業高管等標簽分成6個不同類別。

除了現在的搭檔、弗吉尼亞州參議員凱恩(Mr Kaine),希拉里的競選團隊還曾考慮過一些更加非常規的選擇,其中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夫婦(Bill and Melinda Gates)、紐約前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蘋果公司CEO庫克(Tim Cook),以及星巴克CEO舒爾茨(Howard Schultz)。在郵件中,波德斯塔寫道:“讓我知道是否有你想要刪減或增加的人。”最終,希拉里選擇了凱恩為競選搭檔。

“郵件門”最初爆發於此次大選的初選階段,之後希拉里陣營不斷有新郵件被披露,以至於公眾見到“郵件門”已失去新鮮感,有分析認為,如此長時間、慢慢地披露郵件,讓公眾覺得希拉里從初選開始就為相同的問題所困擾,讓其表里不一的形象在選民心中根深蒂固。

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18日公布的民調,僅有三分之一的選民認為,希拉里相信自己所說的,另外三分之二的選民認為她說的是人們想聽的。相較而言,盡管希拉里在全美民調中領先特朗普11個百分點,但近五分之三的選民認為特朗普確實相信自己所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